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生齐太磊持枪袭击校园致 1 死,死者疑为一名华人副教授,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复制链接]
libobo 发表于 2023-8-31 04:26: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9日,南都记者获悉,当地时间28日下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考迪尔实验室附近发生枪击案。据该校官网最新消息,截至目前,枪击案件造成学校一名教职人员死亡,犯罪嫌疑人已被拘捕。据警方公布的信息及公开资料,嫌疑人系一名该校华人博士。


警方公布嫌疑人照片。
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官网消息,当地时间28日13时2分许,校园警察接到通知称,该校考迪尔实验室发生枪击事件。14时30分左右,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目前已被拘留。16时15分左右,警方向校园发出“警报解除”通知,该事件不再存在直接威胁。校园警察正在与当地警方密切合作,收集信息并继续采取彻底、专业的应对措施。
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校园警察此前发布的紧急警报,考迪尔实验室附近出现 “武装危险人物”,警告中称嫌疑人有武器并且极其危险,要求所有人紧急就地庇护,建议教职员工和学生躲在室内,等待进一步通知。
此外,警方还公布了嫌疑人的照片。据多家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嫌疑人是来自中国的齐泰磊(Tailei Qi,音译),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齐泰磊就读于该校应用物理科学系,自2022年起一直在该校担任研究助理。
根据齐泰磊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显示,他201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就读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并于2021年获得材料科学硕士学位,随后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就读博士研究生。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8日的枪击事件共造成学校一名教职人员死亡,校方已与遇难者家属取得了联系。学校方面取消了28、29日两天的所有课程和校园活动,并随时为在校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工作。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hyq6 发表于 2023-8-31 04:27:1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真的小,Yan教授本来要和我一个朋友(博士跟我同校)开会谈合作的。


首先得说齐同学的心态确实有问题。
但聪明的导师面对这类学生,要么释放信息放人走(更聪明的会直接问你是不是觉得在我们这里屈才了,你要不要转组,要不要我给你写推荐信,LSU就让齐同学master out了嘛),要么就好好引导,让学生觉得虽然苦点但还是有希望,至少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现在读博不易啊,二三十年前或者更早读博,不管啥天坑专业,出来混得above average是大概率的。现在读博,不是强势专业,卷来卷去看不到愿景,学生会迷惘会困惑很容易心里出问题,心态不好的那不就得炸了。
来给大家看看我的前华人导师怎么bully我的。
按照科研成果,我前三年比这大哥可惨多了,一篇文章没有。得亏我前导师碰到我这么心态好的。
前情提要,前华人导师控制欲很强,每周组会喜欢定周五下午四点,组会没有既定议程,组小,就是他抓着博士博后一个一个一个问你总结一下你这周干嘛了,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毫无时间观念,前面跟一两个人搞个一个多小时,然后发现时间过去了,可能老婆在家等他吃饭了,后面几个人2分钟结束。在会议室,不尊重人的表现有坐你对面把HDMI线朝你丢过来,一句show me something。你有不同意见,还没说完,第一反应是No, listen, blablabla。基本就是这里我说了算,你的意见我不想听,就按我的来。关键是,一天一个主意,你前面按照他说的还没做完,他就来找你开会,哦,我觉得之前说的好像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走另外一条路吧。我了个去,感情我们就是你的科研小白鼠是吧。学生们你们得为我的科研精神服务,至于你们有什么成果,那不是重点。
最后闹掰是因为一篇文章,也是改来改去很烦人。最后终于投稿后收到修改意见了,审稿人的意见我都写好了,他偏要重新按他的想法再搞一遍。我说那个有点画蛇添足,而且会使得中间推导过程读者可能会读不懂,我们先交上去,看看审稿人先觉得行不行。不行,我们再按他说的做。他不听,各种拉扯。中间有一次气急败坏,说我是10多年来第一个敢不接他电话的。最后我情绪来了,提出换组。


直接跳脚了,威胁我了,我的个乖乖,还直接在邮件里这么说。


你还保留权利呢,我看你威胁的时候也没怎么保留啊


然后我就不鸟他了,他急了,找系主任了,系主任也是华人,想请系主任搞定我。这里不得不不佩服系主任不愧是系主任,很会安抚我的情绪,给我分析利弊,差点我就留下来了。系主任那句话我现在还记得,give your advisor one last chance. 其实系主任对前导师的问题还是很清楚的。但前导师又来了个骚操作,这里不细说了,我就头也不回地开始离组的paperwork了。


但此时前导师和系主任都不知道我在受到前导师的威胁之后已经向graduate school表达我的担忧了。但是前导师以为这事情还只是在系里,他个人微操就能解决。他还是小看我了。但是他没有死心,期间给研究生院院长发了好多邮件,给个例子,他一直以为是新冠居家办公的原因。也确实是部分原因,新冠后,他不能面对面bully我们了,哈哈哈。


搞笑的是,他的控制欲又犯了,发了这个莫名其妙的邮件,要我学会倾听,学会交流


这下研究生院院长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句话直接点明了 not by bullying but …


之前一直拖着不给我换组签字,这下子不得不签字了,还祝我好运,哈哈哈


确实好运了,前三年什么都没有,换了新的组,三年博士毕业了,哈哈哈
我是第一个在前导师组里成功在系里换组的,之前,一个朋友master out跑路了,一个小哥呆了一个学期跑路了,自我换组之后,每来一个,走一个(主要是两个比我大一届的留组博士的功劳,他俩尝试了很多次没有成功)。这是组里的印度小哥画的前组内博士生人数


现在唯一后悔的是拖沓了三年才换组,当然要不是新冠这个契机也不一定成功。所以各位读博的朋友,当你发现你不喜欢你导师的工作方式,无力改变他人的时候,尽早选择跑路啊
rainsun66 发表于 2023-8-31 04:27:4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全程不幸的人你只能远离(高考复读、本科延期、研究助理做4年、第一段PdD Quit只拿了Master,却又马上再找做Graduate Student),

你渡不了他,而他却能带走你。

齐太磊(学生,34岁)

2009年6月,河南高考603分,报考天津大学,未录取[1]
2009~2010年,河南濮阳复读[1]
2010年6月,河南高考624分,封丘县排名第四,武汉大学录取[1]
2010~2015年,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用了五年,挂科?)[1]
(其中,2012~2014年,选修工商管理)[2]
2015年12月~2017年8月,苏州新材料研究所,SAMRI主要从事高温超导材料以及相关电力设备研究开发,[2]
2017年8月~2019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2]
(期间发表 一作Adv. Funct. Mater. 2019, 1905687[3] ,五作Adv. Mater. 2019,31, 1805656.[4],五作Adv. Mater. 2019, 31: 1970040.[5])
2019年5月~2021年,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6]
(PhD Candidate, Quit拿Master[7])
2022年1月~至今,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Graduate Student,[8]
(期间发表 一作 Nano Lett.2022, 22, 21, 8482–8486.[9] ,一作Adv. Optical Mater.2023, 2301158.[10] First published: 30 July 2023, 文章刚发表不到30天)

严子杰(导师,40岁)[11]

2001~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材料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双学位)
2005~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物理电子学)
2007~2011年,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Ph.D.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1~2015年,University of Chicago,Postdoc
2015~2019年,Clarkson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2019~至今,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all, Associate Professor

一个刚tenure的老师,
招了一个老大难学生,
第一年就让他发了一作Nano Lett.和Adv. Optical Mater.,
这是他在前一个做 PhD Candidate 花了几年都没做到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还能怪到现在的导师头上,导师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要倒这样的霉。
cctcc 发表于 2023-8-31 04:28: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只是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看这件事的消息,但是后来发现,受害者竟然是一个录取过我的老师。。
而且这个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当时联系过的老师里人最好的导师,因此我一来不会先入为主地觉得是因为这是个华人老师所以怎么怎么样,二来也希望人们在知道真相前少一些对他的恶意推测。
为什么我会觉得他人好呢,我当时陶瓷很多老师,每封邮件都秒回的只有这一个,而且在疫情刚有苗头的时候就在关心我的安全。而面试的过程也很愉快,没有架子,一开始我还没说话,他先花了十几分钟介绍自己的课题和实验室,让我觉得好像我在面试他一样,我当时觉得这个老师还挺独特的,有点可爱。
最后录取的时候,其他学校老师的邮件更像一个通知,甚至有的可能只有官方的邮件,而这个老师还特意写了一份很真挚的邮件邀请我,我当时看了很受触动,可以给大家看一下:


他也主动提出让我可以去联系任何他组里的成员,这让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组里的氛围应当还是很不错的。
而再次看到他提到说,UNC不像那些在北方的好学校,都在一些不安全的大城市里,真的让我觉得有些造化弄人。

至于齐太磊,他的推特里也提到导师是个好人(good man)而不是领导(leader),他一直觉得有人在欺凌他说他坏话,而“奇怪的是导师说并没有人跟他说这些”。
从他的推文里,能感觉到他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孤独感充斥其中,尤其是两性关系给他带来很大的困扰,除此之外,学术方面也充满疲惫,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工作却要装作是自己的兴趣”,生活上仅有的分享就是做的几道菜或者跑跑步,友情上也严重缺失,每天开心的事只有看到几只小猫或者几只小鸟。
我也见识过太多读博期间精神状态出现问题的人,有的确实是因为导师给的压力,而有的则是导师很好,自己给的压力太大,毕竟博士圈子太小过于闭塞情绪无法排解。如果是前者,建议提早跑路,而如果是后者,我希望能积极自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没心没肺,每天傻乐,有些心理医生的确很专业,而且也包含在了医保里面,像齐太磊这样的寒门学子也不需要承担什么。

有人听说这件事,说,幸好你没去。
反而我觉得,我本身跟所有接触到的人关系都不错,朋友也说我很会安慰人,或许我当初跟他做了朋友的话,这对师生如今也不至于此吧。
111111zz 发表于 2023-8-31 04:28:5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一下,有网友找到Yan去年被指控的记录
如何看待34岁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国籍博士生因琐事杀害华人导师?Qi是22年一月进的组,提出控告是六月,这可牛逼了,看看齐之后调查结果会怎么说吧。
比较奇怪的是负责逮捕的是Apex警方,也就是说发生在Apex,这地方是Yan的住址所在,但离教堂山大概有半小时以上车程,不知道这个指控跟齐有没有关联。又根据有说法陷入婚姻问题,感觉该指控是其家庭纠纷的可能性更大,不过至少侧面说明Yan的精神状态也不见得能有多好。
但看文字描述确实挺武德充沛的
<hr/>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至少在这次事件里缘起几成是导师还有待商榷,最好还是等更多信息披露了再下论断不迟。
主要是齐本人经历过于坎坷,从他LSU的master其实是能看出一些的,家境不算优渥的人会来美国读一个材料方向的master?这个master其实就是PhD quit的马甲了,毕竟读博就是这样的,只要学分修够quit也给你发个master degree。
所以这哥们等于是从一个坑里爬出来马上又栽进下一个坑里,一把年纪了看家境身上大概率还背负着养家糊口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说真的这样的履历你还说他是精英真的大可不必,精英不会30小几了还在为了读博挣扎不起的,注意他甚至连candidate都还不是。他这个履历综合来看倒不如说反而满满的是一直不得意的灰暗感。这样的出身加上诸多坎坷,心理出现问题倒才是毫不意外的。
只能说这真的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出悲剧
雯雯374943 发表于 2023-8-31 04:29:3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算一下齐太磊的求学历程。三十四岁,咋还在读博士生呢?
我看很多人质疑这一点,我就简单解释一下。正常一般6周岁入学(偏远地区7周岁)。小初高12年,本科4年。即使没有硕博连读,硕士学制3年。算下来,大部分正常博士生,25岁博士就可以入学。正常博士学制3到4年。这么算下来28、29岁博士毕业,绝对是国内博士群体的主流,就算有点困难,一般30也都毕业了。考虑到现在国内还有不少高校有本硕贯通项目,硕博连读更是很大一部分国内博士生的学制,毕业时间还能够进一步提前,26、27的博士都不少见。一般博士二年级对应的年龄是25、26岁。
34岁的齐太磊,其实已经很反常,即使说出国耽搁了一点时间,是不是也太离谱了呀?就拿我来说吧,我比他小三岁都已经是个老博士后了,我的本科同学更有的都是硕导了。齐太磊的事情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他这咋还读博士呢?是有什么故事么?
带着好奇心,我开始了检索。一路看下来,我发现事情还真是不简单。我觉得齐太磊一路走得都不是寻常路,兜兜转转,充满波折。
首先是高考失利,无缘天大,复读一年考上武大。故事到这里都还是励志的。


上了大学之后呢?他10级本科,15年本科才毕业?本科咋读了5年嘞?这是延毕啦?挂科啦?


本科学物理的,辅修了经管,然后工作去了苏州新材料研究所做研发?这是个什么单位,看着像个中科院下属单位,结果一查是个民企?名字给人的感觉也是很野鸡。正常武大毕业生会愿意去那儿嘛?我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是觉得隐隐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




本来吧,学物理又辅修经管,这下一步不是应该目标做量化,去陆家嘴华尔街赚钱么?做材料好像有点剑走偏锋。不过啊,也许他喜欢业界吧。做点超导材料也算是专业对口吧。或许是他家境贫寒,不得已要补贴家用吧。
接下来,又反转了……
做了两年研发工程师之后,他辞职去南科大做了科研助理。这就让人不理解了。研发工作不开心,想回到象牙塔了么?科研助理这工作实在是没有啥前途。又挣不了大钱,又没啥上升空间。属于待遇又差又不稳定,也只能是作为一个过渡啦,后面也印证了这个判断。我印象中想做科研助理也仅仅局限在申请博士要补充一下背景,或者倒贴某个大佬的情况。之前本科读了五年,这是挂科了?去了业界干了两年又后悔了?然后去做科研助理,还是国内的?虽然南方科大也算不错吧,但这个历程真的是波折。至此他也深陷生化材环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犹豫不决,这是大忌唉。


之后他的经历就在领英上出现了三年的空档。不过说起来他科研做得还挺好。从谷歌学术上可以看到。在南方科技大学,齐太磊做得不错,发了一篇一作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也有两篇挂名的Advanced Materials。想必这几篇文章给他申请北卡加分不少。有同学指出他是去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读了材料的博士,最后退学只拿了硕士学位。中途quit,这背后一定又有些难过的往事。对于我们这样的外人,也就无从知晓了。但是这山望那山高,一次又一次重复,总是让人觉得太波折了。
经过三年的“空档”,齐太磊出现在了北卡。于是,33岁的他,成为了北卡教堂山的应用物理博士新生。光镊,飞秒激光,非线性光学,光谱,机器学习,好家伙这分析化学技能树快点满了啊。不管怎么说,他科研能力还挺强的,一年多时间发了两篇一作好文章。




虽然说他年纪很大了吧,但是,这个phd开局在我这个分析化学大同行看来也是很不错的。这论文从发表期刊上面看都是准一流的水平了。虽然谈不上很惊艳,但是也是非常不错的了。毕竟我虽然已经是练习时长两年的老博后,文章产出也大不如他。然而,我还保持着基本的身心健康,一时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是我皮糙肉厚不思进取吧。年纪这么大,他压力一定很大吧。我不知道内情,也不知道他的更多信息。
我只是想说,求学道路经不起太多的犹豫,走弯路只会给自己最后增加压力。虽说有那些大器晚成的例子,但更多的是一步错步步错,没有转机的平凡人生。浪费的时间会转移成无法释放的压力,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压力就把自己或者身边人压垮了。人生的选择并不中性,想后悔没那么容易。别太和自己死磕,有的时候,我们不得已要顺着发展路径前进。没有必要为了心中的执念(也许是科研,也许是出人头地?)和自己较劲吧。有的时候退一步,还是有别的路可以走的。不撞南墙不回头,可能要小心自己的脑袋。
换句话说,就算是一切顺利呢?如果按他四年博士毕业算,2026年,他37岁博士毕业。除非有了不起的成果,发个NS,要不然未来不还是那样。他一路追求的是啥啊?这么跟自己过不去,难道是把科研当生命的人么?还是说是进取心极强,非常aggressive的小伙子?可是,早干嘛去了啊?三十多岁开始读博士。等到毕业,37岁再做个博后?否则回国进个普通一本,他能接受这样的结局?都已经破釜沉舟了,目标不得是华五副高?一旦把自己逼到不卓越就没前途的份上,自己也很难心态良好吧。
可怜寒门贵子,前途光明的人生却最后以黯淡收场。真是让人唏嘘慨叹。


我其实很好奇他的弟弟,又过出了怎样的平行人生呢?算起来他弟弟也32岁了,人生上半场也快收尾了。希望弟弟过得开心快乐吧。
当然了,可怜齐太磊是没有意义的。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还是太恶劣了,成年人,总不能一直拿苦难说事,毕竟怎么样的苦难也不能成为作恶的理由。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其中的是非,可能子弹还要再飞一会儿。看了一些回答,Prof. Yan 风评貌似很好。死在自己学生的枪下,真的是可惜了。而我,对华人教授在海外的生存状态,了解的并不多。或许我的合作导师能更好体会Prof. Yan吧。感觉我导师以后也许以后会对我和我的师弟更客气一点吧…
这种事情真让人难过……
<hr/>看到好多网友的锐评。我想再补充几句。
我没有丝毫年龄歧视的意思,所谓傲慢更是无稽之谈。我只是想陈述,大龄将带来博士生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这既影响读博的体验感,也将在未来就业上将自己推向不利地位。诚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发展的权力,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是我们艳羡的生活方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身上也同时具有不该忘记的社会角色,我们是子女,是伴侣,是父母。这些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改变。我们也应该做好年龄相称的社会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另外,我们实现梦想的方式也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条件。人生选择应该考虑家庭条件,个人条件。年龄当然是个人条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单身大龄青年,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就读期间的“痛苦”。我们身边不乏佼佼者能适应这种压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成功是容易复制的。这条难走的路有人走得通,但不是所有人都走得通。对于自我实现类的深造,在成家立业之后再进行比较相宜,在职就读也是很好的协调方式。如齐太磊例,生活压力,婚恋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同时降临,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令人窒息的。
对于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早思考未来道路,这才是我们推崇的方式。诚然,随着阅历的增加与条件的变化,我们发展方向会发生改变,我们也许会主动或者被动走很多弯路,甚至受到各方面的打击。有的时候这种转向难以避免,有的时候这种转向是可以规避的。这些打击能够磨练我们的心智,促进我们的成长。但我们珍视打击所带来的成长,并不意味着我们情愿接受打击。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回旋余地,多次在不同领域和环境切换,实际上是在消耗我们本就不多的成功机会。我们更应该审慎前行,在人生选择中认真积极,保持向上的姿态,在所处环境下做恰如其分的自己。
最后,也请体谅我分析的初衷。我自己也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我只是说了学术界我所知道一些对大龄博士不友好的事例。这些问题存在,但是并不完全合理。我也希望追求梦想的大龄博士生们都能得偿所愿,虽然我知道他们为此会付出更多的艰辛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