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姜子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suidywu 发表于 2023-8-27 14:07:3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的姜子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雯雯374943 发表于 2023-8-27 14:08: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史记》距离的年代较远,故而尽量使用先秦时期的资料。
先说一下,姜子牙的年龄问题没有那么夸张,南宋时期的人已经给出了质疑,真实的年龄应该是活了一百一十多岁,司马迁给出的数据也是百余岁,个人推测大概推测是116-118左右。
《困学纪闻-卷八》:【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参考年数,盖寿一百一十余岁。今按《书-顾命》云‘齐侯吕伋’,则成王之末,伋已嗣太公为齐侯矣。】
先说姜子牙是什么时候加入周的,时间是在纣王三十一年,而且吕尚加入了以后,周的活跃度一下子就上来了,还设法从纣王哪里得到了讨伐诸侯的特权,几乎年年都有周的记录,放到现在来整个一社会不安定分子。
《竹书纪年-殷纪-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有赤乌集于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
【三十五年,周大饥。西伯自程迁于丰。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发营镐。】
吕尚在周文王手下干了十年,然后在周武王刚登基时辅佐其灭掉了黎。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四十二年,西伯发受丹书于吕尚。】【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
然后在周武王十二年的时候一起讨伐殷商,周武王应该是同年改元,故而伐纣时是武王十二年。
《竹书纪年-殷纪-帝辛》:【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秋,周师次于鲜原。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
《竹书纪年-周纪-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王亲禽受(原文如此,即纣王。)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
在伐纣的时候姜子牙还和伯夫架着战车致师,也就是显示肌肉,如果太公望的年龄此时不超过70岁,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已经九十上下了,这就存粹折腾老人家,而且姜子牙尚父的身份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
《逸周书-卷四-克殷解》:【周车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王既誓,以虎贲、戎车驰商师,商师大崩。商纣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与火。】
《诗经-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至于被封在齐国这件事应该是知名度极高了
《吕氏春秋·纪·仲冬纪》:【吕太公望封於齐,周公旦封於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 】
周武王在位十七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吕尚成为三朝元老。
《竹书纪年-周纪-武王》:【十七年,命王世子誦于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五十四。】(有些本子作九十四,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然后结合资料来看,姜子牙在此之后开始进入退休生活,大概是在周成王开始亲政前不久,姜子牙在把领地稳定下来以后,应该就把位置交给了儿子吕伋,自己退休养老。
《竹书纪年-周纪-成王》:【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
你以为就结束了吗?没有,周成王去世以后,姜子牙还活着呢,一直活到了周康王六年,很可能还见过未来的第五任国王周昭王。
《竹书纪年-周纪-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
《竹书纪年-周纪-康王》:【六年,齐太公薨。】
文王和武王父子的26年,还有成王的37年,以及康王时代的6年,从加入到去世,一共经历了69年的时间,这也是姜子牙寿命的一个重要考证点,去世时间和效力周的时间是确定的。
按照尉缭子的算法,77+69=146,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尉缭子-武议》:【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年余而主不听,人人(之谓)[谓之]狂夫也。】
按照刘向的算法,70+69=139,这个也很难让人相信。
《说苑-君道》:【太公望出夫朝歌之屠,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
结合前文提到的那个《困学纪文》,应该是一百一十多岁更能让人接受一些,姜子牙加入周文王的团队时候应该未满五十。
周武王去世时是54岁,那么作为尚父,应该大二十岁上下比较合理,然后古人算虚岁,是119岁的话直接就是一百二十岁了,所以我们可以大致上划一个范围,即116-118岁。
做小生意还有七年时间,也就是大概40-42岁的时候开始干这一行,然后47-49岁时加入周文王的团队当中,彼时姬发28岁,后面姬发灭殷商,太公望在牧野之战致师时为68-70岁,周成王时继位为73-75岁,然后在八十岁左右让位交给儿子吕伋,最后于康王六年去世,享年116-118岁。
twinsbbs 发表于 2023-8-27 14:08: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言姜子牙一生活了139岁,庙堂之上他被历朝历代的君王称为兵家鼻祖、武圣,江湖之中他又因《封神演义》一书获得了众神之神、神祖的称号。
如此人物,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在那个人均寿命四五十岁不到的时代,他七十岁之前竟然靠着杀牛卖酒为生,直到70岁时才因在渭水旁钓鱼得遇周文王赏识,被请出山,协助周武王完成了伐商壮举,成为国家二把手。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1、第一卦渭水河畔姜太公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魅力,以前我总是不得其解,为何一个商周时期的古人时至今日仍然能让人钦佩崇拜呢?
直到近些日子,我静下心来好好读了一下姜太公的兵书《六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身上那种深深吸引我们的气质,不正是促使我们华夏儿女在面临逆境时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名为“希望”的存在吗?



【姜太公剧照】

拿我们熟知的“姜太公钓鱼”一事说起,我们总是歌颂他七十岁出山,辅助姬昌、姬发父子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呈现出的无尽智慧。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忽视了,就是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却在市井中靠着杀牛、卖酒为生,度过了近乎七十年的岁月。
这该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身负治国之才的情况下,甘愿忍受着无人赏识的寂寞,于平淡的屠夫生涯中一边养家糊口,一边锻炼自己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不过,如姜太公这样的金子,哪怕身处俗世的泥沙中,也终究会绽放出属于他的光辉呢。
这个绽放的过程,还出奇的好玩哦!
《文韬·文师》记载,周文王姬昌打算出门外出狩猎,他让太史编占卜自己到哪儿可以打到猎物。
太史编占卜的结果,出人意料,他是这样对姬昌说的:您这次去渭水的北岸打猎吧,在那里您会得到很丰厚的收获。这种收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而是一位拥有公侯之才的贤人。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有了他的辅佐,您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好处。
姬昌闻听此言,心想我不就是外出打打小怪兽吗,怎么这太史公突然和我谈论起锦绣前程了?




【八卦】

不过,对于占卜一事,周文王本人是非常推崇的,他甚至一手建立了后天八卦图,足以证明他在卜算上的成就。
姬昌便问太史编:是不是这么给力哦?你莫豁我哦!
太史编对姬昌说:老哥,你放心,我囊哎可能豁你呢,我有个叫史畴的远祖曾经给大禹占卜,大禹按照占卜所示果然得到了皋陶,那次出现的征兆和今天出现的一个样子呢。
听到太史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姬昌也就放心了,他心想着自己过几天要得到一个治国良才了,必须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诚意。
于是,姬昌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然后乘田车,驾田马,满心欢喜的去渭水北岸找他要的人才了。
到了渭水河畔,姬昌左右观望一番后,他发现茅草丛中的孤石上面,有一位老者正坐上面悬钓。
这老者钓鱼的方式,让姬昌感觉自己简直无力吐槽了,原来老者用来钓鱼的鱼钩是直的,上面还没放鱼饵,姬昌走近老者身旁一听,老者的嘴里还说着:“鱼儿啊,鱼儿,你们愿意上钩的就赶紧上来。”
姬昌:……




【愿者上钩】
瞧着老者钓了半天鱼还没鱼儿上钩,姬昌本着试试这位古怪的老者,是否太史编所说的人的想法,他轻声询问道:“先生,您喜欢钓鱼吗?为何要这么钓鱼呢?”
姜太公瞧着姬昌,回答道:我听说君子乐意通过做事实现自己长远的抱负,而普通人乐意通过做事获得眼前的快乐,这就和我钓鱼一样,我不是因为喜欢钓鱼而钓鱼。
姬昌听着这不着调的话,只觉得听不懂,但是好厉害的样子。出于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姬昌询问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姜子牙一本(不)正经的说:钓鱼就好比治国的权术,通常用官位、厚禄和大义三种方式,便可以换来别人的效忠。我虽然只是在做钓鱼这种小事情,但不论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了钓到鱼。在这种小事中,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此时此刻,姬昌的内心非常激动,保不准,他一回去,太史编的午餐中,起码可以加五个鸡腿那种!
姬昌和姜太公彼此间的试探,到此也就翻篇了,接下来谈论的,才是整场渭水谈话的核心。




【太公钓鱼】
周文王姬昌直指灵魂:【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天下归心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这番话,姜太公从利益和仁政两个层面,阐释了如何达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理念。
他说只要施行仁政,让天下人获利的同时,再感受到自己的恩德,就可以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可别小看这番话,可以说姜太公的民本思想,影响了自周朝开始3000多年来历朝历代君王的治国理念。
例如朱元璋曾经对大臣所说的富民强国观念,便和姜太公的理念有着很深的联系:人君制财与庶人不同。庶人为一家之计,则积财于一家;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
姬昌在听完姜太公的话后,顿觉茅塞顿开,郁积心中多时的阴霾也云开雾散了。他对着姜子牙认真拜谢:先生您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敢不受天之诏命乎(指占卜的结果)!




【周文王】
互相看上眼的两人,在一番客套之后,也正式决定相约一起推翻纣王统治,建立和谐社会。
2、第二卦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的龟壳占卜,竟然是凶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趁纣王杀了叔父比干、囚禁叔父箕子,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人心不稳的时机,打算出兵讨伐商纣王。
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做这种改朝换代的大事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通过占卜的方式询问上天的旨意,请示自己是否可以取代对方,建立新的王朝。
商朝的时候,贞人(负责占卜的官员)们占卜的工具主要是用龟壳、蓍草以卜筮吉凶,他们相信这两种生命力强盛的东西,已经能够通灵。
说起这龟壳占卜一事,很有意思,它的卜辞分作四个部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拿武王伐纣进行占卜举例,这条卜辞包含的信息应该有占卜的时间和负责的占卜的贞人姓名,这叫做前辞;命辞指的是武王伐纣这件具体的事;占辞则是武王伐纣这件事办了可不可以成功。
前辞、命辞和占辞都是在占卜之前,用工具刻在龟壳上的,唯独验辞需要等占卜结果出来后,才刻上去,它就等同于最终的占卜结果。




【龟壳占卜】
武王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卜算出来能够支持自己名正言顺出师伐纣的理由了,可在万众瞩目中出来的卜兆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这个卜筮的结果,是贞人根据刻着卜辞的龟壳在火焰中,燃烧之后的裂痕痕迹进行判定的,“风雨暴至”也就意味着本次伐纣行动从占卜结果来看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们看来,这不就是龟壳燃烧后,上面的裂痕太大了吗?
可在当时,这几乎就是在告诉大臣们:伐纣行动肯定会失败,你们不要做了。
《史记》记载大臣们看到占卜结果后的态度从伐纣前的“无二心”,转眼便成了“群公尽惧”,依着这趋势,本就处于劣势的联军恐怕未战就先败了。
几千年后的史书,也会记载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率大军将伐纣,卜筮,大凶,群公尽惧,不战而降,纣王尽屠之。
若真出现这结果,纣王做梦都要感谢那个占卜的人。




也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唯太公强之劝武王!
《史记》:“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
没有姜太公的坚持,周武王将会错失这一次伐商的良机,而原因可能仅仅是源自龟壳上裂痕的问题。
嗯……到底当时有多少大事,是因为这个问题错过了的呢?
值得深思……
davie67 发表于 2023-8-27 14:09:03|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子牙一生活了139岁,庙堂之上他被历朝历代的君王称为兵家鼻祖、武圣,江湖之中他又因《封神演义》一书获得了众神之神、神祖的称号
如此人物,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在那个人均寿命四五十岁不到的时代,他七十岁之前竟然靠着杀牛卖酒为生,直到70岁时才因在渭水旁钓鱼得遇周文王赏识,被请出山,协助周武王完成了伐商壮举,成为国家二把手。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今天沁书君便借着商周时期的两次占卜事件,带大家去了解一下,姜太公这位牛人传奇的一生。
1、第一卦渭水河畔姜太公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魅力,以前我总是不得其解,为何一个商周时期的古人时至今日仍然能让人钦佩崇拜呢?
直到近些日子,我静下心来好好读了一下姜太公的兵书《六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身上那种深深吸引我们的气质,不正是促使我们华夏儿女在面临逆境时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名为“希望”的存在吗?



【姜太公剧照】
拿我们熟知的“姜太公钓鱼”一事说起,我们总是歌颂他七十岁出山,辅助姬昌、姬发父子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呈现出的无尽智慧。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忽视了,就是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却在市井中靠着杀牛、卖酒为生,度过了近乎七十年的岁月。
这该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身负治国之才的情况下,甘愿忍受着无人赏识的寂寞,于平淡的屠夫生涯中一边养家糊口,一边锻炼自己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不过,如姜太公这样的金子,哪怕身处俗世的泥沙中,也终究会绽放出属于他的光辉呢。
这个绽放的过程,还出奇的好玩哦!
《文韬·文师》记载,周文王姬昌打算出门外出狩猎,他让太史编占卜自己到哪儿可以打到猎物。
太史编占卜的结果,出人意料,他是这样对姬昌说的:您这次去渭水的北岸打猎吧,在那里您会得到很丰厚的收获。这种收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而是一位拥有公侯之才的贤人。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有了他的辅佐,您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好处
姬昌闻听此言,心想我不就是外出打打小怪兽吗,怎么这太史公突然和我谈论起锦绣前程了?



【八卦】
不过,对于占卜一事,周文王本人是非常推崇的,他甚至一手建立了后天八卦图,足以证明他在卜算上的成就。
姬昌便问太史编:是不是这么给力哦?你莫豁我哦
太史编对姬昌说:老哥,你放心,我囊哎可能豁你呢,我有个叫史畴的远祖曾经给大禹占卜,大禹按照占卜所示果然得到了皋陶,那次出现的征兆和今天出现的一个样子呢。
听到太史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姬昌也就放心了,他心想着自己过几天要得到一个治国良才了,必须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诚意。
于是,姬昌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然后乘田车,驾田马,满心欢喜的去渭水北岸找他要的人才了。
到了渭水河畔,姬昌左右观望一番后,他发现茅草丛中的孤石上面,有一位老者正坐上面悬钓。
这老者钓鱼的方式,让姬昌感觉自己简直无力吐槽了,原来老者用来钓鱼的鱼钩是直的,上面还没放鱼饵,姬昌走近老者身旁一听,老者的嘴里还说着:“鱼儿啊,鱼儿,你们愿意上钩的就赶紧上来。”
姬昌:……



【愿者上钩】
瞧着老者半天没鱼儿上钩,姬昌本着试试这位古怪的老者,是否太史编所说的人的想法,他轻声询问道:“先生,您喜欢钓鱼吗?为何要这么钓鱼呢?”
姜太公瞧着姬昌,回答道:我听说君子乐意通过做事实现自己长远的抱负,而普通人乐意通过做事获得眼前的快乐,这就和我钓鱼一样,我不是因为喜欢钓鱼而钓鱼。
姬昌听着这不着调的话,只觉得听不懂,但是好厉害的样子。出于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姬昌询问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姜子牙一本(不)正经的说:钓鱼就好比治国的权术,通常用官位、厚禄和大义三种方式,便可以换来别人的效忠。我虽然只是在做钓鱼这种小事情,但不论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了钓到鱼。在这种小事中,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此时此刻,姬昌的内心非常激动,保不准,他一回去,太史编的午餐中,起码可以加五个鸡腿那种!
姬昌和姜太公彼此间的试探,到此也就翻篇了,接下来谈论的,才是整场渭水谈话的核心。



【太公钓鱼】
周文王姬昌直指灵魂:【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天下归心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这番话,姜太公从利益和仁政两个层面,阐释了如何达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理念。
他说只要施行仁政,让天下人获利的同时,再感受到自己的恩德,就可以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可别小看这番话,可以说姜太公的民本思想,影响了自周朝开始3000多年来历朝历代君王的治国理念。
例如朱元璋曾经对大臣所说的富民强国观念,便和姜太公的理念有着很深的联系:人君制财与庶人不同。庶人为一家之计,则积财于一家;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
姬昌在听完姜太公的话后,顿觉茅塞顿开,郁积心中多时的阴霾也云开雾散了。他对着姜子牙认真拜谢:先生您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敢不受天之诏命乎(指占卜的结果)!



【周文王】
互相看上眼的两人,在一番客套之后,也正式决定相约一起推翻纣王统治,建立和谐社会。
2、第二卦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的龟壳占卜,竟然是凶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趁纣王杀了叔父比干、囚禁叔父箕子,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人心不稳的时机,打算出兵讨伐商纣王。
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做这种改朝换代的大事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通过占卜的方式询问上天的旨意,请示自己是否可以取代对方,建立新的王朝。
商朝的时候,贞人(负责占卜的官员)们占卜的工具主要是用龟壳、蓍草以卜筮吉凶,他们相信这两种生命力强盛的东西,已经能够通灵。
说起这龟壳占卜一事,很有意思,它的卜辞分作四个部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拿武王伐纣进行占卜举例,这条卜辞包含的信息应该有占卜的时间和负责的占卜的贞人姓名,这叫做前辞;命辞指的是武王伐纣这件具体的事;占辞则是武王伐纣这件事办了可不可以成功。
前辞、命辞和占辞都是在占卜之前,用工具刻在龟壳上的,唯独验辞需要等占卜结果出来后,才刻上去,它就等同于最终的占卜结果



【龟壳占卜】
武王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卜算出来能够支持自己名正言顺出师伐纣的理由了,可在万众瞩目中出来的卜兆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这个卜筮的结果,是贞人根据刻着卜辞的龟壳在火焰中,燃烧之后的裂痕痕迹进行判定的,“风雨暴至”也就意味着本次伐纣行动从占卜结果来看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们看来,这不就是龟壳燃烧后,上面的裂痕太大了吗?
可在当时,这几乎就是在告诉大臣们:伐纣行动肯定会失败,你们不要做了
《史记》记载大臣们看到占卜结果后的态度从伐纣前的“无二心”,转眼便成了“群公尽惧”,依着这趋势,本就处于劣势的联军恐怕未战就先败了。
几千年后的史书,也会记载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率大军将伐纣,卜筮,大凶,群公尽惧,不战而降,纣王尽屠之
若真出现这结果,纣王做梦都要感谢那个占卜的人。



【纣王和妲己剧照】
也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唯太公强之劝武王
《史记》:“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
没有姜太公的坚持,周武王将会错失这一次伐商的良机,而原因可能仅仅是源自龟壳上裂痕的问题。
嗯……到底当时有多少大事,是因为这个问题错过了的呢?
值得深思……
文/沁书悦读
大家好,我是沁书君,一个专注传播传统文化的人。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每天为您带来有趣的知识分享。
参考资料:
【1】《史记》
【2】《六韬》
历史封神系列文章:
沁书悦读:三皇五帝,才是中华民族最硬核的文化源头沁书悦读:三国才出现盘古大神的叙事,凭什么他能超过女娲造人补天的地位?沁书悦读:一口气带你了解,封神演义中复杂的神仙关系沁书悦读: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谁抄谁?
颜容 发表于 2023-8-27 14:09:2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公战秦琼,你说谁厉害?
其实这也是老问题了,人们早就有了解决的方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以前的戏剧里还真有“关公战秦琼”的戏,结局可以随便换,关公胜可以,秦琼胜也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诸葛亮和姜子牙谁厉害也类似,你可以到游戏里模拟一下。
静静的顿河 发表于 2023-8-27 14:09:2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你这个问题好比牛顿和爱因斯坦,哪个人厉害些? 其实无法比较,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如果说,应对时代的变革,可以说牛顿多一些。如果说硬知识,当然是爱因斯坦厉害的多,他基于牛顿的学说有更多的创新。
如果要一本正经说,也可以。
古代人讲究一统天下,
姜子牙达到,诸葛亮达不到。
1. 姜子牙胜
说斗寿命
姜子牙比诸葛亮不知道高多少岁
2. 姜子牙胜
如果说诸葛亮北伐军队遇到姜子牙牧野之战,那肯定诸葛亮赢,铁的武器厉害多了
3. 诸葛亮胜
诸葛亮治下的蜀汉和姜子牙比,人口多很多,硬说治下的国家,蜀汉也大很多。
4. 诸葛亮胜
你会发现这样比较会有很多毛病,一统天下的目的不同,姜子牙要封建,诸葛亮要中央一统。寿命你说姜子牙真活那么久吗?军队时代不同,无法比较。也是时代不同,东汉的一个州很可能比姜子牙当下的“天下”还多人。
所以说两个人不可以比较。
历史不可以假设

我只能有一个结论:诸葛亮和姜子牙都很厉害。他们都是当时的伟人,抓住那个时代的时机。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是花时间去比较他们谁厉害,而且花时间如何学到他们厉害之处。
我自己感受是: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和实现的蓝图。这就是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厉害之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