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封神第一部》中纣王殷寿要说「你知道我的父王是怎么对我的吗」,这句台词背后有哪些隐含的情节?

[复制链接]
superwjh8 发表于 2023-7-31 16:15:08|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神第一部》中纣王殷寿对姬昌这么说「你知道我的父王是怎么对我的吗」是不是侧面说明,殷寿残暴的原因。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umen 发表于 2023-7-31 16:15:21|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殷父出场时,他已垂垂老矣,长子殷启与其同一架马车,站在前方迎接凯旋归来的殷寿。
苏护头颅献父王,美女妲己献长兄。这虽然是殷寿的计谋,可也看得出殷启的地位。
殷父还在对着苏护头颅碎碎念,殷启已经把头颅扔出去了,完全一副未来君王当家做主的模样
质子团献舞时,殷启准备舞剑差点没站稳,可见其柔弱,跟勇猛、身先士卒的殷寿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殷父十分开心道:启儿要为我舞剑了!殷父对长子的偏爱表露无遗。
可以想象,次子殷寿努力获得父王的认可,明明帅气、勇猛、足智,远胜长兄,也未能赢过这份偏爱
相比之下,伯邑考明明可以继承伯侯,却满载宝物、不惜性命前来救父,未来伯侯之位就是姬发的了,如此父慈子爱、兄友弟恭,殷寿一定妒火中烧,所以他把伯邑考做成肉饼,让姬昌吃下,他要毁了他无法获得的“父慈子爱”。
非常感谢《封神》塑造的殷寿,他有血有肉、帅气勇猛、PUA之王、暴虐无道却能在其成长中找到蛛丝马迹的原因。费翔老师演地太好了!不愧为初代顶流!
另一个相关回答:
暖麻麻的回答《封神第一部》中姬发从小被作为人质送到朝歌,为何还会对纣王如此崇敬?
wmm 发表于 2023-7-31 16:15:39|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殷寿身上的伤疤和好胜的性格,以及“大殿弑父”的情节来看,大概率殷寿的父亲对他管教严厉,只看战功,没有父爱和陪伴。
“你知道我的父王是怎么对我的吗?”这句话是纣王说给姬昌的。
当时姬昌被扣上了造反的帽子,几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纣王此时端上用伯邑考肉做的肉饼并命他吃掉。
殷寿在父亲眼中地位如何?
殷寿的父亲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微子启,老二微子衍,老三殷寿。
三个儿子中,老爷子最喜欢的是长子微子启。
因为老爷子认为微子启知书识理,仁爱厚道,尊敬长辈,办事稳重,是一个能治理天下、守住家业的好苗子。
但是微子启并不是“嫡出”,也就是说他妈生他的时候不是王后。
帝乙本想立微子启为太子,可王朝的太史官都不同意,认为这是嫡庶不分。
问题来了:微子启和殷寿是一个妈所生,为什么能立殷寿不能立微子启?
因为微子启出生的时候他妈还是个妾室,殷寿出生的时候他妈已经升到王后了。
在文武百官眼中殷寿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微子启始终都是“庶出”。
老爷子没办法,看看殷寿也还行,挺好一小伙又有力气,还能识大体,那就他吧。
帝乙游於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内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李子寿王为太子。後帝乙在位叁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综上,也就是说殷寿很可能并不是帝乙最爱的儿子,太子之位也是意外所得。
我们大概能推出殷寿的童年:
父亲最爱的是哥哥,对他只有严厉和威严,没有赞美和鼓励,很可能骑马射箭父亲也只教哥哥,不会教他。
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殷寿一次次出生入死,全身落满病痛和伤疤,想要用堆积成山的战功来换得帝乙的一句鼓励,可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让他感受到被父亲认可的滋味。
作为不受宠的三儿子,他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即便想要继承帝位也得忍,不敢说也不能说,因为他知道那不是自己能够觊觎的位置。
他恨大哥也恨父亲,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恨是在爱的背面。
他没有办法理解父爱,所以他能做出命令质子在大殿之上弑父这种荒唐行为。


殷寿不理解一边是好男儿的江山,一边是不爱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他们还做不到弑父,为什么没有人能够跟他一样。
直到伯邑考出现。
伯邑考与姬昌、姬发之间的父子之情是殷寿所向往但又遥不可及的,可是他不愿意承认。
得不到就毁掉。
伯邑考甘愿以死换父亲生,这在殷寿眼中就像个笑话。
他或许会觉得伯邑考太傻了,毕竟在他的眼中“父亲”这两个字始终是缺席的。
以至于他用了一个非常变态的方式来报复:
“伯邑考,你很爱你父亲?他现在在吃你的肉哎。”
所以他才会说出“你知道我的父王是怎么对我的吗?”
言外之意:你不用恨我,要恨就恨我父亲,我的父亲和你不一样,我父亲带给我的就只有这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sdwgw 发表于 2023-7-31 16:16:21|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迦文 老师说的很好了,就是相似结构的电影情节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
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组“对位关系”:
父亲 — 长兄 — 我(殷寿)
伯侯 — 长子 — 质子
<hr/>在这个过程里,弗洛伊德说的【假父亲】角色原本是类似【哈姆雷特】的【叔父】,狮子王里的【刀疤】,被改写为【长兄】了。
自己的哥哥最终会完成一个弑父的行为,因为哥哥一定会继承那个王位,那么在物理上和身份上都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迭代。
站在殷寿的角度来看,有点贤能也就罢了,更加难以接受的是,他的长兄就是一个无才无德之人。
殷寿和质子,以及自己的孩子同时形成了第三组父子关系:
生身父亲(缺席)— 符号父亲(殷寿 在场)— 真实儿子(殷郊)— 质子
在这组关系里 殷郊成为了新的“长兄”。
殷寿并没有为殷郊特殊待遇,相反他的真儿子和质子之间的相处非常和谐。
就这点来看,殷寿所塑造的完美父亲化身也并不是虚假的。
我一直认为他在被妲己撩拨起本性之前,他所做的那些所谓伪装,都可以认为是发自真心的行为。
姬昌不是说了吗,即便是妖,最后是善是恶也要看人的教导。殷寿也是如此,没有遇到妲己之前,他应该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征战的英雄,将这些童年阴影埋藏心底。
正是因为自己受到的原生家庭教育不够好,才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方式。
特别有意思是,姬发在追姜子牙的过程中,真的把殷郊当自己的亲哥,为了殷郊也不要封神榜。
<hr/>最近不是有一个辩题特别火吗?批判原生家庭,对年轻人的生活有没有帮助。
我告诉你真的特别有帮助,纣王就是没有批判自己的原生家庭,把这种压抑的情感直接填进自己的心里,搞得自己很变态。
他如果早点批判自己的原生家庭,可能早就走出来了。
姬发就是反面,他对姬昌说的那些话,其实就是在批判自己的原生家庭。他让自己的父亲知道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知道了自己对于这个原生家庭的观感。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个计深远,你得告诉孩子嘛。
为了孩子的好,我就偏不说是吧,让孩子去猜。
姬昌也想这么做,给了个“玉环”。
爸爸,你希望他早点回家就说出来……为啥要让人去猜呢?
<hr/>我还是比较愿意相信,这个时候殷寿对姬昌所说的话是比较发自真心的。
他是站在一个儿子的角度对父亲询问,也是站在【假父亲】向【真父亲】进行“僭越”。
因为姬昌不仅是【真父亲】,还是另一个【天命】的传递者。
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人类作为子,向天命作为父的反对。
为什么天命让人做什么,人就必须要遵循这个轨迹呢?
殷寿想不通,我也想不通。
所以他先后要杀【姬昌】 【比干】和 【姜子牙】,他们都是天命的传声筒。
他甚至杀死了自己——因为按照天命的预示,他必须要在既定的时间段内走上祭台自焚。
他不是完全不在意天命,他如果真的不在意,就不需要修这个祭台了。
他在意,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存活,所以他找到了申公豹,说想要学移魂断头之术。
申公豹也是老实人,没有像以前的作品那样就坑蒙拐骗,直接跟他说,你至少也得练50年。即便像大王这样天赋异禀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可以长生不老,你可以逃过天命的制裁,那你要儿子干嘛呢?
一个来自于强烈的生本能,可以突破死本能,永远存在着。
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 就会被 本我—自我—超我 的心理关系完全取代。弗洛伊德在他的文章中也是这么说的:父亲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超我的化身。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长生不老,所以就在和姬发的对战之中被摔下了水缸,死掉了。
死掉了也意味着天命失效了,我用自己的死来昭示天命的不可靠,这不失为是另外一种反抗的方式。
<h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tenbaby 发表于 2023-7-31 16:17:18|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是姬昌在谴责纣王时,纣王对他的回复。
我觉得纣王可能在童年时受了不少苦,不然无法解释他的一些残暴行为——他对养子们进行各种pua、还逼迫养子们去去杀生父、胡乱杀人……
纣王的父亲对他应该很不好,在这个电影里,纣王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从这个角度来讲,纣王也有可怜的一面。
cxbsky 发表于 2023-7-31 16:18:09|来自:北京西城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开篇就是冀州大战,苏全孝跪在城门前祈求父亲退兵,万箭齐发射到跟前,断了他的念想。这个时候的苏全孝一定是万念俱灰,所以他哭着说:
离家8年了,长高了,父亲不认得我了。
是的,他的父亲苏护不仅不认得他,还不要他了。
起码苏全孝是这么认为的,其他八百质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被抛弃的苏全孝在殷寿的慷慨陈词下英勇赴死了,亲爹都不要他了,指望殷寿能善待他吗?


一刷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这段剧情,二刷的时候突然在这段剧情里get到了潜藏在殷寿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作为帝乙不受重视的小儿子,他从小就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无才无德无能的哥哥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就等着有一天能继承王位,成为下一任天下共主。
而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用血与肉祭奠着父亲、哥哥,以及殷商的祖宗们。
似乎所有人都默认了这种模式,没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人知道他的委屈、愤怒与不甘心;殷寿的野心就是这样滋养出来的,只是,他选择不让别人知道。

他把自己塑造成英雄,姬发心目中的大英雄。
他好像无所不能,他好像什么都不怕,只要有他在就不会有困难。
他把质子们当成儿子,教他们射箭,打仗,甚至在战场上还会说“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他也真正懂得质子们的内心世界,他说你们不相信眼睛看到的事实,却相信耳朵听到的谣言。他用权威让质子们感到羞耻和愧疚,觉得对不起他。
之后又说你们的父亲把最宠爱的儿子留在身边,锦衣玉食,等待有一天接班;把你们丢到千里之外的朝歌,不管死活。
这话可以翻译过来的,我的父亲把无能的哥哥留在身边,享受荣华富贵;却把自己扔去战场,或是苦寒的不毛之地,不管我的死活。
我活着,就得继续这样的生活;我死了,其实也就死了。
他的父亲就是这么对他的。
所以,凭什么呢?
所以,他要杀父。你不杀父,父有一天必杀你。
对于殷寿来讲,站在他的立场,他这么做又有什么错呢?
残酷的生活教会他只能在乎自己。是的,他不在乎自己又有谁在乎他呢?指望亲爹吗?
其实最懂他的就是苏妲己,她唤醒了一头野兽。


她帮他成为全天下的王,然后一起,共享长生,享受前半生丢失的一切。
什么天道,他能长生就是天道;
什么妖孽,那是祥瑞!
什么祖宗,祖宗在哪?叫一声有回应吗?

最后的最后,期待一下第二部!


@知乎电影 @乌尔善
1958年,教员在阅读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后,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了纣王。
他的评价是: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导演拍出来这样的纣王。
拍出了一点都不脸谱化的纣王。

<hr/>7月28日的补充:
班师回朝的时候,帝乙和大儿子的位置挺有意思的。
大儿子在前,殷寿本想把苏护的头颅献给父亲,可大哥一把接过头颅说什么做酒杯。
混职场的都有过这种憋闷时刻吧,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窃取,对方拿着你的心血在上位者面前邀功。上位者不知道还好,明智干活的是你,却又蔑视你,你是什么心情?
可以想象,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那种站位,那种镜头语言 ,很明显就是大儿子挡了殷寿的路,他一定会死的。
殷寿有这个能力。

帝乙对大儿子的偏向很明显。
殷寿受伤凯旋,可大儿子随便糊弄一下剑术,帝乙就喜笑颜开。
他的父亲对他是真的不好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