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奥本海默》的北美票房超过《盗梦空间》?

[复制链接]
xhpzjcom 发表于 2023-9-2 21:43: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本海默》北美票房超《盗梦空间》。影片截至周五结束在本土共收2.9327亿美元,耗时36日超越《盗梦空间》(292.6M),成为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生涯第三卖座的作品,仅次于《黑暗骑士》(535M)与《黑暗骑士崛起》(448.1M)。

这部3小时R级电影预计将于本周末结束拿下位列年度第五位的《小美人鱼》(297.2M),也将成为2023年继《超级马里奥》、《银河护卫队3》、《蜘蛛侠:纵横宇宙》、《芭比》后又一部突破3亿美元本土票房大关的作品。

影片即将于8月30日登陆内地院线,目前预售已经开启。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magenet 发表于 2023-9-2 21:43:2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美国通胀严重。
《盗梦空间》可是2010年电影。
asdsf 发表于 2023-9-2 21:43: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电影《奥本海默》上映,很高兴有这样一部以科学家为主题的电影引起公众热议。

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在科学家中是公众知名度非常高的——至少比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大家都知道他是曼哈顿计划的组织者、原子弹之父,堪称改变世界的人物。我以前也看过不少相关的资料(开玩笑地说,其中包括不少“黑历史”),所以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背景。虽然不敢说,了解这些你就成为了奥本海默专家,但至少可以说,你对奥本海默的了解就超过了90%的人!




奥本海默


从科学界的视角看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奥本海默对科学的贡献有多大?

答案相当的微妙:很大,但没有他的公众名声那么大。或者说,奥本海默对研发原子弹的贡献远超过他对科学本身的贡献。一个基本点是,奥本海默没有得过诺贝尔奖。我们可以造个梗:连诺贝尔奖都没得,对科学的贡献又能大到哪里去呢?

当然这是玩笑话,下面我们来讲干货。奥本海默对科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叫做玻恩-奥本海默近似(Born-Oppenheimer approximation),这是我们处理原子分子体系时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其实,这就是我的专业领域“理论与计算化学”中的一个基本近似。

这个近似的背景是,用量子力学来处理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体系时,精确的方法是解一个多变量微分方程,其中原子核和电子的坐标全都交织在一起,但这样的方程太困难,简直没法解。好比你要预测太阳系中所有天体的运动,但其中有太阳、八大行星和数不胜数的小行星,所有这些天体互相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你怎么算得过来?

一个顺理成章的想法是:太阳比行星重得多,所以计算行星的运动时,可以认为太阳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不是跟着行星动。这就大大简化了计算,把原来几乎没法计算的问题变成了可以计算的问题。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其实就是类似的想法:由于原子核比电子重得多,所以对于电子而言,可以认为原子核是不动的。在固定原子核位置的前提下,解一个只包含电子坐标的方程,就容易多了。这个近似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基础,以至于成了默认设置,很多人可能都忘了它是个近似。只有少数情况会突破这个近似,对于这少数情况需要发展特别的算法。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玻恩(Max Born,1882~1970)是谁?他是奥本海默的博士导师,德国物理学家,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玻恩


这就引出一个非常富有奥本海默个人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杨振宁文集:传记、演讲、随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1986年,杨振宁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演讲时,讲了“几位物理学家的故事”。




《杨振宁文集:传记、演讲、随笔》目录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背景,奥本海默的一大特点是年少成名,恃才傲物。他得到博士学位是在23岁,跟我一样(我是如何14岁上大学的?| 袁岚峰)。

杨振宁说到,奥本海默到了玻恩那儿以后,立刻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家都知道来了一个高高瘦瘦的美国人,讲起话来非常不客气。奥本海默来后没多久,有一次去看玻恩。玻恩恰巧写了一篇文章,把它拿给奥本海默看。他对奥本海默说:“请你拿回去看一看,过两天再告诉我,你有什么意见。”其实,这篇文章就是玻恩-奥本海默近似。过了两天,奥本海默把这篇文章还给了玻恩。奥本海默说:“这篇文章写得非常之好,真是你写的吗?”

这个故事令我想起我的一位科大少年班师兄,他曾经在美国跟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大师读博。这位大师以眼高于顶而著名,但我这位师兄更有个性。据说他有一次对自己的导师说:“我看了你的文章,比爱因斯坦差远了!”

关于奥本海默的才思敏捷,还有一个故事。著名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1881~1963)写过一个回忆(冯·卡门:我所认识的玻尔、费米、爱因斯坦 | 返朴),说爱因斯坦在加州理工学院指导过许多次关于物质结构的学术讨论会。




冯·卡门


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一起主持讨论会,参加讨论的有许多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述清澈明了,而奥本海默表达问题的方法太复杂,难于理解。奥本海默在黑板前动作迅速,推导方程式常跳过好几步,以为听的人都跟得上。

爱因斯坦接在奥本海默后面登上讲台,然后他说什么呢?爱因斯坦首先表示非常抱歉,说自己比不上奥本海默那样敏捷,不过他将尽力而为。




爱因斯坦


这个故事在令人大笑之余,冯·卡门的评论发人深思。他说:爱因斯坦是个思考缓慢的人,但却是一位渊博的思想家。冯·卡门对奥本海默的评论更是发人深思:要不是早年父亲及时教导我懂得坚韧而深刻的思考的价值,我也可能会滑到小聪明的老路上去了。

是的,这正是当时很多人对奥本海默的看法:大家都公认他聪明绝顶,却惋惜他没有做出最重要的发现。玻恩-奥本海默近似这样的成果,搞个科学院院士之类的不在话下,但离诺贝尔奖还是有显著的差距,因为它不是开创一个体系那样的革命性成就。

《杨振宁文集》里还有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奥本海默的悲剧”。里面说,世界历史上,像奥本海默那样,生活充满了戏剧性(或者说悲剧性)的人物并不多见。他的同辈人曾认为,奥本海默才气横溢,却没有对物理学做出什么重大贡献,这更增加了他一生的悲剧色彩。

然而,下面是一个重要的然而,杨振宁紧接着就说,这种说法现在已有改变。后来大家发现,奥本海默最重要的科研成就其实还不是玻恩-奥本海默近似,而是——黑洞。

是的,《三体》《星际穿越》等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黑洞,最初是奥本海默和他的学生在三十年代提出的,只不过那时还没有黑洞(black hole)这个名字。他们的论文标题是《论持续的引力收缩》(On Continued Gravitational Contraction),这其实就是引力无限塌陷会导致黑洞的意思。

你也许想问,黑洞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1968年,由美国科学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和他的博士后、意大利科学家Remo Ruffini等人提出的(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传记回忆录 | 中科院物理所)。




惠勒(他自己没得诺贝尔奖,却教出了两位得诺贝尔奖的学生,理查德·费曼和基普·索恩)


2019年,全球科学家通过国际合作拍摄到第一张黑洞照片时,我的同事、科大天文学系袁业飞教授参与了这个工作(参与了首张黑洞照片拍摄的中国科学家,怎么解读这张照片?| 科技袁人plus),而Remo Ruffini老爷子刚好在科大访问。于是我们三人做了一场对话,老爷子就讲了他和惠勒、霍金、栗弗席兹等人研究黑洞的经历(我40年前访问中国,见证了一场中国科技的“长征” | 科技袁人plus)。

让我们回到奥本海默。杨振宁评论道:非常不幸的是,当1967年他因患癌症去世时,黑洞的存在在天体物理学中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承认。假如他再多活5年,黑洞就被大家承认了。那将无疑是他一生对纯粹科学的贡献中最重要的。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奥本海默》电影的预告片里,有一段是奥本海默跟曼哈顿工程区司令格罗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18961~970)将军对话。格罗夫斯问,你是说,我们的实验有可能造成世界毁灭?奥本海默回答:这种概率接近于0。然后格罗夫斯说:0才是好的回答(Zero would be nice)。




格罗夫斯


那么,是什么有可能导致世界毁灭呢?在当时,大家担心的是核裂变永不停止。这个担心早就被排除了,然而现在我们会担心另外一件事:粒子对撞造成微型黑洞,然后它不断扩大,把整个地球吸进去。有趣的是,这也跟奥本海默的工作有关!

不过解释一句,黑洞的危险基本也是“接近于0”,因为根据现在大多数宇宙学家相信的理论,黑洞并不是只进不出,它会因为“霍金辐射”(纪念霍金: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 袁岚峰)蒸发质量。




霍金辐射


而霍金辐射的特点是黑洞越小,蒸发得越快,因此即使加速器能造出微型黑洞,它也会在长大前迅速蒸发掉,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




霍金

了解了这些背景,让我们评价一下奥本海默对科学的整体贡献。有一个概念值得向大家介绍:朗道分级

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1968)是苏联理论物理学家、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提出了一种打分方法,给物理学家的成就评级。朗道用的是对数坐标,每差1就意味着成就相差10倍。




朗道


他把牛顿放在最高,独一无二的0。然后是爱因斯坦,唯一的一个0.5。然后是几位量子力学的开创者,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人都是1。至于他自己,朗道很谦虚地只给自己排了个2.5,多年以后才把自己提升到了2。

那么,奥本海默在朗道分级中排在哪一档呢?很遗憾,我搜来搜去,都没找到朗道对他有打分。由此可见,奥本海默如果要评的话,应该是在2.5以后。

前面我们说了这么多奥本海默在科学方面的悲剧,但实际上这只是依赖于你以什么样的标准去看而已。假如以爱因斯坦、普朗克这样学科奠基人的标准去看,那奥本海默对科学的贡献确实有点不如预期。但如果以对大多数科学家的标准去看,那奥本海默当然是出类拔萃的,至少能上教科书,这已经是不朽了。奥本海默真正的悲剧,是在政治方面。

大家都知道,奥本海默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主持曼哈顿计划,开发出了原子弹。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毁灭自己的力量。因此,在第一次核试验的现场,他就想起了《薄伽梵歌》的名言:现在我变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第一次核试验,1945年7月16日于新墨西哥州索科罗县的托立尼提沙漠举行,代号Trinity


二战之后,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等人一道,投身于反战运动。总之,在大义上,奥本海默是行得正、站得直的。




《时代》杂志1948年11月8日封面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


然而,这正成了他悲剧的来源。奥本海默是个典型的书生,同情左派和共产主义运动,说话又尖酸刻薄,有意无意之间得罪了很多人。在美国五十年代的反共浪潮中,他就成了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

1954年,在有人指控奥本海默为苏联间谍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组织了一场对他的听证会。虽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坚决支持奥本海默,但听证会的结果还是吊销了他的安全许可,相当于把他以前对国家的贡献一笔勾销,他甚至不再能看到自己以前写的信件。




《杨振宁文集》中写的奥本海默事件


《杨振宁文集》里,也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最特别的一个视角是,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的两位老师都参加了奥本海默听证会,但他们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陈述。

第一位是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听证会上,费米说他很熟悉奥本海默,他认为奥本海默对美国的贡献非常之大,对美国的安全绝对没有什么危险。费米非常明确地、直截了当地站在奥本海默一边,堪称“铁肩担道义”。

另一位是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1908~2003),美国的氢弹之父。他跟杨振宁的关系更近,因为他是杨振宁的博士导师。非常遗憾的是,泰勒成了唯一的一位在听证会上说奥本海默坏话的杰出科学家。他说,他并不知道奥本海默有过任何背叛美国的事情,可是奥本海默的许多决策是他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他觉得,假如美国的国防事业不放在奥本海默手里,会更安全一些。




泰勒与奥本海默听证会


根据杨振宁的回忆,这件事对奥本海默和泰勒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奥本海默在美国政府那里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在科学界却得到了极度的拥护。反之,泰勒遭到了科学界的严重鄙视,许多朋友跟他断交,他后来只剩下了政界、军界、商界的朋友。

听证会后不几天,泰勒到洛斯阿拉莫斯去,在餐厅里吃早饭时,看到了一个和他很熟的同事克里斯蒂,在战时他们曾共事多年。泰勒跑过去跟克里斯蒂打招呼,想要握手。克里斯蒂不理他,走到别的地方去了。泰勒后来讲,这件事对他和他的夫人都是极大的打击。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很正直的,至少可以说道德水准高于平均线。

最后,让我们认真思考核武器引出的道德困境。奥本海默当初制造它的时候,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竭尽心力,见到它的毁灭性后又积极投身反战运动,这充分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良心。然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核战争受害者日本,最近肆无忌惮地往海里排核污水,又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核污染源(日本排核污水,是安全合规还是以邻为壑?| 袁岚峰)。




日本核污水排海


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abars 发表于 2023-9-2 21:44: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不邀
先上结论:1.美国人民是爱看剧情扎实,不被ZZZQ绑架的作品的。
                 2.《奥本海默》的高票房折射出近年来好莱坞重复IP出品的拉胯。




碟中谍7

1.四种样本
好莱坞出品目前可以简单粗暴的分为这几种:
ZZZQ下的IP故事:代表作品《小美人鱼》
ZZZQ下的原创故事:代表作品《芭比》
排除ZZZQ影响的原创故事:代表作品《奥本海默》
排除ZZZQ影响的IP续集故事:代表作品《碟中谍7》
2.原创还是IP
就目前的情况看,最卖座的事中间两个品类,这十分直观的说明了,即便是在自己的本土市场,这种有巨大文化共通加成的市场,好莱坞没完没了的IP续集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续集不是不能有,像《终结者2》这样的质量的续集,相信所有人都喜闻乐见,或者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也是多多益善。但是动辄奔着两位数的续集,属实没法让人喜欢。
其实这在国内市场也存在,曾经在流量电影泛滥的泡沫时代,制片人开口就是大IP,如何如何。这种选题明面上是出于粉丝基础的考量,但是忽视内容质量本身的做法,迟早会被市场教做人。今年好莱坞的IP系列中,《变形金刚》,《闪电侠》(算统一宇宙的IP续作)几乎全部都是扑街,这种情况,从来都是利益导向的好莱坞肯定也会迅速调整方向,态度丝滑也是好莱坞混迹江湖多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终结者2:审判日

3.争议出票房
还有就是ZZZQ,这个其实即便是在北美市场也是有争议的。但是争议出票房这一点,好莱坞早就驾轻就熟。当年梅尔吉布森咸鱼翻身的《耶稣受难记》,就是利用这个争议度极大的题材,一举实现了当年的票房奇迹。这次《芭比》引起的争议并不小,其极端ZZZQ的思潮,虽然在国内没啥水花,但是在北美市场这个IP的原创故事还是有足够的市场基础的。



耶稣受难记

对于灯塔国这几年搞得ZZZQ,在部分市场收获颇丰,但是很多挑战人类基本审美的选角,还是在比如东亚儒家文化圈市场吃不开。这个也是个值得留意的现象,因为很巧合的是,在2019年横扫全球票房的《复仇者联盟4》,在没有拿到当地年冠的市场中。主要市场就包括,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还有土耳其,连文化方面一向特立独行的印度都被攻陷了。这一波人为主导的审美降级闹剧,不知道在影响到利润之后,会不会有所调整。
就个人的观影而言,《奥本海默》质量还不错,但观影体验肯定是不如《盗梦空间》的。但是灯塔国市场今年上映的,审美正常的原创故事就没有几个。有时候票房就是这样,不是自己有多好,还要看对手的质量,比如好莱坞今年出品都是猪队友,那《奥本海默》就成了那个比较出来的秋香,这也是其高票房的重要原因。



唐伯虎点秋香
jjwb 发表于 2023-9-2 21:45: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诺兰经过很多年蓄势,有一批比较稳定的拥趸是首因
其次是影片虽然没啥娱乐性,但也确实没啥大毛病,再加上变态级的演员阵容,只要不难看票房不会太差。R级虽然圈死了观众偏大龄,但这反而是和内容匹配的精准定位,且基本上避免了熊孩子影响观影的问题…
再者就是同期没有同类题材,Barbie虽然强势但内容题材差异很大,其他同期电影要不拉垮,要不过了最佳排片期(超英、碟中谍),相当于没有对手
小丑这类能拿到超过3亿本土亿票房的R级片,也说明了稍微严肃、慢节奏的题材的市场容量并不小,而且从市场角度出发,更低的制片费也可以腾出更大的营销费用,显然奥本海默在营销上没有太抠门
轻雨风飘 发表于 2023-9-2 21:46: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本海默》:核弹、人性与诺兰
文 | 更深的粽



诺兰的《奥本海默》终于在暑期档快要结束时上映了。距离它的首映日期,中间恰好隔了一个《罗刹海市》。
诺兰是这样一种导演,即集合了高概念与炫目的叙事技巧、影音体验于一身,如果你从他身边路过,哪怕你对他不感兴趣,也会停下来驻足观看,因为不知道这一次他会给世界带来些什么。


因此,虽然他的上一部影片《信条》票房和口碑都欠佳,大家仍然翘首期盼着这部新片。尤其其在海外口碑已创新高,更是让人等长了脖子。
粗略观影完毕后,我的感受是:这是一部相当“诺兰”式的电影,但也有很多创新。
诺兰式的多线叙事、交叉剪辑对影迷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此次《奥本海默》的特别之处,在于台词量创了诺兰影片的新高,本身时长又长达三个小时,使得台词量相当于通常的三部电影。
这使得《奥本海默》颇具有另一位编剧大神艾伦索金的气质,影片本身也很容易让人想到《社交网络》、《林肯》、《萨利机长》等影片。


诺兰的影片历来以高信息密度而闻名,如此之高的台词量,当然让《奥本海默》的信息含量更加大了一个台阶,因此,观看这部影片是一个颇为幸福而又辛苦的过程,稍有懈怠就容易丢失信息。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先从整个事情的缘起开始。众所周知《奥本海默》主要是围绕着主人公奥本海默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导制造人类第一枚核弹的“曼哈顿工程”展开的故事,那么自然应该从曼哈顿工程开始。
一,“现在可以说了”
影片中由马特达蒙所饰演的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将军,相信是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角色之一,也是仅次于奥本海默的角色。现实中,这位格罗夫斯将军在保密期到期后,亲自写了一本书《现在可以说了》,详细阐述了他领导曼哈顿工程的前前后后,其中当然也大量提及了奥本海默。


格罗夫斯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陆军工程兵建筑部副部长等职,因此这本书不太像一位将军回忆自己的戎马生涯,倒更像一个总工程师在总结项目从规划、勘察到设计实施直至成功的过程和细节,因此这本书特别“硬核”,指导性很强。


现如今我们往往关注原子弹的技术细节,但在格罗夫斯将军的这本书中,更多的篇幅是关于如何处理曼哈顿工程中的各类工程细节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最初的选择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合作企业、选址、设厂等等,都充满了学问。
比如片中最主要的实验基地洛斯阿拉莫斯,据诺兰的说法是奥本海默和弟弟过去常去那儿玩。而根据格罗夫斯的书中所说,为了确定这个地点,他从交通、水流、电力、路况、气候、周围的环境、人口、旧有居民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最终才选定了这个地方。
有趣的是,同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也曾作为基地的候选地之一,但最终被放弃了。而这个地方恰是经典美剧《绝命毒师》的发生地,两地相距仅一百多公里。也就是说,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物质武器和人类历史上也许最出色的影视作品的诞生地仅仅相隔不过百里。当然,现在这里又诞生了一部经典影片。


除了选址之外,格罗夫斯将军担忧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比如片中奥本海默提到的,为了让科学家和工程师安心投身于工程,心无旁骛,必须让他们携带家眷,因此必须要造一座宜居的社区。事实上这个问题格罗夫斯将军颇花费了一番心思。书中这样写道:
在已有的关于曼哈顿计划的全部写作中,几乎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各个战时工厂中工作着的成千上万的人的生活面貌。每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他们也有某些共同的因素一隔离,保安限制,简朴的生活条件,单调。这对于妇女来说,在许多方面或许是最艰苦的。汉福特为我所指的这一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在这里,我们雇用了几千个妇女担任各种职务一事务员,速记员,秘书,等等。
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位非常能干的妇女比特里斯·M·斯太恩迈次夫人(她是马里斯的夫人,当时是俄勒冈州立学院的妇女部长),来照顾妇女的生活福利,并使她们在当时的环境下在生活上得到满足。她作为妇女活动的管理人,负责处理各种问题因为大批妇女在艰苦条件下,几乎没有正常生活中的愉快事情,集体居住在一个隔离地区,必然要产生一些问题。
必须承认,我们对职工精神上的关心不完全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因为对我们来说,有一支稳固的文书队伍是很必要的。人员的经常变动简直使我们受不了。其困难在于就业人员发现在亚基马、西雅图和别的邻近城市容易找到工作,那里的生活条件远比这里舒适。人员变动的危害在雇用人员到职时就已开始。
为了“大西北”战时工作的高工资而应募来的妇女,往往是横越整个美国,花了很大费用被运送到这里来的,其中有很多人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到了汉福特。有时,当她们半夜里在华感经拥东南部的火车站一走下火车时,她们的幻想就开始破灭了……
为了弥补她们的不满,斯太恩迈次夫人为每一批新的到达者举行一次入厂欢迎会,以在汉福特进行的工作的重要性来感动她们,并帮助她们认识到,通过她们的工作,她们将为结束战争育接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因为绝大部分妇女在军队中都有着她们所爱的人,斯太恩迈次夫人的这番话便是一个有效的呼吁。当然.并不是在每一情况下都是永远有效的。但是每当一个妇女决定离开本计划工作的时候,斯太恩迈次夫人就努力弄清楚她离开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她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是有用的。
此外,斯太恩迈次夫人还充当类似“哭墙”的角色。她日夜办公,在这些时间里妇女们来找她诉说自己的委屈、烦恼和悲伤,因为她们知道在这里将会得到安慰和正确的劝告。在每栋住着妇女的营房里也都有一个“女管理员”或“主妇”,她会使她们进一步感到,她们是受保护和支持的。
……
我们说服了一家好的妇女衣饰店在此设立一个分店,并在到 5公里外的帕斯科镇去的路线上增开了一班五点钟的专车,使女职工有时可以在镇上吃晚餐,买些东西,理发,或是看一场电影,等等。有一班在深夜返回的公共汽车是专供妇女使用的,斯太恩迈次夫人也要乘这一晚班车返回汉福待,这就是她决定需要这班车的理由。……从反应堆设计到哥伦比亚河中鱼类的安全,乃至妇女们的鞋子均涉及到相当广泛的问题。很明显,它们的重要性不是相等的,但在我们试图去做的工作中,它们全是有重大关系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处理与奥本海默的关系。与片中略有不同的是,奥本海默现实中是由两位物理学家范尼瓦·布什和阿瑟·霍利·康普顿推荐的。而很多人最初对任用奥本海默颇有犹豫,一是因为他毫无行政管理经验,二是他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显然,在群星如云的曼哈顿工程中,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更能赢得众人的尊重,比如制造回旋加速器的欧内斯特·劳伦斯或康普顿等。但格罗夫斯最终力排众议选定奥本海默作为负责人。(待续)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