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吗?必须得是211和985吗?

[复制链接]
supersmart 发表于 2023-8-29 01:52: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通一本学校本科在读,考研是想考985和211好学校但是害怕自己实力不够,怕一次不稳,又不想二战,考虑比较好的一本,但是又有很多人说考研不考名校还不如不考,所以很纠结。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rockhdd 发表于 2023-8-29 01:53: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要看你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预期,如果你有考名校的实力,为什么不呢?
打个比方,你请朋友吃饭,是去路边的大排挡还是去五星级饭店,首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你口袋里有多少钱。你不差钱,选择不是问题;钱不够,你的选择就受到限制。
考研也同样,清北出身的学霸自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但对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来说,如何正确评估自己,选择性价比高、上岸几率大的学校和专业就是一门学问了,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一、为什么我们会有“名校情结”?名校与普通院校的差别在哪里?

第一,软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条件等有显著差别。名校远胜于一般院校,吸引着大批学生报考。而且读名校你能接触到研究领域高端论坛的机会,这不仅是学习自己研究领域知识的重要途径,更可以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普通院院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参加论坛或讲座的机会。名校的研究生更能有机会跟着导师去做一些大项目,如果学得好,眼界和层次是要明显高上一截。
而且,名校与普通院校三年研究生学术成果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来说,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可衡量你的科研成果,如果你是名校的研究生,更可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第二,就业起点的巨大差距。在我们找工作时,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社会对名校毕业生的优先认可度等各种原因,使得很多同学在考研时有很强烈的“名校情结。”很多同学读研就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简历根本就不看,只看985、211高校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人脉资源和个人成就感不同。名校和普通院校在生源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你接触的圈子不同,在今后的读研生活中秘积累的人脉也有很大的差别。
说说我的两个室友吧。成绩都特别好,年级前三的那种,一个保研本校(双非高校),一个考上了名校。两人毕业后,保研那个去了本地的医院,读名校的去了某个全国医药行业排名前几的企业。可以说研究生生涯改变了一个人的眼界,看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名校有些科研资源不是普通院校可以比的。
二、是否报考名校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

那么,考研时要不要冲一下名校?是稳扎稳打、但求上岸还是放手一搏、险中求胜?考研“求稳”和“名校情结”两者看起来似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我认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我们需要综合评估自身实力、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能够承担的风险,同时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地选择学校和专业,关键还是要全面恰当地评估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考研择校也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说得白一点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考研的上限”,在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下SWOT分析。
即Strengths:自己的优势,包括学习能力强、有意志力、自制力及对节奏的把控、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等。
Weaknesses: 自己在以上方面的劣势,学习底子薄弱、易受到干扰等。
Opportunities:考研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掌握了哪些资源。
Threats:考研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如考研信息不畅,过分依赖辅导班等。
通过SWOT分析,对自己的考研状况有一个有初步的认知。如果自己的短板比较明显,那还是保守一点,以上岸为目标,求稳妥较好;如果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那放手一搏,冲击一下985/211名校也无妨,即使不成功还可调剂嘛。
在此推荐一下知乎知学堂的考研训练营,可以把收集考研信息、制定学习规划、筛选学习资料这些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用在学习上,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知乎知学堂推出的这个讲座可以做到这些!从考研趋势深度解读、院校专业选择攻略、科学的备考规划一应俱全紧扣考研重难点,还有专门的助教答疑,以及学习方法、背诵技巧等全方位辅导,一线优秀师资的直播课程+专人答疑+大量考研资料,助你上岸一臂之力!(小tip:添加助教老师的联系方式可以领取更多考研资料礼包呢:)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675141131808653312">三、考研专业选择

先选择学校还是先选择专业?全国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单位共有851所,专业更是不计其数,这么多学校和专业,到底该如何挑选呢?一般来说,先选择专业,然后进行粗筛,筛出3-5所学校,然后再进行细筛,最终确定报考学校。
专业的选择一般会考虑这三个:自己的本科专业、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本科专业最熟悉,报考限制更少(有的学校不允许同等学力跨专业),复习起来得心应手;喜欢的专业学起来效率更高,提分更快;就业前景好的一般是热门专业,可能竞争比较激烈。
也有的考生只求上岸,哪个专业容易考选哪个。这样做有一定投机性,风险还比较高。首先你很难界定哪个专业容易考,试题简单的专业很可能考生多、分数线高,这样到头来并不一定“容易”。再者,如果选了毫无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很难受,也不容易考高分。
所以在报考时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己的本科专业如何,要不要跨专业报考,将报考专业与报考学校的优势领域和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择校之道”。如果一时之间难以确定,可以选择两三个备选专业,依次粗筛和细筛,看哪个更适合自己。
四、考研学校选择

确定了报考专业之后就是选择学校,如前所述,要考虑学校的专业实力、是否双一流、所处城市和地区等,
1、学校专业实力排名

在教育部已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可以查询各校的专业实力。如图所示,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输入或点击专业名称,就能看到分级排名,从A+到C-共九个级别。


一般而言,学校排名高,某一专业排名也高;学校该专业的级别越高,实力越强,相对来说更难考。但也不是绝对,很多同学由于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信息,再加上每年报考时的博弈,都可能会形成C级比A级分数线还高的情形。
所以,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择和专业、学校的当年形势综合考虑。可以按照“冲一冲”、“求稳”、“保底”的标准,选择不同范围的学校。
2、学校所在城市和地区

学校所在地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聚集的资源和工作机会远远大于其他城市。如果想在上海就业和发展,当然应该优先考虑上海的学校。这样毕业季实习和找工作都比较方便,而且上海学校的毕业生落户也比外地学校有优势。
考研地区按照所报考学校的所在地方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比二区经济发达,国家线比二区的国家线高(今年是高出十分)。
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3、学校专业课考试科目

除了学校的级别和所处区域之外,还要仔细查询学校招生要求、考试科目等,因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考试科目可能并不相同。比如:同是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个专业,专业课完全不一样,
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一、经济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三、西方经济学。



https://pic2.zhimg.com/80/v2-f14aa9986adeb85dac0071e7ecaa51e9_720w.jpg

上海财经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



https://pic2.zhimg.com/80/v2-02b3b3d543288e433bcda5bf6784404d_720w.jpg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初试科目
大家都知道,同是考数学,数学一可比数学三难多啦。
4、学校报考限制

在此主要是说的是专科学历以及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因为学校报考限制是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专业考生不得不重视的因素。大多数学校对同等学力报考都有限制,限制条件多寡不一;且在复试和入学报名阶段都会有资格审查。如果是因为不了解报考限制而在复试或入学阶段被淘汰,那就太亏了。
所以,要下载最新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在招生简单出来之前,可以先参考去年的,根据自身条件(英语是否过四级、是否有自考成绩等)和备选学校的限制条件,排除那些不能报考的学校。
5、尽可能多了解相关数据

除了学校专业学科排名、计划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还要尽可能获取其他较重要的数据指标,比如:
1) 报录比 报名与录取比例,可在招生院校的官网或中国教育在线上查询,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
2) 报考人数 这是个较关键的信息,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激烈度,从中也可大致看出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多少。
3) 实际录取人数 随着复试、调剂的进行,各大高校的拟录取名单也陆续出炉,在学校有研究生官网或各院系官网都有公布,可以查询。
4) 推免人数 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很大比例,那么留给统招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就更激烈,难度更大。因此推免人数是个重要参考。
从以上人数可以准确算出该校该专业的报录比。此外,还要关注下复试比例及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差额复试比例越高,当“炮灰”陪考的同学越多;复试、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越高,学校的自主程度越大。
综上所述,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真是备考前期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一定要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自己的长处,多渠道搜集信息,认真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踏踏实实复习备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上岸!加油!

kin 发表于 2023-8-29 01:53:5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在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身边有人建议你:考研一定要考211或985名校,双非院校不值得报考。这种人,如果他很优秀,那么他可能是在激励你;如果他水平一般,那么他有可能会坑了你。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当你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发现,身边一些长辈的建议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社会。所以,虽然生活没有对错,但在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要看利弊。
我本科是双非,一战上岸985,经常和想考研的同学们交流的我,也不想只为大家灌鸡汤,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择校方面最中肯的建议。
首先,名校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有很多同学考研失败,正是因为目标定的太高,选错了学校。不少想考研的同学非985、211的院校不考,认为读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没有任何意义,毕业后的发展也一般,所以不如不读。但这些同学始终没有想明白这样一个问题:非985、211不读的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考上。
考研,最怕的不是你不肯付出努力,而是因为一腔热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是低估了自己,失去的最多是一次机会,这在我们填高考志愿中已经屡见不鲜;而高估自己,很可能会摔得很惨,没有翻转的余地。
考研每个院校的招生人数就那么多,大家不要被知乎上各种本二本三逆袭985的经验帖所迷惑,幸存者偏差导致了只有少数真正逆袭的人才会分享经验和喜悦,而大部分考名校没有逆袭成功的考生,他们往往是沉默与难过。
其次,双非或者末流211院校也值得去读。

如果你从大学一开始就有考研的想法,并且有足够的实力与信心,那么ok,我也建议你去试一下名校。但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普通人,双非、下游211院校的研究生也是值得大家去考虑的。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追求名校失败,你能承受得了调剂的痛苦么?目前考研大热的内卷环境下,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报考近500万人报考,而预计只招100万人左右,除去保研的部分,意味着有至少80%的同学会被淘汰,那就是400多万人要凉凉。
考研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成功必然会有失败。况且大部分院校都足以招满人数,并不需要额外调剂。能一次考生目标院校最好,调剂的苦,除了熬夜等通知,还要各处奔波争取名额,心理上的煎熬也难以言喻。
有时候,我们选择读研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周围的人每天混在所谓的象牙塔中,寻欢作乐,深陷其中总觉得自己缺少了点奋斗的激情,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你周围的舍友和同学人不好吗?或许不是。只是你想逃离这种环境,你怕被蚕食被稀释,你要冲破,要打碎。能顺利考上研究生的人,一定会格外珍惜研究生的几年时光,当你顺利考上的时候,和这样一群乐观,积极有梦想的人一起生活和学习。那么双非或者末流211院校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
我们以普通人的努力程度来看,能够踮起脚尖,努力往上游一游,就已经是给自己给家人带来了希望,走出了新的人生。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考研目标,切忌盲目追高。名校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建议不妨定一个比本科院校高一个档次的研究生院校,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现实最适合的。但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上名校,得考虑清楚,要根据对自己实力评估而定。量力而行,毕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而在择校之前,你也要首先想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读研的目的和对未来的规划到底是什么。
就算你是找机构帮忙选择考研学校,人家也会先对你做个了解,问清楚这个问题。因为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两个不同的择校方向:
1.如果你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以后的就业与发展,以城市区域和专业为出发点选学校;
2.如果你考研只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文凭,方便以后晋升,以上岸难度为出发点选学校;
再强调一次: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那具体该怎么确定目标学校与专业呢?
首先借助知乎知学堂里免费的考研择校讲座,用里面的「考研院校信息资料包」来查询目标院校的内部报考信息和数据,这样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对择校帮助很大,非常实用。不是会员也可以免费领,点击下方小卡片中的「免费参与」,添加助教说领资料~大家领到之后,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然后用我独创的《择校五步大法》(命名参考了吸心大法)来进行:
1.对未来规划与目标
2.想从事行业与专业方向
3.筛选目标院校池
4.自身能力评估
5.做出最后选择
考研江湖有这样一句传闻:择校择校,困难潦倒,五步出征,困难不生!(笑)
接下来废话不多说,开始我们的择校五步大法教学,手把手教你如何选择目标学校及专业!以下择校干货,一个普通的双非考生的三跨985的成功经验!!良心攻略哇!!!
第一步,确定自己对未来规划与目标

你读完研后是希望回家乡就业,还是对某个城市情有独钟,未来更倾向于去你喜欢的城市奋斗?还是想继续攻读博士?这都会影响你的目标院校选择,要去哪个城市发展,那么你今后可能就要在这个城市安家就业,去哪个城市读研以便为未来就业培养人脉资源和地势资源。总之,在选择院校前,请务必做好自己对未来的初步规划,并且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无论做什么决定,首先要考虑的都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以免将来会后悔。
第二步,确定你以后想从事的专业方向

兴趣是每个人前行的动力,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基础和学习能力,不管你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博,都要确定好以后想从事的领域是什么。大部分人在将来就业的时候还是要选择和我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尽量选择自己以后想从事行业相关度高的专业。
同时所报考的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学校的选择,所以在这里温馨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者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专业实在是没前途,或者对某一专业有极其强烈的兴趣(强烈到足以战胜跨专业带来的困难),最好不要轻易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在专业课上的复习难度较大。
即使要跨,也建议选择相关的就近专业去跨,比如学会计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类专业,学电气工程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类专业,学设计的报考设计类相关专业等,这样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
第三步,确定目标院校池

确定好想报考的专业后,再结合第一步的城市区域,那么你就可以筛选出一些学校进入自己的目标院校池。在具体院校选择上,推荐大家首先在一些比较好的院校里选,觉得对自己来说困难有点大的,后续再可以逐级下调预期,建议的考虑顺序是985→211→双非一本,具体看个人对自己能力评估而定,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那么建议报考211或者普通的985,报考清北这种风险很大,一来竞争太激烈,而来这些学校的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能(我加粗了哦)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比如你是211或者985院校的学生,同等条件下,建议首选比自己学校稍高层级的大学,专业上水平更高,排名更靠前的大学。
可以把每个学校按照排名、分数线、专业线、报录比、推免人数、复录比招生、推免、是否接收调剂等几方面列成表格,方便自己横向对比。然后接下来在其中选择自己愿意去并且比较有把握的学校,这样的择校方式比较科学合理,大家可以试一试。可以在以下网站查询上述相关的数据内容: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院校信息和招生信息) https://yz.chsi.com.cn/


2.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查到报考人数汇总) https://kaoyan.eol.cn/


3.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或招生网(查询院校相关的各种详细信息)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询相关专业的学校排名)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


第四步,确定自身能力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要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清晰的判断,包括但不限于:
1.你的自学能力如何?能否坚持长期踏实地复习?
2.你的文化课水平如何?政治英语有没有特别拉跨的?
3.是否能考数学?或者说有没有数学底子,是否擅长数学应试,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道?
4.你的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上手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
5.你的心态调整能力怎么样?
等等,反正就是要全方位地对自己进行一个能力剖析,这决定了你最后可以选择哪所学校作为努力的目标,或者通俗点说,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第五步,做出选择

最后做个简单的图表,纵轴表示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越往上表示报考学校难度越大(分数线越高,报考人数越多,报录比越小,复录比越小),横轴表示自身能力,越往右表示自身实力越强。


然后结合上图与你对自己实力的评估来选择:
1.如果你自己实力比较强,并且对目标院校以及报考的专业要求高,则选第一象限,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城市区域内的985,以广深为例,那么就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2.如果你自己实力不强,对目标院校的要求不高,但是对报考专业的要求高,想学一个好的专业,则选第二象限,相对一般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金融专业很热,好学校觉得考不上,自己又特想读,可以选分数线低的院校金融专业;
3.如果你自身实力不强,对所学专业基本没啥要求,只想读个名校刷简历,则可以选第四象限热门学校的冷门专业或者一些小专业(报考人数少,录取也少的这种);
4.如果你自身实力比较弱,但是对目标院校和报考专业都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想混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则选第三象限,一般学校冷门专业。这一象限适合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文凭,方便以后晋升的同学。当然,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也可以选一些二区的211学校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报考,难度相对低,学校也不太差。比如云南大学,广西大学,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你只要过线,几乎都能录取。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对考研如何确定学校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
如果你想跨专业考研,但是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专业,那么关于跨专业考研选择专业的分析与建议,请搭配下面这篇5000字的回答一起阅读,可以帮你解决一些跨专业考研选专业的疑问,效果更佳 (#^.^#)
跨专业考研选择什么专业?最后再放个我当时考研用过的资料包,是关于考研高分技巧的,对考研政治、英语以及数学如何获得高分给了清晰明确的说明和阐述,尤其是各科的具体时间规划和内部资料,非常实用。还提供考研社群,聚集了考研各高校和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大家找到一起考研的研友甚至考上的学长学姐(添加助教让她拉你进考研互助群),非常建议大家领取。如果你领了别人却还没领,那么你就已经在起跑线上超越了不少人啦~
相信看完这些资料,以及能解决你90%关于考研规划与资料收集的问题。
但也请你一定注意,即使你有了这些资料,你也一定不要忘了努力,只有这两种因素同时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上岸的催化剂!
最后,我推荐看一看下面这个这个励志视频。这个视频激励了当时正在考研的我,然后希望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决心。
考研不是中国好声音,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故事,唯有坚持与努力。
真的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期待你明年上岸的好消息!
<hr/>看在我敲了这么多字的份上,觉得有帮助的话,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呀!
耽误这位准研究生0.1s的时间,希望认真看完的你可以点个赞再走。
因为你的赞同是我创作的氧气 ( ͡• ͜ʖ ͡• ),双击屏幕一定上岸!


我是@严徒,考研话题下获得100w+点赞与收藏,陪你一起考研。
欢迎考研的同学关注我,考研相关的私信和问题抽空都会回复。
你们只管负责学习+上岸,我负责帮你们总结经验+节省时间!
Love and Peace .

————————以下信息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考研相关的任何问题,欢迎咨询,咨询过的都上岸了~
关于如何查询目标院校的报录比
<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367173234/answer/1772512949"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4.zhimg.com/v2-65221af761186dc973477f8c4586cbaf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400" data-image-height="810" class="internal">哪里可以查到考研院校近些年的报录比?关于如何查找专业课真题资料
如何弄到考研专业课真题?关于如何弄到考研的免费网课
我现在是大三准备考研了,想问问你们网课都在哪里弄的?关于考研该如何合理规划
明年考研,还有一年时间怎么规划?关于考研全流程的各个时间节点与细则
考研的具体流程是什么样的?关于两个月考研能否成功
两个月考研能成功吗?关于考研一定要避开的一些坑,以防事倍功半
有哪些考研需要避开的坑?
草鞋林 发表于 2023-8-29 01:54: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研一定要考211、985吗?答案是肯定的!
lkmtxjt 发表于 2023-8-29 01:55: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报一个普通院校有些不甘心,并且下半年的复习毫无挑战性,报一个知名的高校,又像是给自己的未来下了一场赌注。
为心中的梦想冲击名校or理性选择一个稳妥的普通院校?那老吕就来聊一聊择校中关于名校的那些事。

为什么都“扎堆儿”考名校?

如果心中有着名校情结,先要静下心来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考名校。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反映,总结了一下同学们被“名校情结”羁绊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理由一:名校的名头十分响亮

一些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身份”,希望每当被问起学校时能回答得体面一些。因此,很多学生执着于考一个名头响亮的学校!

理由二: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都十分丰富和优秀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常,名校里的老师拥有着较为丰富的人脉关系,上到理论界的牛人,下到实务界的大咖,想要去哪个名企实习,想要结识哪位大佬,往往会比出身普通学校的学生概率更大,机会更多。

理由三:名校毕业有好工作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应届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海归们也开始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中频频出手,研究生越来越多,开始和本科生“抢饭碗”,原本普通高校毕业生就能胜任的工作也逐渐被名校毕业生代替。尤其在疫情的影响下,更是让一般院校毕业生的求职难度直线上升。
在这种形势下,选择名校考研会让自己在以后就业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不管怎样,毕业后终究需要走向就业,步入社会。如果学历能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广的人脉资源,那名校一定是首选。

但是,“择校”请理智!

一、你是否有良好的心态接受失败?

大家都知道名校好,考的人自然也就多。每年名校的分数和提前面试的难度都居高不下,如果你坚定的想要报考名校,你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报考名校前,建议你反复思考这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是不是如果考不上名校,你就宁可不读其他学校?如果没有考上,你是否不后悔当初追逐名校的决定?

如果是,不妨为你心中的名校梦搏一把。但如果你只是觉得想考上名校,而从来没有想过是否会落榜的问题。那么老吕建议你在报名前再考虑一下择校的问题。
毕竟考研会花费你一年的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0收益”的心理落差,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二、用自己的实力衡量是否适合考名校

估计考研的学生每年都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要冲一下好学校”!
话没有错,但什么样叫冲?是平时考200左右,相信考试那天会超常发挥,于是报一个常年分数线在220以上的学校吗?
对不起,这不叫冲,这叫不切实际!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只是说这种概率实在是有些小。

每个考研人心中都有一个名校梦,但是在追逐名校的同时,请你一定要客观地衡量一下自身的实力,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考名校的实力。
比较稳妥的方案是,依照你几次模考的平均成绩,选择一个分数相近的学校。千万不要觉得几个月后我的成绩一定能够提升很多分,提前给自己下一个远大的目标,就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下了赌注,会使你考研的最后几个月心理压力变大,反而可能会影响你最终的发挥。

三、观察地域状况、遥想未来发展

读研与本科不同,很多同学本科毕业了会选择向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这时候本科的地域位置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大多数人研究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就业,只有少数人会考博,这个时候你读研的地域问题对你的影响就变大了。
通常读研期间,你的辅导员会在班群里发布一些学校当地不错的就业信息,你的导师可能也会有当地一些不错的企业的就业机会,你学校的招聘会里来招聘的单位也大多数是学校当地的企业。
如果毕业后你准备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那么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可以为你节省不少求职时间,而假如你选择离开学校所在地,去其他城市工作,那么你就需要另起炉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
在思考过上面三点后,以报考MBA为例,可以根据下边的表格和视频考虑一下个人的情况,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在选择学校时,无论是一流的名校还是双非院校,既要考虑到地域问题对将来的影响,择校时务必认真考虑院校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后长远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包括知识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等等。

而对于考研这件事,每个人所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是为了圆自己的名校梦;有的人是为了拓展当地的人脉;而有的人则是为了突破学历的限制,在自身的职业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可以根据自己读研的目的,进一步的筛选学校。

接受名校的教育熏陶,收获名校的人脉资源,是每个考研人心中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在追求名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理性客观的评判自己的实力,切忌不切实际地高估,也不要因为贪图名校带来的光环而盲目的报考名校。
j15023105c 发表于 2023-8-29 01:56: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考研不管是啥学校,都比不考强。(这里特指考上的情况)
其次,普通一本未必一定就能好考,现在考研竞争很激烈。
最后,仔细分析一下心仪院校的考试科目,如果觉得自己有一定把握,就去考,别想二战的事。
个人建议:以考上为目标,即使想冲击名校,也别整虚无缥缈的目标。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