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你会每天做些什么事?

[复制链接]
zhuotaijiafang 发表于 2023-9-5 08:19: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你会每天做些什么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qepcnifk 发表于 2023-9-5 08:20: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奶奶她老人家一辈子生养了7个子女,又帮忙带大了16个孙辈们。
我奶奶70岁的那年,最小的小堂弟也上了小学。
一生里辛苦劳作的奶奶,熬到70岁的时候终于清闲了下来。
她的儿孙们都很孝顺……
她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屋子里装了新空调,买了大电视……
她有了花不完的零花钱,她不愁吃不愁穿……
她有了大把大把的的清闲时间……
她在70岁的时候,也算是实现了初级的财富自由吧。
一天,我在她桌子上看到了一个本子,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上下左右人口手……
看我翻看她的本子,她殷勤的凑过来说:给我指点指点么……我想学认字儿,我都认识十几个字儿了……我现在还年轻,我就是一天学一两个字儿,十年八年的攒下来,以后也能读书看报纸了,我不想当一辈子的睁眼瞎……你看看我写的对不对……
十几岁的我觉得很好笑,傻傻的少年人口无遮拦的说:您老人家都70岁了!还年轻啥嘞……还想学认字儿?学习很辛苦的,你坚持不下来……你看,我们小孩子家为啥不喜欢上学,因为读书很辛苦的啊……
她不满的撇撇嘴:谁说我坚持不下来……我很想念书的……我小时候家里穷,我爹没钱不供我念书……我想认字儿想读书,都想了60多年了……啥嘞,你们这些孩子还不想上学?你们娃娃家是生在了好时候,你们不想上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原本以为她老人家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就是能维持几天的热度……
没想到,她老人家是玩儿真格的!
她常常拎着她写字的本子,逮到个人就问:这个字念啥,这个字念啥,这个字念啥……
她是真的不耻下问,连刚上一年级的小堂弟都不放过……
我那时候上高中,学业繁忙。被她问的次数多了,就买了本《新华字典》给她……告诉她要想正经学识字,还得先学会汉语拼音……学会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就可以自学认字儿了……
我们小时候都是被汉语拼音虐过……
我们几个表姐弟甚至开了个赌局:赌这位70岁的老太太被汉语拼音虐过后,能坚持几天放弃……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实现了初级财富自由的老太太,不逛街不跳广场舞,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艰难的和aoe iuv bpmf较劲儿……
几年过去了,她竟然真的学会了汉语拼音……
又过了几年,她磕磕绊绊的学会了查字典……
在她老人家90岁生辰的那天,看着蛋糕上的字儿,她很得意的念了出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她开开心心的说,这些字儿我都认识啊!多亏了20年前我年轻的时候努力认字儿,我现在也是有文化的人了……这两年,我都可以读书看报纸了……
满屋子的儿孙们都沉默了……
看着90岁的老人家孩子般开心的模样,那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
这位辛苦劳作一生的老太太,她说她70岁的时候,是她年轻的时候……
她出生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实现了初级的财富自由之后,滴水穿石,一点儿一点儿的努力,终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实现了她小时候想读书的心愿……
如今,这位能读书能看报纸的老太太,已经97岁高龄了……
衷心祝愿她老人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快乐……
cbl8410 发表于 2023-9-5 08:21: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的人被各种消费主义的幻象所迷惑了。
其实在中国,只要你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工作,不背负债务,你就是财富自由的。
一只手机才多少钱?一台电视才多少钱?
手机+游戏机+电脑+电子书+平板电脑,2万以内能搞定。再每个月花200块充点视频网站、阅读网站的会员。你就几乎拥有了无限的电子书、电影、动漫、游戏,一天24小时都玩不过来、看不过来。
想运动、器材才几个钱?除非你玩高尔夫,其他的都玩不穷你。
想拥有亲密关系,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你总会有几个吧?
明明你拥有一切,你却对这些东西很不屑,总觉得有一种更好的生活在等待着自己,总是想去追求那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
这才是你不自由的原因。
yhc8325 发表于 2023-9-5 08:21: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从事投行和对冲基金,曾在几个国际金融城市辗转。那时钱来得容易,但生活却很乏味,周围的人过的日子大同小异,吃穿用度都是贵的,花费不菲的爱好、高端俱乐部、拍卖会、艺术展,是个浓缩的名利场。这样的生活对有些人来说梦寐以求,对有些人来说却难以忍受,因此他们会离职去干别的,譬如开面馆、放羊、成为职业运动员,干着貌似浪费学历和工作资历,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
干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大都是外国人,中国人离开投行更多是去做股权投资或CFO。因此有种说法,真正退休的都是外国人,中国人从来没有退休的。我选择了去读计算机博士,研究人工智能。我心目中的退休,是按自己想要的那样去过剩下的生活。
后来我离开学术界,拿了风投的钱,在南海边的一个风景区定居,开始了科研和创业,也开始了正式的退休生活。同事们熬不住海边的寂寞,大都选择呆在大城市,我们平时远程协作办公,我偶尔也去大城市出差,会友,探亲。海边人少偏僻,这对我是优点不是缺点。风景很美,有海、山、海龟、海豚。节假日常有游客和团建,但平时海滩一望无际,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海浪声和渔船的马达声。那段日子透着清静,我喜欢这份清静。
当然,这样的生活也有代价,而且清静也会被打破。随着业务展开,我又开始与复杂的人和事打交道,与名利纠缠在一起。生活就是这样,得到一些就会失去一些。清楚知道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如果要失去就失去吧,不必蹑手蹑脚地生活。
我非常羡慕有些人,真的可以抛下世俗生活,去过隐居的日子。他们并不是积累大量财富后退休,都是很普通的人。他们有的很年轻,有的年纪很大,但他们的生活平静笃定,鲜活而丰富。我烦躁时,就去看他们的微博,漫无目的的文字,随意的照片,能把心轻轻抚平。
我读大学时,有个教马哲的老师,喜欢骑摩托车来上课,每次听到「突突突突突突」,就知道老师来了。学校要求记考勤,点名时如果无人报到,老师就悲痛地看着我们:「这个同学人际关系这么差吗?为什么没人替他报到?」。
他讲课天马行空,讲到兴奋的地方,一脚踩在讲台隔板上,双手在空中挥舞,像一个军阀在操场上对招募的散兵游勇嘶声力竭地训话。有时话题过于沉重,他会突然离开讲台,安静地走到窗户旁,闷头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几百个学生就在空旷的阶梯教室里默默地等着他。
有一次讲幸福。我们系有个同学提问,说生活得不幸福,六点早起晨练,干扰到室友睡觉,为此常有摩擦,十分烦恼。那天全校停电,窗外的天空乌云密布,白天黑压压地像晚上一样,阶梯教室虽然有大片落地窗,仍内外黑成一片。黑暗中老师那两只美丽的杏核眼闪闪发亮,他问那个同学:「晨练完饿吗?」「想象一下,你去食堂打包子,张嘴一咬,好大一坨肉,你把嘴扎到肉里,像饥饿的小野兽一样大口大口地咀嚼,黑油油饱满的肉沫一会儿从你左边的嘴角掉出来,一会儿从你右边的嘴角掉出来,这得是多大多好的一个包子啊。这就是幸福。」
而我曾经的幸福生活是:
今日晨跑,本计划跑完沙滩,沙滩跑到尽头后,发现有路上山,就上了山路,一路山海叠峦,景色非常棒,跑啊跑,上坡下坡,转来转去,停不下来,结果跑到了另一个小镇。
有天晚上在沙滩散步,碰到一个卖孔明灯的小女孩。我买了一个,只要五元钱。我一直没放,因为节假日沙滩常有人放。除了孔明灯,还有烟花、篝火、团建、烧烤、沙滩演唱会、沙滩T台秀,很热闹,我在旁边溜达,看着人群快乐我也很快乐,感觉自己是个隐士,实际上也是过着隐士般生活,热闹过后沙滩恢复平静,只有海涛声,那段日子透着清净,我喜欢这份清净。
今天碰到了奇怪的事情,沙滩上一个刚会走路的婴儿,裹尿不湿那种,从海岸一路飞奔扑向大海,后面几个大人一路追赶,简直就是奇行种,女人带着哭腔喊宝宝停下。婴儿冲进海里,海水迅速漫过尿不湿,它停下来,严肃地望着大海深处,后面大人杀到,男人一把抱起婴儿,骂骂咧咧地做势往海里扔,婴儿表情不变,直视大海。
我现在有了新的梦想之地:
一片山岭之间宁静的草原,那空气中飘着从未闻过的花香,远处是磅礴险峻的雪山,比富士山高得多,高纬度的太阳射出的阳光照在身上无比温暖惬意,我兴奋地跳进河里,冰凉清澈,鱼和虾在双足间穿行。
春天草原开满了花,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凑近去看,就会发现都是红色,但有的是绛红、有的是朱红、有的是猩红、有的是晕红、还有透明的红,你就会惊奇,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啊。早上去河边散步,空气也像河水一样清澈……呼吸起来特别畅快……水里好多鱼和虾,都不大,但是非常机灵,在哗啦啦的河水和石缝中穿来穿去,绝不轻易让你抓到。
太阳和山间的河水。
除了河流,还有湖泊!
湖面上缓缓地舒展着一个接一个的长浪,像轻风吹过十月的麦田……
湖的周围,要有大片的森林。
有电、有网络、有下水系统就可以。只有网络也可以,电和下水我自己想办法。
可以有邻居,但不要太近。大家出门,隔得老远挥手打招呼,偶尔串门,分享自己做的食物。
不远处有路,可以开车去小镇采购。
交通不要太方便,避免太多游客,避免炒房客和开发商!
附近没有养老院,那可太好了,再也没有广场舞了。
我准备去云南、四川、新疆和内蒙考察这样的地方。
刚开始,家人担心,长期住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社交怎么办?工作怎么办?恋爱怎么办?结婚生子,孩子上学什么办?其实,现在中国的基建四通八达,普通偏僻的地方,开车一天内就能到达城市。我住海边,开车去深圳只需三小时。我最开始居住的海边景区离深圳更近,只有一小时车程。我一直远程管理公司,同事也喜欢远程办公,不用每天在路上浪费几个小时,而且没有老板盯着,只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平时随便摸鱼,快乐无边。
对于恋爱结婚生子,我认为找个也喜欢这样生活方式的人就可以了。毕竟不是隔世隐居,只是住得离闹市远些,随时也可以去城市住几个月,更换心情和状态。国外的很多朋友都是过这样的生活,以前我和一些同事就是在纽约上班,居住在新泽西,每天坐火车上班。孩子读书也没想象得那么麻烦。外国人有一个很大的海外群体,可以借鉴他们的的做法。他们的孩子大都跟着父母满世界跑,父母去哪个城市,孩子就转到哪个城市读书。如果学校离家太远,就让孩子寄宿学校。孩子聪明,将来自然会考上好大学。孩子不聪明,也不会强求。牺牲十几年的快乐时光,去换一个更好的大学牌子,不一定就是好的选择。而且,即使强求到了,也会很辛苦。
每个人的喜欢的生活可以很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向往的生活也会很不一样。知道有些生活是可能的,有很多人正在过着这样的生活,会让我们的生活视野更宽广一些。无论是奔跑在山水湖泊树林之间,还是享受大都市的繁华,或者在一个普通的小城市,每天浸入油盐酱醋,顶着一头烟火气,只要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人就会踏实。
总之,我的微博就是用来记录这些生活。如果你也在研究宜居梦想之地,欢迎与我交流。这个答案我也会不断更新,将星散的生活聚拢一处,以便回溯。
我的微博鲸伏,以及新世界内测。
woshioyy 发表于 2023-9-5 08:21: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北漂22年,60岁老头的最后的夕阳余晖。
坐标,北京海淀。
6:30 起床。洗漱。做全身拍打操。
7:00 吃早餐。牛奶,麦片,面包,鸡蛋,面条,水果搭配着来。
7:30 带上一瓶水,一盒水果拼,音乐播放器。沿着昆玉河西岸河堤,绕车道沟桥下堤,过长春桥,穿火器营桥,到皇家园林颐和园僻静的地方,打打太极拳。夏天去避暑,冬日晒太阳。共计一个小时。不论春夏秋冬酷热严寒天阴下雨,基本从不间断。除非有事需要处理。可以说,三年疫情也是坚持。最近疫情全面放开,没躲没藏,天天出门,不怕阳,也没有阳。
8:30 延颐和园昆明湖或西堤走一圈,具体看自己运动量及偶尔迁就相遇的玩友感觉。
10:30,在昆明湖或西堤,或长廊,或后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听英文歌曲,听英语,什么《English pod》什么的。不是为了学英语,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同时防止老年痴呆。或者。与人聊天,拍照,玩手机。
11:30,延原路返回。
12:00,到家。吃中午饭。饭是现成的,不需要我动手。
13:00,午休。睡半个小时,其余时间在床上躺着:看手机,瞎琢磨,发呆,胡思乱想......
14:30,起床。在哔哩哔哩听,清华大学版,曼昆《经济学原理》课程。还有其它课,例如《影响力》之类的课程。不一而足。目的也是消磨时间。锻炼脑袋瓜。
17:00 在网上看电影,以外国电影或纪录片为主。大致一部左右结束。
18:00 吃晚饭。以水果为主。
19:00 在西瓜视频看自媒体节目。目前,只看三个人的东西,一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刘博士《刘博士看世界》讲俄乌战争的。二是凤凰网吕宁思的《思路话语》。第三就是王小东老师的《王小东说》了解一下自己关心的事情。当好吃瓜群众。写写日记,感慨感慨。吃吃水果,喝喝水,洗洗澡,刷刷牙,吃吃药,准备睡觉了。
20:30 上床就寝。听听舒缓的音乐,什么时候睡着就算什么时候入梦乡了...
打个补丁:

在疫情以前,一切正常的时候,时不时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听听讲座。其实去政法大学商学院最多,喜欢中国证券牛人刘继鹏院长的《蓟门论坛·中信大讲堂》。聆听众多大咖精彩演讲,什么前证监会主席肖刚,经济学家向松祚,军事专家戴旭,外交学院殷储教授,相声演员姜昆等等,不一而足,场场精彩纷呈。受益匪浅。不知道何时恢复。

----------分割线--------------

2017年11月,做完最后一单对希腊出口贸易,感到经济环境在发生逆转,强迫自己上岸了,将公司自己多一半的股份,直接送以外甥为总经理的年轻管理团队,让他们去发挥。从此不闻不问,完全脱离。

从此,每天过着如此这般,流程差不多,内容随着四季变化的日子。还算快乐。一天比一天老。一天天走向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想想,对我这样的天资平平的农民的儿子,人生四五十年奋斗努力学习,1994年从工作了8年的西南一大型国企辞职,下海深圳打工,创业。2001年转战北京发展。现在也算上了岸,真也值了。

财务自由是自己争取的。完全是走钢丝走出来的。“时势”,即大环境,是最具决定性的。

是多少个大大小小“天时地利人和”碰巧而成。再让我投生走一遍,一定走不到现在的样子。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运气不可能再眷顾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伙。

无论商场官场,自由是有度的,如果有一点点随心所欲的想法,自由与你无缘。

人一生,不贪,没有自由;太贪,失去自由。

多贪(度)?是境界,是知进退。才是将自由,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法宝。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小小补丁1(2023.01.30)

有一段时间,忽然对古建筑文化充满兴趣,什么颐和园,圆明园,…买书研究!写文稿、分镜头。置办摄影器材,学习视听语言…

【在知乎视频,画龙点睛《颐和园》系列拙作,就是那时捣鼓的!想对中国古建文化留一点自己“痕迹” !望您关注导!】

——————分割线——————
小小的布丁2(2023年02月17日)

【在土耳其大地震灾难之际,本人根据这么多年在土耳其做生意时的经历,于知乎“回答”有图有真相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土耳其点点滴滴!表达对土耳其人民的支持之情!望您关注指导】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颐和园昆明湖到玉渊潭古水道—昆玉河



北京海淀长河御道

~~~~~~~分割线~~~~~~
谢各位朋友对一个老人家的“絮絮叨叨的大白话”予以宽容支持。忽感“老而有点用”,特别高兴,不胜感激。
阿博科技 发表于 2023-9-5 08:22: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35岁,帝都。创业+投资实现财富自由,绝对收入被动收入都够了,时间也很自由,一周5天可以基本啥都不干。
<hr/>更新记录:
之前的回答有几千个收藏和一大堆有意思的评论,但被系统判定违规删除了,这个帖子把一些我觉得可能违规的内容删除了,重新发。
还是希望大家多评论,这样我就知道该写啥了。
<hr/>正文开始:
之前写了个帖子,被diss杀猪盘、凡尔赛、吹牛逼、白日梦…我把知乎当树洞,各位老大就当看个乐子吧。
我是大概2020年末开始创业,之前在公司打工,那时的状态是很忙、时间很紧张也不自由、收入却一般、时常陷入焦虑。从打工切换到创业、再到自由的状态也适应了很久,觉得有点不真实。就像高考完之后,经常会做噩梦,梦见自己没写完试卷,我现在也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又变穷了,回去打工,被领导同事无情的嘲笑。
我现在每天做点什么呢?
回想这几年,从穷到富到适应,有个转变过程。
刚开始的半年到一年,会买买买,之前觉得贵的那些牌子都会买一遍。北京的SKP、国贸、上海国金都逛了一遍。衣服、车、首饰、手表、包、一套大房子…
事业上,也会想不断的找新机会,继续财富升值。跟朋友聊、跟老同事聊。也会想再读个EMBA,目的也是去混圈子…
但这么做其实也没什么卵用,甚至起反效果。陷入“越努力越悲哀”的局面。几次投资亏了几百万,聊的很多项目也半途而废。后来我也有一些反思:
1,财富自由是极小概率事件,无法复制,无法规划。自己也无法复制自己。不能把运气当能力。
2,跟别人聊,意味着自己没有“主心骨”,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大家既然拿出来聊、当谈资,多少有点加工和美化的成分。
3,自己原来的朋友、同事,还是原来的打工状态下的认知,大家也没赚过什么钱,聊不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之后,自己的心态平和了一些,没有那么急于“继续成功”“不断成功”。
最近的一年。
1,生活:每周安排1天去公司。不去公司的时候,一般上午会安排一些家里的杂事,下午会有2个小时健身房时间。其他的也不记得了,有点浑浑噩噩的。刚开始不适应,因为觉得浪费时间而焦虑,后来想明白了,越努力越悲哀,也没那么焦虑了。人总是会自我安慰的。
2,事业/搞钱:大钱靠命,靠等,努力没用。对搞钱没那么饥渴了,还是会经常聊,经常看,但不会轻易出手,会更多的判断风险。
3,其他有意思的事?
1)在策划环游中国,等疫情结束了环游世界,预计从明年开始吧。但因为有个娃,怎么平衡时间还在想
2)想当个博主,但不知道能搞成啥样
3)孵化了3个小朋友,都是家里的弟弟辈。给他们指方向、选行业、给他们投资,让他们能熬过刚开始的几个月,不至于焦虑和动摇。很幸运,他们3个人都有明显的成长,有点从懵懂少年、打工仔,进化到做小老板那个意思了。
有一些朋友求孵化的,陌生人/非亲戚这个很难办到哈。主要是不信任,不是我不信任你,而是你不信任我。我试过孵化一个我觉得有潜力的“陌生人”,让我很有挫败感,他自己的想法太多太强了…
<hr/>2022.12.3更新
最近这半年,陆陆续续又折腾了不少项目。把花精力研究过,找人深聊过的项目都算上,大概有快10个了,其中无疾而终的、没有结果的居多,明确跑出来的有1个,还有1个在进行中。经过这些项目、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的状态又有了一些变化,记录变化,可以看到自己的曲线,对我来说有意义。
首先是相对整体认知的变化
学会等待:从勤奋,到认识到“越努力越悲哀”,大机会靠等。
找到属于自己的成事模型:找到之前输在哪,成在哪,为什么?增强可复制性。
难度的排序:找到自己的模型>学会等待>赚钱。赚钱有的时候可能就是稀里糊涂的。
找到自己的模型,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对项目的拆分,类似归因分析,这个可以按自己的感觉来。成事可能是偶然的,失败大概率是必然的,一定要找到自己性格里不适合成事的点,然后规避他们。
我自己的模型,也在持续的探索、试错、更新。目前大概是这样。
这一年,做的项目按属性分大概是实业、贸易、投资;按资源分创意/技术、关系、资金的;按能力分技术研发、管理、谈判、交易(风控)。
今年做的跟实业+创意技术+管理相关的事都失败了,而且投资很重,几乎没有回报,最后跟团队人的关系处理的不好,会互相埋怨。
主要的问题是,我性格上不太喜欢管理。我以为只要有个共同的目标、有钱赚,大家都应该全力以赴,但实际在一个组织里,我的想法是错的。大部分人还是打工心态,为老板打工,赚几千块钱一个月,没有自我驱动力。我的乙方,在管理上,可能需要在办公室里摆个几十万现金、弄个排行榜、小红花什么的,这种我真的做不来,会让我身心俱疲。但我身边喜欢且擅长管理的人也很多我会跟他们合作。
同时,实业/创意类的事一般的方式是“我这有个好想法/好项目……”,新的事情大家都会感兴趣,一开始研究也会觉得大有机会,但是,一旦深入研究,就会陷入一堆竞品,最终需要找到核心关系的循环,80%的项目都是如此。
创意一点都不值钱,而且大部分时候也不是啥好创意。即使是新东西,也很容易被抄袭复制,最后拼的就不是创意,而是运营、关系、管理。
在一步步的排除法之后,我希望能逐渐找到自己更有兴趣、有激情的赛道。在新的赛道上整出大事。
<hr/>一更
既然在知乎,就用知乎的规矩来吧。我昨天跟我第4个表弟聊了聊,我们准备一起做点事,我把昨天聊的一些值得记录的点写下来,希望有所启发。
他目前在BATJ,一年有个大几十万。跟我遇到的一些在大机构的朋友一样,前几年有大机构光环,随着年龄增长,感觉靠工资远远不够,又不知道该干什么,赶上今年裁员降薪什么的,焦虑感越来越重。
我发现了几个很普遍的问题。
1,在大机构的人(我原来也是)或者说上班的人。自己的工作能做的很好,但缺乏发现机会的眼光。
这里面核心的原因,我认为是儒家文化和教育。喜欢按部就班、合群、对公司/老板讲职业道德、要“对得起”公司、“对得起”带我的老板。
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
我特别反感牺牲自己成就公司的那种洗脑案例,体制内可以,但民营企业,公司跟员工就是明明白白的交易。
“要无时不刻的想怎么利用公司的资源干自己的事。”搞不搞的成不重要,一旦有了这个心态,成事就是迟早的事儿了,资源都会往你身边靠拢,越大的机构,越容易成事。
2,赚钱和干事是两件事。
很多人会干事,目标明确下具体的事。赚钱很多时候是发现机会,攒人,攒关系,还得有一些筛选。
我崇拜创业家、科学家(我收藏了很多钱学森、杨振宁的视频,经常看的热冷盈眶)、企业家,但我干不了。
我不会做制造业、也不会选择弄个科技去创业;我也不会做天天求甲方找项目,催回款的服务业。
我只做一买一卖,流程简单的“交易”类行业。如果找不到,我就慢慢找,等着。
3,一买一卖做什么?
这个再说吧,写不动了。
<hr/>继续更吧,有不少朋友想一对一交流。其实我真的就是运气好,做了个小行业。说太多了容易误导,我尽量把想法写出来。
关于“生意”
我觉得世界上有两种生意,一种是99%的人都在做,我叫他看涨生意;一种是1%的人在做,叫抄底生意。
其他的生意也有,我不懂。比如打赏主播、游戏、比特币,等等之类吧。
看涨生意,就是找一个“优质的商品”,我100买进来,150卖出去。
从卖白菜,卖汽车,卖茅台,卖芯片,到卖火箭都是这个生意。形式可以是买卖股票、贸易、开公司创业生产制造。
大部分人都在做这个生意,因为符合人性。“多劳多得嘛”。这个生意,我不爱做,因为难。难在简单的没利润,有利润的壁垒太高。
抄底生意是什么呢?
我可以买垃圾,同样是100的东西,我买次品。次品的价格可能是5块,我改吧改吧,能30卖了。当然价格也可能更低,甚至倒贴。
这个商品,也可以是白菜、股权、房子、汽车。说白了就是捡垃圾的。
大部分人不愿意干这个事,发现不了,或者人性上就不关注。
<hr/>知友们太热情了,手机一直弹消息。那我就多写点。一个一个主题写吧,主题跟主题之间没啥关系,想到哪儿写哪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为什么在古今以及中外都差不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社会不崩,贫富差距一定是越来越大的。
问题2,这个世界的知识这么多,关于成功、成事、赚钱的知识也一大堆,为什么成事的人还是这几个?为什么有人说“我懂了那么多道理,看了那么多书,过不好这一生赚不到钱…”
为什么成事儿的知识不能像科学一样,可以积累,可以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hr/>好家伙,一晚上100多个赞+收藏…那我继续,争取写到一万字
今天可以聊聊,什么是“专业”,当然这个“专业”指的是在赚钱领域。
这篇原文可能涉及到违规,所以删减了一些。
“专业”大概可以理解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钱和资源(比如ZF、媒体、大甲方的关系)。
这个专业,包含了技术领域的成熟、对上下游的理解、行业空间的理解、关键环节/人是什么、怎么赚到钱、怎么合理的分钱。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自己已经把小模型都跑通了,等待做大和爆发。
专业还有一个维度,就是对这行的理解足够新,知道最前沿的东西和玩法,这个跟做了多久有关,更和行业敏锐度有关。
真正让我觉得专业的人非常少,基本得在行业里干个5-6年,同时有自己创业的想法,且跑通了。大部分人要么只是知道自己工作的那个环节,要么时间不够久(理解不够深)、要么缺乏新知识的敏锐度。
写的都比较虚,举个例子吧。
大家都见过的,最常见的行业“二手房”行业。之前说“低买高卖”可以从高总价的撮合开始,二手房总价高、门槛低,非常合适。
一般人一说二手房,就会想起链家那种中介,哪怕干了10年的老中介,最多就是对客户把握老道一些,房源多一些,会谈判一些。这远达不到“专业”。当然,现在也有利用抖音做一些推广的,但这也不叫新,最多叫适应大环境吧。
我看到“专业”的二手房是怎么玩呢?或者说面对链家、麦田这种机构,小玩家可以怎么玩?
1.0版本,原有方式的优化。比如比链家、麦田成本更低。他们的成本是2.7%,小中介可以是1%,甚至可以只一个固定金额。
2.0版本,是中介行业的创新。
传统中介,基本是等客户来,有点像淘宝。你有需求了,再去搜索,而且是特定片区的。比如海淀的在海淀,朝阳的在朝阳。这种模式下,链家在北京的占有率已经超过50%,在这个模式下,新人是很难加入的。
创新是怎么玩呢?可以理解为抖音小红书对淘宝的革命。
把房产这种实用+投资双属性的东西,通过自媒体输出理念(某种程度也是制造焦虑),给客户传递只有1%的房子具备投资属性,房子是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然后在全北京甚至全国范围内,帮客户投资房产,同时解决配套服务。
他能专业到什么程度呢?他的脑子里像装了个CPU,每个有投资价值小区的周边、户型、优缺点以及竞品都能说的特别清楚。我给他介绍了不少一手房的老炮(大开发商楼盘操盘手级)和二手房从业者,从楼盘的广度和深度上,跟他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一手房从业者,很多的是楼盘在哪儿就吹哪儿,不是现在客户角度思考,而是开发商角度。二手房从业者,基本只对本小区和周边熟悉,其他地方完全不懂,缺乏没有太大的价值。
他目前,有几千忠实粉丝跟着他全国投资房产,复购率也很高(有赚钱效应)。我跟他开玩笑说,他的商业模式很强,客单价高、黏性高(客户在他这买完房,不太可能再去找别人)、复购率高。有些帮客户,够吃一辈子了。
他的生活状态也很好,不用应酬和喝酒,每天好几个拿着几千万甚至1亿多的客户,预约跟他聊房产投资的事情。
这个是一个通过“专业”实现“自由”的小案例。
<hr/>今天的话题/填坑是“低买高卖”。
我比较喜欢思考一个事的本质,尤其在商业领域,一定要问自己“我赚的是谁的钱”“凭什么是我赚钱”。
在我看来,任何“交易”的的本质就是低买高卖。这里的交易,不是生产制造业,娱乐行业,其他行业有其他行业的规矩,我不懂。就不评论。
交易,也不是简单的买股票、期货、币这些。这些我都不碰,因为买不知道为什么买,卖也不知道为什么卖。有的人说他懂,也给出一堆理由和逻辑,但说服不了我,我就不做,我只赚我能看懂的钱。
BTW,这么多吹成神的基金经理都输的很惨,这个事实也说明股票交易是玄学。投资这个事,也不要相信所谓的“偏方”,相信偏方,其实是急于求成的表现。
投资领域,我唯一能看懂且学到的,是格雷厄姆、巴菲特、段永平那些,国内叫“价值投资”。国内也有不少人号称“价值投资”但亏很多钱的,大家还是看原著吧。
简单说,就2点。
1,钱少的时候(估计5亿以内),做收益高的低买高卖,等历史性大机会。段永平抄底网易、巴菲特早年各种倒腾破产、实物资产,都是此类。
普通人如果本金很少,可以从中介干起,培养赚钱能力、以及信息。成熟的时候,钱会来跪你。参考前面写的中介那段
2,钱多的时候,因为有了低成本资金,就可以做资金的低买高卖。比如巴菲特有成本2%-3%的钱,他就可以长期持有5%-6%的资产。黑石也是如此,要不为什么国内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都卖给黑石了?大逻辑很明白。
巴菲特的持仓,有空可以看一下,我管他们叫“税收型公司”,稳如死狗的公司。
其他的什么时间的朋友、发现成长性好的公司、优质的公司…都是美化和假象,得看本质。核心是稳,只要稳,就可以赚价差,就可以all in。
3,最牛的,就是1和2的结合。金融危机的时候,原来年化6%的资产,打个5折…秒变年化12%…
这种大机会就得等,几年等一波狠赚。现在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逻辑应该很清晰明了吧,不存在模棱两可的东西?但清晰不等于简单,专业能力也需要磨练和天赋。
<hr/>继续更,关于读书。这会儿在健身,有灵感。
在写读什么书之前,还是先描述一下我对读书的理解。
我热爱学习,我是B站和知乎的忠实用户(吃饭都要刷那种),但我现在基本丧失了读书的能力。我买的书多,看的少。看的书里面,看完的更少。
刚开始我会有一些挫败感,感觉自己无能,到后来也好了,因为我有的书也能看完。
没看完,说明这个书跟我没缘分。能看完,说明有缘分,就找能看的看。天下知识那么多,找自己喜欢看,能看完的就行了。对于作者、UP也一样,比如张宏杰的历史书我就能看完,其他的就不行,那就都买张宏杰的看。
读书,我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最好直给,比如能给我具体的方案和思路;另一个是尽量看到核心思想,如果掌握了核心思想,其他的内容就不看了(主要是真的看不下去)。核心思想也要融入我自己的思维框架,散着的就会有不安全感,过几天就忘了。
这个世界上,知识很多,真正有用的极少。一般一个领域,我会找到祖师爷写的那一本书精读,其他的基本就不看了。
下面,我梳理一下我印象最深的思想和内容(不仅仅是书),我排名有先后。
1,乔布斯斯坦福的演讲。印象最深的点是往前看人生都是一个个点无法预测,往后看,这些看似不关联的点都巧妙的连在了一起。我学会了在每一个当下都尽力做到最好,不犹豫,不怀疑“值不值得”“对不对”。
这也是我孵化弟弟们最重要的一点,心态。大方向如果没问题,就应该做下去,给自己一段时间,不能遇到一点问题就怀疑路线和方向。当然,我会给他们兜底,这也是解决怀疑的好办法。
2,穷爸爸富爸爸(高中看的第一本类似的书,印象深刻,其他的书都没看过,大同小异)。
延迟享受:一直践行。
财富4个象限:最终目标是让别人给自己赚钱,甚至连管理(企业家)都不要做。最好的状态,就是少做事,多拿钱。这一直是我的目标,我也做到了。我每件事的思维方式,就是在减少管理,怎么让别人做事,让事情自由运转。
3,段永平:波士堂的采访,以及其他文字类的。段是我觉得中国最不装,且牛逼的企业家。他最牛之处,是知进退,他的学生们也都是如此,这个认知不到一定境界日做不到的。
4,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人。1930年代写的书,推荐的美国投资品,现在在中国还适用…
5,佛经和道德经: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翻看,但没有读完。我有打坐的习惯,打坐是从领悟心经开起的,直达本质,减少焦虑。
6,删除
7,曾国藩(张宏杰):他也经历了蜕变,人该认怂就得认怂。
以上是印象最深,翻看多遍的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是理念,很虚的东西,而且每个人对同一段文字的感受不一样。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看专业上的内容,可能只有20%的时间会看这些务虚的书。
下面的书或者内容有印象,但也就是有印象。
1,教父。不能瞎说,大事烂在肚子里。
2,贫穷的本质,B站《韩国为什么生不出孩子了》。世界是有阶层的,以及极端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资产阶级是如何奴役普通百姓的。
3,得到听书。经常会听个30分钟,但记不太清楚。
这个部分会不定期更新,欢迎讨论…
<hr/>这部分聊一下“懂”和“估值”的问题。
什么是懂一个行业,或者常说的“能力圈”是什么。
懂可以说是掌握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转化成钱,不是定性的判断,而是定量的。
比如一个二手车,品牌,年限,公里数一下就能估价,车常见的问题也能很快检查出来。
对于所有有价值的资产,都可以按这个标准来衡量,二手房、股票、公司、矿…等等的。给定特定的指标,立马能知道这个资产值多少钱,交易的话利润能有多少。
怎么能达到这个状态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个资产要足够简单,这也是“能力圈”要解决的事。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东西,任何人花一生的时间都是看不懂的,哪怕在上面赚到了足够的钱,也不敢说懂。商品、实物资产(房子、车、矿)这些还好说一点。公司、行业更是如此。尤其对于一个外行,看书、研究、调研…这一切都不足以弄懂一个公司…
我原来常在社交媒体看分析公司的大V和视频,那些分析给小白看看还可以,但要达到能做交易和赚钱的水平,那差太远了。
尤其对于新兴行业,尤其对于二级市场。
我对能力圈的理解,不是应该努力学习、看书、求知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而是应该知道自己大部分的东西不懂,做自己懂得就行了。
大家可以看看巴菲特的持仓或者历史持仓,他都买了些啥无聊的公司和股票…比亚迪,我觉得是个意外。
格雷尔姆,聪明的投资人,也没有教人具体的怎么选择一个公司,而是投资类指数。
在真正懂得情况下,估值就很简单了。我自己以及跟朋友说的投资准则是:
“一个生意,必须口算就有有足够的利润,如果需要用计算器、Excel拉表,要么不懂、要么过于复杂、要么利润极低”
这也是段永平说的毛估估。再形象一点,说一个1米8的人高不高你会犹豫,但姚明在你面前,你就会自然觉得高…当看到一个资产有这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机会来了。
<hr/>高风险高回报?
“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这句话,是刻在很多人脑子里的,一是因为书上就这么说的,一是因为貌似符合某种对称和因果。
但,大家真的思考过这句话吗?
首先,风险是什么?教科书里,风险是波动率,波动率是什么鬼?是人为发明出来的一个概念…金融行业,很多“概念”都是发明出来的,讨论概念,反而忘记了本质。
我理解的风险是什么?一个是标的本身的风险,我买的苹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店家有没有骗我?
公司财务是否真实?有没有欺诈;
公司增长情况怎么样?行业未来怎么样?注意,这个不是风险。这个就是不确定的,
回报:我只追求绝对回报,看准了必须敢下重注。不敢玩的东西,投个十几万几十万的,没意义。
<hr/>继续,争取写到1万字
今天的主题,回答一下评论“凭什么是我赚钱”“我赚的是谁的钱,什么钱”
这两个问题,也可以是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跟进的关键点。这也是个思维方式,让人探究一个公司和行业的本质。
不是经常有人说吗,“一眼就能看透本质的,和一直看不到本质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一眼看到本质有点夸张了,但我觉得都本质的追求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经常会有人说,“我发现了一个项目”“我这有一个点子”,其实绝大部分的点子和idea都是不值得投资的,因为没想明白这些问题。
先找找感觉,从大事说起:比如最近的EW冲突,我明显的感觉是,真正的资源只有武力、能源、农业、土地、人…我是学金融出身,我没有想到欧洲能做出没收资产、取消swift等等一系列举动,瑞士也出来选边站…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赚钱的角度,只有几个本质:
眼光的钱:这个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但绝大部分人有以为自己有,这是最大的误会。能发现一个别人没发现的行业,并且在面对竞争的时候能继续脱颖而出,这个太难了。我做不到。
资源变现的钱:我认识大部分人都是在做这个。当然,看上去可能也有一个大公司、几百人、高学历的高管。如果在国内不是超一流的品牌,没有资源变现的钱,那一般不太可能有超额利润。
具体的行业,金融(全部的金融行业)、贸易、资源类、地产、各种给大企业做配套的小厂…说到根上都是资源变现。
劳力的钱:比如南方的各种几十人上百人的小厂,制造业大概有个10-15%的纯利润,帮人代加工、贴牌。这种做的好一年也能挣个几百到一两千万。
<hr/>在家附近吃螺狮粉,继续更,先起个头。这部分的主题是,聊一下对赚钱/成事的刻板印象。
在我们接受的教育里,成事/赚钱好像都有个大致类似的模型,比如曾国藩、教父、胡雪岩、巴菲特、李嘉诚…他们好像都是智商、情商顶尖,又懂行业经营,又懂企业管理,还懂人情世故。
当然还有很多历史书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会成功,什么样的人会失败。好像刘邦就一定赢,项羽就一定不行;也有人从曾国藩身上总结出很多“美德”和“成事的方法”,好像做到了就一定可以成事。
我觉得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也是一种决定论,在哲学意义上,这是错误的。
成事,一定是偶然的,概率是极小概率的。
我自己包括我身边,成事的人都千奇百怪。
有的人情商极高,在服务人这件事上事无巨细,有跟人吃一顿饭就搞定一个人的本事。
有的人智商很高,特别能判断项目,把项目的要点、细节都摸的清清楚楚。
<hr/>20221106更新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了聊,他在某个制药公司做董事长助理,焦虑、想赚钱但没思路,跟他聊完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跟我认识的其他在上班的人类似。
1,绝大部分人,有既定目标下(老板的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但没有发现目标的能力。他们懂管理、懂技术、懂市场,但不懂怎么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为“自己”创造价值。
2,很喜欢学习,比如加入一些社群、听各种讲座(吴晓波、罗振宇、刘润等等),学会了很多概念,但没有独立思考和分析。听的内容,大多是为了缓解焦虑,但无法发现其中的机会。
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老师,他们除了讲课和表达,他们真正做成过什么事吗?如果他们的职业就是表达,要靠表达来赚钱,他们说的内容真实吗?
独立思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
1)任何观点,比如教科书里写的、任何伟人写的一定只是在某种条件和背景下成立,一定不要一味接受。
连牛顿力学、爱因斯坦都只是特定条件成立,社会科学的东西,就更脆弱了。
我上大学学的经济学,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需求定律,价格和量成反比。这个观点我上学的时候就怀疑,后来发现需求定律的适用范围其实很小,大部分时候都是错的。
当然也不是一味批判,是知道什么时候成立,什么时候不成立。这样最起码看所有人观点,哪怕是大师观点的时候是站着而不是跪着。
2)
3,宏观的东西学了很多,微观的执行也会,但中间缺乏链接。宏观的东西只是谈资,无法指导微观操作。
目前明牌的宏观是什么?口罩、财政紧张、房地产危机、俄乌、新能源…每一个项下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一定要学会把宏观经济拆解成有抓手、能落地的实操机会,否则这些宏观的东西就只能沦为谈资。
另外,宏观的东西,跟个人赚多少钱(1亿以内),基本没有关系。这句话跟上面说的宏观局面下的机会不矛盾,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这里面的逻辑。
赚钱,仅仅是因为在一个细分领域做的比较好,可以是唱歌、说相声、倒买倒卖、生产药品、挖矿…只要在细分领域做的足够(相对)好,赚到钱是不难的,这个跟宏观经济没任何关系,最多跟行业周期有关。
哪怕是我做的行业踩中了某个风口,也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和人脉,自下而上的。因为看了一点宏观分析,就入局做某个行业,想要赚大钱,这个就是因果倒置,小白思维了。
<hr/>20221106,做自己。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概率论,总会碰到自己认可且对方也认可自己的合作伙伴。
如果一直没碰到就一直碰,千万不要以为没碰到受挫折,更不要怀疑自己。是别人不行,不合适,不是我的问题,我很好。
最近因为新项目,一直在对接各种人脉和资源,人对的多了就有对比。
有的人很有能力,但缺乏干劲;有的人聊的时候很起劲,但推动不下去;有的人看着很专业,但一堆理论还爱教育你…
但直到遇到对的人,我跟他开个话头,他就知道要干什么,还整天催着我干,自己还特上心,我不用废太多心力,事就成了。
<hr/>2023.1.15更新
之前卸载知乎了,因为总看。不知道为什么,看知乎会看得想跟人辩论,可能是自己修为不够,索性卸载不看了。
只写不看。
最近,生意上有了一些进步,继续记录。
之前有写生意分成两种,一种是看成长,一种是看价差。
看价差的生意,回报率高,很明确,适合小资金滚动起来。类似巴菲特遇到芒格之前,捡烟蒂的生意。这类生意挺好,能衣食无忧,但也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做不更大,二是会错过伟大的企业(我2块的时候投了新东方,但卖了)。
具备一定资金实力以后,可以尝试做持有的生意,享受时间、通胀、企业质变带来的复利增长。
我正在尝试转型。
<hr/>说点务虚的,最近的一些感触。
悲观的说,人生是由遗憾构成的;乐观的说,每天每个人都是新的。
从时间上看,我已不记得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刚上班的时候是什么样了。最多模糊的记得,极端的说,之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没什么关系,或者说只有很小的关系。
人生变化太大了。
从空间上看,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印度人,虽然都是人,但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语言不通、一辈子不见面、脑子里的东西也完全无关。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