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复制链接]
aspmx1195 发表于 2023-9-7 08:26:03|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问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5G 新赛场,欢迎关注圆桌参与更多关于 5G 手机、5G 技术进展与难题、5G 对各行业影响等相关的讨论,了解关于 5G 的一切 >>>
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有关吗?它应用成熟么?还是多入多出技术(MIMO)?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E拨通 发表于 2023-9-7 08:26:57|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5G时代,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必须克服5G新空口、MIMO 和毫米波频率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他们必须将注重点从测试用例范围转移到测试成本和上市时间方面。
MIMO技术这些制造商将会遇到一大制造挑战:关注重点已经从一致性测试(侧重测试范围)转 变为制造测试(测试成本和测试时间决定盈利能力和产品上市速度)。行业需要推动 5G 尽快从制造流程中的新产品导入 (NPI) 阶段过渡到大批量制造 (HVM) 阶段。设备 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需要克服在 4G 时未曾遇到过的新制造测试挑战:更多频段、 毫米波 (mmWave) 频率和更宽的带宽。 5G 新空口 (NR) 采 用了大 规 模多路输入多路输出 (MIMO) 无线技术和毫米波频率。 5G 设备和基站 (gNB) 想要通过针对这些技术的测试流程并不容易。设备和 gNB 制 造商需要克服严峻的挑战,同时还要应对上市时间和测试成本的巨大压力。这些挑 战包括需要支持从 6 GHz 以下到毫米波的更多频段,支持更大的信道带宽,以及向 空中 (OTA) 测试方法转变。 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制造商必须掌握 5G 的复杂性,才能加速创新和转型,迅速赢 得 5G 成功。若要率先将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必须加快提供安全、可靠和经济高效的 5G 解决方案。
5G 设备制造商              在实施过程中使用通用的设计程序库,以便简化工作流程,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5G 网络设备制造商
                设计并制造 5G 设备,然后利用更高吞吐量的精确流量模型来仿真 5G 网络。
5G 超越一致性测试
手机制造商和移动网络运营商都渴望从 5G 中获得经济利益。5G 部署正在加速,在未来几 年将会呈指数级增长。对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来说,快速、可靠地执行 5G 测量 极为关键。这些测量最好通过标准化平台实现,而这些平台应能够改变并适应 5G 的最新 标准和测试方法。
设备和 gNB 制造商 需要面向未来的、 在未来 5至 10年内 仍能发挥重要作用的 测试平台。
蜂窝标准的演进
为了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优化测试成本,制造工程师必须执行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 规范所规定的一系列一致性测试。该计划仍在持续制定更多的测试要求,特别是针对毫米 波频率的测试要求。因此设备和 gNB 制造商必须在其制造环境中部署灵活和可扩展的测试 系统,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测试规范。


                                                  5G 的关键里程碑和主要日期
5G 标准还在不断演进。第 15 版标准 (Rel-15) 在 2017 年 12 月获得批准,它针对通过 4G 长 期演进 (LTE) 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的非独立组网 (NSA) 部署做出了规定。另外,不依赖于长期 演进 (LTE) 网络的独立组网 (SA) 模式在 2018 年 6 月获得批准。5G 未来仍有很多发展机会, 设备和 gNB 制造商需要面向未来的、在未来 5 至 10 年内仍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测试平台。
良好的工作流程周期
对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来说,5G 制造测试战略的关键是切实利用从设计到制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及收集的数据。制造阶段包括 NPI、制造和大批量制造等阶段。 若能够优化从一致性测试向制造的过渡,将非常有利于提高盈利、实现批量生产和推动产品加速上市。
以前制造环境需要面对的挑战是协议测试。非信令测试消除了昂贵的信令开销,同时保持 测试完整性,并提高了吞吐量。采用通用测试平台对设备和网络设备在工作流程中实现快 速转移至关重要。它还有利于控制全球化运营的测试成本。
挑战:更多的频段和更宽的带宽意味着测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设备和 gNB 需要同时支持传统频段和新频段。这就使设计的复杂程度明显提度,测试时间也大为延长。 5G 新空口涵盖多种频率,主要分为两大类:410 MHz 至 7.125 GHz (FR1) 和 24.25 至 52.6 GHz (FR2)。设备可以在多个频段中运行,具体取决于预期销售的区域。FR1 频段涵盖 从1 到 255 的范围,而 FR2 频段涵盖从 257 到 511 的范围。 低于 6 GHz 的频率有 9 个新频段,它们不属于 4G 长期演进 (LTE) 规范。它们旨在增加覆 盖范围和容量,同时解决 5G 业务缺少可用低频频谱的问题。新的毫米波频段通过提供毫米波频谱中更宽的带宽,成为高吞吐量应用的理想之选。 对于 6 GHz 以下的频率,最大信道带宽增加到 100 MHz ;对于毫米波频率,最大信道带宽增加到 400 MHz(通过载波聚合可以实现更高的带宽)。更大的带宽和更多的频段带来更高的成本。误差矢量幅度 (EVM)、平坦度和动态范围等方面的要求更难以满足。现有的测试硬件无法处理此类带宽。测试点数量增加。测试设备和试验舱变得更加昂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测试成本大大增加。
新技术包括 FPGA、多设备测试、云数据处理和改善的测量一致性
FPGA
加速测量有助于从一开始就拉近测试工程师与最终目标之间的距离。PXIe 在 基于硬件的 FPGA 测量中整合了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测量专业技术, 可显著缩短测试时间。这些能力可以提高基站测试速度,包括众多信道和 无线制式下的各种功率和频率范围的测试速度。
PathWave FPGA                                          利用实时 FPGA 功能定制您的设备。
多设备测试
一次测试多个设备可以加快设备制造商的测试速度。利用 Keysight EXM 5G 多设备测试解决方案,设备制造商可以使用多端口适配器技术同时测试多达 32 个设备。先进的测试排序和单次采集多次测量 (SAMM) 功能有助于最大 限度提高吞吐量和良率。
云数据处理
云数据处理有助于将测试吞吐量提升到极高水平。典型测试方法使用测试 设备获取测试数据并按顺序计算测量结果,而基于云的测试方法可以在云端 完成计算工作。关键计算现在可在更快速的云服务器上并行运行。这种测试 体系结构效率更高,可极大提高测量吞吐量。它还提高了测试资产的使用 率和灵活性,使制造商能够重复利用测试站。
测量一致性
从一致性测试到制造及其他阶段,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使用相同的测量算法 有助于缩短开发时间。工程师对自己的测量结果更加充满信心。可追溯性 设计可在问题发生时加速解决问题。
毫米波辐射测试对于蜂窝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给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带来重大挑战。
为毫米波测试重新设计
在 5G 之前,商业通信主要采用低频段实现。大多数测试通过传导方法进行。毫米波频段在频谱可用性上的优势吸引业界转向更高的频率。向毫米波频率转移要求用户设备和基站设计者使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如相控阵天线。这些体系结构不支持传导连接,迫使测试验证采用空中方式实施。与以前的测试方法相比,更高频率加上 OTA 测试会导致路径损耗变大。 损耗增加会影响信号质量毫米波辐射测试对于蜂窝制造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给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带来重大挑战。开关矩阵和长电缆会产生较高的损耗。空气吸收、高插入损耗以及昂贵易损的连接器会降低动态范围并影响测量质量。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系统校准并缩短被测器件 (DUT) 与 OTA暗室之间的距离,精确补偿路径损耗。使用远程探头前端,就可以在低频和低功耗环境中使用长电缆,显著降低插入损耗,同时改善相位线性度和连接器的耐用性。远程探头前端增加的增益还可以改善动态范围。
下图突出显示了远程毫米波收发信机探头前端如何减少空中测试装置中的插入损耗。


                                                安装或未安装远程探头前端的空口测试装置
为了保证较低的测试成本,测试设备的占地面积受到很多限制
如果 5G 不使用多端口测试和高密度测试系统,那么测试设备的占地面积将显著增加。更高的性能要求以及对更多测试设备和空中暗室的需求对生产车间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因素会影响测试成本,因为合同制造商通常按平方英尺收费。测试设备占地面积越大,就意味着房地产成本更高或生产能力下降。
可扩展的测试设备能够加快设备制造速度并节省大量空间。同时测试多个设备有助于抵消测试设备占地面积增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云处理可以进一步加快流程,从而为大批量制造提供大容量、高密度的设备测试系统。
除了多设备测试之外,5G 还在用户设备端和基站端更多地使用多端口设计和多元 MIMO 阵列。多信道可扩展测试设备对基站测试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制造商缩小测试设备占地面积,降低测试成本。从测试 4 到 8 个端口的 4G 设备过渡到测试 16、32、64 和 128 信道的 5G 设备,设备的可扩展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特性。
因此, 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必须克服 5G NR、MIMO 和毫米波频率带来的挑战,才能 在 5G 中取得成功。
雄心勃勃的 5G 网络全球部署目标正在整个移动生态系统中产生连锁 反应。设备和基站制造商必须有效地掌控局面,将工作重点从最大限度扩大测试用例覆 盖范围转移到尽量降低测试成本和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上。 随着标准的持续演进,制造测试操作的灵活性至关重要。测量一致性对于减少测试开发 工作量以及促进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团队协作非常重要。 更多射频频段、更多频段组合和更宽信道带宽导致测试点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带来更长 的测试时间和更高的测试成本。设备和基站制造商生产车间中的现有仪器无法处理此类 频率或带宽。他们必须部署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利用最少的测试资产来测试所有频段、 带宽和测试点。 使用毫米波频谱中的频率,也会给器件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制造商的制造测试工作带来巨 大麻烦。他们必须将测试操作从传导方法成功过渡到空口测试方法,并克服路径损失。 占地面积也是一个主要问题。您需要使用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控制测试设备占地面积并降 低测试成本。
详细了解是德科技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您解决 5G 制造测试遇到的挑战,请访问以下网页 :
• 关于设备制造的信息,请单击此处。无线测试仪
• 关于基站和子组件制造的信息,请单击此处。 5G 多频段矢量收发信机,参考解决方案
• 关于是德科技 5G 解决方案的信息,请单击此处。
是德科技:5G NR 新空口基础知识
九命黑猫 发表于 2023-9-7 08:27:49|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G的建设还需要兼容(保留)现有3G和4G通信,因此多数采用现有基站和中心局进行改造和升级的方式,这意味着通信电源需要同时给3G/4G和5G通信设备供电,对通信电源的输出功率,功率密度,可靠性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5G通信电源技术至关重要
5G通信对电源的要求

1.1 更大的输出功率和更高效率
由于5G通信需要采用Massive MIMO等技术,5G基站的AAU单扇区输出功率由4G的40W~80W上升到200W甚至更高,同时由于处理的数据量大幅度增加,BBU(基带处理单元)(或者在5G某些组网模式下被拆分为CU和DU)的功率也大幅增加,其功率已经超过1000W。对于目前较流行的5G基站组网方式:3扇区AAU+1个BBU,假设AAU效率为20%,那么单单为5G基站供电的通信电源的输出功率大约为:
P_out=(3*200)/0.2+1000=4000W
而原有4G通信基站供电的通信电源输出功率为2000W~3000W。输出功率大幅提升。
根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3G(兼容2G),4G(兼容3G),5G(兼容3G和4G)基站的功耗如下图所示。增加5G通信后基站电源的功率上升68%。



图1:不同通信制式下基站耗电量对比图

5G通信对电能需求增大意味着对通信电源的效率要求更高,从而降低通信运营成本(OPEX),根据中国联通的统计数据,通信数据中心(中心局机房)的OPEX中电费占比达到28%。虽然供电系统的能耗只占通信数据中心总能耗的10%,但是供电系统会加剧制冷系统的负担,以30KW的系统为例,效率提高5%可以使得电源设备一年减少好点18000度,空调电耗减少7200度,提高通信电源转换效率是通信数据中心的降成本的关键手段之一。
5G通信的数据流量相比3G/4G通信变得更加不均衡,某时段流量可能极大,某时段可能小,这意味着通信电源的实际负载范围会从轻载到满载。对于5G通信电源,为了确保在任何负载下通信系统的耗电都达到最低值,效率的要求不再是某一负载下达到最高值,而是要求在很宽的范围内效率都要达到最高值,效率曲线变为较为平稳的直线,如图2所示。



图2:5G通信电源效率要求曲线示意图

1.2 高功率密度

如前所述,对于通信数据中心及宏基站,多数采用现有设备扩容的方式来建设5G通信设备。其中留给用于5G通信需要的电能的电源柜的空间往往极其有限,甚至只能采用原有电源柜。在这些情况下电源柜的输出功率需要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通信电源模块(通常称其为整流模块)在保持体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大幅度增加,即功率密度提升。例如大量用于4G通信中的3KW输出整流模块尺寸为280mm*80mm*40mm(长*宽*高),其功率密度为:
ρ=3000/((280/25.4)*(80/25.4)*(40/25.4))=55W/in^3
而为了应用于5G通信,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需要达到4KW,那么电源功率密度为:
ρ=4000/((280/25.4)*(80/25.4)*(40/25.4))=73W/in^3
对于5G微基站,AAU的供电电源采用抱杆设计,例如中兴通讯推出的刀片式5G通信电源(如下图所示)。为了降低整体箱体重量和尺寸,要求内部的电源尺寸尽量小,高度尽量低(甚至低于20mm),相应地电源的功率密度需要大幅度提高。



图3:5G室外通信电源机箱

1.3 自然散热

在5G通信中,微(小)基站数量将大大幅度增长,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分析报告,5G微基站的数量将为6575万至1.64亿。这些微基站的供电电源绝大多数都将被安装在密闭空间内,如图3所示,以满足IP65等防护等级,从而可以被安装在室外、野外等环境。由于被安装于密闭空间,因此这一类通信电源只能采用自然散热(无强制风冷或无水冷)方式。与此同时5G制式下通信电源的输出功率相比3G/4G通信制式更大,这对通信电源的散热设计带来更为巨大的挑战。
1.4 高可靠性

作为通信系统的心脏,通信电源的可靠性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5G通信将会应用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要场合,因此5G通信中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前面介绍5G通信将出现海量的微(小)基站,若出现批量失效,其维修成本将高的惊人。为了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电源的可靠性是对5G通信电源的主要要求之一。总结起来,这些新要求对于通信电源设计者来说挑战非常大,常常使他们加班加点,甚至夜不能寐。
5G通信电源解决方案

2.1大功率和高效率方案
对于开关电源来说,能否输出更大功率,决定因素在于功率变换产生得热能否被散掉,能否保持器件的温度稳定在合适值。散热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产生的损耗大小,损耗小,那么容易被散掉,反之亦然;二是电源的散热能力,这取决于散热器,风扇(强制风冷)和热路设计。而前者是热产生的源头,更易于解决问题;而后者的决定因素很多,例如环境,结构尺寸等,不易于实施和解决问题。
在隔离型开关电源中,依据拓扑的不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损耗约占总损耗的30%~80%,因此降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损耗对于提高输出功率,同时也是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开关电源中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MOSFET或者IGBT,损耗包括包括开关损耗(半导体开通和关断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和导通损耗(半导体在稳态开通过程中由于导通电阻或者导通压降产生的损耗)。只有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都减小才可以降低半导体的整体损耗。
英飞凌CoolMOS C7正是这样一款高压MOSFET。如图4所示的CoolMOS C7与CoolMOS  CP(上一代开关损耗最小的产品)在2.5KW PFC电路不同开关频率下的损耗对比,从中可以看出CoolMOS C7的开关损耗大幅度降低。而对于MOSFET的导通损耗,其决定因素就是直流导通电阻RDS(on),在TO247封装内实现600V和650V耐压下RDS(on)小于20mohm(IPW60R017C7,其典型值为15mohm,IPW65R019C7,其典型值为17mohm)。
当输出功率更大时,即使使用最低损耗的器件也无法将其热耗散掉,此时开关电源往往需要并联功率半导体器件,此时功率功率半导体的参数一致性,特别是门限电压和寄生电容的参数离散性对功率器件的可靠并联影响很大。



图4 :CoolMOS C7 与CoolMOS CP不同频率下损耗对比分析图

在大功率输出电源设计中必然要求电源的转换效率更高,以解决散热问题。前面介绍的CoolMOS C7可以帮助设计者在不进行其他设计修改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效率。图5是CoolMOS C7用在600W LLC电路中与英飞凌之前代产品效率对比情况。



图5:CoolMOST C7与前一代产品效率对比图

采用近几年出现的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开关如氮化镓晶体管和碳化硅MOSFET则是提高开关电源效率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以英飞凌的氮化镓晶体管CoolGaN为例,采用2颗70mohm导通电阻的IGO60R070D1和两颗33mohm导通电阻的IPT65R033G7组成的电流连续模式(CCM)图腾柱(totem-pole)无桥PFC可以在2.5KW PFC电路中实现宽负载范围内超过99%的效率。电路拓扑及效率曲线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采用GaN晶体管的图腾柱无桥PFC拓扑示意图



图7:2.5KW 图腾柱PFC演示版效率曲线图

对于前文提到的在整个输出功率范围内实现平滑的效率,一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器件,包括功率半导体的选择(硅材料功率开关需要平衡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或宽禁带功率开关)和磁性元件的设计(特别磁芯材料的选择,平衡不同频率或者负载下的损耗),使其在轻载下的损耗尽量的小。另一方面通过电路拓扑的选择实现轻重载下效率曲线的平衡。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采用多相interleave(交错并联)拓扑。例如在PFC级和DC/DC级分别采用interleave方式。图8和图9给出了两相interleave的PFC和LLC,根据功率不同,可以三相甚至更多相。在轻载下通过关闭其中的一相或者几相可以有效地提高轻载效率。该方案另一个好处是即使在重载时往往也不需要并联功率半导体器件,利于PCB设计,散热设计和提高电源可靠性。



图8:两相交错并联PFC电路示意图



图9:两相交错并联LLC电路示意图

2.2高功率密度方案

高功率密度开关电源可以有效减小所应用系统的尺寸、空间和重量,这对通信系统尤为重要。一般认为提高开关电源频率可以提高功率密度,因为理论上可以缩小无源器件(包括磁性元件和电容)的尺寸。但是提高开关频率会带来基于硅材料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损耗明显增大,且磁性元件的磁损也会显著增加,这有可能带来散热器和风扇尺寸的增大及磁性元件散热的困难。因此提高开关频率对于采用传统硅材料作为功率开关的通信电源带来的功率密度提升是很有限的。
2.2.1 采用表面散热的贴片器件配合子板的设计
为了提高开关电源功率密度,需要有效的利用空间尺寸。传统的单一PCB板的设计模式是将所有器件都焊接到该PCB上,那么空间的利用率非常低,特别是贴片器件的上方空间被浪费掉,大大限制了功率密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传统中大功率开关电源的功率开关都采用插件封装,例如TO247、TO220等等。这次插件器件本身尺寸较大,且需要留出空间将其装配到散热器上,这又限制了功率密度的提升。
英飞凌提出的方案是——功率器件采用贴片器件,功率器件及所有贴片器件尽可能焊接到小的子板上,散热器通过压接在功率器件上为其散热。子板再焊接到主板上。但是传统贴片封装都是底面散热,表面为黑色塑胶材料,其热阻很大,压接散热器并不能有效将功率器件的热耗散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飞凌推出了表面散热的功率器件封装,例如DDPAK、QDPAK等等。采用DDPAK封装的功率器件焊接到子板上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10:采用DDPAK封装的功率器件子板

而采用该方案设计的1.6KW钛金版(效率在半载时高于96%)服务器电源演示版如下图所示。其功率密度高达到44W/in^3。



图11: 1.6KW高密钛金版服务器电源

2.2.2 氮化镓配合多变压器的设计
前面提到当工作频率提高后,由于基于硅材料的功率半导体寄生参数较大,开通和关断速度较慢,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成正比)会大幅度增加,损耗增加带来散热器的增大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开关频率的提高,无法实现高功率密度设计。而如果采用款基于禁带材料的氮化镓晶体管,情况就大为不同。由于氮化镓晶体管的Qg, Coss等参数只有类似导通电阻的硅材料MOSFET的1/10以下,开关损耗即使在高频下也相对很小。这样使得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提高功率密度称为可能。
另外对于工作频率提高后磁性器件损耗增加(根据斯坦梅斯磁损公式,主要是磁损的增加)的解决措施,比较实用的方式是将传统的一个变压器分为两个或多个变压器,一方面利于变压器的散热,另外利于变压器的绕组,降低变压器的成本。多个变压器通过绕组的串并联可以实现变压器电流和损耗的均衡,甚至通过磁集成技术来抵消部分磁损,降低变压器的损耗。英飞凌采用GaN晶体管设计的3.6KW LLC电路的演示版的功率密度达到160W/in^3,LLC的谐振频率达到350KHz,这么高的工作频率仍可实现超过98%的效率[13],若采用硅材料功率开关是无法实现的。演示版如下图所示。



图12:使用GaN的3.6KW LLC转换电路

2.3自然散热方案

设计好一个通过自然散热方式的通信电源,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主要发热器件可以通过外壳进行散热,从而将温度控制在规格范围内。开关电源的两个主要发热器件是功率半导体和磁性元件。对于功率半导体器件,传统的插件封装器件不适合用于5G通信电源中,所以最适合自然散热的封装是大尺寸贴片封装的功率半导体,例如英飞凌公司的DDPAK封装和TO-leadless封装,如图12所示。前者由于是表面散热,因此可以将其焊接与PCB板上后通过导热绝缘膜直接压接与机壳上,散热效果非常理想。后者由于其焊接面尺寸大,与PCB焊接后散热效果相比其他封装也是大大提升。



图13:英飞凌DDPAK,TO-Leadless封装图

对于磁性元件的散热,以主功率变换变压器为例,除了可以采用将一个变压器分为两个甚至更多外,还可以改变变压器在PCB上的安装方式,例如将传统焊接在PCB上面的方式改变为PCB开窗,将变压器下沉,这样变压器可以通过下表面与机壳接触来散热,甚至通过上下表面同时与上下机壳接触来散热,如图13和14所示。



图14:传统变压器安装方式



图15:自然散热条件下建议的变压器安装方式

2.4高可靠性方案

根据IBM 2014年提供的如图15所示的开关电源产品维修带来的成本分析,在设计阶段的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对于5G通信对其供电电源系统提出的更高可靠性要求,更是需要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产品可靠性。



图16:不同阶段开关电源维修相对费用示意图

对于开关电源的可靠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选用高质量的器件:器件本身的质量是根本,高质量的器件才有可能组成高质量的开关电源。选用正规,信誉好的品牌的器件是设计高可靠性产品的第一步。
(2)严格满足器件的规格及降额要求:每个器件都有其规格,绝不可超规格使用。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寿命和失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降额。功率半导体,磁性元件的绝缘和电容等的寿命都与其工作温度强相关,如果没有降额其失效率和寿命都将大大上升。业界有IPC9592等标准可作为降额参考。
(3)完善测试项目:设计阶段的测试是验证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步骤。测试要尽量模拟实际应用工况,例如对于5G通信电源,由于其负载波动会很大,那么动态负载测试就非常关键。对于户外用电源,由于可能会遭受雷击,那么雷击,浪涌测试就非常关键。
若您想寻找更多应用、产品信息或想联系我们购买产品,欢迎点击此处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及需求,我们将安排专人后续跟进。
hsysg 发表于 2023-9-7 08:28:18|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5G通信性能的提升不是单靠一种技术,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关键技术大致分为无线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两类。
1)无线传输技术:



  • 大规模MIMO技术:基站使用几十上百根天线,波束窄,指向性传输,高增益,抗干扰,提高频谱效率;
  • 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MUSA、PDMA、SCMA等非正交多址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支持上行非调度传输,减少空口时延,适应低时延要求;
  • 全双工通信技术:是一项通过多重干扰消除实现信息同时同频双向传输的物理层技术,有望成倍提升无线网络容量;
  • 新型调制技术:滤波器组正交频分复用,支持灵活的参数配置,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的载波间隔,适应不同传输场景;
  • 新型编码技术:LDPC编码和polar码,纠错性能高;
  • 高阶调制技术:1024QAM调制,提升频谱效率。
2)网络技术:



  • 网络切片技术:基于NFV和SDN技术,网络资源虚拟化,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打包提供资源,优化端到端服务体验,具备更好的安全隔离特性。
  • 边缘计算技术:在网络边缘提供电信级的运算和存储资源,业务处理本地化,降低回传链路符合,减小业务传输时延。
  • 面向服务的网络体系架构:5G的核心网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构建,资源粒度更小,更适合虚拟化。同时,基于服务的接口定义,更加开放,易于融合更多的业务。
(王敬)
pipile 发表于 2023-9-7 08:28:40|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这个问题我们来答太合适了。

—————正文分割线—————

4G的到来仿佛还在昨日,5G却已近在咫尺。根据3GPP的规划, 5G的大规模测试和部署,最早将于2019年开始。也就是说,最快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享受到5G带来的全新体验。然而作为全球通信标准,5G的意义当然不局限于网速更快,移动宽带体验更优,它的使命在于连接新行业,催生新服务,比如推进工业自动化、大规模物联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这些行业和服务都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网络更可靠、低时延、广覆盖、更安全。各行各业迥异的需求迫切呼唤一种灵活、高效、可扩展的全新网络。5G应运而生。


图1:5G的应用领域

作为下一代蜂窝网络,5G 网络以 5G NR (New Radio) 统一空中接口(unified air
interface)为基础,为满足未来十年及以后不断扩展的全球连接需求而设计。5G NR 技术旨在支持各种设备类型、服务和部署,并将充分利用各种可用频段和各类频谱。

显然,5G NR的设计是一项大工程,搭建5G NR不可能也不必从零开始,事实上,5G 将在很大程度上以4G LTE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创新现有的先进技术。Qualcomm认为,要实现5G NR的搭建,有三类关键技术不可或缺——1. 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Optimized OFDM-based waveforms and multiple acces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2. 灵活的框架设计(A flexible framework),3. 先进的新型无线技术(Advanced wireless technologies)。


图2:5G NR关键技术

一.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Optimized OFDM-based waveforms and multiple access)

5G NR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就是采用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技术,因为OFDM 技术被当今的 4G LTE 和 Wi-Fi 系统广泛采用,因其可扩展至大带宽应用,而具有高频谱效率和较低的数据复杂性,因此能够很好地满足 5G 要求。 OFDM 技术家族可实现多种增强功能,例如通过加窗或滤波增强频率本地化、在不同用户与服务间提高多路传输效率,以及创建单载波 OFDM 波形,实现高能效上行链路传输。


图3: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

简单归纳起来,OFDM有以下优势:
Ÿ 复杂度低(Low complexity):可以兼容低复杂度的信号接收器,比如移动设备
Ÿ 频谱效率高(High spectral efficiency:):可以高效使用 MIMO,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Ÿ 能耗少(Low power consumption):可以通过单载波波形,实现高能效上行链路传输。
Ÿ 频率局域化(Frequency
localization):可以通过加窗和滤波,提升频率局域化,最大限度减少信号干扰。


图4:可扩展子载波

不过OFDM体系也需要创新改造,才能满足5G的需求:
1. 通过子载波间隔扩展实现可扩展的OFDM参数配置(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with scaling of subcarrier spacing)  



图5: 5G NR不同频谱的带宽和子载波间隔

目前,通过OFDM子载波之间的15 kHz间隔(固定的OFDM参数配置),LTE最高可支持20 MHz的载波带宽。为了支持更丰富的频谱类型/带(为了连接尽可能丰富的设备,5G将利用所有能利用的频谱,如毫米微波、非授权频段)和部署方式。5G NR将引入可扩展的OFDM间隔参数配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当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为更大带宽扩展尺寸时,必须保证不会增加处理的复杂性。而为了支持多种部署模式的不同信道宽度,如上图所示,5G NR必须适应同一部署下不同的参数配置,在统一的框架下提高多路传输效率。另外,5G NR也能跨参数实现载波聚合,比如聚合毫米波和6GHz以下频段的载波,因而也就具有更强的连接性能。

2. 通过OFDM加窗提高多路传输效率(Enabling efficient services multiplexing with windowed OFDM)
前文提到,5G 将被应用于大规模物联网,这意味着会有数十亿设备在相互连接,5G势必要提高多路传输的效率,以应对大规模物联网的挑战。为了相邻频带不相互干扰,频带内和频带外信号辐射必须尽可能小。OFDM能实现波形后处理(post-processing),如时域加窗或频域滤波,来提升频率局域化。如下图,利用5G NR OFDM的参数配置,5G可以在相同的频道内进行多路传输。



图6:5G NR可针对不同服务进行高效多路传输

面对这一需求,Qualcomm正积极推动CP-OFDM(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加窗技术,大量的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减少频带内和频带外的辐射,从而显著提高频率局域化。CP-OFDM技术的效果已被实践证实,现在正广泛应用于LTE网络体系中。

二.灵活的框架设计
显然,要实现5G的大范围服务,仅有基于OFDM优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设计5G NR的同时,我们还在设计一种灵活的5G 网络架构,以进一步提高5G服务多路传输的效率。这种灵活性即体现在频域,更体现在时域上,5G NR的框架能充分满足5G的不同的服务和应用场景。




图7:5G NR灵活的框架设计

1. 可扩展的时间间隔(Scalab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相比当前的 4G LTE网络,5G NR将使时延降低一个数量级。目前LTE网络中,TTI(时间间隔)固定在1 ms(毫秒)。为此,3GPP在4G演进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降低时延的项目。尽管技术细节还不得而知,但这一项目的规划目标就是要将一次傅里叶变换的时延降低为目前的1/8(即从1.14ms降低至143µs(微秒))。而为了支持“长时延需求”的服务,5G NR的灵活框架设计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TTI(即使用更长或更短的TTI),依具体需求而变。

除此之外,5G NR同样支持同一频率下以不同的TTI进行多路传输。比如,高Qos(服务质量)要求的移动宽带服务可以选择使用500 µs的TTI,而不是像LTE时代只能用标准TTI,同时,另一个对时延很敏感的服务可以用上更短的TTI,比如140 µs,而不是非得等到下一个子帧到来,也就是500 µs以后。也就是说上一次传输结束以后,两者可以同时开始,从而节省了等待时间。

2. 自包含集成子帧(Self-contained integrated subframe)

自包含集成子帧是另一项关键技术,对降低时延、向前兼容和其他一系列5G特性意义重大。通过把数据的传输(transmission)和确认(acknowledgement)包含在一个子帧内,时延可显著降低。下图展示的是一个TDD下行链路子帧,从网络到设备的数据传输和从设备发回的确认信号都在同一个子帧内。而且通过5G NR独立集成子帧,每个TTI都以模块化处理完成,比如同意下载→数据下行→保护间隔→上行确认。


图8:5G NR独立集成子帧

模块化同样支持不同类型的子帧为未来的各种新服务进行多路传输,配合5G NR框架支持空白子帧和空白频率资源的设计,使其拥有向前兼容性——未来的新型服务可以以同步或非同步状态部署在同一频率内。

三.先进的新型无线技术(Advanced wireless technologies)
我们在开头提到过,5G必然是在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充分创新才能实现的,而4G LTE正是目前最先进的移动网络平台,5G在演进的同时,LTE本身也还在不断进化(比如最近实现的千兆级4G+),5G不可避免地要利用目前用在4G LTE上的先进技术,如载波聚合,MIMO技术,非共享频谱的利用,等等;可以说,5G在很大程度上是以4G为基础的。

1.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


图9:大规模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研究项目,通过智能使用多根天线(设备端或基站端),发射或接受更多的信号空间流,能显著提高信道容量;而通过智能波束成型,将射频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可以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这两项优势足以使其成为5G NR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MIMO技术的演化,比如从2x2提高到了目前4x4 MIMO。但更多的天线也意为着占用更多的空间,要在空间有限的设备中容纳进更多天线显然不现实,所以,只能在基站端叠加更多MIMO。从目前的理论来看,5G NR可以在基站端使用最多256根天线,而通过天线的二维排布,可以实现3D波束成型,从而提高信道容量和覆盖。
2. 毫米波(mmWave)


图10:毫米波

对无线通信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频率越高,能传输的信息量也越大,也就是体验到的网速更快。正是因为这一优势,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频率极高的毫米波上(目前毫米波主要应用于射电天文学、遥感等领域)。全新 5G 技术正首次将频率大于 24 GHz 以上频段(通常称为毫米波)应用于移动宽带通信。大量可用的高频段频谱可提供极致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这将重塑移动体验。但毫米波的利用并非易事,使用毫米波频段传输更容易造成路径受阻与损耗(信号衍射能力有限)。通常情况下,毫米波频段传输的信号甚至无法穿透墙体(回想一下你家的5GHz Wi-Fi有多容易被墙体屏蔽),此外,它还面临着波形和能量消耗等问题。

不过,我们已经在天线和信号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利用基站和设备内的多根天线,配合智能波束成型和波束追踪算法,可以显著提升5G毫米波覆盖范围,排除干扰。同时, 5G NR 还将充分利用6GHz以下频段和 4G LTE ,让毫米波的连接性能更上一层。



图11:Qualcomm 5G NR毫米波试验

在毫米波领域,Qualcomm一直走在前沿。我们实现了移动设备中的802.11ad
60 GHz芯片的商业化,除此之外,我们也在积极研发和测试28GHz频段(可扩展至其他频段)的毫米波原型。不久前,我们在一个人口密集的住宅区附近做了一次模拟实验,现场数据显示,视距内(line-of-sight)的覆盖可达350米,而非视距(Non-Line-of-Sight)的覆盖可达150米。另外,我们最近还发布了第一块5G毫米波调制解调器,骁龙X50,以支持今年下半年的5G毫米波早期实验部署。

3. 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ng techniques)


图12:频谱共享

使用共享频谱和非授权频谱,可将 5G 扩展到多个维度,实现更大容量、使用更多频谱、支持新的部署场景。这不仅将使拥有授权频谱的移动运营商受益,而且会为没有授权频谱的厂商创造机会,如有线运营商、企业和物联网垂直行业,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 5G NR 技术。5G NR 原生地支持所有频谱类型,并通过前向兼容灵活地利用全新的频谱共享模式。这为在 5G 中创新的使用频谱共享技术创造了机遇。我们在频谱共享技术领域,同样走在前沿,比如LTE-U,LAA, LWA, CBRS, LSA, 还有MulteFire,这些技术已经用在了LTE上,5G NR将在这基础上加以创新。


图13:5G NR原生地支持所有频谱类型

4. 先进的信道编码设计(Advanced channel coding design)
目前LTE网络的编码还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信道编码设计,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利用更大的编码信息块契合移动宽带流量配置,同时,还要继续提高现有信道编码技术(如LTE Turbo)的性能极限。在这方面,Qualcomm促成了行业统一采用LDPC信道编码,LDPC编码已被证明,对于需要一个高效混合HARQ体系的无线衰落信道来说,它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从下图可以看出,LDPC的传输效率远超LTE Turbo,且易平行化的解码设计,能以低复杂度和低时延,扩展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


图14:大信息块长度下不同信道编码的表现
总结:我们在开头提到,5G并非凭空而来,它的实现有赖于对现有技术的深入研究利用,比如用在LTE Advanced和LTE Advanced Pro 上的载波聚合、LTE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未来两年,4G和5G将平行发展,一边是4G的继续成熟,一边是5G的创新研发。根据3GPP的规划,Release 15预计会在2018年6月发布,不过由于行业的推动,这个时间很可能会提早三五个月,保守估计,5GNR的大规模商业化部署最早将在2019年开始。



图15:5G研究项目长期规划
作为移动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推动5G尽早实现,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也在用实际行动积极推动5G的创新和构建,正如Qualcomm CEO 史蒂夫·莫伦科夫所言:“我们发明的一切、改进的一切以及克服的每一项困难,都为创造 5G 技术的无限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别人在谈论 5G 时,我们已开始着手构建。”
就像我们以开创性的贡献,将3G和4G融入今天的生活,我们会与合作伙伴协作前行,不断拓展无线通信的边界,将世界带向5G,让万物互联更快到来。

一句话总结:继往开来,行胜于言。

想了解更多前沿科技,请关注微信公众号:Qualcomm中国(ID: Qualcomm_China)、高通骁龙(ID: SnapdragonWeChat),或微博搜索:Qualcomm中国。


bebero 发表于 2023-9-7 08:28:45|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更新电子书下载链接以及部分内容(2019.11.18)
0)科研之前推荐杨强教授这本如何搞科研的书,相信会给你很多启发,少走很多弯路,比如如何阅读文献,如何写学术论文等!
中文版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https://pan.baidu.com/s/1IOurVYh_mhUgugRyJHnJAw
英文版:https://pan.baidu.com/s/13gwdQTRIzx9LzdRtsSlUqg

1)无线通信必读经典,包括MIMO、OFDM等基础知识,基础但不浅薄  David Tse《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中文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zyU4uqM7TRf22SlvukC8Jg
英文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IKASyxiecO2-p-bPZTFFbA

2)无线通信的研究离不开仿真,MATLAB是必修课,经典书目:《MIMO-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ATLAB》
英文版:https://pan.baidu.com/s/1t7sHqagU_T_CQpcRmK6sCg

3)不想死读书读死书的推荐这本经典著作:《LTE the UMTS long term evolu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英文版:https://pan.baidu.com/s/1oa647U6J3Hob0tM3yRDZvw

4)大规模MIMO提出者写的介绍大规模MIMO的书:《Fundemental of massive MIMO》
英文版:https://pan.baidu.com/s/1f36OEKjb8_2fCTePALH1NA

5)工具书类:随机矩阵理论经典英文书《Random matrix theor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ttps://pan.baidu.com/s/1tS7fv9EiGEv-lNw0dqEUvQ

6)简短的矩阵方面的英文手册:《The matrix cookbook》
https://pan.baidu.com/s/1Nrl2cZ7xN5LEbpxhOa1G-w
好书有很多,看几本经典的就够了,而且不推荐一页一页的一本书天天啃,啃很久,这样效率很低,看完了基本就忘记了。推荐把书当作字典用,带着问题和目的看书。

距离最初的回答已经很久了,目前5G已经开始商用,5G的标准也已经发布了很久了(Release 15),从标准中我们可以看看到底哪些技术被纳入了5G标准(目前只更新了空口技术)。
在空口技术方面包括:
大规模MIMO:MIMO增强,预编码码本设计,3D MIMO等
毫米波:波束扫描等技术
新波形:基于窗函数/滤波的OFDM技术等
新编码:名噪一时的极化码(控制信道)等
新空口:上下行解耦技术等
URLLC(5G三大特性之一的超低延时):免调度传输等

———————————以下是原答案————————————————
目前,5G通信中可能被应用的关键技术正处于研究阶段,根据我的学习和了解,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技术(物理层技术)能引发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变革。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纵观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每一代通信系统都会有一个新的技术产生,并给通信系统性能带来质的飞跃~比如,第一代通信系统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基本只能面向模拟通话,而从第二代开始采用数字技术,可以使用网络,第三代开始采用CDMA无线接入技术,并可以实现多媒体服务,第四代采用多天线多载波技术,大幅提升通信速率的同时也可以支持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题主提到的OFDM(正交频分复用,多载波调制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就是4G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针对OFDM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非常成熟,并且鉴于OFDM载波间正交等优点,OFDM技术可以和MIMO多天线技术完美配合,并且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是波束成形/预编码技术~~~MIMO是指发送端多天线,接收端多天线,但其实在4G中常讨论的多天线数一般为2*2/4*4/8*8,也有16*16/32*32.而目前正在被研究的5G的关键技术(物理层)大多是在4G技术上的改进技术,并没有变革性的技术担当。
我这里列举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正在研究的5G关键技术:
1. 大规模MIMO
我看现有的答案里对大规模MIMO的认识其实有些不太正确,大规模MIMO技术是2010年由贝尔实验室的教授提出,这里大规模天线的规模一般指上百跟甚至上千根,远远大于4G中的天线数目。虽然大规模MIMO是在4G中MIMO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基站端发射天线数目,而MIMO技术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是当天线数目剧增时,信道的特性如何变化,FDD模式下如何信道估计等问题也应运而生。近几年很多高校和公司都在研究大规模MIMO的测试平台,其中非常著名的是隆德大学的平台,如下图



2.毫米波通信
现在所用的频段资源是非常稀缺的(2.6GHz以下频段),而毫米波频段(30GHz-60GHz)资源却非常丰富,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并且随着基站天线规模增加,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更多天线也要求通信的波长不能太长(天线距离大于1/2波长),从而毫米波也是备选技术之一。此外,毫米波通信已被写进标准用于室内的多媒体高速通信。
3.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
典型的有FBMC/UF-OFDM/GFDM/BFDM等等,这些技术其实都是OFDM的改进技术,OFDM技术虽好,但是也存在频谱旁瓣高,对同步性要求高的缺点,并且随着物联网、机器与机器间通信的普及,通信会对异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上述新型多载波技术的发展也是很必要滴。
4.致密组网和异构网络
增大小区密度,从而增大系统容量、频谱复用率等。
5.D2D(device to device)、车载网络
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6.软件定义网络SDN等
7. 认知无线电网络
8. 可见光通信
9. 绿色通信
资源节约型,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10.终极的结构也许是以用户为中心,弱化小区的概念,采用云技术、分布式计算等,多种技术并存,实现复杂度低、服务多样性、通信时延小、资源利用率高,同时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