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穿汉服的没有穿秦汉的,都是明代汉服?

[复制链接]
renkis2004 发表于 2023-8-28 05:02:13|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国穿汉服的没有穿秦汉的,都是明代汉服?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fanswu 发表于 2023-8-28 05:02:39|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欧大陆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基本都是17世纪确定全套体系了,
西欧18世纪迎来工业革命,17世纪服饰自动变成传统民族服饰的终极形态,这个不用多说(包括美国的盎格鲁人同样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服饰)。
而东亚日本的和服,在17世纪男女皆为小袖,男装的小袖+羽织长期为武家+富裕市民礼服,现在更是成为日本男性的第一礼服。上层武家女装的礼服则是打挂系小袖,比如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夫人所留下的画像。
后来江户时代和服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18世纪大型商业市镇全面崛起(江户和大阪为代表)、纺织业的发达,和服女装袖子越来越大,发展出了振袖(大袖)。
如果我们看汉服,就会发现,这个“棉花普及+纺织业繁盛,袖子越来越大”的现象,早在15世纪的江南就已经率先出现,明代汉服早于和服200年走完了大袖化的过程。
所以汉服该走的路都已经走过,袖子的长短、袖口的大小这些对于晚明汉服而言,都是小细节、小调整,完全不影响现代人将晚明汉服在21世纪延续下去。如果你通过长衫,判断道袍、曳撒(自然)演变到19世纪会重新变成窄袖,也没问题,这些都是小细节。
17世纪,闽粤汉人已穿着晚明汉服、戴着眼镜,跟全世界的海洋势力进行商业往来,郑芝龙身上穿着汉服,口中说着闽南语(母语)、粤语、南京官话、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走向世界。
嬒狼 发表于 2023-8-28 05:02:49|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服运动的核心是接续曾经被满洲人断绝的民族服饰文化,而不是玩古装cos。
即使相比宋代服饰,明代服饰似乎有多元化的趋势,但这属于自然演变。
所以明代汉服是接续正统源流的必然路径。
秋之舞 发表于 2023-8-28 05:03:15|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没有,只是日常穿的少!
今年的国风大典还有好大一批模特穿的是秦汉时期服饰呢:



日常穿秦汉服饰的少归结起来就俩原因:
不完全了解汉服的,觉得秦汉服饰时代的眼泪太多,怕穿错;
了解汉服的,选择面广,日常穿嫌麻烦。
秦汉服饰时代的眼泪就不用我多说,很多答主都有写,最出名的就是根据电视剧美人心计魔改出来的双绕曲裾。



秦汉虽然有曲裾,但和这个曲裾形制是完全不同的,穿起来的样子也大相径庭。我之前有研究过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看完下面这些科普你就能大致了解为啥懂汉服的人群,日常也不大会选择秦汉时期服饰了。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汉有分西汉和东汉,因东汉服饰更贴近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我把它统一划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来讲,今天呢就只谈西汉时期的主要服饰。
西汉我们比较熟知的服饰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出土的直裾袍和曲裾袍:





但就一些其他的出土文物来看,西汉时期的服饰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并不止有直裾袍和曲裾袍这两种。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西汉墓出土的西汉陶俑妇人像可以看到,时人有着袿衣(《释名·释衣服》记载:妇人上服曰袿,其下垂者,上广下狭,如刀圭也),也是一种女子常服,形制类似深衣,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成两个尖角。





湖北孝义汉墓出土的汉代著曲裾木俑(复原图)可以看到,他们穿着窄袖、曲裾、绕襟的深衣,可能也是曲裾的一种,但确实和马王堆出土的曲裾袍有一定差别。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雕衣木俑,里面穿着信期绣长袖长袍,外面套了一个对襟长袖长襦,里面那件衣服的形制和马王堆出土的直裾袍曲裾袍都有细微差异,外面这个长襦就更不用多说了。





因为没有衣服实物出土,所以我们就简单的提一下,大家知道有这么些样式就好,还是主要讲一下有文物出土的直裾袍和曲裾袍。在详细介绍这两种形制之前呢,我稍微聊一下西汉时期妇女的穿着,我们看到的这种直裾袍曲裾袍并不是现在连衣裙的存在,而是属于上衣的范畴,下裳还会着褌袴和交窬裙。
出土的文物里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一般来说是第二层外衣,里面会再衬一个单层的襦,外面可以套素纱襌衣。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直裾袍和马王堆出土的直裾袍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准确来说他们是按战国时期浅黄地绣凤鸟花卉纹绢面锦袍来做的复原:







再来说一下曲裾袍,出土的曲裾袍可比直裾袍要华丽多了,直裾整身基本都是用的印花,而出土的大量曲裾袍都是用得整身刺绣。这些刺绣基本都是汉代的代表性纹样,有信期绣(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燕,而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寓意“忠可以写意,信可以期远”)、乘云绣(在翻腾飞转的流云雾中隐约可见露头的凤鸟,寓意“凤鸟乘云”)和长寿绣(朵朵卷曲的祥云舒展在仙树的枝叶间,细看是茱萸、凤鸟、龙等象征着长生的吉祥生物显现在云中,屈原《楚辞》中有“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凤鸟出现天下大康宁,也使人长寿)。







曲裾的复原款市面上还是蛮多的,但花纹和文物相仿的比较少,我是只看到了桑缬和襦一坊有做曲裾纹样的复原。



那个时候的下裙是四个梯形裙片拼接的破裙,只不过我实在没有找到售卖的这种裙子,所以没法给大家做展示。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绛紫绢裙

秦汉时期对女性服饰风格的普遍审美是风雅硕女,衣服包身且长度基本都拖地,日常穿着的话着实不大便利。还有一点,目前做这种复原服饰的商家偏少,消费者也少,自然平常见到的就更少了。
stefanie 发表于 2023-8-28 05:03:22|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汉服复兴在初代同袍掌控下的时候是满脑子搞周制,并且提出从周到汉这是最牛逼最纯粹的汉服。
那好嘛去搞嘛。
真让他们去搞的时候,就出问题,初代同袍认为周制汉制是一个模样,比如两个宣传的重点形制直裾(直裾深衣)和曲裾(曲裾深衣):




哪怕对汉服一无所知,只要从常理想想,周朝八百年,汉朝四百年,要说一千多年时间衣服完全一毛一样这事情本来就够荒唐。而对汉服如果有一定考据,真的深究会发现,这些直裾曲裾没一件是做对的,在宣传的时候,初代同袍也喜欢拿文物出来自证,但是但凡看过两眼文物,也能发现,文物跟他们宣传的压根不是一个东西。


那年头被宣传作曲裾的是这些由电视剧魔改而来的螺丝钉(根据电视剧美人心计服装魔改而来的双绕曲裾):


但如果按照文物复原那会是这样的(根据西汉辛追夫人墓出土服饰复原的马王堆绕襟袍):


这期间无数人提出过质疑,但初代同袍并不在意如何考据和复原服饰,真的提倡复原的还会被扣上复古的帽子来批判,满嘴就是复兴不是复古。但初代同袍在宣传那些脑洞直裾曲裾的时候,一边又是口头上宣传秦汉服饰,这种开脑洞乱搞的做法不仅给了影楼装极大的生存空间,还造成了对初代同袍的信任崩塌,骗人这个事情呢,是可以长期骗一小部分人,也可以短期骗大部分人,但不可能长期骗大部分人,你说是先秦到汉代的服饰,那真的是会有较真的人会看文物看考古报告去考据先秦到汉代服饰长啥样。
最后是在2015年,初代同袍的掌控已经逐渐减弱,受够了被骗的同袍们开始集中抵制这些影楼曲裾、影楼直裾,到2016年,早年这些直裾曲裾就完蛋了,先秦到汉代服饰就回到了它们本该有的位置,在汉代及之前,只有那么几件文物,体系缺失的厉害,只能零星满足一些摄影写真等等的需求。
lygcss 发表于 2023-8-28 05:04:22|来自:湖南长沙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
早年很多人整,曲裾一度很火
后来一个个回过味儿来了,秦汉时代的衣服是好看,是真的好看,但和今天的生活习惯差太多了,最大的一点,汉族从席居变成坐具了。
这就很麻烦,意味着生活起居的巨大变化,还差了千年,而且汉代服饰实物流传太少,几乎不成体系,你复原汉代,是非常费力,且不太实用的。
所以汉代服饰今天不适合大规模复兴,因为本身基本就是自然演化不见的,唐以后中国从席居转坐具,本身就带来了一次变革。
明代就不一样了,那是汉服最后的自然演化阶段,汉服就是在这个阶段被满清扑杀的,整体是比较贴合今天的习惯的,也有大量的服饰文物流传。韩国的韩服有相当部分算是明代汉服的改版,包括网巾,贴里,圆领袍,乌纱帽,这些韩国服饰的重要部分,受明朝影响极其深(当然不同也是有的,但是深受明朝影响)韩国人今天仍在穿,用作民族服饰使用。
所以理智分析,汉服从明制断,从明制复原也合理,明制也更贴合近代的生活习惯,可以参考的文物更多,自然更容易被选择啦。
但汉代形制复原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可以用来反哺影视剧行业,和挖掘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今天重新使用。简单说,文艺复兴。
汉服运动本身是带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的
其实比较起来,宋明是可以一块复兴的,因为二者是前后脚关系,明太祖的复衣冠如唐宋,今天也有借鉴意义,而且明朝吸收了相当部分元代蒙古族的服饰元素,包容性也很强。
至于清朝,剃发易服了解一下,基本把汉服整个体系,连根拔起了,剩下和尚道士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戏服,儿童服装苟延残喘,属于实质性毁灭。历朝历代,元代蒙古人都没有灭掉的汉服至此亡。




顺道展示两张明制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