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复制链接]
想飞的菜鸟 发表于 2023-8-31 04:24:5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德时代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handianya 发表于 2023-8-31 04:25:1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德时代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冠军,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和销售商。在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最新公布的2023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中,宁德时代毫无疑问再度登顶。SNE Research认为,全球电池行业的格局在一段时间内似乎不会有较大的改变,中国企业的主导地位预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尽管宁德时代面临众电池厂商的“围攻”,但短期内也难以被其他厂商替代或复刻。
宁王独霸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SNE Research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2月,全球电动汽车(EV、PHEV和HEV)电池装机量为75.2 GWh,同比增长39%,延续了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增长趋势。


其中,宁德时代依然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独占鳌头,是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30%的电池制造商。不过,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同比增幅仅为34%,远远不及去年100%-200%的同比增幅,市场份额也下滑1.2个百分点至33.9%。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增速放缓也冲击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不过宁德时代并未坐以待毙,似乎试图凭借“锂矿返利”计划绑定理想、蔚来、极氪等多家战略客户,以此来击退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
相比之下,比亚迪进一步拉开了与LG新能源的差距,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蝉联亚军。比亚迪的装机量同比大涨122.6%,市场份额也从11.3%增至18.2%。根据SNE Research预估的数据,2023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在全球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7%至35.2万辆,而特斯拉同期销量的涨幅仅为55%,比亚迪仍是全球最畅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依托全球电气化趋势和规模化效应,比亚迪成功跻身全球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前列。



图片来源:LG新能源

日韩电池巨头位居榜单第3至6名。LG新能源的装机量同比增长3.4GWh,市占率基本持平,今年连续两个月位列第三;得益于特斯拉的销量大幅增长,去年增长疲软的松下在今年开局良好,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同比增幅甚至高于宁德时代;SK On的装机量增幅仅为3.8%,是榜单中增幅最小的电池企业;相比之下,三星SDI则是日韩企业中增幅最大的电池厂商。
中国二线电池厂商仍然排在榜单Top 10的末尾,与规模较大的厂商相比,今年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希望跻身全球前五的中创新航开局不利排名第7,装机量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市场份额减少1.1个百分点;国轩高科的装机量同比下跌8.2%,是榜单中唯一一家呈下跌趋势的厂商;亿纬锂能的装机量同比涨幅高达73.9%,市场份额逼近国轩高科;欣旺达的装机量小幅增长17.5%,但市占率下跌0.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六大电池厂商的市占率高达60.7%,高于去年同期的57.1%,主要得益于比亚迪的市占率增长6.9个百分点;日本电池厂商的市占率也微增0.6个百分点至10.4%;但韩国三大电池厂商的市占率较去年同期减少了0.2个百分点,约为23.7%。
宁德时代短期内难以被取代或复制
SNE Research认为,全球电池行业的格局在一段时间内似乎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中国企业的主导地位预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彭博社的专栏作家Anjani Trivedi的看法与SNE Research也很类似,她认为短期内没有企业能与宁德时代竞争,甚至全球电动化的转型也取决于宁德时代。Trivedi还认为,没有宁德时代的电动化之路并不容易。宁德时代不一定需要福特汽车和特斯拉,但急于迅速实现电动化的美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一定都需要宁德时代。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近几个月来,有关宁德时代将与福特汽车和特斯拉等合作伙伴进军美国市场的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转向一家多年来主导市场的中国公司也引起了一个更广泛的疑问——它是如何让全球车企对它的依赖如此之深?又是如何成功地将自己的定位打造成全球电动化进程中如此重要的齿轮?
许多人认为,宁德时代目前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势地位来自其庞大的规模。宁德时代支持务实的技术,开拓有针对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开发可行的生产市场,特斯拉、梅赛德斯-奔驰等众多车企的电动汽车都采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但是,Trivedi认为宁德时代强势地位的关键是其扩大产品和制造设施规模的方式——授权知识产权和收购少数股权。在可能的情况下,宁德时代建立了大型工厂,并投资原材料矿山来牢牢控制供应。宁德时代已深入价值链,并支持小型电动汽车公司。宁德时代创建了一个由合作伙伴和工厂组成的庞大全球帝国,使其成为全球电气化转型中几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其次,宁德时代的“出海”布局也为其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据悉,2022年宁德时代的海外营收同比增长176%,占其总营收的近四分之一。宁德时代最雄心勃勃的国际项目位于欧洲,欧洲监管规则的收紧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储能产品的前景依然光明。宁德时代已经在匈牙利和德国设有工厂,正考虑在该地区建立第三家工厂。美国虽然不是宁德时代优先考虑的国家,但也没有完全被忽视。2020年,宁德时代在肯塔基州格拉斯哥(Glasgow)购买了一家工厂,投资了近1亿美元,计划雇佣约350名工人。宁德时代在美国出台《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之前就进行了这一布局。两年前,宁德时代还在底特律开设了北美第一家销售网点。
除了欧洲和美国,宁德时代也在全球其他地区布局电池业务。在日本,宁德时代与丰田汽车子公司大发汽车(Daihatsu Motor)合作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在印尼,宁德时代已向一些印尼国有镍矿商投资近60亿美元;在电动汽车发展滞后的泰国,宁德时代正将专有技术授权给泰国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巨头PTT Pcl的子公司Arun Plus Co.;在玻利维亚,宁德时代正在协助开发尚未开发的锂资源。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此外,宁德时代在汽车和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还缘于其他因素。从其他电池制造商的努力中可以明显看出,大规模生产优质电池并非易事。宁德时代现在建造的每一家工厂成本都更低,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实际上也实现了自给自足,同时还牢牢把控着研发活动。预计到明年年底,宁德时代的电池产能将最高增长至800 GWh,较2022年底增加一倍多。宁德时代为此花费了480多亿元人民币,并巧妙地调整了大宗商品定价合同,提高了利润率。宁德时代拥有5500多项国内专利和1065项国际专利,并且一直在通过法律手段大力保护其知识产权。
不过,宁德时代的扩张也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六年里,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已经从2017年的43.7%下降至去年12月的20%。然而,利润率与市场份额之间始终是需要达到平衡的。长期以来,投资者一直担心利润率下跌是否最终会阻碍宁德时代的增长,因此宁德时代最近调整了电池定价,这将有助于更广泛地降低成本。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加上其“触角”牢牢扎根于世界各地,宁德时代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取代或被复制。
xpdou 发表于 2023-8-31 04:26: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1、技术实力强:
宁德时代核心团队出自atl,世界最强的消费锂电池企业,动力电池的研发经验也积累了十几年,厚积薄发。
2、正确的技术路线:
宁德时代一直坚持三元和磷酸铁锂并重的技术路线,三元主打乘用车,磷酸铁锂主攻公交车、物流车等,两方面都是业内顶尖。
作为对比,主要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却错误估计了动力电池的未来技术路线,错失了三元市场。
3、较早对接国际车厂
宁德时代跟宝马的合作,对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大大拉开了与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差距,打开了国际市场,拿下大半顶尖车企订单。
4、动力电池限韩令
韩国厂商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巨大的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韩国厂商不惜采用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进行倾销,试图一举打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市场垄断。中国政府适时出台限韩令,不允许采用韩国动力电池的车辆上目录,给了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几年的战略发展期。宁德时代正是在这几年间飞速崛起。
zhang1694 发表于 2023-8-31 04:26: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德时代的发展速度是因为,前期有汽车企业没有的技术和产品,但是后期汽车企业或许就不愿意被掐着脖子了。
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愿意在宁德时代面前丧失主动权 。
宁德时代,既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顽疾的解药,也被汽车企业视为成长路上的“路障”。
表面上,高额研发投入和规模化优势帮助新能源汽车行业解决了电池续航里程短和成本高的发展难题,本应是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实际上,位居全球销量第一且声称具有10年技术储备的宁德时代却成了汽车企业的隐忧。一方面,为了应对眼前的残酷竞争,不得不与宁德时代合作或采购动力电池;一方面,考虑到自身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不得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筹划自建电池工厂或研发电池技术。
不仅如此,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比消费领域更快、更彻底。是否能在技术领域继续引领动力电池的领先优势?是否能够处理好与汽车企业等客户的合作关系?上述任何一个闪失都有可能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将之前积累的竞争优势归零。
尽管2019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和营业收入位居全球第一位,但是并没有任何可以懈怠和喘息的机会。
·最好的时代:宁德时代力压群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浪潮将宁德时代推向了动力电池霸主的地位。不管是产销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宁德时代都已经超越了国内外的同类竞争对手。




创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前身是消费锂电ATL的动力电池事业部。如今,宁德时代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锂电池材料。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是宁德时代最大的业务板块。2019年的营业收入中,动力电池营收385.8亿元,占整体营收的84.2%。




2017年至今,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球销量第一。2019年的全球出货量达到40.25GWh,同比增长57.38%,远超第二名日本松下的28.1GWh。在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市场,宁德时代为工信部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下4600多款车型中的1900多款车型配套,覆盖比例高达41.5%,是配套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供货对象覆盖主流豪华、合资、自主和新造车势力等汽车品牌。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强研发和低成本支撑起了宁德时代的现有业务版图和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成本方面,公司公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不含税的平均售价已经下降至0.94元/Wh,累计下降67.4%,相比于2018年下降18.1%。累计下降幅度超过国内动力电池生产商孚能科技,目前售价高于孚能科技的0.885元/Wh。不过,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为28.45%,高于孚能科技的21.5%,低于国轩高科的33.4%。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建表示,在材料开发、电芯和系统设计上,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和创新手段,具备降低成本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宁德时代在全产业链进行深入布局,涉及矿产、原材料、电芯、电池包和回收利用。在动力电池的上游环节,宁德时代通过股权投资、采购长单等形式,参与到锂、镍、钴等金属资源开采及加工领域;中游环节,增加关键正极材料领域的投资建设,依靠宁德邦普和屏南工厂,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下游环节,在国内启动动力电池回收网点铺设,在国外投资设立回收利用基地,加速推进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




同时,动力电池的成本构成中,材料成本占比63%,人工成本占比13%、折旧和摊销成本占比8%。产销规模优势和国内低人工成本,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一方面提高了竞争优势,一方面提高了毛利率。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宁德时代净利率为9.56%,远高于LG化学-5.4%的营业利润率、松下AM-2.29%的业务营业利润率、三星-0.72%的营业利润率。
技术领先性方面,宁德时代已经率先量产811体系产品,开始批量生产高性价比的LFP产品,新一代CTP产品开始在重点客户上落地。其中,宁德时代的NCM811电芯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80Wh/Kg,仅次于松下的NCA21700的300Wh/Kg。除了现有技术之外,面向未来,无钴电池和固态电池是业界研发的重点。对此,宁德时代已经有技术储备,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处于搭建供应链的阶段。在固态电池方面,很显然,宁德时代尚无明确地技术进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的表述是:“对于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宁德时代也将持续进行前沿研究和产品研发的投入。”同时,曾毓群补充说:“电池技术的革新分为结构创新和电化学体系的创新,宁德时代在这两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和长时间的研发,根据我们的技术路线,目前的技术储备在10年左右。




技术领先、电池成本低、产销规模大,三者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目前,宁德时代的客户数量与LG已经不相上下,包括特斯拉、宝马、大众、日产、通用、本田、戴姆勒、现代起亚、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品牌。
·最坏的时代:每天都可能被颠覆
2020年一季度,LG化学和松下分别以27%和26%的市场份额超越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以17%的市场份额大比例落后于两名竞争对手。
在2019年,LG化学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超越比亚迪之后,韩国证券分析师认为,LG化学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曾毓群不以为然。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他回应称,国际市场的汽车客户工作流程,从和客户联合开发产品A、B、C样到量产,需要36-48个月不等的时间周期。一般情况下,客户在第二样品阶段开始定点。目前,很多项目的定点已经结束。在与松下、三星SDI、LG化学的国际市场定点竞争中,宁德时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他认为,没有动力电池厂商能够轻松绑定客户。客户接受的是有性价比、竞争力和能够让客户的产品在市场中体现价值的产品。
技术、质量和成本的马太效应正在愈发明显,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仅仅是国内市场,动力电池厂家的数量就从2016年的200多家缩减到2019年的69家。然而,能够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只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市场集中度为68%。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5的厂家分别是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比亚迪和三星SDI,合计市场份额为76%。
得益于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动力电池领域越来越像是高手之间的游戏。然而,可怕的是,每天都可能被对手颠覆。2020年一季度,原来排名第三的LG化学依靠供应特斯拉的订单,一举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市场的第一名。这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表明国际市场的重要性。
海外市场发展迅速,将提升国际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2016至2019年,海外市场动力电池的装机量每年同比增速均超过国内市场。其中,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6.7GWh,同比增长17%。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与海外市场基本相当,分别是54.6GWh和62.1GWh,但国内市场的同比增速仅为9%,远低于海外市场的27%。2020年一季度,海外市场反超国内市场,装机量为14.61GWh,是国内装机量5.69GWh的2倍多。这也是韩国证券分析师预测LG化学将超过宁德时代的依据之一,海外市场开拓不足且面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在海外市场,宁德时代并非没有布局,只是目前还不成气候。2019年,宁德时代的首个海外工厂在德国动工,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产能。
不仅如此,随着政策放开,国际动力电池厂商也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2019年6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国外动力电池厂商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将受此约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更加充分地市场竞争,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增大了行业从业者的竞争压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宁德时代的营收水平和净利润都有明显提升,但是毛利率却下降明显,从2016年的44.84%下降到2019年的28.45%。宁德时代财务总监郑舒表示,宁德时代的应对措施是:“公司主要从提高产品性能和能量密度、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良率,实现更高效的自动化生产,与产业链达成深度合作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不过,从目前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特性和成本结构来看,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到了瓶颈环节,降低产品成本依靠减少钴元素的使用量。因此,眼前能看得到的未来就是无钴电池和固态电池。在这两个领域,宁德时代有所准备,但是面临挑战。
无钴电池分为两种,一种是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一种是二元的镍锰酸锂。
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推出磷酸铁锂的“刀片电池”。该款电池的优势在于体积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物料与人工成本等下降30%,散热性能更好。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声称:“刀片电池”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技术优势容不得半点动摇。在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曾毓敏回应称:“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我们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比如CTP-0、CTP-1、CTP-2。”言外之意,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优于比亚迪。同时,曾毓敏指出比亚迪对刀片电池的针刺试验并不能反映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颇具挑衅的隔空回应:“不服,你也来扎一下。”两人的互动侧面表明了技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2020年5月18日,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发布全新薄片式无钴电池。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再次加剧。无钴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65Wh/Kg,接近宁德时代NCM811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的280Wh/Kg,但是成本下降5%-10%,而且不再受钴材料的限制。2021年6月和下半年,蜂巢能源将分别推出能量密度为245Wh/Kg的115Ah和240Wh/Kg的226Ah两款产品,其中第二款搭载车型的续航里程将达到880Km,远超现在市面上的纯电动汽车产品。
无钴电池对宁德时代的技术威胁远超刀片电池。曾毓敏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产品。但是,宁德时代仅仅是有技术储备,处于正常研发状态。
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与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一样,都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不仅可以供货给母公司,还积极推动外销。这也就是意味着,蜂巢能源和弗迪电池,一边减少了宁德时代的客户量,一边还要去抢夺现有的客户资源。
·利益博弈:没有一家汽车企业愿意丧失主动权
宁德时代的对手不止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有合作伙伴汽车企业。
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高层表达的观点始终围绕两点,而且都与宁德时代的竞争力密切相关。其一,宁德时代有10年的技术储备,依然能够引领行业发展;其二,借助技术创新和人力优势,宁德时代有信心在符合动力电池毛利率降低的趋势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水平。第一点说给合作伙伴听,第二点说给投资人和股民。归结到一起,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拥有行业主导权和市场主动权。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宁德时代的强势让汽车企业坐立不安。产能供应、市场节奏和产品差异,每一项都事关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特斯拉与松下的合作案例,为行业敲响了警钟。2016年,特斯拉与松下合资建立电池工厂,借助松下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迅速打开市场并奠定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然而,到2018年,特斯拉Model 3交付速度加快之后,松下却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扩大电池产能。以至于Model 3产能不足,马斯克直言不讳,说Model 3产能提升缓慢,主要是因为松下电池生产节奏太慢。为了摆脱单一动力电池厂商的限制,2019年10月,特斯拉宣布与LG化学合作,为中国生产的产品供应电池。同时,特斯拉决定自建电池厂,解决产能问题,也能更好的适应全球市场的扩张节奏。
全球汽车企业纷纷加快自建电池工厂的节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越快,汽车企业主动掌握供应链的愿望就越迫切。同时,动力电池的供应问题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德国政府向3个电池联盟组织提供了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德国汽车企业自建电池工厂,减少汽车企业对亚洲动力电池厂商的依赖。法国政府的重视程度也非常之高,总统马克龙表示:“我不能看着我国电动汽车配装的电池全部来自亚洲厂商。在电池方面,我们需要给欧洲敲响警钟。”
目前,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供应方面有三种解决方案:第一,短期规划,汽车企业向动力电池厂商直接采购;第二,中长期规划,汽车企业与动力电池厂商建立合资公司;第三,长期规划,汽车企业自建电池工厂或入股动力电池厂商。每一种业务模式都会削弱宁德时代的市场优势,冲击其霸主地位。




即便是直接采购,除了宝马全部订单交给特斯拉之外,主流汽车企业都有不止一家动力电池供应厂商。因此,即使是技术和成本优势达到业界最高水平,出于产能供应能力和议价能力的角度,宁德时代也至少存在2-3家行业竞争对手。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分别与国内六家汽车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提前锁定部门动力电池订单。具体来看,利弊共存,提高了产销规模,却降低了毛利率。不过,合资公司也并非能够形成牢不可破的供货关系,特斯拉与松下共建工厂但后期利益诉求不一致,依然出现破裂。曾毓敏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除了价值,没有什么可以绑定客户。




不仅如此,建立合资公司只是汽车企业的权宜之计,长远计划依然是自建工厂。至今为止,德国三大汽车企业均已布局自己的动力电池工厂。其中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欧洲自建固态电池工厂,将在2024-2025年实现量产。戴姆勒计划投入10亿欧元打造覆盖三大洲的8家动力电池工厂。宝马分别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5月实现沈阳铁西工厂动力电池重新正式投产和二期项目扩建动工。国内汽车企业,除了比亚迪、长城已有动力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之外,吉利也已布局自建工厂,设立湖北吉利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计划2020年建成投产。
来自汽车企业的冲击,宁德时代并不畏惧。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认为,“公司始终相信专业分工的优势,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所牵涉的技术,人才和经验积累与整车研发制造差异很大。我们坚信最终宁德时代的长期专注,创新能力,制造经验和规模带来的产品品质,成本优势和服务在全球范围上会越来越凸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整车厂也会做各种尝试,包括可能自建部分的尝试,我们不抵触也不担心,做好自己的事,电动车产业是个长期的发展。”
然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汽车并未知难而退,一边涉足技术研发,一边进行资本收购。
国际市场,宝马、福特、大众、戴姆勒等国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固态电池研发,而且向Solid Power和QuantumScape等固态电池企业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丰田与松下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动力电池不仅供应丰田,还将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吉利汽车成立吉利科技集团新能源电池研究院,目的在于掌握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主导权,同时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大众汽车集团入股国轩高科等。
技术领先、成本优势和产能规模,看似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并不能让宁德时代高枕无忧。每项优势背后的收益规模和竞争优势都值得汽车企业全力以赴,争取动力电池技术和供应链的主动权,从而赢得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大的话语权。
reverie 发表于 2023-8-31 04:26: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17
新能源市场这么大,而宁德时代是带头大哥,在短期内任何时间都是上车的时间。16日收盘,宁德时代市值已经是A股第11了,大家可以看看排在前十的都是啥企业,谨慎发言。



高瓴160块参与百亿定增,锁定期半年,目前获利70%左右了。我打个赌,高瓴这次不会短视离场了。
10%的涨幅就能压一压两桶油…真的新能源王者挑战传统能源的颠覆之战  
—————————————————————-
利益相关:坚定投资新能源的电化学从业者。
在我看来,宁德时代是一家挺非主流的公司。业内对其的评价一般都是“很厉害,有前景”,“涨得很好”,但若是深究其成功原因,就少有深度分析,外界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宁德除了必须披露的信息,其他方面守口如瓶,不声不响的闷声发大财,在中国上市公司之中,也算是一股清新的“泥石流”。要知道,现在A股公司大多无限热衷于炒概念,博关注。甚至还有公司花钱请投资者来调研自己,就为了那点曝光度。还有中电电机董事长翻墙偷拍对手工厂,导致股价接连涨停。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绝对是个“非主流”,“杀马特”。
从2017年起,这家公司杀到世界第一开始,我就开始关注,从发家史,技术趋势,背景等多方面阅读各种材料,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在公开市场比我更懂宁德时代的人不超过1%。
算上ATL,曾毓群在锂电行业扎根20多年了。宁德时代并不是属于争强好胜的性格,扎扎实实搞技术,2019年宁德时代以31.46Gwh的装车辆冠绝全球,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但在公众心中却可谓是籍籍无名,这正是我们韭菜前期埋伏的机会。


所以,5月11日的《宁德时代业绩说明会》,作为新能源投资者肯定不能错过的,这次说明会里倒是挖掘出了宁德的董事长曾毓群,不仅是技术过人,还是个“宝藏董事长”。在问答环节充分展示了自己硬核的一面,理工创业者的硬核朋克。
我就来从个人角度上解读一下这个宝藏董事长的硬核回复,从中挖掘到一些价值投资的机会。


一键翻译:不是我们能供应什么,而是Tesla要什么我都能供应。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们宁德全都要。未来Tesla需要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或者其他解决方案,我都会供应。供给范围也不止中国车型,看到我在德国的工厂了吗?那就是要给Tesla德国供应的。
我的观点:车企和电池企业的合作都是以10年为单位计算,因为需要长期的磨合,双方投入的成本都很高。所以不会费那么大劲儿只要一个磷酸铁锂的,合作也不只限于国产Model3的。在Tesla的角度,会选择榨干CATL的供应链价值,充分利用这个电池巨头的能量。而站在CATL的角度,也一定会挖掘Tesla的品牌价值用以实现自己的战略野心。所以此次合作中,双方料想会倾尽全力。
预言成真:5月15日特斯拉和宁德时代合作160万公里电池技术,或将在中国首发。
未来,特斯拉和宁德时代是个高度绑定的一对,中西两个伟大的公司,看好电动车的话,投资特斯拉和宁德时代准没错。


一键翻译:储能的未来很好,快充站都是我们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打通电动车和储能数据的关键枢纽。刀片电池其实就是CTP的一种,而CTP我们四年前就做过了,并且从中挑选了几个最优的方案,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乘用车了,你今天开的车说不定用的就是CTP技术。问刀片和CTP比哪个更好?这是一个品种和一个品类比较啊亲,就像是在问Mate30和华为手机哪个更好用,我很难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宁德时代四年前就掌握了CTP,但宣传少,导致现在很多人拿刀片电池来和CTP来进行比较——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这说明必要的科普和宣传还是需要的,光埋头科研还不够,宁德时代在宣传这方面也是该抓紧布局起来,到时候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起飞,估值一飞冲天。


一键翻译:电池这个东西比较复杂,并非单纯可以拿钱砸出来。质量、可靠性、还有安全问题,没个十几年技术积累不敢自夸专业。问到行业格局,其实现在已经有了阶段性的结果,订单我有,优质产品和充足产能,也都是我这边的优势,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的水准,你品品。
我的观点:未来电池领域向头部集中,拥有技术,产能的玩家就拥有话语权。这个行业对新手玩家并不友好,先发优势明显。对于新入场者,有钱不一定能砸出声响,没钱就更没有可能了。未来很大可能是两强争霸,一家是宁德时代,另一家可能是LG,松下,三星之间产生。


一键翻译:“无钴”技术宁德时代是有的,而且研发顺利,并已经在想着搞定供应链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既然被问到,会在这里透露一些进度信息。因为疫情影响,一季度LG出货量超过了我们,这算是个意外。但路遥知马力,还请看后面的成绩,我们充满信心。
我的观点:今年“钴”算是流年不利,从开年到现在,一直被各路人马嫌弃。行业里流行的,要么就是低钴,要么就是无钴。
事实上,无钴技术并不是什么稀罕技术,各家公司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有进行研发,但目前为止没有一家能真正搞定供应链,实现商业化。如果没办法实现大规模商用,或者商用后成本无法低于现有产品,那么这个“无钴技术”就仅仅是一个实验室产物,没有商用价值。在新能源领域,宁德时代应该算是最懂供应链的头部企业,今天宁德时代放出的消息已经走到“搞定供应链”这个阶段,相信无钴技术商用也是指日可待了。


一键翻译:很多人会向我询问起BYD。刀片电池穿刺视频只是一个方面。以前索尼也做过很多这样的试验,不仅证明不了产品全面的安全性,索尼还因为安全事故退出市场。其实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也是可以通过针刺测试的,只是我们没有大规模宣传,我坚持认为实验室的“滥用安全”,并不真正等价于真实使用场景下的安全。在真实使用场景中,针刺能模拟的场景大概率也就只能想到“枪击”,这不是大多数消费者会遇到的场景。
同时,针刺也不能代替泡水、过充、外部撞击等等真实场景,所以我们还是会坚持走我们一贯的“四全”道路(全场景,全周期,全方位,全系统),从真实使用角度保障安全。
我的观点:过穿刺并不稀罕,早在2018年过《大国重器》就展示宁德时代电池过穿刺的画面。说实在的,BYD关于刀片电池的产品宣传,是有些误导消费者的倾向。并非全部三元锂电池都不能通过针刺试验,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就是可以通过针刺试验的(见下方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的回复),在保证安全这个方面,宁德时代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只是并没有太多做to C的宣传。




一键翻译:智能化和电动化是好CP。在国内,宁德时代和华为的合作,大有作为,敬请期待。同时,我们在海外还有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
我的观点:华为和宁德时代,从各自领域的号召力、到埋头科研的气质、再到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都挺搭的,“中华有为,宁德时代”。


一键翻译:我跟老马聊了,老马说他想自己做电池,我觉得挺好的,他卖他的豆腐脑,我卖我的煎饼果子,而且我们可能还会共同推出煎饼果子+豆腐脑套餐。至于固态电池,真正的固态电池是金属锂做负极的,现在市面上宣传的大多都是伪固态,噱头大于实际。在真的全固态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当然也期待友商一起携手开拓这块充满潜力的新领地。
我的观点:想起了年初特斯拉的广告“新的一年,你们加油吧”,总觉得有种“无敌的寂寞”。另外,回答中暗示了和松下友谊翻船的特斯拉有可能会和宁德时代一起合作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借助现有的力量实现后发优势。
部分预言已成真,“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联手的160万公里电池”发布,已然验证了这部分。


一键翻译:在电池领域,所谓的竞争已经基本有了结果,订单分配完毕。现在要比拼的是交付能力,谁的交付能力差,谁的市场就可能被蚕食。我们现在在扩充产能就是为了生产弹药,进行决战。
我的观点:在国际市场上该拿的订单都拿了,未来海外会成为主要的业绩增长点。看宁德时代融资扩张的节奏,也确实并不是和博世这种走一个路数的,博世在动力电池领域(48V)还和宁德时代有深度合作。题外话,关于竞争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宁德时代成本高于松下20%属于无稽之谈”——副董潘健的这个回复确实挺硬核的。


关于曾董事长的朋克部分解读完毕,但有一个高频问题——车企纷纷自建电池厂对于电池企业的影响,并没有被回答到,就想加一份彩蛋。看看硬核副董对车企自建电池厂的硬核回复。


一键翻译:整车企业属于机械制造行业,而电池企业属于电化学行业,虽然同属汽车产业链中,但隔行如隔山,造好车和造好电池绝对是两码事。汽车产业链很大,唯有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以CATL的技术实力,持续不断的创新力,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龙头地位,是不担心车企自建电池厂的,反而担心车企因为想跨界要造电池而乱了自己的原有战略。
我的观点: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细分领域龙头所产生的规模效应会越来越显著。从宁德时代的现金流来看,预收高、应付高,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明显。都知道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中最贵的部件,车企早就馋的不行了,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由于动力电池领域的护城河较高,车企自建电池厂也都是浅尝辄止,多数采用了合资与参股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真是“臣妾做不到”。
围观了整场业绩说明会,居然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宁德时代是一家很有野心的公司,搞技术出身的董事长real耿直,干货满满,资本市场出身的副董也是强势助攻。这两人带领下的宁德时代,让人期待,也给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宁德时代还是挺应该更多地和投资者沟通,在技术方面也多做科普和宣传,不要再蒙头苦干了,最重要的是:我跟我妈说我买的宁德时代的股票是做电池的,我妈问我为什么不买南孚的?
ebchina 发表于 2023-8-31 04:26: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过去快,未来可能还会更快,让我来给宁德算算命:
1、与LG 松下的竞争
普遍认为LG、松下进入国内后,宁德将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有观点说份额会从世界第一跌到第三。依据是LG、松下有技术优势,证据则是一份瑞银2018年的报告。这份报告的错误在于拿了宁德落后的一款523电池与别人的622/NCA/111作对比,缺少参考价值。我的观点是制造业的钱还真只能中国人挣,我们搞金融搞创新都不行,制造业您别和我们比。
说几个事实
1.1、宁德计划2020年量产811,实际是2019年中批量供货,LG计划2018年量产,最新的计划是2020年。
1.2、宁德2019年9月推出CTP技术,比亚迪2020年1月推出类似的刀片技术,特斯拉2020年2月透露了类似的计划,预计详细细节在4月份电池日公布。
1.3、宁德世界份额第一,但可见的电池起火报道只有蔚来一例,并且貌似主要责任在蔚来的pack,看看份额第二的松下特斯拉。
1.4、宁德2019年研发费用超过LG和松下。
1.5、宁德一年四十个小目标的利润,LG和松下还在亏损。
1.6、在中国,宁德的工资待遇大约是松下和LG中国籍员工的1.5倍,松下和LG外籍员工的工资待遇大约是中国籍员工的10倍,LG在其本土的工资待遇大概是宁德员工的4倍。
1.7、宁德的月加班时间大约是200小时,LG严格遵守劳动法五点钟下班。
1.8、宁德是曾毓群,无需解释,LG是辛学喆,刚加入LG,之前在3M工作了35年(看看3M现在的股价)。
1.9、LG在疯狂扩张产能,产能规划规模世界第一,但其现有产能的利用率不足50%,宁德是73%。
1.10、宁德的工厂在宁德、溧水、宜宾,成本低,劳动力丰富。

说观点
LG自身的困境被严重低估,韩国整个国家都把动力电池当做半导体、屏幕之后的国运在赌,所以疯狂的扩张产能,但技术没有优势,成本远高于中国,造成产能闲置,一直不能盈利,所以临阵换帅,但新帅既不了解电池,也不了解企业,预计未来可能会更麻烦。
宁德是从中国几百家锂电池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这几百家并不都是酒囊饭袋骗补贴的,有些还是很能打的,照样被宁德挑落马下,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的战略、技术、成本、经营优势极为明显,与其说宁德要担心LG松下来中国抢他的饭碗,我更替LG松下担心宁德要杀出去抢他们的饭碗。
2、宁德的成本控制能力
17、18年卖锂、钴矿的赚钱,19年不赚钱,现在普遍预计未来卖矿的又要赚大钱,原因是需求会大幅增加,先不说行业在迅速低钴无钴化,单说说参与者的谈判地位。原来几百家锂电池企业,七八家卖锂钴的,当然是卖矿的强势,现在呢,如果市场上就剩下三家电池企业了(看看中国钢铁企业大型化之后的铁矿石价格),知道51%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涨价,还没张嘴呢,宁德的大耳刮子就已经抽你脸上了。
3、电动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在性能、对智能驾驶的支持上,电动车占优。经济性目前已经接近,关键是燃油车一百多年了,高度成熟,成本没有下降空间了,电动车才刚开始,规模还没起来,成本还在迅速下降。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