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下马化腾?

[复制链接]
Ryun 发表于 2023-9-3 18:10: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宗宪 发表于 2023-9-3 18:11: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三个人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谈一下他们的思维差异,顺便评价一下马化腾。




马云很早就提出数据、金融和平台是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阿里巴巴未来要做一个数据枢纽,让不同的大数据可以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交易。在马云的“五新”理论中,新资源的意思也是再说,数据就是未来的石油,机器吃的不是电,而是数据。对于人工智能这件事情,马云同样认为数据很重要,是原料,没有数据什么都不行。工程师出身、崇尚技术的李彦宏则一直强调,人工智能数据重要,但改变世界的是算法。
对于马云和李彦宏的言论,马化腾说:
“我就大胆点评一下,我相信李彦宏谈的是从0到1,需要由创新技术驱动;马云讲的是从1到N,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数据驱动。所以,他们谈的是不同阶段。都对,也都不对,他们谈不到一起,因为这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和太懂技术的理科生的争辩。”

“我想讲另外一个观点:未来互联网发展,更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场景“,或者我们称之为“战场”,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有了应用场景,有了市场,数据自然会产生,也会驱动技术发展,人才也会随之而来。”



马化腾认为,从不可复制性的角度来说,计算能力和大数据都是可复制的,但是市场和人才是不可复制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点。就好像今天BAT三家分别在社交、电商和搜索有各自的主战场和场景;我们看到滴滴、摩拜有交通出行的场景;我们看到微信、支付宝有支付场景;新美大、58,有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使用习惯。有了这样的战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就可以借助新技术,从而把握先机,否则的话,你空有技术、空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你提供给谁?通过什么渠道给用户呢?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场景。”
马化腾之前还曾提出过,人工智能的四要素是:人才、算法、数据和应用场景。在BAT三大佬中,只有马化腾一直在强调应用场景。




从马化腾点评李彦宏和马云的话也能够看出,三者的思维之别:
1、马化腾更具产品思维,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是腾讯的基因:产品驱动。所以腾讯有许多强大的产品,QQ、微信、应用宝、腾讯新闻、微信支付、王者荣耀……
2、马云更加宏观,高瞻远瞩,洞见未来,落地执行则要找到王坚、张勇这样的关键人。因为不懂技术,马云反而可以跳出技术,回归商业和经济本质,技术、资本、公司对于马云来说只是工具。
3、李彦宏更重视技术,具有理想主义,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百度有个口号是“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百度的业务也都是技术驱动的。
4、马化腾善于冷眼旁边之后做“收割者”:就像这次点评一样,关于人工智能李彦宏和马云已经谈得很多了,马化腾再来一个总结。人工智能市场也是,腾讯后知后觉,但落地很艰巨,很踏实,马化腾曾表示:
“其实李彦宏是人工智能走得更前了,对腾讯来说,我们还是落后不少,只是去年刚开始成立的部门。当然在我们所有BG内部结合它的业务形态都有在落地,像我们微信里面,超过上百亿条消息,包括我们图片、特别是做社交网络,里面有人脸数据图片绝对是天文数字,每天高达上十亿张有人脸照片。”
5、李彦宏是太懂技术的理科生,马云是不懂技术的文科生。马化腾学计算机出身,因此懂技术,但又不是李彦宏那样的算法大咖,这恰好让其具备了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素质:懂技术,但是又不陷入技术细节(如果一个人能做好顶级工程师往往不能做好产品经理的角色)。这样看,腾讯的竞争力还是很强大的。

马云不懂技术但是阿里有很多懂技术的大佬并且被马云给了足够多的话语权,比如阿里云的成功就是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做好了最技术的业务”的案例。百度最懂技术,因此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业务上已经取得先机。腾讯现在意气风发,也在积极布局新技术,前途不可限量。
2013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腾讯和百度的未来: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现在回头看还是判断比较准确的,可惜了,没有卖房子买腾讯股票:)
songxiao530 发表于 2023-9-3 18:11: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冷面书生马化腾可以说是闷声发财的粤商典型代表,相比马云指点江山的高调,马化腾的企鹅帝国低调且深沉~


跟刘强东一穷二白的家世,马化腾的家庭环境就优越多了。
祖籍广东汕头,13岁随父母来到了,改革开放不久的深圳。父亲马陈术一直是体制内干部,还做过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家里自然不缺钱,马化腾自己也争气,学习成绩很好,排名没出过前三,典型的学霸。

  • 马化腾对天文十分痴迷,15岁的时候,父亲花了4个月工资(700元)给他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他成为全校第一个看到哈雷彗星的人,还据此投稿收获稿费。
  • 由此可见,马化腾家境确实殷实。


1989年,马化腾高考分数739(满分900),本可以报考更好的学校(清北可能有点悬),但父母希望他留在身边,于是上了深圳大学(当时深大的老师很多都是北大支援过来的),本来想报考天文学,但听说学天文毕业后大多都去中学教地理之后,改变了主意,报了计算机系电子工程计算机专业( 知友@璇而不得 是深大的,据他的老师说马化腾学的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 @无风 说:深圳大学当时是重点大学(相当于现在的一本),80年代末的深圳大学超重点大学一点点就可以上。
  • 彼时的深圳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受全国创业者的关注,在这里更能体验到最新的思想,技术,对年轻人的成长促进更大。
  •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论创新和包容,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是做的最好的,虽然这几年,城市定位开始走向金融中心定位,但依然是中国最有创新活力的地方。
  • 虽然就此跟天文学断了联系,但爱好天文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后来成名的他,曾经有过“互联网是不是很像一个不确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的感慨...


由于家庭条件好,马化腾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计算机,他开始把精力放在学习编程上,至于什么学校事务,社团组织,从不参加,完全一个百分百英俊宅男
努力就有回报,在大四实习的时候,做了一个图形化股票分析系统,居然5万块卖给了实习单位。

  • 那时的五万元估计值现在50万咯
唯一的打工生涯

马化腾93年毕业后,进入深圳润迅通信工作,直到98年创业,这家公司成了马化腾唯一的职业生涯。这五年里,工作之余,马化腾还帮人组装电脑,开发软件赚钱。

  • 那时大家疯狂炒股,马化腾做了股霸卡,一直卖的不错。
  • 另外,马化腾自己也炒股,据说从10万炒到70万,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
创建腾讯

早在96年,马化腾就跟自己的发小张志东泡在一起,张志东那时是华南理工的研究生,善于写算法。马化腾就讲他认识一个叫丁磊的无业游民,靠给各大电信公司做邮箱系统,赚了好几百万美元,咱俩这么牛逼,也搞点啥吧



  • 不错,此处的丁磊就是网易的丁磊,说起来,算是丁磊推动了马化腾创业。
直到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拉上张志东、陈一丹以及许晨晔,三位做技术的同学,外加搞销售的曾李青,创立了腾讯

  • 当时备了四个名字:网讯,捷讯,飞讯,腾讯。但前三个别人用了,只有腾讯可以,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这个公司一开始就有了他的个人色彩。
98年也是猛人出世的一年,微软凭借win98的出色表现开启了微软时代;乔布斯重回苹果推出iMac,苹果开始重生;杨致远在这一年拒绝两个25岁的年轻人,这两人后来创建了谷歌;张朝阳做了中文搜索系统,新浪成立,丁磊开始打造网易门户,刘强东创办京东...

  • 98-99年这两年东西方都出来一批人,成了当下的霸主。


腾讯最开始主业还是做bp机相关的系统,那时QQ的原型OICQ只是捎带的副业。
只是主业日薄西山,副业根本不赚钱还消耗资源,日子很不好过。
OICQ是以色列一家公司通讯软件ICQ的汉化版,后来ICQ不运营了,马化腾就开始本地化,自己运营和升级,运营费用大幅攀升。
生死关头

马化腾创业初期一直艰难,主业方向不对挣钱很难,副业前途两茫茫还费钱,不难才怪。
公司主要收入就靠曾李青出去搞点项目做,有一次被逼无奈还在公司员工亲属间化缘,其中有个人,马化腾说要不给你点股份吧,这位朋友很大方的表示(或者是对腾讯压根没信心):你真的没钱了,不还也可以,不过我不要你的股票。

  • 想必后来这钱,马化腾肯定是还上了,很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如果他当时选择要股票,搞不好现在富豪榜上有名的~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最大)以前,腾讯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融资,来自IDG盈科(李泽楷)数码,分别获得20%股份。但这笔钱也没撑多久,到年底,腾讯又没钱了,IDG与盈科不愿再追加投资,并且萌生退意,四处张罗着帮忙寻找新的买家。

  • 盈科当时还找王晶,在电影里打软广,但也没啥作用


为了生存下去,马化腾及其团队敲遍了当时互联网大佬们的门,新浪、搜狐、网易雅虎中国、金蝶、联想、TOM……却无一愿意接手。


丁磊那时身家过亿,比马化腾有钱,但面对当年自己落魄时请自己吃饭的深圳马化腾,他丝毫不为所动,说你这东西技术含量太低了,我上我也行。
马化腾又托人找张朝阳,老张说自己找几个大学生,做三个月都能做个更好即时通讯工具出来。

  • 马化腾也别觉得委屈,马云也被张朝阳拒绝过,当时马云想去搜狐当个COO,张朝阳没答应,把这个位置留给了英语更好的古永锵。
...
更为神奇的是,当时还有人按电脑和桌椅板凳数量来估值腾讯的~

  • 大佬们觉得系统自己就能开发,这么想不足为奇,因为很多都是做技术出身的,同行相轻,这就是人心~
用户数仍然在惊人地猛增,半年内就要突破1亿,可是全中国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购买它的股份。

  • 当然也跟当时大环境有关,大家都开源节流,钱都省着花。
眼看着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个时候,转机出现了



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

2001年,一家总部在南非的投资集团MIH派遣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来中国寻找投资机会,他在泡网吧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在用QQ,每台电脑上都装了。
要不说这David厉害呢,立即就决定要投资腾讯,一个根本没人要的公司。
经过两个月谈判,估值6000万美元IDG保留7.2%股份其他股份11倍溢价退出盈科套现1260万美元离场,MIH以32.8%的股份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
获得投资的腾讯从此彻底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在创业的第20个月,找到了愿意为它的未来买单的人。

  • MIH投资腾讯看似是马化腾运气好,可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时QQ在即时通讯领域有很多创新(离线消息就是QQ首创),用户体验最好,能获得大量用户也是实力使然。
  • 而MIH看重的就是用户数量,当时还没想到咋赚钱,但有这么用户,怕啥,这就是当时国外风投界比国内高明的地方。
  • 虽然腾讯系在有一个阶段,抄袭成性为行业人士所不齿,但就抄成功并干掉对手的实例看,很多地方还是有创新点,当然我这句话,可能会很多人不愿意听。
  • 最令IDG和盈科懊悔的是,在MIH投资后不久,当年腾讯就靠着和移动梦网的合作,实现营业额5000万,净利润超过1000万...
关于创业,马化腾如是说

有一年,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马化腾谈到对年轻人创业的建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你永远不可能靠近
从大学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开始,醉心于做一个英俊宅男安心编程,这源于热爱
制作OICQ不赚钱,但努力运营维持,并不断迭代更新,也是源于热爱
如果没有热爱,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很难的,因为创业是一条艰难的路,没有热爱,抗不到成功的那一天。
无独有偶,很多大佬都提到过热爱才能成事。
马云把热爱上升到使命,马云的偶像稻盛和夫把热爱用一个字总结:
一切始于心念,又终于心念
成功唯热爱坚持而已,无它。
有点像周星驰在《食神》里说的: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是食神。
折腾

有了MIH的投资,不缺钱了,穷怕了的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开始想着法子赚钱折腾。
首先想的就是注册收费,申请号码的时候通过声讯台收费,一时间骂声四起,马化腾宁可被骂,不想穷死,坚持收费。


这下腾讯等于自废武功,给了其他竞争对手机会,于是UC,雅虎通,网易泡泡,搜狐我找你,Skype等即时通信产品免费注册,对腾讯形成了围剿。
直到2003年6月,马化腾才醒悟,以庆生三周年为名,重新免费注册QQ号。
但马化腾想挣钱的念头并没有打消,于是腾讯发展史上,第一个真正重磅影响巨大的产品诞生了:Q币
这个是许晨晔想到了,不是马化腾
但当时并没有赚到钱,因为没有任何使用场景,但很快,随着QQ推出群聊功能,QQ的基因属性又多了一项:社交!
这就为后来的QQ秀,皮肤,道具社交炫耀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而且可以消费Q币了!
而这些产品,腾讯几位老大在开始并未注意,是一位2002年加入腾讯的产品经理许良,多次呼吁几位老大要整这个,最后腾讯委托韩国一家公司设计道具,搞了一个QQshow,一上线就成了爆品,成为划时代互联网收费模式,以至于国内外大佬们组织人过来参观学习。
比较有意思的是,马云那年也来了。

找到风头正劲靠卖QQ秀赚了大钱的马化腾,希望他投资淘宝,占股15%,小马哥那时有些贪心,说要么让我占大股,要不不投。谈及这次拒绝,马化腾说,他肠子都悔青了~




  • 满足社交炫耀是这款产品在青少年人群能爆的原因。
  • 当时这种卖虚拟道具玩法在市面上已经有了,而且盈利不错,韩国当时做的最好,网易也早于腾讯在做。
  • 许良后来2015年离开腾讯后和另外一名同事创建了元生资本,想必在腾讯也是赚了不少。
自此,马化腾和几位大佬定下规矩:
以产品为王,谁提出谁执行,做好了就独立成军。

这种内部赛马机制,释放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腾讯可持续发展,陆续有了后来各种王炸产品和现金牛。

  • 从马化腾创业时选择BP作为主业,能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
  • 回顾腾讯的发展历程,大多重要产品的诞生都是别人主导的,但这也说明,马化腾懂得妥协,知人善用。
刘炽平

2003年8月份,腾讯赎回IDG手里的7.2%的股份,确保自己控制的股份超过50%,掐灭了MIH想控制大局的念想。
随后的2004年,腾讯决定将上市业务打包给高盛处理,于是高盛的刘炽平来了,并于上市后2005年正式加盟了腾讯,任首席战略投资官

  • 刘炽平于马化腾,就如同蔡崇信于马云,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格局,弥补马化腾和其他创始人能力的不足。
  • 马云和蔡崇信的评论请关注我的名人点评专栏


刘炽平来了之后,指出的第一个问题:腾讯真正的现金牛在哪里?
移动梦网吗?虽然现在还赚钱,但不是自己的,那是移动的,将来一定会受制于人。

  • 后来的发展也的确证明了这点。
  • 不仅当时短信业务受政策影响,收入巨降,而且后来移动做飞信的时候,就把腾讯给踢了。
  • 当然后来飞信也没做成...
刘炽平入职腾讯后,在他的战略指导下,腾讯先后干掉了即时通讯领域内有野心的对手,然后四处开火,开起了「GouRD的腾讯」抄袭全民战争,不求创新超越只求后发制人,刘炽平的第一个五年,腾讯收入从14亿做到100亿。
成为即时通讯界霸主

当时除了国内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围剿QQ之外,比尔盖茨带着高帅富MSN杀入中国。
那会MSN走商务定位是白领和正经人用的即时通讯软件,QQ是小孩子用来撩妹的(笔者当年就是这么用的),商务细分市场,MSN当时绝对压QQ一头,一时间,QQ的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那时MSN去学校招人,都会是优秀学生的第一选择,剩下的才会去QQ。
最狠的还有周鸿祎,他当时主持雅虎通跟MSN信息互通,同时移动要搞飞信,给腾讯两个选项,要么QQ合并,要么滚蛋(后腾讯被迫推出飞信QQ)....
擒贼先擒王,腾讯开始认真应对MSN


MSN当时最大工作属性是每个账号绑定一个hotmail邮箱系统,工作邮件通知结合即时通讯这就很好用很方便了,但当时QQ的邮件就很烂,大多数QQ用户都不用。
找到问题核心点后,刘炽平出面收购了Foxmail和他的作者张小龙(没错,就是微信之父),张小龙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重构QQ邮件,这对于张小龙来说,没问题~

  • 本来雷军打算收购Foxmail和张小龙的,后来下属说自己能做,就没收购,这才给马化腾留了机会,相关的内容和故事可以关注我的名人点评专栏。


另外,QQ当时开始提供断点续传和网盘相结合,而MSN是不支持的,这让大量用户选择用QQ,而MSN竟然忽略这个问题,没有跟进升级!

  • 跨国公司在中国有个通病,就是反应慢,中国本土没有决策权,意见也不被重视,当时中国业务占比小,微软总部忙着跟谷歌死磕。
不过当时MSN也出了一个狠招,推出MSN中文门户,吸引其他国内的即时通讯软件组成联盟,要达到消息互通,并声称跟QQ也可以互通。

  • 即时通讯社交类软件有一个法则:用户最多的那一个平台,用户会越来越多。当你的朋友都在用,你肯定会用。
  • MSN和它的联盟想用这招阻止自身用户流失和QQ的增长,因为当你可以用A软件给B软件发消息,你就没必要放弃A软件了。
  • 这件事如果做成,对于QQ来说,也会很危险。
腾讯当然不会傻到互通,马化腾就一个字:静观其变。
同时MSN由于数据都在美国服务器上,文件传输慢,经常掉线还无法断点续传等等,一点一点的消耗着商务人士们的耐心。
慢慢的MSN和它的联盟问题也开始暴露,联盟成员大家各怀鬼胎,之间又无法协作同意,更狠的是,微软发布Live战略,将MSN降为一个插件,还绑定了一个搜索(跟yahoo搜索业务冲突),这还能行,立马雅虎先撤了,没多久,联盟就散了,互通也就没人再提了。
微软中国的人知道大势已去,高层相继离职,有些骨干还加盟了腾讯。
自此江湖上再没人能撼动QQ一家独秀的局面,即使后来很出色的51。com,也只是一个让腾讯变得更出色的陪练。

  • 51由庞升东创建,这哥们原来跟马云混过,他是唯一一个靠抄袭腾讯把腾讯打疼的人。
  • 当年他们除了全盘抄袭腾讯之外,还用送鼠标垫和文化衫的方式,先占领网吧和二三线城市,不得不说,当时这招还是很管用的,可惜的是,手头钱多了后,开始放弃这个低端战略,开始跟QQ在校园和大城市打正面战,这肯定赢不了的嘛~
  • 另外,剑走偏锋,整了一个彩虹QQ,假装QQ,欺骗用户下载,这招可谓低贱...
偷菜赚钱到游戏帝国



2007年,全国兴起偷菜热,这股热潮起源于开心网,参与的有人人网,QQ农场等,但最后赚钱的只有腾讯。
当时腾讯把偷菜和Q币结合在一起,一个叫好又赚钱的QQ农场,让QQ一个月收入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个亿,而对于其他对手来说,火爆归火爆,但不赚钱,都是服务器成本。
头一次,在游戏上,腾讯赚的盆满钵满。
这一切都源于2005年,马化腾启用出身华为,自带狼性的任宇昕,全面负责游戏开发和运营,从此腾讯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呼之欲出
任宇昕最早从2003年在腾讯就专注在游戏方面的工作。

当时任宇昕宣布,3年时间超过棋牌游戏的半壁江山:联众。
大家都说任宇昕是痴人说梦,包括联众的几位创始人。
任宇昕开始发力,重写游戏大厅的程序,同时游戏大厅和QQ号全面打通,QQ强大的导流能力一夜之间让用户暴增,超越联众只用了1年!
2年后,也就是2006年,几乎在打赢MSN的同时,联众董事长鲍岳桥辞职。

  • 同样的桥段,几年后在微信上重演,QQ超强的导流能力,一夜之间干死米聊。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所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都意识到,GRD的腾讯是必须面对的大山。
抄越联众后,腾讯又开抄盛大的泡泡堂,后来被盛大起诉腾讯侵权但败诉,这一胜利让马化腾的跟随战术越来越猖狂!
当别人教育好了市场,腾讯在进场收割,在游戏领域,腾讯开始一步步走向霸主雄位!
不求创新,只求抄越!

抄越的背后是马化腾秉持稳中求发展的保守战略心态!
这点贯穿在整个腾讯系发展的始终,从最开始创立腾讯选择一个夕阳产业bp机就能看出马化腾保守的性格
近日,马化腾卸任财付通法人,一方面确实是国家反垄断办法的出台,腾讯系从法理上避免垄断事实,另一方面也不能说,不是马化腾谨慎小心的性格体现,特别是在蚂蚁上市暂缓之后,马化腾进行了这个操作,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腾讯系抄袭了很多领域,但迄今为止,成功的也只是基于社交的领域(游戏也是基于社交),其他诸如电商,杀毒,搜索,即使腾讯不差钱,QQ用户也多,但也都不成气候。
就像人的基因一样,企业也有基因,腾讯的基因就是社交,相关领域就所幸无敌,出了这个领域,就不好说了。
而微信支付是腾讯系在电商领域里唯一成功的,但也是举足轻重的,给腾讯在电商领域留了一个念想。
微信支付的成功是一次基因的变异,也是腾讯系开放的产物
而真正打醒马化腾,逼着腾讯从抄袭走向开放合作的人是周鸿祎!



周鸿祎是个狠人,在交大上学的时候,跟人打架,动过刀子的,是条硬汉,属于快意恩仇类型的,做事更是大刀阔斧毫不含糊!
从创立3721插件开始,作为流氓软件的创始人,把3721卖给雅虎赚了一笔之后,又反手创立360干翻了所有流氓软件,成为流氓中的霸主。

  • 3721最鼎盛时期,周鸿祎曾有机会做搜索,可惜了...
  • 周鸿祎的话题笔者后续会跟进,有兴趣的知友可以关注
本来周教主跟小马哥故事线没交叉的,可是抄自信腾讯四处放火,动起电脑管家,杀毒软件的心思的时候,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被打破了。
睚眦必报的周教主可不是好惹的,但周教主深知腾讯的厉害,刚开始主动求和,希望腾旭不要再做跟360一样的东西,投资360,两家合力一处,我们去打百度,抢占广告市场。
无奈,被彼时抄自信的小马哥冰冷的拒绝了。

  • 留个作业:如果你是当时的小马哥,会怎么做?评论区见。
热恋贴了冷屁股,周教主出奇招,直击QQ的隐私命门,上线隐私保护期,实时监测QQ。

  • 实际上QQ的隐私操作算不上什么,是一些必要的操作流程,但用户不懂呀,架不住360一阵吓唬,都觉得QQ好像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时间,360站在正义的道德高地俯瞰邪恶垄断腾讯。
双方当年的媒体宣传大战,牵扯到很多人,机构和公司,甚至上升到对马化腾本人的人身攻击,做人不能太马化腾,就是从那个时段开始传播的。
3Q大战高潮

周教主最狠的招终于来了,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的旗号,360上线扣扣保镖,说是保镖,不如说是绑票。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会自动卸载QQ安全中心,安装360,并且会诱导QQ用户备份好友关系到360平台。

  • 短短几天时间,扣扣保镖导入QQ超2000万用户信息,马化腾后来说,如果再晚1周,QQ用户就全部丧失殆尽。
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候,中国互联网最著名的一次2选1艰难抉择,由腾讯发起。


马化腾确实被逼急眼了,当时南山必胜客都报案了,而且pl确实准备抓周教主,为自保,周教主那段时间暂避香港。谈及3Q大战,硬汉战神周鸿祎曾说自己感到有点受伤害,说道情深处,都快落泪了,并且对南山必胜客心生畏惧,以至于后来见到马化腾的照片都会鞠躬
<a href="http://www.zhihu.com/zvideo/130620922576098099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 笔者以为,如果我是老周,我不会去香港,被抓起来更好,那个宣传效果更好。
  • 留个作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q大战惊动官方,最后主管部门出面调和,双方罢兵,之后打了几年官司,360被判赔偿500万元并赔礼道歉。
看似360输了,但其实赢了。



除了自保没被腾讯给弄死,反而巩固了在杀毒和软件管理领域的地位(小马哥都弄不死谁还敢动老周的脑筋),第二年360还成功上市纽交所,融资2.2亿美元。
马化腾看着赢了官司,进账500万,但被老周这一折腾,腾讯名誉扫地,这件事据说让马化腾郁闷了好久,并且开始反思腾讯的未来。


3Q大战之后,马化腾曾发过内部信宣称: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
从此,腾讯做事方式发生了变化,抄还是会抄,但也开始大量去尝试,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于是以马化腾为中心的腾讯生态系开始逐步形成。
腾讯开始走向开放,正是这种开放,造就了腾讯更大的事业。
管道是最大的生意

除了用资本去收买小弟,腾讯将原先封闭的内部资源,最大的核心资产:用户,向外界分享。提供了开放接口,以及社交组件,营销工具等等,瞬间就为腾讯吸引来了大量合作伙伴,腾讯正式成为一家平台公司,大量的中小企业,自由职业者,在腾讯的平台上混饭吃。
自此,除了自营业务,腾讯的开放使自己成为最大的应用管道,链接终端用户和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管道。
互联网行业,管道即最大的生意。先看看马云的阿里系,最初淘宝是链接用户和商家的管道,淘宝又衍生出支付宝,支付宝又管道化,链接金融服务商和用户,然后衍生出蚂蚁巨兽,蚂蚁又管道化链接众多金融服务平台...
反观腾讯,在3Q大战之后,马化腾才真正走向开放,将腾讯管道化进行到底,并且很快他也迎来了腾讯系最大最粗的一个新管道。
没错,笔者说的就是微信。
微信

前面我们提到,虽然腾讯又强大的抄能力,但也仅限于即时通讯以及衍生的游戏等少数领域,即使跟即时通讯关系很密切的,比如微博,博客等,腾讯抄能力失灵,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花了巨资却没有任何收获。
在电商领域的几次努力也一样没有成功,始终无法有所突破,3Q之后,腾讯果断改为投资电商圈,比如跟京东合作,但在马化腾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电商梦。

  • 守着海量用户却不能把生意做到最大,马化腾岂能甘心
马老板心心念念宇宙听到了,于是让张小龙来实现。
前面说道,为了对抗MSN,腾讯收购了Foxmail和张小龙,在张小龙的带领下,QQ邮箱市场份额做到第一。



唉,无敌是多么寂寞

说2010年10月,张小龙同志注意到韩国的kik火了,上线短短15天里吸引了100万名使用者,而且当时小米的雷军同志已经开抄,做了同款米聊。
作为中国近20年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又被腾讯抄能力加持,张小龙很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个抄(超)大的机会!
正在无敌寂寞中无聊的张小龙非常激动深夜给马化腾写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
秉持「产品为王,谁提出谁执行,做好了就独立成军」的内部赛马机制,对小龙的建议,马化腾连觉都不睡了,立即回邮件:整!

  • 在做微信这件事情上,马化腾没有任何犹豫,估计也是做微博失败的教训,让马化腾意识到:赔点钱无所谓,赔掉了时机,就输掉了未来。
  • 除了决定快,马化腾这次还舍得投资,让包括张小龙在内,三个团队同时做微信。
  • 这一下极大提升了产品开发和迭代速度,想必那时,马化腾站在阳台上,看着远方,说道:天下武功唯快不~


好在也就比米聊晚1个月,话说要真是再晚几个月,以小米当时的手机用户数量,搞不好微信又赶晚了。
跟米聊死磕的故事,雷军讲起来可能会很不高兴,因为他不服气呀。
微信第一版,晚了米聊两个月。
这一版当时的用户基本都是业内人,没有任何的市场反响,当时短信都是包月的,发都发不完,所以一个发短信的软件,根本没出路。
张小龙快速迭代,马上发布了1.2版本,开始支持发图片了,但依然市场没啥反应。
米聊也是同样的情况,两边都在想,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雷军那边先有了主意,加了对讲机新功能,米聊用户就开始活跃起来。
张小龙一个月后跟进,也做到了语音对讲,还增加了发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井喷。

  • 记得当时,我把微信都卸载了,后来朋友同事玩对讲机和语音聊天又把我拉回去了。
功能差不多,用户需求也已经找到,这下就拼内功了!
QQ:论做即时通讯,没有瞧不起各位的意思,都是垃圾!
当用户数量剧增的时候,雷军这边就扛不住了,毕竟没有支撑海量用户即时通讯的经验,用户体验迅速就跟微信有了差距,逐渐人心都奔向了微信。
随后,张小龙同志发掘人心深处的欲望,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彻底触动了大家撩妹的底层社交需求,微信开始扭转乾坤,日增最低20万用户。



  • 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批评微信起步低俗,为人诟病的点。
  • 但笔者想说的是,细看一下所有火爆的产品,其背后逻辑都有人性之恶。
  • 这就是人,一个融合各种矛盾邪恶善良的综合体。
看着用户增速,马化腾选择押宝张小龙,全部资源倾向微信,包括QQ的用户数据和资源(比如直接用QQ帐号可以登录,刚开始QQ消息直接跟微信贯通),而QQ导流就是雷军最不服气的点。

  • 除了资源,马化腾也顶住了外部移动运营商的施压,内部否决了QQ团队相关利益方对微信的敌视和打压。
  • 有人说微信成功靠的是QQ海量用户导流,换谁做都能成。
  • 这个就图森破了,微信前100万用户没有任何推广,传播靠的就是微信自身产品调性,在「对讲机」和「语音」功能发布前,微信时刻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 马化腾之所以最后能排除一切干扰,不怕得罪运营商,去支持微信,是因为产品和团队本身!
  • 三个团队中,其他两个是深圳手Q团队,产品思路必然延续手Q,并需要考虑各方面利益,深怕会侵害到QQ和合作伙伴的利益,在束手束脚的情况下,做出的产品高度不会超过QQ,最大可能是做一款阉割版的手Q。既然已经有了手Q了,为啥还需要一个阉割版的,所以没有历史包袱张小龙相对来说会大胆博出位。
  • 微信基于的是熟人社交,注重隐私保护,底层商业逻辑就跟QQ是极其不一样的。这是其他两个团队做不到的。
正是因为产品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再施加腾讯的海量用户推广,瞬间跟对手拉开了差距。
在线超过1亿人,QQ用了近10年,Facebook用了5年半,推特用了4年,而微信用了多久呢?
只用了433天。
以下是微信的几个重大节点:

  • 朋友圈,将SNS的社交功能嫁接到了微信上,让微博都凉了半截。
  • 视频通话,功能看起来没什么,但这是一个极耗费资源的高成本动作,谁跟进都得思量一下。
  • 公众号平台,自媒体时代到来,后又开启企业认证,正式将各种服务接入到微信。
  • 小程序,变身应用商店,将微信的使用场景又扩大不少!
...
公众号平台是微信管道化的开始,自此微信成为了中国人移动生活的一部分,行业巨头垄断已经形成,短期内再无人可以撼动。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面,只有伟大的腾讯公司,尊敬的马总拿到了移动的船票...」,2012年一次峰会上,周鸿祎如是说。
微信支付



2013年8月5日,微信支付上线,最初发展并不怎么好,笔者揣测这个功能上线只是因为阿里有支付宝,微信好歹得对标一个吧,对怎么发展并没有什么期望,因为腾讯系缺少最大的应用场景:电商。
事情突然在2014年春节发生了变化,那时腾讯内部过年都有发红包的惯例,于是有人提议把这个功能干脆做到微信上,微信红包就此诞生。
结果传播速度之快,让腾讯都始料未及,抢红包的程序让迟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微信支付功能,瞬间具备了和支付宝一较高下的底气。
一周之间,微信支付绑定了几千万张银行卡,据说事态的发展,让正在国外度假的马云迅速回国,召集高层开会研究对策。
微信趁热打铁,开发了大量线下支付的场景,为鼓励用户使用,自己贴钱补贴用户和商家。
在电商没办法抄越阿里系的事情,结果无意中在支付上搞定了
毫不夸张的讲,微信支付给腾讯留下了电商的念想,并开拓了金融新管道!这也是为啥蚂蚁IPO,微信为啥股价大涨的原因!


这些年,马云和马化腾相爱相杀,在互联网圈内混的其他人,难免要在二人之间选择站队,双方时刻战斗,时刻提防,但有时在资本撮合下,又会罢兵言和,比如摩拜大战,滴滴...
二马大战俨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常态,抢钱抢粮抢地盘的竞争每时每刻都在继续。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剑指近年来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乱象,几大巨头包括腾讯股价都有所下跌。
而在这之前,蚂蚁IPO暂停,看着是马云在金融领域突进过猛的失败,马化腾在金融领域克制保守的成功,但实际上对整个金融行业来说,在国家战略面前,各位大佬如何重新思考和选择的问题。


马化腾曾面对KK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在您看来,谁将成为腾讯的敌人?
KK回答道:在互联网世界里消灭你的那个人,从来就不会出现在一份既定的名单中。
是的,屠龙的少年,往往最开始都不被人所注意,就跟QQ最开始没人待见一样。
然后在时代的选择下,ta出其不意的一剑,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多年以后,少年茁壮成长,然后取代了龙。
故事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不眠不休,或许下一个干掉巨龙的人,就是现在正在看本文的你,点赞的你,关注笔者的你,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完)
写在最后:腾讯的故事线太多了,在其中如何取舍,既要保证有内涵,又要有故事性,让大家读起来不枯燥,确实很费神,觉得还可以的知友,可以打赏,点赞,收藏,分享...你的支持,是笔者继续下去的动力~
后面打算有时间再更新打磨一下。
Benf 发表于 2023-9-3 18:12: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身上,总有那么几个悖论,让人对他的成功产生费解:一个从小到大的好学生,如何成为缔造腾讯帝国的企业领袖?一个非常不爱说话的人,怎么管理这么庞大的组织?这好像跟我们概念中那些能折腾能演讲的企业家很不一样。

但其实,马化腾身上具有几个内向者比较容易拥有的特点:

第一点,是他与自我较劲的方式——制造挑战。

第二个特点呢,就是他的「胆大心细」,谨慎沉稳的马化腾在创业之后,开始和自己的产品和公司较劲。

马化腾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他跟其他人和公司较劲的过程——他的事例可以告诉你,选择一个正确的竞争对手有多重要。

我们现在具体来看,为什么「较劲」要作为我们讲马化腾的一个主旨。

马化腾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一直号称自己不善言辞,从创业到现在,基本是躲避媒体采访的,也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演讲,所以在很多人看来,马化腾是面目模糊的。同在深圳的两位企业家,一个华为的任正非,一个腾讯的马化腾,都因为过于低调神秘,被称为「影子领袖」。

我们通过卢泓言和吴晓波,从马化腾使用自家的公司产品微信入手,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马化腾。

马化腾这人呢,你能看出他技术出身所带来的单调和乏味:他很少发朋友圈,如果要发,内容也都是和腾讯的业务有关,通常是推荐或评点,比如「首个大型实验真人秀,很大的挑战」「已买,准备体验延误红包」「滴滴再战江湖,新品类滴滴快车,支持一把」「程序响应太慢了,要优化」等等。

不过他却经常参与别人的朋友圈互动,他曾经在一个创业者贴的小程序二维码后面回复说:随便一试有几个碰钉子。一路随便写下来保存,提示时间不对,提示没有选提醒……根本无需 lbs 等等。
一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三体》里智子锁死了地球科技,其具体实现机制是什么?是能量场吗?马化腾回复道:「不是能量场,是智能控制的能微观到基础粒子层面干扰地球基础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而无从进一步发展基础科学。」

说实话,这句回复好多人都没看懂,不过你能看出马化腾研究之广啊。

从他的朋友圈里,你也许会发现,马化腾对产品的理解和关注远胜他人,他认真、专注,甚至还有点较劲。较劲这一点性格特征,马化腾可是从小贯穿至今。

马化腾喜欢天文,14 岁过生日那天,马化腾向家里要一台准专业级的天文望远镜,但这台望远镜太贵了,要花费他父亲将近 4 个月的工资,家里人不同意。马化腾这不服输的劲儿就起来了,但他话虽不说,全写在日记里了。

他在日记里写道:「他们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爸妈翻到日记后,商量了一下,还是给他买了,马化腾凭借这台天文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哈雷彗星,还写了篇观测报告,获了奖。

你能看到,对于内向者马化腾来说,「较劲」是他通向成功之路的最明显特征。我们来看第一点,他是如何与自己较劲的。

陈一丹是马化腾的高中同学,高中时,俩人背圆周率也是相互比赛。他们经常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轮流背诵,你比我多背两位,我比你多背两位,最后俩人都背到小数点后 100 多位。后来,陈一丹成了腾讯的联合创始人。

我们比较熟知的是马化腾的高明技术,上学期间,学校的公共计算机机房就是他练手的地方。他会在计算机里编写一个病毒程序,把硬盘锁死,别人无法启动,但他可以轻易打开。马化腾甚至期待,能出现另外一个高手破译自己的程序,这种较量对他来说很过瘾。
这样的场景也的确发生了,不过也是马化腾自导自演。

马化腾的同学张志东,曾经在上班期间,发现公司的一台服务器经常莫名其妙地死机,他分析应该有黑客入侵,并且追踪地址到了一家公司。而他唯一认识的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只有同学马化腾。他就拎起电话打给了马化腾,说:「这是你干的吧?」

对面传出熟悉的笑声,不紧不慢地说:「我就是来试试你的水平。」

另一个同学许晨晔,也曾被马化腾拉来,早上一起跑步、背单词,许晨晔爆料说,马化腾还对气功产生过兴趣。

后来马化腾创办腾讯,他的这三个同学都被他拉来入伙,创始团队的 5 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曾李青不是马化腾的同学,而是马化腾同学的前同事。

马化腾话不多,但他会刻意地去营造挑战。

我曾经在演讲时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心理学上,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会产生亢奋的情绪,这种情绪更容易被记忆。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去旅行,一组要走过沙漠、过独木桥、爬雪山,路线极尽险要之能事;另一组则一路都是平坦大道。十年后科学家再调查,发现第一组的参与者中,大部分人之间还都保持联系;但第二组人几乎已经失去了联系。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山赋 发表于 2023-9-3 18:13: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之下,在中国一众互联网大佬中,马化腾在公众面前出现的非常少。
最近看了他2015年在香港大学的演讲,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演讲中马化腾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还有自己对互联网的思考。
对于这样一个低调,却创办了市值3.17万亿公司的企业家。
我想他的成长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01

有人说:世界上优秀的人,只有两种。
一种是天才型,这类人很早就具备了某种能力或者说天赋,只是等待合适的平台与时机爆发出来。

一种是进化型,这类人往往不是天赋异禀之辈,他们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地训练和试错,然后积累起优势,脱颖而出。
马化腾是进化型选手,如同他的企业产品一般,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和很多互联网领域的新贵一样,马化腾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也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的。
1971年10月29日,马化腾出生于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
这是一个小镇人家,他的父亲马陈术原本祖籍在广东省潮阳县。
后来作为一名会计,远赴海南岛支援当地建设。
在这个期间,因为工作努力,历任海南八所港务局会计、统计员、计划科科长、副局长。
马化腾是二胎,上面还有个大他四岁的姐姐。
幼年的马化腾,除了去海边玩耍外,最爱的就是夜晚躺在沙地上仰望星空。
宇宙的深邃,恒星的闪烁,启发了他渴望成为天文学家的梦想。
1984年,13岁马化腾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后转入深圳中学读书。
此时他的父亲开始担任深圳市航运总公司计财部经理、总经理,
直到后来历任深圳市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深证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997年被选为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


这时的深圳被划为经济特区,已经有五年。
这是个年轻,却又朝气蓬勃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每个家庭都在享受着城市发展的福利。
1989年,马化腾高考考了739分,这是个可以上清华的高分。
也许是人长大了,更现实了,他摒弃了自己的天文学梦想。
选择报考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这是对理想追求的及时迭代。
虽然说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仰望星空的人,可无论在哪个年代,天文学始终属于末流。
太过高不可攀,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
整日与不知多少光年外的星宿为伴,不能创造太多的经济价值。
也许,随着慢慢长大,pony也变得务实起来了吧。


02

之所以选择深圳大学,在演讲中他这样提到:
主要是因为当时上大学的话,户口就要迁到北京。

在当时的情况下,深圳特区还是有一个光环的,所以他选择留在深圳。
一个人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深圳是改革红利释放最为突出的地方。
站在风口上,猪才可以飞起来。
这是属于马化腾那代人的天时、地利。


至于人和,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同学了,信任感是很重要的。
最开始是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张志东创立的公司,后来创始人扩展为五个。
五位创始人,有四位是从初二到大学,就互相知根知底九年的同学。
CEO马化腾,最了解行业,负责执行工作,也是大家的组织者。
CTO张志东是他们班学习最好的人,技术最强,本来都要去美国了,都被劝了下来。
原来在深圳电信上班的许晨晔担任CIO,负责信息方面的工作。
原来是公务员的陈一丹,担任CAO,负责行政方面的工作。
唯独负责运营的曾李青,这个原来搞销售的大佬。
虽然不是马化腾的同学,但也是马化腾姐姐的同事。
至此,腾讯公司五虎上将集齐,准备召唤神龙一起搞事情。
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创始人之间一定会对发展方向有很多的争吵和争执。
但正是因为大家彼此的熟悉和了解,吵完架第二天又和好了,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就不会出现对人不对事的情况,这样充分减少了企业的内耗。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明显马化腾的队友都很优秀。



03

创业就是不断试错,机会是试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刚有创业想法的时候,马化腾才大三。
这个孩子创业想法很接地气,准备办个电脑公司,给人组装电脑。
可后来他去深圳华强北逛了一圈发现,他的同行虽然都是小学毕业的人。
但组装电脑速度贼快,价格也比他便宜,不得不承认自己打不赢人家。
这个事情打击到了他,他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新的出路。
在通信行业的润迅公司做寻呼机几年后,他看到了Internet起来了。
当时的企业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他找上了同学创业。
刚开始就帮别人做外包,开发页面,小的办公软件,开发一部分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资金存活下来,并寻找新机会。
后来知道了广州电信局要出一个类似ICQ的产品,然后马化腾说要搞。
匆忙写了一个申报书,一行代码都没写,就跑去和别人竞争。
最后因为没关系,竞标失败了。
但他回去觉得这个项目有前途,就自己开始开发QICQ。
还找到他老东家润迅给他投资,那个时候VC定的目标是一天要有3万用户。
马化腾疯狂去学校BBS等地方拉人过来用,一天只能拉十几个人。
要凑到三万人,可能得两年,因为满足不了投资人的要求,这个项目就砸在了手上。
他们当时只想把这个系统卖掉,根本没想过自己运营。
可是卖不掉,没办法,只能先自己运营着走。
当时用户进来,没人聊天,有时候马化腾还得假扮女生在线陪聊。


好在,虽然同类软件市场上很多家,但因为腾讯不断创新,用户体验最好。
慢慢的,人全部聚集在了QICQ上,增长越来越快。
但因为迟迟不能变现,还要负担服务器维护成本。
此时的QQ靠借钱吊命,已经要饿死了。
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
这时,真正的投资机构IDG、盈科电讯找上门了。
IDG北京总部高级合伙人王功权,还有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各投资了110万美金,拿走了40%的股份。
虽然股份被拿走了很多,但马化腾很开心,腾讯QQ终于活了下来。
因为创始人的坚持,QQ熬过了寒冬,直到后来成为港股的龙头股。


04

世界是很残忍的,不是自己革命就是被对手革命。
2010年的时候,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还占领了70%的份额,可惜突然就倒下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对马化腾也有很大的刺激。
2010年,IPhone4发布,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来临了。
腾讯发家于PC电脑时代,并没有很敏锐的察觉到风暴的来临。
须知,个头越大,转身越难,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起步太晚了。
彼时,QQ和360大战,甚嚣尘上,新浪微博却在默默以月均千万的新增用户数攀升。


回过头,腾讯开发了腾讯微博抵挡进攻,可惜却杯水车薪。
这个时候,眼看腾讯就要错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头把交椅,张小龙出现了。
马化腾对他可以说是很放纵,张小龙不想起床开早会,马化腾就天天打电话叫他起床。
张小龙嫌路远,马化腾就派专车接他,用人上极具气度。
当然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好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当之无愧。
仅仅用时70天就开发出了微信,并且用压倒性优势,打败了公司内的其他两个竞争团队。
不断迭代下,微信以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着每月600万用户的加入。
马化腾终于可以放心的说:“我们终于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站台票,和微博的战争结束了。”
如今,微信的月活用户是11亿,微信胜了。


05

现实社会中的基础设施是水电气公司,
而虚拟社会中,社交,电商、搜索也成为了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
微信QQ牢牢把握了社交软件的垄断权,并且在不断优化。
这种情况下,也无怪乎多闪、飞聊、子弹短信等等只能沦为腾讯的脚下枯骨了。
按道理,腾讯产品的护城河已经很深了,可以歇会儿了。
但马化腾是个工作狂,停不下来。
有程序员深夜赶一份PPT,发给马化腾已经是深夜两点了。
本来都要洗洗睡了,没想到20分钟后,马化腾就发来了修改意见。
最怕的就是别人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
变化的时代,产品在进化,人也要不断的精进。
如此,荒芜冬季的倦怠和晦涩会随着惊蛰而结束,迈进风光旖旎明亮利落的春季。
觉得好看,劳烦点个赞。
不够过瘾,关注! @卫雅雅 ,解锁更多人物故事。


推荐阅读:

如何评价贾跃亭?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李子柒这个人。?
woomoo 发表于 2023-9-3 18:13: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一个企业家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无外乎两点:对股东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
先来说说对股东的价值
民营企业与央企不同,有的央企如国家电网、中铁公司,他们并不以盈利为第一任务,他们在社会中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共部门而不是一家企业。而私企,不管它的规模有多么庞大,从本质上讲,它都是以盈利为第一要务的,长期来看,一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武断的说,企业就是为了创造股东利益而存在的。社会责任、员工激励、岗位创造、推动变革,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基于这个根本,企业归根到底是利益驱动的。
那么再来看看马化腾执掌的腾讯。截至2018年1月21日。腾讯市值42973.73亿港元,约合5500亿美元或者35000亿人民币。在全球仅次于APPLE、GOOGLE、微软、亚马逊,位列第五,在亚洲继续排名首位。从上市日起,按复权价格涨了500倍不止。虽然分红不多,但是股价的节节攀升给股东带来了巨额的回报。
2017年7月31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合作编制。腾讯位列第13,净利润410.95亿元,老对手阿里巴巴位列第15,净利润383.93亿元。TOP20中除了这两家和中国平安都是国企/央企。
在马化腾的带领下,腾讯公司和腾讯系不断壮大。我们以它的对手阿里巴巴为参照物,阿里巴巴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与伟大的对手比较才能反映自己的不足。
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红杉资本捕获上榜独角兽企业27家,腾讯和经纬中国分别捕获21家和15家,位列前三甲,而阿里捕获了11家(包含蚂蚁金服和菜鸟、口碑)。腾讯现在的风格有些“投行化”,做不了的就投资(比如京东上市前的那笔投资,收获颇丰,也避免了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全面退出)。而阿里的内部孵化能力更强,蚂蚁菜鸟口碑都是自家孵化。且蚂蚁金服的估值600-1000亿美元,在独角兽企业里排NO1。
再来看看国际化的布局。事实上,由于腾讯的“投行化”,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BAT里投资企业的额度和数量,腾讯都是居首,甚至是AB之和。我们以“独角兽之王”蚂蚁金服跟supercell对比。2015、2016、2017财年,阿里巴巴分别向支付宝缴纳的使用服务费约38.53亿、48.98亿、54.87亿元(人民币),累计超过142亿元,这构成了支付宝营收贡献的主要因素。而且支付宝手续费是目前蚂蚁金服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不止如此, 淘宝和天猫在支付宝这里还是大客户中的VIP,所以说阿里也是支付宝最大的客户。此外蚂蚁金服营收还包括小贷(花呗、借呗、企业贷)产生的利息,理财板块(比如余额宝)产生的盈利分红等。
而supercell的主要营收利润并不依赖腾讯输血,而在于自身IP价值。蚂蚁金服的2017财年
(2016.3-2017.3)的税前利润55.6亿元人民币,而supercell在2016全年(大致相当于蚂蚁17财年周期)的盈利是9.17亿欧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
从股权关系上说,阿里不直接持股蚂蚁(阿里巴巴有权获得蚂蚁金服37.5%的税前利润,根据协议,蚂蚁金服一旦上市,阿里巴巴将有权获得其约1/3的股权。除了获得约1/3的股权,阿里巴巴还拥有另一个替代选择,那就是获得相当于蚂蚁金服上市前敲定市值的37.5%的一次性付款);腾讯领衔组织的财团收购了supercell的86%股权(但是supercell营收/利润并没有并入腾讯财报)。单从财务角度,仅一个supercell就可以与蚂蚁匹敌了。相比于阿里的国际化脚步,腾讯更多的是用投资并购的方式进行跟进。比如说Snapchat、特斯拉、ola、Flipkart、sea、kakaotalk(脑子里记住的几家比较大的公司),当然还有一大票游戏公司。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腾讯系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的版图,腾讯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断的为股东创造着价值。
再来说说社会价值,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如果仅仅是在财务/商业上强大,终究有所欠缺,难以让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剥削者、资本家和企业家往往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腾讯的营收中,近50%是游戏贡献的,利润中超过一半是游戏贡献。正是这些现金奶牛帮助腾讯不断扩张版图。与许多国家更多的把游戏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同,我们对于游戏产业并不是这个看法。说到底,以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或者说社会舆论氛围,游戏所能体现的社会价值并不高。游戏产业在我国难登大雅,而腾讯的游戏发家史也是劣迹斑斑(抄袭、低龄),据我所知,腾讯自身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研发出一款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大作。纵然与国内玩家水平和ZhengCe有关,但腾讯作为游戏业巨鳄,对这方面的推动与其商业能力不匹配也是不争的事实。
真正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的是微信,微信可以说是目前唯一的国民APP。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大约10.85亿,而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达9.80亿。估算一下,我国网民大约10亿,微信国内用户大约9亿。基本上,会上网的人就有微信,并且微信是最为高频的应用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中国零售平台移动端月活用户数5.07亿,接近我国网购人数总数(网购的人群基本都会用到淘宝天猫吧)。(数据来源于两家的财报)
而其他的APP中,爱奇艺APP月独立设备数6.1亿台,也是唯一月独立设备超6亿的视频品牌。腾讯视频、优酷分别以5.7亿台和3.6亿台位列二三(第三方数据来源)。换言之,有大量的网民(至少2-3亿左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可能主要来源于微信,他们是真正的“网络底层用户”,他们不网购、不怎么看视频网剧、不会在公共论坛发声。而这群“沉默的网民”接入网络的窗口就是微信,上网的功能就是聊天、在微信上看看推送来的信息。浩浩汤汤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对于他们的影响最多最直接的就是微信。从商业层面,他们能给腾讯或者说互联网产业带来的物质贡献加起来可能还不如一款王者荣耀。但是,这些人每个都是鲜活的个体,互联网诞生的最大社会价值并不是创造一个个巨无霸型的企业,而是将更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普惠给每个人。这2,3亿的网络用户,仿佛并没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即使腾讯的产业布局几乎已经涵盖了所有互联网领域,对于他们来说有用的也仅仅是微信聊天、看看新闻。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线上线下打通新零售、网络游戏、网络购物、信息检索这些事物,对他们的直接影响近乎于没有。而微信就是那个连接器,把互联网的便捷传递给了许许多多本没有享受到互联网革命红利的人群。或许有人会抬杠,没有微信,也会有易信、来往、钉钉等补上,更何况还有QQ。但没有如果,事实对于上亿规模的“网络底层用户”,上网≈上微信。这在知乎等公共论坛,是想象不到的。不难想象,这批人也不会在任何一个社区/论坛关注或讨论“如何评价一下马化腾”这类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微信最大的社会价值,这些价值是无法用金钱直接衡量的。
岔开一脚从企业角度讲,微信虽然没有直接的给腾讯带来极高的回报(微信支付、社交广告收入占总营收还是不高),但凭借流量优势,帮助腾讯入股并聚合了京东、唯品会、拼多多(次品货聚集地)、蘑菇街等电商,并在支付、金融、新闻,乃至搜索、直播、阅读等领域为腾讯开拓领地。在线上线下大融合的现在,小程序、公众号连通线上线下的功能也给了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
说完了好话,就要说说不足了。
腾讯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一家具有很强开拓精神的企业。不管是在创新还是国际化角度,阿里似乎更为领先。腾讯固然通过“微创新”和流量、资本优势在很多领域后来居上,通过投资并购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单纯从利益角度也在领先(光是一个supercell的利润甚至都超过蚂蚁金服不少)。但是我们对于腾讯的要求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跟随者或者一个成功的财务投资者。至少在“锐气”这个角度,我觉得腾讯在BAT里倒数。资本+流量的优势,使得腾讯只要在各个赛道选择有优势的公司进行投资就能获益不菲。
我举两个例子,美团点评的合并以及滴滴快的的合并。
1.阿里原本投资了美团,腾讯投资了点评。在合并后,新美大反而更具有“腾讯系”色彩,而阿里跟美团、王兴的关系处的不理想。现在大多都默认美团是腾讯系(不仅仅是资本层的原因)。
2.程维原本是阿里员工,结果后来滴滴接受了腾讯投资。在后来的合并中,滴滴占据了主导。在合并后的公司,腾讯占股比例比阿里更高一些。由于滴滴与AT都有不少竞争冲突,这笔投资基本上对AT来说都是财务投资了,而腾讯在财务回报上的回报更大。而且投资滴滴主要是为了是微信支付的推广,只要滴滴还在微信“第三方服务九宫格”里,腾讯就完成了目的。
这两起合并案,都是腾讯占优了。但是与其说是腾讯战胜了阿里,不如说是腾讯投资眼光和风格更好一些、流量导入更大一些。包括年末的“同程艺龙合并案”也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腾讯不断的在资本层面“合纵连横”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雪球网上有一篇热文说到腾讯现在变身成了一个收“创业税”的公司,不少创业公司有了腾讯的资本、流量支持成功的可能就大增。但不管怎么说,一个科技巨头,以“投资基金”的方式去创新是与身份不匹配的。(不否认腾讯本身有许多创新和尝试,产品的用户体验在BAT里我认为最好)
马总是公认的优秀产品经理,也是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发掘人才、识得人才的能力很强,刘炽平、张小龙等人都不是腾讯的创始团队人员,却成了企业支柱型高管。不谋求参投企业的控制权,使刘强东、王兴等人成为自己的战友,先于阿里投资了程维滴滴避免了出行领域的被动。
与某位公关总监的言辞不同,马云对自己的对手在公开场合在赞赏了不少次,但是腾讯/马化腾要把这种对手的赞赏变成一种没有争议的事实,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资本层面的成功,不能永远的替代企业本身的创新。
并不是说腾讯没有创新,没有技术实力,而是相对于这个层级的公司来说,并没有优势。
好在腾讯还是家年轻的公司,马化腾今年也才47岁。这家公司仍然具有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由于并不是互联网/创投圈的,以上言论都是管中窥豹,言语中若有错漏、冒犯之处还请指正。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