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有什么征兆?

[复制链接]
灵异事件 发表于 2023-8-30 21:16: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ufup 发表于 2023-8-30 21:16: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Most of California's Big Earthquakes Are Preceded by Ghostly 'Foreshocks' Weeks in Advance

大多数加州大地震发生前几周都有鬼魅般的前震

By Brandon Specktor
Foreshocks — the tiny, sometimes imperceptible tremors that precede massive earthquakes — are way more common than we thought.
(Image: © Shutterstock)



布兰登 · 斯佩克特前震ーー大规模地震前微小的、有时难以察觉的震动ーー比我们想象的要常见得多。 (图片: Shutterstock)
How do earthquakes begin? It's an ancient question — and while scientists have ruled out the vengeful gods blamed over the past few millennia, agreeing that tremors are more a matter of grinding plate tectonics than of Poseidon's wrath, many facets of this seismic puzzle remain murky.
地震是如何开始的?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虽然科学家们已经排除了过去几千年来复仇心切的神灵的可能性,并同意地震更多是一种磨盘构造的问题,而不是波塞冬的愤怒,但这个地震谜题的许多方面仍然是个谜。
One ongoing mystery is the phenomenon of foreshocks, small, sometimes imperceptible tremors that can precede larger quakes in the same area by several days or week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anywhere from 10% to 50% of large earthquakes follow these minishocks. This has led many researchers to wonder whether foreshocks are a geophysical fluke or a standard feature of big quakes that modern instruments just aren't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with certainty.
一个持续的谜团是前震现象---- 在同一地区发生大地震之前,可能会发生几天或几周的小规模、有时甚至是难以察觉的地震。 研究发现,在任何地方都有10% 到50% 的大地震发生在这些微型岩块之后。 这使得许多研究人员怀疑前震是地球物理上的侥幸,还是大地震的标准特征,现代仪器不够灵敏,无法准确地探测到。
A study published July 30 in the journal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offers compelling new evidence for the second hypothesis. Usi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atalogue of earthquake activit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ever assembled, a team of researchers found that roughly 72% of large (magnitude 4.0 or greater) quakes in the region between 2008 and 2017 followed distinct foreshocks that hit up to a month before the event.
7月30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志上的一项研究为第二种假设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新证据。 利用南加州有史以来收集的最全面的地震活动目录,一组研究人员发现,2008年至2017年间,该地区大约72% 的大型(4.0级或以上)地震都是在地震发生前一个月发生的明显的前震之后发生的。
"We're hoping that these observations will help inform improved physical models of how earthquakes get started," lead study author Daniel Trugman, a seismologist at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in New Mexico, told Live Science. "With this improved physical understanding, we'll eventually be able to improve earthquake forecasting as well."
首席研究作者,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地震学家 Daniel Trugman 告诉《生活科学》 : “我们希望这些观测将有助于改进地震开始的物理模型。”。 “随着物理认识的提高,我们最终也将能够改进地震预报。”
Trugman and his colleagues began their hunt for foreshocks by compiling a catalogue of some 284,000 earthquakes detected by various monitoring stations around Southern California between 2008 and 2017. Using a technique called quake template matching (QTM), the researchers trained a computer to recognize the distinct waveform these quakes created, then scoured the records for hints of smaller quakes showing those same vibrational patterns, hints that lay hidden in the constant, rumbling background noise of Earth.
特鲁格曼和他的同事们在2008年到2017年间,通过收集南加利福尼亚各监测站探测到的大约284,000次地震的目录,开始搜寻前震。 利用一种叫做地震模板匹配(QTM)的技术,研究人员训练计算机识别这些地震产生的不同波形,然后从记录中搜寻那些显示相同振动模式的较小地震的迹象,这些迹象隐藏在地球持续不断的隆隆背景噪音中。
The team turned up more than 1 million additional earthquakes, many of them magnitude 0.0 or less (seismologists measure earthquake magnitude on a logarithmic scale, so a magnitude 0.0 quake would be about 10,000 times weaker than a magnitude 4.0 quake). In total, the researchers expanded their catalogue to include 1.81 million earthquakes, or an average of one quake every 3 seconds over the last 10 years, Trugman said.
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超过100万个地震,其中许多都是0.0级或更低的地震(地震学家在对数尺度上测量地震的震级,所以0.0级的地震要比4.0级的地震弱10000倍)。 特鲁格曼说,研究人员总共扩大了他们的目录,包括了181万次地震,或者说在过去10年中平均每3秒钟发生一次地震。
From this expanded list, the researchers picked 46 quakes with magnitude 4.0 or higher to study for foreshock activity. But first, the team ha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number of earthquakes near each fault lin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从这个扩展的名单中,研究人员挑选了46次4.0级或更高的地震来研究前震活动。 但是首先,研究小组必须计算南加州每条断层线附近地震的平均次数。
"If you pick any point in Earth's crust, especially near an active fault zone, there's going to be a background rate of seismicity," Trugman said. "To show that there are foreshocks, you have to demonstrate that there are more earthquakes than you'd expect leading up to the larger event."
特鲁格曼说: “如果你选择地壳中的任何一个点,特别是在活动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的背景频率就会出现。”。 “为了证明存在前震,你必须证明存在着比你预期的更多的地震,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地震。”
Armed with these seismic averages, the researcher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oreshock activity shortly before 33 of the 46 big quakes. Foreshocks activity spiked anywhere from three to 35 days before a mainshock hit, with the average increase in rumbling occurring about 16 days before the big event.
根据这些平均地震数据,研究人员显示,在46次大地震中,有33次发生前,前震活动在统计上显著增加。 前震活动在主震袭击前3到35天达到峰值,隆隆声的平均增加发生在大震前16天左右。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eshock occurrence in nature is more prevalen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in their study.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得出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前震的发生比以前认为的更为普遍。”。
And what about the 28% of quakes that lacked a surge in foreshock activity? Trugman said it's likely that many of those quakes did see foreshocks as well but the researchers just couldn't define them with "99% certainty."
那么28% 没有前震活动激增的地震又如何呢? 特鲁格曼说,很可能许多这样的地震确实发生过前震,但研究人员只是不能“99% 肯定”地给它们下定义
"There are a number of cases where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seismic activity, but we're not sure i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ugman said. As seismic-monitoring equipment improves, so too should foreshock detection, he said.
特鲁格曼说: “有很多地震活动增加的例子,但我们不确定这在统计学上是否有意义。”。 他说,随着地震监测设备的改进,前震探测也应该得到改进。
Still, Trugman added, some of the big quakes clearly missed such a spike in foreshocks before the heavy rumbling began. And, on the flipside, a vast majority of the tiny quakes he and his team discovered did not precede large earthquakes at all, meaning that simply seeing an increase in seismic activity along a given fault line is not a reliable predictor of a bigger earthquake to come.
尽管如此,特鲁格曼补充说,一些大地震显然没有在隆隆声开始之前的前震中达到这样的峰值。 另一方面,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的绝大多数小地震根本就不是大地震的前兆,这意味着仅仅看到某条断层线上地震活动的增加并不能作为未来更大地震的可靠预报。
"What we show in this paper is that most if not all mainshocks are preceded by elevated seismic activity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as simple background seismicity," Trugman said. "But that is a very different statement from saying that 'most upticks in seismicity are foreshocks that signal that a mainshock is impending'."
特鲁格曼说: “我们在这篇论文中所展示的是,大多数(如果不是所有的)主震发生之前,都有不能简单解释为背景地震活动的升高地震活动。”。 “但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说法,不同于‘大多数地震活跃性上升是预示主震即将到来的前震’。”
This all shows that the processes that initiate earthquakes are "quite variable," Trugman said, reminding us that seismologists are still a good ways away from being able to forecast earthquakes with any certainty. Perhaps we shouldn't let Poseidon off the hook yet after all.
这一切都表明,引发地震的过程是“相当多变的” ,特鲁格曼说,这提醒我们,地震学家距离能够准确预测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我们还是不应该让波塞冬逍遥法外。
xzshengli 发表于 2023-8-30 21:17: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测,作为一项十分难以突破的技术。

大家都觉得地震应该有前兆,通过前兆就能预知地震,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青蛙遍地跑、地下莫名其妙冒气的反常现象这些所谓的征兆,往往和地震之间没有多少强关联性。

反过来就更加恐怖了,事实上 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1995 年的阪神大地震,包括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没有很明显的前震序列,可以说是突如其来就爆发了,这给地震预测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01

要说起这次地震精准预测,先还要再倒回到九年前。

那是 1966 年的 3 月 8 日,邢台发生了一场 6.8 级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首次出现大型地震。当时共计死亡 8000 余人,受伤 38000 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中央非常重视,周总理也亲自前往灾区慰问。




灾后,周总理特意接见了当时的地质部长李四光等人,并希望能够着手进行关于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因此,可以说,邢台地震开启了新中国关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大门。

时间到了三年之后的 1969 年 7 月 8 日,在渤海湾一带又发生了一场 7.4 级的强震,因为震中在海上,因此没有造成很大损失。然而邢台大地震还历历在目,当时整个辽东地区的地震专家神经都变得极为紧张,毕竟,这场渤海地震就相当于一记警钟,说明华北东北地区很可能潜伏着一场大地震,只是将在何时何地爆发,还无人知晓。

因此,此后的数年里,辽宁的各大地震预测点都精神紧张,有点检测数据的异常都风声鹤唳……唯恐漏过大地震的蛛丝马迹。




然而事实上,这些年里的辽宁一带的确有点诡异:首先各地出现了一系列小地震,然后地下水异常外泄事件也发生了 600 多起,似乎地底深处隐藏着一个可怕的 BOSS,正在蠢蠢欲动。(嗯,拉格纳罗斯我不是说你……)

辽宁当地的村民也感受到了异常,他们发现很多条蛇居然冻死在大路上……众所周知,蛇类冬天都是要躲起来冬眠的,想必是感知到了极大的危险,才会唤醒它们跑出洞里,甚至被冻死也在所不惜。除了蛇之外,很多其他动物也出现了反常现象:老鼠成群地呆立原地,家禽家畜坚决不肯吃饲料,举止诡异……仿佛一切都是不祥之兆。




到了 1975 年 2 月,异常变得更加频繁了。2 月 1 日时,营口地震台就检测到了一次三级小地震,第二天又紧接着发生了七次小地震,到了第三天,数字变成了几十次……

连续不断的地震,均发生在辽宁南部的大连、营口、丹东等地,并且频率越来越高。当时地震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情况,和 9 年前发生在邢台的那次大地震前非常相似,这会不会又是一个恐怖的前夕呢?

2 月 4 日早上 7 点 50 分左右,营口地区又发生了一次 4.8 级地震,紧接着是一系列的非常密集的小震,再趋于平静。到了上午 10 点 36 分时,又来了一次 4.7 级地震,接着又是一系列余震,再归于平静。到了中午 12 点之后,就没有再次的地震了。




然而,这种可怕的平静却让营口地震局的专业人士极为不安,因为邢台地震之前,就是按这样「密集小震——平静——大型地震」的模式发展的。极有可能,一场超过 6.8 级的地震即将发生在营口和它附近另一个小县城——海城之间。

02

如今归属于鞍山的海城,当年还是营口市下辖的一个县,此地也算历史悠久,曾经是高句丽的核心地带。当时的海城居民,大都做好了地震的准备,只不过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在何时。

2 月 4 日中午,经过一番紧张的研究之后,辽宁省和地市级地震部门认定,一场可怕的大地震已经迫在眉睫……最终辽宁省政府决定,向各地指示进入临震状态,并对这场大灾祸进行紧急防范措施:加固堤坝、组织救护队和抢修队、转移危险品、准备救灾食品药品等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安排居民撤离,从建筑物内转移到空旷地带。




东北的早春二月,嗯,大家都懂,那可是冰封千里,寒冷异常的……

整个辽宁南部有无数人在接到地震预报后,忍着天寒地冻离开了家,去到了空地和旷野上。从中午等到天黑,气温也开始骤降,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加上漫长的等待,让很多人口出怨言。此时,地震专家们成了最尴尬的人……如果大地震没有发生的话,他们这口扰民的锅,就要背定了……

然而一些可怕的景象预示着,大灾祸真的、真的越来越近了:某个地区已近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烟雾如同海啸一般翻滚而来,烟雾之中,还有黄色的火球腾空而起……

到了晚上 7 点 36 分,海城脚下的大地发出了可怕的啸叫声,霎时间山摇地动,开裂的大地将附体其上的建筑撕扯成片,残砖碎瓦飞得到处都是,一场大地震终于降临在了辽东半岛的海城。




这场地震,就是著名的海城地震,强度达到了 7.3 级,震区面积 760 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提前的地震预告,最终罹难的人数仅有 1300 多人,远远小于 9 年前邢台的那一次。而且地震后,拥有 90 万人口的海城当地,有九成建筑被夷为平地,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居住地,如果没有提前预报的话,伤亡人数很可能达到 10 万人之多。




这次地震的成功预测,在国际上都引起了瞩目,事后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地震专家前来中国,想要蹭点经验。当时国内许多地震专家都非常振奋,似乎掌握到了预测地震的方法。然而,接下来一年之后的唐山大地震,则如同一盆凛冽的冷水,将他们的希望之火彻底浇灭。

在此之后,国内国外都响起了这样的一个声音: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测,只是纯属巧合。事实真的如此吗?




03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地震预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经历了这些年来国内外的多次大型地震,任何人都知道这种天灾的可怕。然而,地震事实上比你想象中更可怕,从上个世纪以来,全球强度超过 7 级的地震共发生过 1200 多次,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全球其他各类自然灾害加在一起还要多,达到了 54%……

因此,如果地震也能像天气那样进行预报,那么就会大大减少损失,正如海城的那次一样。事实上,中国自古就对地震预报有着丰富的研究,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张衡地动仪,1633 年宁夏隆德县志上也有记载:「地震之兆约有六端:井水突然浑如墨汁,泥渣上浮,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还有,「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至若秋多雨水,冬时未有不震者」。说明古人就已经对于地震的前兆有所掌握。

但囿于科技手段,真正的地震预防研究,直到二战之后才真正地开展起来。

1948 年 10 月,中亚的阿什哈巴德发生了 7.5 级地震, 当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师在整理自来水公司的地下水化学测试数据时, 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现象:震前当地的水源中,氡浓度出现了异常增高,在震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个异常现象立刻引起了苏联地震学家的关注,他们因此一致认定地震不仅有前兆,而且可以用现代精密仪器进行探测,于是在中亚地区开始了大量地震预测的研究。

美帝也不甘落后,只不过他们研究地震的原因略有不同。50 年代中期,为了侦察苏联核试验的动向,美国在全球都设下了地震台网,一边监视着毛子,一边记录了大量地震数据,并在地震波、震源物理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作为地震高发国家的日本,也紧跟大趋势搞起了地震研究,于是你们才会看到日漫里各种出戏的地震预报弹幕……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leadall 发表于 2023-8-30 21:18: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我们把这些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

按照地震前兆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种。

一、地震的微观前兆


地震的微观前兆是指人类的感官无法察觉,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的地震前兆。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地形异常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震中附近的地壳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形,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十分微小的位移,当然,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用肉眼无法看到,只能借助于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2.地震活动异常


大地震很少,中小地震却很多,大小地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中小地震的活动特点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流体的变

地下水(泉水、井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天然气和石油、地下岩层中产生和储存的其他气体,这些都属于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然后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

4.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地震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出现微弱的变化,人们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

二、地震的宏观前兆


地震的宏观前兆也称为地震宏观异常,通常是指人们能直接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比如花草树木不合时节地开花结果,动物行为和习性异常,井水、泉水、河水等出现异常涨落变化,气候变化反复无常,地下传来隆隆巨响声等。引起地震宏观异常的因素有很多,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地震宏观前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石磊 发表于 2023-8-30 21:19: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标云南省通海县,8月13日14日接连两天凌晨发生5.0级地震以及几次3.0左右的余震
说说我们目前的一些与平日不太一样的现象
1.8月11日前有过几场大暴雨,城区被淹,积水较深
2.我们这里平时空气质量非常好,几乎都是优良,但是这两天空气质量特别差,中度污染,今天污染物指数167
3.可以听到类似于打雷炸雷前轰隆轰隆的声音,频率低声音闷,声音会在地震前几分钟特别明显
4.部分地区自来水管里会流出黑水

目前我就发现有这些异常现象,这次地震可能还未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家睡个安稳觉





一发最何 发表于 2023-8-30 21:20: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地震的话基本沒有或不明显,但是大地震有,比如唐山,我听我父母说在地震之前就发现河里的鱼疯了似的翻腾,黄鼠狼成群的逃跑,老鼠也一样,蝙蝠大白天成群的飞,很多人都发现不对劲了,果然,唐山大地震发生了,不要相信那些说征兆都是杜撰的,学了点理论知识就忘了姓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