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如此的忠心耿耿?

[复制链接]
仙履奇缘 发表于 2023-8-31 00:02: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如此的忠心耿耿?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agou 发表于 2023-8-31 00:03: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想强答一下。
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无论是刘备对诸葛亮多好,多信任,你们说出一万个理由,都无法解释诸葛亮的忠心。
因为诸葛亮的忠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赞誉诸葛亮的忠心?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
他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诸葛亮会如此的忠心。
所以,他才是臣子道德上的标杆。无法被超越的标杆。
任何一点理由能解释的了,都能说是他有自己的想法。
诸葛亮的身份在刘备死后,并不是臣子,而是父亲。
这么理解吧,诸葛亮实际上的权利就是皇帝。
皇帝所能执行的一切,他都执行的了。
霍光的废立帝,他想的话可以做到。
司马家的篡位,他不用想都可以做到。
石虎的做法,他仅需要动动嘴。
但是,这种权力下,这种能量下,他依旧恪守臣子本分,不越雷池一步,这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已经不是忍耐二字可以解释的了,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何谈忍耐。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残忍。
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前提下,给自己砌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这是只在书本上出现的,从不奢望会出现在生活里的一种状态。与无所不知的明君,对应的绝对忠诚的贤臣。
而诸葛亮给自己活成了教科书里的人物,所以他自然进入了书籍里,成了标杆。
没有蜀汉,自汉末开始,一切的浪漫都没有了。
我们会看到汉末的颠沛流离。
两晋的荒唐。
八王之乱的残局。
五胡乱华的易子相食。
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流水线一样的朝代更替。

感谢蜀汉的存在。
一个不放弃理想的君主。
一个忠义无双的将军。
一个鞠躬尽瘁的臣子。
一个永不放弃的亡国奴。
他们将一个历史的浪漫,一个国家能想象到最大的浪漫,写在了史书里,写在了课本上。
致死恪守。
那真美好啊。
hda 发表于 2023-8-31 00:03: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刘备和武侯、武侯和伯约这种君臣、师徒之间的精神默契、灵魂传承,在现在这个太聪明的物欲时代,真的显得不可理喻……要是不用阴谋论来自慰一下,简直对不起自己。
难怪大地虽日渐荒芜,星空却如此绚烂璀璨。
瘾大技术差 发表于 2023-8-31 00:04: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看了很多其他大佬的回答,三顾茅庐的成语就不讲了,《出师表》那一段也不用贴了,如鱼得水的典故也不用说了。
葛公为何对刘备忠诚?还是因为刘备父子的信任,我曾经在许多比较葛公和其他历史名臣的回答里写过,诸葛亮之所以是诸葛亮,是因为刘备、刘禅两位君主的信任和放权,才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刘备集团在赤壁之战以后,最早坐镇荆州的就是葛公,以后起之秀超越了常常留守大本营的关羽,类似的例子还有取代了张飞的汉中太守魏延。先主用人不疑,可见一斑。
对比立国只能标榜以孝治国的司马家,但凡有点忠义概念的人,都必定忠心于这样的主公,更遑论是鞠躬尽瘁的葛公。
basd 发表于 2023-8-31 00:04: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简单,因为刘备有匡扶天下之志
虽然刘备那个时候还很弱小,但刘备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三国志·诸葛亮传》:"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需要的,正是像刘备这样的主公
当时符合诸葛亮需要的人很少,荆州的刘表,虽然也打算称霸,但并没有称霸的能力,只能局促于荆州一地——
范晔: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于人也。
至于曹操,根本不符合,曹操早年在本郡家乡的屠城行为,已经给诸葛亮投下了心理阴影——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三国志·武帝纪》: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三国志·曹仁传》: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
《后汉书·郡国志》:琅邪国,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琅邪国)……阳都故属城阳。有牟台。
其他的群雄,基本上也只想争权夺利,而未曾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
只有刘备,面对天下动乱,为了拯救百姓,为了复兴汉室,从不退缩——
《三国志·吕布传》: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同时,刘备也拥有枭雄之气——
《三国志·陈矫传》:(陈)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脩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馀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尽管刘备此时几乎什么也没有,但诸葛亮愿意帮助刘备这个心中的英雄,成就大业,也因此,诸葛亮才会为刘备和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哎哟 发表于 2023-8-31 00:05: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之恩、放权信任和诸葛亮自身的忠君思想。

  • 刘备的三顾之恩
诸葛亮本人的回答——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时的刘备,早已不是那个【贩履织席为业】的刘备,而是那个辗转各方、被曹操认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刘备。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个还未出山的年轻人,“卧龙”之名还带着些营销的味道(当然诸葛亮本身也很优秀)。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好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佬,来请一个没有任何实操的毛头小子,还拜访了三次,你说诸葛亮感不感动?

  • 刘备的信任和托孤
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对诸葛亮更是好到让关张等不悦的程度。


之后更是放权如开闸泄洪,在生命的尽头更是将整个国家和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面对如此信任自己的君主,诸葛亮无以为报,唯有“忠心”二字。
鱼水关系我的这篇回答里有说。
那只兔子: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关系 为何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诸葛亮明明是失败的人为何还能受到几千年以来推崇备至?

  • 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国语•晋语》:“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君君臣臣,是谓明训。”
《国语•晋语》:“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君有烈名,臣无叛质。”
“委质为臣”主要包括“策名”和“委质”等。
“策名”是在君主保存的“策”(或册)上写下自己的名。有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君主的含义。
“委质”中“质”主要表达诚、信。“委质”就是把“质”交给对方不再收回,表示自己人身的抵押,如果对方接受,就意味着关系的建立。
诸葛亮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极高,纵观诸葛亮的一身,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坚守着“不臣二主”的信条。
这一点,诸葛瑾也提过——
《诸葛瑾传引江表传》: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
在孙权想挖墙脚的时候,诸葛瑾便表示:将军,我弟弟诸葛亮已经是刘备的人了,挖不动啦!
这个“失身”和委质差不多,意思嘛,就是纯洁版字面意思(并无开四轮车的意思.jpg)。

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与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一样,在我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都想要诸葛亮这样忠心能干的下属,但他们却忘了,自己不是刘备那样的上司。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