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学成绩还可以,中等偏上,一到初中极速下降,是什么原因呢?

[复制链接]
qkw6358 发表于 2023-8-29 01:54:5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止损?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justcool 发表于 2023-8-29 01:55: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
小学成绩中上,跟成绩还可以,是怎么建立起等量关系的???
985录取率2%,211录取率5%,这还是中考分流了50%之后的结果。所以,小学是班上的尖子生,都不一定能说自己成绩还可以啊!
小学成绩中上,按比例,不就是中考连个重点高中都考不上,一不小心就要在分流线上挣扎的那部分人吗?
显然,小学中上妥妥的=成绩差啊。
ouyang2008 发表于 2023-8-29 01:56: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在高中数学物理眼中,初中数学物理就是玩儿呢;而在大学数学物理眼中,高中数学物理就是玩儿呢;且在大学数学物理专业眼中,大学数学物理通修就是玩儿呢,
但哪怕是在初中数学物理这种小儿科眼中,整个小学期间的学科学习对人的天赋智商的筛选程度,绝对肯定一定就是玩儿呢。
为人父母,皆需要尽快认清,虽然今日的高中数学物理(这种级别的玩儿呢),已经比当年的甲种本友善了很多了,但其对应的门槛,也足以把全人群中起码九成以上的人筛选掉。且这种筛选的相当一大块儿标准,确实已经不是什么努力或学习习惯之类的人的资源和意志可以左右的东西了,而就是颇为直白的天赋。
以上并不是说,学科成绩是世俗社会的唯一或主要评价因素 — 事实上是,我始终都在试图让更多人能认清楚并非如此。以上只是说,如果孩子确实不是 “在标准课纲中学习的料” — 这并不等同于 “不是学习的料” — 那就该尽快开拓其他的人生道路,而不是一条不归路上憋死。
以上表述,与性别彻底无关。
fanfan480 发表于 2023-8-29 01:56:4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好相反,小学低年级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后进生,小学高年级混成了普通学生;初一混成了班里比较优秀但年级里不出众的;初二开始偶尔考一两次年级前几,初三开始经常名列年级前茅;高中三年基本就一直是年级第一了。
(小学是普通小学,初中是n个重点初中之一,高中是一年能考十几个清北的高中)
我想我的经历可能是很多家长想看的吧。
回顾我自己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我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每次自己成绩提升一个台阶发生了什么。
刚上初中,学习科目骤然增多(小学时基本只看语文数学成绩,最多看个英语,初中一进学校就7门考试),对高效、多线程学习的能力要求提升,所以我超过了那些不擅长多门课同时学、同时补的同学。
初二加了物理,初三加了化学,理科新概念新知识的加入,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要求提高,所以我超过了那些理科理解能力不太行的同学。
高一科目变成9门,数理化明显变难,有了分值很大的拉分题;语文题量变大题目变难,主观题也不再是随变写写都有分的题了;政史地加入主观理解和分析因素,不再是纯靠记忆的科目。所以我超过了那些基础题做的好、肯下功夫记忆但难题做不出的同学。
高二文理分科,我超过了那些理科优势不明显的全科型同学(即文理科都还行但都不太行,总分还行的同学)。
高三开始理化生变成理综,我超过了那些不适应理综考法的同学。
<hr/>由于我高考已过去快十年了,而且自己省份当时的高考还是有较大区分度的,所以经验可能不太适合所有人(有些省高考较为简单没啥区分度,而且现在很多省也不考综合考单科了)。
并不是我学习成绩变好了,而是我的个人特点适合高考的考法。即使我高中的时候到后期稳居年级第一,但如果换成小学的考法,我依旧不会考到前面。
小学成绩好,需要在各种细节上卷,这些细节非常花时间。比如把字写好、标点符号不用错、单位写对等等,如果仅仅就这个目标培养,特别容易养成磨洋工的习惯。因为只要做的慢、花的时间多,就一定比做的快的人更能注意到这些细节,也更认真。小学作业相对没那么多(一般就两门),考试的时间一般非常充足,很多小学生成绩好,都是考场磨洋工磨出来的。
这种成绩好的背后,意味着拖沓、效率低,等到初中学习科目变成7门,很多小学磨洋工磨出来的尖子生,就一下子很难适应。
我小学的时候,尤其是夏天,我爸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骑摩托车去郊外的山上兜风,我特别想跟着去,但我跟着去的前提是把作业写完。所以,我写作业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老师一边布置我一边写,或者布置完作业数学应用题看几遍,语文阅读理解题先把文章和题目看完,在路上边走边想,回到家立马写完。在同学写作业平均用时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候,我几乎都是十几分钟写完的,然后自己全打上对钩,让我爸签个字就可以跟着我爸愉快地上山玩了,老师责问为什么家长批改的还这么多错误,我就说我爸文化水平低(我爸早年从公务员辞职在私企上班,众所周知,在北方三线以下城市,除了体制内都等于无业,所以我一直到高中毕业,需要填表的时候我爸的工作一直都是写的“无”,我小学是真的以为我爸文化水平低、这些题他肯定不懂)。
我写寒暑假作业也是,放假前刚发下来作业,我中午午休不睡觉,一个小时就能写二十多页。可想而知,我这样的速度,肯定跟磨洋工磨出来的同学的细心和认真程度是没办法比的,所以自然成绩也是不如的。
初中成绩好,需要的是不犯错和少犯错,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们就开始了所谓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就是摘抄本、纠错本、课堂笔记本,以及草稿纸如何用、英语作文字体如何练等等。虽然小学靠磨洋工胜出的部分学生被淘汰,但还有一部分另辟蹊径磨洋工的同学依旧留在了优秀生的层级——就是靠卷时间的磨洋工学生。初中虽然科目多,但难度并不大,只要肯卷,肯下功夫背,智力正常的学生就没有卷不上去的。而且初中考的知识点很碎,单题分值小,只要你肯卷,你就有上升空间。
我初中的时候,并不会去无限度卷知识点,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因为真正有用的知识点太少了,直接在课本上写几句就行;错题看一眼就行了,下次要是还错那做了白做,下次要不错了那更没必要做。
我初中自己觉得做了两件比较对的事。
第一个是广泛阅读和写日记。当时是看到一个文章说,托尔斯泰每天都写日记,一直写到临死前一天,所以我也下决心每天都写日记。但写了一段时间就实在没啥可写的了,我甚至给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在我日记里立了传,可也用不了多久就写作素材枯竭了。于是我就在日记里写阅读感悟、看影视剧的感悟、对时事的看法等等,也因此读了很多很多书。后来又经常在贴吧跟人常年高强度对线(键政相关),所以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跟人对线必须能准确提炼出对方的观点、读懂言外之意、看出阴阳怪气、抓住逻辑漏洞,同时还需要能保证自己的言论无歧义、不被歪曲解读)。
第二个是学物理竞赛。初二的时候刚学物理,那时候学的非常简单,于是就开始看竞赛的书。我看竞赛书目的非常简单,学校没有竞赛条件,老师没有提倡和鼓励过,自己也不打算走竞赛的路,我就是喜欢做一些数字游戏和复杂问题求解类型的题目。我特别喜欢做各种复杂的受力分析、电路串并连分析、数学因式分解和证明。当学了复杂的东西,很多之前无法理解的简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做这些题目太浪费时间,我有时候都是,规定自己写多长时间作业然后奖励自己做一道难题。我后来其实都有那么一点后悔自己初中花了大量时间在学物理竞赛上,因为自己没目的自学,效率低、浪费时间多,自己大学之后除了喜欢过一个学物理的男生之外就跟物理没半毛钱关系了。但现在想想,初中生的时间都是浪费在各种事情上的,好学生浪费在各种无意义的知识点上,差生浪费在谈恋爱打游戏打架上,大家都是浪费,浪费就浪费吧。
进入高中的时候,由于考试区分度提高、理科题目难度、文科对理解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当初靠花大量时间卷知识点的,到了高中就不行了。过度追求初中成绩,会让人养成事无巨细卷各种知识点的困局。初中很多学生虽然成绩看起来很好,但也养成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抓不住重点。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是同一个初中的,初中一直在年级前几。她有时候会问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我听完的反应就是,你管它干嘛,这个又不重要,不会就不会呗。她会惊讶于我为什么不去细究这个知识点,我会觉得有些东西完全没有探究的意义,尤其是教材或者教辅上的话,可能就是翻译错了、随便写的、凑字数的,教辅就更可能是瞎写的。
高中未分科前,有的同学可以靠着9门并进保持成绩,即使再有区分度,难题总归都是少的。只要每门都把除了难题外的题目做到极致,那么总分自然不会低。但分科之后,这类同学就会发现,成绩要想达到很靠前的水平,难题是避无可避。但从高二开始培养做难题的能力,已经太晚了。晚的不仅仅是能力,也是心态。初中的时候,我可以花一个上午时间,做《中等数学》上一道复杂且没啥意义的平面几何题(因为自己一不是竞赛生,二这类题目无论中高考都不考,所以我说没有意义),但高二大部分同学是没有这种心思的,或者说,几年都没有这种习惯,怎么可能到了高二忽然就有了?
虽然很多人会强调,拿高分不需要攻难,把所有简单题都做对,哪怕最后的难题不会做,也能考非常高的分数。但这种说法可以当作临近考试的权宜之计,如果从一开始就秉承着这种避难的心态,是万万不行的。至少我是没见过,数学物理压轴题从来都不会做,还能一直名列年级前几的(可以偶尔几次考试做错了或者做不出来,但不可以从来都不会做)。
………………………………………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高考需要的能力是,理解、高效、抓重点、攻难,但小学和初中的很多学习的要求是完全和这些能力相反的。
小学过度强调细节、规范,但不强调时间观念,所以在小学过度卷的学生,大多都存在严重拖延、纠结、反复确认和磨洋工的习惯。
初中过度强调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培养,但不强调攻难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初中过度卷的学生,大多都不抓重点(或者说卷的就是非重点)、依赖记忆而非理解、不愿攻难。
高中未分科前,很多不愿意攻难的同学依旧可以利用科目众多保证总分还算可以,但分科之后,不会做难题的人,成绩就再也上不去了。
…………………………………………
其实我并不是想指责我们国家这样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合理,恰恰相反,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小学就是要注重规范,初中就是要基础扎实,高中就是要更上一个台阶。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学入学就开始按着高考能力培养,那么这个小孩绝对会被培养废了。
问题不在于教育制度,而在于过度内卷的教育现状。
明明小学生放学后花半个小时写完作业就可以了,粗心、潦草都是正常的,忘了这个符号、那个标点也没啥大不了的,涂涂改改更是小孩天性所致,做完作业的时间就是应该去玩。但非要让他们在这些问题上无限度卷。小学水平的题,做对80%可能需要15分钟;做对90%可能就需要半个小时;做对95%可能就需要1个小时。很多小学生为了卷到100%,可能都是花两三个小时在磨洋工,而家长们却乐于看到他们孩子磨洋工的成绩。有人说,那我要求我家孩子用15分钟做到100%的正确率,那我家孩子岂不就赢麻了?如果你希望小孩能正常活到上初中,最好别这么做。
明明初中生学完课内知识,就可以用剩下的时间读课外书、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7门课,其中靠记忆的琐碎知识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考试单题分值小,考点全,记不全就记不全,反正大部分东西到了高中还要推翻重学。但非要让他们在没意义的、有效期限定三年的知识点上卷,培养一些除了打发时间没有任何意义的习惯(比如用十几种颜色的笔做笔记、花十几分钟把一道超长应用题的题干抄到错题本上等等)。
然后小孩到了高中成绩下来了,再把他们成绩的下降归于“脑子不行”,归于小学初中基础没打好,归于不够卷。于是新的家长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开始更执着于卷这些没啥意义的事情。
很多家长不仅卷,还听不进任何建议。“你是你,她是她,我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你小时候就知道学习,她就知道玩,她能跟你比?”“你们那时候大家都不上补习班,哪能跟现在比。”“你不懂,他们老师在群里说了要blabla。”“现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以后怎么学得好?”
……
不说了,越敲键盘越生气,以上这个家长就是我婶婶,被小学的标点符号、初中的各种笔记折磨的是我妹,这些话本来是想说给我婶婶听的,奈何她听不进去,就放在网上吧。不过从我妹妹小学和初中的各项要求和大家的学习状态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早已卷到超乎我的想象。
大家都是在被裹挟着往前走,如果不是大环境,又有多少人愿意这么折腾自己的孩子呢?
另外,我自己厉害吗?一点也不厉害。因为我并不太适合研究型学习,我所谓的喜欢做难题,并不是喜欢探索未知的知识,而是喜欢诸如推到复杂公式这样的字母游戏。
所以我压根不会给人分享如何做学术之类的东西,自己也做的一点也不好。
人生只有起跑线,没有终点线。没有人能一直赢,赢也不只有一种衡量标准。哪怕从小一直赢到大的,要是年纪大了没结婚生孩子,一条就又输回原始社会了。
放平心态,正确看待,家长要做的,是给过度内卷时代的子女分担焦虑,而不是给已经很焦虑的他们加码焦虑。
bigshuo007 发表于 2023-8-29 01:57:1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学阶段没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实际上“如何止损”已经谈不上了,只能从头去培养学习习惯,能培养起来那就好,培养不起来,唯一的办法只能有所取舍,放弃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退而求其次保住孩子的人格发展健康。


在孩子教育上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个概念:小学阶段重点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个概念,读书凭什么重点不是学知识?小学说实话那点东西真的算不上什么“知识”,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简单技能,在学习这些技能的时候可以1)为下一步学习真正的知识打下基础;2)为真正的艰苦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什么是良好学习习惯?

1、自觉学习

2、自主学习

3、主动求知

孩子能够自己去学习,并且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课程预习,在脱离课本学习的时候保持好奇心,喜欢探索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才算是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开始孩子就是强迫去学习的,并且在长大的过程中从未自己去学习,拖到小学毕业那学习习惯的建立就算是失败了。所有孩子一开始都是被强迫着去学习的,离开父母去幼儿园就没有不哭的,刚上小学也不可能不被父母老师催着去学习;但是到了3、4年级就应该有自己学习的习惯,他得要在间接的压力下自己主动提高自己学习成绩。间接压力的意思是家长不能再直接催着学习,一道题一道题的辅导,而是通过引导、奖励、示范等正面手法,批评、警示、惩罚等负面手法,仅仅提供学习压力。

直接压力是老师的事情,间接压力是父母的事情。


我也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仅仅是一个单亲父亲,自己带着个小男孩。因为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保持知乎上大量输出,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去直接给儿子压力,必须要采取事半功倍的做法,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现状。

但是也有少部分家庭不是这样。

这样反而害了孩子,破坏了他主动自觉的良好学习习惯建立,比如有专职主妇的家庭,为了孩子学习好就事无巨细的管着,反而让孩子错过了自己建立学习习惯。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孩子一生下来为了让孩子不生病,就一直放在无菌室里,一丁点细菌病毒都不让孩子碰到,孩子确实不生病,但是也没有自己的免疫力。

那么上初中了,就不得不走出无菌室了,毫无免疫力的孩子突然面对正常的世界,一场大病在所难免。

像我这样的家庭不可能给孩子“无菌室”,一开始就只能让孩子形成免疫力。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着我前妻,我前妻是西藏一所学校的老师,孩子就跟着她在她学校读书,老师会给她面子她催得也很紧,学习成绩毫无疑问就会很好。

后来她再婚、再次怀孕,给孩子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也没有继续在西藏的学校上学,回四川生活,孩子的成绩立刻就一落千丈,跟题主孩子的情况完全一样。孩子刚开始学走路你给他个学步车无可厚非,但是你让他一直呆在学步车里呆到小学毕业,那怎么行呢对吧?

三年级我接手孩子以后他学习成绩依旧很差,我的思路就不再是事无巨细的辅导,而是提供“间接压力”,着手培养学习习惯。暂时成绩差不要紧,学习习惯起来了自然就好了。

事实上他整个三年级成绩都很一般,班里中等偏下水平,无论考试分数还是自我评价都是。

这一年我们都过得很艰难:我当然是焦虑的,总是忍不住插手干涉他学习,亲自一道题一道题辅导他;他也在压力下开始有了恐慌,着急自己的成绩提高不起来。

这一年之后学习习惯基本上建立了,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他现在能够克服天性、压制欲望,主动学习和求知。四年级成绩提高很明显,已经位于班里顶级水平,并且有强烈意愿冲击更好的成绩。

我建议题主也是,用一年时间去“补课”,先把学习习惯培养起来。

磨刀不误砍柴工


具体做法方面,你要掌握孩子的本能

我自己的是男孩子,我也是男人,所以对男性本能认识比较深刻。题主是女儿,女孩子的本能认识我掌握得不多,但是不管如何,利用人生而俱来的本能进行引导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男性是有狩猎本能的,这个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白左”、“性别平等”是没办法跟DNA抗衡的,男孩天生就是没长大的猎手,具有如下三个本能:

1、投射本能:将物体投射到远方去,比如扔石头、喜欢能够发射东西的玩具。没有一个男孩不喜欢枪,所有男孩知道“这东西能够发射物体到远方”都会莫名其妙的兴奋激动起来。


2、加速本能:对可以提高自己速度的东西,汽车、火车、飞机、火箭,有高度兴趣。男孩知道这东西跑得快并且可以承载自己,就会对它很感兴趣。


3、力量本能:对可以提升自己力量的东西感兴趣,痴迷能够放大自己力量的物体,大型工程机械、杠杆、发动机。男孩感觉这东西可以让自己拥有庞大的力量,就会特别激动。



这一切都是为了狩猎,是埋藏在男性基因里的本能,男人天生就喜欢更快、更强、更远、更敏捷。顺应天性、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非得要跟本能对抗、反着来,那肯定是费劲不讨好。

对于女性本能我掌握不多,大致上应该跟浪漫、安全、忍耐有关系,我也说不大清楚,这个需要题主自己琢磨了。

在了解了本能之后,引导、示范、奖惩、警示就都非常简单了:他本能渴望的,做好了就给做不好不给;他本能羡慕的,展示给他看;他本能害怕的,警示他

他很快就能意识到学习本身的意义所在,读书是为了什么?你不能大而化之的告诉他,“读书是为了你好”,他理解不了这么空泛的概念,你必须要具体的告诉他学这个为了什么,学那个为了什么。

比方说,你不是爱投射、爱高速、爱力量吗?

那么我就告诉你,为什么导弹可以打那么远,为什么火箭能跑那么快,为什么挖掘机力气那么大。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做到这一切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

导弹打这么远是因为里面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两个部分,固体燃料药柱和喷口,药柱是什么成分用什么工艺制造最后浇筑成什么形状,我们国家水平如何,世界最先进水平如何;喷口形状是怎样,推力如何产生。这些需要的是物理和化学知识,而物理化学的核心在于数学,数学你现在就在学,学不好你是做不到把东西扔那么远的。

你要想把这些东西表述出来,你就需要语文。

你要想了解世界最先进水平到哪儿了,你就需要英语。

你要想完成这一切你需要个很棒的身体。

你想要融入这个圈子,并且做得很好,你得有美术和音乐修养。

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你学的东西刚好就是你需要的东西,是你自己想要的,不是别人逼你的


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是给予间接压力,间接压力的来源就是依据小孩子的本能去说明学习的意义,从而让他自己想要学习。

学习,到这个时候就不是“爸爸妈妈老师逼我学的”,而是“为了我想要知道的东西自己去学的”。

这个就是天壤之别了,他主动去学习,搞不懂的再来问你,比你逼着他学习,一道题一道题的辅导,轻松省劲而且效果好。他可以一直保持兴趣,很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学成了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自发的,比你什么物质奖励都要好得多。

这个习惯会伴随他一生,就算你不在了,他也一样拥有。

这是你能够给他最好的遗产。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无处不学习

玩儿也是学习:打游戏就不可以学习吗?我儿就打游戏,我还陪他打,《使命召唤》,activision被微软收购了!王八蛋!美军是咋回事,打仗是咋回事,为什么“猪队友”那么傻,你可以怎么去改变它,人工智能是咋回事,你以后可以怎么去做得更好,这都是可以聊的。

娱乐也是学习:看电影,电影是怎么做的,电影里那些情节是咋回事,台词都是怎么编排的,故事情节怎么推动,视角怎么切换,你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借鉴什么。

运动也是学习:怎么做到更高更快更远,球是怎么旋转的,风是怎么影响的,力是怎样发出的。

社交也是学习:怎么与人交流,怎么理清思路,怎么表达自己。

这一切需要你自己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储备不够态度要端正,不会就是不会,跟孩子一起去探索和明确。会的当场讲,不会的跟孩子一起上网搜索并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孩子一定会非常热爱学习的,用不着你赶着他走,他自己会走。


不要让孩子待在无菌室里,他只有生病才有免疫力,他需要自己面对世界的。很多人对待孩子的态度非常潦草,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瞎做,甚至把生育孩子当成了玩笑。比如说我每次讲育儿问题,评论区一定有人刷“征婚”梗,这种人就极其无聊而且并不把孩子当回事。

坦率的讲,我并不相信绝大多数父母能教好孩子。

你自己都过不好,自己都不坦然,孩子只能依靠运气。

首先自己要把孩子当回事,他不是你的附庸,也不是你的工具,更不是你达到什么目的的手段,不是拿来开玩笑的。

他是个独立的人。
oopl001 发表于 2023-8-29 01:57:3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不只是女孩,很多男孩也一样。几方面原因:
一,过度鸡娃的后果。网上介绍鸡娃经验的大多是小学低年级甚至是幼儿园,五六年级的都少,初中更少,高中基本绝迹。因为孩子越大越鸡不动,五六年级给你消极怠工,初中就敢跟你对吼,高中直接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早期鸡娃欠下的账,连本带利都得还。以前你严防死守,孩子没见过没玩过的东西,现在都是周边孩子的话题,躲不过又没有免疫力,还好奇心贼强,一抓一个准。
二,习惯的副作用。现在的家长最爱强调培养学习习惯,但习惯是个性化的,也是僵化的,你认为的好习惯未必适合孩子,适合小学生的习惯,未必适合中学生。预习复习错题本,又是笔记又是思维导图,看着头头是道,到了初中三门变九门你再试试看!能按时完成书面作业就阿弥陀佛了。习惯越深刻就越难调整,自己的步调乱了,就跟不上学校的节奏,一步错步步错,越落越多。
补充:错题本不是不能用,那主要是给好学生用的。轮胎上破个洞,标记下来,赶紧补好,以后多注意检查这里是否漏气,这是好方法。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张破渔网,补窟窿有用吗?你得先把脉络理通!否则精力都花在错题本上,记下了也来不及看,顾点不顾面,窟窿只会越来越大。
三,放养的后果。前面说了鸡娃的副作用,但不代表放养就正确。小时候放养,孩子接触到的社会有限,所以危害不显,到了中学,环境就复杂多了。前期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当下又缺乏正确的指导,成绩下降只是最轻微的后果。
两种极端都是错误的,教育的艺术其实就在于度的把握。
四,生理的原因,青春期的躁动确实有影响,但这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反而是影响最小的因素,差别更多的在于家长的应对能力。应对的好,自然过渡,平稳交接。应对不好,家无宁日甚至反目成仇。
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过度干预很容易破坏他们的内驱力。家长都知道,生活上伺候的越周到,孩子就越容易变懒,所以宁可他们搞得一团糟,也会坚持训练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到了学习上,家长往往就忘了这个规律,容不得一点点瑕疵,一点点落后,迫不及待地就要出手干预。
违背成长规律的教育,即使短期见效,长期也必见害,迟早都要还本付息。
另一方面,孩子自身能力达到一个瓶颈,学习遇到了困难也是可能的。初中和小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文科已经不局限于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和系统性思考。理科则更是开始考验抽象思维。这些都和天赋有关,但还不到被天赋所限的地步。成绩崩溃式下滑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而是信心。所以这时候家长不要去指责孩子,最不想成绩下降的其实是他们自己,我们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保护好自信心、自尊心,然后在方法上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要帮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击他们。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那至少不要添乱,做好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