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很难一次上岸?

[复制链接]
dowtx.con 发表于 2023-8-30 19:23:2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很难一次上岸?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abars 发表于 2023-8-30 19:24:1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考能一次上岸的也就四类人:

  • 早早就做好公考规划,筹备了半年以上
  • 有公务员前辈,家人指点,知道怎么学,怎么考
  • 学霸级别,考试就没掉出过前三名
  • 报考一些竞争系数不大的岗位,当然相对待遇也低
其他的考生,首考基本会因为没有备考经验,踩无数坑,做大量的无效学习。
运气好的,擦着分数线进到面试关卡,遗憾被考二代,学霸斩于马下,这就是现实~
单单行测五大模块,里面就有无数的坑,我会用首考时的真实经历,把这些问题都分享给各位,解释明白为什么小白很难一次上岸,如何去避开这些坑。
字数较长,6k左右,但都是能提升公考认知的精华分享,大家可以点赞收藏起来,耐心翻阅,成绩肯定能上去~
<hr/>一、常识判断小白会遭遇什么?

我基础很好,小时候就是市里奥赛的前几,但公考没有前辈指点,凭自学+网课,经过国考,省考两次上的岸。
想戏称自己“公考老兵”,因为我身上真的好多“弹坑”。
比如说常识判断,没有经验的我,搜来搜去都是马克公基的推荐帖,就开始勤勤垦垦地背诵记忆,希望能提高。


大家也能看到里面的知识点密密麻麻,考前我还背了半个多月,结果一上考场,啥也没用上
后来我通过研究真题才发现真相:常识并非依靠日常积累和蒙,它有固定的材料和范围学习,只是我被误导了,马克公基根本就是错误的材料。
验证这个观点正确性的步骤也很简单:
大家拿近年的任何一套真题,对着马克公基翻一翻,能从里面找出多少为常识板块题目提供解答基础的知识点。如果有很多,那你再考虑背诵记忆。
但我可以先遗憾地告诉大家,没有多少。
并不是我常识不努力,只是用的材料根本和考试不沾边,自然没办法提升。
一方面没提升到,另一方面比别人少掉半个月备考时间,怎么和人家比?
那么真正的常识究竟应该怎么备考?
经过我的大量真题研究和反复思考,得出了以下规律:
常识模拟题一道都不要做,因为曾经出过机构预测题和考题相近的情况,引发了舆论和调查。出题组为了保护自己,肯定只能使用原创题了,只要能刷到的题,都不可能考。
政治类常识围绕近年重要会议: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十四五规划,中央一号文件等展开,并非马克公基里摘录的各类思想体系。
法律类完全可以用“生活经验”,“这个肯定没错”,“太绝对化有问题“来解答,马克公基里面所有的法条都无非为真题提供解答基础。
航天科技,党史,经济类每年都会出一道题,这是几乎必考的热点。其他每月时政只是机构在群里营造氛围,增加活跃的手段而已。
历史地理文化类,六道题左右,但分值不高,0.5一道。别人运气好,拿个 2分,我们全选 C对一个,也就差 1.5分。把这时间花在其他板块,多拿 3-4分绰绰有余。
另外很多同学喜欢打印重要会议的演讲稿来背诵记忆,凭感觉圈划重难点,以为这样就能提升了。
但实际效果没有把会议要点梳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多么清晰有条理,便于记忆。
比如说二十大报告中我国世界第一第二的成就,只需要记忆第二成就有:国内生产总值和研发经费,剩下的都是第一。


因为出题人不可能超越二十大,去添加一个没有在报告里提到的第二成就。
在梳理的基础上去用各种技巧,常识背诵真的很简单。
而且二十大是最重要的会议,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三到四分是妥妥的。
所以手头还没有思维导图,还打算用演讲稿的小伙伴要注意自己的备考方式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效率会更高很明显,需要常识思维导图相关资料的,可以点击下面公考课,和助教老师免费领取。
另外拿到资料也不是单纯背诵就行了,要加入相关的训练题纠正知识概念。
因为真实的会议概念是 A,你背诵记忆的概念是 B,比如说碳达峰碳中和分别是2030年,2050年,2060年三者中的哪个?


没有经过思考,把概念从错误理解向正确的纠正,你看到的每个选项都没有问题~
这就是我经过深入研究才知道的常识经验,其他地方都不会讲。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这不太可能是一次考公的人能有的理解深度
所以说公考很难一次上岸,对手要么有人指点,备考效率极高,要么像我这样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二、言语理解的标准解答体系

言语理解我是一把好手。因为小时候上奥赛班老师让我把整本成语词典背下来,当时比较单纯,就真的全记下来了。
大部分同学可能基础没那么好,正确率在 60%上下,然后把原因归咎于积累不够,接着在网上找以下这些资料:每日成语积累,高频成语 800词等等。


国考我也是这么干的,但是得告诉大家,背太多没用。
这个东西其实和背单词是一样的,背的时候很爽,但如果把单词放到文章里,你就认不得了。
小白背成语一般是看两眼就过了,对含义的理解并不深,上了考场遇见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不相信的同学可以花两天背个 300词左右,然后去做 100道真题,对比下前后的正确率,而且做题过程中会有这种感觉:这个词我肯定见过,但是我分辨不出该选哪个。
这样也算对学姐曾经踩过的坑来一次故地重游,但可以少点沉没成本~
另外小白不知道在言语理解上形成标准化解题步骤,做题全凭感觉,经常出现的错改不过来,喜欢归结于积累不够,所以正确率很难上 80%。
如何突破它呢?要么大量地刷题悟出经验,要么有前人指点,直接把路子告诉你。
我自己是前者,大量刷题悟出来的,当然有个大前提:我是市级奥赛的获奖者。
接下来我把言语理解的标准化解答流程分享给大家:
阅读理解的出题陷阱有这些:主题词扩大/缩小/无关概念。所以我们采用“圈划主题词”的方式,把主题词圈起来,就不会被大量的信息混淆。
出题的必然规律有这些: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中心思想绝对会在原因句/结论句/强调句/转折句上体现,背景句/举例句/解释句,一般是细节内容的描述,和中心思想无关,所以我们关注前者,忽略后者。
阅读理解存在“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针对这类问题,先读问题,再读题干,可以避免回读,所以所有的阅读理解题我都采取先读问题的形式。


所以阅读理解的标准解答流程如下:
先读问题,再读题干。圈划核心主题词,确保概念正确。重视各类转折,强调,结论等中心结构,忽略举例,解释类无关信息干扰。
比如下面这道题正确率 30%,通篇的数字化都会干扰你的解答。


但是结论句是最后一句,主体为“大数据技术”,答案就一目了然。
再比如这道:把转折句圈起来,答案就能马上找到。


再说说选词填空,先看看言语理解的大纲。


给大家解析选词填空相关大纲背后的含义:

  • 查找主要信息和细节:文中会给到提示词
  • 概括主旨,对隐含信息合理推断:通读全文,把握中心思想
  • 判断语意和原意是否一致:通过代入排除一定选项
  • 正确理解词语,词句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辨析:描述人还是物,褒义贬义
  • 判断作者的态度,得体遣词:词语的色彩程度要符合
所以我总结出来的选词填空步骤如下:
先圈划关键提示词,根据文段的基本大意,用代入排除的办法从 ABCD排除两项明显错误项
再对剩下两项进行词语辨析:描述人还是物,褒义贬义,词语的色彩程度合适与否,得出答案
这个标准解答流程正确率 80%左右,另外我还加了一步验证。
把最终答案代入空格,如果存在明显不匹配空格搭配,就是第一步排除错了,根据该空格,选择最匹配的一项,就是正确答案。
大家可以把这两个非常成熟的体系记起来,如果还做错,就只能是其中某个步骤没有执行到位。
再补充两点概念上的内容。
①成语积累可以有,背诵高频易错考点成语 60个左右


首先高频考点在考场上碰见的几率大,其次易错考点可以避免丢分,最后 60个词语记忆压力不大,带有思辨过程也不容易忘记,能争取多 1-2分。
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课后和助教老师领取,我缺啥资料都是找他拿的,而且质量和专业度都有保障,链接在这里:
②要自信,言语理解有些题就是出的不好,不要因此怀疑自己的解答体系。
比如这一道山东省考题,正确答案是 D。但是看到第三个空格,“柳枝”,缅怀故人,C很合适。


结果答案是D“依恋”故人,你说无语不?
还有这道题,答案是 A。“踮起脚尖"拜读?请语文老师来教他一下。


这些题该送的分就送,如果你因为它们动摇了自己的思维,就会出现做的多,反而正确率下去的情况,有很多同学就是这样的。
是不是感觉讲得很有深度?假设你第一次考试,学姐我刚好是竞争对手怎么办哈哈哈。


三、判断推理是一个知识点繁杂的板块

判断推理我基本没怎么动过笔,小学奥数就学这些,对我来说难度不大。
但是我后来发现,判断推理并不像小时候那样考逻辑能力,而是背各种规律,谁背的熟谁就做的快
例如真假推理的特征规律:
矛盾关系一真一假,反对关系至少一假,交叉关系至少一真,推出关系前假后真

看到题目就把规律往里面一带,答案就出来了。


而且做多之后还会有新的理解:第1个信息,一般不会和第2信息构成关系,直接看1-3/1-4,速度又快了10秒。
图形推理则是大家普遍认为很难的板块,主要解法是把图形分类和对应的规律总结好,熟悉每一个类别和常见规律。




做图推的时候,在脑海中回忆思维导图的规律,匹配出题点。实在想不到就翻开思维导图看看,是漏掉了哪些规律,圈划起来,强化学习。
渐渐地对思维导图的出题点会越来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自然上去。
“平移翻转黑白运算,对称开闭曲直,点线面角素”,这些只是入门技巧
最终小白们会在这些规律里迷失,因为做的是全国范围的真题或者模拟题,没办法抓住出题要点
实际上对解题规律熟悉后就要回归相应的考试,比如说要参加国考,就去看国考的图形推理考点分布。
这一点,需要有人提点才能开悟,或者拿来区分大神和普通选手。






21年的解析我也看了看相关答案,根据这三年的真题可以推出国考的图形推理出题规律:
面的性质/部份数/笔画数/对称/黑白运算,24年国考图推预测就是它了。
如果考场时候想不到思路,就往这个规律上靠,这就是“公考老兵”的图推满分战法~
至于立体图形,每年出题都很简单,稍微看下真题就好,模拟题难的直接跳过。
判断推理其他部分,小白难以提升的原因在于找不到最佳的解题技巧,在这里给大家列好了:
①翻译推理:只有A,才B。A是B的基础条件/除非A,否则B等必须快速转化(常考命题)


②集合推理:画好韦恩图(搜一下就知道是啥)


③加强削弱论证:圈划论点论据,假设论证方式(关键步骤),找到答案。


④六面体视图:把其他类平面图转化为题中的标准展开格式,然后用邻边法/相对面法/转动法/相对位置法,就能解出。


⑤类比推理:矛盾-反对关系比较,种属-组成关系比较,对应关系五大规律:因果,必要条件,目的,功能,先后顺序。


看起来很稀松平常,但全部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最优解法,自己整理参悟,起码也要半个月,
把它们学好,判断推理就是满分
如果大家还感觉自学不一定稳,就用我之前的免费公考课,教研带头人是目前主流判断推理体系的奠基者蔡金龙老师,能把判断推理板块讲得更为透彻,清晰,也是我能有这么多深入理解的原因之一,点击下面链接就能预约直播课程:
记得和助教老师拿资料大礼包,有判断推理高频考点,数量资料分析公式,面试学霸指南等等。


四、数量关系烟雾弹很多

数量关系在没学之前就听很多人说难,要放在最后面抢分。
但我后来发现,其实是不会数量关系的同学发声,会的同学根本不吐槽。
为什么其他板块就没这种声音?因为“数量关系难”实际上指的是:
在“行测中最难”,而不是“对大家都难”。
实质上数量关系都是初中高中知识,认真学习 7-8分不难。
不过我首考也相信了这个谣言,数量关系没考好,主要是一没考试经验,二也没先做真题导致的。
数量关系大家一般会先跟着网课学,但是网课为了提高效率,不会选太简单的题。
但就算是国考也有简单题,例子如下:




跟着网课做多了难题,就会对考试难度预判错误,从而不自信。
另外网课为了求稳,所有的考点都要讲,不能漏掉任何一点,否则考试考到了会被喷死。
这就导致小白们以为所有的考点都要好好学,在数量板块没有针对性得分的思维
像我就花了很多精力钻研递推公式,涂色问题,汽车往返接送这种七八年未必考一次的难点。
不信你看,递推数列,广东省考,四年八套卷子就 1分。


首考这么准备,既浪费了时间,又拿不到分,怎么考得过别人?
所以先做一做真题再去备考数量关系,是我对小白们的第一个建议,
能从中了解数量的真实难度和出题方向,建立能拿高分的自信。
第二是对数量关系的题型分类要科学,我的分法是按照考点频率和解题方法不同进行的,
这是近年数量关系的考点分布:




我按分值进行分类,并附上了对应解题技巧
高分值,和差倍比类:通过方程法/代入法/假设法/赋值法即可求解
中分值必考题,排列组合/概率/行程/工程问题:需要进行重难点知识点研究
低分值随机题,牛吃草/植树问题/方阵问题/容易原理等:背公式就好
解题技巧思维导图如下:



高分值数学思维训练



中分值必考题知识点研究



随机板块要把公式记牢

小白不太可能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多数帖子也只会说数量不会的就跳过,但不要被忽悠了,在战场上相当于还没开打,直接投降。
大家可以拿去套省考数量关系题规律,基本逃不出这个框架
用数学思维解决的高频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必考题(排列组合等)+记公式就行的随机题(牛吃草等)。
用上述思维导图分别进行不同题型的学习,考点齐全,思路也简洁清晰,效果是最好的
如果担心自学效果不好,那就跟着我自用的网课走,数量关系板块是由清华徐博士讲解,他培训过数万考生,讲课会根据知识点使用最为贴切的真题,听过他的课之后,你的思路会被一下子打开。
这是直播课的预约地址: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672691478446096384">老规矩,思维导图,资料讲义记得和助教老师拿,方便上课使用。
五、资料分析要克服惰性,埋头训练

资料分析公式在这里,先码住。


刚开始学资料的时候我也喜欢做一道,看一道答案。
但实际上得把一套资料全做完再看答案最好,不然上了考场连续做 15-20道题,你会在中途不断怀疑自己有没有做错。
得通过日常把整个流程做完,知道自己的正确率保持在 90%以上,自信心才会满满。
另外也要把题都做出来,不能代完公式不计算,就去看答案,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找错信息,计算失误,对公式使用错误,单位有没有用错等等。
这些知识理解需要在各种失误中得到纠正,巩固,平时如果不做,考试就会暴露
还有就是资料分析尽量别自学,跟着网课走,很多速算技巧不正统,不能写在纸质书上,但它们才是速算技巧的精华,纸质版的只有公式代入,没有体现出来。
最后是资料分析算得又快又准的知识分享,列在这里了:
分配法更方便,可以同时求出基期和增长量,也不用列式子,更快
如果增长率很小,绝对值5%以内,可以直接用现期值替
综合题可以计算三个简单的选项得出答案,都错误直接选第四个,节约时间
拆分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更快
年平均值一般要加1,有年末不加1
平均数增长率和比重差公式的区别等等
这些都得在考前熟练,考试时候熟能生巧,直接代入秒杀,而不是临场反应-思考-解决。
资料分析是热门岗位高手们都会拿满的板块,并且它的潜在考点是:
你做得够不够快,准确
每比其它同学快 1分钟,你就有多 1分钟解答其他难题的时间,行测的分数天花板才能更高
反之每多花 1分钟,就意味着有一道简单题没有时间做,多丢一分
把认知搞明白,把做题落到实处,
当你从“不就是代公式嘛”的小白变成“看一半算一半,尾数法,秒杀技巧”的老兵,资料分析就都拿下了~
<hr/>六、备考总体规划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上面的行测经验分享,不是公考老兵,真的没办法总结出来,
单纯学会它们,可能就要花上一个月了,更别说后面还有申论,面试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公考很难一次上岸的原因:
要么有学姐这样指导如何合理备考,要么自己是学霸大神研究规律,
或者选一些冷门岗位避开竞争。
当然任何一个选项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合理的筹备。
备考方案也给大家梳理一遍:
先通过网课过一遍整体的知识模块,知道经典的解题技巧有哪些。不要深究难题,打好基础是第一步,时间控制在一周左右。
我用的免费网课和前面的资料领取链接放在这了,清华教研团队开发的,大家把它拿好,对公考夯实基础帮助很大:
接着对模块进行专项技巧的训练,这篇帖子已经给大家讲明白所有备考思路,和瓶颈期提升策略,每天坚持贯彻就行。
正确率不高的板块就回来这里看看,找找思路,基本没啥问题,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最后就是限时模拟训练,做 15套真题左右,它能测出你的薄弱板块有哪些,以及解题过程中哪些思维可以提升,通过复盘巩固,行测水平就上去了。时间控制在半个月左右。
之所以推荐前面的课程,是因为它有一个学情诊断系统,可以配合刷题,智能分析你的长处短板,个性化出题,减少会做的题型,增加易错知识点题型,用最少的刷题量,产出最高的得分效果。


关于申论,要讲的话还能写几千字,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帖子,都有深入的解析。
主要还是跟着网课走,自学的话对个人的主动性要求很高,每天分配固定时间给到申论,把题型熟悉,解题回答框架,如何踩点得分,以及美言美句做好积累,70+是很简单的。
以上就是作为公考老兵的我,对公务员考试的一些思考~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这个回答对自己有帮助,还请大家点赞/收藏,每一份支持都能让答主开心很久哦!
祝福每一个看到这篇回答的小伙伴们都能一次上岸!

zhuotaijiafang 发表于 2023-8-30 19:24: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难啊,我就是一战上岸。
我觉得做为公考党千万不要神化公考,也不要赋予公考过多的意义,我是20年九月开始备考的,零基础备考三个月,备考期间一直严格遵循固定的作息,没有考友,偶尔会和朋友一起吃饭,平时都是一个人学习背书,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一次成功。
我能一战上岸,多少是有点运气的成分,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在备考期间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所以才能在三个月内零基础上岸。我个人觉得方法才是上岸的关键,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因为我是应届生参加公考,大四基本没课了,所以可利用时间非常多。
贴个我大概的作息时间表:
7.30 起床
7.30——8.30 洗漱、吃早饭,然后去自习室坐下
8.30——11.30 学习
11.30——2.00 午饭,午休
2.00——5.30 学习
5.30——7.00 晚饭,休息
7.00——9.30 学习
9.30——12.00 洗漱+娱乐
12.00 睡觉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
一.岗位一定要选好(内含选岗建议)
二.资料是复习的关键(内含各类资料)
三.行测技巧要掌握(行测建议)
四.申论的高分经验(申论建议)
(点个赞叭!以免丢失哦!)

一.岗位一定要选好

1.选什么岗位,直接就决定了你有多少对手。有的岗位竞争很大,咱何苦凑热闹。选好岗位就是_上岸的关键,好的开始,成功了一半。

2.没选好岗位,上岸不如不上。比如我表姐最后考上江苏某地级市某岗位,虽然不是很合心意,但还是去了。后来久了发现,人生地不熟的,始终不能很好的适应,家里关系也用不上,最后还是回来了,白折腾一通!

我上岸后在我们市政府工作,待遇挺不错,小日子美滋滋的。附图给大家看看我平时的伙食水平。算不上什么山珍海味,但相比其他单位已经很好了。


所以说选岗真的很重要,关乎到你的上岸的几率,又关乎到你的未来,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我的选岗经验:
1. 筛选符合自己标准的报考岗位,然后选前景好,离家近的,事情少的岗位。
2. 异地岗和乡镇一定不要报,照顾不了家里,开销也大,很难调回本地。
3. 关注岗位报考的数据,时刻了解报考情况,最后两天再定具体报哪个。
二.资料是复习的关键
市面上的公考资料可太多了,我直接把我亲自用过的,用了效果好的资料给大家分享出来,那些使用感不佳的就直接给你们过滤掉了哦!
先说行测叭

1.中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这本书涵盖了行测所有的题型,如果你是公考小白,你就可以先选择看这本书来打基础,过一遍这本书对行测的题型就会有个最基本的了解。就能掌握行测的轮廓啦,我觉得这本书每个模块的答题思路解析的尤其好,理解起来也不会很困难!


2.粉笔980系统课
学完基础可以看这个课程用来提升,基础打得好的话建议开倍速观看,我当时来来回回大概把精讲部分都看了一遍,还是很受用的。老师讲课讲的很细很有趣,课程属于深入浅出的类型,我觉得没有基础的直接来看这个课也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再说说申论
1.汤可特训七套卷
申论我主要就是看课+题练,申论想要高分,汤可是必练的,课上内容既实用又易学。申论每个题型的答题方法,做题的思维,高分要点等等都被他研究的特别透彻,而且这种成套的高质量练习正好弥补了我只会理论知识的短板问题,对我的申论提升帮助很大。
每回我在听课前都会自己先写卷子把自己不会的地方做下标记,再带着问题认真听老师的答题思路,然后课下重点复习这一块。
用这样的方法把七套卷子看完,无论是踩点还是找关键词,我都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了,找点找的特别全,大作文逻辑框架没问题。



2.粉笔《申论决战100题》
看完申论的课后,还是要多通过练习来加以巩固,直接用这套真题就行,里边涵盖了申论模块所有的题型,答案解析讲解的既详细又通俗易懂。考前题练我一直用的都是这套真题,用来加强巩固很有效。



三.行测技巧要掌握
1.常识

常识就是要拓宽知识面。积累越多,看到题目自然就能快速反映出考点并选出正确答案。但不要专门花时间去死记硬背,我当时是利用碎片时间直接背李梦娇口诀,口诀顺口溜容易记忆还不容易忘记。

2.言语

言语一靠积累,二靠语感。做题时先分析文段,再对比选项选择。学会读题、善抓关联词、关注首尾句、深挖关键词。不要过于纠结理论技巧,形成自己的答题思维才是高分关键。

3.资料

资料要熟练掌握术语和公式,学会分析题型,找准数据。资料做题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①找数慢:做题时先分析题目结构,圈画出关键词,再准确定位数据。文字材料注意主体间的结构,是总分还是并列,图表题注意标题时间、主题词。

②列式慢:一定要熟记考点、公式烂熟于心,这样看到考点就能快速反应出公式

③计算慢:掌握一些速算技巧能快速准确定位答案。比如截位直除法、估算法、百化分法等。我刚开始计算也慢,平时复习多积累一些快速破题方法和速算技巧,刷题效率就会慢慢的提上去。

4.判断

图形推理:熟练把握常考图形和规律(复习时把文字转换成图形进行记忆)。

定义判断:对题干的给定定义进行分析判断,提取定义关键信息(主客体、目的、原因、手段、条件等)。

类比推理:分清题干词语间关系和其他联系。

逻辑判断:练习真题训练逻辑思维,熟练掌握各种句式的推理结构。


5.数量

学会取舍。先把基础题型的破题方法和计算公式吃透,有时间再攻克难题,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死磕,蒙题技巧有时也挺好用,把时间留给更有把握题,才能拿下高性价比分数。
四.申论的高分经验
1.申论最快的提分方法是研究真题+背素材

2.申论要着重练小题(会抄就能得分),尽量分4到6条去回答,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读一遍题就要勾画出关键句、关键词,把要点按顺序罗列出来

3.答案要求150字的话,大概要找20个关键字,200字就找25个关键字,400字45个。关键字按逻辑串联起来就OK!

4.公文题就是披着狼皮的羊,实质就是带着固定格式的大型概括题。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①方案类:开头写问题,重点写对策。
②评论类:开头表态。
③宣传类:开头写目的,重点写意义,标题也要有目的和意义。

其他不明确的,按照套用模板: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语。或者事件/问题+原因+对策+总结的逻辑

如需标题、称谓、落款、和日期,就加上就OK。公文题比较符合实际应用,所以要注意礼貌用词:
①建议类:结尾加一句,以上建议,望xxx审阅。
②对策类:提出对策时要加一句,特提出如下建议。
③发言类:需要写称谓。


5.大作文=标题+开头+分论点+论据+分析段+结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模式就非常好用。
刚接触申论的小白可以把申论的各种基础题型的答题思路掌握好,再把里面的公文模板和大作文模板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考试时就能够灵活运用,只需往里填充材料内容即可,这样写申论就容易多了。

6.建议隔两天就写一篇练习手感,一定要动笔去写,才能发现自己写作上的不足。

7.申论一定要注意字体和答案布局,字可以不用好看,但一定要笔画清楚字迹工整,其次就是答案布局要有条理和主次关系。

8.总结一下:申论最重要的是要点,要点找齐了,卷面工整,至少70分靠上,剩下的分就是拼实力,好好把前边说的重点掌握,申论就没与问题。

9.平时没事读读各大网站关于时政的文章,练练语感,老实说,申论真只能靠积累,有些官词套话你不多看真的写不出来,而且近在以后的工作中非常重要。
OK,我的备考经验先就先分享到这儿,一定不要只看经验贴而不自己去努力实践,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竞争始终激烈,你的对手都在努力,千万不要摆烂,抓住机会,考公一定要趁早,不然真的会越来越难!!!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一战上岸哈!
abcadr 发表于 2023-8-30 19:25: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做成某件事,讲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去年应届毕业生九百多万,全国一共招了大概二十多万公务员,算上考研的就业的往届考公的,整体平均下来也就一比几十。但是!我们并不能这么算,为什么呢?
一方面,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岗位也就不一样,你报的岗可能很轻松就上岸,他却只能报三不限万人坑。
另一方面,选拔性考试的不确定性太强,对手太强即便竞争人数再少那上岸率也是无限接近于0。
别看很多上岸的人大谈特谈上岸经验,其实在成绩出来之前,别说第一,很多人就连自己能不能进面心里都没底,世界就是这样,大家习惯了从结果里推原因,想要找到制胜的法宝,可是我们存在的是一个绝非绝对的世界,太多的变量容易让结果谬以千里。
就我本人而言,尽管考过两次笔试第一,自以为基础不错,还算努力,运用的方法和体系绝对第一梯队,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只是比别人幸运罢了。
好吧言归正传,选拔性考试,你的名次取决于三个要素
1.你的实力(大概率可控)
2.你当天的竞技状态(相对可控)
3.你的对手(基本不可控)
公务员考试里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当你的关注点在名次和成绩而非提升自己的时候,你的竞争力早已悄悄败下阵来。所以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考一次上岸为什么难?
一方面象牙塔里的应届生即将步入社会个个踌躇满志自命不凡,受社会毒打少,哪怕是专科毕业心态都可以好到笃定自己未来可以开着路虎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一边脑补自己未来美好的生活,一边吐槽那群“低收入、一眼到头、安逸浪费人生”的公务员们,这就导致在他们在战略上的不重视,上岸率自然下降。
另一方面公务员竞争真的很大啊,为什么追女神要费那么大劲?因为追求者众情敌多,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就可以简单朴素的认为,报名者越多这个岗位就越难。以2020国考为例:




看看这些岗位,就不说上面4000:1的岗位了,竞争比最小1941:1,相当于在一个大型中学考年级第一的竞争了,大概就是考年级前三或者前五才有机会进入面试,想想自己中学成绩,就知道这些岗位一次上岸有多难了。




再看这些岗位,宛如一股清流映入眼帘,你都不用怎么复习,只要祈祷和你同岗位的那俩人,一个考试没带笔,一个吃坏东西拉肚子,然后你就可以问问上岸了。
当然,这只是两个极端,真正到我们考试的时候,从下到上上岸难度会不断加码(根据竞争比来判定而非行政级别),在大家的复习程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根据难度弹性选择岗位就成为你是否可以上岸的关键
结论:如果你拥有公安类、大气科学类、海关、海事管理等杀手锏级专业对口buff,或者能拿到法学、计算机、中文等体制内刚需专业buff,那么佐以系统的复习,上岸指日可待。
如果你是生化环材机械土木石油矿山农林牧渔等专业,那么你将获得一个终身debuff“遥远的彼岸”,触发效果:每一次报考公务员90%的概率获得本次考试3倍及以上的平均岗位竞争人数,所以这部分小伙伴在系统复习的同时也别忘了祈求神灵保佑,外加多喝点奶。
一次上岸的几率多大其实不在你,而在你的对手。
下面说说怎么复习吧。

我上岸后整理收集了公考类好用的资料(亲测好用长期更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均收录在下方卡片冲无偿分享。
上岸师兄亲测公考秘籍(从零到上岸)2352 赞同 · 1345 评论文章2352 赞同 · 1345 评论文章
1.视频系列
2.历年真题系列
3.最全的常识
4.思维导图系列
5.申论一本通
6.行测一本通
7.国考、省考必考成语500例
8.事业单位联考全套(职测、综应ABCD系列)
9.近五年国考面试分数线
10.经典政务公文汇总
11.热点人民时评议论文汇总
12.资料分析列式、速算技巧全攻略
13.图形推理经典拔高知识点100例
14.还有全职、在职复习打卡计划表。
……
行测怎么整(建议思维导图学习法)
常识,20道题,建 议时问10 分钟


因为涉及的内容太捉杂了,对所有人来说复习起来很难找到明确的方向。因全面系统复习无异于大海榜針,难上加难,所以除了一些特殊模块,坦白说讲我是不复习常的,就平时积累考试时也不要,会的尽快描定不会到最后处 不要白白去浪费时间,1分钟做不出来的常识,10分钟你照样做不出来,但是法律和ZZ和历史模块的性价比很高,一是因为内容不多容易复习,二是每年这部分都会占总题量的一半以上。
言语理解,40道题,建议时问35 分钟


此部分模块题型其实包括好几种,但是从最近几年国考和联考的趋势看,基本上都是考中心理解和逻辑填空,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具备准确的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要字会抓材料关键,抓住关键就能对题目中某些敏感信息产生敏感,形成条件反射,找到突破口。其实每年都有一部分比较容易的题目设置比较容易区分,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你的语感提高了,也许看一眼就能找到正确答案。逻辑填空很多辅导书都给了归类辨析练习,要多总结一些常见常用的词句。考试时要注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思维连贯不能懈怠。
判断推理40道题,建 议时问35 分钟



图形推理备考的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熟练唱我视觉图形推理、九宫格图形推理,空间形式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想能力,灵活运用各分析法找到图形演变的规律,考试时的五道题应该有3-4题比较简单,争取快速搞定,后面难题看一眼,不会做就放弃。
逻辑判断的题目难度比较大一些,备考重点仍在于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对于分析推理在知道方法的支出上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达到熟练运用,对可能性推理则要从6大体型格子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入手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常考的逻辑基本知识,有效应对考试中出现的相结合题目。
定义判断的题目靠平时积累多一些,复习不用占用太多时间,考试时注意一点就是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避免由于马虎耽误时间。
类比推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备考重点在词项间关系的掌握,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词项间的典型关系。考试时要迅速把大部分题目完成,可能有1-2题有难度,可以采取排除法把可能的选项先勾选出来等最后拿主意。
数量关系。15道题。建议时间15分钟。


绝对不要死盯着几道题目去做,放弃2-3题到一半的题目是很正常的,在备考的时候,题目比较有难度或者比较费的题型,,果断放弃,如果你数学很差,可以放弃更多, 只看一些非常简单的部分,保证自己可以拿到这几道简单题目的分数。复习数量关系,学会放弃是很重要的,即使数学非常好,不放弃从时间成本上来说也是非常划不来的放弃的题目可以是有技巧的排除一些错误答案之后再进行选择。做数量关系一定要注意技巧方法,死算是不可取的。
资料分析。20道题。建议时间25分钟。


资料分析以范围窄难度低是传统的高得分率模块,发挥好的话甚至可以全对,此模块重点要弄清楚七个列式:基期、现期、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几个公式来来回回的绕,考不出花样来。列式完第二步就是速算技巧了,行测考了这么多年,资料分析部分没有一道题是考你精算的,全都是技巧速算,这一点要注意,速算有两个方向:百分比法和分数转化法,选一个加点就行别学太多花里胡哨的,考试的时候根本用不上。


三、申论怎么整
什么是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题按照作答要素,主要可以分为概括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几种,但随着考题不断创新,2017年国考省部级试卷中也还出现了“概括功能”这一新颖的问法。
从近10年国考真题的统计结果上看,10年间20套国考真题试卷中考查了24次概括题,可谓是有考必查。


命题方式
1.问题
“问题”即不好的事,常见命题的方式是:问题、不足、困境、表现、瓶颈、挑战、难点。考生只需找到材料中和主题相关的消极的表述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2.原因
常见的命题方式是:理由、原因。
这里大家要注意,问题是个坏事,造成它的原因依然是不好的事,也同样是个问题。所以除非题干明显要求区分作答(如题干要求“分别概括出问题及其原因”),否则坏事的问题和原因可以等同,可按照概括问题的思路作答。


3.影响
常见问法:影响大致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
正面影响的常见问法:意义、积极效果、积极作用;


负面问题的常见问法:后果、危害。


4.对策
答题要素中的常见词汇代表对策,如:做法、措施、举措、建议、对策、意见、解决方法;经验、启示等。(Tips:不同于“提出对策”,“概括对策”不需要主观延伸,材料中出现了什么对策就概括什么对策)


5.其他
除了以上四种常见的命题方式,也可能会要求概括“功能”、“概括基本流程和要求”、“网友观点”等,这时候只需要按照要求寻找材料的相关内容即可。


什么是综合分析题
所谓的“综合分析题”实际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一篇整体性的给定资料进行深度剖析,如剖析材料中的背景现状、原因、影响、对策、内在逻辑,在剖析的基础分析出材料所要的主要观点,即为综合分析,本质就是“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分析题在整个国考的考试中作为一个常考的考点往往以第三题的形式出现,常考的综合分析为评价型综合分析和解释型综合分析,也出现过启示和比较等特殊类型的综合分析,总之对于综合分析题的考查吉林省是喜欢考得同时还不忘创新。
综合分析的重点、难点
综合分析可以说是小题当中相对有深度、有难度的题型,甚至可以把综合分析理解为“小作文”,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在大作文中的每一个段落的书写结构形式都基本和综合分析是类似的,所以说,综合分析学的好也是为后面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但这也就绝对了综合分析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型,它的难度甚至是很多小伙伴的梦魇。
那么它究竟难在哪里?
一是综合分析的要点散乱。其他小题作答对象可能就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原因、影响,但是综合分析题是要把跟所有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内容都要找到,它可能是现状,也可能是原因等等,只要是相关主要内容就要概括出来。
二是作答逻辑。综合分析题一般情况下决不允许将要点简单的罗列,因为那样的书写出来的答案没有说服力,不能有效说明问题。因此还需要各位学员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在逻辑,按照材料想要表达意图将要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出来。
综合分析作答技巧
确定题型,分析要求,没有明确概括某一个要素即为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作答步骤如下:
第一步:审题,主要审出作答对象及其关键词→形成作答思路
第二步:找点,需要与作答对象所有相关的内容,如果作答对象很复杂如很长的一段话,那就上材料中寻找这句话中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常见的是现状、原因、影响、对策等
第三步:推观点,根据已知要点,准确分析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意图
第四步:加工,内容上的加工主要是体现在根据字数的句子扩充与缩写;逻辑上的加工就是按照材料逻辑将要点“排列组合”。(一般观点放在第一句话,对策放在最后)
第五步:书写,除了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以外,还要主要一般的表达形式是: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执行观点


什么是贯彻执行题
我们可以把贯彻执行简单理解为加入格式的综合分析题目,除了格式之外和综合分析并无区别。但是要求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对常用公文格式了然于胸,因为不清楚而失分这是不应该的。










常用格式罗列
1.宣传稿


2.倡议书


3.讲话稿、演讲稿、讲解稿、发言稿


4.指导意见


5.工作总结


6.工作建议


7.短评、短文


什么是大作文


一提起大作文,很多小伙伴就会紧缩眉头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在写大作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入公式的概念
分享几种种开头、分论点、结尾的写法。写作方法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我们需要去把握段落句子之间的逻辑,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最得心应手的写法才是关键。公式虽然把写作简单化,但是后续还需同学们熟能生巧,多去练习,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化繁为简。通过拆解训练,完全可以把文章主体和结尾同样公式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头公式:
公式一,问题式开头:主要问题+分析原因+亮明观点
当前我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一切都与速度挂钩,具体表现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概括问题)客观来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对于生活有改善的要求;主观来讲,快速、高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再加上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的各种压力,导致社会求快风气盛行,个人内心焦躁不安。(分析原因--主客观结合)因此/综上所述/所以,要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使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引出中心思想)
公式二,引言式开头:引用名言+过渡+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亮明观点
庄子曾言:“无用方为大用”,表达的就是一种慢中求进,慢中求快的智慧。(引用名言)(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类似的引言可替换)教育中的“冒进”造就了老态龙钟的儿童;生活中的“冒进”导致每个人生活质量的下降;企业发展中的“冒进”致使企业陷入转型深渊......(问题排比)一切都是由于求快风气所致。所以,要平衡好快与慢的关系,使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引出中心思想)
公式三,转折递进式:好现象描述+问题描述+分析问题+亮明观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理念发生变化,开始追求闲适的生活节奏。社会更加成熟自信、文明。(好现象的描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求快风气仍然难以挥去。工作生活压力大,频繁跳槽现象不断;快速、高效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有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描述)根本解决之道不在于放缓发展速度/节奏,而在于平衡好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衡。(分析问题)因而,找到适合的发展节奏,平衡好快与慢,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智慧。(亮明观点)
分论点公式:
公式一,意义式分论点+对比分析论证+结论
简单带来便利,提高效率,省时省力,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从而丰富了世界,活跃了经济,带来颠覆性发展。(分论点,论证积极意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过去舟车劳顿,现在一日万历;过去飞个传书、书信往来,现在只需要链接WIFI微信互动;过去物质与精神双重贫瘠,现在商品、书籍琳琅满目。(引用对比论证法)。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简单是社会发展的恩赐,翻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时代的进步(结论分析)。
公式二,对策式分论点+原因分析法+问题分析+必要性分析+结论分析
需要完善立法,做好顶层设计,以法律来保证制度的落实。(对策式分论点)毕竟,心理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需要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更需要从从法律、制度层面予以支持和约束。(原因分析法)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仍不完善,(问题分析)虽然有一些机制陆续建立,但能否长远运行、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仍然离不开规定、制度和法律的监督与约束。(必要性分析)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结论分析)
结尾公式:
公式一,引出反问句+重申论点+原因分析法+对策分析法
大千世界,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反问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在我看来,简单与繁琐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的(重申论点),简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是趋于繁琐,繁琐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变得简单,唯有藏繁与简、于简见繁方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对策分析法)
公式二,引用分析法+原因分析法+对策分析法+意义分析法
《心经》里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引用分析法)正是百姓内心挂碍太多、物欲太多,才有了太多的恐惧与不安。(原因分析法)而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既需要他们的自我调适,学会放下,学会舍得,更需要政府用完善的制度设计和心理疏导机制,消除百姓内心对当下和未来的恐惧。(对策分析法)若如此,梦想的幸福将照进现实!(意义分析法)
<hr/>我是 @爱分享的小强 ,疯狂输出公考干货。
111111zz 发表于 2023-8-30 19:25: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复习公考,特容易踩坑!尤其是第一次复习的小白!!!
举4个例子,大家对号入座。

例子1,我表姐:她大学四年一直努力复习公务员考试,使用的行测参考书是某公、某图、某笔的大本教材,使用的申论参考书是申论宝典。我准备复习公务员考试前,曾咨询号称“资深考虫”的表姐,她十分肯定地将这几本书推荐给我,让我全部看完,之后叫我狂刷题!我那个表姐公考最高分是120多,始终没进过省考面试,最后费了好大劲才考上一个事业编制。


例子2,我死党:他已经连续考了至少4年公务员,但是一直没考上,在大家眼中,他就是一名“公考loser”,榆木脑袋不开窍。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电脑游戏,他是王者资深骨灰级玩家。但是反观公考复习,每次都是考试之前突击看两个星期书,之后去考试。这样陆陆续续考了很多次,最好成绩仅仅是擦边进面,结果面试不出所料次次折戟沉沙。


例子3,行测学霸:我在网上认识一个小伙伴,他非常擅长行测,每次都能考70多,好的时候还能考80多,但最大的短板就是申论,最高一次才考了64分!后来在交流中了解到,他复习申论的方法是反复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背诵申论范围,摘抄好的句子……可以说非常用功,但申论每次都非常不理想,60分对于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门槛,甚至已经有了心理阴影!有一次好不容易进面,还是采取一样背的方法,最终落榜了。


例子4,公考酱油专家:大家也不妨回忆一下,是不是每次考试的时候,上午还有很多人,只有零星的几个空座,但下午就有一大片空座,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而且走进考场的同学们,有百分之70以上都是吊儿郎当的样子。有一次我考试印象很深刻,中午吃饭的时候,旁边几个男生在讨论电脑游戏的细节,结果越来越high,其中一个人索性怂恿大家下午直接去上网,结果他们一拍即合,为了辛德拉的荣耀,直接奔向网吧,把公考都抛在脑后了!可以说,每次考试都有非常多的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撞大运、吃馅饼!
大家看,他们4个人都踩了公考的坑,不但第一次难上岸,甚至可能屡战屡败。例子1是复习资料选错了,例子2是没坚持住,例子3是忽略了申论,例子4是纯碰运气,而这部分人就是公考的炮灰。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公考上岸???



一要找准复习方法;二要学习做题技巧;三要保证复习定力!
我在第1次公考失利后,1.注意梳理复习方法,通过翻看论坛帖,找寻复习路径。2.在学习视频后,自己总结凝练做题方法。3.我复习笔试接近7个月时间,没有中断过一天。皇天不负有心人,笔试成绩从110分提高到151分!
下面我把自己的复习计划与大家分享。

按照“学习技巧”、“初步刷题”、“弥补短板”、“深度刷题”四个阶段复习公考,时间按4:1:1:2分配。例如剩余80天,那4个阶段分别是40天、10天、10天、20天。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技巧”阶段

此阶段目的是把所有技巧毫无遗漏地从视频里挖出来,具体如下。
先说行测:
一是,做好技巧学习和笔记整理,学习当天正常速度观看视频,结束后独立回忆上课内容并整理电子笔记,整理视频习题。我推荐使用电子表格,电子版可以问我要。


二是,做好次日复习,第二天重做课程例题,通过与视频比对,挖掘技巧不足之处,及时完善笔记。
三是,做好阶段性复习,每隔7天,重做模块例题并复习对应技巧。
再说申论:
分别按照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作文等模块依次学习模块视频,务必自主整理答题框架和注意事项,并二刷所有例题。特别注意,我们要深度分析自己答案,将其与参考答案相互对比,并将区别置于材料中认真分析。


(2)“初步刷题”阶段

此阶段目的是通过少量刷题,发现技巧短板,为后续针对性学习提供参考。
行测可周一、三、五晚掐时间刷一套卷子,初步核对答案并查看解析;周二、四、六分析前一天全部题目所用技巧,周日整理错题。申论可周日完整掐时间刷一套卷子,周一至周五每天分析一道题目答案,周六整理笔记。特别说明,我建议使用电子表格整理题目技巧。表格可以与技巧的表格整理在一起,上面已经放了截图。
(3)“弥补短板”阶段

此阶段目的是有针对性的补齐上一阶段暴露短板,完善技巧体系。
一要分析上一阶段所有错题,查找哪些技巧不够熟练;
二要2倍速复看薄弱短板对应视频,复做对应习题,对比查看错题,剖析错误原因;
三要完善技巧体系,在对应的技巧旁,写下自己容易忽略的细节,查缺补漏。
(4)“深度刷题”阶段

一要保证刷题数量,每周分别在周二、四、日刷一套行测,在周日刷一套申论,周五再另外写一篇作文。
二要全面模拟考试,要刷真题套卷,按考试要求计时涂卡,模拟考场环境和状态。尤其,周日应全天模拟,并与考试时间安排完全一致。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技巧,除刷题外的周一、三、五、六要对照笔记逐题分析对应技巧。
四要适时复习技巧,对错误率较高的题型,再次复习对应视频。
我以120天为例,给大家详细做了计划表,仅供参考。我也做了30天、60天、90天、150天计划,想要的问我,我就不一一粘贴了。


推荐资料

1.真题

购买本省、国考、内蒙(内蒙是全国统考,试卷参考意义较大)2013-2021年行测纸质版真题,购买本省、国考2013-2021年申论纸质版真题,推荐购买中公版真题。同时下载对应电子版真题资源。电子版资源链接如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FqmL_Bf8hjLJoaJDPaG_Q
提取码:2222
2.错题本、技巧本

这两个均推荐使用电子版表格,且可以结合到一个表格里(表格可以与技巧的表格整理在一起,上面已经放了截图)。
3.打印机

我推荐购买小米打印机(489元),可用来打印错题本,我们只需筛选表哥后即可只打印题目,这样做题效率特高。购买链接如下:
https://item.jd.com/70321661201.html
4.技巧课程

我不推荐使用教材,大家可自行下载视频课程观看。如无选择,可以直接下载下面机构课程视频链接。
公:https://pan.baidu.com/s/150Ukf6KfUSGIi_deVLGI5A 提取码:2222
图:https://pan.baidu.com/s/1Whf6PCknYypcETmAoIxN1w 提取码:2222
5.答题卡

购买仿真答题卡,购买链接如下:
http://item.jd.com/61527402963.html
6.计时器

用于套卷计时,链接如下:
http://item.jd.com/100017515284.html
ps,把他的喇叭线剪断,要不然太吵了。
7.多颜色笔

用于标注技巧,勾画要点
链接如下:http://item.jd.com/100004242346.html
8.必备app

下载中公、华图、粉笔app,目的是查看申论题目参考答案。
最后送上言语、逻辑、资料、数量的思维导图,希望能帮助大家理一理思路。








最后,如果大家有啥疑问,就单独给我留言吧。好的话,帮我点点赞。
lifesinger 发表于 2023-8-30 19:26: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自我介绍下:我当年公考,本岗位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成功上岸。

我总共准备了一个月时间,扣除期间耽误的时间,大概总共学习 25 天左右。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 4 个半小时,下午学习 4 个小时,晚上学习 6 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 15 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 450 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这次只说笔试,不过笔试分数只具有参考性,并不是唯一标准,公考每年的题目难易程度、分数标准都不是固定的,也有大小年之分。

先说下影响公考的因素:专业+报考+实力+运气。


  • 专业

专业对考公的影响极大,很多专业的人,每次招考岗位都只有一个,甚至是没有。所以报考公务员,先查看这两年公考招录岗位,看自己一般情况下能报哪个岗位。


  • 报考

公务员考试有很多种,国考、省考、市考、事业单位考试等。你得想好你要参加哪个考试?

报考时要考虑到自己所报考岗位的竞争人数,对于一些不在意岗位、只希望有工作的人来说,实力不足的话,先去一些竞争小的岗位,先进去再说发展。

条件允许的话,报考前可通过亲戚、朋友、同学,了解一下报考岗位的相关待遇、工作情况。


  • 实力

备考前,多看一些经验贴,知乎上论坛上都有很多。

这次的经验贴主要分享我的笔试经验,包括行测宏观+行测微观+申论综合。

一、行测宏观篇。

主要包括心态部分、学习计划部分、复习策略部分、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一)心态部分

关于心态这一部分主要想说的就是行测复习时的心态。行测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贪多,贪精。

贪多是指考生老是想着把所有的考题做完做对。你要是真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并且保证正确率的话,你就是考神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样,行测也考验一个考生舍弃的能力,适当地放弃才能最大化地提高行测成绩。

贪精是指考生总是使劲地钻研一个难题,最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终于会了,可是你是否想过,在平时复习时,弄懂难题就已经很费劲了。等考试时,你不可能有时间深思的,国考行测 135 道小题,每道小题平均不能超过 1 分钟,考的就是你的第一反应。与其攻克难题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时间都花费在简单题和中等题上。事实上,只要每个考生能把所有的简单题和中等题做完并保证正确率的话,基本上都能得到 120 分左右的。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精力的话,也可以自己钻研。比如说数量关系,假如有 10 道题,简单题和中等题就会有 6-7 道,大家复习以及考试时,只需做这几道题就行了,剩下的 3 道难题看都不要看。个人认为,这一点对大部分人都适用。

(二)学习计划部分

为什么要有计划?一旦有了计划,考生也会有学习的动力,还会有一种紧迫感。曾经有一位考生咨询我,复习时老是胡思乱想怎么办?我说,你胡思乱想说明你没有紧迫感,如果你时间紧迫,等会就要考试,哪还有时间乱想事?

同时,大家在复习时,会延伸出各种担忧,总害怕看了这里,那里却没有看到,总害怕有所遗漏,而如果你做过计划,并每天按时完成的话,就不会有这些担忧。而是会想着自己每天要做的那套题,今天要分析完哪些错题,要总结完哪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当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大家看完我的计划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尝试自行制订计划。

下面我就写一下当时我的计划表和每日作息。

我复习的时候离国考还有一个月(30 天)。在这之前,我一点基础都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公务员考试是什么内容。

在我制定计划前,我先是做了一套国考的真题,包括行测和申论(除了大作文)。做完真题之后,我就知道国考笔试的总体情况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制定计划。

总计划肯定是完全掌握国考笔试。15 天复习行测,15 天复习申论。

行测有五大部分,根据每一个部分的分值和重要性分配时间,比如说常识判断(1 天)、判断推理(3 天)、数量关系(3 天)、资料分析(3 天)、言语理解和表达(2 天)五大部分。分配时间,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这样分配时间的原因是我常识判断的基础挺好,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提高,所以我只花了 1 天的时间去把真题刷完了。

判断推理这一部分,需要好好地看参考书,所以花的时间比较多。

数量关系,我数学一直都不好,所以要多看,但后来发现没什么用。

资料分析这一部分,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都是初高中知识,但是有首数法、尾数法等特殊技巧,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花的时间多。

言语理解这一部分,我没有看书,只是先做真题,只看参考书上错题那部分的资料,因为参考书这部分的资料太多了,没时间看。剩下的 3 天就是做行测真题,按分年的题型来做。

申论也是 15 天复习,我会在下面的申论篇那里讲到。

制定好以上计划之后,就需要细化到每天的日计划。而我当时的每日作息就是上午学习 4 个半小时,下午学习 4 个小时,晚上学习 6 个半小时,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是 15 个小时,一个月的有效时间就是 450 个小时。所以大家复习不要看别人学了多少天,而是要看别人的有效学习时间。

(三)复习策略部分

在刚开始复习行测时,你什么也不需要做,直接拿出一套真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之后根据答案,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人都是文字类较好,数学类较差。

做完真题后,知道行测的整体题型、时间要求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行测五大模块分解,每个模块分别复习,把一个模块的参考书看完之后,先不急着看下一模块,而是要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做那一模块的真题(分类真题),做完这一模块的真题后,最重要的步骤来了!

我们要分析本模块错题的原因,回忆一下当时自己的做题情景,是不是因为时间不够、粗心马虎、不熟练、不会做没看懂等原因。

然后根据原因找对策,如果是因为时间不够,说明你不熟练,没有掌握好方法,那么接下来你要多练习一下参考书给的解题方法。如果是因为不会做没看懂,那么你就重新看参考书,根据参考书的解题方法来做题。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根据参考书的解题方法还感觉吃力,那么你就要勇敢而适度地放弃,因为考试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深思,你还不如把难题的时间腾出来用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当然,你可不要全部放弃。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做题只需分模块练习、只做真题、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可以做点模拟题、分析错题原因、根据原因找解决方法、适当放弃。

(四)做题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行测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试卷给的建议时间,没有必要完全遵守,你也可以常识部分花少点时间,把多余的时间腾给资料分析。有条件的还可以完全按照考试具体上午下午时间来,9 点开考,你就 9 点开始模拟做题。

2.每次做真题,都要当做是考试,这个是为了给你的身体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是拿着题你就能做,什么外在事情,一切抛开。(中途不要去厕所,我考试的时候就有点吃亏,考行测的时候我尿急,在那里一直犹豫是否去上厕所,最后还是去了,分心而且耽误时间呐。)

3.做行测真题的过程中,如果一道题你耗费了一分钟,还没思路,立即放弃,随便选一个选项(建议选 B 或者 C)就开始做下一题。行测的时间非常宝贵,一定要留时间涂卡,或者是你也可以做完一道题就直接涂答题卡,这样会节省大量时间。

4.做完之后,自己打分,错误的全部用红笔标出来。行测,一定要找出自己错在哪里,是马虎?是具体知识没掌握?是解题方法不对?是解题思路不对?一定要分开。知识没掌握的赶紧回书上找,搞懂,去网上查;思路没对的,当晚就要立即纠正过来,因为思维定式一旦形成,考试的时候,你很难改过来,一定要在模拟的时候纠正思路。

二、行测微观篇

行测微观篇主要是讲国考行测五大题型的解题方法,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解题方法,不一定每个人适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前面要先说的是:


  • 做题顺序。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