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拿两张照片给外国人看:一张是女子穿汉服的,一张是穿旗袍的。
对方大概率会认为,穿旗袍的是中国女子,穿汉服的……也可能是亚洲其他国家。
为什么当前如此时兴旗袍?
我们了解下旗袍的历史。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1925年开始流行,1929年被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至70年代受冷落,80年代复兴,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作为礼服,女性在正式场合会主动被动地穿一身定制旗袍;
在重要场合,总会看见一排排身着统一款式旗袍的礼仪小姐展现风采;
如今,旗袍更是成为小团体、大公司聚会时成熟女性的首选。
随着近些年汉服热在年轻一代的兴起,对旗袍的质疑声有增加的趋势。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旗袍是旗人服装改良?
我们知道,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他们在重要节日会穿上民族盛装,展现民族文化。
汉族在这一块似乎做得不到位。旗袍,算吗?
事实上,更多人将旗袍跟旗人联系起来。
这也不无道理。首先一个“旗”字,其次它出现的时间,再次它的样式。
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周锡保先生就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
至于其他学者的观点:“民国旗袍虽然具有类似于旗女之袍的形式,却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义……”
甚至去掉“旗”大谈“袍”的起源,说它起源于西周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在笔者看来,这多少有点牵强。但旗袍不曾在清朝出现,这是事实。
取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的说法:“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是“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旗袍最初出现,竟是为了男女平等!
整个清代,汉族女性,除了贵族命妇,寻常女子只能穿传统的“上衣下裳”,俗称“两截衣”。(旗女则不同,不论贵族还是寻常女子,她们的日常服饰都是袍服)
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
被视为封建礼教迫害歧视女性罪证的《女儿经》中就曾写到:“为葚事,两截衣,女人不与丈夫齐;百凡事体须卑顺,不得司晨啼母鸡。”
张爱玲《更衣记》则明确指出:
“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
“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当时北京的报纸载文:“如今的女子剪发了,足也放了,连衣服也多穿长袍了。我们乍一见时,辨不出他是男是女,将来的男女装束必不免有同化之一日。”
事实证明,他们多虑了。发展到今天,旗袍的款式和涵义,走的完全是和最初相反的方向。
女性国服为何是旗袍,不是汉服?
现如今,旗袍被当做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网上有人提出:为何不是汉服?笔者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首先,公允问题。五十多个民族各有传统服饰,汉服只是汉民族传统服饰,自然不能以偏概全。
旗袍,无论它是源自秦汉传统,还是直接受满服影响,至少不是某一特定民族服饰。
其次,效率问题。它相对简洁利索,更适应当前的生活和工作。
再次,认知方面。民国时代,上海是远东金融中心,旗袍风在当时大行其道,很快传播到全世界,在世界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
而汉民族服饰,几千年来各朝风格不同,选哪一种作为定式呢?此外,它还被周边国家借鉴、发扬,对于当前的世界人民来说,还有区分的难度。
但这绝不意味着,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最佳代表。哪怕是美感来说,许多人也更喜爱古代飘逸风,只能说审美不同、各有所爱。
旗袍迄今100年,它恰逢其时,承载着传统文化极小的部分,不必过分解读。
文章来自公众号“中式大美生活”,欢迎关注、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