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学老师口碑在各段教师中相对差?

[复制链接]
yhc8325 发表于 2023-8-27 06:55: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小学老师口碑在各段教师中相对差?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wangbo821 发表于 2023-8-27 06:55:58|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你都懂,我说个我刚想到的。
因为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生了个什么玩意儿!
同办公室有个二年级的班主任,有一次请学生家长来说说他们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还没说几句,家长就来了一句:我们娃一年级学习挺好的,每次都考八九十分。
也许有人认为八九十分很不错了,我这样说吧,他们班有个“问题儿童”,一天不在教室呆(是老师管不住,说了还要往出去跑,自己开门出去,在走廊溜达半晌),口水濡湿前胸,时而动手打人(主要是男同学),她也能考六七十分。
在有的家长眼中,自家娃最棒,如果成绩不行、字写不好、不完成作业,你是你老师的问题。
同样的事也出现在刚才所说的那个“问题儿童”身上,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有问题,班主任老师劝她父母将其送到特殊学校,那里肯定有针对这种情况的教育方法,她父母说“我们娃没问题,一年级都能考及格”。你看,老师的错。
初中的家长经过这么些年的“家校联合教育”,大概已经知道自家的娃是个啥货色了,不会一味地怪老师。
高中同理。
职高、中专,高中都考不上,家长更明白了。
大学,爱学不学,不学滚蛋。
从小我就知道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知老”,没当老师之前我是对这句话嗤之以鼻的,现在我有点信了,有的人就不适合读书,应该走别的路。
冰河世纪 发表于 2023-8-27 06:56:3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评价某个行业群体之前,最好先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否则的话,最好不要信口开河,这种陋习很不好。
就“幼、小、初、高、大”五个阶段而言,幼儿园和小学是教学难度最大的两个学段,是育人的关键期。这两个学段对教师的全方位要求是最高的。我认识两个小姑娘,常年执教一二三年级,连四年级都没有教过,然而很多专家见了她们都格外尊敬,为什么?因为当你认真听了她们的课之后,才会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专业”。
这个年代是教育专业化细分的年代,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授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就像医院的内科、外科、皮肤科一样,都是要细分归类、精深钻研的。
早年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学历偏弱,门槛低,那是传统认知偏差再加上权衡现实利益之后,做出的带有牺牲色彩的选择,是不得以而为之。
………………………………………………
客观来讲,小教从业者的群体素质并不是越来越差,而是越来越好。
本人坐标:中部二线城市某旧城区。
这十年间本地小学教师招聘的事宜,我还是了解过一些的,举几个我熟知的数据:
2011年,本区招聘小学某学科教师78人,通过笔试、面试后,最终聘用的78人中,硕士研究生3人,专科生5人,剩余的70人皆为本科生。
2014年,本区招聘小学某学科教师3人,笔试入选9人(6人为本科,3人为硕士),经过面试筛选后,只留下了综合成绩最好的3个本科生(那3个硕士落选,是因为试讲不过关)。
到了2019年,本区某小学新进教师32人,其中13人为硕士,19人为本科。(专科生被禁止报考)
见微知著,我们可以想见小学教师的学历翻新速度如何。这种翻新趋势并不是一两个地方如此,而是大范围的变化(贫穷地区暂时较为滞后)。
所以我们要思考:在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群体素质不断拔高的前提下,为什么整体风评却并未好转?
主要原因在于:大环境!!!
如果仅仅是一两个从业者的口碑不好,那或许是这一两个人的素质问题;如果是整个群体口碑滑坡,那就必须从“管理制度和从业环境”层面来认真分析了。
环境因素有多重要,举个真实案例:
某教师原先在A校工作,用了一年时间,轻而易举就把学生成绩带进全市前三名。后来该教师去了B校,就变得“泯然众人矣”。何故如此?因为在A校的时候,领导安排的杂事儿少,教学资源保障充分,教研培训能落到实处,家校配合良好,同事之间互助共济……;而到了B校,领导安排了很多杂务,教学资源匮乏,教研培训假大空,家校之间互怼,同事相互拆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教师能力的发挥是影响很大的。
实话实说,关于题主询问的“小学教师口碑相对差”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复杂,很难解释清楚,所以思之再三后,个人感觉不妨从三个宏观层面来阐述一下:
1、“出厂设置”有缺陷。
2、职业心态不成熟。
3、大环境下的权限收缩。
………………………………………………
第一点:何谓“出厂设置”有缺陷?
这里不妨把大学生比喻成“出厂的产品”,现以师范生为例:
不管是三本、二本还是一本院校的师范专业,你去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培训师范生的。那些大学的讲师、教授和专家,大部分都不了解小学的教学生态,他们顶多就是到各地去听听课,做做课题研究,写一些论文……,如是而已。
所以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本科和研究生一路读下来,学习了很多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却教不好小学生。这些毕业生到了真实的小学课堂中才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被动。
前年,我和一个小学老师在一起吃饭,她是某211/双一流院校毕业,上岗前也是踌躇满志的,熬夜修改教案,可是仅仅站了一天讲台,就崩溃了——课堂秩序一塌糊涂,自己嗓子也哑了。
作为亲自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上过课的教育从业者,我至今都认为:给小学生上课的难度远远比中学生和大学生要大得多。
给大学生上课,只要把课程内容准备得足够精细,条理清晰、解说到位,基本上不会有过多的课堂障碍;给中学生上课,需要适当妥协一些,除了知识解说的技巧之外,还要适当照顾到他们的情绪和认知发展;给小学生上课,困难最大,因为小学生的课堂状态是一种“下意识的游离状态”。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故意挑战教师权威和课堂秩序,而是下意识地违纪,情不自禁地跑神。
缺乏良好习惯养成的小学课堂是什么样的?这么说吧,跟杂耍场没什么区别:玩笔玩尺子的、交头接耳的、小打小闹的、扔纸团的、还有离开位置乱跑的……
一句话:空头理论站不住脚。你就是把那些著名的专家都搬来,什么杜威、夸美纽斯、皮亚杰、赫尔巴特……,在中国的普通小学课堂上,他们一开始也是要栽大跟头的。就像当年的红军领导人,如果不是太迷信李德这个沙雕德国军事专家,也不至于在长征之前损兵折将了。
理论必须学,而且一定要学好,但是对待理论,应该辩证地看待。个人感觉,师范生最应该提升的能力集中在两点:1、实战操作能力;2、心理应变调节。但是我们的师范教育和教师岗前培训大多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所以,大部分的教育从业者(尤其小教从业者),在“出厂”阶段,其原始能力就是存在缺陷的,而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培养方案不够切实。
………………………………………………
第二点:何谓职业心态不成熟?
这一点可以简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摸不透家校关系;
2、搞不定师生关系;
3、拎不清工作重点
先说家校关系,一个足够成熟的小学教师,绝对能意识到家校沟通的几个禁忌:
a、家长很反感家庭作业数量过多;
b、家长很反感在微信群等公开区域被点名指责;
c、家长很反感经常被叫到学校;
d、家长很反感亲自辅导和批改家庭作业;
e、家长很反感教师和他们沟通时态度盛气凌人;
f、家长很反感自家孩子受到肢体惩罚;
g、家长很反感自家孩子受委屈或被不公平对待;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这七条。
小学教师因为这些禁忌和家长产生摩擦纷争也是要分情况看待的。
情形A:家校之间缺乏沟通,存在误解。
案例1、一个在辅导机构上课的孩子,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吞吞吐吐,教师令其坐下。在后面听课的家长心中忿忿不平:这个老师怎么这样?都不等孩子思考反应一下。但老师考虑的角度不一样:一节课时间有限,如果等你反应半天,对整体的课堂容量就是一种损耗。所以,立场不同,想法也不同。
案例2、某女教师放学后把一个后进生留在学校免费补习功课,但是却没有和家长联系。她并不知道这个家长可能在校门口冻得发抖,可能着急着带孩子去辅导班,可能心急着接孩子参加爷爷的寿宴等等。
同时另外一边,家长也会胡思乱想:这个老师逼事儿真多,这个老师整天留我们孩子到底有什么目的?——想收礼的话说一声啊,不用整这么多幺蛾子。
家校之间因为缺乏沟通导致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的案例非常多(光我自己收集的案例,就能写一部宏篇巨著了)。很多纠纷其实根本没必要恶化,只要双方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商讨一下,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是一旦双方夹杂了过多的膨胀情绪和利益纷争,那就很危险了。
情形B:一部分小学教师行为不成熟。
照顾到对方的面子是友善沟通的前提,所以一般比较成熟的教师都不会对家长颐指气使,不会在微信群点名批评,更不会在微信群内公布学生受罚的照片……,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引燃家校关系的导火索。同样,素质高的家长在面对纠纷和争端时,其做法也都非常理性,注重交涉沟通,基本不会疯狂开火。
往前追溯二十多年,我们都说本国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现在好了,个性确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张扬,那么伴随着教育观念更新和个性解放的同时,孕育出新生代的教师群体、家长群体、学生群体都变得越来越膨胀,这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而这种矫枉过正所附带的恶性作用正在反噬我们自身,反噬我们的教育环境。
个性可以有,但也不能遗忘了“温良恭俭让”。
………………………………………………
再说师生关系。
很多小学老师管不住学生,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不够“渣”。
不要相信“用爱发电”那套鬼话。很多小孩子的共情能力非常弱,你就是把心肝肺都掏给他们,他们也不见得领你的情。做人嘛,不要活得太认真,跟小孩子较真的结果就是:他金刚无敌,你支离破碎。
要学会放过他们,同时也放过你自己。自古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忽悠小孩子,本来就是玩套路的,你非要动真情,那不是找死吗?
不是说真情不能有,真情是内核,套路是外显。对小孩子不要较真,要边哄劝边诱导、步步为营,你要满面春风地把他们引进你的情感套路里。如果你真的能“催眠”或者PUA他们,那也是你的本事。
所以说,要渣就渣得纯粹一点儿。小孩子喜欢讨价还价,喜欢听假话,喜欢听好听的,那你就陪着他们“玩”就好了。人本质上就是那么犯贱。在坚守原则和底线的同时,照顾到他们的情绪,既要肯定优点亮点,又要不断地提出新标准,优化步骤,注重评价和鼓励。
只要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你就成熟了一半。如果能把他们带进你自己的节奏,那就更牛X了。
………………………………………………
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拎不清工作的重点”: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说减负,何以减负一直无法实现?
因为减负的前提是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这一点太难做到了。假设小学课堂的转化收益率能达到95%以上,那么课后只用做几道题巩固一下即可,减负自然水到渠成。
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小学教师的工作重心都无法聚集到“提升课堂效率”这个主干上来。你可以认为他们能力不足,无法落实到位。但这个问题很复杂,还真的不能草草归罪于小学教师群体,那样有失偏颇。
当下我国公立小学课堂普遍效率低下,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是政策桎梏、舆论裹挟、教师懈怠、家长干扰、学生膨胀、观念侵袭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搞垮了小学课堂的秩序。
………………………………………………
第三点:何谓大环境下的权限收缩?
任何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存在着非常残酷的一面,我国亦不例外。
早先,马云倡导:教育资源应向基础教育倾斜。很多人抨击他的观点,认为国力之发展重在高等教育,而不在基础教育。其实马云是站在“育人”的立场上来发表看法的。相对于前沿技术的革新,他更看重的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否健全,能力培养是否完善。
马云的愿景会实现吗?不会的。
假设中国现下每年新生儿数量约为1200万,姑且把这1200万当作同一年全国小学生的入学数量,12年之后,能够升入普通本科的,不足400万人。
什么意思?分流是注定的,职业教育是一定要夯实起来的。偌大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制造业后继乏力?
如果真的按照马云的观点,大力充实基础教育的资源,必然造成的结果就是筛选和录取的标准会随之水涨船高。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那些不适合读书的学生自然分流,借以降低筛选的压力。
客观来讲,原本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确实是抱着惠民的初衷来推进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因为投入的“此消彼长”对很多重要方面造成了收缩,比如:时间收缩,资源收缩,权限收缩等。
这些“收缩”都比较好理解,对比一下上世纪末的小学教育环境,不难领会。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近年来不断出台文件,力求改进。
目前,在时间紧凑、手头资源匮乏、各种权利受限的前提下,小学教师想要在“夹缝”中体现专业价值非常难。
我曾经持续观察过一个公立小学英语老师的课堂,乱得跟菜市场一样,我断定这个班的英语成绩肯定完蛋了,谁知道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全校第一。我很惊讶,细查之后才发现,他们全班都报了课外班,特么五年级的孩子都快把《新概念二》学完了,怎么会害怕学校的考试?
由此,不妨夸张地苦嘲一句:公立小学,怕是只剩下招牌了。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拼家长。
公立小学能提供的只是免费的福利,免费的资源(教材是静态资源,教师是动态资源),而且这些福利和资源是千疮百孔的,作为家长,你得具有辨别确认、修修补补甚至锦上添花的能力。
吐槽归吐槽。当下的中国教师群体(尤其小教群体)正处在进化升级的过渡期,而且这个过渡期将会非常漫长,非常难熬,各种鸡飞狗跳的矛盾依然会不断衍生,并且无解。
Sprite 发表于 2023-8-27 06:57: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老师,我只是站在一个家长的位置来说。
为什么我们家长对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的口碑不好,因为小学的压力是无形的,不像中学,分数线一出来就知道我孩子学得好不好,家长的参与度很小。小学更多的是平时习惯的培养,班级活动较多,这些都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配合。孩子作业慢的需要家长陪同甚至盯着,如果搞个板报什么的就需要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啊什么的,所以现在家长送孩子上学变成了欢送



可是一般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可是又想自己的孩子是精英或者变成精英,那么怎么办?肯定都寄希望于老师的身上了。老师催作业我没有空,老师不催作业我孩子怎么考高分?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可是到了中学又只看分数,我们家长怎么办?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了,无形中对老师的期望就更高了,希望老师是万能王,我把孩子交给你了就把所有的事情交给你了,你做不到或者我不满意就吐槽你。


我们媒体一直以来宣传的人物形象是高尚的,无私,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公私,累死最好,这和现实中的人物形象相差太远了,更加导致了对老师的不满。
所有的矛盾都会有一个表现形式,现在家长工作经济压力大,没有精力陪孩子,社会竞争激烈只有读书才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无形中家长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推行素质教育无形中老师的工作量更多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配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么累死要么就混日子,日积月累矛盾就越来越多了。
∮冷雨夜∮ 发表于 2023-8-27 06:58:3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小学题目大部分家长看得懂。
阿博科技 发表于 2023-8-27 06:59:0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何故,我这个知乎老透明居然斩获千赞。评论区也都是同行们的热烈吐槽。看来我工作中遇到的这些困惑确实是目前基础教育普遍面临的。
吐槽归吐槽,如今这种教育环境,受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教师。老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都是教育的参与者,畸形的教育生态,各方都有责任,也都是受害者。
当老师的,总有一个毛病,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教育者,能够把一些不入眼的事物纠正过来,就像评论区有几个显世宝,下面一群老师在和他们在唇枪舌剑。其实各位大可不必,想想自己的学生天天苦口婆心你都改变不了,怎么能可能在评论区吵吵架就改变几个杠精?

老师在教育中能起的作用,真的很有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就是了。

以下是原答案


现在的教育生态下,中小学教师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
上课教少了,藏着掖着准备有偿家教,教多了,不顾学生死活填鸭式教育;
对学生不严格,是不负责任没有师德;严格了,学生跳楼,被老师逼得,老师负全部责任。
作业布置多了,加重学生负担,把压力转嫁给家长,作业布置少了,是放羊式教育,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学校分班,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歧视普通班学生,不分班,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懂分层次教学。
抓考试成绩,是应试教育害了一代孩子,不抓成绩是不顾孩子前途,更加毁了孩子。。。。
上完课就走是只管教学不管辅导,不负责任。课间拉学生辅导是挤占学生休息时间的禽兽老师。课后留下来辅导是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违反教育局规定。周末把学生叫到家里辅导涉嫌有偿家教师德一票否决。
加家长微信发作业是把教学责任转嫁给家长,不加微信不发作业是不主动加强家校合作,轻视家庭教育。。。
教师名声怎么可能好的了。。。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