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讨论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而没人讨论孙策和周瑜呢?

[复制链接]
为爱 发表于 2023-8-27 07:21: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刷到好多三国的问答,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或是其他,大家都特别喜欢讨论刘备诸葛亮的鱼水关系,却很少有人提到周瑜和孙策呢?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ianzi3203 发表于 2023-8-27 07:21: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瑜是袁术的人。
(孙策)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周瑜接孙策渡江的时候,吕布还没去徐州。你知道建安三年是啥时候,吕布都要挂墙上了。

这些年袁术被曹操、吕布花样殴打,周瑜跟着袁术眼瞅着他老人家也快上墙了,这才下决心跑路。你觉得周瑜和孙策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劝你们还是别乱指CP了。

周瑜器量广大、万人之英,他和吴奸从刘备入主徐州开始就在寿春等着,卧槽一直等到袁术军都快散伙了,那隔壁小沛的死鬼都还没过来。最后周瑜和吴奸都差点没混出名堂,这是怪孙策咯?
anthrax 发表于 2023-8-27 07:22: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点说,孙策、周瑜即使以汉末那种瘟疫横行、能活过五十就算够本的情况来看,也是标准的短命鬼。这也就导致他们直接合作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年而已,很多可能的矛盾还没来得及暴露罢了。
要是穿越到228年看到孙权给陆逊又是牵马又是送帽子的,你也肯定想不到最后陆逊会被孙权逼死,要不怎么说凡事善始容易善终难呢?
e999 发表于 2023-8-27 07:22: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了去了。网友们磕cp都快磕出火星子了。
tszqc 发表于 2023-8-27 07:23: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匹配机制不同。
能与诸葛亮对标的唯有二张;而与周瑜对标的则是关、张。
诸葛亮、张昭、张纮是刘备、孙策创业过程中延请的大能。
周瑜、关羽、张飞是孙策、刘备创业前就亲如兄弟的伙伴。
议论刘备、诸葛亮;孙策、二张这些人,底色是君臣情谊。
探讨刘备、关、张;孙策、周瑜这些人,底色是兄弟情谊。
究其根本,诸葛亮与周瑜都不在一个赛道,你拿来对标啥?
孙策数次登门拜访张纮,咨以大事,最后涕泣横流,获得“江都对”及有条件的承诺,这是孙策版的“三顾茅庐”。
孙策对张昭文武之事,一以委之,又欢声笑语的打消张昭顾虑,一句奠定其吴中仲父之名位,这是孙策版的“如鱼得水”。
孙策临终前将政权与孙权托付给张昭,并留下“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之言,这是孙策版的“白帝托孤”。
再看张昭在孙策、孙权时期,以及权力交替过程中的保驾护航,完全就是诸葛亮的定位。虽然结果不同,但对标诸葛亮是毫无疑问之事。
这里能有周瑜啥事儿?
刘备托孤,没有关羽、张飞的份儿,是因为关、张已经去世。
孙策托孤,没有周瑜,那就是真没想托孤给周瑜。
君臣关系论,张昭、张纮才能对标诸葛亮。
兄弟情谊论,孙策、周瑜远没到刘、关、张这个程度。
关羽也曾效力曹操,给出的答卷是斩颜良报答曹操,然后拼死也要寻刘备。
周瑜也曾效力袁术,给出的答卷是看袁术不能成事,退求其次再找孙策。
朋友也好,兄弟也罢,毫无疑问刘备是女神,关羽有更优渥的条件不要,死也要和刘备一起死。而孙策只是备胎,是袁术实在太烂,周瑜才会看孙策一眼。
论君臣,周瑜不如张昭之于孙策,又如何比拟刘备、诸葛亮这千古君臣典范?
论兄弟,较之于关、张更是相形见绌啊……
那大家还讨论啥,越讨论,这画风就越不妙了啊……
所谓周瑜、孙策CP,充其量是游戏,动漫、小说方面,在历史中,二人的关系并不似大家想象的那般美好。孙权固然是多嫌忌的君主,但他防备打压周瑜,未尝就没有周瑜反复于袁术、孙策间这段历史的影响。
白帝 发表于 2023-8-27 07:23: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的孙策和周瑜更像是表面亲密的塑料兄弟,论君臣关系非常普通,远比不了刘备和诸葛亮。
当然,这主要是孙策的问题。
1) 孙策起兵讨伐刘繇的时候,周瑜可是带兵入股,积极参与了的。一路上既有功劳也有苦劳。
三国志 卷54: 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
结果等赶跑了刘繇,孙策怎么对待周瑜的?
三国志 卷54: 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直接告诉周瑜我这儿不需要你了,把人打发走了。
题主能想象刘备在拿下荆南四郡后跟诸葛亮说:“你回隆中吧,益州我自己去搞定就行,就不用你了”吗?
而周瑜之后几年也都在袁术帐下,直到公元198年才投奔孙策。此时袁术都称帝一年了。
三国志 卷54: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后汉书 卷75:建安二年,因河内张烱符命,遂果僭号,自称仲家。
2) 别看孙策看上去待周瑜甚厚,多把周瑜当兄弟似的。
三国志 卷54: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
三国志 卷54裴注引《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至少在他生前,周瑜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大臣,甚至连决策层/股东都算不上。
孙策到200年,一共有六个郡的地盘:
会稽郡 - 太守是他自己。
丹杨郡 - 太守是吴景, 他舅舅。
豫章郡 - 太守是孙贲,他堂兄。
庐陵郡 - 太守是孙辅,他堂兄。
吴郡 - 太守是朱治,孙家元老,也算原始股东。
庐江郡 - 太守是李术,事迹较少,可能是唯一的外人。
三国志 卷46: 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呉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扬朱治为呉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三国志 卷47裴注引《江表传》曰: 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
根本没周瑜什么事儿,不但不是任何郡的太守,他也没有任何都督权,孙策只让他遥领了个江夏太守。
三国志 卷54: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三国志 卷46裴注引呉录载策表曰: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範、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
孙策倒也不是没进攻过江夏,问题是他这趟出征,拿下了庐江、庐陵和豫章,孙贲孙辅李术都当上了太守,就周瑜什么好处都没得到,光出力了。
另外别看周瑜任职中护军,从“留镇巴丘”(这里指的应该是庐陵郡的巴丘县) 即可看出,孙策的大军主力根本和周瑜无关,徐琨(孙策表哥,时任督军中郎将)在军中的地位都应该高于周瑜。
三国志 卷50: 策表琨领丹杨太守,会吴景委广陵来东,复为丹杨守。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
更尴尬的是,即使孙策公元200年没死,江夏太守对于周瑜也只会是空头支票。因为当时孙策的战略重心已经从西进转到北伐了。
三国志 卷1: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三国志 卷46: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
三国志 卷7裴注引《先贤行状》曰:布既伏诛,登以功加拜伏波将军,甚得江、淮间欢心,于是有吞灭江南之志。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
三国志 卷10裴注引《三辅决录》曰: 以督军御史中丞诣扬州讨袁術,会術病卒,因以为扬州刺史。建安五年,为孙策庐江太守李術所杀,时年三十八。
都准备偷袭曹操了,短期内自然不会再考虑打刘表,周瑜在孙策阵营仍然徘徊于股东/决策层之外。
题主能想象刘备拿下益州后让诸葛亮留镇长沙某县,也不给他军权,只让他遥领个豫章太守吗?
刘备可是拿下荆南四郡后,直接给诸葛亮督其中三郡;拿下益州后,直接安排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管理权力中心啊。这才是鱼水关系。
三国志 卷35: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三国志 卷35: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而在公元200年的孙策势力,周瑜无论地位还是职权,大概率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3) 孙策托孤其实并没周瑜什么事儿,周瑜只是“将兵赴丧”而已。
和《三国演义》虚构的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完全不同,历史上孙策只托孤给了张昭一人,根本没让周瑜参与。
原因也很简单,周瑜本就处在孙策势力的决策层和权力中心之外,轮不到他的。
三国志 卷52: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三国志 卷52 裴注引吴历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歩西归,亦无所虑。”
三国志 卷52 裴注引吴书曰: 是时天下分裂,擅命者众。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一旦倾陨,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
三国志 卷52: 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
周瑜后来的权利,其实是通过带兵奔丧争取到的,很可能还是私自行为。
三国志 卷54: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而“共掌众事”也是孙权给的,跟孙策无关。
而刘备和诸葛亮那就不用多说了,公认的举国托孤,心神无贰。
三国志 卷32: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所以啊,和孙策君臣关系最好的,其实很可能是张昭。
而孙策和周瑜这对塑料兄弟,应该也只有在花边新闻方面,可以胜过刘备诸葛亮了哈哈。
三国志 卷54: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三国志 卷54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