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将有序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解决群众普职分流焦虑问题」,此举将解决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txsj 发表于 2023-9-2 19:21: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在介绍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说道。
田祖荫表示,《扩优提质行动》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通过集团化办学、“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和学校率先开展特色办学试点,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推进职普融通;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澎湃新闻)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anhua999 发表于 2023-9-2 19:21:1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教育部的大佬们一直在左右摇摆。
本来想搞一个双一流来取代985、211的,结果双一流搞成了一锅夹生饭,还真没能取代92。
本来想控制高职院校升本科院校的,结果一个一个实力明显不如大部分公办高职的民办高职都成了本科,反而明显实力更强的公办高职一直都还是专科。然后前两年本来政策松动了一下允许公办高职升本科(所谓的职教本科)了吧,升到现在真正成功的也没几所。
前段时间教育部还在回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然后现在新推出的扩大高中招生规模的政策就是要把大部分的中职搞死,把一半的高职院校搞残。你们到底搞清楚了现在的生育率了吗?
按照这个搞法,职业院校唯一的出路就是升格,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招研究生。要不然十几年后就等着关门大吉吧!
说实在话,在二十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还血气方刚的我也曾经认为中职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不记得最后发哪个论坛上了)建议取消所有的中职学校并入高中。突然发现,二十年后教育部的大佬们居然赞同了我曾经的这个想法。按照他们这个搞法,不就是等于把所有的中职学校改成高中吗?还省去了新建高中的大量成本与时间。
我还能给教育部大佬们支个招,就是直接下令所有的中职学校全部改成高中,这样就没有普职分流的烦恼了啊。对学校来说,反正还是同样的那波学生,只不过把专业课换成了有限的几门课而已,多好!对学生来说,无论成绩多差也保证可以上高中了,多好!对教育部来说,实现了100%的高中入学率,多好!大政绩一件!
然后强烈建议教育部直接下令将所有的高职院校全部改成本科院校,这样也没有高考的烦恼和焦虑了啊!又实现了100%的本科录取率,简直又是大政绩一件!
可以后该烦恼的是谁呢?我盲猜应该是用人单位吧,可能在想产线上那个拧螺丝的工作到底是应该招一个双一流的本科生呢还是招一个双非的研究生来干呢?还真是麻烦啊,大家觉得到底哪个更好?
顺便盲猜一下以后大学老师估计应该也不好做了,像高数之类的课程以后在本科是不是都开不起来了?
明明是一个社会问题,却想通过教育一个手段去解决,如何解决得好哟!
sfers 发表于 2023-9-2 19:21: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能正常点?
允许初中毕业生随便考高中,靠成绩筛选,而不是强制分流?
给bug打补丁是图个啥呢?
轻舞任逍遥 发表于 2023-9-2 19:22: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各位网友讨论那么多,在这里做一些个人看法的补充吧:个人感觉,目前的普职分流是根本没有必要的。
或者说,在省会城市以区为单位,强行搞普职分流,除了带动了学区房和赞助费暴涨,肥了一批师医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正面意义。
这里面其实就是涉及一个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资考试科目一的核心考点了,就是“学生是发展的人”,这里面有三个分论点,即“学生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这里面的后2点在理论上正确,也符合教育的价值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则充满争议。
简单的说,如果读者认同“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这一论点,那么你会支持中考分流,因为这种情况中考可以刷一半人,减少高考压力。
而如果你不认同这一论点,则中考强制分流真的就是不必要的,因为很多学生就是混上了高中,因为本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个人智力等诸多限制,高考最多真就是三本水平。就现在的就业形势说,考技校也是进厂,考三本多半也是进厂,前两年计算机还行,现在也不行了,所以无论让这些人参加高考或不高考,都不怎么会影响一本以上学校竞争。
客观来说,目前中国的教育现实是,“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这两点正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这种现实考验可以从中国教育的脆硬化得到体现,这里不细表。简而言之,从一线的初中教学实际操作中看,这个话题可以简化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认为中考在全市45%-60%的人,还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可能呢?
从理论上来说,当然认为是有可能的,但从实际上操作来说,则并非如此。实际上在中考基本实现严格的五五分流的2017年以后,在江苏高考中,面对物化班的化学学科拿“B”等级分数线相对高的问题,苏北很多省市便强行要求高二期中考试和月考,总分都在270以下的人,去报考物化组合,用20-40分甚至更低的垃圾分数,去拉低江苏化学前50%得到B等第的分数线。这证明即使在严格的五五分流的2017年,在考上高中的人里面,依然存在大量上垃圾高中,在江苏如此鸡娃的氛围下,还考不到270分的学生,而这一批学生,已经是五五分流筛选完成后的生源了。
这里面另外一个反例,就是五五分流严抓之前的南京中招市场。在2010年之前,南京的中招的“点招”交易价格,一直维持3档。即学生中考填志愿后,和实际分数线差距在5分以内的,交1.5w可以入学,在10分以内的,可以交3w入学,10分以上,20分以内,家长有特别强烈的上名校动机的,交6w借读费,可以挂靠在一般高中,来名校上学。而当年的情况是,如果低于普高线,在普高线下20分以内的,其实也是交6w就能找个高中上。
客观来说,即使是最贵的6w,在2008-2010年的南京,也不至于说是一笔工薪阶层完全无法承受的钱。或者说,按照当年的情况,在基层学校有一定权限,权限还没有被垄断的情况下,民众自发和当地高中校方进行交易,最后经过多年博弈,得到了6w这个价格,大致上相当于南京普通双职工家庭半年收入。
这个价格的形成机制很复杂,不是笔者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但价格确实在这个位置上稳定了五年,证明价格本身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反过来说,民众之所以不愿意掏更多的钱,根本原因就是,即使花了6w以上的钱财去借读名校,或者上了普高,考上二本的几率也不见得大,没有必要那样去追求。因此,从实际教学操作结果看,虽然教育理念要求把所有学生看成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但说实话,学生如果真已经差到在前45%-60%这个中考成绩段了,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否则基本上是考不上二本的。
目前的这种以区为单位,要求严格落实五五分流的普职分流,不论动机是什么,从根子上来说,就是负责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的一次大型PUA。通过严格普职分流,对前30-50%学分位段的学生家长进行恐吓,进而PUA他们去接盘学区房,并为教培提供巨额市场,或者裹挟这一批学生家长焦虑的给孩子报其根本不需要,也学不进去的一对一辅导班。但考虑到目前的生育率暴跌,外加上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高考现在只有前1.5%的985本科+部分211好专业的学生,才能过的舒心,民众集体拒绝接盘学区房,进而促使金融资本感觉到风险,在很短时间内放弃学区房市场。所以继续维持五五分流已经无必要,也无法维系,因此目前才会表示放松五五分流。
目前的中考以区为单位严格执行五五分流,实际上就是一个以教育管理权力为核心资本,以学区房为金融标定物,以恐惧心理为杠杆的,赤裸裸的强制摊销制度。这个制度的维系点在于学生家长对孩子落入技校的恐惧感,而不是对孩子能不能角逐本市排名前5以上高中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或附属内驱力。虽然一般普遍认为,孩子只要稍微认真学一学,中考是普及型考试,不至于考不上高中,而且即使考上了高中,和考上还行的大学(一本以上)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不妨碍有些人学生家长的恐惧心理,把这种心理拿来加杠杆。
未来即使做不到真的取消五五分流,也可以通过废除以区为单位的五五分流,重新回到以市为单位的五五分流,并通过下放招生权限,或组织高中老师巡回任职的方式,模糊名校和非名校的界限,降低上高中的难度,来解决这部分问题。
至于5年以后人口锐减的这一批孩子中考的时候,则更无必要维持技校了,如今连211机械和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也要大规模进厂,那还不如顺势裁撤技校,节约公共开支,把这部分钱拿出来,补贴区内省属211和双一流高校,在这些学校恢复面相本省学生的“走读生”项目(走读生项目在80年代曾经出现过,就是学生能自负居住的情况下,降一点分数录取),增加招生名额,缓解高考压力。
省流版大白话内容:
以前中考740分制的时候,实际上只有考620以上的学生,有几率上二本以上大学,南航附中已经算是南京市区比较好的高中了,但在2015年以前,这个学校能上真二本的(指南京工程学院和苏科大以上),也就一半人左右。当然这个判断比较武断,不过大体上是符合的。中考是普及型考试,考语数外物化史政地生体育,整体拔高题不多,620都考不到的考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缺陷不少。剩下的590-620分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自己TP了,这部分人会认为,不管怎样都有个高中上,大不了花点钱。
而普高五五分流强制执行,就把招生的权限和高考报名权限,完全收紧到市以上教育主管部门了,这种情况下,基层机构和民众直接互动的机会变少了,或者说,基层机构提供公共资源的能力就丧失了,权限完全垄断了,凡是权限高度垄断的资源,必然就会表现出在市场上价格畸高的特点,结果就是,普高线变硬了,学区房炒上去了。从实践结果看,甚至可以说,这种权限的垄断还不如以前,徒增学生家长经济负担。
在不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了五年以后,现在人口不行了,学区房炒不动了,韭菜根没了,于是只能放开。外加上现在二本读啥都会进厂,所以无所谓了。
差不多是这样。
苯鸟 发表于 2023-9-2 19:22: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波操作属实是看不懂了。特别是第一点“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高起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前段时间才研究过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自1983年以来,我国各年度出生人口大致趋势是这样的:从八九十年代的2千多万,逐步震荡下跌,2000年到2010年,大约从1700万跌到1500万;2010年到2020年,大约从1500万跌到1200万。
到去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跌破1000万,这是近七十年来最低的一次,也是首次跌破8位数。
折算成曲线图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学校之中,特别是未成年至成年段的学校教育,高度依赖出生人口数。
以2022年为节点,六年前出生人口数为1786万,那时候出生的孩子今年刚好上小学。而六年后,能上小学的学生人数锐减到956万人,少了近一半,短短十五年后,高中阶段入学学生人数也会等比例下降,所以在未来很多地方的学校有可能连学生都招不到,必须关停并转,尤其来自四五线以下的县城,更是人口流失量最大的部分,这时候新建县城高中,算上项目设计审批一两年、建设周期一两年,满打满算未来也只能用10年左右,是不是有些资源错配了?
而且这种县城高中和贫困山区的教育还不一样,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主体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在县城地区的学校,我国目前的容量是完全足够的,过去人口高峰期都熬过去了,未来人口数量下跌,高中教育资源紧张度进一步缓解,新建的必要性根本不高了。
从个人角度理解,本次的“有序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对大多数有孩家庭是好事,只是大兴土木还不如提高质量,从现有教育基础上优化各地教育资源。
同时经过前两年的双减政策,教师存量应该是充足的,可以再吸收一批好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单纯扩建,以后学生少了又不得不闲置浪费,实际上走上了短期有效长期低效的老路。
PS:后两点没啥问题。

我国历年人口出生数量统计: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
1998年:1934万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2001年:1696万
2002年:1641万
2003年:1594万
2004年:1588万
2005年:1612万
2006年:1581万
2007年:1591万
2008年:1604万
2009年:1587万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0万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2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xchina 发表于 2023-9-2 19:23: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拖延问题。
当年普职分流的一大初衷,就是为了将一批劳动力提早推入市场,让劳动力不至于短缺。至于解决当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只是顺带而已。
而现在的问题是职高找不到工作么?不,是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提高高中分流比例,只是纯粹将更多人划入高中3年+大学4年的蓄水池中,拖延就业问题爆发的时间,以期缓解当前的困境。
但是若不在供给端实打实地创造更多岗位,你再拖延下去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等7年后这批青年毕业了,继续面对20%+的失业率么?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毕竟,连青年失业率数据都不敢公布,人们怎么会有信心。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