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严格上是情人节吗?

[复制链接]
eyou121 发表于 2023-9-4 20:45: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夕严格上是情人节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十月¢潴潴 发表于 2023-9-4 20:45: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
看了整个典故和从古至今的纪念。
发现情人节只是现代人赋予这个节日的寓意。
而且大概率是商家和媒体推波助澜,有点男女神话故事的,就能给强行安个情人节。
现在男生们有点难,钱包受到很大的挑战,不仅有商家造节,616/818/11 11/12 12
还有西方各种节日的穿插:
12个情人节分别代表的颜色:
1月14日日记情人节代表蓝色,
2月14日西方传统情人节代表红色,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代表白色,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代表黑色,
5月14日黄色与玫瑰情人节代表黄色,
6月14日亲吻情人节代表粉色。
7月14日银色情人节代表银色,
8月14日绿色情人节代表绿色,
9月14日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代表灰色,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代表深红色,
11月14日橙色情人节与电影情人节代表橙色,
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代表粉色。
来源:
百度知道作者:看不见遇不着
如有侵权会删除。
0nwn0 发表于 2023-9-4 20:46:4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别管七夕算不算情人节…
你不送礼物你就凉了…
所以商家就硬营销一波…
214 情人节…送礼物
3.7女神节….送礼物
3.8女王节…送礼物
520?…送礼物吧
6.1儿童节…送礼物
七夕…送礼物
双11原本没有什么节日,
硬搞个光棍节…庆祝脱单还要送礼物。
严格来说七夕不算情人节…
传说神话…
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七夕这天才能见面…
他们还有孩子他们每年见面的时候都会带上孩子。
你可以看看,那些生了孩子的女性一年没见过孩子,到了见面那天肯定陪伴孩子多点,那个牛郎肯定就会被晾着一边……
礼物该买的就买,该送你就送。
女生要到是你一种态度!!!
她可以不收,但你不可以不送!!!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81515053352026112">
冯不悔:七夕送什么礼物最走心?
ma625748 发表于 2023-9-4 20:46: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传统意义上讲,七夕并不是中国版情人节,真正的中国版情人节应该是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下文是对古代情人节以及中国的传统婚姻的介绍。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重新融入多元世界,很多西方节日又回到了中国,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最具代表性的是圣诞节和情人节。但一些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却在极力鼓吹中国人应该过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王老师听了哭笑不得,因为七夕压根儿就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至少在汉代,七夕节就已经出现了,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那古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呢?现存文献中,最早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汉朝怎么过七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意思是说:汉朝的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缝衣制裳的宫楼里比赛穿针引线,民间也纷纷效仿。因此,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欢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女子们比拼、学习女红技能的日子。这种风俗叫作「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它的起源跟织女的传说有关。民间传说中,织女最初是织布的,所以三国时就有女子拜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的乞巧风俗。而传说中的织女又是和牛郎相伴的,于是人们便认为七夕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但这个传说仅限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与民间的男欢女爱并无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的七夕也许增加了新的内容,但始终不变的是女性乞巧,而且也从来不是女子和男子约会的节日。另外,古代的七夕节,仅限于未婚女性过节,未婚女子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小姐妹们聚会,互相切磋女红技巧,聚餐玩耍。所以,七夕并不是古代的情人节,而更像古代的「妇女节」或者说是「女光棍节」。

其实大家想想也能明白,在三纲五常等儒家观念影响下的古代社会,女子出门并不是那么随意,特别是未婚女性。所以不大可能在七夕这一天和情人约会。那中国古代真的就那么死板,没有类似情人节的节日吗?也不是,要说类似的情人节,还是有的,那就是元宵节。



△ 古代的七夕节(出自《汉宫乞巧图》)



△ 上元节观灯(出自李嵩《观灯图》)

元宵节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至少在东汉末年就有了,也存在大约两千年了。那时的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一天,大城市都会张灯结彩,歌舞升平。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晚上都会出来观灯赏月。宋朝以前,城市有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跑到街上会被官府巡夜的惩处,唯独上元节例外。唐朝时上元节的晚上开禁三天,大家晚上随便出来玩,赏灯逛街,不回家都行。到了宋代,虽然没宵禁了,但女性在晚上仍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过上元节这一天仍旧是特例,成为女性少有的能随便出去溜达的日子。姑娘们上街,小伙子们出动,年轻的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都快乐。后面的故事不用我讲,大家也能猜到。宋代诗人辛弃疾就写过一首描写上元节夜晚场景的诗词《生查子·元夕》,诗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脍炙人口,讲的就是上元节晚上幽会的内容。所以,上元节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在历史剧《大明宫词》里,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的夜晚遇上了她心仪的男子「昆仑奴」,这恰恰凸显了上元节的情人节色彩。

古人如何解决「剩女」问题


古人寿命不长,所以结婚都早,很多人都听说过:古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了。果真如此吗?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ジ呼喚ジ 发表于 2023-9-4 20:47: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具体的书名现在也不记得,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人是如何过“七夕”!
《诗经》有言,“七月流火”,明天刚好是“立秋”,意味着:夏将去,秋将来。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任昉写了一本《述异记》。他在这本书中,将《诗经·大东》篇中记载的牵牛和织女这两颗星辰,赋予了人间的爱情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慢慢融入到了七夕这个节日当中。在古代神话中,织女是仙界的巧妇,能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是世间女子向往的榜样。所以后世的女性,便在七夕这一天的晚上,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这才是七夕节最初的面貌。由此,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并衍生出五花八门的乞巧风俗。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唐代诗人崔颢的这首《七夕》,就再现了都城长安七夕之夜的盛景。
七夕乞巧,最常见的形式是穿针乞巧。
五代时期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说:
“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除了穿针乞巧,明清时期还流行“丢巧针”的游戏。
明代沈榜曾在《宛署杂记》中详细描述“丢巧针”的玩法:
“燕都女子,七日,以碗水曝日中,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
02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科举制度出现之后,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一举夺魁。因为魁星主掌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叫做魁星节,又称“晒书节”。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有些读书人还会在这一天晒书,来展示自己的满腹才华。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个晒书的故事: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
晒肚皮就是晒书,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郝隆的书生意气。
古代的孩子们在七夕,主要是玩一种叫做“磨喝乐”的玩具。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相传本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流行的一种泥偶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购买“磨喝乐”给家里的孩子玩耍,借此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03
七夕和爱情产生关系,是发生在唐代的事情。
大诗人白居易写下《长恨歌》之后,迅速在大江南北流传开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时风行成为年度热词。自此以后,少女少妇们每逢七夕夜,便开始盛装打扮,纷纷在月下秉烛焚香。除了向织女祈愿心灵手巧外,还期盼遇见一世良缘,或者许愿婚姻美满。
到了宋代,大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才算是把爱情和七夕彻底绑在了一起。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时至今日,现代人只知“中式情人节”,不知乞巧节和拜魁星为何物了。多少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像七夕风俗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淹没。
随着这些仪式感和文化风俗的消失,现代人心中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对于规则的敬畏感,也在一点点被瓦解。
愿更多人知道:七夕,并不是情人节。而是像织女求得她的智慧和巧艺。
愿更多  的父母  、孩子  知道  这个  美丽的神话  故事  和它背后的意义。
fanswu 发表于 2023-9-4 20:47: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
非但不是情人节,古人还认为七夕不吉利!
因为七夕这一天喜鹊都去搭鹊桥了,因而人间无喜鹊。喜鹊在古代可是报喜的吉祥物啊!没有喜鹊也就意味着没有喜事!
所以,《红楼梦》中王熙凤才会担心生于七巧的女儿命运多舛,请穷苦之人刘姥姥起一个压得住的名字,刘姥姥便“以毒攻毒”取名巧姐。
至于那些七夕扎堆结婚领证办酒席的,宝宝心疼你们。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