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果活得长一点,是否会成为李隆基?

[复制链接]
ccbyoujian 发表于 2023-8-29 01:31:0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世民如果活得长一点,是否会成为李隆基?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shuguang1985 发表于 2023-8-29 01:31: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贞观后期稍微拒谏、稍微建造两个宫殿就被人指摘不能从一而终了。在他们眼里真就是:好人不能犯错,坏人做好事一件立马光辉闪耀了。
李世民最牛的不是不犯错,是知错而省,由省而改。他激动起来杀了张蕴古,后面设计死刑复议制度。他晚年稍微放松一些,死前跟李治说,我这一辈子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有很多,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让李治学上得中,而不是学中得下,如此伟大的人最后的自我评价是中。你说他晚年就昏庸?就像你看到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玩了一把游戏,就跳出来说,“你看看你看看,我说考上大学就放松了吧。”这是不是很可笑呢?
听其言,观其行。唐太宗说自己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可为什么不去泰山封禅?说自己犬马鹰隼无远不致,哪个将军不爱马?说自己宫室台榭屡有兴作,请问当年拆洛阳宫分木材给百姓重建家园者为秦王乎?说自己锦绣珠玉不绝于前,那又是谁要效仿汉文帝拒修露台故事而不造阁楼?
lyon 发表于 2023-8-29 01:31: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
李隆基之所以能使天下臣服是因为他是大唐天子,大唐天子之所以能使天下臣服是因为李世民曾经是大唐天子。
这是二人的差距。
夕遥 发表于 2023-8-29 01:32:1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的,首先,以李世民的军事能力,就算七老八十去了前线,也不会像李隆基那样微操得一塌糊涂,哥舒翰李光弼命苦啊,没摊上个好领导。
再有,李世民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很高,贞观朝廷也不流行什么奢靡之风,而且李世民前半生成就远远超过李隆基,自己本身也是贵族出身,想快乐地花钱玩耍也是有条件的,但人家能约束自己。
在君臣关系上,贞观朝的臣子都是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好兄弟,按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他的死忠粉,不像李隆基更多的用权谋之术控制臣子。
在感情方面,李隆基永远爱年轻漂亮会唱歌跳舞的小姑娘,专干宠妾灭妻一日杀三子这种恶心事,天天猜疑打压太子,搞的后来李亨防他比防贼还狠,晚景凄凉也是活该。而李世民一生只爱正妻,当奶爸亲自抚养子女,对七个嫡子女的父爱之深,全然不像心机深沉的帝王,反倒是像个一心为了孩子好的老父亲,对太子更是毫无保留,晚年走哪儿都要把李治带在身边,李治结婚了都不放他去东宫住。
总结,拿李世民跟李隆基比简直是降维打击,不管是做人还是做皇帝,李隆基跟他祖宗比都差远了。
龙岗数据1 发表于 2023-8-29 01:32: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琢磨着吧,你是想说李世民活得够久,会不会有安史之乱。
如果是这样,那不会的。
安史之乱的诱因很多,其中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宰相班子出了问题。
李隆基采用的是独相制,有人说了,不对啊,人家是两个人。对咯,一正一副,你说是几个人说了算?这种制度在开元盛世的造就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没有人扯袖子、下绊脚,政治决策果断、经济发展快速。
但是,开元盛世一旦形成,政治上就要由进取型转向偏保守型,注意政策微调,不要步子太大,避免个人私利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就是想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比姚崇等前任宰相厉害,才去鼓动皇帝开边作战。
无论何时,开边战都要慎之又慎。贸然开战,一则损耗国力,二则使国家军队与政治决策中心出现距离过远的问题,内轻外重、必生祸患,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李世民时代讲究分权。中央分权,实行的是群相制度。四个、六个甚至更多人可以做宰相。
高水平的地方官可以做宰相,战功卓著的边将可以做宰相,位置多、人员杂,有重大决策大家商量着来,结合自身经历一阵剖析,其他人可能赞成加补充,也可能反对加意见,最终的结果都带有折衷性。
不要小看折衷的政策,这种政策把爪子收进肉里,把带棱的边角打磨光滑,实行起来顺畅的就是这种政策。
军事上分权,有军事行动往往多路出征、多帅轮战,持久战事甚至由皇帝御驾亲征。唐太宗时期出兵往往会看到,东路行军大总管、中路行军大总管…行军大总管就是元帅,一出兵就好几个元帅带队。
灭国之战众多,唐太宗也注意搞平衡,今天李靖带队,那明天就是李世绩,后天侯君集,反正要分一分,制衡一下,打完仗你就给我马上回京。长期在外,比如打高句丽,那就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了。
所以说,李世民在世更久的话,也不会出安史之乱,其他朝代也没有出过类似的叛乱,极化的权力是不易驯服的,李隆基的自信有些过了头。
linjcong 发表于 2023-8-29 01:32: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临死前对李治的叮嘱:
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李世民对打天下艰难的清醒认识,对权位的珍惜,对亡国的担忧,毕竟隋炀帝的例子就在眼前。李隆基但凡有一成他太爷爷的觉悟都不至于差点亡国。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