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武力值真的很高吗?

[复制链接]
madein163 发表于 2023-8-29 01:51:32|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评价项羽是中华史上武力最高的人,他的武力到底有多高?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MacDino 发表于 2023-8-29 01:51:45|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曾凭二十八骑与汉军军阵撕杀,「战神」下凡、威风凛凛的「霸王」使汉军猝不及防、阵型散乱。
项羽为我们真真正正地展示了,什么是冷兵器时代的身陷重围中的「战神」突击。
四队楚军骑士,在这最后的冲击下,分别冲开汉军军阵,抵达项羽指定的三处高地。
四队骑将会合,清点人数,仅仅损失了两名骑将。
壹:韩信的抉择

项羽派出武涉前往齐国,对韩信这个曾经根本看不起的手下第一次说了软话。
武涉对韩信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刘邦贪得无厌,不吞并天下,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刘邦不可信,他多次落入项王手中,因项王怜悯才得以活命,一旦逃脱就背盟弃约,攻击项王,不可亲近,不能信赖。」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三分天下。」
「足下没被刘邦干掉,完全是因为项王的牵制。如今楚汉相争,决定天下的筹码,在足下的手中。如果项王灭亡,下一个就轮到了足下,您与项王有旧日恩情,为何不能三分天下而称王自主呢?如果足下放弃眼下的机会,一心投汉而攻楚,恐怕不是智者的作为啊!」
武涉的分析不可谓不透彻,但韩信却回答得很干脆:
「当初我服侍项王,官位不过执戟郎中,进言不被听从,献策不被采用,但汉王授予我上将印绶,交予我数万士卒,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食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我韩信受人大恩,背叛不祥,我的心意与决定至死不变,请阁下向项王转达谢意。」
刘邦对韩信的知遇之恩,在这关键的时刻帮到了自己。但刘邦还没有脱离危险,因为整个秦末最危险的说客再次和韩信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这个人就是蒯通。
蒯通对韩信说:「在下学过看相。」
蒯通扔出了一个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话引子。尤其是当时的大人物,在掌握了太多的东西后,对于玄之又玄的东西都无限好奇。
韩信也不例外,他对蒯通说:「先生给我看看吧。」
蒯通说:「这事得单独和您说。」
韩信屏退了左右。蒯通道:「相您的正面,不过封侯,但容易有危险,且不稳当。但相您的背面,贵不可言!」
韩信听出了话里有话,示意蒯通继续说。
蒯通说:「楚汉战争三年了,楚人由彭城开始,转战追击,一路追到荥阳,威震天下,但在荥阳一线军锋已经被阻三年了。汉王统领数十万军队,占据绝对地利,凭借山河险要阻击楚军,却无尺寸之功,败走于荥阳,负伤于成皋,往来于宛城、叶县之间,疲于奔命。眼下这种僵持的局势,应该有一个新的圣贤出来收拾大局,这个圣贤就是您。目前,大王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但眼下解决天下纷争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齐国的主宰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造成一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的均势。」
历史是具备随机性的,因为中国历史在此时差点提前四百多年进入了三国时代。
最后,蒯通说出了那句千百年来劝人做决定时最有杀伤力的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韩信在思索良久后,还是对蒯通说感恩刘邦之类的话。但蒯通作为最危险的说客,却从侧面扔出了让人无言以对的二人组: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都是平民时生死患难,是刎颈之交。但巨鹿之战后,两人产生了巨大的隔阂。关中分封后,两人则变成了仇人。
先是陈馀赶跑了张耳,张耳又在大王的帮助下斩杀了陈馀。
曾经的刎颈之交变成了天下的笑柄。他们二人的关系不可谓不深厚,但最后却落了个自相残杀,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同贫贱,不可同富贵。人心难测,祸患生于多欲。
「您对汉王,现在是一厢情愿式的一往情深,您跟汉王的交情远没有张耳和陈馀深厚,但您和汉王牵扯的利益矛盾,却已经远远不是张耳和陈馀所能比的了。所以,您认为汉王不会危害于您,在下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
「文种在帮勾践称霸后,死于非命,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况且现在大王已经功高震主!大王灭魏、破代、略赵、服燕、平齐,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啊!功劳天下第一,武略世间无二,人间已经无人可比了。
「如今的足下,头顶震主之威,手握不赏之功,无论归楚归汉,都已经得不到信任了,眼下还有您愿意屈居而别人却不害怕的地方吗?」
蒯通这番话的水平可比武涉高多了,不仅有局势上的权衡,更有人性上的推测。最主要的是,他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韩信现在的功劳已经大到了无官可赏、无人可制的程度了!
韩信并不是萧何与张良,这俩人刘邦可以随时弄死。但韩信不仅谁也弄不死,他心情不好时还可以随时弄死别人。
韩信就像个「核武器」一样,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心存不安。但核武器却让世界享受了罕见的长达几十年的宝贵和平。为什么?因为各大国都有核武器。
但现在的「核武器」只有两个,一个项羽,一个韩信。
韩信选择了陷入沉思。但韩信还算幸运的,最起码有人掰开揉碎地给他讲过这个道理。一千年后,有一位父亲却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身边也没有人敢跟他说,或者说他想明白了,但左右为难。这位父亲,叫李渊。
几天后,韩信依然没有回音,蒯通再次做了一把尝试。大体的意思是,行事果断是智慧的体现,犹豫不决是成事的障碍,计较毫厘小事,无视天下大局,已经认识清楚却不敢决断,更是成事的祸害。
「成功难而失败易,时机难得而失去容易,足下三思。」
蒯通对韩信说的这些话很有必要多琢磨一下,因为极其精彩!
韩信在这个历史的重大拐点上,面对三足鼎立的可能性,他选择了放弃,他选择了赌刘邦这个人。
我们在「暗度陈仓」那一战中讲了韩信的价值观。他和刘邦不同的是,虽然他性情放纵,但他的脸皮比刘邦薄多了。在他的内心思路中,有一条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士为知己者死。这是这个时代,作为『士』的核心思想。三岁定八十。你的内在价值思想,永远是决定你一生命运与选择的最关键依据!
不能说这个价值观是错的,但要分情况、分场合。
一直以来,刘邦在做人主的工作岗位上做得无可挑剔。但是,对于蒯通的话,有一句最重要的,韩信没有仔细琢磨明白;或者说韩信明白,但一厢情愿地选择了忽视。
他的梦想是「成不世之功,留万世之名」。
「功」与「名」是一个「士」终身的梦想。
「功」是拜将、封侯、荫子孙,这个「名」包括什么呢?
有直到今天都在谈论的由「背水一战」等神奇战例所撑起来的「武略千古无二」,也有并没有发生,但韩信最终希望流传后世的「君臣两相宜」。
一个「士」终其一生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你懂我、用我,我最终也值得你拥有。
不过,韩信现在就像一只谁也拴不上链子的老虎,他自己虽然只想在那里趴着,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允许他就在那趴着,要么进笼子,要么被杀死,没有别的出路。
韩信在最应该做推演的时刻,选择了一厢情愿。
此时此刻,他和项羽一样,选择了对人却不对事!
其实,不仅是他,还有一个人也没有分清自己的能力所带给自己的困境,同样选择了一厢情愿。
彭越的愿景是好的,但你这只野兔子连项羽都逮不着,刘邦能饶了你吗?
在韩信拒绝自己的建议后,蒯通这位明白人立即装疯做了巫师,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最终得以善终。
他对韩信献上的两个计策,一个袭齐,另一个自立,其实是一个连环计,能帮助韩信站上「世界之巅」。但最终韩信从其一而拒其二,因此韩信最后的下场极其悲惨。
韩信选择了挺刘邦,让刘邦长舒了一口气。
刘邦的日子过得很累,已经好几年睡不好觉了。
刘邦和项羽的军事指挥水平完全就是两个维度的,他只要选择打就赢不了,只能在城里窝着,耗来耗去。只要项羽一天不死,刘邦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无论自己的手里有多大的实力,只要项羽一来,自己就傻眼。此时,刘邦其实已经开始打怵了,所以他想趁现在这个好形势,跟项羽议和。
因为郦食其已经被韩信坑死在了齐国,所以刘邦只能派「二号辩手」陆贾前去出使,希望议和休战,并归还刘太公与吕雉。
不过,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的项羽根本不理那一套,表示「跟你没完没了,接着打」!
刘邦很郁闷,你都被三面包围了,怎么嘴还是这么硬?
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下什么叫自信了,人家项羽这辈子凶险的场面见得太多了。
巨鹿之战以少打多,盟友全都不管,碾压秦军。
彭城以少打多,盟友全部背叛,碾压诸侯联军。
楚汉相持三年,未遭一败,还是碾压汉军。
这三年,楚军将刘邦布置的天险一次次地拿下,并一次次地将刘邦打得抱头鼠窜。如果不是彭越总是在后面恶心人,刘邦不见得能挺过这三年。
所以,战局上虽然不利,但又能怎么着?
这是一直以来项羽对刘邦的看法。
他的不甘心在于,总是能让刘邦溜掉。如果运气好一点,刘邦的追悼会早就办四五场了。
这几年,项羽的如芒在背让刘邦一直险象环生,精神压力极大,生活质量一直不高。
总之,项羽自始至终就从来没有瞧得上刘邦。
在项羽拒绝了刘邦的和议请求后,按说刘太公和吕雉就该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了。但是,神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这关键当口,一个叫作侯公的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云游闲士毛遂自荐地再去说服项羽。
这位侯公被刘邦瞧不起大骂一顿后,先是搞定了刘邦,然后出使楚营,再次成功地说服项羽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对峙的广武涧附近,原址已不可考)为界,并归还刘太公、吕雉。
这个一口气搞定楚汉的两位神奇之人,在史料记载中,只留下了只言片语。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他是用了什么方法说动了项羽。而且,更为传奇的是,这位立下大功的侯公在凯旋之后并没有接受刘邦平国君的封赏,自此归隐再没有出现。
神秘且不可思议。
他悄悄地走,正如他悄悄地来,他挥一挥衣袖,将乌云拨向了南方。
贰:「兵仙」与「霸王」的巅峰对决

议和之后,按照盟约,项羽领军东归,刘邦也罢兵回关中。
但这时候,张良和陈平劝谏刘邦说:「如今汉国已经拥有天下大半,诸侯各国也大多归附,但楚国现在粮食匮乏、将士疲劳,这正是灭亡楚国的时机。」
又是那句话,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切勿养虎遗患。
刘邦想了想,马上同意了。这次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无论如何遮掩,总是会被拨清历史障眼法的后人们不屑与嘲笑。
天道好轮回。
四百年后,有一个人以此次汉王挥鞭赶项羽为重要论据,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讽刺性时政论文。
这篇论文以极高超的笔法和论证,从信心跟内部着手,彻底瓦解了一个政权。
这种文学作品对于一个政权精神上的攻坚瓦解,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比较巧的是,这个政权是老刘家最后可怜的希望。
这个人叫谯周,写的文章叫《仇国论》。
这篇文章是后来邓艾能够率领一万多叫花子,完成史上最神奇入川灭蜀的最关键原因。
历史是极具对称之美的,太美了!
鸿沟和议后没有多久,刘邦就撕毁停战协定,突然对撤退中的楚军展开攻击,楚军仓皇应战。
楚军这几年来还是第一次被汉军追击。
这次的背盟偷袭,刘邦经过精心策划,意图四面合围,聚歼项羽军于撤退途中。
第一路军,刘邦亲自统领汉军主力从荥阳出发,由西而东尾随项羽军开启攻击,迫使项羽军不得不且战且向东撤退。
第二路军,彭越南下,截断三川东海道。
第三路军,韩信南下,由东、北两个方向攻取楚国首都彭城地区,端掉项羽的老巢。
第四路军,将军刘贾协助新封的淮南王英布回到九江故国,攻取寿春,由南向北推进,堵截项羽南下的退路,力求在淮北地区全歼楚军。
四路齐下的围歼策略布置得非常好,中间却出了大变故。
由于突然受到汉军的尾随攻击,楚军不得不仓皇应战,项羽撤退到了著名的陈邑。以陈邑作依托,项羽命令钟离昧在陈邑北边的固陵设防,迅速组建起了两重防线。
紧紧尾随项羽的刘邦军,追击到固陵时,遭遇钟离昧军的阻击,停止了前进。
楚军在陈邑进行阻击是刘邦之前预料到的,但令刘邦傻眼的是,原先约定的会师固陵,打算一举全歼楚军的另外两路大军却根本就没有出现。刘邦又一次独自面对了「大魔王」项羽。
项羽马上对言而无信、单独行动、孤军深入的刘邦军展开攻击。被激怒的楚军同仇敌忾,打不死你的!
果然汉军又大败,退入阳夏城中坚壁固守。
一直放别人鸽子的刘邦这回被别人放了鸽子,被打得灰头土脸的刘邦问计于张良:「韩信和彭越都不动了,我一个人哪里打得过项羽啊!怎么才能让他们来啊?」
张良回答道:「击破楚军已经是眼前的事情,但对于诸侯各国来说,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齐王韩信的册立,出于要挟自请,并非大王的本意,他的心中也存疑不安。
「彭越平定了魏国地区,大王因为魏王魏豹的缘故,拜任彭越为魏国相国。如今魏豹已经死了,彭越自然期待能够成为魏王,但大王迟迟未能做出封赏。这就是二人没有领军前来会战的原因。如果您把睢阳到谷城划归魏国,封彭越为魏王;将陈邑以东直到大海,全部划归韩信,这样此二人必定会来。」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马上派遣使者前去对彭越和韩信进行官方认证。
彭越跟韩信马上答应立即出兵,参加灭楚会战。
韩信命令曹参镇守齐国,让已经多次深入楚国境内作战的灌婴骑兵军团为先锋。韩信军大举南下,突破楚军防线,接连攻占薛县、沛县、留县,一举攻克楚国首都彭城,防守彭城的项它兵败被俘。
攻克彭城以后,韩信军乘胜西进,一路攻克萧县、相县等地,势如破竹,很快就与刘邦军在陈邑附近会师。
与此同时,彭越军也迅速南下,进入陈邑地区。
坚壁固守的刘邦军,在与韩信和彭越军会合后,军势大振,马上由防御转入进攻,首先击败钟离昧,攻克固陵,接着包围陈县,守将利几投降。
在刘邦、韩信、彭越三路大军的联合攻击之下,项羽被迫放弃在陈县地区作战的计划,沿颍水南下,准备渡过淮河撤退到淮南,在楚国的南部地区重整旗鼓。
就在这个时候,淮南地区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汉将刘贾领军渡过淮河,包围了寿春,九江郡震动。整个九江在英布的威望下全部背叛,楚国南部已经全部陷落。
形势一片大好呀!
得知九江背叛后,项羽引军东去,来到了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止军设防,做最后的决战准备。
最后的战役开始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小川8433651 发表于 2023-8-29 01:52:32|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素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后,他被称为「战神」,他完美地诠释了英雄的含义(英雄的化身)。

叹一句西楚霸王,年少逞强,金甲冷戟戏群狼;
望一眼星疏月朗,情寄乌江,千古文章空惆怅。
无数阵仗,几处新伤,谁家儿女骋疆场。
江湖莽莽,梦中翱翔,热血英雄应无恙。
——历史的囚徒

项羽是战争史上最亮的那颗流星,后世素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他的生命那么短暂(享年 30 岁),短得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子嗣。
他的生命又那么绵长,几千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思念着他。
这颗流星,那么眩目,尤其在缺乏英雄、呼唤英雄的年代。
他完美地诠释了英雄的含义(英雄的化身),如果英雄也有帮派,那他就是教主。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武、最侠义,也最柔肠、最孤独的一个群体。
后世的悲情英雄、民族英雄、偏执英雄、高贵英雄,多少带有一点他的影子。
垓下,快要下雨的傍晚。
一个人,一匹马,一杆戟,一片山坡,一顶白色大帐。
乌云密布,偶尔有一道闪电,风呜呜地吹,空气中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雨,似乎快要下了。

那是公元前 202 年,项羽被刘邦的军队追赶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
快来一场豪雨吧,洗刷一下战场的罪恶。霸王心里想。
大帐内点满了巨大的白色蜡烛,在烛光的映照下,可以清楚地看见霸王的模样。
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穿着乌金铠甲,虎皮红战袍,有着英武的胡须,他的眼神跟平常人不太一样,有人说那是双瞳(「大富大贵」的标志)。
帐外的乌骓马,忽然仰天长啸了一声。
这已经是连续苦战的第十二天。
外面有很多人要他的命,包括刘邦的军队,诸侯的军队。
这有点像中国古代版「农夫和蛇」的故事。
刘邦本来不是霸王的对手,霸王对他的工作还很支持。但最近一年来,刘的势力蒸蒸日上,现在对项羽咬得很紧,而且咬得越来越带劲……
追兵不断,霸王的画戟上,沾染了数不清的血,一层冷却,又被新血覆盖。

项羽精通各种兵器,却偏爱画戟。
起兵之前,会稽天降陨石,叔父项梁专门请著名的兵器专家司徒先生前来设计画戟,费时九天九夜才最终完成。
戟本由铸好的矛和戈组装而成,司徒先生将戈的部分改成了月牙刃。仅杆就如碗口般粗细,项羽亲切地为其取名为「鬼神」。
他预料到,任何人,包括鬼神,只要他愿意,都将丧生在他的画戟之下。
项羽不像有些带兵的将领,只会喊「兄弟们,给我上」。
每一次战争,他都身体力行。他特别享受那种冲锋在士兵们前面的感觉。
重达 129 斤的画戟改装后,更适合冲锋杀敌。
电光石火,他的兵器一般在敌人身体上停留不超过半秒。
项羽像往常一样,喝了点酒,开始抚摸画戟,这些年来他与「鬼神」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并一直视它为最忠诚的兄弟。
一个战士的光芒和生命,就在他的武器上。很多时候他这样想。
这画戟,曾有专人帮他看护,他的名字叫韩信。
就是现在正领兵狠狠追击他的人。

有必要交待一下,在率领 800 骑兵冲出重围又在阴岭迷路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急剧变化为 4000:28。
霸王并不担心这个数字,每次打仗,军力都不是他担心的首要因素。
这也是他能在巨鹿破釜沉舟,带领众将士以一敌十,威震诸侯的原因。
他是一个天生的「战神」和「领袖」,对于打仗,他永远是充满信心的。
注视着陪伴自己 2 年多的画戟,他第一次觉得胳膊有些酸痛,最关键的是,还有点头晕。
「拿好,好生看护。」他走出大帐外,将戟递给警戒的士兵。
他已经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办,作为一个铁血战士,不能逃避任何人。
而最不能逃避的,便是他自己。
也许,他将砍下自己的头颅。
这也是一个高傲战士的选择。

起兵 8 年来,他经历了 70 多场战斗,还从未像今天这样陷入困境。经过一番恶狠狠的厮杀,现在他有点困乏,需要打个盹儿。
也许他真的累了,迷迷糊糊之中,他梦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刘邦和项羽
1.少年往事他梦见了他那未见过面的祖父项燕,小时候他常看着那位楚国名将的画像发呆。
公元前 225 年(也就是项羽出生前 7 年),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被称为楚国的「守护神」。可才过一年,祖父便死于秦国将军王翦之手。
当时王翦玩了一个花招,假装不敌,守城不出,以避开楚军锋芒。当楚军轻敌撤退的时候,又派勇猛轻骑突袭。
项羽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琢磨那一战。
他的血管里,流着列祖列宗的血,军人的血。
他认为,秦军诡计多端是一方面,但说到底还是祖父的军队不够勇武。不勇武加轻敌,必败。
小时候,项羽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孩子。
由于父亲死得早,叔父项梁对他视如已出。
但这孩子并不听话守规矩,学什么都没一个长性。教他读书,他没兴趣;教他练剑,他很鄙夷。
「你到底想学什么?」叔父生气地问。
「兵法。」他仰头看着叔父,只说了两个字。
他觉得,读书只不过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学了剑术,只能战胜一个人。
可是学习兵法没几天,他就放弃了。
一个兵法的肆业生,后来却成了一代战神,谁也无法解释。
气死学渣的,是学霸,那气死学霸的呢?是天才。
项羽就是这样的天才,有人根据「双瞳」这事儿,说他是舜的后代,因为舜也是双瞳。
他从小敢想敢干。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他陪叔父去会稽山旅游,看到官差在为一个大人物开道,便挤上去看热闹。
「彼可取而代之。」年少轻狂又带点理想主义的项羽脱口而出,吓得叔父赶紧捂住他的嘴,悄悄告诉他,那大轿里坐的人,叫秦始皇。
项羽说的这句话,跟秦末起义军领袖陈胜的心境不谋而合。在表达对暴政不满的时候,陈胜说了一句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种反动的话,刘邦也说过,他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天生是一个军人胚子,块头大(身高八尺),力大勇武(能轻易举起铜鼎),族人对他既爱又怕。
爱的是,有了这样的保护神,谁敢对项家无礼。
怕的是,如果哪天与项羽起了冲突,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尤其,他还是一位贵族之后。
贵族,贵族,贵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项羽的血统高贵无疑。但由此产生的高傲、多疑和自负,也为他的奋斗潜伏了巨大的危机。
性格决定命运。自有人类开始,这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2.造反,造反小时候就很反动的项羽,不久就等来了他的机会。那一年他 23 岁。
公元前 209 年,贫困农民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率先起义,反对秦的暴政。
起义所打的招牌,就是为项燕老将军报仇。复仇之军,往往能吸引人们同情的目光,甚至令很多青年人向往。
本来义军要立一个叫陈婴的人为王,但陈胆小怕事,坚决推辞(有点像辛亥革命里被迫当总统的黎元洪),主张去投靠项氏。
那时候造反,打什么旗帜很重要,找项氏也正常。
难以设想,一个只会耕田的农民一气之下造反,会有很多的人跟随。做任何事情,古人都很重视血统和门第。
那些暂时找不到旗帜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民不聊生——今天要修长城,明天要收税,后天要被派去打仗。
活着跟死了没两样,如果造反,还有一丝希望。
一时间,旧六国的地盘上,出现了不少起义军。
项梁和侄儿项羽也在吴中起身响应,由于项燕的号召力特别强,项羽又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不到几天,就拉起一支 8000 人的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八千子弟兵,项羽的「第一桶金」。
革命这事,还真不是有命就可以去干的。比如,农民出身的陈胜由于格局太小,号召力太弱,只做了半年的王,就被身边的车夫干掉了。
他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喊出了「freedom」的口号,就像《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给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经验。
秦末最伟大的革命者项羽,齐集天时、地利、人和,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当其他同龄人还在做娃娃兵的时候,他已经统率千军万马。



项羽塑像
3.一代战神巨鹿之战,对项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那一仗后,他被称为「战神」。
在那之前,叔父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头昏了就容易打败仗——定陶之战中,他被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半伤半羞,项梁竟然撒手归西。
章邯,是秦帝国奄奄一息的时候出现的一个杰出将领,但国之将倾,独木难支。
25 岁的项羽憋着一股劲,要为叔父报仇——他率军渡河营救被章邯围困的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在此战中,他展现出超群的军事领导能力。
最为人所称颂的是,为了快速推进战争,在渡过漳河后,他吩咐士兵,各人带上三天口粮。军队做饭的锅全都被砸,船也被凿沉,这拼命的劲头,有点疯狂。
秦军从未见过这等勇猛的人,不少人掉头就跑,他们本就是来跑龙套的,当跑龙套危及生命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当逃兵。
项羽自此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为了笼络人心,他分封不少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又会打仗,又会搞关系,厉害!
当时很多专家预测,这天下将来肯定姓项。
终于看清了形势!不少善于先发制人的食客和谋士欢呼了,他们在一起喝了顿酒,唠了会儿嗑,就约好了去投奔项羽。
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项羽。
项羽是一个不爱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作为一个英雄,他很看重业绩,就是战斗之胜、战斗之美,即不能惨胜,要胜得漂漂亮亮,让人们彻底地崇拜他。
甚至,战斗本身比取得胜利,更令人神往。
现在,他的理想和抱负正在被历史置疑。
遥想当年,他怀揣着英雄梦想,带领江东才俊们左右搏杀,入咸阳、烧秦宫、封霸王……
如此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经历,难道转眼就要成空?
难道历史真的要选择刘邦,不选择他项羽?
他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片歌声,先是像模糊的海潮,接着像天空的惊雷。作为楚人,那种家乡的歌声他再熟悉不过了。
「大王,你醒了吗?」一个曼妙的声音从身边传来,「臣妾准备了一些酒,今日想陪大王醉一场。」
项羽睁开眼,回头一看,一位黄衫女子正款款走近,她肤如凝脂,眼睛饱含深情,还有一丝微微的泪光。
虞美人,这是我的虞美人。
项羽一个箭步冲上去,搂住虞姬的双肩。
「上酒。」他朝旁边的士兵低吼一声。
自古以来,英雄配美人。大英雄配的,当然是大美人。
项羽身边的这位大美人,名为虞姬。



项羽和虞姬
4.虞美人项羽是 13 岁的时候认识虞姬的,当时他还叫项籍,虞姬当时也只有 5 岁,户口册上的名字叫虞薇。
虞家与项家是世代友好的家族,因为两家都是楚国的名门,且都是武将。
相比之下,项家的命运更加跌宕起伏。
项羽之上六七代,都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为楚国的国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到项燕(项羽的祖父)这一代,已逐渐没落——项燕因轻敌死于秦将王翦之手,项羽的父亲还没来得及有什么作为,就因病匆匆离世,项羽的母亲在一次严重战乱中失踪。
三位血亲的下场如此悲惨,如果换作一般的孩子,早就撑不住了。
但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项羽坚强而果敢,他现在唯一的生活依靠是他的叔父项梁(同时也是扶他上战马的人)。
前楚国大将虞尹虽然战功平平,但家庭生活要幸福圆满得多。他有一子一女,女孩便是虞薇(家人叫她薇儿)。
传说她出生的时候,也是有异象的,「五凤鸣于宅,异香闻于庭」。那是皇后降生的异象。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wmm 发表于 2023-8-29 01:53:09|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项羽得武勇和其他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数次数十百人斩,斩将,溃围,夺旗,威慑力,力量描写,在加上乌江鬼神战,以步战骑,独杀汉军数百的精锐骑兵,百人斩中唯一的步战,还是对精锐骑兵,这难度爆表了啊。(我印象中夏鲁齐护主的情况下百人斩有记载好像是步战,不过存疑)
只比武勇干货,项羽藐视所有我国历史上的顶级猛将。
siyue110 发表于 2023-8-29 01:53:48|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看他本纪,太豪情万丈了。
自刎乌江时,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yaner 发表于 2023-8-29 01:54:17|来自:北京朝阳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班前回答下!
从信史记载的战绩来看
从历史各方面评价来看
的确是最高的!
至于高到什么程度!
岳飞曾经单挑五十万大军杀出去,单骑冲进山寨杀土匪头子,天生神力能拉好几石的弓,其手下杨再兴临死后火烧尸体,烧出箭头好几升!
刘裕一人追着几千人跑的北府军名将!
冉闵骑马顺风完成三百人斩,但下马就立刻被活捉!
关羽万军之中直接秒杀颜良
吕布辕门射戟箭术无双,单挑郭汜只是把对方打伤
文鸯连续杀伤几百人,但只有资治通鉴记载了,孤证不取!
历史上这么多武力超强的猛男,这些人的记载要么有水分,要么经不起推敲。
相比项羽不仅司马迁,后面的班超班固司马光也都是采取一样的记载!
真正的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男人!
身长八尺,按照度量衡那时候一尺就是23厘米,换算下来就是184CM,在古代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这个身高已经很可怕了。
再加上天生神力,胆魄过人,装备异于常人。
就像一个霸气无双的肌肉猛男,骑着神驹,提着长矛,全副铠甲冲进农民群里面一路冲杀的感觉!
出道起义就是数十百人斩(司马贞索引数十百人就是90人),就是砍死了90个!
后面垓下大战,连续杀了几天几夜,直接连杀汉将,然后又是数百人斩,最后下马拿到又砍死了数百骑兵!
这是极其夸张的,但却经得起推敲!
一声大吼吓尿杨喜,杨喜和司马迁是儿女亲家,而杨喜是亲眼见证过项羽武力的男人!
特别注意的是,项羽是斩杀,而不是那种杀伤,这区别是蛮大的,就是伤亡和死亡的区别!
另外,在古人眼里“蚩尤项羽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
蚩尤不用说了,神话时代的人物,天地八主之中排行第三的兵主,项羽之勇和蚩尤并列!
另外,民间传说项羽拥有过顶之力,就是抓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325052120647688192">看看此书秦汉篇对项羽武力的介绍!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