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乒乓球在国外的热度怎么样?

[复制链接]
fortop 发表于 2023-9-1 01:18: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恩。 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有没有人答。
在此先给答题者说声谢谢。无关乎任何东西,只是满足我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如果问的方式触及您的不悦,我先说声对不起。
拉回正题。
刚看完天天向上看到王皓,就想问问乒乓球在外国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国民的参与度怎么样。
记得上次看,《社交网络》就是马克扎克伯格在谈判的时候,说了一句:现在我要是愿意,我可以把XX街买下来作为我的乒乓球室。大概的意思就是这个样子。具体原话就不记得了。
是不是到后来就中国一个人在玩这种运动了。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l5025 发表于 2023-9-1 01:19: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大洋彼岸的投稿,他们的“乒乓”原来长这样!

信任无价。这是一篇来自大洋彼岸、素未谋面的热心读者“萧然”女士的投稿,讲述了她与全美亨斯曼世界中老年运动会的情缘,在此也一并祝贺萧然女士在今年全美中老年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双冠军、混双亚军和单打第三名的佳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对乒乓球并不陌生,对大洋彼岸的乒乓却难称熟悉。孰优孰劣、厚此薄彼,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更希望通过客观、平实地描述,发现乒乓球运动更多的多样性,就像圆圆的乒乓球,充满无限可能。
此为,前记。


01

亨斯迈世界中老年运动会(Huntsman World Senior Games),原名世界老年运动会,由黛西(Daisy)和小约翰·摩根(John H. Morgan, Jr)创办于1987年,在美国犹他州圣乔治市举办,1989年起,亨斯迈集团创始人乔恩·亨斯迈先生成为运动会最大赞助者,旨在为全球中老年体育健身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技艺的平台。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该运动会已涵盖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山地自行车等27个大项,每届参赛运动员过万人,是世界范围内参与国家与地区最多、最具影响力的中老年运动会。


该运动会要求参赛者年龄在50岁以上,五岁为一个级别,比如50-54组、55-59组等,原来两年一届,疫情后改为三年一届。
除了体育活动,也提供医疗检查,筛查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各类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音乐会、舞蹈、社交活动和奖励,也是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运动员是否赢得金牌,均为所有参与者庆功。


02

该赛事的独特之处,表现在:
1、比赛彰显人生态度。
因是50岁以上长者运动会,参赛选手大多阅历丰富,会潜移默化得把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体现在比赛中。
比如,有的人参赛,是为了约见老朋友,有一位专门从德国赶来的乒球队员,仅仅是为了配合已定住美国的儿时伙伴;有的人参赛,是为了与家人一起出行旅游;有的人,希望圆年轻时未曾实现的运动员梦想;有的人曾是专业运动员,带着再战沙场的雄心。
绝大多数的人,在赛场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洒脱、大气,对他们来说,比赛更重要的是放松,而不是输赢。
2、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老。
有一位92岁高龄曾奶奶辈的老太太选手,她的粉丝团是她六十多岁的女儿、四十多岁的孙女和一堆曾子曾孙女,一家人为老奶奶捡球,加油助威!
当你六、七十岁,觉得自己老了的时候,看着人家九十岁还精神矍铄、积极参赛,会不会对年龄有一个全新的领悟?


3、坦然接受结果
混双比赛中,我们赢了一对公认具备夺冠实力的组合,当他们输球后,互相握手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是那种能感觉到的很真诚、发自内心的微笑,尊敬赢者的微笑。
更没有想到的是,比赛结束一个多小时后,志愿者四处找我,原来是输球的这对混双对手专门要与我们拥抱告别,她们就要返回家乡了,临行道别。
人到了一定岁数,会自然而然地懂得,比输赢更重要的是对一项运动纯粹的热爱以及球友之间的惺惺相惜。
4、全部自费。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参赛者的报名费、机票交通费、食宿费等等,赞助商概不负责,全部由参赛者自理,赞助商只负责比赛的相关费用。
这与国内组织赛事的资金用途,大相径庭。


03

我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时候,是在互相比较之中,日渐清晰的。
论承办乒乓赛事,中国称“第二”,世界上可能无人敢称“第一”,申办热情、资金投入、专业程度、志愿服务等等各个方面,中国乒乓球赛事组织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但是,我认为亟待改进的一点是:在一些商业性、公益性赛事中,要逐步稀释对成绩的执念,进一步丰富扩充乒乓的内涵。
让更多人亲身参与其中、不同水平的人同场竞技,让更多人感受运动的快乐、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让更多人得到情感的共鸣、收获对人生全新的感悟……
我认为,无论是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还是本乡本土的祖国热土,这是乒乓球比赛的终极价值。
艺无止境,事无完美,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我们”都在路上!
<hr/>



12月16日至21日为期五天的美国公开赛结束了,这次作为义工的我,累惨了!

每天早晨7:15准时到达场馆,一刻不歇忙到晚上8:30结束。

每天除了忙还是忙,我的意思不是叫苦,是脱不开身去发现更多鲜活素材,接下来就流水账式唠叨几句吧,想到哪说到哪!



比赛对阵表
01我做义工


12月13日一大早,我从西雅图塔科马机场飞往加州洛杉矶地区Ontario(安大略市)。

作为本次比赛义工的我,是从各地(严格说是世界各地,有两位义工来自泰国)60名义工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12名之一,每天补贴30美元,包住,其它一切自理。






其中有一项福利很吸引我——免费参赛,我和同一俱乐部的王梅打了一个over50岁以上组别女双项目,获得第三名。




本次WTT美国站(US Open)的比赛较之以往,时间偏长,原因是:12月13至15日在美国公开赛前,举办了世界元老杯巡回赛(World Veterans Tour),只设置了专业组,未设置群众组,很多人无法参赛,大家的参赛热情集中在美国公开赛释放出来。

WTT美国站(US Open)有近千人参赛,简直热闹非凡。



美国乒乓球队教练高军(左二)、叶瑞玲(左三)、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右三)、张安(右二)合影
02比赛一角


本次公开赛设有七十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组项,分为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无论水平高低,都能找到对手。

最终,获得美国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的是前乌克兰运动员雷高(Lei Kou),亚军是现役美国队队员周鑫。

获得美国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的是现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的王艾米(Amy Wang),亚军是曾参加了三届奥运会的张安(Lily Zhang)。

巧合的是,王艾米(Amy Wang)和张安(Lily Zhang)俩人都曾是新泽西州LYTTC 国际乒乓球学院创办人叶瑞玲教练的学生。



女单冠军王艾米(Amy Wang)

叶瑞玲教练本次也参加了40岁和50岁组别的单打、双打和混双,共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

为加快比赛进程,双打项目全部采取淘汰赛制,输一场就出局,每一场都是生死战。

我打的女双就是输给了原黑龙江省队的专业组合,遗憾出局!



有所斩获,没有两手空空

当然美国站高手如云,前八一队李羽翔、韩国国家队刘南奎的前队友、林昀儒陪练等等,比比皆是。

当然,也少不了较为年轻一代的寇伟、周新、陶文章等等,他们确实出色,在美国乒乓圈打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留在中国国内,又显然难以出头。

优秀,永远是比较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双打项目开启了“老中青小相结合”的搭档模式。

U3100和小叶(青年)是赛会3号种子,在八进四时遭遇一对十来岁的中国小男孩女孩组合,五局三胜的比赛,大分2:1领先未拿下,第五局9平后连丢两分,与四强擦肩而过,这对小家伙惊人地夺得了U3100组冠军。

U4000组与我同一个俱乐部的西雅图高手余双(中年),作为第12号种子选手、直板长胶打法(队友也是横板长胶),在八进四被赛会4号种子选手、一对十几岁的印度男孩组合击败,止步八强。

由此可见,太过于依赖长胶,在发、接发环节常常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很难阻挡2000分以上选手的前冲弧圈球。




比赛的最后,观看了几场巅峰对决,增长了见识,赢得了友谊。

比赛间歇,与美国国家队一姐张安、澳大利亚来的削球手Bennett畅聊甚欢,收获一句宝贵的练球建议——“平时缺乏有目的性的练球,是不行的”!

03悲喜交加的赛场


比赛场上,最龙腾虎跃的仍是青少们。

这次比赛中一道靓丽风景是,有32名加拿大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租用大巴车一起参加比赛,场地内喊叫声此起彼伏,不亚于张本智和,场外的教练也不断敦促小队员们喊起来,大家喜闻乐见,没有人像网络上骂张本智和一样责怪这些小球友。

赛场上,谁正规训练过谁无训练过、正规打法和非正规打法,一眼看穿,各种胶皮也是眼花缭乱,许多已经小有名气的正规选手,遇到一些长胶、生胶、正胶、防弧选手,败了,还不知怎么调整应对,擦身而过时,偶也听到心有不甘的掩面而泣。

有时,我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她)们的肩膀说一句:“你打的这么好,以前肯定也赢过别人吧?他们都哭吗”?

嗨,输赢之间,没有冷过怎能感受暖的期待?每个运动员的人生不只是在赛场上,胜负后会心的笑容,才是最迷人的地方。

04三段小插曲


插曲一:比赛间歇,我去卫生间的路上,在球馆的一个拐角处,看到一位正在练球的女士(夏威夷人),我告诉她我想给中国的一个乒乓球群介绍一点她的乒乓故事。

她欣然停下来,滔滔不绝告诉我说,她今年59岁,来自夏威夷,已经练习乒乓球整整八年了,每年各种大赛一次不漏,绝对是重在参与的精神典范。




因为夏威夷距离美国很远,即使乘坐飞机,也至少需要六小时,那里也几乎没有什么专业的乒乓球教练。

她是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绝对称得上是奇装异服!

她永远都是笑容满面,积极阳光,她说她的学生们太爱她了,都为她参赛而感到骄傲,输了也是自己的英雄!

插曲二:970名运动员中唯一一位轮椅残疾人球员。




她也拿过奥运冠军的头衔,本次比赛我的职责之一是为她捡球,也间接了解到一些正常人与残疾人比赛的发球规则。

那些健全的男运动员一开始都对她不屑一顾,直到打的他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汗流不止,方才幡然醒悟,全力以赴,生怕输在一个残疾异性的手里。

任何一个人,都值得尊重。

插曲三: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简直要哭了!




这位女士得有多么热爱乒乓球,才能做到推着她残疾的丈夫来参赛啊?

丈夫不断大喊大叫,显得烦躁不安,妻子却不顾众人眼光,像对待婴童一般好言哄劝,只为能参加比赛……

相比之下,换做是我,绝对做不到!

05有意思的观察


所有项目的决赛,对阵双方几乎清一色的中国人,但是印度人也占据一定比例。

据说在国外,印度人练习乒乓球比中国人还刻苦,且愿意付钱。

他们希望把中国人对乒乓球理解的精髓和技巧全部从中国教练那里学过来,再反过来击败中国选手。

无论想法对还是错,“刻苦+付费”看来确实是精进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捷径。如果您对我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杨磊谈乒乓”,我给您分享,一个热爱了乒乓球二十年、买了八大收纳箱乒乓读物、做过三年《乒乓世界》器材版编辑的深度乒乓沉迷者,对乒乓球运动的所有理解。乒乓球,是一辈子的事情,一起热爱我们的热爱!
feiri 发表于 2023-9-1 01:19: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健身来说,中国乒乓球氛围不及欧美。很多人说你这是胡说八道,我就拿美国举例:七八年前国内火热民间积分赛系统是完完全全照抄美国的,当时的的确确兴起了各地一股业余乒乓球热潮,然后就没了。原因是乒协迅速出来摘桃子缺不肯出钱扶持,前期器材商赞助投入的成果就这样在官本位影响没了。
       其次再说场地,美国大学和社会健身的球馆普及率是我们完全没法比的,更不要说家庭自有的乒乓球场地,中国人老以为我们乒乓球是国球就觉得我们参与乒乓球的人多,从来没想过其实是媒体宣传的多。不要觉得你有空单位挥下牌子叫普及,欧美企业一样有乒乓球台。
       但是国外乒乓球作为职业体育运动的热度并没有中国高,原因也很简单这个项目商业化不行运动员收入和足球篮球网球没有一丝可比性没有人才资本投入。但中国乒乓球商业运作也不行,乒超送票没人看,头部几个运动员收入高是因为其他大球项目出不了成绩。
     体育健身的文化是跟收入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中国当年十几亿人骑自行车,有人觉得自行车运动普及得比国外好么??
kangsi-111 发表于 2023-9-1 01:20: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而言,欧洲和北美乒乓球普及程度都不错,欧洲更好,德国是欧洲乒球中心
群众基础可以,但是重休闲而轻竞技
青少年培养方面不行,媒体关注度不够
就不可能有大量的高水平运动员
我是足球和乒乓球双料球迷,很多欧洲足球运动员都喜欢乒乓球而且打的不错,例如拉姆C罗伊布等等,因为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好是欧洲乒乓球人才辈出的时代,电视台经常播,现下电视上就很难看到直播乒乓球比赛了。
不过欧洲的联赛、公开赛等都有稳定的观众群体,更不用说世界性大赛
qepcnifk 发表于 2023-9-1 01:20: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一下自己水平吧,属于直板搏杀型的,在一家乒乓球氛围很好的研究院里二流强的水平。
  去年去英国找同学玩,他就职于伦敦一家大公司彭博。我当时中午去她们公司,带我去休息室玩,有六个乒乓球桌一群人围着玩。我拿了个他们的大刀当直板用,怎么说呢,基本上十一个球他们想得分就得靠我主动失误或者挂网了。后来有个阿三出去打电话吼“go call fucking TOM ! there is a fucking chinese here!we all got murder here!!”
  后来汤姆来了,应该是他们那儿的最好的吧。至少能跟我有回合了,会搓会挡,但不会接弧圈且花式吃球,基本还是吊打。
  这就是英国的野球水平吧大概,还是挺多人爱玩的,但跟我们打的不是一个游戏。大概布鲁克林的黑人篮球手来中国大学打篮球也是这个感觉吧。
gysldj 发表于 2023-9-1 01:21: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总体来说还算不错。
当成体育竞技来玩的这些年增长很快,这个和项目整体推广有关系。
当成游戏来玩的源远流长,几十年都这样。
总的来说职业水平肯定不如中国,和欧洲都差一大块,但是如果能在大城市的比赛里打出点名次,国内一般打野球出身的应该占不到什么上风了。
我没见过所谓“国内只小学打过水泥台出国在球馆打翻一片”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