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操这个人?

[复制链接]
AngelKiss 发表于 2023-8-29 01:34:25|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奸雄还是英雄?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dudelee 发表于 2023-8-29 01:34:44|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220年,曹操病逝。弥留之际,他十分叹息地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唯独不知道到了九 泉之下,如果子修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
子修即曹昂,是刘氏与曹操所生。据说刘氏原是丁氏的丫环,后来成为曹操的妾,不幸的是,红颜薄命,刘夫人早早便撒手离开人世。刘夫人临死前,将孩子托付给丁夫人。
丁夫人对长子曹昂,她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丁夫人教子有方,这是曹操不得不佩服的。
但是,这位良家妇女,看不惯丈夫在外面拈花惹草的贪婪劲儿。为此,两个人常常闹别扭。她说归说骂归骂,曹操还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有时丁夫人就想,我就只当你这个老东西死了。
公元197年,曹操率军讨伐南阳张绣,结果一见到张绣寡居的婶母姿色出众,便像饿狼一样忘乎所以地扑了上去。张绣被迫投降,本来就心有不甘,如今曹操居然要做自己的“便宜大伯”!是可忍,孰不能忍!
张绣在曹操毫无防备之时,率旧部夜袭曹军大营。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曹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混战中,不但曹操身负箭伤,他的长子曹昂更是被乱兵射杀。
曹操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全亏了曹昂将他的坐骑“绝影”神骏让给了曹操。曹昂死了,他的“绝影”神骏却救了曹操一命。
这一切都是曹操的罪过。他岂止是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曹昂啊!他更对不起丁氏呀!
当消息传到丁夫人那里,当她听说曹操后来居然宽恕张绣并纳张家女人为妾时,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对曹操痛恨到了极点,于是哭骂道: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
何止是骂?估计丁夫人打曹操一顿的心都有,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曹操也伤心啊!但责任在自己,他无话可说。曹操献殷勤,丁夫人不理、不睬、不甩。丁夫人当面痛骂,背后痛哭,简直对曹操失望极了。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
曹操以为丁夫人在曹府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回娘家后必然难耐清贫,很快就会回心转意。
可是,他错了。他太低估与自己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丁夫人。在自己娘家,丁夫人泰然自若,优哉游哉地在织布机上纺纱呢。曹操多次派使者去接她回家,这个高傲的夫人连看都不屑看一眼。
纵然如此,曹操依然没有放弃请丁夫人回家的念头。他以为是自己诚意不够,丁夫人肯定在等着自己亲自去请呢。这一次,曹操想错了。他太高估自己了。
曹操终于闲下来了,亲自带着侍丛人马,去丁家迎接妻子。听说女婿来了,丁家人连忙让丁夫人出来迎接丈夫。谁知丁夫人却恍如未闻,依然不慌不忙地织她的布,丝毫没有出来迎接夫君的意思。
都到这个地步了,曹操还以为丁夫人不出来迎接,是在试探他的耐性呢。不过,尽管如此,曹操还是不计较,亲自走到织室去找丁夫人,而且还抚摸着丁夫人的后背请求说:“你就不能回头看看我?与我同车返回王宫吧!”
丁夫人对走到织布机前的曹操是何反应呢?既不回头,更不答话。任随你曹操如何献殷勤她都不予理睬。曹操还是没有死心,他在等着丁夫人与他说句话。然而,曹操等了许久,丁夫人依然没有一丝反应。曹操只好无趣地出去了。
曹操的秘书和侍卫都看不下去了,随从请他上马,曹操却犹豫着再次走到织布机前,请求丁夫人回心转意,跟他一起回曹府。
这时的丁夫人,手里的梭子一线不错地照织不误。那份沉稳,胜似空城计中弹琴的诸葛亮。遇到这么一位内心如此强大的女人,曹操也没办法。
曹操看怎么做都挽不回丁夫人的心,也就死心了。他绝望地叹息了一声:“唉,真是决绝啊!” 之后,怏怏不快地离开了。
没过多久,曹操派特使传谕丁夫人,说如果她愿意,可以改嫁他人。
曹操让丁夫人改嫁,可是丁夫人敢嫁吗?即便她敢嫁,谁又敢娶呢?
丁夫人被废后,出身倡家的卞夫人接替她当了曹操的正妻。丁夫人的性格很倔强刚烈,以前对卞夫人并不好。
不过,虽然丁夫人把丈夫给休了,但曹操一直没有忘记她,屡屡借卞夫人的名义邀请丁夫人返回王宫赴宴。
卞夫人知道丈夫心中的想法,总是把与丈夫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对于这一点,丁夫人回想起自己当初对卞夫人的不满,多少有点心存愧疚。她很和气地与卞夫人说话,但对旁边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曹操,却依旧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
几年后,丁夫人在娘家静静地去世了,她走完了自己残缺而又离奇的一生。她的离世让曹操伤心不已,他再也没有赎罪的机会了。
卞夫人体察丈夫的内心,主动请求亲自操办丁夫人的丧事。曹操从内心非常感激卞夫人,亲自为丁夫人选择了墓地,将她安葬在了许昌城南。丁夫人去了,曹操依然对她难以释怀。
公元220年,曹操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前,他曾叹息说:“我这一生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丁夫人。对她始终未曾当真负心,可是做错了事却难以挽回以致决裂。不知道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
曹操无法回答,正因为无法回答,所以才无法释怀。看来,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不同,史书中的曹操,是一个重感情、重亲情、有悔过之心、有家庭责任心的人。
蛋蛋小林 发表于 2023-8-29 01:35:22|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书上对曹操评价不高,但事实上,他非常有头脑。
曹操为什么会崛起?
为什么是曹操率先统一了北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流民四起。
董卓入长安,导致军阀混战。
据《三国志》记载,董卓死时,每郡人口仍在几十万户。
十年军阀相互征战中,90% 以上的人口在这片土地上彻底消失了,都城长安甚至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
流民人数再次达到百万的量级,人们带着耕牛、农具举家流亡,且耕且战,经常以野谷、野菜、树皮充饥,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倒在了流亡路上……
天下大乱、战争纷起,人民没法安心生产。
随着人民离开了土地,粮食便出现短缺,于是各方势力加入资源争夺,战争便不可避免地一再发生。
什么叫天下大乱?就是进入这种恶性循环。
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和他的谋士们想出了一个办法。
《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与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 195 年),曹操和谋士毛玠会谈,深刻剖析国内形势,精确判断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
当时,最强大的军阀首推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刘表。
毛玠认为,袁绍为人多疑而少断,根本没有紧抓经济建设,他的军队甚至要靠野果充饥;刘表为人小富即安,只要不冒犯他的利益,他就不会主动进攻别人。
于是他得出结论——袁绍、刘表都不可怕,曹操要想成就「霸王之业」,只需「守位以财」。
这句话也是国富民强永恒的真谛:要想成为霸主,必须有最强势的经济!
曹操「守位以财」的方法,在历史上叫作「屯田」。
如何「守位以财」?当务之急的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粮食。
在当时,一方面大量无主土地无人耕种,一方面大量流民要吃饭,如果让这些流民在无主土地上安心耕种,不就有财(粮食)了吗?
这就是「屯田」,就是招募流民开垦无主荒地,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曹操之所以能招募流民,是因为流民相信他能保护自己安心生产;而曹操之所以有强大的保护力,是因为他身后有武装起来的众多流民来对抗其他军阀。
「鸡生蛋,蛋生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是第一只蛋,也就是第一笔招募流民的钱(种粮、耕具、必要的生产资料等)究竟要从哪里来。
答案是抢劫。
定都许都之后,曹操收编的第一批黄巾军是青州流民,大约有一百万人。
为了安抚这批流民,曹操挑选了其中的精壮者组成军队,也就是后来的「青州兵」。
然后,曹操亲自带着青州兵劫掠了从汝南、颍川来的黄巾军,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靠着这些资财,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曹操颁布了《置屯田令》:流民每五十人为一屯,春夏耕种、冬秋操练。
屯民如果使用官家耕牛(也是抢来的),收成与官家四六分成;屯民如果自备耕牛,则收成与官家五五分成。
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好方法。
仅仅一年,曹操就分到了一百万斛粮食。
成绩的背后是悲惨的屯民,他们要向曹操缴纳 50% 甚至 60% 的收成。
但这样的税率高吗?
高不高,要看跟谁比。
跟「文景之治」的三十税一(3% 的税率)比,50% 当然很高;但跟其他军阀比,已经相当低了。
聪明人不止曹操一个,所有军阀都想空手套白狼,都在招募流民。
只不过,店大欺客,多数军阀并不在乎流民的生命,甚至不在乎生产多少粮食,他们只在乎自己占有多少土地。
在他们眼里,流民是任人蹂躏的奴隶,不要说分成,流民经常连自己都养不活。
既然有这样的好方法,其他各地军阀为什么不纷纷起而效仿呢?
要想彻底解决流民问题,必须由国家来制止各军阀的过火行为。
东汉末年,但凡有点规模的军阀都要靠手下众多小军阀(坞堡)支持,谁也不敢禁止军阀圈禁流民,包括实力最强的袁绍和刘表。
大军阀要靠小军阀(坞堡)支撑台面,无法禁止坞堡抢占流民和土地。
而曹操是唯一禁止圈禁流民的大军阀。
曹操本出身寒门,跟坞堡没有多少利益瓜葛,所以他能下得去手。
50% 的开价确实黑了点,但比起要钱又要命的其他军阀还是宽松了很多。
何况,50%—60% 的税率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只执行了一年。
官渡之战后,立即改为「每亩每年四升谷,每户每年两匹绢、两斤丝绵」;遇灾年,官府赈济灾民;遇丰年,税率不再提高;屯民可以自由选择,留下屯田或者离开。
四升谷、两匹绢、两斤丝绵已经是屯民的所有负担。
此外,任何人不得向屯民摊派杂税、徭役、兵役。
官渡之战当年(建安五年),曹操宣布缓征屯田户所有份粮,颁《抑兼并令》。
明确禁止各地坞堡收容流民、抢占无主土地,坞堡不能再奴役流民,举凡收容流民,都要直接成为曹操(国家)的屯民。
无论是天朝贵胄的皇亲国戚,还是位极人臣的宰相大官,都必须遵守这道《抑兼并令》。
曹操禁止其他军阀圈禁流民和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流民问题。
而历史书上对曹操评价不高,也正是因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损害了坞堡集团的利益。
曹操的《置屯田令》《抑兼并令》的实质是国家对小农发放土地,小农直接向国家缴纳地租。
推行「耕者有其田」当然会得罪其他的封建官僚,而书写史书的笔杆子掌握在这个群体手里,他们愤怒无比,但又打不过曹操(最厉害的军阀袁绍都在官渡被干掉了),只能在历史上把曹操画成了大白脸。
曹操当政时天下无主、土地数不胜数,把这些土地分给流民,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获益的情况下,个把军阀只能保留意见,社会由大乱转向大治。
按照中国历史的逻辑,一代枭雄如果获得了经济实力,马上就会征讨四方,最后统一中国。
而在三国历史中,事实正好相反。
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始终隐忍不发,更加笃定地坚信毛玠提出的信条——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wwwrxt 发表于 2023-8-29 01:36:08|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辭海歷史分冊中國古代史(1989年)》: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都0202年了,评价人物还在使用"非A即B"的方式?《辭海》对曹操的评价算是梗概而且偏正面了,实际上评价曹操,还不如自己多看点书去多了解一下他老人家,而且历朝历代都有对他的评价还能参考。
yuhaimin 发表于 2023-8-29 01:36:3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芳流臭本一身。
lovejax 发表于 2023-8-29 01:37:29|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