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世民就像开了挂的大男主。
关陇贵族出身,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得各路大佬辅佐,开创贞观之治。
作为帝王,善待功臣,优待万民,不仅能写会画,还专情。
能被诟病的,也就是玄武门之变了吧。
李家内斗这个事情,其实是李家分工的后遗症。
起义时,家长李渊对家里人的工作做了分配,老大李建成是太子,是备胎,当然就得放在后备厢,所以镇守长安。
二小子李世民打架生猛,就放出去茬架。
三小子李玄霸早逝,只能过年过节闻点腊肉味。
四小子李元吉生瓜蛋子,干不成大事,就留在老家太原。
原本是一套分工合作干大事的布局,但最大的问题是蛋糕怎么分?
按李渊的想法,当然是太子李建成接班,李世民保天下,李元吉嘛,该干吗干吗,不缺他一口吃的就行。
可打着打着,就发现有点不平衡了,老二李世民战功太大,而且打一个地方就收一大堆男人到自己家里,搞得家里的人才比朝中的人才还要多。
再加上身边一些不安全分子老有从众心态。
比如大舅子长孙无忌、多谋房玄龄、善断杜如晦、善打人尉迟敬德等,总是让李世民往前走两步。
老大李建成又是一个糯米团子,啥事都好商量,渐渐就成了一个摆设。
老四李元吉则是一个生瓜蛋子,连个太原也守不住。
这样一来,就把李世民给突出出来了。
但李世民毕竟是老二,李建成才是太子。
于是李渊开始想办法搞平衡,以后带兵也不让李世民去了。
后来山东刘黑闼反叛,李渊就不让李世民去,让李建成去。
跟突厥感情破裂,也是让李元吉出马。
玄武门兵变那年,突厥来犯,李世民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可没想到,老爷子点了李元吉的将。
李元吉这位兄弟,也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兄弟,他跟李建成说:到出兵之时,趁李世民出来送我们,我们弄死李世民,然后挥兵回宫,父皇还不把皇帝之位传给你?
当然,这后面还有一个计划,李元吉没说,就是弄死李世民后,顺便弄死李建成。
李建成说:好啊好啊,以后我当了皇帝,就封你当皇太弟,以后你接班。
这当然也是智障忽悠傻子。
这三兄弟个个心怀鬼胎,大家有本事到玄武门来聊聊。
玄武门兵变是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夺嫡之争,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跟这个比起来,就太小儿科了。
玄武门兵变,是不是李世民伏兵在玄武门呢?不是的,李世民的伏兵在临湖殿。
临湖殿是唐高祖李渊的临时办公室。
前一天,观星的官员发现「太白见秦分」,金星出现在秦的分野。
李世民封秦王,这代表着李世民要当天子。
李渊一听,当然大怒:老子还没退休,你就要顶我的岗了?而且我的太子是李建成啊。
于是,李渊把李世民叫过来质问。
答不好,他就要幽禁李世民。
这时候,李世民只好转移视线,抛出了李建成跟李渊妃子私通的事情。
这个事严重了,要知道,当年的杨广就跟杨坚的妃子私通过,隋朝的悲剧还要在唐朝上演?
李渊大怒之下,下令三兄弟明天到这里集合,大家对质,彻底解决诸王之争。
那李世民为什么要伏兵于此呢?
这就是另一个秘密。
李世民发动兵变,第一目标并不是杀掉自己的竞争者李建成或者李元吉,他采取了更为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控制李渊。
李建成、李元吉的能力都来自李渊,只要控制了李渊,这两人就不在话下。
李世民的皇位是从父亲手里抢来的,而不是从李建成手里抢的。
所以,李世民是伏兵于临湖殿,控制了李渊,然后用一条船把李渊载到了船上。
其中,必然经历过血战。
不过,唐朝的史书没有记录,只有一些零星线索。
史书记载,李建成从玄武门进来后,是「至临湖殿觉变」,到了这个殿,才发现出大事了,然后在逃跑的过程中,于玄武门被杀。
为什么只记玄武门杀李建成,而不写李渊被抓呢?当然是因为囚父这种事没办法写。
最后,为什么突出玄武门呢?这是因为李建成的属下逃出来后,跑到了太子府和齐王府搬救兵,两人手下各有不少兵马,集结了两千多人。
杀到玄武门时,发现门已经关上了,因为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
玄武门进不去,秦王府的兵马跟东宫以及齐王府的兵马在玄武门前打了一仗。
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眼里,这自然就成了玄武门兵变,哪里知道,它的正确名称应该叫临湖殿兵变。
虽然走的夺宫路线,但李世民同学当皇帝还是很专业的,尤其是请了魏徵矫正自己的行为。
以前一想到魏徵,大家就会想到「耿直」这个词,因为史书里写了嘛:「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那会儿,对建设新型帝国完全没有经验,于是,数次把魏徵叫到卧室里,请教各种方法的优劣。
而魏徵经验丰富,开启各种模式,性子又很直,一直没有弯过。
不过,魏徵坚持找李世民的碴儿十多年,批判过的话可以出一本砖头厚的书,又总是那么让人心悦诚服,被骂成狗了,还要点头点赞。
一开始,魏徵还是一个小道士,颜值不高,学历为零,武力比豆腐还渣。
看看唐初那些牛人。
哪个不是特长生?乍一看,哪有魏徵发挥的机会?
房玄龄:我善于谋略。
杜如晦:我长于判断。
李密:我出身好。
徐世勣:我有地方基础。
李靖:我会打仗。
魏徵说:我会……反正我能说敢说!
注意,能说还在敢说前面。
那年,魏徵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靠李唐,因为没啥门道,工作一直没安排。
魏徵一看,得自己揽工程了,他自我推荐到黎阳找到瓦岗寨老二徐世勣,吃了顿撸串就把徐世勣给说跪了。
玄武门事变之后,魏徵跳槽到秦王府,又把原太子府的人给说得放下了武器。
这就是天生的统战人才。
到了后来,唐太宗说,我有两把刀,一把给最爱的房玄龄,另一把给最亲的魏徵。
拿着刀,魏徵对「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这句话,简直不能同意再多了。
比如有一次,有人告了魏徵一状,说魏徵包庇亲戚。
李世民很高兴,说:「这人平时总挑我的毛病,可逮住他一回了。」
李世民马上让主持纪律工作的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
查了一下,温彦博回来报告,说查不到,但是……
看,官场杀人刀就藏在这个「但是」后面。
「魏徵既然是我大唐员工,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他没有避嫌,被人诽谤,所以也是要批评的。」
李世民很高兴,连连点头,说把这个文件发下去,让魏徵反省一下。
李世民还特地说:「以后,要注意点言行,再被人告就是你的问题啦!」
我被诽谤,也是我的错?
魏徵大大方方承认了:我确实错了,我确实不注意言行。
但是,(注意,转折点来了)我这是为国言行不当,咱们当大臣的,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跟皇帝协调,要是只管自己的步调,那就没办法跟皇帝同步了啊。
哼,你牛,你检举我,你挑我刺,我先认下这个错,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打败你。
碰到指责,不如先承认错误,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自己辩解,这样,比直接反驳往往更有效果。
李世民刚才得意扬扬,现在一听,马上点头:我错了,老魏你说得对。
大家通常以为魏徵什么都敢谏,但其实,老魏也有不碰的雷区。
到了晚年,李世民有点事情想拜托一下魏徵:老魏啊,帮我照看一下太子李承乾吧。
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儿子,都挺能折腾的,比如太子李承乾,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魏徵先生经常批评老板,但从来不批判或者点评老板的儿子,而且魏徵也不想管太子的事情。
嫡位之争,历来就是五万伏电压的雷区,让老魏干,老魏没这么傻。
况且,老魏门儿清,他跟李世民就是老板跟打工仔的关系。
说交情深,那都是工作上的,论私交,其实浅得很。
老魏才不会笨到去管老板的家事。
要请人管,你找你的玄武门班底去!
后来,有些大牛人管了,比如长孙无忌,比如褚遂良。
长孙无忌最后是用绳子把自己勒死的。
褚遂良先是被贬到长沙,后来又被贬到桂州,最后贬到了爱州,那个叫爱州的地方……已经到越南了。
还有很多高技能,魏徵也玩得转,比如这一项:批评之前,永远先赞美一下,而且永远不要用第三者来打比方。
到了晚年,李世民这位仁兄就开始有点放纵了,什么奢侈的事情都干了出来。
这咋劝呢?
要不干脆横下一条心?说「李世民啊,最近我观察你跟商纣王差不多呢」或者「李总啊,我发现你跟你杨叔一样咧」。
那结局只有两个字:征,卒。
魏徵才没那么直呢,人家是拐着弯说的。
他说:「老板啊,我记得以前您干得特别好,特别能听进去劝,什么奢华的东西都不搞。最近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这明明就是幼儿园老师忽悠小朋友的话嘛。
其实,在自尊面前,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孩,你不能踩着对方的自尊,还让人家认同你。
有时候,我们需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把批评变成赞美来说。
说直话、难听的话、尖酸的话,这不是本事,这只是失态。
但有时候,李世民确实有点不省心,想赞美也找不到亮点,那咋办?那就拐个弯说吧。
贞观十年(636 年),李世民修了一座高楼,领着魏徵到楼上,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否可以看到昭陵?」昭陵里埋着长孙皇后。
「哦,你说昭陵啊,那我早看到了,我还以为你在说献陵呢!」献陵埋的是李世民的老爸李渊。
这就是不好好说话了,要好好说,直接就是:李总啊,你想老婆没错,但你也抽空想想你死去的爹啊,你天天在这里望老婆,你爹的坟墓都长草了也不修一下。
李世民自己是黑话高手,秒懂魏徵的意思,很乖,回来就把楼给拆了。
那么,魏徵说话这么弯,为什么还被称为直臣呢?
一开始的误会是来自这里。
玄武门兵变结束之后,李世民找到魏徵,准备开个批判大会,让魏徵交代一下自己怎么站队的。
通常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打死也不服,老子就是反你,咋地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服个软、认个错,表示自己眼瞎,求领导给个机会。
魏徵走了第三条路。
他说:太子要是按我说的去做,今天就不会失败了。
咦,这跟第一条不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同!
第一,他承认了错误,他确实给太子出过主意;第二,他没有指责李世民,说李世民谋杀兄长;第三,他还批判了李世民的对手李建成,因为李建成不会用人嘛,言下之意,还是你李世民会用人啊;第四,他做自我检讨,还把自己夸了一通。
这一句话的水平,真绝了。
而且,明明这么弯,李世民还说他直:王器其直,无恨意。
魏徵这么会混,那他就没犯过错?
事实证明,他还是犯过错的。
他搞了一本材料,记录了他是怎么劝告李世民的,其实就是一本「魏徵的说话之道」,然后给为皇帝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
这就不对啦,皇帝的小辫子,你抓抓就算了,还要登记在册,用皇帝的错误来证明你的说话之道。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时,魏徵已经翘辫子了,但李世民还是发了脾气,把魏徵地下安居房的招牌——墓碑给砸了。
看来,说话是一生的修为啊。
李世民先生在这么多能臣的辅助下,做了不少好事: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