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年前约束炮舰的条约关我一百年后的导弹舰什么事;
2.二战后日常表述中的舰艇分类从来就和吨位没什么关系;
3.哪个位面的055型驱逐舰比1144工程更大了,西方把1144称为战列巡洋舰也是搞噱头。
<hr/>对于一型舰艇的定位,一般而言,遵循名从主便原则。即设计者和使用者将其称作哪一类型而立项设计与使用,则将该型舰艇称作哪一类型。解放军说055型是驱逐舰,那它就是驱逐舰。他国观察员与媒体怎么称呼都不会改变这一基本事实。
除此之外,什么有没有对陆攻击能力,吨位如何,有没有编队指挥能力,全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没有谁规定了巡洋舰一定得有对陆攻击能力、一定得达到多少排水量、一定可以充当旗舰。
典例错误如下:
巡洋舰要独立编组作为指挥舰巡航世界?提康德罗加:那你来替我给尼米兹级撑区域防空?
巡洋舰更要有强大的对陆打击能力?1164和1144:合着我就用AK130来对陆打击?
巡洋舰在航母编队中的定位不是“带刀侍卫”?1293:你比我的甲方还懂他们需要什么目标舰?
巡洋舰需要2万吨携带200个VLS?你确定你搞清楚了武库舰概念到底是为了什么提出来的?你确定你搞清楚了解放军海军需要的“一级舰”到底是什么样子?
更能形象生动说明“名从主便”的事例是现实位面真实发生过的两次舰艇重新分类:1975年美国海军舰艇重新分类、冷战时期苏联海军舰艇重新分类。
1975年之前,美国海军战斗序列中的“巡洋舰”指的就是携带“3T”导弹的大型远洋防空舰,以最早的“黄铜骑士”那个体格,的确也只有和战前火炮巡洋舰类似的体格才能撑起来至少一座防空导弹发射器和一个弹库。而这一时期的“巡洋舰”本身就带有很浓厚的过渡色彩——目的是在新的驱逐领舰完成设计和部署之前尽可能快地让海军拥有可用的舰空导弹发射平台。后来的什么贝尔纳普级、加利福尼亚级,在这个时期统统都归为DLGN——核动力驱逐领舰。
而1975年的美国海军舰艇重新归类的诱因非常直接:冷战期间苏联的“巡洋舰”定义跟美国人不同导致看起来账面上美国人的“巡洋舰”不如苏联人的“巡洋舰”多。于是之前的驱逐领舰相当部分都划成了“巡洋舰”,DLGN也变成了CGN。事实上就算是1980年之前设计阶段的提康德罗加级最开始也只是DDG而已。有这个前例,我毫不怀疑目前处于概念阶段的DDG(X)会在未来的某一年重新冠上一个CG的字头。
苏联海军的巡洋舰分类就更加明显:个人喜好都能够成为影响一型舰艇归类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另一个因素是苏联海军本身的调整和改革。典例代表为载机巡洋舰、导弹巡洋舰和大型反潜舰等。1134B型可以从巡洋舰变成大型反潜舰,58型也可以从驱逐舰变成导弹巡洋舰。
所以,归根到底,055型是驱逐舰,就是因为人民海军将其划分为驱逐舰。什么时候人民海军决定改变现行舰艇分类体系,那它也可以随时变成大型舰、导弹舰、巡洋舰或者别的什么舰。又或者你现在就让中美俄英法日意印等主要海军国家签一个海军条约,明确定义出所谓的巡洋舰包括055型,那也没问题。
问题就是这个条约并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