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最牛陆军师——北洋陆军师

[复制链接]
cfang99 发表于 2023-9-1 16:26: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各位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即当说到北洋陆军的某某师或某某混成旅时,比如说到第3师、第6师、第16混成旅等,就像说到美军第4机步师、第82空降师、英军第7装甲旅一样,能让你充分感觉到它的份量。而如果说起四十年代国军的某一个师,你是无论如何找不到这种感觉的。冯玉祥武穴停兵,不过一个混成旅长,马联甲发动安徽政变,也不过一个混成旅长,臧致平、杨化昭离闽入浙,都不过一个混成旅长,但却每每使政局产生严重动荡。若是一个师,那就更不得了。吴佩孚率第3师自湖南前线回师北上,孙传芳率第2师离鄂经赣入闽,尽管不是战斗行动,却都引起当时军界政界极大震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大事件,可见其所占砝码之重。
那时的军阀,可以不当省长,可以不当督军,却不能不当师长。在北洋军阀控制的省区,各省的军政长官(不同时期称都督、将军、督军、督理、督办等,特别区称都统)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要兼任一个师长。许多军阀即使当上了相当于战区司令一级的巡阅使,官居上将了,也依然紧紧抓住师长的权柄不放。比如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兼第3师师长;苏皖赣巡阅使齐燮元,兼第6师师长;热察绥巡阅使王怀庆,兼第13师师长;闽浙巡阅使孙传芳,兼第2师师长;两湖巡阅使萧耀南,兼第25师师长;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兼第11师师长,等等等等。在北洋,除了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外,全部的巡阅使都兼了某一个师的师长。
那时的一个师长,咋就如此炙手可热呢?咱们从头道来。


一、陆军师在中国的诞生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军队编制,起自清末的新军编练,陆军师就是在这时诞生的。
清末的军事变革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94年至1900年。
甲午战败之后,旧的编制已经被彻底否定。有感于国破军弱,张之洞、胡燏棻等倡议按西式军制编练陆军。于是,便有张之洞在南洋练自强军,胡燏棻在北洋练定武军。后胡他调,定武军由袁世凯接统,改称新建陆军。袁于小站编练新军后,对于练兵,比他的前任胡燏棻更加大刀阔斧。南张北袁最可贵之处,在于打破自洋务运动以来只重装备改进而不重编制改革的旧的束缚,大胆采用西式军制,从编制体制上进行改革。一场军事革命悄然兴起。
在江南,张之洞练的自强军最初的编制如下:


自强军之下,虽然仍以营为基本单位,但营之上又有了翼的组织,且将马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单位混合编入,已经具备了合成军队的雏形,较之以前的绿营和湘淮军都以营为平时最高编制单位且兵种单一的情形已经有了一个可喜的进步。
在北洋,袁世凯接任之初,在给朝廷的上禀中,所拟定的新建陆军的编制如下:


这个编制,已经形成了多级编组,部队规模更大,合成军队的样式更显,其新的层次结构更加适应了新兵器与新战术的要求。虽尚未破壳,一个全新的编制结构——陆军师,却分明已经在孵化过程中了。
第二个时期,是1900年至1904年。
庚子之乱后,清廷再一次受到刺激,不得不采纳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开始了常备军、续备军的编练。但因为那时练兵是各省练各省的,多数省份都仅立名目,敷衍了事,真正迈开步子大胆改革的,依旧还只是北洋的袁世凯和已经由南洋调往湖北的张之洞。
1902年,张之洞以湖北护军营为基础仿照日军师团的编制建成湖北常备军。其编制如下:


在这个编制中,军可比作日军的师团,翼可比作日军的旅团,旗可比作日军的联队,营可比作日军的大队。和张原来所练的自强军相比,不仅是部队的规模增大了,也更加接近现代陆军师的层次结构。
就在同一年,北洋的常备军实行了如下的编制:



与张之洞的湖北常备军相比,稍有不同之处即湖北常备军的骑兵是一个营,而北洋常备军的骑兵是一个标(团)。这也合理,因为南方北方对于骑兵的适用条件本来就不同。
大概清廷也感到没有一个统一的练兵机构来统筹全国练兵事宜,而是由各省练各省的实在是不行,于是,在1903年底,在京师设练兵处,以统筹全国的新军编练。练兵处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以袁世凯为会办。奕劻根本不懂练兵,也懒得管事,实际上的练兵大权便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而此时的袁世凯,正以练兵为己任,且已有成绩,现在又掌握了全国的练兵实权,中国的练兵跨入了一个急速的腾飞时代。
光绪三十年八月初三,公元1904年9月12日,这是中国军事历史上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由练兵处会同兵部拟定的新式陆军章制正式奏准并在全国实施。至此,历经甲午战败后十年的苦苦摸索,在冲破了几千年旧的束缚后,中国陆军完成了从旧制到新制的革命,一个全新的陆军编制单位——镇——也就是民国后改称的沿用至今的陆军师,诞生了。


二、北洋陆军师的编制、装备

因为是袁世凯主持的全军统一编制工作,因而新式陆军的编制,大的框架基本上就是北洋常备军的编制。
到了1912年陆军更名前,镇的编制又略有微改和增加。
一是马标由常备军时的4个营减少至3个营。
二是增编了镇属电信队。电信队为连级,下辖2个无线电通信排,2个建筑排,1个输送排。共计官弁兵夫163员名。这个建筑排,其实就是架线排,只是今昔命名不同而已。
三是增编了镇属气球队。气球队也是连级,下辖1个制气排,1个司球排,1个吊笼排,1个输送排,另有系留班、通信班各1个。共计官弁兵夫221员名。
四是在步队标和马标增编了机关枪队。步、马标的机关枪队均辖2个排,共计官弁兵夫71员名。
另据网友西塞罗的考证,此时镇还直属一个机关枪队。
1912年9月,将新式陆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名称改作师、旅、团、营、连、排、班。
陆军改称后,最初的编制与改前完全一致。到了大概1914年,又做了微改,便有了如下的编制:


由上表可见,微改后,编制大体如旧。所不同者,是骑兵团的编制进一步缩小了。
说到那时的装备,倒也简单,主要就是枪和炮。
先说枪。以北洋六镇为例:
1905年,北洋常备军第1、第2、第3镇建成,其中第1镇(后改番号为陆军第2镇)的步骑枪于1903年购自日本,为三零式,口径6.5毫米。
第2镇(后改番号为陆军第4镇)的步枪于1903年购自德国,为毛瑟式,口径7.9毫米,骑枪系于同年购自日本,为三零式,口径6.5毫米。
第3镇(改称陆军后仍为第3镇)的步枪也是于1903年购自德国,骑枪则既有德国造,也有汉阳造,惟口径则均为7.9毫米。
1906年,北洋陆军(此时已改称陆军不再称常备军)第1、第5、第6镇次第建成,其中第1镇、第6镇所用步骑枪均购自日本,为三零式,口径6.5毫米。
第5镇初建时所用步骑枪较差,“系旧式,且极凌杂”,但仅仅一年以后,到了1907年,该镇装备的的步骑枪便已经全部换成德国造毛瑟,口径7.9毫米。
从以上不难看出,北洋六镇建军之初,所装备的步枪只有两大类,即德制7.9毫米毛瑟系列步骑枪和日制6.5毫米三零系列步骑枪。
进入民国以后,北洋陆军装备的步枪一项,变化不大。使用最多的依旧是德国造七九步枪与日本造六五步枪。从1916年北洋陆军所属的16个师中的13个师的装备情况来看(内缺3个师的步枪装备情况):
德国造八八式7.9毫米步枪,有10个师在使用;
德国造毛瑟九八步枪,有4个师在使用;
日本造三零式6.5毫米步枪,有4个师使用;
日本造三八式6.5毫米步枪,有2个师在使用;
俄国造莫辛纳甘7.62毫米步枪,有1个师在使用;
奥地利造曼利夏8毫米步枪,有1个师在使用;
法国造勒贝尔8毫米步枪,有1个师在使用;
汉阳造7.9毫米步枪,有7个师在使用。
注意,若将上列使用的师加起来,已经远超过了13这个师的总数,这是因为有的师装备的并不仅仅一种步枪,统计重叠之故。
北洋时代,轻机枪还基本没能登上战争舞台,因而机枪也没有轻重之分,这时所说的机关枪,都指的是重机枪。北洋陆军装备的机关枪的型号不多,主要是德国造马克沁机枪、法国造哈其开斯机枪和日本根据哈其开斯仿制的三八式机枪。
机关枪以连为单位编成,分别编在4个步兵团,也可能编在骑兵团,也可能由师直接掌握一个机关枪连,共计机关枪24挺。
一个师24挺机关枪,这在今天看来未免寒酸,但在十九世纪末,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为止,列强陆军师也不过如此。除俄军每师装备32挺外,其他国家的军队最多也是24挺的编制。
北洋陆军最初的六个师装备的火炮,以德制克虏伯75毫米的野、山炮居多,第1、第3、第5师的炮兵团是清一色该炮。其次是日本仿的克虏伯75毫米野、山炮,第2、第4师的炮兵团全部装备的此炮。再次是法国克鲁苏75毫米野、山炮,第6师炮兵团全部装备此炮。
在国民政府时期的许多军队,你根本无法从编制表上来判断这支部队的实力,有一个师应编1万人而实力不及3千人的,有应编1个炮兵营而实际连1门炮也没有的,有名为骑兵团却基本没有战马而全靠徒步作战的。在北洋陆军存在的绝大多数时间,准确说在1920年直皖战争以前,这种徒有空编的情况是没有的。
看一看截止到1910年,全国新军各镇的实力:
北洋陆军:第1镇,12524人。第2镇,12468人。第3镇,12636人。第4镇,12504人。第5镇,12504人。第6镇,12599人。
其他省陆军:第8镇,11204人。第9镇,9044人。第10镇,7233人。第17镇,未详。第19镇,4486人。第20镇,5357人。第21镇,2542人。第23镇,8231人。
当时一个镇的编制员额为12512人,由上列各镇实有官兵人数,可以清楚地看出北洋六镇的满员情况,看出与其他各镇兵员编制足额率的对比情况。
清末是如此,到了民国时期的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部分时期,其编制的满员率仍是如此。以护国战争时北洋军实力统计为例:第6混成旅5000人,第7师(欠1团)6000人,第8师(欠1团)8000人,第12混成旅4000人,第4混成旅4000人,第13混成旅4000人,第16混成旅(欠1团)2000人,第5混成旅5000人,第11混成旅4000人,第20师(欠1旅)6000人,第2混成旅5300人,第7混成旅5700人。由此大抵看出,除第7师(欠1团)兵力稍弱,其它基本是满员的。
前些年,网上有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国军大陆时期炮兵史》,说北洋陆军的火炮徒有编制,全是空架子,笔者对此实难苟同。
在此借用北洋军史资深网友西塞罗在《晚清炮兵发展概略》一文中统计的北洋六镇火炮实力:
第1镇:日造75毫米野炮18门,德造格鲁森57毫米野炮18门,德造格鲁森57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第2镇:日造29倍径75毫米野炮36门,日造13倍径75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第3镇:德造克虏伯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第4镇:日造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第5镇:德造克虏伯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第6镇:法造克鲁苏75毫米野炮36门,75毫米山炮18门。全镇共计54门。
您看清了,这可不是纸面上的编制数,这是实力数。
1906年,清新军在彰德举行秋操(即于秋季组织的红蓝实兵对抗演习),组成南军与北军。南军由第8镇与第29混成协组成,共装备野炮36门,山炮54门。北军由第5镇和混成第1协组成,共装备野炮54门,山炮36门。显而易见,参加秋操的两个镇是按编制编满了54门炮,两个混成协没有法定编制,却都实有炮36门,这恰恰是两个炮兵营的满编数。
实际上,查阅北洋陆军在清末民初时的装备,往往是该编多少就有多少,一挺机枪、一门火炮也不少。



三、北洋陆军师咋就这么牛

1.兵力少而精
和四十年代后期国军的步兵师曾达到两三百的数量不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陆军师为数很少,真正走的是一条精兵之路。
那时的军队,分中央陆军和各省陆军。中央陆军历年在编数罗列如下:
1912年,随着部队名称的改变,北洋第1至第6镇、第20、第23镇等8个镇改成了8个师,番号不变。又增建第19、第27、第28师,北洋陆军实力为11个师。
1913年,建第7、第8两个师,达13个师。
1914年,建第10师,达14个师。
1915年,裁第23师,又减至13个师。
1916年,建第11、第12、第13师,又增至16个师。
1917年,建第15、第16、第18、第29师,达20个师。
1918年,建第9师、参战军第1、第2、第3师,达24个师。
1920年直皖战争后,建第23、第24、第25、第26师,裁第11、第15师、边防军第1、第2、第3师,总数减至23个师。
1921年,建第11师,总数又增至24师。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裁第16师,第27、第28、第29等3个师独立于北京政府之外,又建第15师,北洋实际控制的陆军师减至21个。
1923年,建第14师,又增至22个师。
上列统计中,虽使用中央陆军番号,但隶属关系归地方长官而与北洋少有渊源的如川军等师未列入。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疾速走向灭亡。这之后的中央陆军各师,已是破败不堪,提不起来了,因之未再统计。
兵少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可以集中人、钱、物于重点,形成拳头,练成精兵。
那时国力不强,但以有限的军费,集中装备一二十个师,就能够保证它的齐装满员和兵强马壮。试想一下,若是同样的钱,用来养二三百个师,它还能不能保证每师编配54门75火炮的一个炮团?还能不能保证军饷不拖欠?还能不能保证经常性地搞数万人的实兵对抗演习?肯定不能了。所以,虽然军费总量可能并不高,但因为部队数量少,落实到每个师里,它的单位数量就足够多了。有了钱,装备上去了,训练上去了,战斗力自然也就上去了,一个师举足轻重炙手可热也就好理解了。
第二,军队总体数量少,每个师所占比重就大,就容易引起人们的瞩目。
俗语说,物以稀为贵。在北洋军阀分裂混战以前,属于中央的陆军师最多时仅有二十几个,平均每个省不足一个,自然就占秤。相反,如果一个地区都有数十个上百个师了,每个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当然要掉价。这就好比八十年代,一个数千人的大厂,大学生往往就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自然就让人刮目相看。而如今失业求职的大军中,大学生多得一块砖头掉下来都能砸中好几个,也就没有谁再把他当回事儿了。一样的理儿。
2.军队合成,唯此一级
北洋陆军师编成内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后期又增编通信兵、观测兵、机关枪兵,是诸兵种合成的战略单位。整个旧中国没有哪一个时期哪一支军队的师具备如此完整的战斗体系。不仅如此,它的兵种单位配备得够大、够用。单说这师属炮兵,能在每个师编一个54门制炮兵团的,在旧中国几十年间,也只有北洋陆军。后来的国民党军,有过多种类型的师,但从无将一个54门制75口径的野炮、山炮混编炮兵团编到师的。四十年代后期的美械部队,不过是每师一个12门制75口径的山炮营而已,那就牛逼得不要不要的了,可以想象北洋陆军的师有多牛逼了。
更让它牛逼的是,与今天诸兵种合成在营以上每一级都有体现不同,北洋时期的合成只体现在师这一级。就拿火炮这一项来说,后来的军队,统帅部有预备炮兵,军有军属炮兵,团有团属炮兵,营有营属炮兵。但北洋时不一样,除了师这一级,其他任何一级什么也没有。师以上的军是战时编组,只有指挥权,而无行政权,军长手中基本不掌握战斗支援、勤务支援和战斗保障单位,它必须通过临时归其指挥的师才能达成指挥意志。师以下的旅、团、营等都是单一兵种,战斗支援、勤务支援和战斗保障单位也是什么都没有。
有人可能要问了,每次战斗都要一个师出动吗?若是小规模的战斗,只需一个团,或一个营,没有战斗支援和勤务支援,战斗如何实施呢?
是这样,那时若需要旅、团、营等独立执行某个作战任务,则由师根据需要加强骑、炮、工、辎等兵种组成混成旅、混成团、混成营等,战后兵种单位归建。比如1913年北洋军征赣时的第6师张敬尧团,便是临时配属炮兵第6团1个连、骑兵第6团1个连、机关枪2个连、卫生队、电话队各一部组成的混成团。同年在反击外蒙侵略战争中的第1师李奎元支队,也是以步兵、骑兵各2个营、炮兵、机关枪兵各1个连组成的混成支队。护国战争时的北洋陆军第3师第5旅、第6师第11旅等,也都是临时组成的混成旅。如果没有这些加强的兵种单位,它就不能遂行独立作战。
所以说那时的陆军师牛逼,它没办法不牛逼。这就好比你有锅灶却没有柴火,他有柴火却没有米,唯独我有锅有柴也有米,能不牛逼吗?


四、顺带说一说混成旅是个啥

混成旅是比师略小的合成战术单位。混成旅原是战时编组,当然它自始至终都是战时编组,就像前边列举的混成团一样,依战而设,战后兵种单位归建,混成旅取消。可历史在这开了一个玩笑,不知不觉中,部分混成旅演变成了平时单位。也就是说,混成旅指挥的骑兵、炮兵等,并不像组建初衷那样由上级临时配属,而变成了固定隶属,因而这混成旅也就不仅仅再是一级战时编组,而是演变成了一级平时编制单位。
但说来道去,混成旅没有法定的编制。
因没有法定编制的制约,混成旅的编成也各有不同。一般辖步兵两到三个团,骑兵一个连到一个营,炮兵两个连到两个营,机枪一到两个连,工兵、辎重兵各一个连。不同的混成旅实力相差很大,小一些的有3千兵马,多的则逾万人,如著名的冯玉祥第16混成旅、郭松龄东三省陆军第2旅、张宗昌第3旅等,兵员都在万人上下。
同样是因为没有法定编制的束缚,混成旅的编配随行就市,很是灵活,尤其在骑兵的编配上,根据不同地区,编配不同规模,十分适宜。如在南方,旅属骑兵多数不超过1个连;在中原,则基本是1个营;在满蒙又可多至1个团。如黑龙江有的混成旅以1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另加其它兵种分队编成;吉林有的混成旅以2个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为主编成;绥远有的混成旅以2个骑兵团和1个步兵团为主编成。第二次直奉战争前的郭松龄东三省陆军第2(混成)旅,辖有步兵团3个、骑兵团1个,炮兵团1个,俨然一个师的规模了。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战样式编组不同类型的混成旅,这又是其歪打正着的可贵之处。
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全般功能,可以独立遂行作战任务。所以,那时除了陆军师最牛逼,第二牛逼的就要数混成旅了。
全部回复20 显示全部楼层
wolfwithknife 发表于 2023-9-1 16:27: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裁军失败,国军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后来35年再次整军,又被抗战给打断,45年又整军,结果也未成功。有意思的是三次整军都提出以六十个师为标准
awdrgyjil 发表于 2023-9-1 16:28: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点赞。想请教下编制里的骑兵是骑马步兵还是真正意义上骑马作战的骑兵,一般会备几匹马?
bluejelly 发表于 2023-9-1 16:29: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neverletgo 发表于 2023-9-1 16:29: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非常像日本军。
tianyahaig2000 发表于 2023-9-1 16:30: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54门的火炮满编数,他国民党军在大陆到死都没达到过这个数,足以见得国民党的无能,“大清造舰,北洋造炮”,你他酿的中正式都没造几支,丢人!
大落 发表于 2023-9-1 16:31: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看《少帅》时,不太明白张作霖和冯德麟争督军和省长,为何就是不愿意放弃各自的师长一职(27师和28师)。看了你的文章,明白了其中的用意。北洋民国时期,除西南军阀外,大部分军阀手下的陆军师多少都有日本军队的影子,包括军服和军衔的样式。感谢分享。
meiya121 发表于 2023-9-1 16:31:5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的资料,好文章!
tianyahaig2000 发表于 2023-9-1 16:32: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不待见的就是你这样的喷子。愿意讨论就讨论,不愿意讨论该干嘛干嘛去。
kimshow 发表于 2023-9-1 16:32: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师属火炮来看,没有重炮。 清军应该也没有重炮吧,但是武器,火力也在民国军队之上。可见一个统一的政权的重要性。另外也是满清该亡,国之重器尽入汉臣之手。
123下一页
发帖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