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题目有点大了,我先从表象商演开始说起吧。现在德云社的商演售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类供求平衡,郭于,岳越。
第二类供不应求,张杨。
第三类供大于求,其它有商演的组合。现在所谓的退潮主要体现在第三种情况供大于求的其它有商演的组合。(这类里供大于求的程度并不一样。不细说了,但都属于一种情况。)
下面从供求两方面重点说说为什么会出现第三类供大于求的情况。
供给方,今年许多往年只开1500人左右的演员都开了体育馆,主办方应该是去年底就签约了。主办方那来的勇气呢!商人天生就有赌性,他们是希望德云社在2019年可以再出一个爆款。
需求方,1.社内现有需求,去年主要通过张云雷,德云一家亲引入的需求,通过去年底观众粉丝论,欧雷之歌,大恩不言谢,孟生日场打断腿,删删又删删等各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来越唯了,钱包对其它人捂的越来越紧了。这方面对于其它演员是减法。(这个问题下有许多人表达了这方面的看法,也许有的知友觉得他们矫情,但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心路历程呀)
2.社外潜在需求,今年以来,其它演员获得了许多资源,像各种晚会,综艺节目,各种杂志采访,但是水花很小,基本引进不来新的需求。一个演员有多少资源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要有魅力,要引的来需求。
所以只有供方增加了,需求没有增加,甚至有可能减少了,必然供大于求,给人的感觉必然是退潮了。
看到有知友说什么值得不值得的,说一句德云社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不要拿日韩成熟的体系要求它,它做不到。在现在的情况下,德云社能保持它的独立完整性就很不容易了。也请各位演员心疼心疼桃儿,把造大恩不言谢,各方势力这种金句的功力用在正途上。
在此对各方势力大恩不言谢!
<hr/>27日二更
这个回答是在问题已经有300多个回答时,我才写的没想到还能获得点赞,谢谢大家!
既然有人看,就多写点,下面这些只是我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碎碎念,您就估且看之,我也只是痛快痛快嘴罢了!
流量,这只是一个物理名词,您说他是形容词也行,但他绝不是贬义词。虚假流量才是贬义词。2005年人们认识了郭德纲,疯狂拥进德云社时,这些人是不是流量,只是当时没有流量这个词罢了。
观众与粉丝之争,2018年张云雷接受采访时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进场观众变成粉丝,希望他们看完一场想看下一场。孟周在10月份接受采访说希望把粉丝变成观众,因为粉丝太热情了容易刨活儿,乱搭茬。其实这两人都没说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演出精彩观众满意。但是孟周这段话被有的人做了恶意解读,当时看的确起到了错位营销的作用。但是现在回头看,它的弊更大一些,成为了撕裂整个德云社粉丝群体的一把利剑,达到了使各粉丝群体对立的目的。其实郭老师早就有定论,都是衣食父母。您给花钱才行。
老艺术家,老艺术家这词已经快把我听吐了。以前最早演出时只有报幕的称体制内德艺双馨的叫老艺术家,后来侯二之流在电视上卖保健品时也称老艺术家。你说你们一群二三十岁在娱乐传播公司上班,天天跑商演的主,口口声声说自己老艺术家太早了吧!(也许老艺术家只是粉丝给立的人设。)郭老师只说过自己是相声届的小学生,非著名相声演员。想成为艺术家的各位,您先把商演演好了行吗?您先让我们看见您每场的进步行吗?老艺术家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不能变成一个挽尊的借口,您说对吧!
德云社走到今天不容易,希望大家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