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我们的部队与抗战:自古英雄出少年~17岁那年就与鬼子干上啦!

[复制链接]
1qaz 发表于 2023-9-4 23:22:5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简介
  田长锁,河北新河人,1926年10月出生,1942年12月入伍,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3月离休,历任通信员、连长、队长、学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华北反“铁壁合围”、新河阻击、巨鹿阻击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羊山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时,带领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自由荣誉奖章。




“我咬紧牙,不顾一切地在田野上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跟着部队突围成功,就一定有机会再杀鬼子。这个时候,我的左肩胛上正在流血,刚刚那场突围战中,鬼子的子弹打中了我……”
近期,记者如约来到了田长锁位于空军汉口航空路干休所的家中,采访他以及所在部队的抗战故事。已经89岁高龄的田长锁,精神矍铄,向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声情并茂,对一些战斗细节仍记忆犹新。随着战斗故事的跌宕,我们的心也跟着起伏。
从田长锁入伍的1942年算起,距今已经过去整整73年。那段历史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细细品味那一个个战斗故事,让人强烈地感到,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及先辈们的崇高信念。
“必须要把鬼子打跑”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是年春,日军在华北集结了大量兵力,占据了大部分城市。4月,日军秘密调遣兵力,在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惨绝人寰的“铁壁合围”。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日军不断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令人发指的“三光”“蚕食”“清乡”政策,根据地面积逐渐缩小,人口急剧下降。
这一年,田长锁16岁,和母亲、姐姐妹妹生活在河北新河县城。虽是城里人,但由于父亲去世早,田长锁家中极度贫困,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如何活下去,是田长锁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经人介绍,他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念头。
当时,田长锁有一个看上去非常好的“出路”。他的亲叔叔是县里的伪军队长,堂哥是伪军班长。叔叔多次拉拢他当伪军:不仅吃香的喝辣的,而且在县里威风凛凛。
相反,参加八路军不仅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四处打游击,依旧过着穷苦的日子。
这是两条天壤之别的求生路,更是相互对立的生死路。田长锁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八路军。



“日本人欺负我们中国,我怎么能去帮他们打自己人?必须要把鬼子打跑!”回忆起当时的想法,田长锁的语气坚定,他的手从胸前挥下,犹如当年他参加八路军时的坚决。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田长锁简单朴素的想法,就这样与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联系在了一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千千万万像田长锁一样的优秀儿女,胸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英勇斗争,不怕流血牺牲,筑起了一道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行大道者,成大势。在接下来几年的战斗中,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装备处于劣势,但田长锁和战友们多次取得对日伪军作战的胜利,并两次俘虏身为伪军班长的堂哥。新中国成立后,已当上干部的田长锁回老家探亲,曾经颐指气使的叔叔已重新做人,但羞愧难当无以面对侄儿,仅仅对田长锁说出一句话:“你们当时打仗太厉害了。”
“明知要死偏不怕死”
血性,是军人的脊梁。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制胜基因。
因此,军人必须置生死于度外,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自从加入了这支革命的队伍,田长锁就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田长锁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43年秋天。所在部队八路军新河县大队奉命转移,刚抵达河北南宫县东王村,就与日军遭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我们因为兵力不足,被敌人包围了,部队必须进行突围。”田长锁的语气急促,仿佛重回当年的战场。
尽管还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但面对敌人密集的炮火,田长锁“初生牛犊不怕虎”,作战十分勇敢。他冒着枪林弹雨,始终冲锋在前,打死了多个鬼子。但在掩护战友突围的过程中,敌人的一颗子弹呼啸而来,打中他的左肩胛,他差点摔倒在地。
“那个疼啊,但也顾不上了,必须跟着部队突围,冲出去就是活路,冲不出去就是死,你死了哪还有机会杀鬼子?”田长锁撸起袖口给我们看他左肩胛上的伤疤,虽已愈合如初,但留下了一个黄豆般大小的凹坑。这是战争奖励给他的勋章,也是他骄傲一生的荣耀。



耳旁,呼呼生风;身后,枪声不断。田长锁跟着战友一口气跑了10多里。当他停下来时才发现,打中他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身体。
更大的考验来临。如不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则会溃烂。
受条件所限,治疗已是几天之后。田长锁侧躺在一张简陋的病床上,看着医护人员将消了毒的纱条泡在盐水里,接下来,这些纱条顺着伤口穿过他的左肩胛,并轻轻地来回拉扯,将里面的脓水带出。
整个过程,田长锁咬紧牙,没流一滴泪,没吭一声。这时,他才17岁。可以想象,他经历了怎样的煎熬!由此更可以想象,这支革命的队伍经受了怎样的淬火!正是这种视死如归、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让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岁月早已抚平了创伤。田长锁向我讲述这些的时候,一脸平和。我们的心却在怦怦地跳,犹如当年疗伤时他的一声不吭,然而掩藏在平静的表面下,是他的胸膛里燃烧的战斗旺火。
在伤未痊愈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参加了新的战斗。这一次,他更加勇敢,一直猛打猛冲,和战友直接打进了驻县城的日军司令部。然而,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喜悦,大批日军增援部队到来。必须强行突围!田长锁利用熟悉县城地形的优势,带着另一名战友边打边撤,成功突围。在翻越城墙垛口时,他的右脚又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从脚掌心到脚外踝被打穿。
但是,占领了日军碉堡的另一个排的战友,舍不得放弃利用有利工事攻打日军的机会,坚守到了最后,最终被日军包围,全部壮烈牺牲。
纱条穿过左肩胛,田长锁没有哭;子弹打中脚掌,他没有哭,但是战友的牺牲,让他失声痛哭。他更加痛恨日本侵略者给民族给同胞带来的苦难,痛惜并肩战斗的战友牺牲于日军的枪口下。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明知要死偏不怕死,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敌人战胜不了?”此后,战友们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精神始终激励着田长锁,让他越战越勇,由普通战士一步步长大为一名优秀指挥员。
“永远不能丢了革命传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那段全民族抗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伟大抗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7月30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阐释和主题教育活动,使全国各族人民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田长锁始终保持着一名革命军人的忠贞气节和铮铮铁骨。



上世纪60年代,由于政治风波,田长锁坚守原则,却被人诬告,从团长岗位上调离,并被派往地方工作。他的正团职级一干就是18年。其间,不少亲戚和战友为他抱不平,劝他到北京找老领导说说情,但田长锁只有一句话:“我一辈子的官都是党给的,是凭本事、靠打仗打出来的,哪能伸手找组织要官!”无论是党性原则问题,还是个人的荣辱得失,田长锁的是非界限,是如此泾渭分明。
正的总会压住邪的。1977年,田长锁被上级召回,被任命为空降兵某师副师长,仅两年后就升任师长。
革命精神永不老。离休后,田长锁积极发挥余热,只要部队和地方邀请他去讲战斗故事,他就欣然前往。他保持着一名普通党员简朴的生活,家中大部分家具都大有年头了,有的已经霉烂损坏,他就是舍不得花钱买新的。得知军里修建史馆,他慷慨拿出自己所有的荣誉勋章参展。干休所领导介绍,田老总是拿过去打仗时军人必须具备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纪律要求自己,并告诫大家“永远不能丢了革命传统,不能丢了军人本色”。
“你们年轻人是军队的希望,要坚定不移跟着党中央和习主席走,牢记军队的历史和好传统,多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少想个人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就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采访结束时,田长锁和曾是军医的老伴不忘对我们提出希望。他们的语气是那样的诚恳,那样的迫切。
告别之际,走出很远,两位老人依然站在门口向我们挥手……
插图为抗战油画
<hr/>我们的天空(OurSky-kj)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章虎 刘汉帝
第199期 本期编辑:张祥锋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历史信息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