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看不上朗逸,但朗逸却一直卖的不错?

[复制链接]
ahgwork 发表于 2023-7-31 02:40: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款朗逸上市了


上汽大众销量一直很好的车型朗逸,为什么有些网友看不上,还说什么“不懂车的人才买朗逸”,那么多朗逸车主都被骗了吗?朗逸还刚刚推出了新款,买了会被人吐槽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renshen 发表于 2023-7-31 02:41: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典型的“嘴上说看不上,身体却很诚实”,朗逸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成绩排名中上等的学生,每科成绩(朗逸的每项技术指标)都不算太突出,但每科成绩都很均衡不偏科,刚让你选的时候可能不会把他当做第一选择,但综合考虑价格、配置、品牌之后最后毅然选择了它,这就是常说的“真香定律”。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朗逸是属于那种叫座不叫好的车型,朗逸的外形是属于那种比较中庸的设计,既没有运动肌肉的线条,也没有复杂的轮廓,但多看几眼让你觉得很质朴、稳重,他的用户群体主要是以30岁左右的用户为主,这类用户一般刚毕业工作几年时间,已经买房结婚有了一个宝宝,手里不是非常宽裕,勤俭、顾家是他们共同的标签,需要有一辆车代步,对于这辆车的要求就是实用、空间大,可以把一家的出行放心交给它,能为家里人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在工作上能载着你一路打拼,在A级车市场朗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朗逸不被看好的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网上发声看不上朗逸的群体≠朗逸的购车群体,也就是说网上吐槽朗逸的这些人并不是朗逸的真正购车用户,很多网上媒体人或个人在评价一辆车时往往喜欢喜欢从网站上扒一些配置信息对比性价比,对一些看得见的配置横向对比有无,而没有到4S店实车试驾,文章开篇转载一张配图,剩下全靠.......,借助于其网络意见领袖的地位,对某一辆车进行评头论足,进而影响这款车的风评,而绝大多数朗逸的车主属于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发声的力量有限,在这轮网络论战中处于下风。


年轻人的购车观
接着回答上面的问题,一辆卖的不错的车要具备哪些潜质?首先,任何时候谈论汽车都绕不开一个话题:颜值,绝大部分人都是“颜值控”,一副好看的皮囊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回头率,给人一种愉悦的快感,颜值对促进汽车的销售也有很大的作用,一辆新车刚发布,用户对这辆车的内饰、性能一片空白的时候,一辆高颜值的新车可以把用户吸引到4S店进行实车试驾。反之如果一辆车的颜值不高,就不会有潜在的用户都没有意愿对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这辆车很快就会被排除候选汽车之外。当然好的造型对于整车设计、工艺成本都会增加很多,用户在进行选择时会进行横向比较,同一个价格区间哪些车型的颜值更高意味着更高的曝光率。
科技智能化:对于90后车主而言无智能非汽车,如何拥抱智能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款车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智能化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含义,比如2000年左右汽车的智能化主要是指自动变速器,2022年汽车的科技智能化主战场是智能网联领域,而智能座舱是重中之重,如何打造具有高科技座舱体验呢?首先液晶仪表和高清中控屏是基础要求,在它们之上开发各种APP软件,充分利用语音、表情等信息进行多模交互,减少用户驾乘负担。


当然也有一种比较讨巧的做法,和第三方软件公司深度合作,把智能座舱软件部分交给第三方应用如Carlife或Carplay,借助于他们把百度和苹果应用生态链搬进来,把用户的手机搬到汽车上,也让习惯于手机操作系统的用户无缝切换的控制汽车,而汽车只作为硬件终端为第三方软件服务。
动力油耗:油耗和动力是汽车的基础能力,是永远都不过时的讨论话题,A级车的车主对油耗的关注非常高,既要满足年轻车主对加速推背感的要求,又要满足低油耗的需求,这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设计匹配提出的不小的挑战。尤其是现在油价9+元/升的时代,加满一箱油都要500元左右,用户现在比任何时候都会更加在意油耗。对于A级车车主他们的需求动力不是非常强劲,加油门起步的时候动力迟滞不要太高,高速时能给车主足够的信心超车,同时他们对油耗关注较高,毕竟把油耗降下来给家里实实在在带来实惠更划算。还有一些人对于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等比较关注,这些也代表不同客户群体的选择。
新朗逸的车型亮点优势
上面也从三个维度来分析90后的用车需求,我们以前两天刚上市的新朗逸为例,除了我们熟知的“中庸稳重”的格栅造型之外,还新增“星空版”造型,格栅内部镶嵌多个镀铬圆点,犹如满天繁星,我觉得这个造型面向年轻的文艺范的车主,一车两面的潮流设计也是朗逸进一步拓宽用户群体的年龄段,同时拥抱多个年龄段的车主,毕竟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从智能化配置来看,10.25+12寸双屏互联尤为亮眼,大屏上导航直接投射到仪表显示,这是把奥迪上的配置搬到大众车上,同时在大屏端集成智慧车联3.X斑马系统,可可以实现信息联动,各类信息无缝衔接,自定义界面倍添操作友好度,全液晶数字仪表有四种显示模式供选择,可显示电话、媒体等信息,12寸中控大屏可实现隔空手势、触摸控制与语音操作,人机交互方式更加丰富,同时满足Andriod和Apple用户使用Carlife和Carplay进行手机投屏互联,具备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功能;


针对动力油耗这块,在原有的动力系统1.5L+6AT和1.4T+7DCT搭载配置基础上,新增1.2T+7DCT的配置,1.2T动力输出扭矩比1.5L要高出55Nm,功率高出2KW,这个配置的油耗是最低的,官方给出的综合工况油耗5.6L/100km,城市工况下我估计应该在7-8L/100km,这在A级车里面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动力和油耗这块取得微妙的平衡。


随着互联网企业加入到造车行业,作为曾经中国市场霸主的大众也感受到一丝危机,开始主动拥抱年轻人的智能化需求,双液晶仪表中控大屏,星空版进气格栅,这些都是讨好年轻用户的设计,能够看到大众的不断尝试与颠覆,但我觉得还有拓展提升的空间,比如把更多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朗逸中,进一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ytmxkj 发表于 2023-7-31 02:41: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汽车行业里从业十几年,去过日、法、德、美等多国公司。因为我的工作原因,有着众多的朋友,亲人,甚至有些知乎的粉丝花费不菲金额咨询过我买车的事宜。
问我的人多了,也了解到购车者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心中的那辆好车是什么样的,这一点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说要动力强劲,百公里加速多少秒,要有推背感。
有的说要舒适,空间大,坐着不压抑,长途坐着也不会累。
有的说要好看,车灯靓,车头酷,车身线条流畅,颜色还要漂亮。
有的说要安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能够上的都要上,毕竟安全第一。
但一辆车是综合体,大部分的车型实际很难做到“均衡”,往往是某方面优异,但另外一方面可能就平平无奇甚至不堪入目。比如动力不错,看着外形也靓丽,但是车内廉价的内饰和狭窄空间给人的感觉就是让人倒吸两口凉气,有了面子没有里子。或者车内的内饰和空间都比较出众,但是动力却是一塌糊涂,换挡起来卡顿,加个速还要先晃荡两下车身。
而能做到综合性良好的车,达到“均衡”之美的车,无疑在工业设计和细节处理上都做到了一种极致,才能获得良好的长期口碑和不错的销量。
就按中国乘联会发布的2021年12月及全年销量数据里面卖得最好的A级车来举例。



(中国乘联会2021年12月A级车销量数据)

这三款车,朗逸、轩逸、卡罗拉实际都不错,单从销量上来看,无论是单月还是全年都远超同侪。
而从综合素质来说,能排行前三的车型实际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无论是空间、动力、舒适、安全性等多项指标都达到了足够的水准,才能支撑起一个这么多年的好口碑。
现在话回正题。

为什么有人看不上朗逸,但朗逸却一直卖的不错?


这里不说朗逸获得的什么奖项荣誉,如“最受关注十大车型年度风云车”之类的,单说朗逸卖得不错这件事情来说,的确没有乱说。
纵观朗逸从2008年诞生以来,连续9年蝉联合资品牌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到2021年,仅仅13年的时间,累积销量就已经突破了500万
没有谁的成功是源于偶然,更何况是持续十几年的成功。

而至于一款车卖得不错,能得到如此拥趸,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
我按照我多年的经验说几点选车的注意事项,实际这也是普罗大众对于出行工具最主要的需求。

  • 外观好看
  • 动力/省油兼备
  • 舒适性好
  • 安全保障强
就以今年的6月23日推出的新款朗逸,来简单说下我对于挑选合适车型的看法。


1.外观好看
对于外观是否合心意(好看,顺眼),实际和每个人的审美观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这其实是一个很主观性的评判。
但新朗逸的颜值升级,无论是经典的重铸,还是星空版的造型,个人感觉还是可圈可点的。
尤其是新推的新朗逸 星空版的前脸元素,第一眼看去的确有点让人惊艳,这个点阵式星空元素也多见于某些豪车的内外饰,放在新款朗逸上面,对车辆的格调真心增色不少。


熏黑色的后视镜搭配高光烤漆质感的车顶,带来的是一种更独特、年轻、运动的酷热活力。


同样增添回头率的还有新朗逸星空版的轮毂,“花式锋刃轮毂”,使用了大量的镀铬处理,带来的视觉效果非常漂亮,数个交错的“锋利刀刃”组成了一朵绽放的“双色花朵”。另外这种独特的设计还能疏导气流,利用气流达到更好的轮胎散热效果。

2.动力/省油兼备
这次新朗逸有三种动力,1.5L、1.2T、1.4T。专门对变速箱进行调整,换挡更加平顺,换挡间隔仅为200毫秒。
如果需要动力强的消费者肯定选1.4T,百公里加速实测8秒多,在合适的道路上,可以深踩油门,体验一下推背感。如果对动力需求不那么渴求的可以选择1.5L,把钱省在其他方面,如车辆智能、内饰的增配上,这也其实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定制性的自由。而之前说的2021年销量前三的轩逸车型,仅且只有1.6L的动力可以选择。虽然单一可以帮助那些选择困难症的车主,但是我想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挑选一款更适合自己需求的爱车吧。
这次新朗逸也新增了一款1.2TSI+DSG的高效动力组合,额定功率85KW,最大扭矩达到了200NM,个人觉得更适合家用,动力足够且比较省油,百公里油耗只需要5.6L。

3.舒适性好
如果说到一辆车的舒适性,内饰空间肯定是我们买车的人最关注的。
这次新朗逸的内饰有着新一代的真皮多功能方向盘、10.25寸的液晶仪表和12寸的悬浮中控屏。搭配上横贯整个驾驶舱的内饰氛围灯,加上随处可见的深红色缝线,带来的是一种简约又内蕴动感的糅合风格。


这次新朗逸的空间也有一个微小的升级。长宽高(mm)为4678*1806*1474,长度比原有的4670mm增加了8mm。虽然车身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同比其他的A级热销车型,因为朗逸的空间已经属于是A级别的一流水准。、
另两款热销车型尺寸:轩逸的长宽高(mm)为4641*1815*1450,卡罗拉的长宽高(mm)为4635*1780*1455。
同比之下,新朗逸的车身相对更为修长,而空间也会略高。
这个具体的体现就是后排腿部空间会相对更大,后排头部空间会更宽裕舒适,而这些都会更利于后排乘坐者的长途舒适体验。



比如新朗逸的黄金第二排,更长的车身也允许了新朗逸采用了加长的坐垫长度,比同级别热销车型的坐垫多出2-3CM,使得后排乘客的腿部支撑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有效减少人体疲劳。而后排座椅中心到顶棚的距离为92CM,对比的热销车型的座椅中心到顶棚的距离为88CM。更高的头部空间会让驾乘人员的乘坐更舒服,因为顶棚带来的压抑感会更小。
另外说下新朗逸悬挂系统的升级,带横向稳定杆的复合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增加了操控的精确感的同时,这也让后排乘坐者的舒适性有所增加。
个人感觉,新朗逸对于后排做了多项侧重的升级,提升了后排坐的父母和孩子的舒适感,这样的升级特别适合家庭用车用途的购买。

4.安全保障强

  • 双层天窗防夹,可抗2000牛的冲击力
  这里先小小科普下,实际国家2010年就专门出台了《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的国标,对汽车顶棚的抗冲击力有着强制性检测要求,只有测试合格后才能上市。而带小型天窗的顶棚经过良好的设计,采用高强度的钢化玻璃后,和不带天窗的顶棚的抗冲击力是差不多的,并无太大区别。而天窗2000N的抗冲击力(相当于三个成年人踩在天窗上),即便硬物坠落也能保障天窗牢固。



而天窗防夹这个功能,指的是天窗关闭时,遇到阻力后会自动停止。对于喜欢用手拉天窗,或把头伸出去透气的淘气孩子,起到的安全作用毋庸置疑。(这里提醒,即便有防夹功能,也请勿让小孩伸手探头出天窗,因为可能有其他危险,如低矮的限高栏、电线等。)
而贴心的是,新朗逸也全系配置了四个车窗一键升降及防夹的功能,因为门窗防夹和天窗防夹功能一致,就不多赘述了。这里建议,家里有孩子和宠物的朋友,买车一定要注意购买配置有防夹天窗及防夹门窗的车型。


  • 全系标配LED灯,照明度好,主销车型配置镜式LED灯,帮助夜晚安全驾驶。
LED灯对比卤素灯、氙气灯来说,寿命最长,对于人眼辨别来说亮度最高。所以一般来说,LED灯的综合素质是最优秀的,也是基本见于高配的车型。而这次新朗逸是全系标配了LED立体尾灯,在TL版本及以上就配置了全车的LED大灯,如远近光灯/日间行车灯/位置灯/倒车灯等。


而朗逸的透镜式LED大灯的设计,能更好的聚光,在夜晚里用来照明,指向明确,光束聚而不散,能够有更强的穿透力,照射更远的距离,帮助驾驶员第一时间掌控远处的路况,做到心里有数。


  • 后排中央头枕高度可调
很多人实际都忽略了这个细节,认为头枕调节是个可有可无的设置,基本除了司机之外,其他乘客上车基本都是让所在位置的头枕处于原始状态。殊不知国家对于汽车座椅头枕是有着明确的安全要求,在GB 15083-2019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指出,汽车头枕对保护汽车乘员生命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人的脖颈疏于锻炼的,相关肌肉群比较薄弱,也导致了颈椎在冲击力面前基本就是处于无保护的脆弱状态。比如在车辆后侧受到撞击时,头部会因惯性瞬间反向冲击头枕,如果头枕这个时候不能全面支撑你的后脑勺,让你的颈椎大范围的偏折,咔嚓一下的后果无疑是可怕的,很有可能就造成颈椎断裂,高位截瘫。上车后,应该将头枕位置调整到后脑勺的中心对着头枕的中心点。当然做到这个动作的前提下是头枕可调整。而我实际看过很多的车型,甚至包括一些中高端车型,其后排的中枕却是无法调整的。这实际就是一种安全隐患,但有些车企并没有重视到这一点。




  • 后排燃爆预拉紧安全带
新朗逸在大部分车型上配置了后排全独立的三点式燃爆预拉紧安全带。
之前我在汽车安全系统部分呆过几年,对于安全带这个体系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士了。
预拉紧安全带和普通安全带实际差别很大。
普通安全带是人体在冲击下,随着惯性倾倒的加速度超过了阈值(安全织带的抽拉速度过快),安全带内卷收器内的棘轮装置将会锁死织带,防止织带继续拉出,从而阻止了人体继续倾斜。这样就能防止人体和周边设备(车窗,车门,靠背等)的碰撞,避免二次伤害。
而预拉紧安全带则要复杂很多,它的预拉紧装置有预卷系统,燃爆预拉紧安全带的“燃爆”两字实际也说明了这种预拉紧安全带的原理:利用安全气囊的ECU的同步信号,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触发安全气囊的同时燃爆了预拉紧安全带里面的火药发生器,从而驱动安全带主动往回卷绕织带,在还未产生惯性倾倒的时候就把人体固定在座位上,阻止了人体的位移。我有幸尝试过相关实验,在还没来得及反应的冲击力到来之时,安全带就滋啦一下猛地收紧,让人的上半身牢牢固定在了靠背上,惊魂未定之时才感觉到了车辆的急停。
预拉紧安全带除了能最大限度避免车辆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外,还能有效避免气囊对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因为遇到猛烈撞击时,人体在往前倾的那一刻,安全气囊会以千分之几秒的瞬间爆出来。人体向着剧烈鼓胀的安全气囊倾斜,两边的力相冲,安全气囊就极容易造成人体的二次伤害,如骨折等。而预拉紧安全带则会在安全气囊爆出的那个瞬间,就已经收紧安全带,把人体固定在座位上,就不会产生人体猛地撞向膨胀安全气囊的事故,有效避免了气囊对人体的二次伤害。
另外关于安全的,朗逸还配置了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ESP车身动态电子稳定系统(ABS/EBD/EDS/MSR),MKB多次碰撞预防系统,限于篇幅就不能一个个详叙了。


不知不觉也说了很多购车的一些建议,外观/内饰/动力/省油/舒适/安全实际都很重要。但能做到均衡性良好的车型真的不多,而上汽大众在6月23日上市的新款朗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我这种长期从事汽车行业的人来说,也会更注重一些小的细节。也希望车企新推出的车型能更注重实用的部分,能给消费者提供更接近地气的产品,而少些噱头的宣传。而这款新朗逸就是一款十分注重细节的车型,众多设计均落到了实处,能贴合大众的实际需求。
最后希望新朗逸能再续辉煌,在未来取得一个好的市场反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371design 发表于 2023-7-31 02:42: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人看不上朗逸?

古人云,“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这话用在朗逸身上其实挺合适。
朗逸在网上长期被骂的不轻,首要原因是因为它是大众旗下的朗逸。而德国大众品牌又是过去很多年来,中国车市长期的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品牌。
试想如果它不是大众的朗逸,而是福特的朗逸、雪铁龙的朗逸、三菱的朗逸,假设车子产品和价格一丝一毫都不变,请问还会有人这样在网上骂吗?
这样的现实案例其实挺多的。
雪佛兰的赛欧车型,不是从美国、欧洲的通用研发中心引进的,是在上汽通用泛亚研发中心本土开发的,没用通用全球平台,比朗逸更彻底的中国特供车。有谁骂赛欧呢?
福特福睿斯,也是一款中国特供车,怎么没有「美原福」的称号呢?
韩系品牌、日系品牌,也都有一大堆这样的本土化产品,恕不一一列举。
第二个被骂的原因,是朗逸销量太高了。如果朗逸卖的差点,比如一个月就5000、8000辆,我觉得自然也就没人骂了。
谁让它一不小心,就每个月卖几万台。自2008年发售以来,总是拿下年度车市单车销量第一的成绩。


这里有一个车主之家的统计数据,从13年到最近,我们去看国内A级车的累计销量排行榜,朗逸卖了大约400万台,利压轩逸,是A级轿车、也是所有轿车产品中的销量第一。
在线上骂的和在线下买的,不是同一群人

大部分对朗逸产品的吐槽,始于2008年朗逸刚出生,主要围绕在「PQ34老平台」、「拉皮车」、「塑料感」、「动力肉」、「中国特供」等,并提炼为「德原朗」这个专有学术名词作为总结。
实际上批判朗逸的朋友,观点并非全无道理,只是更多是站在一种行业和汽车产品点评者的角度去发言。在他们看来,但凡是个大众车,就应该用大众最新的技术平台,和德国本土保持造型和技术上的完全一致,既然你改了,肯定是你有问题。
但在买车的消费者看来,朗逸确实也有适合国人的地方。我身边就有一些上海的朋友是买了朗逸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买速腾或者其它类似的车,他们一般会这么说:我觉得这个朗逸挺好,样子好看,空间挺大,开着舒服,配置够用,家用蛮好。噢,对了,还是大众品牌呢,价格也合适。
这些人可能不懂PQ35、激光焊接、缸内直喷、双离合器的干湿分类,但这些人懂他们有多少预算,大概想要一个怎样的产品。他们买朗逸前,又不是没比过别的车子。
实际上,这是现代消费市场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产品舆论参与者和产品消费者的解耦。在网络上评论朗逸的,和真正去买车的,不是一群人。
这种现象我经历的很多。比如2018-2019年在蔚来工作期间,ES8刚刚交付不久,蔚来品牌在公众面前还是一个陌生、看起来有些夸张不真实、看起来独特到难以理解、惊艳到像一个骗子的存在。
尤其是贾老师一句明年回国,乐视汽车的轰然肢解,更是数倍强化了公众对互联网资本造车的不良印象。


蔚来的一举一动,比如李斌在发布会「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豪言壮语和「我们的工厂比保时捷先进」的新闻采访片段,往往会发酵成了媒体的争相报道、段子手的发挥空间、人民群众解闷的优质题材。
按照当时的主流舆论去看,蔚来肯定是个「很不靠谱的公司」,这种公司的车怎么能买?!但在线下的真实世界,2018年下半年的时间,蔚来ES8创始版就以55万的均价,卖出了一万两千台。
把时间轴再往前拨动一下,回看2015-2017年特斯拉在江湖上的舆论,故事是类似的。
2016年我在知乎回答了一个提问「特斯拉到底好在哪」,介绍了一下特斯拉的特色和优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641472/answer/133552626
当时的评论区画风是这样的:


今天特斯拉有没有公关预算我不知道。当年是真没有。但这不妨碍大家认为我夸特斯拉就是收了钱。
大概数了一下,平均每20个人批判之后,你会发现有一个人是中立或者肯定特斯拉的态度。这就是人们当年对于已经量产了Model S、Model X,也就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性能最高智能最高颜值的电动车的的特斯拉的真实态度。
在这样的舆论之下,在真实的线下世界里,还是有不少人花100多万重金购买特斯拉的车,还有不少人追捧这家公司的股票。
所以,回到朗逸的问题。很多人店里买朗逸,和很多人在网上骂朗逸,这矛盾吗?不矛盾,因为不是一群人。我们需要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一款国际品牌的车,在中国本土为中国市场打造,有什么问题吗?

朗逸这个产品,不管是第一代还是即将上市的最新一代,依我看,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这是上汽大众的中国团队主导搞出来的车。
永远不要幻想德国人在万里之外的狼堡、日本人在东京、美国人在底特律,然后他们最懂中国人。这比「下水道的油纸包的零部件」还要扯淡。
我在三家国际车企工作过。我特别明确的告诉大家,中国人最懂中国人,听得见炮火的人最知道前线发生了什么,常在河边走的人才容易湿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朗逸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大众的产品标准体系下,找到了中国本土需求、大众产品和技术体系的平衡点。
这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一个其实很常规、过去历史上经验很多的决策。大众在北方的合资公司呢,相当于是引进欧洲版紧凑级轿车,南方的这个合资公司,相当于是在大众技术基础上,本地二次深度开发,形成了亚洲版的大众紧凑级轿车。大众这样的大品牌,紧凑级搞出两个产品来,有一定的差异化,有什么问题吗?
这和丰田有一个日版卡罗拉,一个美版雷凌,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和奥德赛在美国开发了更宽大长的美国版,在亚洲做的是更秀气的亚洲版,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美国人会抱怨说,你们给我的奥德赛是个「日原奥」吗?美国人会抱怨美国的帕萨特是「德原帕」吗?
只是前些年,很多人是很不够自信的。就觉得一个国际品牌,你就必须海外什么样,给我就什么样。万一你真的为我做了一些独特的考虑,专门的调整,那我还真不领情了。
这种思维的自卑而奇怪的假设就是:只有为海外做的,才可能是高贵的,万一为我们中国市场做的,一定是不靠谱的。
最近新款朗逸上市了,拿来举个例子。它在A级(紧凑级)轿车里,首次采用了双牵前脸设计,新增了星空版。



刚上市的新款朗逸星空版

针对很多用户对碰撞的防护和心理双重需求,朗逸就在门板和前盖上用上厚实的钢板,光听响都觉得朗逸格外瓷实。
新朗逸标配了TSI+DSG,开过的人都知道,动力表现绝对力压同级别的日系自然吸气发动机。然后百公里油耗最低也就5.6L。
空间方面,三维尺寸反正比日产轩逸还要大一些。
到了这个第三代朗逸,你再要从平台上找麻烦,说它是「德原朗」,好像也有点开不了口了,毕竟平台上也早就使用最新的技术平台。
这里跟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我有个同学之前在上汽大众做了很多年产品经理,他私下跟我说过,当年刚做第一代朗逸的时候,德国人也没觉得会很成功,所以就没管太多,让你们中方团队去做吧。
没想到后来朗逸销量太好了,空前成功,比许多正牌大众车还好。德国人一下觉得必须重视这个车,朗逸必须认认真真的进入全球产品体系,好好规划。德国人可不觉得这是「德原朗」,他们应该会觉得这是「出生在上海的大众朗逸」,是大众汽车在全球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cbl8410 发表于 2023-7-31 02:42: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提的吧,就有那么点问题

有人看不上朗逸,跟朗逸卖的好不好并不会有直接关系。因为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问题的关键在于看不上朗逸的这个“有人”究竟有多少人。


我们也应有一个共识:当一款产品越火爆,我们能看到的关于这款产品的非议就会越多。因为只有火爆的产品才需要被解释为什么不被选择,冷门的产品不被选择会被认为理所应当。不需要,也没人关心为什么不被选择。



拿手机举例,2021年iPhone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2%,位列第一。我们能听到很多人说为什么不选择iPhone,能看到诸多不买iPhone的N种理由。因为不买iPhone需要解释,不买iPhone的理由有人会看。
那会有人说“为什么不买锤子手机”吗?
不会的,因为不买锤子手机理所应当(老罗对不起,我只是举个例子),不需要解释。



近6年朗逸年销量

我们看一下朗逸的销量,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能听到很多“看不上朗逸”的声音了。盛名之下,我们能听到“看不上朗逸”的声音,就变得极为正常。
朗逸自2008年上市至今,销量常年霸占轿车销量排行榜,累计销量超过535万辆,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家轿。
535万的销量足以证明“朗逸会被更多的人看上”,而非看不上。

那么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这500多万人选择朗逸呢?主要有四点:外观、空间、口碑、性价比。
首先是朗逸的外观足够的耐看。
大众汽车最早进入中国,深耕40多年。作为中国市场最成功的的合资品牌之一,可以说,国人对于汽车的审美,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大众汽车的培养。



朗逸和帕萨特正面

朗逸的前中网和大灯都采用了大众家族式的设计,平直线条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对汽车设计沉稳的需求。



朗逸和帕萨特侧面

侧面传承大众一贯的设计语言,水平腰线,让整车更显修长。朗逸前中网、大灯、侧面腰线和光影效果与帕萨特采用相似,因此朗逸也有小帕萨特之称。



外观评分

在汽车之家的热门车系评分中,朗逸的外观以4.81分排第一。因此足够耐看的外观,是535万车主选择朗逸的重要原因。
当然对于支撑朗逸500多万的销量来说,颜值是必要的,但是只有颜值是完全不够的。
其次是空间表现足以满足家用需要。



朗逸车型尺寸

空间的布局规划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用车感受,是否有足够的腿部和头部空间、后备箱空间容量是否能够满足临时装载或者长途出行需求。这些都会成为消费者选着这款车的影响因素。


上图为朗逸和轩逸的后排腿部空间对比。从数据可以看到朗逸的腿部空间更加宽裕。
朗逸后座采用的是与高铁同款的硬发泡材质填充,相比较轩逸低成本的软发泡填充物,长时间乘坐的时候会更加的舒适。




后排头部空间,朗逸也明显优于轩逸和卡罗拉。结合更大的腿部空间,朗逸的后排乘客舒适度会更高。


朗逸后备箱空间510L,并且后排座椅可以4/6比例向前放倒。510L的容积配合后排座椅向前放平后储物空间的更加灵活,足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储物使用场景,例如短途旅行、郊区自驾游等。
第三点是良好的口碑。
有一个群体是最了解各车型使用体验的,那就是二手车商。特意咨询了5位二手车商,给朗逸的评价非常一致:省油、好开、没毛病。


2022款1.5L自动舒适版市区实测油耗百公里7.5升,高速6.3升。在这个92号汽油已经9块多的背景下,低油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车的重要考量因素。
对于家用为主的朗逸,消费者关注的操控性可以定义为好开。好开就三个要素:方向盘轻盈、提速顺畅、底盘扎实。
DSG变速箱相比较CVT变速箱,换挡速度更快,驾驶感受更好。行驶中朗逸底盘的扎实和厚重感是同级别车中其他品牌所无法提供的。


图为一台开了10年的朗逸发动机舱,可以看到经典的大众EA211系列发动机。

EA211系列发动机广泛搭载在奥迪Q3、A3,大众迈腾、帕萨特等车型中。二手车朋友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从业11年,从没见过坏了的EA211发动机。


最后是高性价比。
朗逸搭载的EA211发动机同时也是朗逸性价比高的要素之一,目前11万多的朗逸280TSi系列搭载1.4T发动机和7速双离合变速箱,动力总成与帕萨特车型完全一致。


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两项能提高驾驶舒适性的配置,从2018年开始标配,而同价位的竞品2022年才开始陆续配备。

6月23日,朗逸发布新款,新朗逸相比较现款在颜值、动力、科技三维度全面提升,更能打!

颜值升级



新朗逸



新朗逸星空版

新朗逸提供两种不同的格栅选择,右侧点阵式星空前脸采用与帕萨特相同的设计,使整车看上去更加精致有质感,会受到更多女性车主青睐。


新朗逸星空版一共有6处升级,其中黑色后视镜、尾翼和锋刃轮毂三处运动元素的使用,比现款营造了更好的运动感,会更受喜欢运动元素的消费者喜欢。


从新老款对比可以看出,悬浮式中央显示屏相比较现款的小屏幕科技感更强。方向盘采用更多的镀铬元素相比较现款纯黑更有质感。



打孔PVC座椅、软包PVC饰板相比较同级别车搪塑工艺,触摸手感和视觉舒适性会更好。
动力升级
新朗逸将提供1.5L自然吸气、1.2T、1.4T三种动力组合,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其中1.2T 200TSI版本,功率85千瓦,扭矩200牛米。比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扭力提高55牛米,提速更快。而油耗却降低了0.3升每百公里,低至5.6升每百公里。动力更强,油耗更省。
科技升级


科技升级共有5处:多功能方向盘、10.25寸液晶仪表、12寸悬浮中控屏、智慧车联斑马系统、氛围灯。
最有用处的是液晶仪表、中控屏和氛围灯,而其中又数氛围灯最有价值。


氛围灯不但能够营造车内更丰富的视觉享受,还能避免使驾驶者长时间处于幽暗环境导致驾驶疲劳,能提高夜间驾驶安全。
新款朗逸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升级为全系标配。能够显著的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或者降低不可避免发生的交通事故的烈度。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该系统在行驶时自动监测车辆前方车辆、障碍物、行人,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有可能发生碰撞时,会自动采取不同程度的制动干预,降低车速,来避免或者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写在最后,总结一下:“朗逸被很多人看不上”这是朗逸作为A级车型销量担当必须要承受之重,因为是树够大,才招风。
相比较同级别竞品车型,现款朗逸在外观、空间、口碑性价比依然具有比较优势。新款朗逸颜值、动力、科技三维度升级后将更能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lsh981688 发表于 2023-7-31 02:43: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说网上的键盘车神,现实中最容易看不懂市场的往往还都是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员,甚至是做研发的工程师。过去几年我也做过非常多错误的预测,包括被曾经最不看好的增程式销量打脸。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在于技术面懂车与否,而在于我们是否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多余大部分“搞技术”的人来说,我们都是不懂的。
无论是在燃油车时代还是在新能源时代都有很多爆款曾经被定义为“不懂车的人才买“,结果都通过销量证明了自己,其中有朗逸也有前面提到的增程式混动。说到底小部分专家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他们之所以看不上某些车或许只是因为他们不是目标客户群而已。拿朗逸来说,常常被那些“懂车人”所不屑的空间、跨级的舒适体验以及本土化配置反倒是朗逸目标客户群体所最在意的。归根到底,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有销量,一款成功的产品也并不需要迎合所有人,只需要迎合他的目标客户群。

不被看好的朗逸是如何成为爆款的?

作为一款定位15万以内的”经济适用车“,朗逸做到大卖靠的并不是突破成本实现面面俱到,而抓住了目标客户群的痛点做到刚刚好。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关于“买朗逸是否懂车”的评论,真实地诠释了朗逸和懂他的目标客户群体完美契合。对于一个典型的小家经济型用车来看,朗逸做到了质量可靠性和成本的平衡,在空间和舒适配置上做到了刚刚好,在动力和科技配置上提供了跨级的和本土化的验。


这种”刚刚好“的感受从05年第一款朗逸上市开始一致延续到最新朗逸。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刚刚好“来自于实用性、稳定可靠性和接地气的多种选择上。

比专业性更关键的实用性性价比

对于大部分“懂车的人”来说,“懂”的专业性往往体现在某些技术的先进性上,而很少有人关心实用性的问题。其实实用性经常也和专业性相悖,比如更大的车身尺寸往往要牺牲操控。但是对于朗逸的目标群体来说,适应多种生活场景的一车多用要比一个专用重要得多,实用性的诉求也远远高于技术先进性,追求实用性也从05年第一代朗逸延续到今天。
4米7的车长和对应的轴距和车内空间超越了绝大多数A级车,而包括前后LED大灯、超大天窗、后排空调、驾驶辅助这些A级车大多选配的功能在新朗逸上都是全系标配。对于A级车的经济适用型用户来说,空间和适配多种生活场景的舒适配置远比晦涩难懂的技术参数要重要。



新朗逸LED车灯、超大天窗

可靠性和经济性才是A级车最大的需求

极致的动力和油耗就是一对反义词,而新技术和可靠性往往也是负相关的。对于A级车应该如何平衡这些矛盾的因子?可靠性和经济性必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果说有一种传动方式在燃油车中红遍中国,那就是双离合DSG。无论是大众系还是传统自主品牌都在使用双离合变速器。相对比美系常用的AT自动变速箱和日系常用的CVT无极变速箱,DSG一方面具备和手动变速箱类似的结构和可靠性(离合器片和换挡同步器),同时传动效率也远远比添加液力变矩器的AT和使用钢带的CVT要高,实现的是最佳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平衡。从第一代DSG 2003年开始批量在大众全球市场使用,双离合技术已经在大众集团包括奥迪和保时捷这样的豪华品牌上被应用了近20年时间,已经形成传动技术的一大派系。



新朗逸DSG变速箱

经济车并不等于羸弱的动力。为了尽量满足不同人群对A级车的细节需求差异,一直以来朗逸的动力配置都不是一个配置到底。这次新朗逸上市进一步加强了配置的丰富度。从最经济的1.5L自然吸气,到1.2T再到1.4T三种动力组合,最强可以提供零百公里8秒+的加速性能。而所有三款发动机都是NVH稳定的四缸发动机,三种动力组合可以满足从代步车、家庭用车到小钢炮的不同细分群体需求。



新朗逸1.5L、1.2T、1.4T三动力组合

新朗逸本土化定制的“新意”

最近上市的新朗逸还有非常多的“新意”,而这一切“新意”也都是围绕中国本土化用户的定制来规划的。
这几年随着汽车在中国的快速普及,A级车的用户群体也开始从之前40岁快速年轻化到30岁。首辆车购车人群的年轻化也伴随着需求的变化,比如年轻人更在意用车的颜值和潮流特征。以往非常居家的朗逸在这次也出现了蜕变,提供了两个风格迥异的外观设计供消费者选择:经典+星空双脸造型。经典版延续了大众系老大哥们的稳重,而星空版通过镀铬点阵格栅和单辐条的设计创造出更加动感和年轻的前脸。对于新朗逸的消费者来说,这一代开始对于自己的第一辆车,无论需求是居家用车还是单身小钢炮都有属于自己定位的选择。



新朗逸星空+经典双脸造型

初代朗逸就不是一款简单的国际车型导入中国,而是一款为中国市场定制设计的车型。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深度本土化定制,不同国家同一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因为文化、用户画像和市场环境的不同也是完全差异化的。比如在欧洲不被重视的车联网和智能化功能在中国市场则是被追捧的关键配置。新朗逸也在贯彻一如既往对本土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这一代的科技配置除了超大的双屏系统,还作为先导车型搭载了上汽大众首款智慧车联3.X斑马系统,和斑马这样完全本土化的供应商提供针对本地互联网使用习惯、APP生态融合的媒体和车联服务。



新朗逸智慧车联3.X斑马系统

从一定角度来说问题中的论点也是对的,终端消费者根本不需要”懂车“,汽车于他们而言和一盘菜或者一部电影无异,不论用料多么好,技术多么先进,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成本下满足用户体验的需求那都是徒劳的。
说到底这些“懂车人”无法代表朗逸的目标客户群体,甚至他们本身都不是朗逸的目标客户。能在经济紧凑车这个非常拥挤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多年销量第一,正是消费者真金白银投票来证明的产品力。而这个产品力对于经济紧凑车来说并不在于提供黑科技或者面面俱到的配置,而是要在有限的预算下做到刚刚好,从细节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新朗逸还进一步通过本土化和差异化带来了一些惊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