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手机都设计成不可换电池?

[复制链接]
zyhzsz 发表于 2023-8-29 16:07:05|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手机大部份都设计成一体式,电池不可更换,这样真的好么?我还是比较喜欢可拆卸电池随时更换,没电了就换块有电的开机就能用。
手机设计成不可更换电池唯一的优点就是能使手机更薄,更一体化。
我觉得在外面用手机还要连着一个几千甚至上万毫安的充电宝,或者就算不用把它放在包里也是个安全隐患不是?
再有,每次手机电量到50%以下时,你是充?还是不充?女生有包能放个充电宝,男生呢?口袋里除了钱包,要是手机,还要带个充电宝?充电宝对电池好么?在目前智能手机耗电大,普遍只能用一两天的情况下,频繁的对手机充电对电池好么?
虽然锂电没有记忆性,但是电池的特性现在还没有研究的很透彻吧?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木陵子白 发表于 2023-8-29 16:07:27|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欧盟发布了一个叫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法案,要求所有智能手机、平板和蓝牙耳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都要可更换。因此,手机电池是否应该可更换的话题又开始被人们关注。

为什么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电池不可更换?
有人说,一体机能更好的防水防尘,但摩托罗拉2010年推出的Defy是最早的三防智能手机,电池是可更换的,并且防护等级比现在市面上很多手机还要高;



还有人说,如果电池可换,外壳必然会有不美观的缝隙。但LG 2015年推出的G5也可更换电池,优秀的设计和生产让接缝小到可以忽略;



不用掀后盖,而是从手机底端整个抽出,这种插销的形式还是很有亮点的

又有人说,一体机允许异形电池的存在,IphoneX采用的L形电池,能更大化利用机身的内部空间。但电池既然是整块放进去的,整块更换也一定不会困难。



因此,以上都是侧面原因,而核心原因是以下几个——
1.轻薄,大容量,电池可更换,这三者只能择其二;
作为最先把电池和机器做成一体化的企业,苹果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以Macbook为例,想要做到电池可更换,就必须配套对应的机械结构,它们占用了太多机身内部空间。去掉这些机器结构,将电池直接和机身做成一体化,电池容量可以增大40%。



电池可更换时,需要配备的机械结构



去掉这些结构,把空间都留给电池,电池尺寸可以更大

苹果发布会上的反响,证明了市场对电子产品便携性的追求,而续航能力又是不可放弃的,所以只能牺牲电池。



2. 金属和玻璃等一体化机身的普及;
早年的三星依然坚持可更换电池,并且在机身厚度和电池容量上,都和其它品牌并驾齐驱,甚至更为领先。但最终三星也放弃了这个特色,一部分原因是可拆卸的电池增大了研发和设计难度,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材质的诉求。金属和玻璃比塑料有质感,但加工难度也更大,做成容易拆卸的结构意味着成本要上升。



3. “灯泡阴谋”。
一体化的机器电池老化后,消费者就需要更换新机器,这样的“灯泡阴谋”是厂家的惯用套路。(关于消费主义的“灯泡阴谋”,可以参看我另一篇文章)——
海伦娜儿:不知不觉,我们陷入新的“灯泡阴谋”中
上述三个原因中,“1”和“2”是主要的,消费者选择了不可替换电池的手机。而“3”是厂家在“1”和“2”的基础上顺水推舟。
为了让消费者更心悦诚服的接受一体化的机器,商家在配套的技术和服务上也不断创新。更大的电池容量、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以及租赁式充电宝,都在努力从侧面解决一体化机器可能产生的不便。总的看来,可更换电池的手机在市场上竞争力已经很小了,应该只是特殊市场和人群的选择。

曾有网站对此做过民意调查,不出意料的是,大众还是更接受一体化机器。而且这个投票没有把隐形条件说清楚,如果附加说明“可更换电池手机的电池容量可能更小,机身更厚或者价格更高”,愿意选择它的人一定更少。



欧盟新出台的法案会不会让可更换电池的手机重新回到市场呢?
我觉得很难。
法案的初衷是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也是打压厂家的“灯泡阴谋”。它规定手机电池必须可以更换,而且厂家必须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替换电池,而不是只提供给自己的直营门店。法案里还规定厂家需要持续支持旧款手机的软件升级服务,避免人们因为软件问题被迫换新。
但现在的可更换,不代表容易换。我觉得比较好的结果是:电池和手机还是一体化,但是降低拆机难度,让每个门店或者动手能力比较好的人都可以自己换。这样既满足了美观和大电池容量的需求,换下来的电池也能统一回收处理,避免随意丢弃带来的危害。
另一方面可以对不环保的产品额外征税,增加到店更换电池的服务。最终的选择权还是留给消费者,让大家都更有动力联合行动,获得商业、环保和用户体验的多赢。
mtdwo 发表于 2023-8-29 16:07:42|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那么多,又是安全,又是劣质的,我记得2013年以前也没那么多事故啊。
其实还是一句话:苹果带坏的习惯,对供应商赚钱有好处。
硬要说不可拆卸设计有什么好处,只能想到对外形和材料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放弃可更换电池,这一点,我记得大手机厂商里坚持最久的,是三星,2013年小米都开始采用不可拆卸设计,三星一直坚持到2014年的s5还能换电池,后来也放弃了。
还有拒绝内存卡也是苹果带坏的,强行推出不同内存的版本,现在只剩下三星,LG,htc,索尼等少数品牌还支持。理由很简单,128和256的价差能达到一千多,但是一张128的内存卡只需要三百块,而且手机供应商卖内存卡的很少。
有时候我们骂的坑爹企业,其实在细节上表现得还更良心。
导航网络 发表于 2023-8-29 16:08:01|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不可更换是苹果带起来的风气,苹果一开始做,是因为当时技术不行,内置电池能省2mm厚度。

后来,机身一体化设计和超薄浪潮,导致可拆卸电池无法设计。越来越多的厂商放弃了可拆卸电池。
三星坚持到note4。
厂商角度,你换电池太便宜,换手机比较赚。
你带移动电源不方便,是你的不方便,又不是厂家的不方便。
再后来,手机电池越来越大,快充越来越快。电池不敏感了。
以前手机只有2000mah电池,现在普遍4000mah。
以前手机亮屏幕4小时,现在在10小时以上。
以前5w充电,好几个小时充满,现在65w,半个小时充满,10分钟补电用半天。
换电池意义不大了。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54104235492876288">
macroblue 发表于 2023-8-29 16:08:42|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者所以为的唯一的好处其实在真正的原因中压根儿排不上号……

可拆卸电池最麻烦的两个事情是品控接触
品控是指无法防止用户搞个劣质山寨电池,接触是指无法保证电池供电不中断。
这才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带来的麻烦和成本高于可更换电池带来的好处,那还是委屈用户好了。

SD卡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也为了赚钱)。


你想想看,万一用户搞个劣质电池,然后又掉水里了,接触点又短路什么的,Boom……

何必呢?


当然了,也有一个坏处就是真的Boom的时候不好甩锅……(三星表示有话要说……


至于有些小年轻非要说诺基亚时代手机从来没有接触不良,你也不看看诺基亚开机时间和现在的iPhone、android的开机时间的对比……。
现在的智能手机对接触不良和断电的容忍程度低得多,更何况手机功率,电池容量都不可同日而语,分分钟给你弄点儿电火花出来看看……
至于你们坚持一体化是关键原因,只不过你们没见过可以拆后盖但是不能拆电池的手机而已……

至于某些搞摄影的,应该是不知道现在的手机都是可以揣兜里的吧,这边建议你买一个呢。与其分析单反,不如说插座呢……
天涯海閣 发表于 2023-8-29 16:09:31|来自:福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的发展历史可谓是一波九折,从最初的直板大砖头到后来的翻盖,再到现在的直板“ 玻璃砖”与折叠屏,手机品牌的设计思路紧跟用户需求一起变化。虽然设计思路一直在变,但纵观整个手机发展史,“大屏化”与“一体化”可以说是手机发展的大方向。
但前段时间B站一位用户的评论就有些“文艺复兴”的味道了,这位应该是00后的用户在评论区中留言提问到:
为什么就不能发明一下可拆卸的电池?




这个问题让小雷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原来现在的年轻人,连可换电池智能手机的存在都不知道了吗?但也难怪,毕竟上一款可换电池的期间手机还得追溯到2016年,而当时的互联网资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不过前段时间,三星推出了一款定位三防户外的智能手机Galaxy XCover Pro,这款手机采用了可更换电池设计,堪称是智能手机史上的“文艺复兴”。所以趁着这次机会,我们来聊聊“可拆卸电池”的话题。
能换电池才是主流

有一说一,在移动通讯踏入2G时代后,市面上大多数手机都采用了可更换电池的设计。换句话说,这个“大胆设想”,其实早在30年前就有人做出来了。
可能是因为手机品牌的前身都是无线电巨头,当时手机几乎就是照着手提无线电产品的模子做出来的,可更换电池设计自然也来到了手机上。而且因电池体积较大,电池通常都以一个外置部件的身份,用卡扣“卡”在手机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包在手机里。




直到2000年前后,随着功能的增多,手机不再是“专属随身电话亭”,原本那个傻大黑粗的铁坨坨自然也越看越不顺眼,手机的“便携性”渐渐提上日程。同时锂电池技术的成熟也给手机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手机外形不局限于一个计算器和一个大型电池,可以玩出更多花样。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内置电池逐渐成为了手机的主流方案。




虽然这些电池被“包”在手机内部,但在依然可以轻松取出更换。而且电池内置意味着电池无需“适配”手机造型,让通用电池成为可能。这种通用电池甚至催生了第三方电池品牌的诞生,品胜、飞毛腿等品牌都是当时中国用户耳熟能详的手机电池品牌。
电池成了牺牲品

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开始朝着轻薄便携的方向发展,可拆卸电池这种“徒增厚度”的设计渐渐被厂商所嫌弃。后盖不可拆卸意味着后盖与手机之间可以用更牢固的方式组装,可以在保证整机强度的情况下压缩手机的厚度。
而且可电池可换也意味着用户需要将手机后盖拆开,但在手机高度集成化的智能手机时代,直接将电路板暴露在用户面前显然有一定风险。
因此这些手机的电池后盖下通常还有一块盖板,等于手机“套了两个电池后盖”,对寸土寸金的现代智能手机来说很不划算。自然地,改用不可拆卸电池后智能手机内部空间更充足了,电池容量可以做得更大了,而且也更安全和易于售后管理。




关于“可拆卸后盖影响销量”这一说法,有个例子可以让大家参考一下。曾经红极一时的Android机皇HTC One M7,这款手机采用了手感极佳的铝合金一体化机身,后盖无法拆卸。不过为了照顾国内双卡用户,这款手机的国行版本依然保留了可拆卸后盖的机身设计,只是当时的国内用户并不买账:可拆卸后盖不仅影响了机身的衔接与一体性,额外加入的卡扣也让手机增厚不少。
而且iPhone等手机的市场反应也充分证明了一个观点:可更换电池不足以吸引用户购买。与可更换电池的手机相比,不可更换电池的手机通常有着更轻薄的设计、更耐用的机身与更好的散热表现。防水设计和快充的出现更是让可更换电池设计彻底“失宠”,成为时代弃子。
少数人的选择

消费者不愿意买帐,手机厂商自然也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过去曾是标配的可更换电池设计也渐渐成为了现在的非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更换电池设计就此消失,市面依然有品牌愿意推出可更换电池的手机。
比如LG就推出过模块化的旗舰机型LG G5,这既是一款模块化手机也是一款可换电池的手机。三星也推出了专为户外使用而设计的Galaxy XCover Pro可更换电池手机。但不难看出,三星这款手机瞄准的是小众的户外市场,并通过夸张的防摔外壳淡化了可拆卸电池带来的厚度提升。




面向小众市场意味着可换电池手机不会是品牌的重点产品,因此市面上的可换电池手机定将越来越少见。而且手机已从最初的“家电”变成了现在的“消耗品”,根据统计,大多数用户的换机频率为20个月一次,这意味着内置电池只要撑过20、甚至18个月就算功成身退。在这种大环境下,手机品牌自然没有必要设计可更换电池的手机。
而且照现在手机“无缝”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一体化的程度正逐渐提高,未来别说可拆卸电池了,可能连实体SIM卡都将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也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有人提问说“为什么手机不加一根外置天线保证信号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