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第一部》中,封神榜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

[复制链接]
gibbet/猫 发表于 2023-7-31 15:50: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影《封神第一部》中,封神榜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松520 发表于 2023-7-31 15:51: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简单的把他理解为编制。
焦波 发表于 2023-7-31 15:52: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里的封神榜显然是“天命”的象征,这一点无论是主创还是影评人基本上都是这么说的。只不过这个“天命”跟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或者“天人感应”等经过儒家改造的天命观还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儒家相信你只要顺应“天命”,多做好事,少干坏事,那么你就是“天命所归”。这等于是说“天命”能够回应人的行为,或者会根据你的努力而发生改变。可是,《封神演义》里的“天命”可能不是这样的,书里的“天命”恐怕不会受到个体意志的影响。
天地间万事万物只有一件事物不同于其他,那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比如,你看到面前盘子里有好吃的,就会用筷子夹起来放到嘴里吃掉。这一连串动作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你自己想要这么做,你想要吃好吃的,你的意志命令你的身体采取行动,伸出手臂,用筷子夹取食物,吃掉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即不能简单认为是你的意志导致了你的身体的运动,因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所以,它其实是一种“内外”关系,即意志是“内”,身体的运动是“外”,两者一体两面,且可能同步发生。
然后,我们把个体的意志扩展一下,思考一下它跟“天命”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人的意志跟“天命”没关系,你太渺小了,没办法参与到如此宏大的一个过程中去。可是还有另一种可能,你的意志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总归是“天命”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天命”,就像一滴海水能够反映整个海洋的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个体的意志就像是“天命”的一个“全息胚”。
比如,殷寿弑父诛子,倒行逆施,这是殷寿个人意志的体现。然后,他身边的大臣都反对他,正如,殷寿所作所为是他自己意志的客体化,大臣的劝谏也是他们意志的客体化。
再往外推广,农夫耕种,战士征伐,甚至阴晴雨雪,万物荣枯也都是某种内在意志的客体化。包括在火中出现裂痕的龟甲,人们相信它预示了吉凶,实际上也是“天命”的一种显示。“天命”延绵不绝,无所不在。
可以对比一下达尔文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生物的演化过程并不存在所谓最终的一个宏观目的,然而每一个生物个体却都是按照适者生存的原则在搏斗。这跟“天命”很像,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意志”,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折腾都无法更改所有“意志”的总和,也就是“天命”。不同于物种演化,“天命”是有其目的的,是早就定好的,具体就是“封神榜”。
试想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努力是怎样到达一个结果的呢?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说你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最后还是要看那个“封神榜”里究竟是怎么写的。虽然“天命”就在那里,却是任何人都没办法掌握的。
比如,看了电影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殷寿并不昏庸,起码他脑子还算比较清楚,甚至有时候的表现相当明智。但是,他被妲己迷惑,冤枉殷郊,甚至包括放过姬昌,逼死比干的时候似乎又显得有点傻了。在这些情节发生后,殷寿也表现出了震惊、疑惑甚至自我怀疑,所以这其实可以看做是“天命”在殷寿身上的一种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天命”操纵了殷寿的身体,或者暂时征服了他,让原本明智的殷寿做出错误的决定。
所以“天命”的意志也是分两面的,作为个体的意志只是一个方便的法门,让你通过你个体意志和你的身体之间的互为表里的关系,来理解整个世界背后也有一个互为表里的关系,即“天命”和整个世界是互为表里的。别人的意志会影响你,甚至纯粹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你,意志的世界连绵一片,然后全部融合在一起就是“天命”。
这也可以解释小说里为什么闻太师鞠躬尽瘁也无济于事,为什么申公豹明明知道周将代商还一个劲往纣王一边凑,以及赵公明和三霄不顾师父通天教主的钧命私自下山送死……等等都是因为他们的意志会被“天命”覆盖掉,最后变成封神榜里的一个名字,或者“天命”之海里的一滴水。
七晴六雨 发表于 2023-7-31 15:53: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子牙的主要功绩就是 处理了人和鬼神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商朝,活人是献祭给鬼神的祭品,人鬼矛盾突出。
鬼权大于人权是商朝的主要矛盾。
《封神榜》就是用来封鬼的道具,用明文书写的名字约定了鬼神权限,限制了以前鬼神权力的无限滥用。
按照今天的话说,《封神榜》就是登陆系统的各位鬼神的用户名,以及相对应的用户权限。

从电影的介绍来看,好像并不在意 系统交替,活人的生存权,以及神鬼权力的范围更迭。如果看不穿原著里到底什么是封神榜,那其他内容恐怕都是看不懂的。

小时候看封神榜是当神话看的,现在看就完全不是神话了,感觉很写实,整个故事开始于权力的滥用,结束于权力进入新的规范。
开始部分每一个故事主题都是权力的泛滥,无节制。
女娲庙里调戏神的故事,核心是王权僭越神权,是权力的滥用。
夺走诸侯的儿女,不管是杀,是吃,还是硬要娶,都说明君主权力已经肆意无节制。
杀死衷心拥护自己的老臣比干,也是如此,忠诚已经不能成为君臣之间不伤害的约定了。
所以前期的故事可以叫做权力的堕落,中段可以叫做权力的斗争,结尾是秩序的回归。
所谓的神话,是一种讲述这件事情难以忘怀,难以置信,难以理解的魔幻程度的方法。
某人 发表于 2023-7-31 15:53: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摘一段我的影评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人吐槽电影改动封神榜的设定,说它魔改,其实恰恰相反。从剧作角度看,封神榜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道具,电影对封神榜设定的更改可谓非常巧妙,不仅成功避开了原著里的设定坑,也弥补了原著设定的诸多缺陷。
先来看看书里的封神榜有多少坑吧。
这么重要的一个榜,书中对它的出场介绍实在含混不清: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这段文字槽点太多。
第一,昊天上帝是谁?他是什么地位?所管何事?为何只出现一次,后文再无着墨?如果此前天地秩序是他来维护,现在为何要让仙首十二称臣呢?
第二,仙首十二又是谁?书中算上西方教,也不过四大教派,五位首脑教主,哪来十二首?要说仙首十二就是阐教十二上仙,其实更不可能,毕竟既称仙首,怎能是二代弟子?何况昊天上帝也不能越过元始天尊行使职权。假设就算如此,这件事也是阐教内部的事儿,轮不到截教、人道参与,封神之战截教、人道死者最多,通天教主和老子怎能牺牲自家弟子来帮你十二上仙渡劫?
第三,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伐临身,这件事跟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是否有关联?所谓红尘之厄,是否指下界助武王伐纣?所谓杀伐临身,是否指要助子牙杀尽封神榜上有缘人?果真若此的话,十二上仙是否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封神榜之外?理由又是什么?
第四,既说称臣,表明三教之前与昊天上帝至少互不从属,昊天明明只要十二仙首称臣,三教为何要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这个扩招幅度太大了吧?这些书中都未明言,至于网上各种版本的阴谋论,也都是纯属臆测,越说越离谱。
第五,昊天命仙首称臣是神仙圈内部的事,只是碰巧女娲要报应纣王,灭了成汤气数,三教这才借商周大战来行封神之事,凡人在这件大事里只有充当炮灰的命,毫无话语权。
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封神榜多次被提及,但坑依旧不少。
第一,封神榜的人数和宿命问题。封神榜上的人数看来是早就定好的,可第三十七回元始天尊跟子牙说,下山之后有人叫你,切不可应他,否则会有三十六路人马伐你。倘若子牙不应,这三十六路人不来就不会死,他们还会上榜吗?榜上那三百六十五个名字是会减少呢?还是会换人呢?等到了第七十二回,元始天尊拿住申公豹,书里却有一段旁白:“元始天尊岂不知道要此人收聚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故假此难他,恐他又起波澜耳。”合着你早知姜子牙一定会回头,申公豹也是你故意放出来搞人事招聘的,玩过家家呢?原著作者用宿命论来弥补设定上的漏洞,水平不太高的样子。
第二,封神榜的功能和保密问题。按照书中描写,封神榜专吸“忠臣义士和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的魂魄,一切看天数和缘分,它更像是一个智能分类过滤器,只列职位数量和岗位要求,不写具体姓名,全看死者生前修行深浅、有何作为,再逐一配对挑选,把合适的灵魂吸进来,安排到某个合适的岗位去。所以,榜上具体有谁,连三教教主都不知道,通天教主只能说:“吾教下也有许多,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云霄也说:“吾师有言,门中不许下山,如下山者,封神榜上定是有名。”可见,封神榜是三教内部第一等绝密刊物,榜上既无具体姓名,外人自然无从得知,可书中又多次借某人之口提到另一人榜上有名,比如度厄真人早知徒弟郑伦该上榜,他怎么知道的呢?
第三,封神榜的选拔标准问题。书中用一句话点出了选拔标准:“根行稍次者,成其神道”。先不考虑宿命论和上帝视角,一种常见的解释是:三教门人并不知封神榜上有谁,但他们可以依照封神榜的录取标准来猜,看谁的修为浅,谁的根行稍次,谁就容易上榜,所以每当截教门徒听人说自己榜上有名时都无比恼怒,这就好比你的同学骂你学习不好,人品不佳,注定一辈子卖猪肉一样,你肯定会反骂回去,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问题来了,所谓修为和根行,如何评判,如何检验呢?你可以说黄天化、土行孙法力浅,但李靖、金吒、木吒比他们还浅,为何可以肉身成圣?你可以说十绝阵主、九龙岛四圣等仙人根行稍次,可截教首席四大弟子水平都不在十二仙之下,他们怎么也稍次呢?你也可以说同等辈分里,人比兽和物的根行更高,广成子等是由人成仙,龟灵圣母等是兽,石矶娘娘等是物,所以广成子水平更高,但是赵公明和三霄娘娘都是凡人修仙的,能力还在十二仙之上,他们怎么也上了榜呢,黄龙真人分明啥也不是,居然没事儿?如果这个根行包涵了个人的品性,那哪吒第一个就该封神,他是全书品性最差的一类。所以,说来说去,我们还是搞不清楚到底谁会上榜,反正作者站在上帝视角和宿命视角,说你该上你就得上。
第四,封神榜的误判问题。封神榜是三教签押,所封众神自当该是三教人物(凡人还是没有话语权的纯炮灰,就当是老子替所有凡人做了主吧),可是书中多次封错了人,这个智能过滤器出现了技术问题。比如龙须虎,它是个异兽,并非阐教门人,姜子牙收他也不曾传授道法,自然不该在封神榜上,书中的出场诗也说它是“封神榜上无名姓,徒建奇功与帝家”,最后居然又封了神。又如邬文化、桃精柳鬼、梅山七怪、轩辕三妖,这些都是野路子成精的妖怪,跟三教毫无关联,居然也能上榜混个编制,这个榜管的也太宽了吧!更有甚者,前文提到过的敖丙、李艮,明明早就是神,又重封一遍,调岗要这么大代价吗?最离谱的是,书中多次名言正神一共三百六十五位,结尾封神却多了十来位,谁是关系户?
这么多槽点与大坑,只有一个解释能说通:封神榜的设定是层累叠加的,任人打扮的。李天飞说:“它是由不同时代的作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和观念自行改动的,不存在尊重原著一说。”乌尔善也说:“每个时代讲封神故事,都包含当代价值表达。《史记·殷本纪》里司马迁的叙述,离历史真实事件过去一千多年了。《武王伐纣平话》是宋元时期的当代,《封神演义》是明代的当代。没有绝对客观真实的,每一代讲述都是根据当时他们认为的真实去进行当代讲述。”
封神榜是封神故事的核心,电影要做当代价值表达,就要重新修改封神榜的设定,下面来拆解和猜测一下电影版设定的用意。
第一,把封神榜改为女娲留下的宝物。很多人热衷于讨论昊天上帝扩招天庭公务员的计划,却忽略了这些受封之神的职能,其实是为了重塑天地秩序,为神仙界和人间百姓服务的。怎么招聘不重要,目的才最重要。电影删去了昊天扩招和三教签押这些过时、含混的设定,直接用它来消除天谴,为人间服务,结果是一样的。
第二,只说封神榜能封神驱魂,消除天谴,不谈三百六十五位之数。因为封神榜上的神是有具体职能的,全都对应着民间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比如雷部对应农业生产,火部对应出入安全,瘟部对应身体健康,斗部对应吉凶灾祸。电影中的天谴,就是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宇宙秩序彻底混乱。只要封神榜一开,驱使有能力的魂魄去解决相应的危机,天地自然重归平静。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并不重要,那是昊天上帝该操心的,跟现代观众无关。
第三,封神榜对仙人无效,只能由凡人掌握。这是填补了演义中凡人只能当炮灰却无话语权和参与感的坑,让人成为故事的核心,即导演所说的当代价值。用李天飞先生的话说:“这次政权扩容的策划者是成道的高级仙人,执行者却是一位凡人姜子牙。如果把仙人视为人类修行的最高成果的话,这似乎告诉我们,人类开始试图介入世界秩序的维护,不再做匍匐于天神威严下的奴仆了。”
第四,封神榜只能由天下共主开启。演义中的封神榜只是个用来善后的录取名单,除了申公豹,没人想夺它,因为一切都是宿命,所以封神榜对全书所有主要角色的行为动机不起作用。这种设定说书可以,拍成电影便幼稚、零散、过时。封神第一部的市场类型是神话史诗,剧作类型涵盖了金羊毛+伙伴之情+超级英雄等等,重点是要展现英雄的成长与抉择,英雄们要成长得有冲突,互相之间要激烈对照,要成功得拿到核心道具,封神榜就是一个让所有凡人英雄汇于一点的纽带,而昆仑和金鳌众仙的前途也全看封神榜归谁所有,他们必然要为了自己来参与这场封神大战。
nankong2000 发表于 2023-7-31 15:54: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一个编制表,大家奋力博一个改朝换代之后的稳定编制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