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复制链接]
dzq2828 发表于 2023-9-4 19:06:1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2z0y0z0 发表于 2023-9-4 19:07: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小米进入家用空调行业的时候,环顾四周,我觉得太难了。家用空调早已是一片红海,上有格力美的海尔第一梯队,下有海信TCL奥克斯等第二梯队。这些企业早已是超大规模,产能都是千万套左右级别,并且都有在国内被逼的极佳的成本控制能力。他们的产品行销全世界。从产品系列上讲,有高端的,有超高性价比的。从技术上讲,他们都有很强的研发团队,声称掌握核心技术。他们深耕多年,早已进行了诸多供应链布局,并拥有强大的渠道。他们就是空调界的特斯拉,比亚迪,上汽……进入这样的市场,应该是战略性错误。那时的我,根本不把小米空调看在眼里。
然后,我看着小米空调一步步成长起来了。2021年,超200万套。2022年,300万套+。2023年Q2财报,空调同比增长90%。小米空调好像还没有出海,仍有市场增长的空间。小米空调有一年千万套的潜力。做到了,就跻身了国内一流。国内一流就是国际一流。
我迷惑了,小米入场一个红海这么晚,要什么没什么,不该是战略性错误吗?
关于小米汽车,这个行业我不懂。但我看到的是,小米在用心做这件事。雷总押上了声誉;工厂自建,不是找代工。产品软硬件自己开发,不是搞一个智能座舱或自动驾驶系统;他们在用心做这件事。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有的,可能稍微晚了那么一点,地利人和都占了。其他留给市场来检验吧。
舞雲 发表于 2023-9-4 19:08:0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略错误肯定不至于,这是大方向,但小米造车,有优势也有劣势。
中国这一波新能源汽车浪潮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开始的,第一波是国家队,北汽、上汽、奇瑞等等,几乎都是当地的国有企业;第二波是资本派,蔚来、小鹏、拜腾、法拉第、理想等等,有些是圈外人士,但大多数都是汽车圈内人。
法拉第应该是互联网公司转型纯电动汽车的代表,结果不太好。小鹏是互联网人士创办的汽车品牌,目前发展也是一波三折,转型之后加大了传统汽车人士的引入。
由往前推五年,中国的新势力车企不说上百也有几十,但今天生存下来的除去资本实力特别强的之外,更主要的是经验。李斌、李想、丁磊这些人很久之前就是汽车圈的大佬了,李斌创办蔚来时更是获得了来自雷军、俞敏洪的明星资本。
可是蔚来、小鹏、李想哪个没栽过大跟头?李斌股价跌到1美元,小鹏被拉横幅,李想第一家公司叫车和家,倒闭之后才创立的理想汽车。
百度和华为深知造车的难度,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方式。百度利用吉利浩瀚平台,独立研发设计,搭载阿波罗智驾软件。华为则希望利用各地的产能过剩,尤其是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过程中,东南汽车、海马汽车、江淮汽车、北汽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
前者是尝试,更像是微软和谷歌推出搭载自家软件系统的硬件一样;后者是统筹,更像英伟达、英特尔,向所有电脑厂商供应芯片、软件。必要时,华为也可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品牌、设计、销售、座舱、智驾、动力,但这些方案都基于已有产品。
这两家看起来都有些保留,害怕汽车业务失败被反噬。在我看来,如果在汽车行业中不能投入全力,结果一般都不会好。
相比之下,小米这一点就更投入,采用的也是投资最重,参与最高的一类做法,是标准的新势力车企,既保证整车生产、制造,也具备设计、研发、软件。鼻祖就是特斯拉。特斯拉烧了多少钱,雷老板一定是知道的,中间要倒闭多少次,肯定也了解过。
整体而言,整车制造并不是一个好主意,重资产的投资会对小米集团造成非常大的资金压力,稍有不慎甚至有可能会反噬消费电子的基本盘。
不要低估投资,单说纯电平台,目前斯巴鲁、马自达这些品牌都无法独立承担一个纯电平台开发的投入,就连本田这样的传统大厂,在北美开发产品都是和通用汽车奥特能合作,福特这样的大厂在欧洲则是共享大众MEB平台。
至于大众MEB平台,投资超过千亿,自文德恩丑闻之后,高层就一直动荡,迪斯前段时间刚刚被迫离职。
如果是规模较小的新势力车企,仅支持开发几款产品,也要考虑支持的电池容量、电机的布置、碰撞的安全性、智能网联的通讯需求、辅助驾驶的计算需求、在线迭代的审计需求,开发一整套先进的电子电器架构。这样的投资也得数百亿人民币。
蔚来汽车在NP1时代只推出了ES8一款车就把自己推向了深渊,濒临破产。

如果小米说,没关系,最不缺的就是钱,那就好办了,剩下的几乎都是小米造车的优势。所谓前事之师,后车之鉴,蔚来、小鹏创立的时候,中国电动车的供应链还不成熟,完全找不到成熟的配套,开发成本自然高很多。其次,蔚来、小鹏的挫折都会成为小米汽车的经验,更容易避开。
对小米这样体量的公司来说,各地地方政府都是求贤若渴,雷老板可以在北京和武汉之间任意选择。
先说武汉,武汉是汽车重镇,但以传统燃油居多,每年产量220万辆,新能源汽车只有15万辆。武汉已经明确支持表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基本在武汉当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都能拿到武汉政府的投资,加上雷老板和武汉市之间的渊源,更是如鱼得水。
武汉的劣势是缺乏美感,过于传统,缺乏智能驾驶辅助领域的人才。
其次是北京。北京从2008年就想全力转型新能源汽车,市政府在北汽控股还没成立之前,甚至产品都还没有影子的时候就决定采购2.5万辆-3万辆电动汽车,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拿到这笔钱的北京汽车一波三折,先是买萨博,又是合作麦格纳,最终只推出了极狐汽车。
然后就是北京亦庄,北京希望亦庄能成为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给地给钱,随后又通过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把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在内的区域,划成了政策先行区。加上北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程序员资源,显然更合适发展智能驾驶。
小米汽车和北京汽车,一公一私,像极了广东的小鹏汽车和广汽集团。
至于还有没有机会?这个问题缺乏对中国市场最基本的尊重。世2000年之前,中国记者采访丰田社长奥田硕。奥田硕提到,如果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汽车年销量将在4000万辆左右,这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放眼全球,美国汽车如日中天的时候,欧洲汽车在慢慢崛起。日本汽车没有问是不是战略错误,突破层层阻挠,最终得到了美国人的点头,开始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石油危机走经济、节油路线,让日本成为传统汽车强国之一。
韩国人也没有问有没有机会,跟在日本人后面亦步亦趋,学他们的成本管理,走他们的技术路线,挖他们的技术人才,也成了汽车强国之一。
北美市场养活了多少品牌啊?奔驰、宝马、奥迪、林肯、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现代、起亚、本田、丰田、马自达、斯巴鲁....中国市场在乎多一个少一个吗?
智能化、电动化战场刚开,还没有形成所谓的积累和门槛,甚至风格,这个市场依旧充满机遇。至少小米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不会输给任何人,2021年收购初创公司DeepMotion,投资固态电池Welion新能源公司也表示小米在积极布局。
至于机械质感,目前大多数中国用户还不太不在乎。
据悉,雷老板会在8月发布会上公布小米汽车的消息,但目前小米首款汽车的伪装照越来越多。不光谍照出现在小米北京总部附近,而且试验车也出现在了上汽通用泛亚广德试车场。
这是一款造型非常飘逸的大号taycan,轮胎规格相对异类,应该也是一款披着运动外衣的家庭用车,类似造型可以参考小鹏P7,价格则可以参考小鹏G6。
按照小米的计划,首款产品将是轿车,两年之内会再推出SUV,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分别供应400V的磷酸铁锂电池和800V的麒麟电池。首款汽车略微夸张的是会有五个激光雷达。
行业人士表示雷老板一直在赶工期,给供应商画饼,供应商大概被小米汽车未来的销量给感动了,表示愿意接受小米汽车足够低的报价。为此小米汽车的首款汽车或许会有一个劲爆的价格。
战略上再大的错误都能被足够劲爆的价格弥补回来。
Brian 发表于 2023-9-4 19:08: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力有限,无法下一个论断小米造车是不是战略失误。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小米造车上来就暴死的概率不大。
首先,从城市博弈的角度,小米是北京在新能源车这个方向上最好的牌了。恰如 @刘延 所说,上海有特斯拉和上汽(别觉得上汽差,销量还可以,而且有出口),广州有埃安和小鹏,深圳有比亚迪,后起之秀的合肥有蔚来,甚至连常州都拿到了理想的生产。而北京,难道靠北汽?显然不可能。所以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土地还是牌照,北京给小米的支持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你说小米前几年做的不好有可能,因为这个导致现金流出问题乃至死掉,还是挺难的,实在是太低估首都的财力了。
其次,从行业节奏的角度,小米的步点的确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没有因为去年夸张的锂价吃进过高的价格库存(碳酸锂现在的价格和去年恐怕跌了70%),同时也躲过了去年因为元器件缺货造成的供应紧张。如今无论是元器件缺货情况的改善,整个半导体周期带来的价格下降,国产功率元器件和车规级半导体产品的完善及产能扩充,还有电池价格回落,都给小米带来了一个更加舒服的身位。
坏的地方是,产品发的节奏太晚,赶上了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一波洗牌。这一点看今年小鹏G6就非常明显——产品力不错,而最终的价格给人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感。没办法,新能源车尽管还在增长,但增速相比以往开始下滑,而且当消费者从“尝鲜”的少数派变成大众,对产品、品牌、售后等一系列全方位的要求就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大众消费者对车辆经济性的要求,无疑给了厂商更大的成本压力。
但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小米亏得起,或者说小米有足够的钱造车吗?


截止一季报,小米账面还有640多亿现金和接近100亿金融资产(小米投公司基本都是长期股权投资,不算金融资产),哪怕是按蔚来的亏法,也能亏4年以上。更何况小米的主业尽管承压,也不是完全不挣钱,总归能起到一点输血的作用。
而且,对雷军来说,也不是只有小米这一个钱袋子能用。如果从供应链的布局来看,除了小米战投,雷军手上至少也还有顺为、长江小米、小米智造几支基金可以借力。这几个基金现阶段加起来的可投金额也在百亿级别,而且已经布局了很多新能源车相关的企业。
雷军操刀,快募了100亿小米与长江基金达成120亿基金合作新能源重卡滑板底盘研发商速豹动力获红杉种子、顺为数千万元战略投资又双叒融资了!这家常州企业4个月新增6家资方,小米和常州政府都入局了斥资约5亿元,小米、华为同台投资蔚来电池供应商卫蓝新能源前蔚来副总裁创业做芯片,辉羲智能获小米领投5000万美元融资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小米布局车这个事情,在当下节点倒也谈不上什么错误不错误,毕竟产品没出来,说什么都是虚的。
不过认真的说,手机这个赛道,如今真的还有那么激动人心吗?我想也没有。从雷总过往的经历来看,在人生的最后一搏上,掌握最好的资源,在一个更大的赛道搏一把,倒也合情合理就是了。
hmily09013 发表于 2023-9-4 19:09:5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挺神奇的,小米的车都还没出来,就开始分析是不是战略错误,
说实在的,按照时间表,还有最近的各种爆料,小米的车出来估计也就是一年甚至几个月的事情,现在这个时间点开始判断,太容易打脸了,
要是真的暴死了也就算了,万一成绩还行,那这个问题下一堆头头是道地分析小米造车为什么错了的答案,岂不是非常尴尬。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了,知乎有些个数码大V,你乍看他的答案,好像非常有深度,非常有道理,唯一的不足,就是你拉长时间线来看,这些个人的预测基本上就没准过,你看看他们之前的预测内容,吹哪家哪家就暴死,喷哪家哪家倒活得还行,
所以我在知乎数码区待得越久,就越不敢做出一些预测性的判断,市场情况风云变幻,一家公司花几百上千万做咨询做预测,都没法准确预估到半年后的行情变化,几个没上过专业课的大v,用网上公开的消息,就能猜得准,怎么看都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人还是要有点敬畏之心,你让我评价一款产品好不好用,值不值得推荐,我可以说很多,但你要我去评价一家公司经营的怎么样,未来发展行不行,对不起,我不是这个专业的,
我最多像个水友一样根据自己的认知瞎吹点牛逼,或者马后炮地分析分析这些公司之前那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行,
要从更深,更专业的角度去评价公司未来的运营,战略,需要的知识肯定不是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爱好者短期能拥有的。
我相信这些大v心里也清楚自己的预测不一定靠谱,也没信心为自己的观点长时间负责,
那他们明知如此,还是要胡乱输出这些看似正确,实则不负责任的判断的理由,
就是他们根本没想过为这些判断负责。
他们要的就是现在发出这些话,判断力不够的读者现在看到了,在心里形成了固有印象,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半年后一年后,谁还记得你之前说了啥,互联网的记忆很短,半年时间足够刷新一遍言论,甚至可以歪曲历史,搞岁月史书了。
<hr/>最后在回到标题,小米造车是战略性错误吗,就我自己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就像十年前的手机一样,是难得一遇的大风口,小米十年前靠着智能手机的浪潮起来,自然不应该错过,
至于他们能做成什么样,那和他们做不做没有关系,就算方向正确,路也不一定好走,走不通,也不代表你走上这条路就是错的。
我觉得目前国产手机品牌里,小米的韧性是比较强的,因为手机虽然是它目前最重要的业务,但不是唯一的业务,另外还有一条智能生态和智能家居的线,也能支撑起集团的运行,同时构成的设备生态也促进和保障手机的销售,所以你能看到,小米的手机销售遇到过很多挫折,但最终都挺过来了。
在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以后,智能化必然会使其和智能家居和手机、平板这些随身设备一样,成为个人设备生态当中重要的一环,小米已经占据了其他所有生态,剩下的这一块新能源汽车,肯定也要尝试吃下来。
其实这种战略放其他公司也是类似的,你可以看到,像吉利,蔚来这样的车企,干着干着就发现,单干新能源汽车不够,还得做手机,生态化反,已经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而是真真实实出现的现象了。
所以,我不知道小米造车未来会干的怎么样,毕竟我也不了解他们汽车部的运营情况,也没法预测未来汽车市场的变化,但我还是认为,小米造车,是势在必行的。
hao898 发表于 2023-9-4 19:10: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出来小米造车有什么战略错误,我倒是认为华为不下场造车是战略错误,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战略终归是战略,最后还是要靠战术去执行,最后的战果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你战略再好没有战果那也只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雷军在战略方面一直都是值得称道的,你翻看他的过往,他的投资,他的战略眼光,值得称道的地方太多了,我丝毫不怀疑小米造车的战略是错误的。不仅如此,雷军还说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
如何看待雷军称小米造车需挤进世界前五,年出货超 1000 万辆才能成功?我同样认为没什么问题,余承东也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说来说去,战略终归是战略,不代表结果,我认为小米造车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能不能达到战略目的,能不能实现战略目标是另一回事儿。小米造车的前景并不太好,因为小米还没进来这个市场已经开始淘汰赛了,手机市场又在下滑,不是说小米造车一定会失败,但是确实很难。我认为华为不下场造车是战略错误,但是看到M5智驾版的表现,我感觉会做的不错,因为能力真的太强了,只要你足够强,不说逆天改命至少活的不错是没问题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