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十四章

[复制链接]
zijiang 发表于 2023-7-31 12:05: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曰微;听之而弗闻,名曰希;捪之而弗得,名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察看却不能见,称作微妙;垂听而听不见,称作希声;抚摸而无形,称作空旷。这三种情形不可以穷追究问,所以将三者混为一体。混一的状态,它上面不光明,下面不暗昧,绵绵不绝啊,不可名状,回复到空虚无物的状态。可称作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物的气象,处于惚惚恍恍的状态。跟随它却看不见其尾,迎向它却看不见其首。
执守现今的道理,用以驾驭现今的现象,凭此而知悉远古的始端,这就是大道的纲纪。

体悟:

◎夷、希、微——道的三种状态,非不能见、不能闻、不能得,须“致虚极,守静笃”,而后可见道、闻道、得道,道——至灵之物,需无物无我之境界才可觉知。
◎惚恍——道的特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透悟道纪,御今之有。御今之法:清静自然,无为而为。

问答式悟道:
◎如何理解“混而为一”?
道本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人无法凭感官感知“道”,也无法以思维推知“道”,道混沌一体,似有似无,“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如何理解“惚恍”?
“惚恍”是道的性状,道上不曒、下不昧,绵绵不绝,不可名状,此虚无之道不可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何谓“道纪”?
道的纲纪,即道作用于万物所呈现的规律,人们借着道的功用(德)来觉知道。
◎何为“今之道”?
道,可道,非恒道,道生一,道为无,一为有之始,一是道之体,即有物混成,道性恍惚,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如何“执”?
道“夷、希、微”,故善为道者微妙玄通,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