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

[复制链接]
truckrong 发表于 2023-8-27 07:30: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xsj 发表于 2023-8-27 07:31:4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都去逝了,再来读《出师表》,突然能满心地代入了阿斗,像是又有了一个父亲,重新披上了铠甲,心脏在软肋下跳动。
但其实我并没有人给我写《出师表》,只好隔着一千八百年羡慕阿斗。

LKH 发表于 2023-8-27 07:32: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对出师表最直接的感想,倒不是别的,而是他的行文思路和今天很不一样,导致已经没有办法去感受到文章里的感情了。
在我理解的忠心文章应该什么呢,就是有大量感叹词和个人感想。首先叙述刘备当年多么多么难,有多英明,有多伟大;接下来再说少主刘禅,年少有为,国家必将中兴,然后长篇篇幅表达自己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比如怎么头悬梁锥刺股,怎么用心国政,怎么以身作则。然后以大无畏的精神表示,区区魏国小儿,必将手到擒来,正义的事业必将胜利。

但出师表很反常识,上来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的妈呀,现代人哪有这么说话的。或者说经过几千年封建洗礼,几十年的现代媒体宣传熏陶,我们有情商的人根本不会这么说话。
我当年看第一句话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是脑袋嗡一下,这是TM的在说曹魏,还是在说蜀汉呢?(别纠结蜀汉这称呼)
谁疲敝啦?咋就危急存亡之秋了?
这是可以说的话么????
不应该说,敌人一天天坏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么?
上来第一句,就蜀汉现在民生国力凋零,已经到生死关头了。要不知道是诸葛亮写的,还以为是曹丕说的呢。
哪有说自己疲敝的?这完全不符合现代人讲话的逻辑和感情。

再说了,“创业未半,中道崩殂”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谁创业未半?而且直接就说人死了,你不觉得不吉利么?
这话都是让人听了心里堵得慌,感觉不舒服的东西。

至于后面的“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用现代人的感情来理解,就是用拿老爹来压儿子。
就是现在将士用命,都是因为你爹。咱家评评理,这说的是人话不?谁能听得进去这种话?


我不长篇分析了,总之,举例这几句话就是想说,出师表这篇文章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今人太会拍马屁,以至于无法和这篇文章产生共鸣了。
现在的官样文章太浮夸,导致看到出师表会觉得不舒服。就是我们很难从文章里看出忠君爱国的思想。反倒是会让人阴谋论的怀疑诸葛亮是不是大权独揽,对刘禅又拿刘备出来压他,搞道德绑架。


再后来我长大了,才慢慢明白了一点出师表的特别之处。就是诸葛亮讲话的语气,很有点像父母对孩子的讲话。
不是说诸葛亮自视为长辈,对刘禅轻视。而是特别像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真挚的情感。
其实父母对孩子很少像对外人说话那么虚伪,所以讲话大多时候都不中听。而嘱托的东西都很具体。
比如把外套穿好,不然会感冒;记得多喝水,缺水对身体不好;不要玩着玩着,就把衣服弄脏了;对老师要有礼貌,不要上课说话,让老师印象不好;考试多检查几遍,不要马虎。
等到你真的考不好了,父母就带你去散心,生怕你想不开。

后来再看这篇文章,感觉诸葛亮对刘禅是很用心的,他一直在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刘禅。
国家已经不行了,国力弱,民生凋零,敌人一日比一日强大,你爹刚死,现在到了我们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你把他带入到父母的那种真挚,讲话很实在是感情去理解,才能领悟诸葛亮对刘禅特别的感情。
就是诸葛亮不需要去装一个忠臣,他不需要去表现,所以他既不会去写华丽的文章感慨自己多忠心,也不会跟后世的清流故意反着和皇帝干,通过大骂皇帝来体现自己是个清流和大忠臣。
那些手法都太刻意了,诸葛亮对刘禅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就是把最真实的情况说出来:
咱们这个厂子已经不行了,入不敷出,大概再过半年就发不出工资,要倒闭了,上万个工人要流离失所。
我现在去国外出差,多找几家公司问问,看能不能找到买家谈出个合同来。
你也别太悲观,你爹人很好,厂子里的员工大都觉得你爹对人挺好的,感念你爹是个好厂长,还愿意留在厂子里共体时艰。
老张,老刘,老王都是你爹留下的骨干,对厂子里的大小事都熟悉,我不在的时候,厂子里遇到技术问题,火灾这些事都问他们三个。
小李平常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人缘很好,是你爹以前亲自提拔的,对厂子有感情,也了解年轻人都在想啥。如果厂子里万一有工人起来闹事,你听听小李的意见。
我此趟行程生死未卜,不知道能不能成。但你爹当年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一定拼命把厂子救下来。
你留在厂子照顾好自己吧,我也不知道该说啥了,走了。
墨香 发表于 2023-8-27 07:32:3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共就七百多字的文章,最后直接产生或衍生出了二十个后世经常使用的成语,以及若干名言。相当于全文十分之一的内容被后世当成成语使用。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成语制造机。
由《出师表》直接产生或衍生出的成语集合:

【妄自菲薄】

【原句】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意思是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

【原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陟罚臧否 zhì fá zāng pǐ】

【原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释义】陟:提拔;罚:惩罚。臧否:品评,褒贬。赏罚褒贬。

【作奸犯科】

【原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释义】意思是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裨补阙漏bì bǔ quē lòu】

【原句】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释义】意为弥补缺漏、不足之处。

【计日而待】

【原句】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释义】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

【原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释义】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诸葛亮。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夙夜忧叹】

【原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释义】夙夜:朝夕,日夜。整天忧愁叹息。

【庶竭驽钝shù jié nú dùn】

【原句】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释义】指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这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攘除奸凶rǎng chú jiān xiōng】

【原句】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释义】指铲除奸臣汉贼。

【斟酌损益】

【原句】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释义】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察纳雅言】

【原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释义】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深入不毛】

【原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释义】不毛,地名,我国古代称之为“缅”,指去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危急存亡】

【原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释义】指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志虑忠纯】

【原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释义】志虑:志向和心思。志向和心思都忠诚纯洁。形容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事无大小】

【原句】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释义】意思是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优劣得所】

【原句】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释义】指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有所广益】

【原句】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释义】收到更多的成效。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广:扩大。益:好处。

【亲贤远佞qīn xián yuǎn nìng】

【原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释义】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不知所言】

【原句】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释义】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ldwr 发表于 2023-8-27 07:32:5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出师表》的官方评价请参见教科书,在此不必复读。个人更在意的是诸葛亮在表文中所体现出的某种精神,某种或许存在于先秦两汉,却随着专制皇权的加强,在近世为中国人所遗忘抑或被迫遗忘的精神。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如是对比传主与诸葛亮:
至其(李鸿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之诚,亦或仿佛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出师表》的名言,至少在清代,后表的真实性受疑不多,普遍认定为诸葛亮所作。易言之,清人,甚至是梁启超这样的“新清人”,其对《出师表》主旨的总结亦是“犬马恋主”——易言之,忠仆精神。
与之相反,不少今人却从《出师表》中读出了诸葛亮的桀骜不驯乃至勃勃野心——哪里有臣子对君主如此耳提面命的?
一篇文章,读出两个极端,不能不说是件滑稽事。
翻翻《出师表》,不难发现诸葛亮的确在表达忠诚,但这一忠诚绝非由君臣名份所天然决定。且看孔明的夫子自道: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讬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说的非常明白,诸葛亮之所以忠于刘禅,是因为忠于刘备,之所以忠于刘备,是因为受三顾之恩,托付之诚。逻辑演进一目了然。
再看表文,诸葛亮并非对自己搞特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
所有的忠贞之士,其忠诚的来源都是君主的殊遇,并由此引起的报答。所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说白了,现下这些忠臣之所以兢兢业业,是感激于刘备的厚恩,故而后主要效法先帝,不可以胡作非为,凉了他们的心。
遍观全文,诸葛亮从头到尾没有搞任何的道德说教PUA,而是明明白白的指出,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一切臣子的忠诚都建立在君主的恩遇与英明之上。
“你爱君,君是否爱你呢?”——于诸葛亮而言,这不是阴阳怪气,而是需要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翻翻史籍,这本是先秦乃至前汉的普遍价值观:
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孟子》更说的明白: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回头看看所谓的“犬马恋主之诚”,孟夫子地下有知,会否为之一呸?
在先秦甚至不少两汉士人的眼中,君臣绝非主子与奴才,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对等关系。臣是否仕君,如何待君,取决于君如何待臣。给予可以不对等,但必须是相互,而非单方面无条件的奉献。
三顾茅庐也好,直言不讳的指出君主存在的问题也罢,如果不将君臣关系视为主仆,而是彼此独立的人格,那就毫不突兀了。
到了我大清,经过诸如乾隆等辈的收拾,君臣关系只剩下了主仆,甚至是主奴,臣下除了五体投地无条件的摇尾翼赞,岂敢有任何的前提?历经二百年阉割,哪怕是维新派也读不懂《出师表》,只剩下“犬马恋主”云云。
我大清固不足奇,倘若现代人读《出师表》还觉得指摘皇帝缺点是无礼,那就不免于滑稽以至于悲哀了。
诚如辜鸿铭所言,某些人脑壳后的辫子虽然割去了,心中的辫子却依然存在。
进而言之,某些人的身躯虽然站着,灵魂却始终跪着。
读读《出师表》可以让我们想起,中国人并非原是自古当惯奴才的,原是有自己的人格尊严的,这恐怕是他如今最大的价值。




站直了,别趴下。
yijing 发表于 2023-8-27 07:33:3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