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北斗导航系统有多强?

[复制链接]
梦幻儿 发表于 2023-9-7 00:13: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新发射窗口确定为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直播: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6月16日推迟执行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重新启动,拟于6月23日择机执行。
此前发射任务推迟,相关问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数据网 发表于 2023-9-7 00:13: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长达20年的排星布阵,我们终于见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


2020年6月23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搭载着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划破长空。




02.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摄影师@南勇

随后,卫星将到达距离地表约36000千米的轨道,它的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太空中46颗导航卫星昼夜不停地环绕在地球周围,地面上2700多个基准站分布于大江南北,一张“天罗地网”铺展开来。




03.北斗“完全体”,包括北斗二号卫星16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工程,8万多名工作人员、300多家研发单位前前后后奋战20多年,终于梦想成真。




04.20年间,长征火箭作为北斗卫星的唯一运载工具,发射次数多达44次,图为装载第39和第40颗北斗卫星的长三乙火箭静待发射的场景,摄影师@史悦

这更是一个必需的工程,如今北斗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金融、通信、交通、农业、测绘、减灾救灾等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将彻底摆脱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依赖。




05.以350公里时速行驶的京张高铁,可以实现从驾驶一次制动到停车的停准误差不到10厘米,图为自动驾驶的京张高铁,摄影师@赵斌

而且借助北斗,中国导弹拥有了超高精度的制导能力,国防利器愈加锋利




06.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中的巨浪-2导弹方队,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如今,北斗系统(BDS)已经覆盖全球,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GNSS)。
20年磨一剑,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hr/>
01 导航卫星的秘密

要想获取我们的位置,太空中需要布置至少3颗导航卫星。
它们不断地发射电磁波信号,我们利用导航设备接收信号,信号在一发一收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再乘以电磁波的传播速率(光速),便可以计算出我们与卫星的距离。
只有1颗导航卫星时,以卫星为中心,我们与卫星的距离为半径便得到一个球面,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




07.光速约等于3×108m/s,一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球面,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若有2颗导航卫星,两个球面相交得到一个圆周,圆周上任何一点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




08.两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圆周,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若有3颗导航卫星,三个球面相交得到A、B两个点,两点中任何一点也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




09.三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两个点,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而两点之中,仅有B点位于地表附近,于是便锁定了我们唯一的位置。




10.与地表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就是导航卫星的秘密,即三球交会定位原理。
实际上,在测量时间的时候,会产生各种误差。为消除误差,往往还需要第4颗卫星的辅助。同时为了保证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4颗以上的导航卫星信号,环绕地球的卫星总数往往远远高于4颗。例如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导航卫星的数量都在24颗以上。




11.GPS系统定位示意,同一点上空的卫星多在4颗以上,原图来源@维基百科,重制@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想要短期内发射同等数量的导航卫星,对于航天及导航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能否用最少的卫星实现定位的目标?

<hr/>
02 蹒跚起步

一个大胆的方案横空出世。陈芳允,“两弹一星”功勋、著名电子学家,首次提出了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双星定位系统。 其巧妙之处在于在地面设置了一个“大脑”,即地面控制中心。
利用地面控制中心,人们可在地球周围“虚拟”出一个球体,并通过控制中心、卫星、用户三者之间的交互,计算得到用户的位置。




12.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提供用户的高程等已知数据,且拥有超强的解算能力。双星定位原理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两颗卫星均位于地球静止轨道,其轨道高度在35786千米,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保持一致,可始终朝向地球的同一面,保证了全时段的信号覆盖。




13.地球静止轨道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从1994年方案获得正式立项,到2000年两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历时6年多的研发,北斗双星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便是北斗一号,它的信号可以覆盖中国全境。




14.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为东经70°-145°,北纬5°-55°,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用户不仅能接收位置信息,还能像“发短信”一样主动发送文字消息,这在求救和援助时尤为关键。而对于如同“收音机”般单向接收数据的GPS等系统,这是无法做到的。




15.“发短信”的优势在于,既能知道自身的位置,也可以告诉他人,这在地震、远洋等一些险境中意义重大,图为2008年汶川地震中救援的场景,摄影师@贾君洋

这项功能属于国际首创,美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后来对此功能赞誉有加

既能够知道你在哪里,也能够知道我在哪里 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不过,北斗一号的缺陷同样显而易见。它的定位精度为20-100米,时间精度为20-100纳秒,与同期GPS的10米和20纳秒差距明显,而且仅支持150个用户同时在线,与全球覆盖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还有“发短信”式的交互模式过程较为繁琐、信号易被拦截,不仅导致定位中存在1秒左右的时延,还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而对于高速运动的飞机、导弹来说,每1秒都生死攸关,军事行动中保密性更是至关重要。




16.北斗一号和GPS系统定位操作对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北斗一号尽管性能有些简易,但基本解决了我们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北斗的梦想已经在蹒跚中起步,接下来会一帆风顺吗?

<hr/>
03 攻坚克难

自2010年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变得非常热闹。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将有14颗导航卫星从这里陆续发射升空。2010年发射5颗,2011年发射3颗,2012年发射6颗……




17.2007年和2009年各有一颗北斗二号实验星已经发射升空,图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两个发射塔架与火箭运输机车的同框,摄影师@余明

同时,运算和控制等地面配套系统也铺展开来,卫星与地面的调整测试也在同步进行。2012年底,新系统组网成功,这就是北斗二号。




18.北斗二号系统运行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与北斗一号相比,其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扩大至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定位精度也从20米提升至10米,时间精度达到10纳秒。




19.北斗二号的覆盖范围为东经70°-150°,南纬55°-北纬55°,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北斗一号独特的通信功能也被完整继承了下来,可在应急通讯中帮助更多的人。




20.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救援人员曾借助北斗实施搜救,图为尼泊尔新图巴尓恰克地区的震后场景,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然而这样的升级并非一帆风顺,挡在科学家面前的是重重难关,难关之一在于卫星如何布局。
最适宜导航卫星的轨道是高度约20000千米的中圆轨道,是实现全球覆盖的最优选择,GPS等系统的卫星便分布于此。




21.不同轨道类型及卫星示意,制图@陈思琦&陈随/星球研究所

可是中圆轨道卫星飞越目标区域的时间较短,这意味着想要实现此区域的稳定覆盖,必须发射足够多的卫星。然而彼时,发射此类卫星的技术在我国还尚未成熟,倘若全部使用中圆轨道,无疑是充满风险。
为了短期内实现目标,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首次开创了“混搭”的卫星布局方式,通过排兵布阵,14颗卫星分布于三种轨道。
除了4颗中圆轨道卫星外,还有5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保证信号对亚太地区的长时间覆盖。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此区域的全时段稳定覆盖




22.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高度与地球静止卫星相同。把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用于定位,属于中国首创。图为北斗二号系统三种轨道的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难关之二在于精度如何提高。
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哪怕存在1纳秒的时间误差,产生的距离误差也会有0.3米。所以卫星导航定位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卫星上的原子钟精度,以及卫星、地面站、用户之间的时间同步。
国际上通用的星载原子钟精度需要达到10-13,相当于每过1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差。而当时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仅有美国、俄罗斯和瑞士。




23.图为美国GPS卫星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NASA

北斗一号所用的原子钟便是从瑞士进口,但到了北斗二号时,引进原子钟的合作却被迫中断。
所以,北斗二号要想顺利完成,中国人必须争分夺秒地实现原子钟的自主研制。




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与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图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摄影师@苟秉宸

时间的紧迫性远不止于此,难度之三便是卫星如何按时发射。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卫星运行的轨道和信号频率在使用前必须提前申请,且必须在申请通过后的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入轨和信号接收,否则相关资源会被回收。
2000年4月18日,中国的申请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7年里,卫星以及火箭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25.卫星与火箭对接后的整流罩,因广角拍摄,画面的边缘有拉伸变形,摄影师@南勇

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反复实验和测试,7年内掌握相关卫星技术,2年内攻克原子钟的难关,甚至仅用10多天完成卫星取出、测试、再到装回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修复了临发射前的突发故障。




26.卫星的发动机出现故障,专家们在仔细检查设备,其中从右边起第二个人是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摄影师@南勇

2007年4月17日晚八点,当人们成功接收到信号时,距离轨道失效的截止时间仅仅只剩下4个小时。
至此,历尽磨练、突破技术封锁,一个覆盖亚太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就此建成。
而距离实现全球导航,只差最后一步。

<hr/>
04 天罗地网

最后一步将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北斗三号卫星使用寿命从8年增至10年以上,其组成部件全部实现中国造,其中原子钟性能持续升级,精度已经达到1000万年差1秒。此时,火箭技术也已不再成为掣肘,一箭双星的发射已经“炉火纯青”。
2017年底发射1箭2星,2018年发射9箭17星,2019年发射6箭8星,2020年发射3箭3星……
不到3年时间,30颗卫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发射升空,完成组网。




27.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摄影师@史悦

于是,太空之中,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布在赤道正上空,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稳定覆盖亚太地区,24颗中圆轨道卫星则昼夜不停地围绕地球奔跑,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悬挂于太空,堪称一张浩大的天网。
从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身处地球的任何角落,人们抬头便可以看见5-6颗北斗卫星,全球覆盖的目标终于实现。




28.北斗三号系统运行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这样还不够。
当卫星飞越中国境外时,在缺少地面控制指令的的情况下,卫星无法保证在正常轨道运行。为此,人们在卫星之间搭建起桥梁,彼此间能进行通信和测距,互相监督、自动保持队形,组成错综复杂的星间链路。
这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地面站的依赖,即使地面站点全部失效,北斗系统依然可以通过星间链路保持自主运行长达60天之久。




29.星间链路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同时,中国境内的地面之上,2700多个地面参考站点和数个数据处理中心也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组成一张地面数据加工网络。即便卫星信号受到各种地形、建筑物遮挡和反射,也能提供额外的地面信息补充,人称地基增强系统。




30.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包括框架网和区域加强密度网两部分,其中框架网基准站共155个,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超过2700个,图为框架网站点分布示意,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经此修正和处理之后,整个系统的误差一再减小,精度持续增加,可以是米级、分米级,甚至是厘米级、毫米级。可以精确到建立电子围栏,保证共享单车停在指定范围内。




31.湖北省襄阳市的一处共享单车临时存放点,图片来源@VCG

可以精确到阅兵方阵中各型装备方队等速行进,各个飞行梯队米秒不差,距离误差在正负10厘米以内。




32.2019年9月23日,国庆阅兵预演时的飞行梯队,摄影师@拾城 田卫涛

可以精确到监测大坝、大桥等工程的外观变形。
请横屏观看



33.画面右下方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目前已经有超过150个监测点安装于水电站两侧的边坡,并且不间断提供毫米级精度的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摄影师@柴俊峰

此外,北斗芯片可以植入手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400余款手机中,支持北斗导航的便有近300款。




34.司机正在使用手机导航,摄影师@任炳旭

可以装备运输工具,截至2019年12月,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2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均已装备北斗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




35.重庆市牛角沱轻轨站外,一辆公交车行使于高架桥上,摄影师@拾城 崔力

至此,天罗加地网组合而成,这便是北斗系统进化的终极形态,北斗三号。

<hr/>
05 北斗20年

2000-2020,从北斗一号的首星发射到北斗三号的末星入轨,已是整整20年。
20年间,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们不曾退却。他们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第一步,为中国;第二步,为亚太;第三步,为世界。
今天,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未来,它将向全世界开放,也会成为70多亿人生活的一部分。




36.在电力线路中安装北斗线路故障指示仪,准确发现事故地点,及时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图为山谷中此起彼伏的输电塔,摄影师@邱会宁

空气中,行踪不定的污染物被纳入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从此将逃不过北斗的“慧眼”。




37.利用北斗系统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相关监测点的实时位置,并利用北斗的通讯功能将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图为正在排放的工厂烟囱,作示意,摄影师@邱会宁

田地间,通过北斗系统与农业器械的配合,可实时掌握耕种深度、行距等信息,令作业效率提高50%,产量提高5%-8%。




38.图为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工作的场景,位于吉林省,摄影师@邱会宁

还有国境线上,山高、林密、谷深的恶劣环境导致通讯设施无法全部覆盖,而边防官兵们凭借北斗系统,依然可以及时、稳定地传递信息。




39.在手机基站等无法覆盖的地区,北斗的定位和通信功能变得至关重要,图为边防官兵在边境巡逻,摄影师@李含军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正如中国卫星之父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所说:

我们建设北斗关键还是在用,只有用得更加普及,更加深入,这才是赢家。
是的,科学家们排星布阵20年,终于织就一张“天罗地网”,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也终于从设想变为现实,而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端。
未来的每一天,才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责任和使命的真正所在。

全文完,感谢阅读。

<hr/>
创作团队

  • 撰文:艾蓝星
  • 编辑:桢公子
  • 图片:任炳旭
  • 设计:郑伯容,陈随
  • 地图:王朝阳,陈思琦
  • 审校:黄超,王朝阳
专家审核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罗海勇  博士
【致谢】
本文在创作中得到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友刘运操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 [1]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0版), 2019.
  • [2]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案例, 2018.
  • [3]谢军,王海红等. 卫星导航技术[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 [4]田建波,陈刚. 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7.
  • [5]刘天雄. 卫星导航系统概论[M].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8.
  • [6]袁树友. 下安物望-北斗应用100例[M]. 解放军出版社, 2017.
  • [7]王金锋. 空中指南-中国成功发射系列导航卫星[M]. 吉林出版集团, 2009.
  • [8]《开讲啦: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017.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liop 发表于 2023-9-7 00:14:0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多强?不敢说,最晚一个起步,超过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和GPS一字并肩。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这北斗系统的名字起的好,意思是“宇宙中的灯塔”,“指引人族前进的方向”。北斗导航系统的位置极其精确,误差在1厘米级别,每一位用户都可以享受米级定位精度和纳秒级授时精度。北斗实现了天地双向通信,而其他几个系统仅能单向接收卫星信号。这意味着卫星可以向拥有此项授权服务的接收机发送专属讯息,特殊环境(大洋,荒漠,深山、极地)、灾难救援和军用环境下价值意义巨大。
自家的卫星定位系统,自家的发射组网技术,自家的卫星芯片和设备,核心器件全部国产,从此天穹之上,我们有自己的眼睛。制导武器好比是拳头,卫星定位系统就是眼睛,拳头要长在自己胳膊上,眼睛也要长在自己身上。GPS再牛逼,那也是人家的眼睛。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在上高中,我们班三个老师,历史老师、政治老师、物理老师,都热衷于讨论政治军事,拿现在的话讲,都是“键盘政治家”。上课上着上着,就给我们讲中东局势。
政治老师是个“精美”,还是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的粉丝,那段时间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声称美军天下无敌,萨达姆跳梁小丑,伊拉克人民不知天命以卵击石,早晚死无葬身之地,全世界都会沐浴在西方普世价值的光辉之下。
历史老师是个信仰唯物主义的老师,比较同情伊拉克人民,他当时认为,伊拉克还是能够抵抗两下的,他说不管萨达姆怎么样,伊拉克人民是无辜的,是伟大的,美帝没有证据就入侵他国,是不得人心的反动行为。出于他长期以来的历史教学经验,他认为美军不会那么顺利,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物理老师是个朴素的爱国者,痛恨美帝,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时候,他就和他的同学们一起上过街,一口一个FXXK America;他对美帝民主自由的话术嗤之以鼻,但作为一个理科老师,对美帝的科学技术非常佩服。他认为美帝很无耻,但是伊拉克没有半点希望,因为海湾战争的时候就证明了一切,精确制导导弹,要靠GPS导航系统的,在美帝的卫星笼罩之下,在战斧巡航导弹覆盖下,伊拉克就是瞎子,这是一场明眼人打瞎子的战争。
当时就有好事的同学问物理老师,说咱们呢?咱们能在这样的攻击下支撑多久?物理老师脸色有点灰暗,他讲了个段子,说1996年我国演习的时候,美国关闭了GPS导航系统,我们的几枚导弹就瞬间失去了方向(后来知道就是个段子)......当时听得我们大惊失色。
那是在2003年,我国的北斗一号卫星才上天不久,普通人很难了解到情况。不过物理老师马上开始怒骂欧洲,说王八蛋,弄了个“伽利略系统”,忽悠了我们一大笔钱,我看和当年那个“铱星计划”差不多,就是个骗子项目,早晚完犊子......我们不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拿出两弹一星的精神,自己造出自己的全球导航系统......
作为初代键盘政治家,对于伊拉克战争的进程,三位老师都说对了一点点,特别是物理老师在技术层面的预测和分析,“天眼’在上,伊拉克确实没有还手之力,甚至都不知道美军在哪里,就吃了几发导弹了。
后来证实,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总共动用了177颗卫星。其中包括97颗军事卫星和80颗民用卫星。形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组成了庞大的天网系统。
在战争之前,2003年3月,美国就用德尔塔2型火箭发射了一颗GPS BLOCK2R9,看起来是一次常规任务,但不久之后,这颗卫星就机动到G1轨道带,与1991年发射的GPS 2A-11成为一对,对后来的攻打伊拉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军不光是导弹使用GPS导航,就连炸弹也装上了GPS制导装置,在开战的20多天内,美军使用了14000枚精确制导炸弹,达到了90%。今天,美军除了子弹以外,几乎所有会动的武器、装备、士兵都携带了GPS定位模块。
所以,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通信、全球定位、导航,都得靠自己,别人的东西再好,那也是靠不住的。那些年,刘慈欣的小说也开始在同学中间传播,我们看到了《全频道阻塞干扰》,大刘对未来战争的展望,同样让我们毛骨悚然,那时候的整体氛围,就是悲观的。
不过,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有了自己的“眼睛”,不下于GPS,核心器件全部国产,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的北斗导航系统,无论是当年的老师,还是富有想象力的大刘,应该都没有想到我们有今天。
未来,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从马斯克的猎鹰火箭、龙飞船、星链计划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星球大战”计划的影子。我希望我们按照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往前走,有战略定力,有耐心,有正有奇,既要有向对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态度,也要有战略上藐视对手的勇气。
君子兰 发表于 2023-9-7 00:14: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
我国银河号货船被美军怀疑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
美军为了拦下这艘货船干扰民用GPS波段,虽然他们能用一万种方式拦下一艘发展中国家的货船,但还是少不了最羞辱他人的方式,以体现自己霸占了这个星球。
大海如同美国人的厅堂,此时被关掉了灯。我们被困在了黑暗中。
银河号如同一个无辜的少女,在黑暗中被恶汉搜身。没有任何凭据,没有任何证物,也没有任何道歉。
那时的我们每个人眼中都有团火。有人恨不得一炬燎原,也有人恨不得点燃星空。

1994年
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启动。

1996年
李登辉上台,台独势力得势。台海危机爆发。
解放军试射导弹以震慑台独分子。三发试射。
第一发命中。后两发“失踪”。大大偏离目标。
没错,美国人再次“关停”了GPS系统,令导弹失准。
我们连收复自己领土的军演都成了笑话。
“不能再有半点战略设施接触GPS了。”
现在看起来,军事上使用GPS简直匪夷所思,可你知道中国GDP世界第二也是近几年的事。等我们老了以后回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支柱企业还在用美国的芯片,何尝不是难以置信?
弱小的耻辱,有多难受,这代孩子真的体会得到吗?你们体会的只是不够强,最多是败下阵来。你们没体会过祖国被玩弄的感觉。
完全自主发展很难,每个人都了解这一点。
于是北斗开始和欧洲伽利略项目合作,投入大量资金以示诚意成为合作方。然而他们带着典型的欧式傲慢对中方百般羞辱,将我们排挤。

2007年,北斗正式被踢出了伽利略计划。
我们没有灰心丧气,反而越挫越勇。曾经那是无数人认为我们永远独立做不出来的东西,和航母一样。
我们忍辱负重,绝不低头。

2016年,南海对峙。
这是冷战结束之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对峙,美国派出两个航母战斗群抵近南海,与中国海军摆开阵型,战争一触即发。
美军新闻管制后,记者一个字都发不出来,航母舰队仿佛一度消失于这个世界。那是南海最恐怖的时刻,因为当美军航母的消息再次出现于媒体,如同海怪上浮。届时很可能就中美要有胜负,我们中许多人的人生会就此改变。
如果我们还有任何军事设施依赖GPS,恐怕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对峙。如果我们当年没有用屈辱惊醒自己,招来的会是如同笑话一般的惨败。
最后海怪上浮,英雄也还活着。
是的,我们赢了,兵不血刃。
美军航母编队暴露,我们登报暗示美军航母的坐标,美军依“发现即摧毁”的原则撤了兵。
正如基辛格的名言“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保护的很好。”
和平不是求来的,是挣来的。
你以为世界已经很糟,我们不如美国,所以我们都该回炉重造?
你只是不知道我们本来还可以更糟。总有人顶着屈辱替我们扛到现在,然后留你坐在空调下拿键盘抱怨,而不是在物资短缺中和别人抢食物。


2020年,我们眼睁睁看着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欺凌致死,周围没有人能帮他。美国人维护所谓治安时暴虐无道,其场面总能令我们觉得似曾相识。
不妨让时间回到1993年的,在印度洋公海之上,那失去信号的银河号漂流着,等待他们的是世界警察的搜查与指控。航行万里也如寄人篱下,若被欺凌便不能呼吸,我们是何其的相似?
在那被困公海的日子里,有没有那么一个夜晚,银河落海,船员却对着满天繁星问道:
“天上为什么没有北斗星照着我们回家?”
dingke5488 发表于 2023-9-7 00:15: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直播真的舒服,分离不卡顿,这辈子第一次看到卫星开太阳能板,金光闪闪的太美了,画质终于不是祖传保密画质了。还有全程录音,透明度非常高,高度,速度经纬度都有标注。这次直播牛逼,感谢直播人员,但更感谢所有参与北斗任务得工作人员,为我们送上了一次完美的发射。
东方无翼 发表于 2023-9-7 00:15: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观看发射直播。



今天,我们终于又能看到火箭发射的控制中心现场直播了



请停止你的坎巴拉行为(指火箭倒立)

可以看到左边速度-时间图的那根黄线,上面十分清楚地展示了LM-3B发射的多个阶段。
第一段代表着火箭第一级(由于助推分离之后不到2秒第一级分离,因此速度变化不明显),在分离瞬间过载达到峰值(曲线最陡峭),第二、第三级如此类推。
经过滑行段后卫星尚未入轨,需要二次点火进入GTO。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火箭工作十分顺利,LM-3B在上次发射PALAPA-N1失利之后,走出了阴霾,也意味着此前的问题是一个偶发性的问题,与原始设计无关。此前的推迟也表明了,火箭的一些小问题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所谓“不带一点隐患上天”,正是此前准备的最好注脚。
特别感谢推迟发射后,顶着高温卸出常规剧毒推进剂的勇士们,也特别感谢全国人民们对于火箭推迟发射的宽容。
目前卫星进入PE=250 km,AP=35976 km,Deg=28.5°,T=10h35min 轨道,恰恰是GTO(同步转移轨道)的预定轨道,可以说目前火箭的工作已圆满完成,下一步就是需要等卫星依靠自主动力爬升至GEO(地球同步轨道),它将成为我国北斗三号GEO卫星组的第三颗,同时补上最后一颗北斗星座的空缺。
至此,北斗三号的发射任务已全部完毕,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等待北斗三号的GEO-3星完成定轨、调试。
几天后我们再见!
发射幕后火箭系统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看链接↓
发射推迟的这些天,发生了什么?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