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

[复制链接]
wangsheyuan 发表于 2023-9-7 19:52:1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可以的话,请按照《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分别说明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xchenxjiex 发表于 2023-9-7 19:52:2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呢,诸葛亮在每一个可以青史留名的决策上都做了错误的判断。
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时候,诸葛亮就应该建议“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在关羽迫使曹魏打算迁都的时候,亲自去洛阳签订条约,放弃汉水,撤军荆州,这样就可以保存实力,最多被关羽吐槽“一个孔明比十个魏国将军还坏事”。
夷陵之战的时候,诸葛亮应该在初步失利以后,秉持“避战保船”的方针,让蜀汉水军固守不要出战,保存实力。战后亲自前往东吴商议赔款,还可以自己被刺客射一箭,这样讨价还价可以留下据理力争的美名,最后仅以割让荆州就圆满完成任务,被东吴称之为“西方的周公瑾”。
孟获叛乱的时候,诸葛亮应该上奏“南蛮各城,自先帝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 ”。放弃南郡,保存实力。并实力告诫张苞关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假如刘禅要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诸葛亮应该明确态度:“此乱命,蜀不奉诏”,并组织汉中地区与曹魏单方面保持和平,史称“西北互保”。
诸葛亮去世时候也不应该只留什么桑田十二亩,太寒碜。最起码,白帝城东吴租界应该有个别墅花园什么的,南阳老家留良田千顷,故居一栋,各种店铺三百来间,最后遗产四千万两应该差不多,当然了,后人肯定有质疑他收受了曹魏大使的贿赂,但这肯定是黑我中堂,不,黑我丞相的。
多年以后,人们会认识到蜀汉与曹魏的国力差距,知道东吴的孙古柏是有曹魏支持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明白诸葛中堂忍辱负重的良苦用心以及签订那么多条约的身不由己,一定会泪眼婆娑的称呼他为蜀汉的“裱糊匠”,并拍一部电视剧《走向司马》来纪念他。
yejianqiu 发表于 2023-9-7 19:53: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
封建社会里主要的产物生部门是农业,只有农业生产繁荣,农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国家才会出现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有力地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以及进行统一战争。因此,诸葛亮认为,“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只有这样,才能“富国安家。”


所以,诸葛亮受遗诏辅助刘禅以后,采取“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在建兴五年(227年),在为后主所拟的伐魏诏书中,又提出“劝分务穑,以阜民财”
此外,诸葛亮还非常重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首先他保护和利用都江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是秦国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这是都江堰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堰官带武装的确切记载,开辟了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的先河。堰官直接受蜀汉朝廷管辖, 不受郡、县地方政府干扰。
而诸葛亮当初立下的维护法规,竟然被严格执行了近2000年,到如今依然原样执行,因为岁月无数次证明了这份法规的行之有效。
除了维护都江堰,诸葛亮还修助九里提,《成都志》记载:“县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势易趋,汉诸葛孔明筑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刘熙古再加以重修。


《成都府志•山川》也记载:“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
1980年,四川省三台县文化馆杨重华先生也在清理馆藏古代字画时发现一张蜀国“丞相诸葛令”碑拓片。
碑文如下:
丞相诸葛令
按九里堤捍护都城 , 用防水息。今修筑竣。告尔居民, 勿许侵占、报坏。有犯,治以严法。令即遵行。章武三年九月十五日。


诸葛亮通过维修都江堰和九里提,确保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
为了使北伐顺利进行,也为了增加军粮收入,减少国家负担,在于魏国交战时,诸葛亮还派军队在汉中轮班殖垦,实行军事屯田。并认吕乂、杨敏等人为督农,负责供续军粮,蒋琬筹集粮食,组织运输,补充兵源。
晋人袁准说:“亮之治蜀,田畋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左思也在《蜀都赋》对成都农业繁荣也有很明确的描写。
男女布野,农谷栖亩”这丰收景象,是汉中守将刘敏对汉中的描写。这不是文学描写,而是他主张拒魏军于汉中之外的理由,这种记述更有真实性,否则说服不了别人。
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不仅农业生产发展显著,手工业生产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
盐是蜀汉的重要产品,制盐业是蜀汉的重要手工业行业。
蜀汉的盐多为井盐和盐池。左思在《蜀都赋》里称赞被诸葛亮治理的成都“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
东汉时,朝廷曾取消了盐铁之禁,允许民间煮私盐,国家抽取盐税。刘备入蜀后,重新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三国志 王连传》记载: 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所以,又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刘备去世后,他又兼任丞相长史。


诸葛亮非常关心盐业生产,还到生产现场进行考察指导。《诸葛亮集》卷5《遗迹篇》引《山川纪异》说“诸葛盐井有十四。”为什么盐井要以诸葛命名?很可能就是诸葛亮亲自视察过的井。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了诸葛亮视察临邛火井的故事:“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并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热,以盆盖井上,煮盐得盐。”所谓火井,即天然气井。《文选》卷4《蜀都赋》描写火井说:“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李善注说:“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许,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深二三丈的井中有可燃气体,当然会投以荧火而冒出烈焰。但井口纵广五尺,这样大的井口,会使井的气压迅速降低,从而使火势转弱,当时井里的天然气可能是时断时续的,所以当地人用它煮盐常感火力不足,要投以竹木助燃。据刘宋刘敬叔《异苑》称:“诸葛亮一瞰而(井火)更盛”,这当是人们对诸葛亮重视盐业生产,并亲自视察的一种称颂和想象。其实,并不是诸葛亮一看就使火势转盛,而是诸葛亮视察后所采用的办法使火势盛热。这个办法在《博物志》中已经说明了就是缩小井口,能把盆盖在井口上。这表明临邛火井经诸葛亮视察后,已经不是那个纵广五尺的井口了。诸葛亮改进火井以煮盐,说明了他对煮盐业的关注,也显示了他的聪明智慧。

说到丝织业,则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引以骄傲的行业。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尚本抑末,对于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对于手工业和商业却有着先天的“歧视”,但是诸葛亮没有陷于流俗,他敏锐地发现了蜀锦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夷陵之战以后,诸葛亮“闭关息民,劝耕励织”更是没有放松对蜀锦的生产。
因此在建兴初年,诸葛亮下达《言锦教》,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把蜀锦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物资的高度,可见诸葛亮对蜀锦的生产是多么得重视。
诸葛亮在蜀汉地区实行“重本而不抑末”的政策,不仅允许官办、商办和个体家庭手工业等不同的经济体从事蜀锦生产,他自己还亲自动手在府邸的周围种桑800株进行示范,号召蜀地百姓大量植桑、养蚕为蜀锦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
正是在诸葛亮的鼓励和提倡下,蜀锦生产空前发展起来,左思在《蜀都赋》中说:“闤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成都织锦刺绣业之大盛的情景。


到蜀汉亡国时,库存尚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

《后汉书》中记载有曹操派人到蜀地买蜀锦蜀绣的事情,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注引的《吴历》也有蜀锦蜀绣作为礼品送给孙权的记载
南朝宋人山谦之《丹阳记》更称说:“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道,至是乃有之。”可知江南锦和绣的生产是在三国六朝时期始由蜀地传去的。
蜀汉之世,蜀锦蜀绣不仅畅销西南,还远销中国的北方和东南。因为蜀锦是蜀汉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蜀汉政权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所以魏文帝曹丕在日理万机操劳军国大事的百忙之中,还专门挤出时间写了一篇《与群臣论蜀锦书》,劝阻魏国的豪奢贵族不要购买蜀汉国的锦绣织品。


在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二年(238年)送给倭(今日本国)女王的许多礼品中,就首列有“锦三匹”。当时魏、吴都不生产锦和绣,这应该是蜀锦蜀绣无疑。可见那时,蜀锦蜀绣比较驰名国内,更扬名海外了。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就说过:“蜀锦之盛,当在蜀汉之世。”

最后,经过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多年,最终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变成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这卓越的政绩与他依法治国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刘备平定成都后,他就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因为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所以诸葛亮入蜀后厉行法治,采取以严济宽、以猛纠弘的强硬手段,严厉打击豪强士族势力,坚决维护法令律制的权威。使益州的官风民气大为改观,社会秩序迅速稳定。
为确保有法可依,诸葛亮还与法正、刘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坚决实行由“人治”过渡到“法治”的方略。此外诸葛亮还反复对官吏进行教导,“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子”,要求执法者居官守法、“慎独”其身、执法尚严、除恶务尽,以期实现长治久安。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这些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的。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但他处事公平、公正,虽位极人臣、功高如山,自己也同样守身甚正、律已甚严,对自己的亲属、心腹也毫无偏袒、一视同仁,所以没人抱怨他。
换句话来说,诸葛丞相,其实是个青天大老爷啊。


自从诸葛亮全面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后,他就到处在益州寻访人才,并且鼓励下属向他举荐各种人才。后又提拉拨起用大批新人,据潭良啸《诸葛亮用人四论》,载《诸葛亮研究(巴蜀书社1985年10月出版 )证实,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63人。如果从地域分布看,荆州28人,益州29人,兖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其中这些人里面还包括魏国降将2人。
而诸葛亮亲自选拔的接班人费袆,在诸葛亮逝世后,官做到大将军、录尚书事、领益州刺史。蒋琬死后,他实际上掌握蜀汉军政大权。但是他却“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颇有诸葛亮的风范。
姜维在生活上也颇为廉洁,蜀汉的卻正这样评价他: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邓芝当仼将军20多年来,性格虽然好强骄傲,连大将军费祎都对他礼让三分,但他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从未经营过私产,妻儿甚至还有忍饥挨饿之时,死时家中也没有多余财物。


董允后来,在蜀汉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他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淡泊名利。很多蜀汉官员甚至担任了益州刺史的蒋琬都上书刘禅,希望能给董允加官进爵,奖赏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绝。
由于诸葛亮多年的执政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在广开言路,恪尽职守、忠顺勤劳,尤其是廉洁奉公等高贵政治品质方面,所以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也颇深他的 影响。
dowtx.con 发表于 2023-9-7 19:54:0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会经历:
诸葛亮好厉害啊!
诸葛亮好像也没那么厉害?
诸葛亮不如司马懿/郭嘉/贾诩!
诸葛亮的缺陷太多了!
诸葛亮其实还xxx
(很长的空档期,没有再关注过诸葛亮)
诸葛亮似乎真的挺nb的。
诸葛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丞相!
madein163 发表于 2023-9-7 19:54:1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人什么时候最威风?诸葛武侯的时候最威风啊------中原政权以防守的姿态应对蜀地割据政权,也就这么一遭吧?这是军事能力的证明。
以宰相身份行使君主的权力,无人怀疑,多次兴兵而民不怨,这是执政的能力·。
被其处罚的人对他无怀恨之心,听到他的死讯甚至难受的死去,这是他人格的证明。
死去之后被对手称之为天下奇才,而这个对手除了对他吃亏在其余战场上再无败绩,这时敌人对他能力的肯定。
子孙殉国,这个家教有人说闲话吗?
这样的人还被人怀疑是不是才能被高估------这是个什么时代啊!!!
netwolf 发表于 2023-9-7 19:54: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诸葛亮带领中国队疯狂进攻,巴西队主教练司马懿只敢防守。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