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文学造诣能不能和曹操比肩?

[复制链接]
wrj0619 发表于 2023-8-27 07:30: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文学都属于艺术。当文字不单单用来记录(史书、新闻报道、科学论文等),而被赋予其他思想和情感,并具有了艺术之美,才可称为文学艺术,属于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柯★ 发表于 2023-8-27 07:31:3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很多人都在争论文学和非文学。
反对高赞说《出师表》没有文学价值,以及把《出师表》和曹操的《孙子兵法》注等同的。
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区分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人,是《文选》的作者昭明太子萧统。他认为文学作品的特征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瀚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文学作品是作者经过深刻的构思并用华丽的词藻表现出来的东西。
所以,萧统认为,周公、孔子,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不是文学,是用来教化人心道德的书,这些人写的书籍和文章以立意为正宗,不以文采为根本。曹操为《孙子兵法》作的注并不算文学作品。
用今天现在的话来说,这些不是文学作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教化为主。




第二类,文臣武将的文韬武略,这些谋略与对策也不算文学作品。比如今年我们和印尼等国家发起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这也不是文学作品。因此,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
第三类就是史书。之前看到评论区有人为了贬低诸葛亮的《出师表》而提到陈寿的《三国志》。史书这种不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纪事编年,所以《三国志》不能算文学作品,同理,裴松之为《三国志》的注也不算文学作品。
但是,如果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品评历史人物的文章,例如李白的《朱虚侯赞》,曹植的《帝尧赞》,这些都是带有个人情感很浓的品评历史人物的文章。比方说今年端午节,有个人写了篇文章,缅怀历史人物屈原,这种文章就属于文学作品。
《出师表》当然算文学的范畴,《诫子书》也是属于文学的范畴。
不过,我作为诸葛亮的粉丝,我不觉得诸葛亮的文学地位多么高,相反,诸葛亮在文坛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一是因为他的文学光环被他的政治光环掩盖了。顺带一提,其实诸葛亮在史书上的描述也是帅哥,《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没有忘记夸赞诸葛亮的外貌。但是由于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臣”属性太深入人心,他的帅哥属性就不太被人看重了。
第二,虽说文学体裁各异,但是衡量一个人文学水平时,不同文学体裁,占比是很不一样的。对于六朝文人来说,衡量他们文学的指标主要是诗和赋。究其原因,诗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体,其他的文学体裁,都是通过诗发展而来。另外,诗经过历史的发展,是最能独立于政治与教育的文学体裁,赋也是如此,这两类文学体裁能够很好地抒发文人墨客内心的情感,文字相对来说不那么拘谨。“表”这种文体是臣子用来向皇帝上书用的,这种文体的政治成分就比较多。还有“檄文”,例如钟会讨伐蜀国时写的“檄蜀文”,政治目的也很明确。诸葛亮没有写过诗,所以很吃亏。
第三,就是体量的问题。
反对评论区说文学不能比量。通常来说,文学体量是可以间接反应一个人的文学水平的。别举例什么乾隆,拿个例来说事没有意思,况且乾隆他是皇帝,他的主要心思也不在文学上。
举例唐代诗人
白居易:约3000。
杜甫:约1500
李白:约1100
李商隐:约600
杜牧:约500
可以看到,唐代的三大诗人,白居易,杜甫和李白,他们占据了前三名。小李杜的诗的体量虽然不如前三位,但是他们的诗的体量也是佼佼者,可以排到整个唐代前二十。
还有人举例女性作家,来说明文学体量不重要。对于古人而言,女子应该单独划为一列来作比较,因为古时候的女性的自由度,她们能够受到的教育程度,还有她们的文学作品的传播程度,和男子完全没有可比性。班婕妤的诗仅留存下一首《团扇》,她依然被钟嵘列为上品。谢道韫只留下了三首诗,依然留有“才女”的名号。哪怕唐代这种女性地位还行的朝代,现存体量最多的女诗人薛涛,她的诗的数量也不到一百。她们和大部分男性作者比肯定不如,但在女性中,她们的文学体量依然是佼佼者。所以文学体量通常是可以和一个人的文学水平挂钩的。
这个道理很容易懂,周杰伦唱过的歌肯定比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唱过的歌多得多。
诸葛亮现存的文学作品实在太少。
至于“曹操开创建安文学”这个观点,实在不想再多说了,学术话语权又不掌握在我手里,我再怎么质疑又有啥用呢,质疑得累了。那些“曹操是四言诗的巅峰”,“曹操魏晋第一”的言论,都不想反驳了。
———————————————————
还是反驳一下“曹操开创建安文学”这个观点,因为曹吹太张狂了。复制一下我的另一篇文章的观点吧。
很多人没有搞清楚逻辑,建安七子这些人,不是说他们到了曹操的身边,才开始吟诗作赋的,而是这些人本来就很有文才,然后这些人由于志趣相投,所以在一起搞了一个文学团体,总是聚在一起。就像上大学后参加社团,很多人不是因为去了这个社团才对社团的内容感兴趣,而是本来就对这个社团的内容感兴趣,才加入了这个社团。
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幹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玚,音徒哽反,一音畅。东平刘桢字公幹并见友善。
以王粲为例,王粲的才能在他年少时就被人知晓,蔡邕很器重他。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后来王允征召推举他,但是王粲觉得长安太乱,所以去了刘表那里。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王粲在荆州的时候写了很多有名文章,比如著名的《七哀诗》,《赠蔡子笃诗》,还有《登楼赋》。难道这些诗赋不属于建安文学吗?这些文章和曹操根本没什么关系,王粲在曹操攻下荆州前,两个人估计都没见过面。
再看杨修给曹植写的《答临淄侯笺》
若仲宣之擅汉表,陈氏之跨冀域,徐、刘之显青、豫,应生之发魏国,斯皆然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王粲在荆州独自享有美誉为,陈琳的扬名在冀州,徐干和刘桢的才名在青州和豫州发扬,应玚的名声则在魏国才响亮的。他们并不是到了曹操底下,才开始写文章的。
另外,根据《答临淄侯笺》,这些人的才名比曹植要早很多,毕竟曹植年龄比他们小很多。曹植属于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也不存在什么“三曹”引领“建安文学”的说法。
今乃含王超陈,度越数子矣。
建安文学的兴起,并非依靠一个人的影响,它的兴起离不开东汉末年这个战乱纷飞的大环境下。由于这种大环境影响,所以建安文学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哀叹乱世的疾苦,渴望国家统一以及建功立业的梦想,这种文学离不开时代的因素。一个时代的文风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左右的。
至于曹操的那些军国书檄,史书里明白地记载大部分是陈琳和阮瑀替他写的。目前陈琳和阮瑀的军国书檄少之又少,这些可能都被后人安到了曹操头上,曹操的军国书檄倒是一大堆。
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
雯雯374943 发表于 2023-8-27 07:32: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可比的地方吗
诸葛亮没写过诗(梁甫吟存疑),留下的都是公文书信,但是一个出师表贡献了21个成语。行文明显实用为主
曹操的公文平平无奇,诗词独树一帜,承前启后。
他们都兴趣明显不在一个地方,比啥?
acff00 发表于 2023-8-27 07:32: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
诸葛亮的表疏虽然整体上不如曹操公文通脱,但也不同于两汉以来的骈俪文章,说明性大于其文学性,用李密的话说就是“言教碎耳”,是遣词造句优秀的说明文。其本人也并无太多纯文学性质的文章。硬要讨论文学性,题目下的一些例子甚至不如拿《为后帝伐魏诏》来做比较。
曹操作为政治领袖,聚集了一批文学大家,俨然有一时文学领袖的做派。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抛开繁杂的解释不谈,也不必拿文坛地位去压人,单说文学改造之贡献就足矣说明问题了。
汉末建安时,乃古今文体一大变,不仅五言诗在此时兴起,即散文为体亦与前大异。而曹氏父子三人,对此方面有大贡献。
纯碎是一些答案看的我头皮发麻,所以随便写两笔。
<hr/>看见搬出南怀瑾的,我有点耳熟,思考了两秒是不是反串。算了,不敢说。还有七子包含曹操的神仙观点。知乎这是开倒车了么?
现在我只想截图给我学中古、汉文的朋友让他们再气绝一次。
duck25 发表于 2023-8-27 07:32: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造诣”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范围也很不好界定。在鄙人看来,曹操的诗歌水平显然在诸葛亮之上,《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诗都是传世佳作;而诸葛亮却没留下什么诗歌。
但诸葛亮的散文造诣(水平)却不在曹操之下:他写的《出师表》《诫子书》以及以记述他的“论说”为主的《隆中对》都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足见其散文水平之高和影响之大;而曹操的《叙志令》却少有人知,其影响力远不及《出师表》和《诫子书》。
oydfe2088 发表于 2023-8-27 07:33: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 问这个问题的大概对中国的文学史不太有概念
三曹和三苏齐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和引领者。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更是文人乐府的开创者,在把两汉作为民间形式的乐府改造为文人文学起了主要作用。以乐府古题写宏大时事,大大的突破了汉乐府叙事范围。不再执于歌辞与曲题相切(旧曲新辞)。曹操后大量文人乐府诗涌现而出,可见曹操对文坛影响深远。
故而就魏晋文学甚至整个中国文学史而言,曹操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