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小学和一般小学差别在哪里,师资对小学生到底有多少影响?

[复制链接]
pic100 发表于 2023-8-27 06:54:02|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顶级小学和一般小学差别在哪里,师资对小学生到底有多少影响?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help 发表于 2023-8-27 06:54:4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过来人表示
顶级小学的老师和普通小学有区别,但是区别没那么大。差别大的是孩子的家长们。
首先环境区别,名小学的硬件设施肯定比其他的要好
其次,业余兴趣类爱好和活动参加竞赛的机会和荣誉
最后
教育现在的本质拼的是家长口袋里的钱
名小学的孩子们,大家周末都在补课,疯狂补课
小学6年下来,英语都是初中以上水平
以南京为例,300分满分,295以上可以上第一梯队的初中,基本上英数都是要求满分的。
而普通小学的孩子,大家竞争强度都不高,基本上有一半的孩子连高中都考不上…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evercrete 发表于 2023-8-27 06:54:4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别在三个方面。
生源、师资、家长资源。
本人所在的学校大概是杭州小学乃至全省范围内都算不错的学校。社会口碑和家长中的美誉度都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从这三个方面来谈。
一、首先名校能成为名校,自然离不开好的生源。我目前教的这批孩子是二年级,大多数八岁,是摇号政策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入学的孩子。那时候民办还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因为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去均衡公办、民办间的差距了,所以我带的这届的生源已经不是学校最好的时候了,但仍然不乏非常灵气、聪慧的孩子。我晒几篇我班级里的孩子写的文章。








这些文章都是孩子在学校里完成的,不存在留作业回家家长辅导的情况。另外前两篇我的好朋友,要求是写一个人,但第一个孩子跟我说想先写一篇自己想象的,再在本子上写一篇关于人的。是她自己跟我要求要多写的哦!
类似于这样的学生材料我有很多。很多孩子很灵气,只要不断地引导、鼓励,都是能亮眼的。但也有资质一般,也不努力的孩子。但总体的生源是超过其他学校的。
二、师资
我现在呆的团队,百分之七十是中年教师。圈子里的从业者都很清楚,一个学校,最能出成果的是中年教师。而且我们学校的中年教师都非常努力,好学程度不输年轻人。基本上出了新的教材、教法、信息技术,老教师还会向我们年轻人讨教,一点没架子。
学校里老师获奖的就更不要说了,60多个老师,市新秀都一抓一大把,省教研员,省特级也都配备……我在之前学校的时候,教师培训请都请不来的大佬,在这个学校有好几个……而且真的工作起来你会发现,大佬都比你更懂学生,更爱学生,还很有方法。资质一般的孩子,在大佬的班里,经过两三年的训练,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发光出彩。而且真的不是死学,学校作业比起很多公办学校来说都要少,但效率真的非常高。
这个学校真的让我感受到,有一些人,做老师真的不是因为养家糊口混日子,而是当作一生的事业在热爱。
这都是这帮大佬让我见识到的什么叫做春风化雨。
而且我们五年内老师工作到半夜三更是常有的……周末还在做方案也是家常便饭……但因为学校细节做得好出圈过几次……也算是个学校里的网红吧……
三、家长背景
其实这个跟生源都有关联。我们学校家长的教育背景一般都是比较高的,硕士以上学位的家长大约占到了一半左右。很多都是博士、教授……这就意味着说大家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平时就更加上心。方法可能也更加得当。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石,基本上孩子没有办法脱离家庭的影响去改变的,所以学校的孩子优秀,跟家长的用心分不开的。
至少,目前为止,我认识的在这个学校的家长,对孩子不负责的,不管的,非常少。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十不到。这个数字也不完全准确,但也能说明学校大部分家长是很愿意花时间精力去陪孩子的,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孩子共同成长的。
但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时常因为这个,有危机意识。因为这意味着,你必须有绝对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自信,才能应对这样好学、负责的家长。我们学校的老师已经内卷成这样了,但还是一不小心会被家长投诉……也是不容易……
综上所述,比较优秀的学校背后必然有多方长期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不要幻想只要有了好老师就有好学生,也不要幻想花了钱就能教育好孩子。树苗不花心血浇灌,是成不了栋梁的。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一样地,去做老师,做父母,才是教育真正该有的样子。
与诸君共勉。
lumanman 发表于 2023-8-27 06:55: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华附小,顶级小学了。下面的作文,是几年前一位三年级男孩写的。他具有天才般的敏锐嗅觉,抓住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来表现爷爷的爱,比如爷爷声音里的恐惧、听电话感知爷爷脸色变了,从拉拉链的声音推断爷爷开门了,所有的这些,竟出自一位三年级孩子笔下。他的洞察力,文字的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





从这篇习作,可以窥伺顶级小学和一般小学的几点差别——
1.同伴的互相促进。顶级小学,一个班级里,同这位男孩一样优秀的孩子非常多。他们的优秀,即便体现在一篇小小的范文上,对孩子的示范引领作用也是花钱买不来的。一般小学,轻易找不到如此优秀的孩子。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2.优秀的孩子扎堆,倒逼师资的配套。清华附小的师资,不用说,那也猜得到,优中选优。
一般小学,受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3.孩子的优点,更容易在顶级小学遇到伯乐。比如这篇作文的小作者,遇到了识货的老师,何等幸运。
在一般小学,遇到不识货的老师的概率非常大。
4.孩子的优秀,倒逼老师成长。要不然,很容易被孩子问倒。
一般小学,孩子能完成回家作业都是好孩子了,何谈去问老师问题。
5.优秀老师扎堆,倒逼管理层的管理提升。管卡压在顶级学校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作为顶级学校的管理层,做一件事,必然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肆无忌惮,吃相难看的行为,在这里不能说没有,但制度建设、文化氛围、人文关怀比一般学校还是好多了。
越是一般的学校,越是死板,越是因循守旧,老师学生的活力被压制的死死的。
<hr/>近期,我做了知识星球号,将近几年原创的小学作文方面的内容做了合集,还将和孩子聊天的视频、文章素材做了一个“抬头看路”系列,馈赠给有缘的朋友。我的知识星球加入方式,点击我这个号的头像,主页有微信和星球的添加方式。加入成功的朋友,随时可以问我一些关于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kissinger 发表于 2023-8-27 06:55:5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惹事了。
师资对孩子当然好处多了,就好像对方颜值9以上,身材比基尼小姐,对我们恋爱结果的帮助一样。
问题是,和你有关系吗?

又好像都说北欧福利好,扫卫生拿两万人民币轻轻松松。于是真的有劳务派遣的中介哟。

我的意思是,家长最好评估了解一下,这些资源多大可能落实给你孩子,好处拿不到,不如没有。

顶级小学不可能是完美的,家长也要知道可能存在的坏处。
我只根据身边朋友(其中一些就是名校老师)说到的可能的缺点。
第一,来自老师的关系霸凌。
不知道啥意思,看看天津那个骂学生家长没出息没素质的新闻就明白了。
我亲自处理的,比这个严重,信不信。

第二,老师只能只会关心前20%学生,至于趋炎附势的我不提了。
你孩子行不行啊?

第三,孩子生存氛围。
现在孩子成熟早,有些现象出现早。
将心比心,你成天在一个万一自己是末尾的环境里,所有人看不起你欺负你,每天如此,能熬多久不疯?

其他因素我不说了。
以下都是来源于真事。
一个同事孩子被老师关系霸凌三年,最后到了自残要自杀的程度家长才发现。比较复杂,完全怪老师似乎也不公平,幸好后来有所改善,法律介入以后。

一个老师同事直接就说,进某几个学校以前看看自己家年收入。除非你孩子年级前十,不然老师同学都忽视你。

因为“没朋友”,一个名校劝退(转校)了一个朋友的孩子。成绩还是中上的。

一个朋友的同事孩子学霸,某一门拿奖到手软。名校要挖孩子过去,各种利诱甚至管饭管接送。
孩子不去,因为她最好的朋友不能去。
后来小升初孩子仍然是区还是市里前几名。

当然当然,名校一直常青藤的例子更多,选择哪一个是您自己的事情。
反正我们家选的是中间偏上,全市进不了前40估计。
您就可以猜的到咱家经济条件了。
提示,买不了游艇(噗)。
Sprite 发表于 2023-8-27 06:56:15|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孩子上的学校还挺不错的,是个非公立学校,采用美式的教育体系,我就从家长看到的角度,说说这个学校的不同点。好不好也说不准,自己判断吧。
一。家校分离
这个学校不让家长和老师私自联系,唯一的联系方式是发邮件。
坏处是孩子在学校里只要不发生很大的事情,老师一般不会联系家长,大部分家长也就不太清楚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当然家长在下午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逮住班主任问几句是可以的。线下和其他家长聚会的时候,就发现非常多的家长完全不了解学校和孩子的情况。
好处是老师的教学工作基本不会受个别家长影响,保持了学校教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当然,如果某个问题家长反馈多了,高层也是会认真对待的,应该改进的地方他们也是会改进的。来往的邮件信息反而比微信电话这些手段更容易汇集、转发给高层。
用邮件沟通,看起来是个老土的办法,但正是这个门槛反而过滤了很多低价值信息,邮件在很多时候都比微信更有效率。让老师可以更专注于教学工作而不是家校沟通。真正遇到大一点的问题,家长也还是有足够的反馈渠道。
学校专注于学术教育的课题,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加干涉,除了每年低年级会有例行的教育家长的大课,一般也不会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指指点点。提的最多的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不要帮孩子改正作业,要欢迎错误,拥抱错误,还有建议家长不要去上补习班。当然带孩子去上补习班的家长依然很多,这也是没办法的。
家长则专注于家庭教育的课题,学业上的事情可以相对放心的交给学校,学校也不喜欢随便来个家长就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指指点点的。
从广义上说,这种课题分离,我觉得挺好的。
二。服务意识强,对孩子和家长都很尊重
早上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常常能在校门口看到校长,校长会笑眯眯的对每个经过的小朋友说good  morning。
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向学校投诉过好几次,每次都能得到很好态度的回应。甚至有一次很小的事情,校长都亲自来和我们交流。学校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的地方,确实也会做一些改变。
最近这几年虽然我们也没有对学校100%满意,但也确实问题不大,让家长很省心。
三。教学方式有效且人性化
学校自己建立了一套教学方案,我曾经看到他们有一套教师用的IT支持体系,可以比较方便的备课和进行教学工作,好像还挺强大的。
这个学校除了语文是用人教版,其他科目似乎都没有像样的教材。所以经常上课前发几页打印的纸就是教材了,几年下来,家里这种纸好多。
他们的教学方法和一般公立学校区别很大,我称之为刷墙法和钉子法。
钉子法大概是说,今天上课老师教一个知识点,大家听懂以后就开始练习,作业也是围绕今天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基本上一个知识点短时间就能掌握的很扎实。然后一个一个知识点讲下去,直到单元总结或者学期总结的时候,再复习一下准备考试。每个知识点就像一个钉子,一旦讲了,就要订到墙里面,订的很深,很扎实。比如学个新的汉字,讲清楚之后,回家就要抄写20遍,这样就记住了。
刷墙法的意思是,老师每天都会讲多个知识点,但是每个知识点讲的不深,回家的作业只有少部分是围绕今天的知识点,总体是比较杂的,但是第二天上课还会复习甚至再讲一下,如此多次复习多次重复。这个跨度非常大,经常4年级还在复习3年级的内容。比如他们很早就开始学开根号,但是只需要懂最简单的根号4,9,16这种就行,然后下一年再讲难一点的开根号,到现在过去好几年了,根号的真正内容还没教完。这个感觉就像刷墙,第一阶段只是浅浅的刷一层,过段时间再刷一层,过一个学期再刷一层,过一年再刷一层,这样多年以后也能刷成厚厚的一层。
拿上面学习生字的例子来说,钉子法可能当天就需要抄写20遍,刷墙法则是当天只抄写3遍,但是一年里要复习4次,每次也是3遍,这样抄写量只需要12次,总量减少了。当然这只是非常简化的说法,能明白这个意思就行。
刷墙法还有个好处是,因为复习次数非常多,所以哪怕某次上课没有听懂,后面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补上,这样一个环节没搞懂,导致后面一系列的内容都学不懂的现象会大幅减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孩子们的知识面很宽,虽然还在上5年级,但是能做很多7-8年级的题目,只是正确率没那么高。
我第一次隐约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遇到了几个同学,那几个同学在代数课以及历史课上总是表现得……很“酷”!他们总有办法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从来没有那种犹如被捕获了的小兽般惶恐无助的神色。就好像有人告诉过他们,不需要什么都一下子全弄明白,有些东西过上一段时间自然就懂了,甚至这种似是而非的过程本身对学习来说就很有价值。-----摘自《如何学习》
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很怪异,孩子们的基础不是那么扎实,好像很多概念都不那么清晰,也常常会犯错,但是不知道哪天开始,他们又都明白了。有很多书都提到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学习的慢功夫,有点像金庸笔下的内功,和咱们一般的做法几乎完全不同。
我很喜欢刷墙法,原因是:1.上课时相对有趣,常有新鲜的内容。2.不需要大量的枯燥练习。3.最终的效果非常好。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低年级几乎没有作业,上课也能很好的保持专注,所以我说这是很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他们学校还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组队竞争,动手参与,小项目等等,相信很多好的学校在这方面都做的不错,我就不多说了。
四。重测轻讲
前段时间和孩子聊天,问到学校里一节课大概时间是怎么分布的,两个孩子叽叽喳喳说了半天,大概意思是每堂课大概只有10~20分钟是讲课的,其他的时间要么是搞东搞西的事情,要么就是测试。他们的小测试非常非常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每个阶段的单元测试也很多,差不多1-2周就肯定会有一次,大的考试每年安排5次,差不多一个半月就要大考一次,简直就是以测代学,有点丧心病狂。
我觉得这个做法非常科学。大部分学校普遍不重视小测试,而测试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认知天性》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案例研究:
在伊利诺伊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所中学里,他们安排八年级的学生接受不重要的小测验(同时安排反馈),内容是科学课上的部分知识点。另一部分知识点不会出现在小测验中,但是会安排学生复习3遍。在一个月后的大考时,哪部分知识点会被记得更牢?在考查小测验涉及的知识点时,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查那些仅做复习但未做小测验的知识点时,学生们的分数变成了“C+”。
如果我们不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并非“考试”,就可以创造另外一种可能: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而不仅仅是检验工具。
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和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减弱。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大脑自动忽略了,剩下来的一旦进入记忆,就永远在那里了。下次再见到它,它在你大脑里的存储强度会增强,但是哪怕你再也不见它了,它的存储强度也不会减弱。存储强度只增不减。
忘记,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因为这个记忆在你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所以——
最好的复习是考试。
相关的研究非常非常多,甚至有人通过实验获得了一个比例,如果要背诵一些资料,我们应该用多少时间来熟悉阅读材料,用多少时间来背诵?最佳方案竟然是只用30~40%的时间来阅读,其他时间都用于背诵。
五。学生时间
每个科目的任课老师,每周都会安排一个学生时间,大概是1-2小时左右。如果对本周的学习内容不够清楚的话,可以在放学以后的学生时间里,去任课老师的教室,让老师为你单独辅导,开小灶。不过有时候,如果这周课程太难,那么学生时间也会人满为患。
孩子们三年级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非常棒的英文老师,个子高高的大男孩,温文尔雅,长的有点像谢尔顿,孩子们说老师非常博学,什么都难不倒他。因为非常喜欢他,所以每周的学生时间都会去,就是为了和老师多相处一会,老师会和他们聊聊天,或者做一些小练习比赛,做的好的话,给一点奖励,哪怕是一颗小糖果,孩子们都会非常非常高兴。
六。课程非常多
孩子们现在才5年级,但是已经有6门功课是重点考核的:
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古典(历史),地理
其中语文,英语,数学,科学,地理每天1个课时,古典每周3个课时
还有2门要算分,但是占比略低的:艺术(美术),音乐
哪怕是对待艺术这些课程,学校也还是很认真的,我儿子女儿还真的在一个学期内,学会了用笛子吹一首简单的曲子,学期末还给全体家长做了一次集体表演。
七:走班制
这是一个很奇葩的设定,他们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实行走班制,所谓走班就是不同的课在不同的教室上,他们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专属教室,数学在2001上,英语可能在3005上,科学有要到4002去上,每次一下课,其他学校的孩子都在户外玩,这个学校的孩子都在上上下下找教室。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几分钟内,收拾好自己的文具书包,排好队列,跟随班主任找到下一个教室,再进入教室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根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再加上要上厕所的,要喝水的,可以想见这种场面是多么的混乱。
到了5年级之后,连班主任都取消了。。。没错,这个学校只有1-4年级有班主任。5年级之后,找教室没人带队了,要自己安排,而且因为没有班主任,学校里遇到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得自己想办法,我儿子的储物柜坏了,不知道找谁处理,于是到处找老师问,最终找到一个负责年级事务的老师,拖了一周多才解决。
走班这种事情,我直到上大学才是这么干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反正有点奇葩,说不好吧,好像对孩子也是个锻炼,说好吧又感觉对孩子要求太高了点。
八:综合评分体系
学校的评分系统不仅仅是大考的分数,而是综合评估,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大考测试,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最后给予一个综合评价分---单科满分为100。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主要是依据这个评定。就算考了100,但是平时经常漏交作业,评定也达不到满分。增加对日常学习过程的鼓励,我觉得对大多数孩子都是更好的激励手段。
九:不跟班
所有的任课老师,包括班主任都是不跟班的,对孩子们意味着,每年所有的老师都会换一遍,这种做法也很奇葩-----遇到很好的老师,也只能教一年,当然万一遇到不靠谱的老师,也最多就被祸害一年,也许这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吧。
坏处是每年都要重新认识老师,好处是对新的老师也会有一些期待,孩子们会说:虽然现在这个体育老师极度不靠谱,但是好在再有1个月就换老师了,体育课还是有希望的。。。
十:每年都重新分班
每一个新的学年开始,所有的班级都会完全打乱重组。听老师介绍,如何分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他们分班的考虑维度还是很多的,既要考虑到成绩,学习能力,还有性格,男女比例,甚至熊孩子比例。。。
好处是每年都能认识一些新的朋友,这样朋友圈可以扩展的很大,坏处是,去年最要好的朋友不在一个班了,又需要发展新朋友了。
我儿子女儿一年级被分在同一班,后来二年级开始,学校建议我们分开在不同班,到了5年级分班之前,我问了问孩子们,想不想在一个班,结果孩子们说可以在同班,于是今年他们又在同一个班了。
十一:经常组织标准化测试
英语方面,经常会测试蓝思指数,大概一年一次吧。
综合评测有MAP测试,ISA测试,差不多也是每年一次。
这些测试为学校提供清晰明确的参照物,使得学校明晰自身的教学水准,发现自己的擅长和不足的领域,从而促进学校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校办学品质的目的。
这些测试也能给孩子们一个清晰的评估,知道自己在同龄学生中的学习水平。
目前我了解的几次测试结果,该校的孩子平均成绩遥遥领先美国同年级水平。以我家孩子为例,MAP测试的数学成绩大概超过97%的美国同龄人,英语大概超过75%美国同龄人。对咱们母语是中文的情况下,英语能达到这个程度相当不错了。
十二:课后俱乐部
小学阶段差不多都是下午3点多放学,放学之后,学校还提供了很多课后俱乐部供孩子们选择。种类繁多,大概有30个以上,有知识类的讲座,也有才艺类的兴趣班,还有体育相关的俱乐部,像是足球篮球网球这些,还有一些比较好玩的,像是桌游万智牌之类的,看上去名堂很多,但是我们家小孩参与过几个之后,就变的兴趣不大了,最近一年除了足球俱乐部,其他都没参加。
主要原因是很多班办的并不好,水平不够专业,甚至不如校外的兴趣班,其次有些俱乐部有年级限制,想参加也参加不了。
校方出发点是很好的,希望孩子们能多方面发展,但是积累的不够或者是投入资源不足,导致活动水平还差点,希望以后能改进吧。
十三。师资情况
学校的老师因为是全球招聘的,不仅有很多美国人,也有很多其他英语系国家的老师,班主任和中文老师当然都是中国的,有些有多年教学经验,有些学历比较高,但是我感觉师资整体算不上非常满意。
一是教师流动性比较大,这个可能和该校近几年在国内大规模扩张有关,短短5年间,在中国从1所学校扩展到6-7所学校,所以师资应该非常紧张,历史上有多位优秀的老师被派往其他校区。二是外国老师总给我一种印象,很喜欢流动,常常是干的好好的,突然就走了,要么是去其他国家换换感觉,要么不干老师了,干点什么别的去了,对有些人来说,当几年老师似乎只是增加一种人生体验而已。三是老师水平还是会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几个老师孩子们明显是有意见的。
家长是挺难了解到老师的具体情况的,往往是越称职的老师,事情越少,越没有多少可以接触的机会。我们基本上只能通过孩子的描述来了解,但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孩子们评价老师的唯二标准是:凶不凶和是不是有趣,这种标准未免太简陋了点。以这两个标准来说,美国老师有明显的优势,似乎他们天然的就更善于尊重孩子,幽默感也会强一些。
从只言片语之间,还是能隐约感觉到,中文课是普遍不怎么受欢迎的,原因是上课比较无聊,而且作业比较多。恰好,我们也是和中文老师接触比较多,虽然老师大多是美国教育学专业,但是感觉得出来,他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和公立学校比较接近,和其他学科比较的话,会显得风格很不一样。
师资对孩子们的影响,我的判断是除了上课有趣的情况下,孩子们容易更专注一些,其他影响并不大,我曾经问过教务处,学校提供整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质量管理,那么老师还有多少发挥的空间呢?他们回答大约30%,我觉得这个比例应该不算高吧。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有些孩子成绩很好,有些孩子成绩也很差,所以成绩这个事情,更多还是取决于孩子自身。
十四。重视学术
几乎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很在意学生的成绩,有些学校为了能提高升学率,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但是在很多纯正的国际学校里,正好相反,尤其是低年级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课业上的压力,学习的内容也极为简单。
但是这个学校是一个异类,他们很看重学业,虽然不会像公立学校那么夸张,但是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我称之为:比较人性化的高学术要求。公立学校常常容易过于严苛,这个学校是要求很高,但是不严苛,他们教学进度非常快,比美国同年级大概超前1-2年,我的孩子虽然是5年级,但是数学能力已经达到了美国7-8年级的水平,据说最强的孩子已经达到了10年级水平,这和他们刷墙法的教学方式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hr/>这些细节背后蕴含的是教育者的思考,他们明显异于我们公立学校的做法,背后可能有种种复杂的理由,也许目标不同,也许理念不同,也许只是路径依赖。许多选择并不容易分清对错,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