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 乒乓球是一项天赋大于努力的运动吗?

[复制链接]
wdwdwdwd 发表于 2023-8-30 13:23: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运动,如果没天赋,那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一流高手,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而感觉乒乓球,只要从小培养,再投入十二分的努力,加足够的经验,也能成为一流高手。
为什么说天赋不重要呢,比如伊藤美诚的身高,那么矮,也能成为日本门面,还有成都世兵赛,59岁的倪夏莲也能打败二十多岁的韩国选手,这在别的运动里是很难想象的,我相信这靠的不是天赋,而是经验加努力。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ligb 发表于 2023-8-30 13:23:3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运动都是天赋大于努力的
初吻献给了奶头 发表于 2023-8-30 13:24:1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说的“伊藤美诚的身高,那么矮,也能成为日本门面,还有成都世兵赛,59岁的倪夏莲也能打败二十多岁的韩国选手,这在别的运动里是很难想象的,我相信这靠的不是天赋,而是经验加努力。”这是不对的,恰恰矮才是他们的天赋,首先伊藤美诚技战术靠的是反手生胶速度快,球沉的特点,而倪夏莲靠的是长胶的反旋转加上诡异的弧线和正胶的快速进攻。
看上去靠的是利用胶皮诡异的特殊性,其实也有一定的天赋在里头。我们举邓亚萍的为例, 邓亚萍身高较矮,所以她做长胶拱动作(类似反胶弹),相对容易过网。原本她的打法是反手生胶,后来为了更怪,改的长胶,长胶越想拱的长,发力越要向上走,这样才可以出球平直。一般个高人打长胶只能磕(类似反胶搓)进行防守,而邓亚萍实现了进攻
所以邓亚萍做的那个长胶拱的弹击动作,很类似生胶的弹击。身高较高的业余爱好者,用长胶做邓亚萍的那样的动作,因为重心高过网会非常困难。然后为了过网,为了弹,板型会尽量上扬,很容易打空打漏。邓亚萍用特制长胶能击打快,还能防守磕的住。邓亚萍教练,长胶的发明者张燮林说:”凡事要辩证看待,邓亚萍矮,这不意味着过来的球都是高球,都是可以扣杀进攻的,有着更多的进攻机会。”
所以正是因为邓亚萍,伊藤美诚,福原爱这种运动员个矮,才能充分使用颗粒进攻,发挥颗粒的怪异性,而个高的打颗粒只能防守,进攻反而不行,这恰恰体现了矮个子打颗粒的天赋。而刘国梁也是类似的打法,靠的是tsp的特制正胶,拉球转,击打的沉,发球贼转。
生胶(正胶),半长胶,长胶,防弧,老化反胶。这些胶皮摩擦力略差,对球的作用略差不容易制造旋转弧线,同理也更不容易吃旋转。所以小球时代,刘国梁,王涛,邓亚萍这些160的已经告诉大家,矮个子如何打乒乓球了。正是因为这些胶皮不吃旋转,还好卸力,所以矮个子可以顶住近台防守住对方高质量弧圈球。
同时矮个子重心低,发力幅度小,发力更容易往前上多,核心稍微加点力量就很容易制造过网弧线,这样打颗粒怪胶就更容易过网,并且过网弧线低平,二跳下沉。并且矮个子重心低基本是趴在台子上打,台内小球手法上更加集中,更容易过网,所以可以更灵活。
颗粒怪胶充分弥补了矮个子的防守能力,可以压住近台卸力对方弧圈。也加强了矮个子的进攻能力,打出弧线低平二跳沉,弧线乱飘的球。同时也发挥出矮个子台内灵活的手法。
当90年代,弹性胶水还没普及,反胶工艺和使用技术还没被完全开发出来,这些特殊胶皮的选手专业队有时候还特意要挑选矮小的运动员,太高的还不要。
之所以现在颗粒打法不被大部分人待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颗粒打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面不适应容易失误,自己也很容易失误,让乒乓球观赏性大大下降。另外一方面就是国际乒联对颗粒的限制,导致靠颗粒怪异打法的矮个运动员更难生存了。
国际乒联在邓亚萍,刘国梁大满贯之后,对颗粒胶进行了限制,并且特意对邓亚萍和刘国梁的胶皮进行了限制,这也是这两个人早早退役的原因之一:
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理事会,以19票对18票,作出关于禁用使用长胶的决定,并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中国乒协早已明文规定少年比赛一律不得使用长胶。
长胶是一种胶粘细而长的胶皮覆盖在一薄海绵上面而胶皮海绵。因为这种胶皮球在拍面会产生反常的旋转现象,这些反常的变化常令对方失误或回出高球,对付不熟悉长胶性能的人打这种球常可轻易取胜。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己方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不利于乒乓球运动长期发展。
邓亚萍神秘的反手长胶:最早使用的是红双喜的Z-3型号的半长胶,这种胶皮的颗粒虽然不长,但是形状类似蘑菇,顶端粗,低端细。这就是她最早反手使用的半长胶。可惜被誉为梦幻长胶的Z-3胶皮被国际乒联批准残忍禁用。后来该用“友谊——755”的硬长胶,加1mm厚的薄海绵打快攻,改用友谊729生产的755长胶,后面又被禁用。
刘国梁之前用的是tsp的20462正胶,被禁用后改成友谊729的802-40。这两款胶皮,颗粒外形有点像是蘑菇型,就为颗粒摩擦提供了条件,导致击球或者发球旋转诡异。国际乒联一方面觉得这种胶皮投机取巧,另外就是让大家觉得矮个子更适合乒乓球。所以国际乒联就禁用这些胶皮,另外还改大球加无遮挡发球。邓亚萍在巅峰25岁退役,而刘国梁改规则之后成绩不行在26岁退役。  之后国际乒联更是对长胶高度,密度,大小进行了限制。​
说白了,要发挥颗粒胶皮怪异的特性,还能进攻和防守,身高过高反而不行,恰恰是因为邓亚萍,福原爱,伊藤美诚,刘国梁个是真的矮的天赋,击球发力集中,才能更好的发挥颗粒。而之所以现在颗粒打法消失殆尽,还是因为国际乒联的限制罢了。
如果国际乒联不对颗粒加以限制,矮个使用如下这些像刷子一样的胶皮,高个反胶运动员还真不一定打得过。




——————————————
当有机胶水普及,反胶工艺提升,反胶因为容易摩擦球制造过网弧线,同时容易吃旋转,所以需要退一点台,降低防守难度,同时为发力提供更大的发力空间。
但是矮个子打反胶就会变成闫森(正胶改反胶),刘国正这种,护台能力差,退台会护不住正手,单板进攻质量也不够。
而高个子如果仅仅是矮个子打法的基础上,略微加强一下护台能力(比如放高球),加强一下前三板杀伤力。效果其实是不太好的。
比如周启豪就相当于披着高个子外衣的矮个子打法,前三板台内手法花样和矮个子一样多,仅仅是身高的原因加强了护台周旋能力和单板质量。所以周启豪打法本质上和矮个子打法并没有太多区别,多的仅仅是身高带来的单板和护台优势。
很多非专业人士,会对手法>步法的乒乓球运动员产生一种莫名的实力滤镜,毕竟细腻的手法、华丽的花活、暴力的扣杀是显性的,可以直观地被观察到,但步法是隐性的,摄像机也很少对着球员脚步拍,很容易被人忽略。
最典型的就是梁靖崑,在很多人看来,他天赋卓越,爆发力独一档,但手上技术粗糙,离成为超一流只差练就细腻的手法。但实际上,他的步伐跑动能力才是阻碍其更进一步的命门。他的下肢跑动能力,重心稳健程度远不如马龙,更不要说王励勤。
马龙如今最大的进步就是身体重心更稳定,这是他近年苦练下盘的成果,也是等到张继科大满贯,樊振东冒尖之后才顿悟的,因此浪费了21岁到25岁4年黄金年龄。
而王励勤,是天赋(典型的南方大高个,80年代的中国,2000个人有一个身高能上185吗?肩膀窄,腰细+臂展和同身高的比略短,从而避免了一些高个子的问题,所以185以上还有如此快的近台移动步伐和衔接速度的运动员,仅此一家)加上训练方式,从出道开始,就很少出现上下肢不协调的情况,场上移动非常舒展、自然,到25岁,手法也日益精进,连拿三次世乒赛冠军也是顺理成章的。
而张继科也和王励勤类似,巅峰时期下盘腰腹特别稳定,才能快速拿到大满贯。顺便提一个冷知识:王励勤,张继科小时候都差点跑去踢足球,因为中国国足太差了,不然很可能就看不到这两个身体素质中国乒乓球队数一数二的运动员。
日本三大国民漫画《棒球英豪》《足球小将》《灌篮高手》,日本国球棒球的普通运动员收入就和乒乓球顶级运动员收入差不多,所以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大多都是其他运动挑剩下的。                                                              
张继科的名字源于其父亲喜欢的巴西球星济科,张继科3岁开始就练了两年的足球。王励勤曾经被足球教练邀请去踢足球,03年申花联队和乒乓球国家队踢了一场友谊赛,乒乓球队以3:4微弱劣势输给申花。而03年乒乓球男队和上海女队也进行了一场比赛,王励勤一人进6球8-6赢上海女队。如果不是国足太臭,张继科,王励勤很可能会成为国足球星。                       
还有一种说法是乒乓球运动员不仅是其他运动挑剩下的,还可能是其他运动练的不好才来打乒乓球的。比如老瓦,经常会在赛场上用脚颠乒乓球,这腿法明显就是练过的,老瓦退役之后就经常和瑞典的球星布罗林经常在一起踢球。                                                                  
除了刘国梁,邓亚萍这种打怪胶投机取巧,只需要掌握怪胶的特点,可能不需要什么身体能力,反胶对抗肯定是需要身体能力的。
拿下肢天赋最出色的另外两个人做对照。相比樊振东,王励勤身高臂长腿长,跑动范围更胜一筹,相比马龙,他的下盘重心更稳健。用一句话话来总结:“王励勤的下盘稳定性非常离谱,对身体控制很变态,被动情况下重心也能迅速恢复。
所以哪怕保护正手,扑正手成为当今男单的常规技能,依然只有王励勤保护正手云淡风轻,而在扑正手完全失去重心后还能迅速回位。
对身高较高的球手,移动速度决定了上限,步法和核心力量缺一不可,核心力量不行,步伐好也有被晃倒的风险,马龙为啥怕王皓变直线,就是早期核心力量不行,变直线本质就是斜线晃直线,一晃身体就散架。
右手运动员在被动跑位的情况下,一般人打正手右脚发力的情况下,左脚脚底都会惯性移动,会有脚底随着身体拖动的情况,同理打反手左脚发力,右脚会有惯性拖动的情况
但是看王励勤,在快速跑位进攻的时候,可以让非发力脚保持稳定,让非发力脚固定使身体重心更加稳定,保证快速回位。这是其无与伦比的地方,在发力之后,还能保证下肢不拖动,没有强大的下肢和核心力量是根本做不到的,只要保证下肢不拖动,重心转身就会减少一小步后撤步,可以直接转身回位还原,这样移动和还原会更快速。顶尖高手决斗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就是这一小步之差,决定了差距。
在被动拉球情况下,王励勤非发力脚一定是非常稳定,随着身体重心带动移动的,而不是在随着惯性拖动乱跳,这就是还原前的制动,从而减少了还原多余动作和步伐。职业运动员,国手主力能做到这样的都没几个,何况业余选手。所以业余拉球连续拉不住也很正常
王励勤的这一天赋是质朴无华、悄无声息的,并不像暴力杀球能被绝大部分观众所观察到,也只有和他巅峰交过手的人才会深切体会到这种恐怖。
以上才是乒乓球身体素质,运动天赋最直观的体现。
——————————————
为什么业余高手喜欢金泽洙,马琳,许昕,樊振东,梁靖坤,周启豪,而喜欢王励勤的少。
说到喜爱,对乒乓球爱好者来说,还要有一个“代入感”。而王励勤的打法太难有代入感了。186的身高,75kg体重,常年国家队长跑第一,卧推106kg,中近台快速的护台防守能力,两面绝对单板杀伤力,快速的步伐移动,这在业余选手,甚至大部分职业选手也就只能看看,根本没法学习。
许昕,金泽洙,马琳,周启豪其实攻防也不错,但是更多的像是用小技巧在打球,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的绝大多数爱好者来说,平时也可以靠一下小技巧得分或者取胜,这就有代入感了。而对于马琳,金泽洙,许昕,周启豪的中远台周旋球,就更有代入感了,业余球友在球场上往往杀球杀伤力不足,连续性差,经常靠防守韧性拼下不少球
而对于樊振东,梁靖坤来说,追求快速压迫进攻,但是其实进攻的杀伤力感官绝对力量是不足的,并且虽然樊振东,梁靖坤脚步看上去也挺快,但感官上并没有王励勤步伐的那种快,樊振东更多的是飞身跑位进攻,而不是王励勤那种稳健扎实的步伐跑位。
王励勤后期,把单板进攻质量和全台防守能力都练到了顶级,13年还能和张继科,马龙,王皓,樊振东叫板,看王励勤的比赛,很少人会代入自己,幻想自己是球场上的王励勤。相反,王励勤更像是偶尔碰到的高手,自己怎么打都打不穿对方,自己稍微出点机会就被对方爆死,偶尔对方还能轻描淡写的把自己调动的生不如死。
王励勤巅峰拼的就是绝对的力量,速度压制,跑轰打法,边跑边进攻,护台面积大,移动速度快的可怕,技术全面,能杀能防,业余职业都想学,但是学不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王励勤那样绝好的身体素质,大部分业余身体素质加上训练强度根本学不会也打不出王励勤那类球路,所以退而求其次去学自己能接受的技术流
操作华丽走位风骚的高手,被自带力量,速度,防御数值加成天赋的玩家各种秒。数值天赋没法改变,操作还能加强。  就像业余没人会去学姚明打球,反而更多的学库里的三分技术,因为姚明的天赋业余根本不可能有,而三分技术还有学习操作的可能。
乒乓球运动,归根结底是体育运动,好的乒乓球选手,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胖子不锻炼也很可能比经常锻炼的瘦子力量大?
因为胖的人因为脂肪多,这些脂肪等于在负重,你觉得胖子不怎么锻炼,其实胖子随时随地24小时就在负重锻炼,胖子上厕所就是在负重深蹲,睡觉翻身就是负重转腰发力。所以胖子肌肉不会少,而且力量足,所以胖子局部肌肉短促爆发力强,比如胖子下肢力量一般都很强,因为随便动一动就需要承受全身的体重,局部肌肉发力比如扳手腕这种胖子是有优势的。
但是也是因为脂肪多随时随地在负重,一旦变成整体发力的时候,发力能力会较差,脚底跑动起来耐力也会差很多,移动灵活性会差。
肌肉能够生长是因为受到了定向的压力,比如抗阻力训练的负荷刺激。而当这些定向的压力去除,身体也会慢慢恢复至之前状态,也就是肌肉萎缩。胖子因为天然脂肪负重,所以肌肉能随时训练和保持住,而瘦的人,要去额外负重锻炼才能增长肌肉,而且要保持长期锻炼,才能保持肌肉能力。所以瘦的人,身体能力不仅难开发,还难保持。
但是瘦子一旦通过额外负重训练,比如举铁把肌肉强度练的和胖子一样,那么瘦的人因为可以去掉负重,而胖子身上的脂肪负重没法去掉,在同肌肉少脂肪的情况下,瘦子的身体能力比胖子更强。
所以为啥樊振东,梁靖崑那种身材,原地发力小动作爆发力击球又稳又猛,但是一旦正手跑动,衔接,对拉整体抡起来,脚底移动起来就不如马龙,而马龙15之后也特意加强了力量肌肉训练。
而刘国梁说王皓打不过张继科是因为腿的跑动不行,其实本质上还是身体素质的差距。王皓虽然力量大,但是脂肪多,而张继科力量并不比王皓小,但是并没有太多脂肪,跑动能力自然略胜一筹。
然而王皓是易胖体质,体质又和基因有关系,一旦减肥,虽然脂肪减了,肌肉也会消失,08年的王皓因为减肥反而状态下降,这就是死局。
——————————
人体非常的聪明,用进废退就是表现之一,相对于脂肪来说,储存肌肉并不符合身体尽量维持生存的目标。
静止时,骨骼肌每天消耗13.0 kcal / kg。它大于脂肪4.5 kcal / kg和骨骼2.3 kcal / kg。但是肌肉储存的热量约为4kcal/g,而脂肪能够储存的热量约为9kcal/g,
消耗的能量多,储存的能量少,性价比远低于脂肪,所以当抗阻力训练(或者其他重体力活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压力消失,身体会认为不需要继续保存这么多肌肉,然后慢慢萎缩。
一般肌肉的萎缩出现在压力源消失3-4周之后。当然这也和你的热量摄入、蛋白质摄入相关,一般在蛋白质充足且热量盈余下,肌肉能够维持的更久流失的更慢。人体非常的聪明,用进废退就是表现之一,相对于脂肪来说,储存肌肉并不符合身体尽量维持生存的目标。
研究表明,目前一共有超过100种基因与超重和肥胖有关,而这些基因会对人体分解卡路里和存储脂肪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胖瘦与基因有关系。 
基因的不同,会让人在能量消耗、食欲、脂肪的新陈代谢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生活在同一环境下及有相同食欲的人,身体反应及体质也会不一样。
——————————
有人觉得举重的身材是矮的壮的,所以觉得矮壮的人力量肯定大。
但是实际上是亚洲乃至中国举重运动员的成绩是在轻量级的赛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在重量级的举重比赛中,亚洲这边普遍表现不太好。男子109公斤级和109公斤级以上的比赛,你去看看运动员有多高。地球上举重的最重的男运动员身高1米97。
中国队每个重量级和身高的对比
李发彬,男子61kg级,1.6m
石智勇,男子73kg级,1.68m
吕小军,男子81kg级,1.72m
杨哲,男子109kg级,1.87m
看出来规律了吗?小级别矮,大级别高。而且级别越高的,绝对力量越大。有重量级限制比的永远是相对力量,蚂蚁的相对力量大,大象的相对力量小,但是大象的绝对力量碾压蚂蚁。
硬拉世界纪录保持者魔山身高2米06。之所以觉得举重运动员个矮,力量大的肯定个矮,那是因为中国队在小级别成绩很强,尤其是上个世纪举重中小级别比赛经常夺金,报道自然也会多报道这些比赛,你看到的只是小级别的比赛,幸存者偏差导致你只看到了局部情况下,但是你却以为你看到了全部。
__________
肌肉能够生长是因为受到了定向的压力,比如抗阻力训练的负荷刺激。而当这些定向的压力去除,身体也会慢慢恢复至之前状态,也就是肌肉萎缩。
同身高的情况下,胖的人因为脂肪多,等于随时随地24小时就在负重锻炼,所以去除脂肪肌肉也不会少,力量也不一定比经常锻炼的瘦子力量小。因为胖的人平常负重锻炼,是局部肌肉带动全身体重锻炼,比如胖的人上厕所就等于是在负重练深蹲,走路就是下肢带动全身移动,所以下肢肌肉更强力量足,所以局部肌肉短促爆发力强。
而瘦高的人,要负重锻炼才能增长肌肉,而且要保持长期锻炼,才能保持肌肉能力。所以瘦高的人,身体能力不仅难开发,还难保持。如果同身高的瘦子负重锻炼出来的肌肉,和胖子一样,那肯定是更牛逼的,因为胖子没法把身体脂肪负重卸下来。
胖子因为脂肪多随时随地在负重,整体发力能力会较差,跑动耐力也会差很多,灵活性跑动会变差。所以整体发力不一定更强,因为整体发力胖子体重就更重,不参与发力的脂肪多,发力其实效率更低。
所以樊振东那种身材,小动作爆发力击球又稳又猛,但是一旦跑动,整体抡起来就不如马龙。所以
瘦子打胖子多打速度转换和一板抡,中远台跑动对抗等。
所以瘦高的人上限更高,理论上可以储存更多肌肉,护台面积,单板杀伤力也更大,只是身体机能更难开发出来。王励勤就一个,樊振东那种身材的其实不少。





































w66133 发表于 2023-8-30 13:24:4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乒乓球教练,我想说的是,乒乓球不是一项天赋大于努力的运动。
乒乓球的基本功都有一个东西叫动作框架,这是击球稳定性的前提保证,即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最符合人体结构的打球动作,是稳定性最高的。
动作框架是可以靠数十万次乃至上百万次的挥拍或者步伐移动而定型的,也就是说,它是量变引起质变,是靠不断练习得来的,并非天赋。
另外,乒乓球有一个东西叫手感,简而言之就是控球的精准度,这需要大量的练习才可以达到,因为领悟力、身体条件再好的天才练的少,也打不过资质一般的熟手,那就是俗称的手生。
说完了基本功,再说技战术。
技战术就是合理运用自己现有的技术赢球,是为比赛服务的。
我们教练之间经常说一句话:把基本功和技战术教给学员,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诚然,第一次参加比赛大多都会以失败收场,但随着参加比赛次数越来越多,输着输着就会赢了,因为慢慢的总结到了各种套路和变化规律。
要知道,乒乓球是变化最多的球类运动。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五要素,不是说大力出奇迹,身体条件好、力量大一味进攻就能赢,而是有攻有防,来回调动。
比赛本来就是拿己之长攻彼之短,在博弈中占据主动,从而拿下比分。
我们再举一下国家队的例子。
马龙,唯一的双圈大满贯,5岁便因为体质差被父亲送去学习乒乓球。


他小时候听话,每天早上6点起来风雨无阻地去打乒乓球,训练极其刻苦,胳膊打肿了也要继续训练。
随后他在国家队中,是最勤奋的一个人,早上最早来球馆开门,晚上最后一个走,还自愿为自己加钟训练,从来不说累,就是依靠着这份踏实和勤奋在后来当上了乒乓球男队队长。
他最黑暗的时候是26岁那年,彼时的他还未(感谢天地七杀网友指正)成就大满贯,但从2009年世乒赛开始,马龙连续输给队友王皓张继科,他快要被打退役了。
后来经过教练秦志戬的鼓励,又找回了信心,为了能扛住伤痛,他在东京奥运会前夕靠打封闭针来维持高强度的训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东京奥运会,他拿到男单冠军!
很多人说樊振东和张继科就是天赋很突出,也是拿了世界冠军,但要知道,不能只看到他们引以为傲的霸王拧,看不到他们的其他技术比如正手能力并不弱,他们依然是靠没日没夜的练习强化来打造自己的巅峰。
所以,我的观点是乒乓球需要一点天赋,但其重要程度绝对没有大过努力。
读者们有什么想法欢迎讨论!
linuxunion 发表于 2023-8-30 13:25: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想达到业务强手水平 没什么天赋靠努力是可以得来的
但是想成为top级别的人物 一定是天赋更重要的
比如王曼昱 看着她这么努力以为是汗水堆出来的成绩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她的天赋非常好 绝不是笨鸟先飞的故事
看看樊振东身体素质 看看张继科心理素质 看看孙颖莎的正手 看看马琳那个算数脑袋 就知道有些东西天生就有
再看看梁靖崑的脑子 就知道有些人怎么都练不出来他想要的东西
zwjnet 发表于 2023-8-30 13:25: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举的例子其实已经能反映出你为什么会有“乒乓球不太需要天赋”的结论了,具体来说:
1. 乒乓球作为小球运动,相比足球、篮球,运动量不算大,注重精细的手上功夫和脑内运算,对体能和身体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且影响力和商业化程度不足,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选材竞争远不如足球、篮球等项目激烈。
所以59岁的倪阿姨,可以在保持自身竞技状态、且她的打法(直板正胶)日益稀缺的情况下,长年在女乒不算发达的欧洲具有一定竞争力;身材娇小的伊藤,则可以通过高超的球商和丰富的变化立于一线选手之列。
2. 乒乓球的天赋标准比较多元,身体天赋只是其中一个层面。乒乓球的发接发环节涉及大量球路计算和心理博弈,说是智力游戏也不为过。11分赛制小球运动,过程中存在很多微妙变化和偶然性,手感、空间感甚至心理素质都是左右成就的因素。
就如你提到的伊藤美诚。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看过伊藤的日本国内赛,尤其是她和早田近年来的数次对决。伊藤生胶打法,按理说容易被吃透杀熟,这周期国内赛也吃了不少瘪,但是她打早田可以说完全体现出球商上的重大差距。早田身体条件优越,双反打法上限更高,心态乐观意志也很顽强,按题主的标准无疑是天赋更高的一方,可她就是应变不过伊藤,被算得团团转。伊藤也才21岁,两人都是断代培养下的精英,同样很早就上国际比赛,这种高超的球商和计算能力正是伊藤的天赋。
再举一个例子,鳗鱼。鳗鱼接受采访时被问过“自认为是天赋型还是努力型”,她说觉得自己还是偏努力型。鳗鱼的刻苦众所周知,作为努力型代表实至名归,可是这句“偏努力”前面还有一句“打到这个地步不可能没有天赋”(大意),类似的意思很多选手也表达过,就是能来到一定层次以上的运动员,天赋是进场门票,都要够用的。
事实上鳗鱼的成长履历是:别人练半个月的东西她三天就完全掌握;8岁打败了35岁的全市前几名业余男选手;在省队练到10岁左右已经没有女选手能跟她打了,只好跟男队训练;刚进二队就被吴敬平关注,18岁时得到评价“反手在女线中是最好的”。除了极其优异的身体天赋,鳗鱼的手感、球商、空间感和心理素质都属上乘,这显然不是足够努力就能实现的。不过最近看了她“14岁刚进国家队时硬生生忍了一年伤病不去做手术就为抓住机会”的事迹,怎么说呢,强到这个程度的意志力,大概也不是足够努力就能得到的。
总结一下看法:
1. 在乒乓球运动中,天赋同样很重要,但天赋的定义比较宽泛,并不局限于身体能力。
2. 总体来看,乒乓球的影响力和新陈代谢压力不如足球、篮球等明星运动,因此在一些乒乓球整体竞争不算激烈的地方,部分选手显得能够凭借努力(而不是过人的天赋)站稳脚跟。
3. 乒乓球运动员不可能仅凭努力跻身于一流行列,必然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过人的天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