诸葛亮的一生传奇多舛,谁能完整的论述诸葛亮的一生?

[复制链接]
散步人生 发表于 2023-9-7 19:50:2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的一生传奇多舛,谁能完整的论述诸葛亮的一生?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lovefox 发表于 2023-9-7 19:51:1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千古名相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他的智慧不仅在战场上,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能完胜数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数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这封信。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读懂他的拳拳心语,你便读懂了人生。




01


静以修身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走至人生尽头,最后的叮咛,语重心长,“静”重复出现了三次。

在诸葛亮看来,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首先得保持一份宁静淡然的心境。

修行一生,筹谋一世,他最大的感悟或许可浓缩成一个字:

静。


诸葛亮出生在山东琅琊一个名门望族,可他3岁丧母,8岁丧父,从此跟随叔叔生活。17岁那年,叔叔也去世了。

之后他搬到湖北一个叫隆中的小山村,他一边种地养活自己和姐弟,一边坚持读书,学习圣贤之道。

这一蛰伏,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以静以修身,博观厚积,砥砺深耕,年复一年,为日后终将到来机会做准备。

诸葛亮27岁那年,他等来了刘备三顾茅庐。

从此,诸葛亮将积蓄的能力全都用在匡扶大业上,缔造出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一个又一个神话。

怀才的人,终会遇见良机。宁静的心,才能超越自己。




02


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时写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享乐,是人之本能。

人在贫穷之时能保持节俭或许平常,而富贵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节俭,便是一种高尚。

这也是为何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人,会将诸葛亮捧向神坛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业最大的成功。

自古以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大国到小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懂得珍惜,方得幸福。




03


学以广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告诫后代,只有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幼年时期的诸葛亮从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

他更是在夜深人静时如饥似渴的拜读诸子百家,到了晚年仍不忘读书学习。

如此才成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

有一句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都要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

荀子曰:“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很多时候,学习就像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我们终将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04


戒骄戒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做人呢,要戒骄戒躁,切勿放纵任性、懒散怠慢。

过度放纵或过于懒散之人,难以振奋精神,更无须谈何以成功;

剑走偏锋、心气浮躁之人,容易迷失自我,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诸葛亮小时候生活在岘山脚下,这里青山绿水,风景怡人。

他却从不放纵自己,耽于玩乐,自觉开启闻鸡起舞、寒窗苦读的求学生涯。

他天资聪颖,但不因此偷懒骄躁,反而比别人更加勤奋好学。

每天叫醒他的,是公鸡的打鸣,也是心中的理想。

泰戈尔曾说:“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子。”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戒骄戒躁,坚定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5


惜时如金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

人生不过四季,四季虽能轮回,但生命不会重来。

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

故事“喂鸡求学”的主人公就是少年诸葛亮。

古时无钟表,诸葛亮的先生司马徽就训练了一只公鸡,按时鸣叫,定点喂食,用于记时!

诸葛亮为了延长学习时间,在裤子上缝了个口袋装小米,每日晌午便悄悄在窗外撒一把。

如此一来公鸡忙于吃食,便无暇啼叫了。

渐渐的,授课时间虽延长,司马徽也发现了公鸡不报时的现象。

经过观察,他终于逮住了诸葛亮这个“罪魁祸首”。

而老先生不仅没生气,反而被小小少年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主动为他补课修习。

也许就是从“喂鸡求学”的那一刻开始,注定了诸葛亮这个名字会永留史册。

时间,拥有扭转命运的力量。

不论你如今是什么年纪,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才能不枉此生。

武侯祠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
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
墨痕同溅岳将军。

诸葛亮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诸葛瞻,也成就了诸葛家族满门英杰,世代忠烈。

一篇《诫子书》,仅86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将养性修身的道理说到极致,值得我们所有人一生去学!

同意的点个【喜欢】和【关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谢您的支持!
foxfly 发表于 2023-9-7 19:52: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大家都耳熟能详,接下来好好谈谈这个像神一样存在的人物。附上一张诸葛亮的族谱(见下图)



诸葛亮的族谱

一、诸葛亮的先祖和父亲
诸葛丰是诸葛亮的先祖,曾经在西汉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氏当时是琅琊的望族。
诸葛珪是诸葛亮的父亲,他总共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是诸葛瑾,次子是诸葛亮,小儿子是诸葛均,长女嫁给了荆州望族的蒯祺,小女儿嫁给了襄阳名士庞山民。
二、诸葛亮的儿子和女儿
诸葛亮的儿子是诸葛瞻,他迎娶了公主,做过骑都尉,出任过羽林中郎将,最终的官职是卫将军。在魏将邓艾攻伐蜀国时被杀。
在《历代神仙通鉴》里,诸葛亮还有个女儿叫诸葛果。
三、诸葛亮的孙子
诸葛尚是诸葛亮的孙子,也是诸葛瞻的长子,同时也是诸葛京的哥哥。他和父亲诸葛瞻在抗击邓艾时一同战死,当时只有十九岁。
诸葛京是诸葛瞻的次子,诸葛瞻和诸葛尚死后,诸葛亮直系血脉就剩诸葛京一脉了。诸葛京做过郿县县令,后来官至江州刺史。
四、诸葛亮的哥哥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他是为孙吴效力的,而诸葛亮是在蜀汉服务的。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统领豫州牧。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也是诸葛亮的侄子,他是东吴的太傅,后来升任大将军,官至丞相。他取得了东兴之战的胜利,后来因为专权被孙亮和孙峻做局杀死,并处死了他的三族。
诸葛乔是诸葛恪的弟弟,也是诸葛亮的养子。当时诸葛亮还没有孩子,所以请求哥哥将自己的次子给自己做养子。然后诸葛瑾禀告孙权后就过继自己的儿子给诸葛亮了。诸葛乔有个儿子诸葛攀,由于诸葛恪兄弟被灭族,所以让诸葛攀重归自己的亲祖父诸葛瑾一支,以延续后嗣。
诸葛瑾还有一个儿子诸葛融。
五、诸葛亮的弟弟
诸葛均是诸葛亮的弟弟,也是蜀汉的官吏,曾做过长水校尉。诸葛亮的父亲早逝,所以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而哥哥诸葛瑾当时去了江东。
六、诸葛亮的姐姐们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他是荆州望族子弟,做过房陵太守。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山民,他是庞统的堂兄,庞德公的儿子,他做过黄门和吏部郎。
七、诸葛亮的堂弟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他是曹魏的一员,曾官至征东大将军。曹魏被司马氏取代后,他拒绝支持。并于公元257年起兵反抗司马氏,而东吴前来救援。公元258年被斩,三族也被灭了。


八、诸葛亮的成就有天灯、馒头和木牛流马,他还出版了《出师表》、《诫子书》和《将苑》
诸葛亮被司马懿困在平阳时,用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借助风向获得救援而脱险。这就是天灯,也被称为孔明灯。
诸葛亮在讨伐孟获时需渡江,而在那时候渡江要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便命人用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后来将其命名为“瞒头”,就是欺瞒河神假人头的意思,这就是馒头的起源。
诸葛亮在北伐时使用的木牛流马,能载重四百斤以上,每日的行程能有十里到二十里,主要为蜀国军队提供粮食。这个工具是和他妻子等人一起发明的。
诸葛亮还写了《出师表》、《诫子书》和《将苑》。
接下来附上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如图所示:



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nygaozhan 发表于 2023-9-7 19:52: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早年在叔父诸葛玄手下任职,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 隆中对策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同时,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位于今河南南阳)。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向刘备推荐了卧龙与凤雏二人。
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入幕。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诸葛亮时年27岁。

  • 赤壁斗智,游说东吴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刘备在樊城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同年,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说:“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事态的发展。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局势。
孙权下不定决心,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 取荆益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率兵入,保护益州安全。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应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了益州。至次年十二月,刘璋发觉张松私通刘备,将张松处死,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
建安十九年(214年),诸葛亮听闻刘备攻打成都,且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至江州,打败并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刘璋被迫出城投降。攻下成都后诸葛亮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诸葛亮治理蜀地,崇尚严刑峻法,有怨气的人很多。法正对诸葛亮援引汉高祖进关中后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能宽容治理。而诸葛亮却认为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认为如今形势与秦末不同,刘璋昏聩无能,自从他主政蜀地以来,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而且不修德政,威刑也没有。蜀地的大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渐被大族的专擅所替代。所以我如今实行严刑峻法,就是为了纠正这种政治形势。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在平定关中诸军阀后南侵汉中。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告终。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 白帝城托孤
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即帝位,是为蜀昭烈帝。刘备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同年张飞被害。
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八月,刘备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蜀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擒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 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第一次北伐
蜀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次年三月,率军进驻汉中,顿兵沔阳(今陕西勉县)。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第一次北伐失败。上疏请求自贬三等,蜀后主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第二次北伐
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第三次北伐
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据《汉晋春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司马懿退还保营。
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
建兴十年(232年),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制作木牛流马等,并且练兵讲武,准备再次北伐。建兴十一年(233年)冬,诸葛亮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诸军运米,集结大军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
诸葛亮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响应蜀汉,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军打败。
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司马懿曾向蜀汉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但诸葛亮却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五丈原病逝
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来到,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没有交待,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李福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如您百年这后,谁可以担负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刘禅投降,蜀国就此退出三国舞台。
<hr/>最近看到很多讨论,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

首先,演义里的诸葛亮与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大有出入的。演义中许多的典故,例如:火烧博望坡(实为刘备所为,且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火烧新野史书上并无记载;还有赤壁之战中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罗贯中自己添加的情节,甚至赤壁之战诸葛亮是否参与还有待考究,但诸葛亮出使东吴确有其事;还有演义中的空城计也并没有发生。
有人拿司马懿与诸葛亮比较,许多人认为空城计是司马懿养寇自重故意放走诸葛亮,但历史上并无空城,所以又何来养寇自重一说。况且演义中司马懿确确实实被诸葛亮吓到,并非故意为之,不要被现在的一些电视剧,网文所误导。至于阴谋论等更是不可取。
还有诸葛亮让人诟病的五次北伐兴师动众使蜀国日渐衰弱,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前期的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成就并不突出,也少有记载,多是处理内政之事。而刘备出征也多是法正,庞统等跟随。诸葛亮真正展示军事实力还是在北伐上。
首先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兵进斜谷直逼长安的妙计,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懦弱无能,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弃城逃跑。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诸葛亮认为太过冒险,于是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虽然因为马谡失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但蜀军最终也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首先战略上诸葛亮没有问题,举国之力北伐,求稳也是情理之中。诸葛亮布置的疑兵,导致魏军到最后都不知道哪路是真正的大军,魏国民心动荡,甚至曹睿亲临长安坐镇,以安民心。
第三次北伐时,取得阴平,武都二郡。一年后魏国主动出击,但因为时缝连日大雨撤军。
第四次北伐,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这是记载中唯一一次真正的大胜。
实际上诸葛亮北伐过程,是有胜有负。这一切还要考虑当时两国的国力之差。而第五次应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其次是用人上,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有能者却自大狂傲。例如马谡、魏延,你不能否认这两人的才能,但他们的性格注定了各自的失败。刘备死前就曾告诉诸葛亮马谡名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也知道,但形势赶不上变化,马谡并不是一个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庸人,马谡是个人才。看他献平南之策时,可以发现他对战争的惊人洞察力;看他献反司马懿和曹睿之计,又看出他算计之工巧。但他急功近利注定会失败。
还有就是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其实历史上没有天生反骨这一说,魏延也不是真的要谋反。诸葛亮也一直重用魏延,魏延在死前担任的是征西大将军。但诸葛亮知道魏延傲上亲下,过于狂傲。但也没有办法不用魏延。
诸葛亮一生清廉,为政清廉,但是作为管理者,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事必躬亲,他的手下只需要去执行命令就可以了,使得众多的部下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独挡一面的机会,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领导者最该做的,所以最终蜀国的灭亡,诸葛亮是有着很大的责任。
诸葛亮战略有败笔,他作为管理者也是失败居多。但根据当时的形势,诸葛亮其实已经做到了最好,卸下演义中的光环,诸葛亮依旧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令人诟病的是几次北伐非但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胜利,反而连年征战使蜀国内外疲惫不堪。但诸葛亮为什么非北伐不可?


  • 第一,蜀国当时内忧外患,蜀汉政权和蜀地士族的不合。因为蜀汉是打进蜀地的,士族原本在刘表的统治下,蜀地的大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渐被大族的专擅所替代。直至刘备的到来,诸葛亮为了治理士族严刑峻法,有怨气的人很多。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北伐,让士族与执政者有统一对外的目标,以缓和两者关系。
  • 第二,蜀国资源上的匮乏,蜀地贫瘠多是山川,人口基数少。所以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是以战养战,若是偏安一隅,等来的迟早是灭亡,不如自己寻找机会。诸葛亮深知‘王业不偏安’的道理。并且荆州的失去,使蜀汉失去了两路出击包夹魏国的出兵路线。而蜀道艰险,诸葛亮多次因运粮问题导致失利。
  • 第三,这也是为了对刘备的诺言,和兴复汉室的最终理想。
诸葛亮的失败从夷陵之战就已经注定,但诸葛亮和曹操一样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生都在对抗滚滚而来历史的车轮。抛去演义中那些光环,我们看见的诸葛亮依旧是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托孤丞相。一生清廉,为政正直,我们不该以狭隘的眼光看待一个历史伟人,毕竟人无完人。时至今日,蜀地、贵地、滇地多处仍有拜诸葛公的习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也?神也?仙也?真卧龙也!
eduportal 发表于 2023-9-7 19:53: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父亲早逝,搬了几次家
哪门子命运多舛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