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一开始被谥作“文帝”?

[复制链接]
梅雨潭 发表于 2023-8-27 14:03:3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象不出来如果他昰文帝,谁配得上叫武帝?(假如唐朝没有衍宂谥号旳话)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kallen007 发表于 2023-8-27 14:04: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贞观后期的大唐就是当时的阿梅利卡,虽然战绩远超阿梅利卡,但你对阿梅利卡的印象是武力还是发达的文化和经济?
初唐煊赫的武功只是手段,让老百姓过上物质上丰衣足食、社会风气豪迈自信、文化艺术自由且昌盛的生活,把华夏民族的历史阶段推向最高峰才是李世民真正的目的。
至于天策上将的赫赫威名,那是用来吓唬外国人用的,秦王破阵乐更是国际著名音乐,印度历史上著名的戒日王就曾感慨,远在千里之外就听闻秦王的大名和这首曲子
有一威凤,弥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
李世民确实无愧于自己名字,仿佛他的使命就是克定霍乱、济世安民,缔造了前无古人的盛世大唐。以至于我们不论再经受如何的内忧外患,甚至成为世界上最落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能有底气相信我们民族是优秀的。
总有人吐槽李世民没有留下影响千年的制度,但大唐赐予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豪迈,自信和璀璨的文化等各种精神财富,不是任何封建时期的制度可以比较的。
这让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不再害怕,因为我们曾经拥有光明。
简单评价李世民的一生吧: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zcheng5979640 发表于 2023-8-27 14:04:5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的最高内涵是“经纬天地”,
武的最高内涵是“保大定功” 。
你觉得哪个更符合二凤的功绩?
当然后来小九觉得单一个“文”不能全面展现自己亲爹到底有多威,加谥“文武圣皇帝”,此后除了“文帝”,“文武帝”也成为二凤一个常见的尊称233
伊阳进 发表于 2023-8-27 14:05: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谥号作为对帝王一生功过的概括总结,最有发言权的是其治下臣民,而不是后世。
李二波澜壮阔的一生,我们都知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登基之前和登基之后。
登基之前,隋末群雄逐鹿,秦王殿下金戈铁马,栉风沐雨,亲冒锋镝,统一中原,出生入死为李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再是诸王之尊的秦王也是子,再是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也是臣,那么李二就是功盖千秋,他也是大唐的臣子,君父是李渊,作为李二粉,我也必须承认,武德年间,说出花来,李二的政治身份也只能是大唐第一开国功臣,只是这个功臣恰好是个皇子,君父在上,他的功劳其实是算李渊的政绩。大唐军武立国,李渊文治一团糟,所以谥号武没毛病。然鹅,论二凤的帝王功绩,只能忍痛把这段掐了,呜呜心好痛,生儿子谁都不服就服李渊。
只是李二后来做了皇帝,我们梳理太宗陛下人生履历的时候,便会自然的把打江山和坐江山连在一起,不带李渊玩,李家拧巴就拧巴在这,第一开国功臣是个皇子。。然后这个功臣又把开国皇帝掀了。。最后又是以皇太子身份合法继承。。
因此有了后世历朝历代和我们的论调,李二名为守成之君,实为开拓之主,秦王府功臣比我们更清楚这些,李二的汗马功劳,为他继位提供了合情合理合法性,但是忠孝在前,你问他们敢尊李二为李唐开国皇帝吗,也只是推他做江山继承者,除非李二自己失心疯把国号扬了,然而他不会。
我们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李二不是李渊的儿子,怕不是国号真要变了,那么二凤谥号可能真就是高皇帝了?皮一下很开心。
登基之后,君临天下,成为大唐江山真正的执政者,李二作为帝王的政治身份才正式拉开帷幕。贞观年间,才是他的文治武功。
我们又很熟悉了,李二先后扬了东突厥,高昌,焉耆,吐谷浑,薛延陀等等,确实,大唐男儿是真血性,一直外卷一直爽,对外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但是你看,这些仗都不是李二挂帅的吧,功绩是不是都算他的,李二之于李渊,就是李靖等武将之于李二,好理解了吧。功劳是将领的,政绩是君王的。
李二宾服四夷,甚至被尊为天可汗,万国衣冠拜冕旒,此为武功之武定四方,作为后世觉得很爽很燃,闪瞎眼是不是,这就是后世心态,如果代入贞观百姓,假设哈,我们伟大的天可汗为了对外战争穷兵黩武,搞得百姓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你还会觉得很爽很燃吗,还会不会愿意为这样的君主歌功颂德。
然而,李二并不是这样的君主,相反,他仁德爱民,劝课农桑,与民休息,虽然对外战争,但都是一战歼灭,高句丽也是重创,没有持续拉锯战来折腾军民,反而对内不耽误发展经济,给你交了一份贞观之治这样的千古治国模板的答卷,君主贤明圣德,百官同心戮力,政治清明,百姓安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为文治之内安民生,来吧还是代入百姓,你觉得哪个更好。
所以李二看不上汉武帝(不是我说他不好)而是以汉文帝为偶像,李二又本身经历隋末战乱,见多了生灵涂炭,尸身血海,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他心怀天下,又怎能不以民生为本,践行他刻在名字里的历史使命,济世安民。
可能有人说,没有武功一味文治会被人按着摩擦很丢人,我个人认为,忍辱负重和窝囊是两回事,比如文帝到武帝,渭水之盟到颉力跳舞,没有韬光养晦何来一雪前耻,有能力一战却畏畏缩缩才叫窝囊丢人,比如完颜构之流。
文治是武功的底气,保文治才能谈武功,实在不行就苟一苟,但是没有钱粮拿头打仗,亡国了就没得玩了,而武功最终是为了文治服务,保家国太平,武功为国,文治为民,而不是为了武功丧文治,杨广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之流,民心尽丧,身死国灭。
李二的逆天之处,就在于他领导贞观群臣,一代人干了几代人干的事,文治武功综合能力为古代帝王之最,他把文治武功结合的太好了,真正做到了相辅相成,也是文治武功的最佳答卷,既不是一味的只求文治,唯唯诺诺失去民族脊梁,又不会一味只求武功,穷兵黩武而让民心尽丧,华夏千年都不出一个的圣主,真就天之骄子。
好的吹够了,我们回到谥号,治国的终极目标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说,武定四方宾服四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治天下内安民生,保境是为了安民,安邦是为了治国,国是千万家,民乃国之本,所以文比武更高一级,而对于李二来说,文治才是他的毕生追求,武功是文治路上剪除障碍随手刷的副本,纵观太宗皇帝一生,以武功辅文治,最配他的谥号自然是经天纬地的文啦。
zhangdongsheng 发表于 2023-8-27 14:05: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文是最高等级的谥号,给太宗用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甚至说很贴切。相反武帝的谥号还有穷兵黩武的解释呢。
其次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的谥号是文德皇后,文的谥号太宗用很合适的
hsysg 发表于 2023-8-27 14:06: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比武高,文是最顶级的谥号,武并不比文厉害。
其他答案写了“文”谥的含义,不过,之所以在唐太宗身上产生“文?武”的疑惑,因为他的确特殊,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文治皇帝。别的朝代,比如汉朝,是一代皇帝做一代的事,开国定天下的是祖,转型文治恢复民生发展经济的是文,外战拓边的是武,都是单方,李世民是复方,一代干了别人几代的活。他的武功尤其耀眼,相比于政治范畴的线索繁多的“贞观之治”,秦王铁骑取天下的统一战争,天可汗的对外碾压,都更令人热血沸腾,情节清晰易懂,所以李世民一生经历中武的部分逐渐为人熟知(古代更注重文治)。
《九成宫醴泉铭》的这句颂扬李世民的话,更容易理解“文”与“武”的逻辑关系:
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
武是文的基础和前奏,文是武的升华和终极,武是手段,文是目的。“武”与“功”连在一起,“文”则与“德”连在一起,哪个更高端,不用解释了吧?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