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复制链接]
小川8433651 发表于 2023-8-29 01:51:35|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过来人能指点一下。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mywind 发表于 2023-8-29 01:52:28|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篇脱水干货适合所有的高中党,以及想复习高中历史的大学生们(狗头)!!!!
花了两天研究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高赞回答,大多讲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和一些很基础的历史记背法。
但对于历史这种向来被称为“玄学”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光背背”怎么够啊,喂!
但管他“玄学”不“玄学”,就问你一句,“想不想把历史搞起来?
想的话,建议你先双击屏幕一键三连。如果你的历史还没有提升,欢迎你高考完到天津来打我。机票我出,客我请!


好了,言归正传,在这篇文章中,我把“以毒攻毒”的历史心法传授给你,你要做的,就是点赞收藏后——

理解!理解!再理解!
应用!应用!再应用!

不过在“破题”之前,我要先破除你的一个思维误区
也就是你经常问的那个问题:
我记了那么多基础知识,看了那么多遍历史书,结果有什么卵用?
啊,看起来的确是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我们都知道“高考试题经常反映学术前沿的研究,而中学历史课本编排的内容往往要滞后于学术前沿好几年
那这样对我们是不是很不公平呢?
我他娘的一个高中生又不是历史专业研究人员,不可能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你倒是告诉怎么才能仰天大笑着从历史考场走出来啊?



但是!高考爸爸还是高考爸爸,人家心里还是疼你的。
记好了!高考题,是在选项设置上做文章,错误选项能用基础知识和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排除掉,而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所以,你把你的小心脏给我吞回肚子里,老老实实的把基础知识给我背住了先!
你不背,那我怎么教你奇(ying)技(he)淫(gan)巧(huo)都是白费!

<hr/>
许多同学做选择题时常常感觉模棱两可,即使做了选择,但是连自己都无法说服,似是而非,心里很不踏实
有的同学自嘲说,跟着感觉走。
那你倒是告诉我,你的感觉让你12道历史选择对了几道啊???
不过莫慌哈!错的再多都没关系,好好理解我接下来要讲的,相信我,以后犯错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今天就来讲讲判定正误的5种基本方式:
基础知识
政治原理
逻辑推理
题干意思
三大原则
当你把这5种思路学到家后,你会发现,选择题的每个选项基本都可以用其中两三种方式来判定,成功率可以说百分之百~

来,先看第一种~
#基础知识

我在上文已经告诉了你,“高考爸爸心里还是有你的。”
为了公平,高考题会绝对保证——既体现学术最新研究成果,观点结论又不与课本叙述矛盾。
所以,选项中就出现了一些可以被“秒杀”的选项。
这样,就需要你有过硬的、扎实的基本功。
但是别急,这个基本功可不是让你把时间、地点、人物背住了就完了。
而是指,对材料所叙述史实的解读以及关键词与所学基础知识的联系
来,我们一起看一道真题~




现在明白了吗?
这才叫“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不是指你死记硬背一个结论,而是指你能够把这些“点”给我“活”起来。
那么选项中的:A、B、C都是可以直接秒杀的!

这里顺便再解决你一个疑虑~
我虽然在上文提到了“体现学术最新成果”,但同学里你万不可一个冲动去买《国史大纲》啊!
面对高考,你需要的是在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上加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就像刚刚带着你分析那样,完全没有必要补充大量的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政治原理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有的选项,如果用政治原理来解释,既清晰透彻,理解起来又十分到位,豁然开朗,事半功倍。
你不要觉得,诶我考历史,你政治原理来掺和什么?


别急,听我说!
还记得历史五大核心素养里面有个叫“唯物史观”的东西吧
唯物史观其实不外乎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眼熟就对了,这不就是你哲学书上的政治原理吗?
你在政治课上都把这些原理学得透透了,现在叫你用用要死啊?


记住,凡是正确答案,一定能用唯物史观,也就是政治原理解释得通;
凡是错误答案,往往是违背唯物史观的原理。

来,我们以题为证:



#逻辑推理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每次选出来的正确答案,不管乍一看是否和题干有最直接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逻辑能够进行合理解释。
有时题干主体本身就包含逻辑联系,那么对应的正确选项一定是包含符合题干材料逻辑关系的选项。
来,再读一遍。
对应的正确选项一定是包含符合题干材料逻辑关系的选项。
而那些不包含、不符合题干材料蕴含的逻辑关系的选项,就是错误项。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
有些题干材料本身并没有呈现逻辑关系,但是但是,
能够和题干材料构成符合逻辑推理的选项,就是正确项。

你可能有点晕晕,稳住,别晕,
你晕了谁来看题??


还记得我的政治老师说过一句话,
你们不是没有知识,是没有常识”
有些时候,你觉得历史很“玄”,对着一些答案不敢选,总是觉得有刁民要害朕!
现在就给你吃颗定心玩,有了逻辑,你现在就给我——
放心大胆的选!

#题干意思

弄清楚题干的意思是选对的关键。
你在做题时,你在下笔要选的时候,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一句话——
“题目在说啥?”
题目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断定选项正误的主要依据。
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题干意思去看选项,距离题干意思最近的就是正确答案。
也就是说,凡是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都是错的。
你可别小巧了这句话,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教辅上总是用“不符合题意”这五个字来敷衍你
看了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其实人家想说的就是让你好好读题,实在不行,你就给我当讲故事一样,
用中文把中文给我翻译一遍!
废话少说,来,看题!



关于这道题呢,我还想多说两嘴,
这道题比较难,所以这里,我也把A、C、D是怎么错的也分析给你听



#三大原则

这里又要给你3条锦囊妙计,施主务必收下~
它们分别是:绝对化原则、主体一致原则、全面原则。
别怕陌生概念,我现在就来手把手的分析给你听。
绝对化原则:
即选项中出现某些带有绝对化意思的词语(该选项包含绝对化的意思)。那么这个选项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大——没有100%,也有90%。
那么什么叫“绝对化”词语呢?来,看下图,我都给你整理好了。


你多拿出来看看,做到眼熟即可,不用去背。如果又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去背,那真的是我的罪过了。

主体一致原则:
“主体”就是题干材料的主体。有时题干会涉及到好几个主体,但是重心只有一个。
那么选项的主体或重心一定与题干的主体或重心一致

全面原则:
在“主体一致”的原则上,我们要细分一步——如果题干材料涵盖了两层或三层并列的意思呢?
那么正确选项一定要包含这几层意思,缺一不可!


当然为了让你对这3种原则理解得更加透彻,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道题~





对了,我还得提醒你一个东西!
在历史选项中,有一个情况可以选“绝对化”词语。
那就是该“绝对化选项”一定是教材原话或铁板钉钉的事实。
比如:“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孕育了”这仨字有“绝对”的意思吧,但人家的确没毛病!
所以如果是这两种情况,人家怎么着都没毛病。



<hr/>
最后,对于历史刷不刷题、刷什么题这两个事情,请你务必记住我下面说的话!
历史不要刷题。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真题。
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而你不分良莠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评价。
研究高考真题(或具有参考价值的模拟题),就是与命题者对话。
<hr/>
十分感谢耐心看到这里的你啊!
想必一定是一个对历史有执着追求的好同学!好样的!
当然,除了上述的思维干货以外,我还给求知若渴的你准备了3个小专题分析+高中历史教材重要历史概念荟萃
一键三连后,点击上方的关注,然后dd我哦!

七笼猪 发表于 2023-8-29 01:52:50|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卷一,高考历史90+的学长来答一波。
很多同学说历史是一门玄学,有时候做题不知不觉就做对了,有时候费老大劲仍然做不对,最后逐渐绝望,郁郁而终……
其实拿我亲身体验来说,历史无非以下几点:
1、记忆困难,时间错综复杂,记了就忘,甚至有时候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力有问题……
2、历史事件之间难以形成联系,一些同学总是孤立的看问题。
3、考试时总是看不出来考考点,答非所问!
各位小可爱们你们是不是也有上面的问题呢?别怕,先看完这篇文章再说!我相信你一定收获满满!
其实以上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两个东西上,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体系!那么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当时我是怎么学的。
干货输出时间到,各位小伙伴记得拿出小本本来做好笔记。
1、基础预备——思维导图整理
脱离手写笔记的重、杂、乱。
一轮复习过后,也许你记好了满满一本笔记,整整齐齐,赏心悦目。
那二轮呢?
知识点基本上完全重复,只不过老师帮你梳理了各个专题,整体上分分类而已。
你还要完完整整地记一遍吗?
再一个,如果做题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小知识点,补进去嫌破坏排版,补还是不补呢?这样时间又都浪费在了无用的纠结上。。。
我自高二上学期就着手整理思维导图,起初是根据课本和《知识清单》,再后来有幸得到柳合青老师到四合一教程,不得不说的是,书真的很厚,一面满满的只有字。
有的同学可能凑热闹也买了,但是快高考了还是崭新的。
我当时在高二一年做完整本书的导图,高三后又根据模拟题高考题边修改边复习,高三月考是每个月都有的,月考前一字不差的系统性复习一遍,然后在平时做题中修改导图,突出了知识的重点。
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真的很值,基础打好了以后,一看题目就知道考的是什么,所以我才发现,有时候看不出考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掌握的不到位!
而历史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发散思维,发散发散再发散。️
对于历史选择题,很多考题都是给出一个时间点,然后叙述一堆你没听过的事,然后就让你开始选择了,是不是很崩溃。。。
那么此刻你就要进行时间点的发散了,此刻处于什么时代?阶段特征是什么?前、后各发生了什么标志性事件?然后再发散到经济、政治、文化这些事件……
而当你这些都能想周全了,那正确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
前提就是你必须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你才能发散到各个方面。
这也就是做思维导图的意义所在了。
2、疯狂刷题——培养应试大脑
把刷题渗入到日计划周计划中,要有节奏感。高二以及一轮——专题化训练,熟练知识点的考法和切入点。
刷题实际上就是在以另一种形式深化思维导图和知识体系的记忆。
二轮及三轮——套卷练习,培养答试卷的整体感,一气呵成。套卷采用限时训练,一套历史试卷45分钟结束。二三轮刷卷追求的不是“走火入魔”,而是节奏感和均衡感。
每天至少一张的量,这样就减少了负重感,千万不要一时兴起“我要三天把这册试卷刷完!” 你刷不完的,刷也是带有负重感的。
但是拒绝这种大跃进式刷题不代表否认刷题量的重要性,一天一至两套历史卷,半年也有三百张了,积累和坚持很重要!
3、总结优化——拒绝对刷过的题目“冷处理”
刷过的题目和试卷,改正答案,抄一下正确答案然后束之高阁,就等于没刷一样,尤其注意对优质模拟题和高考真题,必须进行细致的研究。
建议准备一本b5笔记本,两种颜色的笔。️
总结选择题:找到错误知识点️翻开课本/思维导图把涉及这个知识点的整节翻看一遍️在思维导图/书本上标记出这个你错过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为什么选择正确答案?切入口在哪️?
然后一句话总结本道题:可以是一句提醒自己的话,比如做题时忽视了时间,那就记“xx事件的时间为xx”。如果是有新的知识点,你未曾学过的,那就补入思维导图,并抄入总结本。️


总结大题:找到错误知识点️翻开课本/思维导图把涉及这个知识点的整节翻看一遍️在思维导图/书本标记出这个你错过的知识点️研究答案。
哪句话出自书本?那句话出自材料?句式是怎样的?常用那些动词?哪些名词?
分析这道题目属于什么类型的大题(原因,背景,特点....)然后记入总结本的题型词库中,例如,特点类大题答案常出现“xx性”“xx化”“xx与xx结合”....用这种短语格式效果比较好。


所以只有多刷题,多总结,打下牢固的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做题方法才能真正的学好历史。
学长和另一位学姐在以前整理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之上,又花费了将近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梳理出来的一套历史的专题思维导图。
每张都是精心制作,反复打磨,都需要将近半天的时间,绝对全网最强干货!
下面附两张样图框架:(原文件是超高清的
本套导图共计24张(包括整个高中历史必修知识)



好好往下读,下面说了



我的主页能看到联系方式,拜托别问我怎么找到我了

还有要说明的就是和以往不同,这次的导图分享是要付费的,我猜听说要付费大家是不是都要关掉答案走人了?
hhh这样也好,但是我还是对付费的这个敏感话题来说明一下:
为什么要付费?

说明一下价格,根据自己的情况,不买就划走。
24张高清导图38元。【看我主页更多资料】
拜托能好好读吧,不要再问我怎么购买了❗
其实这38相当于【历史资料+付费咨询】
我平时的付费咨询还28呢,所以很划算。
1、这些导图都是精品
这些东西是我们高中三年知识的精华部分,又是我们花费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每一张图都经过了我们的反复打磨,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绝对是值得知识付费的。
2、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己付出过代价的东西更加珍视。
在互联网时代,免费的东西从来不会被人珍惜,不信你看看那些回答里插的导图,你都真正的看了吗?还只是走马观花,一看而过?我想大部分人是后者。
3、请珍惜知识,让每一个真心付出的知识成果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我写知乎也就两个月,从0粉到万粉的过程中我也明白了很多,一开始我每天都在回复私信中度过,好多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遇到理解我的还好,可是有些同学一点礼貌都没有连问候都没有上来就好几百字的问题,而且好些问题都是非常无意义的,那我也要回复40分钟左右才能讲清楚。
而且好多同学都不理解,嫌我回复慢,说我没耐心……这些话也许在旁人看来没什么,但是对于每天回复好几个小时私信的我真的感到很寒心。
再后来我就开了付费咨询,我发现凡是经过付费咨询的同学都很有礼貌,问的问题都很有条理性,和那些发私信的人简直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懂了,只有付了费的东西人们才会珍惜,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小伙伴们放心,没价值的东西,我也不会拿到这里来害人,因为作为过来人的我更懂得高考的艰辛!
好了,多说无益,想学习的人自然会来,不想为知识付费的我说再多也无益。
你要知道,高考的一分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而且这些知识的总结比其他教辅要好的多,因为我是学生,所以我更懂你们,我知道一个高考备考人需要的是什么!
另外我希望大家尊重版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是谁我就不点名了,还好我的小伙伴告诉我,要不我都不知道。
我希望不要再发生类似下图的情况。





<hr/>我是 @清玄
祝点赞此文的小伙伴突破历史90+
1qsf 发表于 2023-8-29 01:53:48|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文、多图预警!本文共8200字,是本问题下针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最权威最详细的解读,将依托《2017版课程标准》,逐句向大家解释高中历史是个什么东西,欢迎广大教师、教研人员和同学研读!

文中我还押了2020年高考题!!真的会考这个的!

根据我一贯强调的结果导向型的学习方式,想要学好高中历史,你只需要实现《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各项要求就行了。理解了这本课程标准,你就知道了教育部想让你学会什么东西、教材在写什么东西、高考将要考什么东西。
按理说你去淘宝买一本儿就可以了,但是我怕你读不懂呀!所以我干了一件特别凶残的事儿:我把《2017版课程标准》原文倒腾过来了,一页一页、一句一句带大家分析,直到你看懂为止。看不懂你来找我!




接下来是前言部分,这个前言部分是各科课程标准都一样的。从这个前言里,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目的和特征。透过这个前沿,你可以窥视一下新课标的特点。它的最重要特点在于凸显了国家意志。第三自然段,把2003年课程标准实验稿夸了一顿,之后客观上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实质上就是说这个稿子落伍了。2003年的课标到新课标发布的2018年,15年过去了,很多东西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咱们的历史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总用那一套老思路去讲课,喜欢强调背诵教材基础知识,这个和新高考新课标的趋势是不相符合的。



这里讲到了基本原则。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我们现在做什么工作都是这些原则,这个更像是套话。我们备考没有很大的帮助。但你还是可以看出来政治挂帅这样一个特征。国家意志、政治挂帅在我们的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里体现的非常显著。


这里的四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课程标准是2018年初发布的。大概在2015年到2016年有一个征求意见稿,里面首先提到了学科核心素养。 后来出了一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拔高了。这里是把它写到了规范文件中。后续在2020年1月份,有一份《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把“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设定为高考考查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原来这四个东西的顺序是倒过来的。把核心价值摆在最前面,突出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是更新了教学内容。你看过人教版老教材吗?我们现在用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之前的一版。那一版老教材就是通史的体例。后来改成政治、经济、文化专门史了。原因是编教材的人,认为通史是义务教育阶段解决的问题,咱们现在应该分模块去梳理。他真是高估学生了。大部分学生根本理不清前因后果那个脉络,所以最近新教材又改回来了。现在还在用旧岳麓版和人教版的同学,如果通史的脉络不清晰,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买一本儿2019年部编版新教材。改这个东西不能白改。要突出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我认真研究过新教材。那个新教材每一个例子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我们要考核心素养不能白考,不是我说自己素养高就素养高。素养是要量化考察的,是要用任务等级去考察。你完成一项任务,完成到不同的程度,就反映了你学科素养的掌握程度。以后我们高考以新课标为依据,不再设《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不代表我们的考试就脱离实际、乱考一气,总体上还是科学化严谨化的。
近年来,高考历史主观题已经有了分层次考察的先例。那倒最让大家头疼的史学小论文题,标准答案通常是就是用分层次目标的方式给出(如下图)。是不是很像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呢。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对历史学科进行了定义。这个定义一定要比其他答主们写的准确的多。历史学科是一个探究人类社会规律的学科。找到了过去的规律,就是现在和未来的规律。
历史学科需要一定的历史观,不同的观点下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不同,得出的言论也不同。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加强史观教育:全球史观、环境史观、现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唯物史观。这是告诉我们解释历史事物的方式有很多种、看待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但它们难免有局限性。唯物史观是根本性的、核心的观点,这些观点将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有助于增进国族认同感。
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这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发展历程的重要尺度。新编高中历史教材将把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170多年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国家主权、海洋意识教育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史学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史学核心素养具体是些什么意思、如何通过考试评价他们的等级?这在后面的附录中会讲到。所以这里我们就先不讲了。


这里讲到了课程目标。如何算学好历史呢?达成了课程目标就算学好历史了,这就是结果导向型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概括起来有五个要点,唯物史观、时空联系、史料、史实与历史解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知道历史事物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展的,并且是互相联系的。知道史料对得出结论的作用。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到这些事儿,说明你接受的高中历史教育是完整的、你就算学好了高中历史了。


在新历史课程的课程结构方面,按照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核心素养、前沿成果、中外优秀教育经验等内容编制课程。
就课程内容来看,新高考、新课程不再遵循必修必考,选修选考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考核。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类型的教材。必修课获得高中毕业证所必需的、选择性必修是参加高考所必需的;选修是地方和校本教程,高考不考。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性必修”的选择性三个字,不同于以前《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主观题三选一的考查方式,可能在新高考高考的各种题型中都要考察。这里的选择性是指你可以选择自己要不要参加高考,只要参加高考就一定要考。


课程的关联,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连接起来、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结合起来、和其他高中课程结合起来。可以发现他没关联数理化生。
我们曾经的分模块教学也试图结合应用教育,比如地理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部分、历史的通史进程,结果同学们根本就连不起来,只能重新教学。
上面这幅图揭示了历史课程之间关联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规律。新教材只允许在相应学期发布,因此我们现在只看到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后续教材更新的内容,我们会在相应年份为大家予以讲解。
这个“学分和选课”是和学时有关系的。但我在高中这些年从来没听过学分这个概念。高中不是走班制上课,新高考也只能坐班。上什么课是老师决定的,跟你没有关系,况且高考是一锤子买卖儿,不像大学一门一结,所以这个概念不用特别重视。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课程内容了。我们原来的旧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讲课,忽略了很多过渡时期的事情。但如果你理解新课标高考,你发现很多东西,虽然书上不讲,但是考过了。比如这个1.1,我们原来的历史第一课是从商周开始讲的,而这里往前延伸了一段时间,这不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嘛。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这当年也没讲过
1.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6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你分析一下多出来这一块儿内容,是想强调一个什么事儿呢?强调的是主权和版图问题、中华文化的交融和认同问题。我们岳麓版、人教版老教材没讲民族交融和隋唐大一统,也没讲这个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但是《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考过一类我称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问题:
(2016课标三)【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 分)
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人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 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 分)
这里把我们曾经作为背景知识的内容作为必备知识,这种变化体现了教学侧重点的变化。
再如2018年历史综合题“汉与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对比”,第二个问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有一点答案叫做“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这是不是也是国家主权问题?

再有我们原来的考试范围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仔细读会发现,我们原来的高考不考明清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现在也加进来了。
2017年全国三卷“郑成功收复台湾”问题,第一问“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有一点,“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我在讲课的时候告诉同学们,这一点是可以从材料里概括的。但如果你不知道明末战乱这个背景知识,是不是就很难做?这道题本身是不是就强调国家主权问题?所以说我们现在的课程标准改动是合理的。
高考改革课程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发挥高考引导教学的指挥棒作用,逐步地引导学校和老师向新课标转型。可能这个转型你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是不知不觉就被诱骗来了,但客观上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了。从反面来说,为了诱导教学改革,高考会做一定的改动。那新课标新教材的方向,不就是接下来几年高考的方向吗?
所以说不要以为你们不是新教材、新高考,课程标准的变化就与你无关。




1.15开始是下册教材了。我们原来讲文明,无非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现在竟然把非洲文明给加进来了。这不就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吗?我们原来总在强调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接下来可能要强调这个历程有多么的不彻底、有多大的局限性,进而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不就是思政课程吗?人类文明共同体,非洲文明也是文明,体现出我们政治上的亲疏远近。


1.16增加了“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相当于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加了一个中世纪的内容。
就原因而言,我们原来的教材对中世纪缺乏讲解,仅在《中外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材中对中世纪末期欧洲地区的一些政治状况进行了介绍(这本教材后来还被删掉了。)我们的同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看欧洲,不了解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是怎样历史地建立起来的。许多同学还会觉得欧洲好,中国不好。在新教材新课标中,向同学们介绍西方制度也是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的,客观上为我国制度的建立进行了例证,这不就是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吗?
在课程内容后面增添了对教师授课的建议。你可以看建议的3和4,把学生带入情境,第二,认识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这不就是高考主观题要考查的内容吗?
第四个“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进行探索”。突出问题意识、证据意识和新情境。这里就突出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以及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四个教学示例,明确体现了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新名词了,但是由于和高考结合不起来,往往仅出现在公开课当中。但我们现在历史高考的题型,完全可以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全国卷的史学小论文,第三个事例我完全可以如下设问: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八十年代以来的事课程标准讲的不多,但如果我把时间尺度拉长,变成近代,这不就是典型的史学小论文了吗?








选择性必修模块一就是《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2018年和2019年的高考也突出了这个内容。如2019年,聚焦“汉朝与罗马的国家治理”,2018年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其意图就在于推动高考向2017新课标过渡。
原来的教学实践中有教考分离的现象。教的东西不考,考试之前还要专门出《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这个东西参照性很强,但体现出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因此新高考将逐步裁汰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将《2017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的依据。你可以看一看从1.1到1.6这几个模块,这不就相当于官方押题吗?汉朝和罗马的社会治理考的是1.4和1.3,2018年涉及1.5,2019年全国二考的是货币和税收。
那么2020年会不会考政治体制or官员选拔与管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什么叫做押题?押题不是坐在那儿寻思,要科学押题。我觉得2020年该考“选官和管理”了。


选择性必修的模块二是经济与社会生活,它也2018年全国二卷考大豆是2.1,上海和曼彻斯特比较是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交通与社会变迁。还有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6医疗与公共卫生没考。
敲黑板!划重点!
2020年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的一年。我在之前的历史主观题课程里讲到过,2020年可能结合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比如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中世纪末期意大利对黑死病的应对)进行比较。正好这个医疗与公共卫生还没考、新教材也没有正式下发,所以2020年全国卷历史主观题考这个题的概率极大。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近年已经考了很多次了。比如2017年结合人地矛盾考察人口问题的主张,其中就有迁移问题。2016年考察国际人口迁徙及华侨对近现代中国发展的意义,2014年考查人口迁徙与东北开发。
就文化认同而言,2011年“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2017年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2019年涉及到强化了民族认同。这个认同在高考当中是很核心的一个词汇。在教材中就予以体现了。
3.1 3.2 3.4 3.5 3.6 3.7这几个方面都没怎么考过,在接下来的高考备考中大家应该注意一下。




选修不考,咱们不分析了。估计学校也不会给你们开这样的课,顶多是订教材的时候多花一分钱,自习课学不进去的时候看一看。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逼乎服务器正好崩溃了。图片保存不上去啊!干脆把选修部分略去,不给逼乎添麻烦了。你吞我的每一张图,都代表着我的一声亲切问候。


学业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一级最低,四级最高。就考试层面而言,我们直接看4级就可以了。但很意思的是,你看那个1、2级,最后扣到“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而四级就要求你做贡献了,这就是因材施教。以后在知乎上遇见傻逼喷子,你不用跟他一般见识。你是四级标准要做贡献,他就是一级,除了“深情大爱”以外一无所有






30页开始是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学和考的关键内容、并利用各种新活动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32页,这里提到了两种综合性学习的整合方式。一种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另一种是历史的纵向联系。另外这个疆域变迁的综合性学习很有意义,需要重点关注。


33页到36页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在创设历史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依托史料让学生自主研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学业质量评价。




35页还强调,“改变传学教学中过度依赖教师、过度依赖教科书、过度注重知识记诵的学习方式。”咱们的同学和学校教学有没有这个毛病呢?我们要反思一下自己。很多人学文科就是觉得文科仅仅需要背,这是大错特错的。




38页划重点,明确了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的特征。新高考改革省份学业水平考试分两种,一种是面对高中毕业的会考,另一种是等级性考试,也就是高考。2017到2019的浙江模式把两种考试合二为一,并设加试题。其他省份认为这种模式并不好,所以并不采纳。以后我们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考九科,高考的时候考选考科目。
新高考考什么东西?第一,高考考查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一致、反对唯考试论、取消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第二,考核心素养。第三设置新情景考查。新情境可以是学习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在新情境当中解题,不能仅仅是背诵和默写,还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命制时,既要侧重考查单独某项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要突出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考察。


下面给了几道例题呀,大家看一下。试题一是会考的题目,试题二是高考的题目。这两道例题不是高考题,总体上说还是比较直白的。高考当中不太至于直接考这样的题。




41页教材编写建议。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部编本教材都遵循这些原则:唯物史观、传统文化、核心素养、认知规律。






校本和地方课程这个,咱们高考不考,所以不带大家看了。
后面还涉及到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等级划分。知乎服务器崩了,我们直接贴文字吧:

素养一:唯物史观
水平1、2: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水平3、4: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素养二:时空观念
水平1: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素养三:史料实证
水平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水平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
素养四:历史解释
水平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并使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越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水平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素养五:家国情怀
水平1、2:能够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水平3、4: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越来,立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是一个教师教学的案例,这里咱们就不赘述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突出国家意志、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国族认同、民族文化等特色。学习历史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自觉体悟这些特征,我们就能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都取得成功。
我是药铺学长,专注高考提分,持续输出干货。今天我好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求赞、求喜欢、求收藏、求关注,谢谢大家!
buyidaifu 发表于 2023-8-29 01:53:53|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丰满的理想:
放纵的高一,高二把历史书背了五遍,高三去了北大”
最骨感的现实:
“死在了背第一遍书的时候”
<hr/>
先放干货再煽情叭(慢慢更)
口诀篇

1、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听闻您父亲逛大连,天南海北宴请咱”
听闻(温州)您(宁波)父(福州)亲(青岛)逛(广州)大(大连)连(连云港),天(天津)南(南通)海(上海)北(北海)宴(烟台)请(秦皇岛)咱(湛江)
2、4个经济特区:
“生下猪头”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3、马克思生卒年:1818-1883
“马克思一爬一爬的爬山去了”
4、工业革命因素分析角度:
老(劳动力)子(资本)是(市场)柯(科技)震(政治)东(自行忽略……)
5、佛罗伦萨的主色调:
粉红白绿
参照意大利国旗
6、八国联军
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饿(俄)的(德)话(法),每(美)日(日)熬(奥)一(意)鹰(英)
口诀是一种记忆固化,对担心记混琐碎记忆有用,比如十四个毫无逻辑的城市你不用口诀背清楚得多少时间?背出来了考试就纠不纠结记混了?
细节知识要不要背?别的地方俺不知道,浙江想考高分都会去背,大家按高考导向来吧
另外,各位说的整体把握,框架逻辑啥啥的俺都认同,别着急慢慢来,先放口诀,您就全当逗个乐,ballball大家别再在发评论diss口诀了

理解记忆

1、中华苏维埃建立时间记不住?——联系九一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策略,中共随即提出你不抵抗我抵抗,并宣布不抵抗的国民政府不能代表国家,是不合法的,所以在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带领人民,守土卫国!
2、政事堂建立时间是唐还是宋?——联系三省六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门下省有权驳回中书省的诏书,文书的重复往来会延误政令并导致效率的低下。诏旨老是被驳回,中书省表示内心很受伤,索性在作决策前先去门下省、大家商量一下再拟诏书,于是有了政事堂
3、新中国火箭技术排序年份记不住?
先有火箭提供运力再有技术的运用,先有卫星发射能力,再着手解决载人卫星发射能力。提供运力的是“运载火箭技术”,有实际科研、实用价值的是“空间技术”。
4、棉纺织业发明记忆逻辑
背景:英国圈地运动为城市工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羊毛等原料,前者通过大工厂制消化,后者通过技术革新消化
逻辑:圈地运动提高羊毛和纱丝产量(传统织布做不过来)—>1733飞梭(提高织布效率,引发纱荒)—>1765珍妮纺纱机(提高纺纱效率,但质量不高)—>1769水力纺纱机(改善了质量,产量又有所下降)—>骡机(产量质量都高)1779,不要求记忆
5、一战美国参战时间记不住——联系十月革命
1917年美国参战以后,德国无力对付东线这个打不死的小强,德皇“威廉二世”就派专列送列宁回国领导起义,这才有了十月革命(野史记载,德皇亲笔预祝“旅途顺利,革命成功”)
6、如何理解梭伦改革
这哥们最大的特点是“既不偏袒贵族,也不纵容平民”,但他并不是一个恪守中立的理想主义政客,而是一个商人政客,其所有政策的最终受益者都是工商业者。把握这个点很多理解性的题目就能做了
7、选官制度的变革逻辑
世官制—>战国军功爵制(有打仗需求,靠血缘选的不靠谱)—> 汉武帝察举制(盛世武将功高盖主要出事,利用董仲舒的彩虹屁以文制武)—>魏晋九品中正制(曹丕想当皇帝,得拍拍大士族马屁)—>隋设科举(隋炀帝发明考试,日常被调侃,好记滴很)
8、对内改革逻辑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不知道怎么改)—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摆脱资和社的束缚)—南方谈话/十四大(确定市场经济)—十五大(再深化,提出非公有制)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区分:前者侧重允许商品买卖,后者侧重资源配置。老王能否拿自家面粉摊煎饼卖归商品经济范畴,能不能买国家的面粉来摊煎饼属于市场经济范畴
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知青返城加上大包干之后出现大量劳动力无法安置就业,遂允许自由买卖,自谋生路
<hr/>这本是个创业项目,后来凉了,挺对不起团队成员付出的时间,那就别辜负大家的成果吧,其他干货慢慢都会po上来
<hr/>竟然一天破百赞,将近阅读量百分之十的收藏???
欣喜若狂啊,那俺更一点鸡汤说说当时为啥要创业吧(只需要干货的下面就不用看了,干货会慢慢更上来的)
<hr/>首先非常惭愧,俺作为创始人,在团队里面的学历是最低的(刚够知乎人均标准),其余的小哥哥小姐姐武大弘毅班起步(反正俺是挺羡慕他们的)……
我们觉得,各个中学对于“别人家孩子”的宣传都把调子起得太高了,把成绩好的同学描绘得太过于超神,这无形间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最后考的一般,但高二抓住新高考的契机提前选考,去高三考试年级第一,拉第二名5分(2018届浙江考生应该知道历史卷面5分的概念)。一时间由默默无闻变为老师们口中勤学好问的好宝宝。你说我努不努力,我那时确实能努力到忘记吃晚饭,饿了就啃个面包,但这并不是自律到疯狂的修行,而是一种“看到路在何方”以后愈战愈勇的杀伐。
我把我的想法跟团队成员交流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我发现这并不是我一个个例。那些比我牛得多的人在讲台上能侃侃而谈,在书桌前能静如处子,但在夜深人静或者失意的时候对照那些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焦虑、彷徨。
所以我们就想,有时候发掘一个真实的学霸比塑造一百个封神的童话更有价值
再回到开篇的内容,即”前提“的问题。贺舒婷学姐励志的文风曾多次在我备考焦虑和彷徨时给予我鼓舞,但当我以一个考完历史而且考得还不错的角度再回去看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产生了共鸣(当然不是考上北大这块),但很多时候要产生共鸣需要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这句话
“上课跟牢老师的节奏”
这句话应该所有高考考生都听过,这是一句“最大的实话”,也是一句“最大的废话”。要想跟牢老师的节奏必须要有一个优秀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遇见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老师,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要遇见好并且适合自己的老师并不容易。
非常荣幸,感谢母校给予的资源,自己遇到了三个非常优秀的历史老师,但我只有在第三个老师手中得到了升华。
第一个老师自己的孩子是清华的,带的班级每一届都是第一,当然优秀。但与我而言,她节奏太快,我学的非常累,从而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时的我,不管是名次还是学习态度都沦为了“亲生巨婴”
第二个老师是我一补习老师,我说我要提前选考想得到他的帮助,他非常热心(而且是不收钱的那种),有问必答,但他实在太忙,尽管每一题都讲得特别好,但由于没法给我系统梳理体系,让我总有一种不得要领的感觉。这个阶段,外人看来我很努力,其实我知道效率很低。
第三个老师,讲真,因为我们之间配合的默契,只用了5个半天,把所有选考加试内容梳理完(都是上午梳理下午背诵),这个时候就开始打鸡血了,能做到每天背到天旋地转但很充实。至此,我的历史备考进入快车道,并在选考前模拟(高二考高三年级第一)和最终成绩(整个高二物化生政史地六门所有提前选考生的最高分)上被封为“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是直接遇上第三个老师,我也会跟学弟学妹说要跟牢老师的节奏。但现在我知道,这句大实话做起来真不容易。
<hr/>鸡汤这块先破个题吧,“立”的问题以后再说,赶科研报告去也。
我知道,上面的干货其实只是一种“战术动作”级别的捷径,可能会为崇尚多读书提升成绩的同学所不齿。但用处还是有一些的吧。
另外,咱写这回答也没伤天害理吧,跪求私信DISS我的那些位于”庙堂之高“的“知乎大佬”放过我们这些二十岁还没上福布斯榜的卑微学生哈。
dwx 发表于 2023-8-29 01:54:20|来自:北京丰台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打基础怎么打?
方法都是一样的,参见: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背景怎么整理,参见:
怎样整理高中历史事件背景,方法和内容都可以!?
如果你们历史老师现在还要你们背课本背板书的话
说明它是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人

高中历史的核心能力有三:
1、整理背景
2、快速定位确定答题方向
3、挖掘材料抠字眼,揣摩出题人意图,进一步细化答题角度

高中历史的第一个核心能力是整理背景
背景就是历史出题人的爸爸
我做了这么多历史大题小题
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中和课本上的东西有关系的只剩下背景(原因)了
考试的时候更是直戳了当,简单点的就会直接问你某个历史事件、某个时代的背景(比如傻逼北京卷)

但是大多数题目,都会想尽办法掩盖对你历史背景的考察
他会绞尽脑汁蒙你骗你哄你,掩盖他的真实意图
用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让你看不出他到底要考什么玩意

我告诉你,就是考背景
你不知道他考你什么玩意的时候
你就往上写背景就完了

你掌握了背景,你就拥有了考试说明上的学科素养

如果他还考什么意义和影响
那肯定是和课本没有吊关系的
所以这时候你就要积累一些乱七八糟的答题套路(放在文章最后了)

背景要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去积累
其中文化包含思想和科技两个方面
这是最基本的套路

如果你想快速拿分
就请把历史书找到
然后按照它上面的时间轴,理出每个时代的背景
实在没时间百度也行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之外
你还要理出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课本上有的)

背景没有必要写一大段话
你用关键词就可以概括下来

比如看见15~18世纪这么个历史阶段
你必须想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殖民掠夺、物种交流、东西文化交流、自然科学、启蒙思想、民主政治、工业革命……
当然还包括每件事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背景决定你思考的广度
你把背景和题目结合的程度决定你思考的深度

不管你现在高几
都要按照时代,把那个时代的背景整理出来
越早整理越好,现在整理也能救命



借用了一下人家的……
原文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139671


然后怎么复习呢?
就随便指一个时代(事件)
然后问自己
这个时代(事件)的背景是什么?
前后几十上百年发生过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第二个核心能力是定位能力
政史地都需要定位
政治需要快速扫一眼材料,首先确定是哪本书,然后迅速定位主体
地理需要快速定位地点,然后把和这个地点有关的所有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全部甩出来

历史需要快速定位时代,然后把这个时代的背景甩出来,结合背景去思考题目
他可能说的是某个时代的人,也可能说某个时代的东西,某个时代的事
但不管看见什么,你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
想到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历史的第三个核心能力是挖掘材料
挖掘材料=抠字眼
只有抠字眼你才能确定答题方向

学好文综,一定要把材料吃干抹净
吃干抹净就意味着:
1、材料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搞不好都暗藏着出题者的用意
地理这一科还包括图上的每个信息

2、材料会明示+暗示你很多限制条件,你挖不出来就没有分
它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图上的一个信息

3、材料给了你很多信息,如果你没有全部用到,把它用完
那你也可能拿不了满分


以这个题为例
简单讲讲怎么通过积累背景+挖材料精准答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第一步快速定位时代——中国古代——唐代
整理背景
政治——三省六部
经济——坊市什么乱七八糟的
文化——科举

但是因为题目明确告诉你是中国古代史了
那就要置于更大的背景下去思考这个东西

政治——
其实只要你们老师稍微会讲点课,就应该告诉你一句话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如果还要有一句话,那就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其实就这两句话,那些乱七八糟的制度都是围绕着这两句话展开的
当然那些乱七八糟的制度名词也是要积累的

经济——
就从必修二按照时间线堆积历史名词
比如工商食官、重农抑商、盐铁官营、陆上丝绸之路、草市、坊市分离、南方开发,南北经济交流(经济重心南移)、夜市、纸币交子、海上丝绸之路、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

文化——
也是堆积名词,一定要注意分成思想和科技两个层面
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四大发明(各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就+南北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

这些背景,就是题目里面要你说的“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甩出背景之后看这题心里就有底了

然后再看题
你看看材料里的一些词就能迅速锁定用哪一块的背景

“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
“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你说这是政治经济文化?
这时候这题就很简单了
就是文化交流,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论题,加上背景论述

但是这时候还没完
因为你挖掘材料的程度不够

你要去抠字眼
第一段你可以简要概括为——“文化交流”四个字

但第二段就很有意思了
不仅有文化交流的部分
它的最后一句
“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

等于告诉了你一个历史结论
“中国的文化对外国有重大影响”

材料上的话绝对不是白给的,这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出题者的用意:
“你必须要写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才能拿高分,老子考的就是这个”

所以你的论题得是: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答案)
或者直白点——中华文化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

然后才是堆积背景摆史实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总结:
这种暗藏出题人用意的话一般就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
如果你对高考题的答案完全摸不着头脑,可能是这方面功夫没有到位


历史选择题:
如何提高文综的选择题正确率?
时间有限,赶论文去了
白白


历史最难的其中之一就是概括题
概括题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招式和套路的

这些东西一定不要去背,你背不下来的
要去想,什么时候用这个什么时候用那个

还要做框架图
看也要拿着框架图看

没事的时候就去看一看
比如做完题对答案的时候,看看答案里面的话是不是和这个相似
然后再去想为什么

表示“特点”的术语:
(Ⅰ)中性:
①随意性 延续性 独立性 渐进性 必然性 偶然性
②制度化、体系化、全球化、集约化、多样化、西化
③着眼于…… 倾向于…… 服务于……
④以……为核心 以……为标准 以……为纽带 以……的方式/手段 以……带动……
⑤注重…… 强调…… 重申……
⑥……与……相结合
⑦由下往上 由上到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⑧……的色彩浓厚 允许……的存在
(Ⅱ)正面:
①稳定性 优越性 扩张性 进步性 开放性
②自由化、法制化、法治化、民主化、现代化、科学化、公平化、工业化、商业化、商品化、城镇化、多极化、近代化、集团化、区域化
③易于……
④……与……相制衡 兼顾……和……的利益
(Ⅲ)负面:
①曲折性 非理性 封闭性
②僵化、 封建化、专制化、极端化
③不易于……
④……与……相妥协
⑤……较为落后 ……长期动乱 ……过于狭隘 ……过于集中 ……过于分散 ……不充分 ……不完善 ……不彻底
⑥……受……的制约

表示“原因、背景”的术语:
(Ⅰ)中性:
①……逐步兴盛 ……势力壮大 ……广泛传播 ……深入发展 ……进一步加强 ……透明度高 ……存在差异 ……的基础深厚
②……成为……的主角 ……深受……的影响 ……成为……的象征 ……成为……的标志 ……成为……的来源
③……占据主导地位 ……占据统治地位
(Ⅱ)正面:……较为完善 ……高度发达 ……受到重用 ……发展迅速 ……深入人心 ……日趋完善 ……较为开明 ……有所松动 ……的意识增强
(Ⅲ)负面:
①……危机加深 ……逐步瓦解 ……不断萎缩 ……式微 ……繁琐 ……弱化 ……降低 ……消失 ……受限 ……停滞
……落后
②过度地…… 缺乏必要的…… 没有扩大……
表示“作用”的术语:
(Ⅰ)中性:……体现……的本质/性质
(Ⅱ)正面:
①形成……对……的垂直管理 ……推动……的传播 明确……和……的权限
②有利于维护…… 有利于增强…… 有利于增加…… 有利于巩固…… 有利于促进…… 有利于形成……
③明晰…… 精简…… 加深……
④符合……的要求 适应……的需要 具有……的意义 促进……的完善 使得……更加全面 有助于……的发展
给……提供借鉴
(Ⅲ)负面:
①……遭到严重破坏
②削弱了…… 制约了…… 忽视了…… 打击了…… 冲击了…… 限制了…… 轻视了……
表示“影响”的术语:
(Ⅰ)中性:
①对……产生深远影响
②破除了……的情形 加速了……的进程 巩固了……的统治 结束了……的局面 推动了……的形成 成为了……的准则
改变了……的格局 顺应了……的趋势
(Ⅱ)正面:
①……对后世影响深远 ……成为以后的典范
②为……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③促进了……的兴起/解放/传播/流动/积累 扩大了……的基础/来源 维护了……的秩序 稳定了……的秩序
吸收了……的经验 突破了……的限制 培养了……的精神 唤醒了……的意识 抵制了……的侵略 防止了……的恶化
改革了……的制度 创新了……的形式 缓和了……的矛盾 引入了……的技术 保证了……的提高 增加了……的权利
拓宽了……的空间 维系了……的统治 克服了……的弊端 带动了……的发展
(Ⅲ)负面:
①推翻了……的统治
②影响……的公平公正 保留了大量的……残余 不利于……的再生产

表示“发展、变化”的术语:
①从……到……发展 由……过渡到…… 进入……的阶段/时期
②使得……变得更加…… 日益…… ……越来越……
③使得……转移到…… 促使……和……的分离/融合 ……发生……的变动

<hr/>新高考提分,请看:
600分以下的你,如何自救?
600分以下的你,如何自救?(内附赚钱攻略)
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我的历史笔记本,只有我自己看得懂「原创」我用历史性思维到底换来了什么?「原创干货」喜提历史选择全对的快乐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