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低配版的刘邦吗?

[复制链接]
buxizhizhou 发表于 2023-8-27 07:25: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备是低配版的刘邦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yangshouz 发表于 2023-8-27 07:26: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刘备的战略定力确实不如刘邦。他最大的败笔是背叛了隆中对高祖帝业战略的精髓。
隆中对战略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其实是个主高祖,次世祖的战略。
高祖战略就是【益州-汉中-凉州-雍州】,即成都平原-汉中盆地-陇原高地-关中平原,典型的关西路径。
世祖战略则是【宛-鄗-洛】,即南阳盆地-河北平原-洛阳盆地,典型的关东路径。
南阳盆地包含襄阳,是荆州的北部,就是诸葛亮的南阳隆中所在。
诸葛亮其实是琅琊人,不是荆州本地人。但诸葛家迁到荆州以后,积极联姻荆州几大家族和刘表,诸葛亮本人又广交豪士,是黄家的女婿,青年层最出众的名士。在东汉那个士族形成,清议、月旦评等名士点评之风泛滥的时代,诸葛亮这种荆州士人新生代领袖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很厉害的。因此诸葛亮才能成为刘备后来荆州集团的领袖。
但这个其实也是诸葛亮的包袱所在。因为诸葛亮代表的是荆州一派士人投效刘备,诸葛亮的战略设计就必须为荆州集团做筹划。
因此诸葛亮设计了,让刘备自己走高祖路径,做主战略路线。让关羽这种上将走世祖路线,做次战略路线的安排。但诸葛亮却在隆中对中专门强调了“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实际上就是在强调高祖战略是主战略。
从诸葛亮后来在刘备死后亲自执行隆中对战略的做派来看,显然诸葛亮认为次战略砍掉都是可以。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再次呼应隆中对战略的兴复汉室目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在这里用了一个模糊措辞。不说还于洛阳,而说还于旧都。可以理解为洛阳,也可以理解为长安,反正洛阳派、长安派都没意见。但没过多久,诸葛亮派去使者与孙权约定将来灭曹魏后二分天下,以函谷关为界,洛阳被划去东吴。当然,事实走向不会说是如果北伐成功就真得停止在与东吴二分天下,不要关东。但显然诸葛亮的设计里至少先关西再关东。诸葛亮出身于经学独大,士族形成,儒林势众,看中门第,连外戚都是贵族出身的东汉,却以布衣自诩,具有典型的西汉平面化齐民理念。而且他走得是“循名责实”“刑政虽峻”的刑名之术路线,显然有西汉王霸杂之,外儒内法的西汉治国理念,而非像东汉以儒士经学治国为重。应该说,作为蜀汉仅有的一个西汉制度象征之丞相的诸葛亮,本身有重西汉统治路线的思想因素,因此强调高祖帝业战略。
从地缘战略上讲,还于旧都至少是先还长安,再图关东,靠西汉路线翻盘。因此曹魏的根基在邺城,如果蜀汉北伐成功洛阳失守,势必先回退回河北固守邺城,以黄河为界继续抵抗蜀汉。荆州当时又到了孙吴手中,至少在诸葛亮看来,洛阳势必会是北伐雍凉成功后的拉锯前沿,可以先在法理上妥协割出。
这其实就能看出诸葛亮的战略重心,其实还是西线高祖战略。但他是荆州女婿成为蜀汉荆州集团首领,他的战略设计,必须兼顾安抚荆州人,因此就把荆州作为次战略提了出来。
诸葛亮这是外来的领袖为了搞平衡而做妥协。但真正同样有远见卓识的荆州本地士人庞统,作为本地人则毫无忌讳,直接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庞统否定了荆州的战略价值。
其实,诸葛亮为了避讳而不得不把荆州战略提出台面,但如果刘备能理解诸葛亮的言外之意,就会明白诸葛亮对荆州的评价:“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说荆州北据...东连...南尽...西通...最后用辞叫“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其实是侧面说荆州是南方的四战之地,只不过刘备此时就在荆州,没有地盘,成了“天所以资”,也就是乱局中捡来的地盘,是运气好,而不是筹划好。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是一个中期战略,根本就不是长期战略。因为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终点是西线主路“出于秦川”,东线次路“以向宛洛”,只是二分天下。诸葛亮并没有规划二分天下之后的统一。因此刘备此时已经快五十了,按那个年代的一般寿命没几年可活了,却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说的远了,刘备自己都觉得无趣,说的近了,刘备又会觉得没劲。因此诸葛亮献上的是一个中期顶配战略。
按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刘备应该主打西部板块合纵。按鲁肃的榻上策战略,孙权应该主打长江沿线板块南部连横。因此孙权其实也在后方给刘备压力,想要向长江上游西向扩张。两国战略其实是有冲突点的,就是在南方荆州益州。但刘备坐定益州,至少荆州还是双方可以互相妥协的部分。益州其实是天险最盛,历史走向表明,为了保证南方连横的成功,孙权可以放弃榻上策战略中的益州。而且整个中华史都表明,南方连横只能与北方实现均势对峙,从未又一个朝代靠整个长江上、中、下游,进而自南向北夺取天下的。连同样定都南京的朱元璋,也是把四川作为腹地最后统一的一个板块,朱元璋是自东向西的典型。
刘备开始还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执行的。原本孙权是想自己平益州,因周瑜之死而作罢。后来又邀请刘备一起讨伐益州两分益州,被刘备拒绝。刘备自己跑去独吞益州后,孙权过来讨要荆州,刘备不给,回复孙权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至少这个时候他知道,凉州是他的下一步方向。
后来,刘备与曹操在西部赛跑,曹操眼见刘备得了益州,鼎足之势快成,曹操赶紧平定张鲁的汉中。刘备见曹操得了汉中,隆中对战略主线可能受挫,于是全力争夺汉中,才把自己的荆州地盘割了一半给孙权,划湘江为界。孙权这才在汉中之战时不给刘备添堵。在孙权立场,当盟友的前提是自己也要有实际好处。
刘备伐汉中时,是隆中对战略推进的一个典型时期。长期经营雍凉的马超,是劝进汉中王大臣排名第一位的诸侯名将。以汉末逃亡蜀中避难士人组成的成都东州集团的领袖此时是雍州法正。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出“蚕食雍、凉”的法正,就是刘备的策划人和谋主。法正、马超在北伐汉中时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夺取汉中后,马超已经在进一步试探凉州方向。
但是从刘备得到汉中,下一步应当挥师北上雍凉时,刘备集团的战略失衡就开始了。
关羽开始的战略失衡

首先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在后院玩火。关羽嫌战事都在西线,他在荆州守城立不了功,排名后退,心里不平衡。甚至刘备称王后任命他为前将军他竟然一度拒绝任命。
然后刘备那边正在庆祝汉中之战的成功,这边关羽以一己之力开始北伐襄阳,而且在镇守荆州和北伐过程中,内政外交全都没铺垫好,先是骂孙权甚至号称北伐回来要灭了孙权,又是让治理荆州的蜀汉士大夫离了心,在孙权偷袭荆州后方时直接广开城门,把孙权部队迎入整个蜀汉荆州的地头。其实此前刘备与孙权分割了荆州原本一体的几个郡,打乱了原有的行政区划和区域经济正常运行,就已经让当地经济集团产生了离心力。这个时候本身就要着重巩固内政外交。
不能说关羽北伐是错的,关羽北伐战力强悍,襄樊之战威震华夏,让驻守长安的曹操不得不亲自赶赴襄阳战场应对而将曹魏主力东迁。但关羽选择的时机显然是错的。
按照隆中对战略,全面北伐的一个前提是什么?天下有变。天下有变,主要是两种情况:曹魏篡汉,曹操驾崩。
关羽选择的时机是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刘备正在庆功,关羽却把天下搅动。刘备也搓手不及。
然后隆中对战略的另一个前提是什么?外结好孙权。关羽给孙权放狠话...是真的觉得孙权是个听话的盟友,不怕孙权变成敌人两面夹击自己。而且蜀汉荆州的主要文官投敌,可以说关羽的“内修政理”也没有做好。然后关羽刚威震完华夏就被东吴背刺,刘备居然也不全面接应关羽,导致关羽最后脑袋被东吴割了送去曹魏。
从刘备之前送部分荆州国土给孙权可知。刘备自己是知道战略重点在西线,东线甚至可以放弃。但在关羽北伐襄阳,开始牵制住曹魏主力东迁,甚至曹操吓得差点给临近南阳盆地的许昌汉献帝迁都,而且曹操在去南阳盆地的路上,到了洛阳就一病不起,没几天就薨逝了...如果说关羽有点贪攻冒进,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就贸然北伐,但曹操之死却紧随发生,天下真的变了,可刘备却没有联动关羽,直捣凉州,而是回了成都...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备根本没有准备好紧接着伐完汉中就伐凉州,粮草后勤可能不到位,有心无力。而蜀汉在西线不动,东吴也会如坐针毡,因为原本在西线的曹魏主力被关羽引到了东线,原本是等刘备进一步在西线扩张,尽可能和平争取荆州的孙权不仅什么都没捞到,面临的战略压力也陪着关羽陡增。加上关羽的傲慢,甚至直接出言挑衅孙权,以及关羽已经显示出是一个连刘备都无法节制的战略不定时炸弹,没人知道他会不会真得回头就打东吴,孙权果断出击,拿下荆州,还荆州父老一个完整的家乡郡县。
这也侧面说明,关羽北伐应该是自作主张。事实上没有史料证明关羽北伐是刘备授意。关羽可能是选择在刘备下一战略阶段的准备不足时,私自决定北伐邀功。
关羽兵败,蜀汉实力遭遇第一次重创。蜀汉眼睁睁看着曹魏安稳度过了“天下有变”的危机时刻。曹丕索性趁着蜀汉的空窗期和东吴的结好期,连续二变,把汉朝也给废了。
刘备对隆中对的战略背叛

曹魏连着变,刘备只能跟着称帝。但江汉平原上的荆州的粮食没了,仅靠益州支撑后勤,压力无疑大了不少。而且与孙权的战略梁子接下了,不换代大赦,刘备也没台阶下。
此时主导北伐的法正死了,马超也快死了,身体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对马超这类曾为一方诸侯的归附武将,刘备多少不放心。主张北伐的雍凉中坚势力突然坍塌。
到底是北伐雍凉,还是收复荆州,刘备估计也纠结了很长时间。因为关羽都死了一两年了。
而且这会儿,刘备已经六十了。刘邦当年也不年轻,但刘邦就是出击速度快,从巴蜀汉中到关中三河,再到彭城,刘邦在彭城之战前的战略方向很明确,不搞两路出击,而是单线大迂回横扫,然后在彭城之战后以关西设郡县为基本盘,关东分与盟友诸侯共击项羽,等搞死项羽再谈怎么搞盟友。
但刘备年纪大了, 随时嘎嘣。他可能还在怀念几年前领土之广的巅峰状态。刘邦眼里是敌人的有生力量,刘备的眼里是地盘,尤其是曾经属于自己的地盘。刘邦可以舍地给盟友,受盟友要挟秋后再算账。但刘备只有一个盟友,他也忍不住报复来自盟友的委屈。在战略得失上,刘备明显更加患得患失。不像刘邦那样举重若轻。要知道,刘邦彭城大败时,所谓还定三秦,其实章邯还在渭河南岸的今西安市长安区东部的东马坊遗址固守城池,雍国还没被灭。刘邦这个大奔袭战略虽然有时代条件支持,但也侧面体现出刘邦的战略定力和大迂回的胆略。
刘备最后选择还是趁自己有生之年,把曾经经营十年,驾轻就熟的荆州给夺回来。隆中对战略主线北伐的事,诸葛亮去干吧。
这背后,也不能说没有荆州集团给予刘备的压力。但诸葛亮后来对东吴能屈能伸的妥协,说明安抚荆州集团,有诸葛亮设定的战略前提“外结好孙权”就够了,不一定非要把荆州夺回。因为荆州是次战略,甚至是可以壮士断腕的弃子战略。人没了手还能活,但没了头不行。北伐,才是隆中对战略不能切割的头颅部分。
刘备向东打夷陵之战,史书中没有说诸葛亮表示反对。诸葛亮一个非荆州人的荆州集团领袖,他要反对就真是砸自己饭碗。但定益谋主庞统、定汉谋主法正都死了,他这位定荆谋主却在史书中同样找不到为刘备的收复荆州之战进行支持和谋划,同样说明,诸葛亮此时在明哲保身,韬光养晦,不敢表露出真正的态度。
夷陵之战的惨败,不能说是必然的。也有可能获胜。但问题是,这场战争即使获胜,也是北伐雍凉战争的机会成本,将极大的拖慢隆中对中期战略的实现,甚至即使战胜也可能直接导致隆中对战略的全面破产。因为获胜之后,反而与孙权的和解会更加困难,“外结好孙权”的可能性就小很多。那么蜀汉可能要面临北汉中、东荆州,蜀道和长江两个方向两个国家的战略重心压力,被迫限于两头作战,而无法聚焦军事战略重心。而且用益州控制荆州,本身就很难,历朝历代几乎没有成功者。关羽能丢第一次,蜀汉就能丢第二次、第三次,反复徒耗益州之力。
因此,即使夷陵之战胜了,刘备夺取荆州,想要坐定这个战略,也只能是以荆州为中心,进一步向下游吞并东吴,把西部合纵的隆中对战略彻底抛弃,转向与榻上策一样的南方连横,有可才能让国家彻底稳定下来。但同理,南方连横从来没有实现过统一。刘备即使吞并孙吴,也会面临都城方位的选择。迁都江东,也必须面临激烈的内斗损耗。
因此,刘备最终犹豫之后,向东打东吴,说明:
刘备认为曹魏势大,不愿意北争西部,而是要捡孙吴这个软柿子捏。但显然,刘备低估了孙吴,孙吴虽软,但也不是凭借益州一州就可以捏的。而且我们开上帝视角看整个历史,只有上江下游捏上游中游,南朝南宋时中游虽然频出军阀,但捏下游也从不是一蹴而就的。
刘备已经放弃了隆中对战略。诸葛亮这个时候心中是什么滋味,可想而知。
云谏曰:“……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
蜀汉集团内,包括赵云在内,还是有人认为应该北伐雍凉,继续贯彻隆中对战略的。赵云就分析了一旦与东吴全面战争,就不能停下来。但刘备要的就是改变战略,背弃西部合纵,转向南方连横,去捏软柿子,所以刘备大概根本就没想停下来。哪会收回荆州就停手。
可问题是,赵云和刘备,甚至自己战略理想都被扔了还要装无所谓的诸葛亮,大家都没有想到,刘备不仅连荆州都收不回来,而且在关羽惨败,赔掉蜀汉一半实力后,再来一场夷陵惨败,再赔掉另一半实力。
刘备因曹魏篡汉,称汉献帝被弑杀而自立为大汉皇帝,却没有选择为大汉先帝复仇,而是选择为自家兄弟报仇,这是重私而废公。原本带着国朝情怀的复汉主义士人也能看出刘备这个路数,不思取两京兴复汉室,而是偏安南方避汉贼锋芒,又会怎么想?诸葛亮嘴上与东吴互认帝位,二分天下,连东汉京师洛阳都划给了东吴。但这些士人明白,隆中对战略的下一步,就是西汉复国战略。大家知道诸葛亮的真正意图。包括孙权也只是为捞个合法性装作相信,他心里也明白诸葛亮如果整合西部成功最后要干什么。但刘备的战略意图,基本上让北方的复汉主义者基本也失望了。
从这个角度讲,隆中对战略不仅是一个军事战略,更是一面树立在当时复汉主义士人心中的旗帜,是蜀汉政权号召力所在。
可刘备却真的放弃了。
也许,刘备只是想恢复自己鼎盛时期的版图,填补晚年挫败感,让自己觉得自己体面一点。毕竟他自己这个年龄,从一般规律来看,虽然当下身体还好,但古人老到六十多,随时会发炎然后嘎嘣的。而北伐的事情,他准备留给后人去做,就像他后来托孤得那样。
也许,刘备是真的在扭转车头,重新做一个争地盘求苟存的军阀,而不是复兴大汉的号召者。他本人即使赢得收复荆州之战,也已经把“外结好孙权”,皇帝本人“率益州之众”两个最大的前提给颠覆了。
也许,刘备是想从荆州复刻宛洛的东汉世祖路径?但世祖路径的前提是刘秀以河北为称帝基本盘,提前控制了河北。刘秀云台二十八将,11个南阳,7个颍川,6个河北,3个关中,但其实3个关中也是当年定都关中的西汉新外派到河北做官然后在河北投效刘秀的,河北实际上是9个,是刘秀的基本盘。定都洛阳实则恰好是河北、南阳、颍川的中间点。没有河北,尤其河北是曹魏的基本盘,世祖战略其实是不合条件的。因此才被诸葛亮视作是锦上添花而非必备的次战略。条件不符。曹操才是那个符合世祖战略条件,但不去卡韩遂马超的关中复刻世祖战略,却先向东南在四战之地的荆州把时机给损了的又一个半拉子战略。说起来奇怪的很,三国最终能实现均势,谁也统一不了谁,成了后期比烂之趋势,就因为前期的枭雄们非要在南方的四战板块荆州死磕。三方都没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正常起手式布子。
如果关羽再等等,只需要半年,曹操就身死。而他能够在刘备的全局战略统筹之下,北伐南、襄逼许昌、洛阳,刘备北伐雍凉逼长安,然后像当年曹操在河北有变时激起袁家继承人问题爆发,原本强势的河北逐渐分裂瓦解,如果蜀汉没有经历关羽丢荆州和刘备攻荆州两次有生力量灭顶之灾,在曹操身死,曹家自己先乱的时机,以刘备积蓄多年之实力全力北伐,刘邦的路径不是无法复刻。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最后感叹如果法正还在,能够让刘备不转移战略方向。即使东伐,至少也不会赔上老本儿。这才显示出他的立场,算是当了一回正牌的事后诸葛亮。可见,法正死后,刘备北伐的战略信心是动摇的。法正就是蜀汉雍梁地缘人事的核心和东州集团的重要人物,以及天然具有北伐地缘利益的北伐推动者。可以法马等都死得早,不然留给诸葛亮北伐阻力也会小很多,诸葛亮也不用再去重新攒姜维这些新雍凉新北伐生力军,硬推马超部曲里与马超没法比的马岱,以及坚持北伐雍凉路线的老赵云,甚至重新纳降孟达这些雍州蜀汉叛将。
劝进汉中王表具名前十一排位大臣中超四分之一是雍州人,差点比肩荆州集团,竟然是雍凉人事最后的高峰。夷陵之战后,雍凉士人将领遭遇青黄不接和排挤,对蜀汉的支持和投效也萎了,蜀汉内的雍凉人事也垮了。因此刘备东征其实是战略全面调头的可能性更大。他根本不想玩隆中对主线了。
刘备一生的高光时刻,就是诸葛亮在战略上帮他扫开云雾的这段时期。可惜,晚年的他,最终又战略懵圈了。
刘邦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与项羽争南阳王陵已经是东出之后的事情了。刘邦平南郡共敖共尉父子,也就是荆州,已经是项羽死之后的事情了。刘邦只有一个方向,而且是一个看似迂回,实则能占尽地利的路线。刘邦是真正把战略资源用在刀尖儿上,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到了关中后他甚至自降身价,把自己红色旗帜和服色主动换成了秦人的黑色旗帜和服色,以示自己代表秦人。最后分尸项羽的几个兵将,全部都是秦地出身,刘邦最后是沛砀统治集团+秦父老经济集团+秦编户民的一个组合。他志在黄河流域,从汉中回到关中,只待了四个多月,是一点偏安的心思都没,一刻都不多等待。
同样的基本盘,刘备却在反复动摇,最终放弃了诸葛亮给他盘好的周秦汉隋唐等大一统王朝经常实践成功的走了一半的既定方案,重新选择了一个历朝历代都没有实践成功过的不归方向。
ldwr 发表于 2023-8-27 07:26: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刘备是人中龙凤,是我仰视的存在。
但跟刘邦比,史书上的绝大部分龙凤也不过只是普通人。
王之一站 发表于 2023-8-27 07:27: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秀才是低配版的刘邦。
刘备嘛,就是个丐版刘邦。
buyidaifu 发表于 2023-8-27 07:27: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备早年有点儿浪荡公子气质。这一点和刘邦很像。然后,刘备确实是刘邦的后代。
不过两个人有很大不同,比如,刘备不够政治,老是有怒发冲冠的时候。
刘邦就彻底政治多了。
军事能力上,刘邦也比刘备高出不少。
所以综合来看,刘备确实有高祖遗风,说是低配版的刘邦,确实说的通
阿强123 发表于 2023-8-27 07:28: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算是破产版吧,说低配版感觉不足以体现差距,会给人一种两者之间再努努力就能碰到的错觉。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