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在中国是否能平民化?

[复制链接]
heavenhi 发表于 2023-7-31 10:28:2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尔夫球在中国是否能平民化?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IT货郎 发表于 2023-7-31 10:29:1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回答几句,在我的知乎高尔夫专栏里,前几天回答了一个《答中国高尔夫十问》。
知乎专栏
但是这个问题的点在平民化上,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我觉得题主的意思是想问高尔夫在中国是否能大众化。那么这样答案就是能。但是有难度。
如果题主坚持是问是否能平民化。我觉得现在就已经实现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平民,就是不是权贵的普通老百姓。是指非官僚没有特权的人。这样的人,也能是有消费能力的人。在中国目前的高尔夫人群中,这种人占人群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中国面临的不是高尔夫平民化的问题,而是大众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让中低产阶级是否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接触高尔夫运动。
如何产生这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降低高尔夫的门槛,降低打球费用和球具支出的费用,降低教练费用,提升教练素质,修改教练教学方式,真正的普及业余高尔夫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18汇”一个由81名创业者组成的创业团队,其中50多人来自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正在努力研究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使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形成普及和大众休闲运动,这是18汇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leadall 发表于 2023-7-31 10:29: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年应该可以。就是等现在这批90后人的孩子走向社会的时候,高尔夫应该就能像国外一样平民化了。
我的理由比较简单,没考虑太多政治、人口、面积问题。
理由1,我认为现在高尔夫的普及是在逐步扩大的。我小时候只看过一场大满贯赛,还是家里卫星接的韩国台。而现在,欧巡有乐视,美巡有爱奇艺,大满贯更是容易看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高尔夫的电子游戏,周边节目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加外人对高尔夫的认知和喜好。
理由2,中国很快会出一个优秀的偶像球手的。就像李娜之于网球,中国体育是很需要一个这样划时代的领军人物的。目前虽然看,除了女子的石昱婷和隋响(现在还是业余)之外没一个有这样潜质的人。但是也快了。高尔夫不同那些对抗运动,没那么依赖身体条件。看看韩国现在井喷的年轻球手(安秉勋、王晴训、李首民…),这些都是受上一代韩国球手崔京周、梁容银影响的球手啊。当然,这些年轻球员的成功和韩国高尔夫普及程度以及系统化训练关系更大,但这也只是先后的问题了。如果中国也能出个司徒京周,司马容银的话,也会逐渐向韩国靠拢。中国的女子网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再也出不了李娜了,但是新的彭帅郑洁们却在冉冉升起。而当彭帅郑洁们积攒到一个数量,新的李娜自然而然也就诞生了。
理由3,现在一把手不喜高尔夫,可能也“不敢”喜欢高尔夫。那是因为高尔夫长期在中国妖魔化所导致的。不了解高尔夫的人对高尔夫的标签基本上都是「贵族运动」、「昂贵」、「腐败」…但等他们通过以上方式(理由1和理由2)了解高尔夫之后,就会发现高尔夫的真实样貌并不是这样的。在国外,是有很多便宜的公共球场的。在美国,更是还有小的三洞五洞社区球场,价格比在中国去体育馆打乒乓球便宜(黑人球手tony finau从小就生活在贫民区,但通过周而复始打他家旁边的小三洞球场,现在成了美巡赛的球员)。而等民众对于高尔夫的认知发生改变,以至于那一任一把手喜欢高尔夫,也更敢喜欢高尔夫的时候,高尔夫在中国的定位也势必会发生改变(我必须得说,高尔夫本身不是贵族运动,但在目前的中国…至少也是中产阶级的运动了),届时便宜的公共球场会越来越多,国产品牌也会涉入高尔夫球具领域(意味着有更便宜的球具),等到那时,高尔夫在中国也会慢慢回归本来的样貌。
嘛,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是很骨感的。短期内,高尔夫在中国不被更加妖魔化就不错了。
李建华 发表于 2023-7-31 10:30:4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给某个高尔夫专栏写了一篇高尔夫为啥无法普及的文章,我需要修改一下我以前写的答案了。
截止2016年年初,中国有高尔夫核心人口33.5万人,和14亿大国人口相差甚远(所谓核心人口是指每年打球8场次以上),收入集中在年薪50万以上的占80%,年龄集中在35周岁以上的占80%。

1. 资源稀缺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稀缺产生交换,交换引发价值,价值引出成本和收益。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并且可利用的土地有限,人多的地方更是寸土寸金,人少的地方开高尔夫球场又没生意,因此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高尔夫球场就是稀缺资源,所以高尔夫成本高,这就决定高尔夫是少数人玩的游戏,把大批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群挡在门外了。为啥麦当劳和肯德基生意这么好,因为除了地理位置以外,价格是普通大众们能付得起的。
2. 文化理念缺失。
在国内,相当一部分人打高尔夫球并非出于对高尔夫运动的热爱和对高尔夫文化的向往,更多人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才会去消费高尔夫,所以这项运动的粘性不强,容易流失客户。所以第一次去打高尔夫的人,并不是去球场真正享受这项运动的,而是为了拍照的,所以很多球童,照相技术高超,也都是被球友们训练出来的。
3. 高尔夫这项运动自身的局限性
一场高尔夫花费时间大概是四个半小时,并且国内大多数高尔夫球场都在郊区,驱车到达的时间大约是40分钟,并且一场高尔夫相比其他运动,耗时太长,场地价格贵,并且很多有意向打高尔夫的人群缺乏便捷、足够的渠道接触高尔夫以及高尔夫趣味不足等,这些都是高尔夫人群不多的主要原因。而这项运动几百年来,基本一成不变,比赛模式、比赛时长等都没什么变化,而最大的变化是规则越来越多,规则条款越来越难懂,曾经一个球友和说,高尔夫规则和英国人一样,死板又僵硬。所以他们才会去打流氓规则,这样简单又没有争议。
4.高尔夫人才缺乏
公众对这项运动的误解,导致目前国内高尔夫产业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高尔夫人才极度缺乏,人才的流失也相当严重,从2015年朝向白皮书可以看出,高尔夫业内人士的行业信心指数为85.61(满分200分),呈“略悲观、消极”状态。目前国内开设高尔夫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并不多,招生情况也不是特别乐观,就业情况也不乐观。国内的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差距甚远,导致本科毕业的学生对行业了解不足,基本都要从零基础学起,而寒窗苦读数十年,很多应届毕业生不愿意从球童、草坪工人等基础做起,只能离开高尔夫行业,这也就导致可以栽培的高尔夫从业人员不足。
5.基础薄弱,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从1986年,中国有第一家高尔夫球场,才短短30年,中国高尔夫的发展基础一直比较薄弱,缺乏有计划、有效的市场培育,忽视培育高尔夫人口市场,行业市场的营销重点不是运动,而是房地产和高逼格的生活品质,也导致这项运动没有大众基础。并且行业由于缺乏诸如市政球场、公众球场、初级入门球场、练习场灯入门及培训设施,缺乏对市场的培育,导致中国高尔夫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陷入今天发展乏力的困窘之中。
另外,国家政策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政策主导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哪个市场真正实现了开放和完全自由呢?国家会考虑到环境、世俗、贫富等问题会一直限制高尔夫的发展。
duanlihua 发表于 2023-7-31 10:30: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在我看来,会的。只是,要过很久。
想想看,世纪交接的时候,非会籍球场打一场球上千元,人均月收入只有几百元。那时打球绝对是非富即贵。
十几年后的今年,四五百/18洞的球场都能找到,人均月收入已有四五千。
再过十几年呢?再过几十年呢?
这几年高尔夫行业不景气,是因为政府官员都不敢打了,想巴结政府官员的人也就跟着不打了。但是,这不正是这个行业走上正轨,健康发展的开始吗?
总会有人喜欢这样一项安静的运动的,等中国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高尔夫的平民化似乎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到时候,最大的阻碍恐怕将是人多地少,仅此而已吧。
gvell 发表于 2023-7-31 10:31: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我的回答是不能!
从环保角度考虑,高尔夫球场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耗大量水源。球场使用的草皮需要耗用大量的水资源来维护灌溉,许多球场基本上都靠抽取地下水来维持经营。修建球场对于我国内陆缺水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在这类地区应该严禁修建高尔夫球场!
2、球场使用的农药、肥料以及其他化学污染物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
3、影响生物多样性。场地建设需要改造大面积土地,砍伐树木、削丘填沟,对原有环境进行人工改造,还需要铲掉大量的野草、灌木和树木,种植单一的草皮。把一个以农林为主的生态系统改造成一个以草坪和别墅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物种结构发生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也相应改变,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和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被减弱。
因此建设高尔夫球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保论证,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建设;在运行期还需要严格管理,成本很高,且打球人数不能过量。这项运动不适合大众化。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