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唐太宗中,哪个文治武功更为突出?

[复制链接]
xiangwu502 发表于 2023-8-27 14:01:36|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武帝和唐太宗中,哪个文治武功更为突出?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badfishbell 发表于 2023-8-27 14:01:55|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进程对比
强汉篇——汉高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
巨唐篇——唐文帝+空白+空白+空白+空白+空白
sexbobo 发表于 2023-8-27 14:02:16|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题主想法我猜一下,五个标签三个汉朝的和汉武帝的,只有一个是李世民的,你的身份再清楚不过了。可想而知,不过一个粉丝的自嗨。你要证明汉武帝的伟大,没必要把唐太宗扯进来给你家汉武帝当梯子,挑拨离间两家粉丝,这种小伎俩以后题主少玩
首先皇帝谁高谁下属于个人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一般是把汉武帝和李世民归于同一档皇帝,但如果真要排名的话,按照我心里所想,自然是李世民,然后刘彻。
至于为什么把李世民排在前面,论文治武功,李世民都堪称典范。李世民开创了一个近乎于理想化社会的时期,为唐朝后面一百多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首次征服蒙古高原,开疆拓土为汉人皇帝的高峰之一,内定中原,外开疆域;同时他还改革三省六部,确立科举为选官制度,降低录取门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因为他有了实际的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发展国力,劝课农桑,与民休息,重开丝路,开放包容,促进民族平等和融合以及文化繁荣,他还下令编纂贞观律和五经正义。
汉武帝也同样是相当伟大的,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对外攘夷扩土,打下河西走廊和河套等,武功也是非常之高,但我觉得还是弱于李世民。但是民生这一块拉低太多,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可见代价之大,同时晚年对外战争频繁,但是损耗巨大,而且还闹出来巫蛊之祸。我综合来看,比唐太宗有所不如
我们一向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两人都在各自的时代搅动风云,开创丰功伟绩,都是非常伟大的,都属于华夏史上第一档的皇帝。
icelymoon 发表于 2023-8-27 14:03:13|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武帝接手的大汉帝国,是经历文景之治的强盛帝国。
景帝时期,已经平息“七王之乱”,七个最厉害的封王被汉朝中央控制住,地方对中央已经没能力反抗了。
刘彻接手时,几乎没有什么内忧。景帝留给刘彻的,就是一个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的王朝。所谓的推恩令,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话说那些实力最强的七个封王都被汉景帝打垮收服了,小的封王还敢反抗汉中央吗?只能乖乖听命汉朝中央的安排了。
武帝登基后,任用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兴举国之力北击匈奴。每次都是一二十万精骑+一二十万步兵+几十万民夫,一出去就是一两年。
好在卫青和霍去病还算给力,取得不少战果,拿下河西走廊,为汉武帝挽回些颜面。
但是,当卫青和霍去病死了以后,汉武帝派其他人(如外戚李广利)率领大军去打击匈奴时,不是迷路就是被击溃,空耗国力。
为了撸足够的钱供养大军,汉武帝任用桑弘羊,搞了诸如算缗、高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酒榷等撸钱的政策,花样百出,对老百姓和商人的财富变着法儿撸,敲骨吸髓,只撸得天下户口减半、民生凋敝。
听信谗言,搞出“巫蛊之祸”,任命宠臣江充查案,结果搞了一大堆冤案,甚至栽赃太子,太子被迫起兵诛杀江充,武帝又派大军镇压了太子。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无奈自杀。巫蛊之祸牵连人数达几十万人,只杀得长安城血流成河。卫青的儿子也被杀。
汉武帝在位晚年,汉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仅关东地区,居无定所的流民已达200多万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如果你在汉武帝的时代,你愿意当普通老百姓吗?
汉武帝晚年,看到实在是无法压制住民怨了,就下了一个轮台罪己诏,承认自己是“穷兵窦武”,留下遗诏要求继承人汉昭帝刘弗陵不要再学自己,让汉昭帝与匈奴修好,不要打仗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而实际上,后继者昭宣二帝都是学文景帝,而非武帝。
但是大唐呢,后继者都是以李世民为学习榜样,而不是李渊。不仅仅是唐朝,哪怕到宋元明清,以李世民为榜样的帝王数不胜数,甚至包括自视极高、自命为“十全老人”的乾隆。
如果昭宣二帝再不休养生息的话,汉朝很有可能提前灭亡了。
所以,昭宣朝又称为“昭宣中兴”。为什么叫中兴?你细品!
就这么一个武帝,除了兴举国之力拿下河西走廊有拓土之功以外,还有什么功劳?
所以,汉武帝也就落得一个“武帝”的谥号,好斗好杀而已。
有人说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制度革新。实际上,汉武帝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利于自己撸钱,才想到用儒家治国。
为何?
因为秦朝是采用的法家治国,结果因为法家制度太严苛导致秦末民怨四起,是秦朝短命的重要原因。秦朝灭亡,被汉高祖摘了桃子,法家自然是不能再用了,山东六国一直比较反感法家思想的,认为是残暴的制度。
汉初因为战国和秦末战争频繁,民生凋敝,所以,汉文帝为了恢复国力,就采用了道家的黄老之术,搞无为而治。
无为之治就是国家能不打仗就尽量不打仗,对外和亲为主,对内少收税不折腾,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和人口。
汉初废除了无数秦律,只保留了杀人偿命等少数几条律法,是自东周以来少有的宽松时代。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主张兴举国之力对外征伐,打仗就需要钱和人,这就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净撸天下民力为战争服务。儒家相对比法家怀柔一点,名声好得多,又比道家黄老之术严苛一些,更有利于中央集权,自然就被汉武帝采纳了。
然而,汉武帝并没有做到儒家思想三纲中的“君君”。所谓的君君,不仅仅要求百姓和臣子尊敬君王,同样也要求君王爱护百姓。
汉武帝并不爱百姓,随便杀个万把人跟玩儿一样(参考巫蛊之祸),动不动搞株连三族。
不惜民力,对外征伐几十年,每次都是几十万人的规模,穷兵窦武,变着法儿撸老百姓的财富。最终导致老百姓居无定所,关东流民几百万,这都是典型的拿老百姓不当人看的具体表现。
再看看李二。
隋末乱世中,身先士卒、以弱胜强是家常便饭。最终,李二凭借超人的个人魅力收服瓦岗农民军。又力克王世充、窦建德等当世英雄,重新统一了隋末已经混乱不堪的国家。
玄武门之变,用伏兵打败太子,又逼李渊退位。
即使有此污点,却也能赢得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的拥戴,包括太子的旧臣,比如魏征。重用魏征,已经说明了李世民的心胸。
为了练就精兵,亲自带几百人在皇宫练习射箭,表现好就当场给奖励。不顾大臣的劝阻,毕竟士兵在皇宫里射箭很危险,但李世民仍然我行我素。
李世民本人就是一个神射手。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多次上前线以身犯险,坐骑都被射死三匹。昭陵有六匹马的石雕,就是李世民一生征战的写照。
这样的皇帝,训练出的唐军,都是精锐,而不是靠乌合之众凑人数。
再加上李二特别舍得花钱武装唐军,唐军的陌刀和铠甲,都是当世最好的兵器。骑兵个个都是神射手。所以,唐军基本都是以一当十。
精兵的好处,就是后勤压力小,甚至是以战养战,没有后勤被切断的威胁,几乎没有软肋。精兵经常打出高投产比,特别鼓舞士气。
唐军在歼灭东西突厥过程中之所以经常能以弱胜强,不是真的弱,只是人数少而已,但战斗力都是爆棚的,因为都是武装到牙齿、经过严格训练挑选、机动迅速的精兵强将。
正是这样一只唐军精锐,对外打垮东突厥,净收其众,且让其心服口服,再无反复。打垮西突厥,打服高句丽。高句丽和西突厥均在其子李治朝被灭。灭高句丽和西突厥的基础,都是李二打下的。
至此,大唐目及之下再也无对手。所以大唐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修长城的汉人大一统王朝。
为何唐太宗灭突厥和高句丽没有造成流民四起、民生凋敝,反而都很服气没有反复,还用了短短20年就打造出贞观之治呢?
原因有如下几点:
大唐对外战争时,李世民一般是万余大唐精锐+一二十万仆从军的模式,仆从军基本都是李世民恩威兼施,分化+瓦解+收买来的。
具体进攻呢,很少硬碰硬,而是采用突袭战、伏击战、外交战、分化收买等方式,手段极其灵活高效,损失小,战果大,对国力消耗很小。唐军比武帝打匈奴要聪明得多,所以,付出的代价很小。
东西突厥统治蒙古高原和新疆中亚的广袤地区,控弦40万,比当年的匈奴有过之无不及。如果硬碰硬,对于刚从隋末大乱中恢复过来的新生大唐来讲,赢了也会是惨胜,决不能出现“贞观之治”和“永徽之治”。
李二采用的策略,就非常灵活和先进。
621年,突厥乘大唐新生立足未稳,和铁勒、薛延陀联合起来杀入唐境,逼近长安,李渊和李建成害怕被突厥围歼,商议迁都。
626年,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夺得帝位,东突厥乘唐朝内乱,薛万彻、罗艺等太子旧将仍没有被彻底铲除,率20万大军南下,兵临长安城下。
李世民先扣留突厥派来威胁大唐的大将执失思力,仅带六人隔河大骂东突厥吉利可汗背信弃义,同时派尉迟敬德攻击突厥侧翼。
吉利害怕腹背受敌,也不知长安城虚实,且突利可汗也和李世民私下会晤,吉利认为自己没有胜算,就和李世民在渭水便桥斩白马为盟,估计李世民也花了一些钱,突厥退兵。
贞观二年,李二灭割据内蒙古乌审旗的军阀势力梁师都,占据反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
而突厥呢,因为内乱和霜冻干旱,实力大减。
李二册封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推薛延陀首领为真珠可汗。又收买突利可汗。分化瓦解吉利可汗的实力。
经过一系列分化瓦解和军事准备,李世民认为反击东突厥的条件已经成熟。
贞观三年,东突厥20万骑兵大军犯河西走廊,唐军利用城池互为犄角、坚壁清野,突厥骑兵无功而返,空耗国力。
李世民借口突厥来犯,分兵六路歼灭东突厥。
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行军总管,作为中军主攻;
徐世绩为通漠军总管,进攻东突厥腹地;
柴绍为金河道总管,从西路策应李靖;
李道宗为大同道总管,进攻西北;
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镇守燕云阻止突厥东逃。
薛万淑为畅武道总管,突击突厥后方,监视突利可汗。
李靖率3000精骑从山西出发,夜袭襄城(内蒙古和林)。吉利可汗被吓怕了,撤兵去内蒙善丁呼拉尔。
李靖又派间谍离间其部众,吉利心腹大将康苏降唐。
吉利退往阴山,接连和柴绍金河军和徐世绩的通漠军交战,兵困马乏,吉利大败亏输,无力再战。退往内蒙白云鄂博一带,收集余众数万,并向大唐诈降,实际上是想等草青马肥之时,再转移到漠北,伺机东山再起。
但李二怎么可能给吉利机会?
李二一边派唐俭去突厥大营假意安抚,一边派李靖带兵出击。
李靖先与徐世绩大军会合。李靖先派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前锋,在浓雾下衔枚疾进,一直跑到离吉利可汗牙帐7里才被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吉利牙帐,吉利乘马逃跑,东突厥指挥系统崩溃。李靖率大军跟进,突厥群龙无首,被歼灭万余人,被俘10余万。
吉利意图投奔吐谷浑和高昌,路上部下大多数叛逃,只剩几十人了。又遇到李道宗的大同军,被张宝相俘虏,送往长安跳舞去了。
从李世民灭东突厥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外交谋略、军事部署,简直就是大师级别的,几乎没有任何废棋,好像都是战前算好的,一击必胜,彻底解决北方游牧威胁。这其中包括东突厥吉利可汗、突利可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等蒙古高原的游牧势力。
六路大军10万人左右,都及时出现在应该出现的位置,都完美的履行了使命,最终以极小代价剿灭了吉利。
甚至出现苏定方这种200人的特种骑兵部队,直捣黄龙,打乱了吉利的指挥系统,东突厥兵败如山倒,而唐军的损失非常小,一战定乾坤,东突厥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了,可谓一战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威胁中原百年的突厥帝国问题。
而汉武帝呢,除了霍去病和卫青打了几场好仗,其他各路(比如张骞和李广)不是迷路了,就是找不着匈奴部队决战。
政治外交上,李二明显更高一筹,将吉利可汗玩弄于股掌之间,毫无还手之力。将吉利分化+瓦解+打击,最后撸成了孤家寡人。
可想而知,李二的政治外交军事都是王者级别的。
正是因为李二运筹能力太逆天,导致大唐以极小的代价就解决了东突厥的问题。大唐灭东突厥不仅没有影响民生,反而因为丝绸之路的打开,内部鼓励农桑和商业流通,大唐还变得更富裕了,粮食产量和人口都在快速增长,四海臣服,大唐老百姓很爽,谁愿意去起义造反?
贞观年间,常驻长安的外国人有几十万,大多数是商贾,说明贞观年间是鼓励商业贸易的,
李世民死后,苏定方仅仅用了1万唐军+10万回纥兵,一战打垮西突厥40万雄兵,并顺手灭了中亚万乘之国高昌,控制住西域和中亚,为丝绸之路保驾护航,此处按下不表。
苏定方成名于贞观朝灭东突厥之战,受李世民影响颇深。实际上,灭西突厥的主要将领,基本都是成长与贞观朝。
即使同样面对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明显也更怀柔。李承乾没有被杀,皇后长孙无忌也没被废,更没有牵连老百姓。
汉武帝呢,因为巫蛊任用宠臣江充查案,江充公器私用,用酷刑和栽赃逼人认罪,大臣百姓惶恐之下胡乱指认,上万人因此被杀。太子刘据被陷害,被逼起兵诛杀江充,武帝镇压,刘据和卫子夫被逼自杀。
壶关三老和田千秋冒死上书诉太子冤情,武帝清醒过来,又反过来夷江充三族。
巫蛊之祸,汉武帝前后冤杀大汉几十万人,包括太子和皇后也因此惨死。
种种劣迹足以说明,汉武帝是一个漠视百姓生命、只在乎自己、好大喜功的皇帝。
而实际上呢,没有了霍去病和卫青,汉军面对匈奴都是一败涂地,空耗国力,只搞得天下户口减半、民生凋敝,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汉王朝岌岌可危,文景之治留下的富汉被汉武帝挥霍一空,变成穷汉。自己被迫下罪己诏,怀柔天下。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汉武帝爱用外戚,漠视生命。
卫青死后,汉武帝任命宠妃李夫人的弟弟李广利为主帅,进攻匈奴。
李广利大败而归,甩锅李陵。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只是李广利的别将,主要职责是押运辎重。
李陵率5000步卒遇匈奴8万主力,和匈奴战斗八昼夜,杀死一万多匈奴兵,终因弹尽粮绝被俘。
汉武帝本希望李陵战死沙场,但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怒,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李陵自此绝了归汉之心。
司马迁看不惯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人,在汉武帝讯问自己看法时,极力为李陵辩解,说主官李广利的责任更大。结果这下触动了汉武帝的逆鳞,将司马迁处以宫刑,以示羞辱。
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何罪之有?司马迁又何罪之有?但因为汉武帝包庇宠妃李夫人,都遭遇灭顶之灾。
再反观李世民,侯君集造反证据充分,本人也承认,李世民也没有央及候君集的家人。
李世民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杀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是你死我活的夺储之战,而且在此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对李世民有了杀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间谍告了密,李世民才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反杀成功。
再来,我们看看李世民花了11年修订的《贞观律》,其中心思想是“专尚仁义,慎刑恤典”,和汉武帝时期各种撸老百姓钱的律法,是不是要对老百姓好得多?
《贞观律》具体内容:
《贞观律》在《武德律》基础上做了大量修改,包括:
第一,废除斩趾酷刑,增设加役流(某些死刑的宽宥处理,也就是用流放替代死刑);
第二,大大减少了旧律中重刑条款的数量;
第三,缩小了族刑、连坐的范围;
第四,确立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当、免及化外人有犯、类推、死刑复奏等基本原则和制度。
这些政策,你说老百姓怎么不念李世民的好?
李世民的心中,是不是比汉武帝更爱老百姓?
李世民至所以成为帝王典范,是有其原因的。
(注:《武德律》是在隋朝《开皇律》的基础上做了很小的修改,废除了隋炀帝的《大业律》。而《贞观律》则大幅删减了《武德律》(或《开皇律》)中的各种酷刑条款,以仁义治国,老百姓感到前所未有的宽松。所以,唐朝的气象,是万国来朝,一直影响至今。)
而汉武帝呢,动不动搞连坐,动不动夷三族,只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很多人啥都没做,就被莫名其妙地杀掉了。汉武帝视百姓如草芥,视外戚为宝贝。
对待臣子方面,李世民和刘彻也是高下立辨!
李世民朝的功臣,除了个别造反的(如候君集),基本都善终,历史少见吧?功臣们活着位列凌烟阁,死后配享昭陵。但就算造反,也没祸及家人。
史官褚遂良如实记录玄武门之变,也没有被宫刑。褚遂良后来还当了宰相,配享高宗庙。
再看看司马迁的待遇,无非就是劝谏了汉武帝一下,就被汉武帝阉割成太监,因此屈辱一生。
汉武帝好杀丞相,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要么被杀,要么被逼自杀。
丞相命运都如此,其它大臣、武将就更不在话下。比如李广家族、李广利、王恢、赵破奴,几乎都被灭族。
所以说,在汉武帝时期,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一个不小心,就有灭族之忧。
而贞观朝,魏征当庭顶撞李世民、口水都喷到李二脸上了,结果一点事都没有,还被李二视为镜子。魏征要是在汉武朝,魏征早就被夷三族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汉武帝比秦始皇还残暴。秦始皇坑几百个术士就被骂得一塌糊涂,扶苏顶撞也只是被派到长城军当主帅监军,说明秦始皇也认为杀戮太重,所以对扶苏明降实扶。
汉武帝杀无辜老百姓和大臣都是以万人来计算的,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卫青儿子都未能幸免。汉武帝听不得任何逆言,一言不合,就夷你三族,妥妥的暴君。可能在汉武帝心中,将司马迁阉割成太监,没有夷司马迁三族还是算轻的吧!
magenet 发表于 2023-8-27 14:03:42|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一点,比如你们谈到某项制度对历史的影响,动不动就把其后历史的所有成就归功于它的确立,那咱不能玩双标,是不是也要把其后历史上的所有过错也归罪于它?
wmm 发表于 2023-8-27 14:04:40|来自:湖北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疑是唐太宗李世民
首先要明白对封建帝王来说的文治武功是指什么,文治指民生方面,武功指军事,明白这个概念才能进行评价。
我不明白某些人一味推崇制度开创是个什么心里,这种无疑是本末倒置了,制度是治国理政的手段,绝不是目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