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看待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将带来哪些影响?

[复制链接]
风雨路人 发表于 2023-8-31 04:11: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信中国微信公号7月4日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es 发表于 2023-8-31 04:12: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就是以往在惩罚资本无序扩张的时候,哪怕罚了200亿,后面也紧跟着一个“各部门联合约谈”,然后当面教育一通,大公司们纷纷表示要痛改前非,坚决遵守国家定下的条条框框。
但是这事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星期了,国家直接下死手了,没有任何约谈,没有任何整改,没有任何活路,根本就是对滴滴彻底失望了。
国家意思也挺明确的:
我不想和你谈了,也不想再给你机会了,和你那可笑的掩体一起下地狱吧!!
kino 发表于 2023-8-31 04:13: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你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有一个会计二号头目(即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不管法国,德国,中国,只要公司在美国上市,都要受到二号头目的审查,范围包括查阅工作底稿,检查现场等等。
我们当然不同意这种挑战底线的做法,直接给拒了。


地图上灰色地区是没有在美国上市公司的,绿色是配合二号头目检查,黄色是马上会开放限制的地方,红色是不配合。
绝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审查,唯独中国例外。
于是,美国就千方百计,想把我们纳入审查范围内。2020年5月,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里头有这些细则:
被美国证监会确认的特定外国公司,必须披露以下信息:该上市公司或其运营实体的董事会中是否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姓名;该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或公司治理文件中是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或党章内容。
上市公司董事是不是党员,也要管?修改之后,明显更加针对中国。
于是,我们又出台了《数据安全法》。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
不要觉得这种话只是废话。
只有被法律白纸黑字写到章程之后,才意味着普遍执法的可能。
这是第一步,定性。
滴滴这段时间做了个什么事呢?
前几个月,滴滴大数据杀熟闹得沸沸扬扬,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扭头,6月30日党的100周年,滴滴官网上看不到敲钟的照片,滴滴员工也不能发朋友圈,他逮到这个极为掩人耳目的时机,低调上市了。
滴滴这么做是不是厚道,各位自有评判,规范马上就来了。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九条: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国家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漏、损毁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五条内容,已经说的很直白。
既然某人纯粹从个体自我中心出发,漠视集体安全。钱不想少赚,那么该你承担的责任,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定则。
接下来,第三步,定量。
滴滴先是7月2日停止注册新用户,7月5日,APP下架。紧接着,今年在美股上市的公司,boss直聘,货车帮,运满满,也陆续接到通知,停止注册新用户。
未按照要求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将面临停止使用,罚款最高采购金额10倍,责任人员最高10万元。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并且网络审查办,要求提供补充资料,运营者提交资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间。
配合审查的情况下,30~45个工作日,不配合,那么这个事件就搁着。
自己考虑怎么办。
国家安全风险,不防怎么样?
1956年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制订的一份绝密文件,《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B站有个专门讲这个事的视频。
全面解读美国原子弹计划,中国哪些城市是目标?【历史调研室11】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份文件以社会主义阵营的1200个城市作为摧毁目标,往哪个坐标打,投放多少枚核弹,每个城市都有详尽的计划。
比如说对准天津的7枚核弹,目标有:军校,燃料库,港口,国家电网,政府指挥中心,等等。
直指要害,力求一次摧毁,能让整座城市彻底瘫痪。
这个视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座城市都有一个275的目标代号,这个代号的释义是:人口。没错,他们曾计划杀掉我们每一个人。
国土安全,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
滴滴在中国拥有3.7亿年活跃用户,1300万活跃司机,出行日均交易量2500万次,是出行基础设施。
在城市里,滴滴一天行程几百万公里,几万辆车实地测绘数据。只要数据层次够丰富,能推测出中国交通节点,人口聚集区,甚至比规划局更了解市政交通。
滴滴内含的数据,战略和军事意义重大,一旦发生不可挽回的意外,后果极其可怕。


这就是为什么,网信办对其他的APP还算宽容,10天内做整改检讨就好,像keep,今日头条等等。
而这些在美上市,又掌握地理或个人信息的中概股——boss直聘,货车帮,运满满——审查强度立马拉满,不是停止新用户注册,就是下架。
你们集体到纳斯达克敲钟,体量做的挺大,接受审查没问题吧?
想要商业价值固然没错,兼顾集体安全,上车前过一道安检,这要求不过分吧?
当年棱镜门事件,让世界看清美国嘴脸,至此之后,各国信息安全提上日程,我们也着手建立信息防火墙。
这些海外公司,未必犯了什么大错,不一定是大家口诛笔伐那样扣上叛国帽子。
真实情况,更像是我们自发的一次信息保卫战,阻止美国二号头目对国内数据进行审查,不给他们趁虚而入的机会,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国家网信办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说过:
网络安全审查这个问题上,没有国别和企业的区别,都是一视同仁的。产品提供者要作出法律承诺没有窃取用户信息,一旦被发现要承担责任。
先审,后查,很多海外上市公司已经接到通知。
审查还会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new_jam 发表于 2023-8-31 04:14: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么一个不常见的常识
我国的部分军事管制区域,在地图上是无法识别的,就是说你人在这个地点,但GPS或者其他定位系统定位不到准确地点信息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护特定机关单位或者机构的安全
所以,滴滴的数据泄露在我看来,已经不是资本不资本的问题了,是国家间的问题
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地点在某部队基地,研究所很多老师参与,基地里打车是定位不到,所以我们都默认到一个附近地点
假设一下,一个大量教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集体会去地方(怎么确定身份?研究所,高校,公司,机关单位,顺着线索一点点扒下去,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了),但地图上又没有值得他们去的区域
如果这些数据被某些势力盗取,该区域简直是未来战争的活靶子
普通公司,大楼,人流量车流量更不用说,很多已经被隐藏的信息都会暴露在对方眼里
要是对方玩阴的……要是潜伏期长的病毒从某特定人群中开始传播
很难想象这种危险有多近,多听起来荒谬现实却很有可能发生
大数据时代从前调侃一下是杀熟,衣食住被杀一杀也就罢了
要是一个人的活动轨迹被暴露,一群人的活动轨迹被暴露,一个国家的活动轨迹被暴露
这已经不是资本不资本的问题了
这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是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

<hr/>围观评论区,我再补充一个不常见的常识
卫星再高清,图像分辨率再高,但就是拍到一张图片啊,图片的位置怎么和地理意义上的实际位置对应呢?要投影啊,要编码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东西,按照国际惯例(世界各国都这么做),定位上显示的位置和实际上的位置是有偏差的
就是说GPS还有其他卫星定位系统帮你定到的经纬度,压根就不是你实际在地球上的经纬度
具体细节请自行查找,和遥感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从卫星看到的这个区域,诶,这个地方有意思,我要扔导弹,我要炸它,我根据大致的经纬度定位了,我炸了
结果发现dog 太阳的,压根没中,偏了百来米
为什么,故意的啊,整个世界都是故意的,地理课告诉你我给地球每个地方划好块,是个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经纬度信息,但你以为你在的位置就是你以为的位置?大家都默认了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机密,想和准确经纬度对应?做梦,就是要全给你弄偏离
那如果准确信息多了,具体轨迹都有了呢?这就是在帮助校正被刻意偏离的信息

还有,我没有给滴滴扣帽子,唯一说滴滴也是说它数据泄露可能是个问题,其他都是基于假设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hr/>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朋友要纠结不自己开车要打车算泄密这件事
我参与的项目密级不高,但因为工作量大,要参与的人就比较多,全国类似的项目很多,都车接车送这不现实,当然只能自行前往工作地点
如果是密级高的,那不但车接车送,还会把人单独请到一个被隔绝的地方工作呢
但很多项目涉密了可不至于到那种绝密的程度啊
我们要对工作内容保密,接触资料保密,不得工作时携带通讯设备,不得拍照等等
但怎么去工作地点也能成保密的一环了?
没那么夸张的,自己开车的确更保险,但也有限号,要有车啊,要会开啊,我们也是普通人
打车无可厚非吧,难不成去干活,要我们公交转地铁再转公交再步行过去
我有一次结束了回去,挤地铁,累的站在地铁上快睡着
而且很多基地就在市区,看着不起眼罢了,能有便捷的交通方式过去,为什么不选呢?
这个本来是数据被利用数据被泄露的问题,怎么反要怪到我们这些干活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够难了,哪能做什么都算无遗漏啊,再好的程序猿都不能说自己的每一个程序都完美绝无bug吧,那测试运维还吃不吃饭了
东来西往 发表于 2023-8-31 04:14:3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这件事大家伙都在等着风。
如果滴滴真的卖了信息还不接受重大处罚,未来肯定还有其他互联网公司铤而走险。
如果处罚力度大了,那多大的度又是合适的呢?
要知道,这个事情,恐怕已经是整个链条级别都出了问题,
在某个链条位置的人该怎么处罚,事小,
对于一个已经做到这么大的互联网公司,还如此有背景,怎么处罚,这个度,可是很多人都在盯着的,
只能先减少损失了,先下架。
———更新一点—————
古代,上面最担心的不是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而是担心打掉一个秩序之后形成权力真空,权力真空开始吸附周围的权力进入其中拉扯酿成更大的不稳定因素。
如何看待「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被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另外,要说明一点,互联网公司是真的不简单,具有独立找一个突破点进行顶层设计直达民生终端的能力,这种能力我建议内部消化之后,对外扩散,
最后申明一点【数 据 主 权】真的很重要。
这次事件,既是教训,也是机会。
zsq55281 发表于 2023-8-31 04:14: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来得出乎意料地快! 看了网信办的官号发文后, 感觉已经很温和了,到目前为止!
7月2日,国家网信办在官网发布公告,启动对“滴滴”的安全审查。
7月3日,滴滴方面发文辟谣并声明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经检测核实”后出台下架“滴滴”APP的措施。
说实话,我最先看到的其实是7月3日滴滴的辟谣文章,再往前追溯原由才看到网信办消息。像这种大的上市公司的调查, 本来以为还要互相扯皮起码几个星期才有初步结果,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就已经有处理措施出台了。
这里有个重点是,这次是单独对一个APP的下架!  以前都是成批次几十上百的下架通知,这次是单独对“滴滴”的违规下架通知,印象里是第一次!



此番“滴滴”赴美上市的整个过程,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很快”“很神秘”。
似乎有点“悄悄滴进村,打枪地不要滴干活”的感觉!!
6月11日,“滴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提交(IPO)申请;
6月30日,滴滴出行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7月1日凌晨,“滴滴”估价首日涨幅仅 1%
不得不说,“滴滴”选择上市的时间真的很特殊!
短短20天内,既不搞敲钟仪式,也没有什么对外媒体发布会,悄悄地就走完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全过程。
别的公司上市前早早就开始舆论造势,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但这次“滴滴”的动静甚至不如近期赴港上市卖奶茶的奈雪,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真的是公司大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大而不能倒”吗?
要知道,滴滴掌握的不仅是国内道路情况,还有国内用户的各种隐私数据!
都知道资本是要疯狂逐利(吸血)的, 但是只要妨碍到国家安全,共和国是一定不是居心叵测者的生存土壤!  

一家靠资本扩展起来的企业。
“滴滴”2018年营收1353亿元
“滴滴”2019年营收1548亿元
“滴滴”2020年营收1417亿元
但直到目前为止,“滴滴”都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里面烧钱最多的公司,烧到目前都是亏损的。
如果没有资本支持,你能想象“滴滴”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滴滴”上市股权结构图

“滴滴”股权分布:
软银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比例21.5%, 投票权21.5%
Uber持股比例12.8%, 投票权12.8%
腾讯持股比例6.8%, 投票权6.8%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副总裁朱景士 三人共计持有持股比例9.8%, 投票权52%
虽然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但是资本家是有国界的!
在23次融资(找钱烧)上市后,虽然股权被稀释了,但“滴滴”高管整体身家也有400多亿了。 而在这次赴美上市过程中,招股说明书先后进行了3次变更,给高管突击发放期权,散了一波大红包!
最终大家发现:
在内:公司虽然一直在亏损(烧钱), 但是股东受益了,高管也赚钱了!
但是, 羊毛从哪里来的呢??!

在外:司机师傅赚钱比以前少了,用户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实惠低价呢?
或者只是肥了“中间商”?



滴滴现在真的比出租车更便宜吗?
起码上下班高峰期时,出租车时没有浮动价格的,但是滴滴价格在这个时间段会高出很多。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