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复制链接]
sgy727 发表于 2023-8-30 04:10:57|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前语文老师是这样说过,认为李白的成就远不及苏轼,是这样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pringz 发表于 2023-8-30 04:11:14|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古人也探讨过这个问题:

宋神宗说过「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翻译过来就是,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学识却不如苏轼广博。









在宋朝的文坛,苏轼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如宋神宗所说的那样,无论是诗、词、书、画、散文,他都是一把好手。不仅如此,他还是北宋文坛上的 CP 狂魔。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其实在唐朝的诗人当中也有一个全能型的选手,那就是王维。他这个人:

长相帅比吴彦祖,画画赛过鸟山明。

弹唱不输周杰伦,文才碾压混子哥。




但苏轼能够成为古今中外的超人气偶像,不单单是因为才华,而是因为同样是遭遇挫折,王维




而苏轼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一大堆文艺作品,苏轼留给后世的,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他还造了各种梗,堪称骨灰级段子手。




那苏轼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总体来说,苏轼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苏轼自身性格的原因。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年少有为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父亲叫苏洵,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却是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还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老爹苏洵,还有苏轼、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一家子都是大文豪,合称三苏。

苏轼从小就接受老爹十分严格的教育,有多严格呢?据说,他到老年时,想起这段经历还经常做噩梦。但这也培养了苏轼过人的才华,年纪轻轻就跟着老爹和弟弟一起去开封赶考。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惊为天人。

欧阳修本想给这张卷子第一名,但是当时的考试采取糊名制,他以为这张卷子是自己的弟子曾巩的,怕人家说闲话,所以就给了个第二名。










于是,苏轼就因为这个意外,得了第二名。但这也让他结交了自己的伯乐:欧阳修。从那之后,他称欧阳修为自己的老师;而欧阳修也很赏识苏轼,曾不止一次地在别人面前夸赞苏轼的才学。









因为欧阳修的造势,苏轼一下子名震宋朝文坛。

如果我们仅看苏轼的出场,你会觉得,他简直是个人生赢家。




不过,他的人生在不久后就迎来了反转。当时的大佬王安石成功地让苏轼的人生轨迹来了一个 180 度大转弯。




二、仕途不顺

我们前文也提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始末,苏轼总体上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不过,苏轼反对的理由和司马光不一样。司马光是全盘反对,而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太急了,应该循序渐进。

不过,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苏轼,当时都斗不过王安石。于是,看清现实的苏轼申请了外调,跑到杭州做了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副市长。




到了杭州后,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还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在杭州写了很多诗,这也一举奠定了他文坛霸主的地位。

其中,他赞美西湖的诗成为千古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中,他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来表现西湖的美景。

不仅如此,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轼大量作词。相比于其他的词人,苏轼其实是半路出家的。

别的词人是专业填词的。




苏轼这位词坛新人,却是专业搞突破的。









具体有哪些突破,我们接下来会就具体词具体分析。

三年后,苏轼又被安排到密州去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在密州任职期间,正值西夏入侵大宋。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一起去打猎,他写了一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当时正值西夏入侵大宋,苏轼想表达的意思是,哥打着打着猎,就膨胀了,想带兵去和西夏决战。




写完这首词,苏轼很是满意。于是,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









这里的「呵呵」,不是混子哥编的,而是苏轼自己写的。「呵呵」在苏轼的书信中大规模地出现。

这里的「柳七郎」指柳永。柳永也是词坛的霸主,婉约派的代表。当时文人写完词后,是由歌伎来唱,词风香软。




苏轼觉得他的这首词有别于柳永香软的词,不应该由歌伎来唱,而应该配上笛子和鼓,由壮士边击掌、跺脚,边唱。









所以,你发现没有?

苏轼无形之中扩展了词的边界。这首词一出,在内容上,出现了报国情怀;在词风上,一改过去软绵绵的风格,变得豪放而旷达,更像男子汉。




初来密州的苏轼已经 40 岁,有一天,他梦见了自己的亡妻,也就是他第一任妻子王弗。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苏轼格外怀念她,于是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雕琢,却道尽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由于长期在各地做官,苏轼一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弟弟。一次中秋节,他人在密州,因为特别思念弟弟,他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子由就是苏辙。苏轼在中秋之夜喝得酩酊大醉,写下这首词,但这首词又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

他围绕着「月」展开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

同时苏轼想起这几年仕途的不如意,产生了复杂而且矛盾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在词的最后,他依然表达了要积极乐观地生活的态度。

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以上两首词,一首写给亡妻,一首写给兄弟。在苏轼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词。苏轼拓宽了词的内容,开始表达人伦之情。

苏轼漂泊的官场生涯还在继续。密州之后,他相继在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也就是在此时,苏轼的人生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苏轼过去写了很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诗,改革派一直怀恨在心,想借机干掉苏轼。于是,他们编织了罪名,陷害苏轼,这也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Namko 发表于 2023-8-30 04:11:59|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当我们用流星来比喻两类人:
第一类是那种冠绝当世但却英年早逝的人,这是取流星璀璨而又“短命”的特点做的比喻,比如军事领域的霍去病、文学领域的王勃等等,都可以说是当时的“流星”;
第二类人是那种名噪一时但又迅速沉寂的人,这是取流星不如其他星星“持久”的意思,更近似于“昙花一现”。如果拿当下比喻,很多小鲜肉都可以说是流星,火的快但是糊的也快。
那么,李白是个什么情况?
李白在世时就已经是当世名声最大的诗人,而且李白活到了60多岁才去世,也说不上短命。自从李白死后,后人谈起唐诗,李杜的排位虽然在不同时代有所变化,但争来争去也不过是争谁第一谁第二而已。这种人……叫流星?
恒星都没有这么恒。
苏轼虽然是一个中国文化史上少见的通才,但是说苏轼的成就远超李白,那就是在YY了。更不用说什么“苏轼是一片星河,而李白只是一颗流星”之类。
事实上,在唐宋之后,中国出现了不少诗话、词话,这些都是专门研究诗词的著作,其中不少还都是大家手笔。这些诗话、词话中,有不少人拿苏轼与李白做对比。虽然不少人会对李白与苏轼的艺术水准进行高低排名,每个人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谁也不敢说二者之间是“流星”与“星河”的区别。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自搞研究的人看来,那真是外行中的外行,完全是用个人的好恶代替了理性的思考。
然而,现实而又可悲的一点是,这是不少语文老师的通病。
在这里真的要吐槽一下部分中小学语文老师。在知乎上,能看到很多学生在问“我们语文老师说XXX”之类的问题。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中小学生文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语文老师,而且中小学生的写作风格,基本上也是语文老师奠定的。但是,各位中小学以及高中的学生们,你们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的知识是怎么学来的。
在中小学里,年龄稍大些的语文老师基本上都是本科或者大专毕业。但即便是在北大、北师大这样的学校,文学系的课程设置一般也只有三年(第四年要去实习)。理论上说,你们的老师的确学了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作品选读等内容,但大多数人对文学的了解也就仅止于此。一本《中国文学史》一般一学期就能上完,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学时数也不会超过100个。
不到100个小时,要学清楚几千年的文学史,你的老师们到底能学到什么?可以说,绝大多数语文老师在大学期间学文学史能学到的也只是皮毛。(当然,比起那些学都没有学过的人来说,有些了解也还是好的)。而在工作之后,语文老师的工作也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没有几个人再有兴趣去钻研学术上的东西。
反正对于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初高中生,我的建议从来都是你不用管你们老师说什么,你喜欢什么你就去自己看书就行。比如喜欢李白,你自己先看一遍《中国古代文学史》,买几本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李白诗文集点校,然后再看上十几本对李白思想、诗词风格、人生经历等等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至少在有关李白的知识上,你有95%以上能超过你的语文老师。
总之,李白与苏轼谁高谁低,如果这对你而言是一个问题,那么你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得出答案,要比老师告诉你有价值的多。
918外链网 发表于 2023-8-30 04:12:52|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稀奇,因为李白一直以来就是最被低估的诗人。
当然这话说出来有人要喷我,但你随意。

李白一直被冠以天才诗人,放置在体系之外,在云端里。大家只知道李白诗好,但他的诗好在哪里,好到何种程度,如何度量,如何解构,深究的人并不多。因为无法接近,所以干脆放弃接近。
大部分人一提到学李白,几乎都是“你要学谪仙人?你有他的才华吗?算了吧,没有用的。”
当然这可以视为一种吹捧,但事实上,这样的吹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害处的,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劝退。
人们无法接近李白。
因为无法接近,就不会形成稳定的认知,就会出现误会,产生假象,形成骗局,在各种无法厘清落实的朦胧体会里,李白作为一名诗人,他的诗学却被放逐、被拒斥,他的诗歌真相,从未落定,他的诗之桂冠,也从未戴稳。

其实诗人自己一语成谶,他说:

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隔着云端,看不真切,你可以把她想象的很美,世无仅有;同样也可以不屑一顾,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千年,李白总被不断贬抑却又没遭到什么实质性伤害的原因。
对着一朵云举枪,你是伤不到它的。

再如目前最广为采用的文学史上如此评价李白:“李白作品的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具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文学史不怎么会用“独一无二”、“不可更替”、“不朽”这些词去评价一个人,因为对于那些青史留名的诗人们来说,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文学史要记录的,就是他们每个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又不朽的那一面,所以你显然不好直接用这样的词去评价一位诗人。但是偏偏,这些词就被理直气壮地放到了李白身上。
这充分反应了一件事:其实大家不知道怎样评价李白。

在别的诗人那里,大家总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分析杜甫,学者们会大谈他的“诗史”、谈他写诗的广度、炼字的深度、谈他的细节、谈他的诗坛影响力、谈他的忠君爱民的情操……
而谈到李白,哪怕是最严谨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感性化,开始使用不着边际的词汇,大谈感想心得,例如“李白是天边的一朵云彩”、“李白这样的诗人是不可重复的”、“李白是天上的明月”,开始失去分析。
甚至见过一个离奇说法: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流动性、音乐性,这也意味着有些话说出来时,可能李白自己都不在乎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他满足的是生命的喷发。今天的人对此很是着迷,但是我们学不会。这是李白生命里带出来的,他的诗歌就这么“喷”出来,这是他写作的一个特色,我称之为“无意义言说”,就像音乐似的,它就是一种情感。(西川)
连无意义言说都用上了。
再一次体现了:大家真的不知道怎样解读李白。

很多人拿李白去pk其他诗人(当然我一向认为这很无聊),其结果往往都能给你打成五五开,你今天和苏轼比,五五开,明天和杜甫比,还是五五开,后天去和白居易比,哪怕和李贺比,我估摸着结果也都差不太多……你没有什么板上钉钉的证据证明李白的诗更好,而其他诗人呢,都不敢说自己的诗比李白还好。
当一个语文老师说出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而苏轼是一整片星河的时候,就说明他是把苏轼作为了度量李白的标尺,那么李白能被苏轼度量并落实的那一部分,也就只有一颗流星了。
但如果反过来呢?以李白作为标准度量苏轼?
——哪有这种操作?
李白的标准是个什么标准?
人间迷惑


为什么觉得李白被低估。
不是觉得李白的荣誉不够、名声不够,李白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但那是诗人李白,却不是李白的诗。李白的诗歌更多的时候是被诗格化了,去成就了他自身,而非以诗学的形式回归诗歌本身。
这正是李白的特殊之处。
他的诗歌被划为浪漫主义,不像现实主义那样可以落到地面上,由一个个具体的事实来承载。而他本人的人格又与诗格高度统一,他以整个人生践行着他的诗歌品质,于是从他诗歌中生长出的诗歌形象,就无可避免地与他本人合二为一。
但显然李白并不是靠自身人格魅力和气质加成走到今天的,因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也恰是他自己用诗塑造出来的。
换言之,人们眼中的、所喜爱的其实是诗人塑造的李白,却不是李白本人。
但是这样一来,拿什么还给诗歌呢?

学界并没有真正找到解读李白的方法,现在的文学理论也根本覆盖不了李白的诗歌。

比如学界喜欢说影响力,影响力这个东西看似有道理,实则很玄乎。所谓影响力大抵是模板的可用度。但有的人根本不把精力放在创新模板上,他就很难被后世学习。
李白的诗很正,同时又很邪门(他邪门的地方先不谈)。看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纵横,一字成天险,实则毫无技巧可言。
比如李白的绝句(并没有说是所有诗歌),大都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有什么技巧吗?没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地点人物事件抒情,可能少交代个时间吧。但没关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人物不清楚是谁,就写谁家。
别人学李白怎么学?搁现在要人写诗老老实实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他打死都不干啊。这怎么能不玩点花样呢?岂不是白瞎了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的逼格?
就算有人愿意这样写,也没人会觉得他是跟李白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从小学起老师就这么教你,这是最基本、也最正统的路子,这事儿你用的着跟李白学?
李白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在这种地方。


如果说有一个人适合当尺子,这个人可以是杜甫可以是苏轼可以是各种人但绝不是李白。
李白的价值从未得到过充分挖掘,更遑论去作为标尺度量他人。

宋代千家注杜,一家注李,成为一大文化现象。无数名家盖棺定论:“杜诗可学,李诗不可学”,所以你放着就好。
千百年下来,杜甫被一些人放在了诗歌标准的位置,被反复运用、挖掘、深化、结脉为网。而李白还是那个云雾烟霞中的美人,是千秋诗歌梦,是你得不到的水中月,镜中花。

浮士德最后说“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那正是无法言说的时刻,也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买太阳 发表于 2023-8-30 04:13:32|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主管一颗在悬挂在夜空1000多年的超级大月亮叫流星?
bluestardm 发表于 2023-8-30 04:14:11|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因为诗太牛逼,根本没人关注他还擅长别的。
王羲之因为字太牛逼,也没人注意到兰亭集序原来还在古文观止中。
天不生我李太白,诗道万古如长夜。
的确就是一颗流星,从此划开黑夜,哪怕已经过去上千年,其散落的光辉依旧永垂不朽,令满天星海黯然失色。
说李白不行的,幸亏苏轼死了……不然怕是要跳起来打你老师脑壳,我记得苏轼似乎就很崇拜李白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