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能逆袭985?

[复制链接]
371design 发表于 2023-8-27 06:47:49|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是因为高考考智力,考研考毅力的原因吗?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疯狂下载君 发表于 2023-8-27 06:48:2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年都能帮助双非普本乃至二本的同学考研/考公上岸,只要目标院校采取的是双盲复试,重分数轻科研,双非同学甚至可以冲到第一名将很多985/211高校本科生按在地上。根据我的观察,这类考生有共同的特点:
一、考生自身素质

这类考生基本出身于江浙鲁冀这类高考大省,由于录取比例和教育内卷化的原因,其实这类考生应试能力并不差,如果让他们在高考简单省份参加高考,可能本科就可以考入985/211高校。这类考生自身改变学历的迫切感很强烈,由于高中时代的高压环境,他们自身学历危机感也很强烈,更有动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备考。在树林里遇到熊,讨论自己什么时候开始逃生,奔跑速度有多快是没有意义的,你只有跑得比最后一个人(被淘汰的那群人)速度快才能逃生。
考研是目标院校自命题,不分省份录取,一个高考简单省份的考生面对高考内卷大省的考生,无论从自身改变学历的迫切感还是考生的应试能力,其实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和竞争优势。以去年我接触的考生为例,江苏浙江的考生在大三上学期(提前15个月)就着手备考了,而部分省份的考生一直拖拖拉拉到当年六月才将考研提上日程,你拿什么和别人拼?别人都在终点线了,你才开始穿鞋。最后前三名的同学分别来自浙江省、江苏省、江苏省。
这类考生是应试教育体系的适应者,能够适应应试教育流水线式的“备考—应试”逻辑,他们会找到曾经高分上岸的学长学姐,虚心求教学习方法,不断调整自身备考方向,认真梳理考察重点,细心揣摩命题趋势,经过努力后上岸。
如果想考研/考公,首先学会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确认识内卷社会的本质,参见下文:
精致利己主义有什么不好么?二、名校命题规律

考研中的绝大多数考生,都有名校情结,不想上清北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但是一联想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诸如本科出身、三年荒废的学业、懒散的生活、曾经因为高考分数止步于名校校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及名校某些专业逆天的报录比,不由得望而却步。但是,名校考研的难度远低于高考。
众所周知,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制度,以考生的分数衡量是否值得继续深造,应试教育只是对某一知识点而非对考生真实全面的素质考查,注重的是试卷上的答案结果而非学习过程或者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只要考研/考公依旧以标准化命题进行考察,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反复的定向训练获得高分。从本质上讲,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升学考试是一个抽样统计过程,统计的内容是:考生已掌握的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比例。例如满分为150分的试卷,考生考出120分的意义是:考生能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中80%的知识,所以能答对150分试卷中随机抽取出的知识点里的120分。而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的我们都知道,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真的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中80%的知识就可以考出120分的成绩。这里面有很多技巧,比如有了考试范围,掌握了命题人的命题规律,我很可能在没有花费很大精力的前提下考出120分。
专业课是各院校自命题,从考查的知识点广度和深度上讲,名校确实要难一些。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考研的试题量一般不大,不仅试题题量少,从对知识考查的广泛性和等方面,专业课的命题也都远远不能和高考相比,甚至不能和公共课相比。考研专业课的命题往往构成非常单调,因为不会给命题人太多的时间去酝酿,命题人往往会从以往考过的试题抽取一两道试题(他认为这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从知名的985院校那里借鉴一部分,从自己最近研究的课题那里获得一些灵感,文科或许还会贴合学科前沿以及热点问题。
关于考研的命题规律和应试备考技巧,参见下文:
吉林一女子分享自己 8 年考研失败经历,引发六千多名网友展开讨论,考生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三、考生时间安排

很多考生在各类考研论坛都看过类似“考研战线不宜太长”“五个月备考上岸985院校”等经验贴,误认为考研是可以通过突击学习上岸的。还有一部分考生,内心是排斥回到每天学习的状态。但是,面对毕业季的到来和前途的迷茫,又不得不给自己寻求一些心理安慰,因此往往通过“择校”“再考虑考虑”为借口无限制拖延考研备考开始时间。
但是,事实是怎样的?任何一项标准化考试,强调的都是熟能生巧。一个训练了半年行测的考生,一定能考过一个生疏的考生。
考研应该从大三开始就准备吗?由于考研和考公考查科目与本科专业课几乎不存在关联性,大学期间参加了多少活动,获得了多少奖学金也不能成为考研和考公的评价标准。大家都是理性经济人,除了想保研和留学的同学,大多数同学学好专业课的意义几乎为零。于是,发现这个bug的同学在专业课学习上划水,在考研和考公的赛道上铆足精力内卷。一开始没有多少同学察觉到这个问题,也许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和考公还来得及。现在发现这个bug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大三下学期备考也来不及了,就要提前到大三上学期。
然而大多数学校在大三上学期专业培养计划都没有完成,自然出现了名校本科生考不上本校研究生的情况。而相对低层次的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压缩培养计划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空出时间鼓励学生考研和考公,如曲阜考研大学。如此,本科专业学习就成了鸡肋,同学们都一门心思钻研考研和考公的科目,并不注重培养科研能力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但这是最经济的选择。宏观利益是为了培养人才,但个体微观利益是如何提升学历、上岸编制以便获得优质生活。一旦两者发生冲突,理性经济人都知道应该如何选择。
最后的结果就是:考研初试分数400+的考生只会应试,不一定有科研能力;高分上岸的公务员除了行测申论以外基本职业技能几乎没有,多数过了试用期就想躺平。于是本科高四化、职场躺平化就成了常态。
<hr/>还有一类“看起来很努力”的二三本考生,注定无法上岸:
一、迷之自信和迷之自卑型

迷之自信型:每年我都会遇到一部分考生,有自己的一套备考规划。但是,因为应试教育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为了淘汰而淘汰,筛选出掌握一定知识,能够服从规则的人。如果你想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考出高分,一定要学会抄作业,重复以往的经验。距离这些考生最近的一次全国性选拔考试是高考,已经过去三年了,实际上三年内应对大型标准化全国性考试的次数基本为零。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类考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高考证明了只能考入双非二本三本院校,如果学习方法得当,高考为什么没有考入985/211院校?如果继续固执己见,那么985/211院校依旧与他们无缘,因为考研同样是应试教育,公考也是应试教育。
迷之自卑型:我日常接到的咨询中,我非常反感一类考生,以女生居多,在我看来她们就是缺乏目标导向、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们会反复和你抱怨985高校难度大、自己本科出身一般、自己的英语水平一般。聊到这一步,我就不太愿意和她们多说什么了,因为她们寻求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些无用的鸡汤和吹捧,或者简单点说是“共情”和“情绪价值”。能满足她们的只有考研机构的天价训练班,那里的营销人员都经过话术训练,每天都可以和考生说一堆无用的废话,但对于实际解决问题无任何帮助。英语水平差,应该通过积累词汇量和训练阅读应试提高分数,而不是喝鸡汤。985高校难考,往年也有双非本科院校的同学冲进前三名,依靠的是认真备考努力学习,而不是希望别人和你共情。
二、理想主义型

不要将考研神圣化,每次接触到声称“我选择考南京大学求学的,南京大学有悠久的历史……(省略一万字)”这类考生,我真想问一句:如果南京大学只录取你,但是永远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你还会报考吗?如果不论你在大学阶段是否认真学习,都不颁发毕业证给你,你还会继续上学吗?如果国家公务员考试最低学历门槛改为高中,你还会在大学读四年吗?我敢肯定,很大一部分的人会直接选择退学了。
应试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很精巧的机制,他不断规训学生要变得功利,不断剔除不能适应者。在学生时代,要的就是分数,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名校就是为了毕业文凭。如果人人忙于考名校、考公务员、买学区房、炒房地产、炒股票,就很少有人会关注其他虚无缥的东西了。
很多考生一直看不明白这个游戏规则,总是抱着理想主义情怀,往往在二战的时候才突然醒悟——不就是突击应付一场考试吗?不就是为了那张985高校毕业文凭吗?为什么把它描述得那么神圣,什么梦想、什么为了继续深造、什么为了科研理想,说直白点,99%的考生是为了985名校毕业证书,然后拿名校毕业证书去换个好工作/考公务员选调生,把事情简单化不就得了?只不过公开场合不好意思这么说罢了。
三、自我感动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推特治国,有些考生是朋友圈考研/考公,用各类学习APP记录学习时间,手机壁纸设置成“一战上岸”,时常会在朋友圈发一张照片,地点在图书馆或者星巴克咖啡厅,表示自己在努力备考研究生/公务员。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或者几本参考书,滤镜把自己的手显得格外秀气,配上各类成功学的励志鸡汤——告诉全世界:我在学习。
但是,到最后他们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像朋友圈的照片一样美。这就是“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感动了朋友圈的观众、感动了自己,但是唯独没有感动阅卷老师。
我见过类似的“自我感动式”考研/考公行为有很多:

  • 一遍又一遍反复抄写参考书,却丝毫不进行理解和感悟。笔记写得本本精美,甚至用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 购买收藏了很多参考资料/网课,但是从未打开过,也从未进行过整理分类。
  • 反复强调自己的学习时长,但忽略学习效率。在图书馆10个小时中,有9个小时用于走神、发呆、看身边帅哥/美女、玩手机刷微博知乎。
  • 重复制造车轮,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收效甚微的事情上。比如已经有往届高分考生整理好的、现成的、完备的知识点归纳,却要自己费时费力摸索一遍。
  • 无法分清轻重缓急和时间分配。比如英语作文,切入分和高分作文之间的分差不差过3—5分,却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死磕,忽略了拉开分数差距的专业课。
  • 热衷于看各类网红讲师的视频课,一节课下来只记住了老师们为了活跃气氛讲的段子,真正的知识点全部忽略。
  • 每逢节假日都在各大网红景点打卡,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caihong5577 发表于 2023-8-27 06:49:01|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普通二本,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一战上岸985。花了几天时间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全文2.2W+字,一次看不完可以收藏,每个部分点击目录即可跳转
目前大多数考研er正处于大三下学期,学校课很多,有的同学还要去实习,所以这段时间可能会压力很大。所以这时候制定合理、可落地的复习规划就非常重要。合理制定考研规划后,它就会赋予你目标感、紧迫感和信念感,伴随你一直到考研上岸!
最近有很多人问现在准备考研晚不晚,个人觉得现在准备刚刚好。所以不要有太多无谓的担心,接下来我陪你把考研全程需要注意的小问题和考研各科目规划都过一遍。目标就是让本科跟我一样非211、985的同学,可以在考研道路上找到复习快车道,少踩坑,实现弯道超车,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读这篇文章就是“挖矿”,总能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考研,一定找个时间看完yoo!ʕ•̀௰•ʔ✦
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借助免费的课程来系统梳理考研流程和整体规划,这样你能够节省很多自己查信息的时间。除了看我写给大家的一些文章之外,还可以听一下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训练营哦,对理解考研比较有帮助,可以进去领取。考研过程中要做一个会借力的聪明孩子,学别人证明过有效的方法!争取一战上岸!
一、考研小白准备:正确择校

不同于先考试,出分后再填志愿的高考。考研在初试之前就必须选择(1个)目标院校,你的初试成绩和排名直接决定你能否参加复试。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那么如何正确择校呢,我觉得大家应该考虑几方面的因素:
1、找到自己的考研榜样

在择校之前,你可以给自己找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很强的。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出【考研喜报】,建议大家看看本科学校的学长学姐都考取了什么学校。如果你还没有确定学校,这些学校都是很有希望的。如果这些学校正巧有你的目标院校,想办法加上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在复习时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特别是本科双非考名校,担心在复试中受歧视的同学,有自己学校学长学姐的案例在,这种无谓的担心就会降到最低。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学妹跟我港:我们学院前两年没有考上的怎么办?你可以去看看其他学院的考研榜,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大家不要认为前路无人自己也不可能成功,拿我来说,我考南大是因为我上届的学长考上了。但是同期我们学校没有人考上人大,但我一个同学也考上了。所以路是大家自己闯的,如果没有案例,争取让自己成为案例吧!


2、选择合适的专业?

对于选什么专业,我的建议是:兴趣。但是如果对所有专业都谈不上兴趣,还是想考研的话。那我建议大家以【不讨厌】为准。怎么判断自己不讨厌呢,接下来我会详细讲。在选专业之前前,希望大家问自己3个问题:
(1)第一个问题:要不要考数学?

  • 数学好:选择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理学、工学类专业。这一类专业,毕业后薪资高,待遇好。数学大佬们,请考吧!
  • 数学差:请选择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类。比如我,我认为自己高考没考太理想的原因是我数学实在学不会啊!但考研不一样啊,考研我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啊。
(2)第二个问题:要不要考政治?

  • 能考:除7个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
  • 不考:只有7个专业初试不涉及考研政治,分别是会计专硕(MPACC)、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图书情报。(但是这7个专业在复试阶段会加试政治)。
(3)第三个问题:英语怎么样?
考研所有的专业都要考外语,这里只能看你想报考的专业是不是强需要英语的学科,具体表现为:

  • 报考的专业有没有语言的要求:多数招生单位的翻译硕士的初试科目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英语一或英语二。如果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建议避开这类专业。
  • 报考的专业是不是强需要英语的学科:比如复试时英语口语占比较大,如果考生英语口语不是很好,在复试时就会比较吃力。
  • 报考专业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通常英语一的难度比英语二稍微高一些,所以也可以通过招生简章看自己想报考的专业考察英语几,大多数情况下,学硕会考英语一,专硕会考英语二。
在想了这些问题之后,可能你备选的专业有2、3个。如果还是拿不准的话,这时候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每个专业的基础教材。如果你读完半本教材没有觉得异常难受,那这个专业你就可以选择。


3、判断考研院校难度

想一下你自己要去什么城市。定好城市之后,你可以看这个城市有哪些学校,这些学校是否招收你想报考的专业,并全部统计下来,做一个难度对比。我认为大家关注以下几点就好:
✅ 统考招生名额有多少?当然是招生名额越多越好,如果招生名额10个一以下,判断自己要承受多大的不可抗力的风险?能否承受。
✅ 复试分数线是多少?我要各科考多少分才能达到这个分数?
✅ 拟录取最后一名的分数是多少?为什么让大家看拟录取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是因为现在很多学校为了照顾非全,把分数线划的低一点。但是全日制的分数远高于复试分数线,所以一定要去学院的官方,看各个专业的复试线和拟录取名单上面的分数,而不仅仅是学校划出的线。



拟录取名单,最低357分

✅ 复录比是多少,排名百分之多少以内才会稳?
备注:考研复录比就是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拟录取考生的人数,其实也叫做复试差额比,比例越大复试越难,不确定性越大,如果某学校复试差额比高达200%,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特别是本科学校一般的同学,不然很容易成为陪跑员。复录比大家可以对比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来看。
✅ 该校专业课是否存在压分
复试名单上面一般都有进入复试考生的各科分数,这个是比较准的,你可以看一下它们的专业课分数在什么分数段,就知道这所学校是否存在压分情况。
二、掌握学习方法,科学备战考研

1、管理好你的目标分数——合理拆解目标,科学分配时间

(1)大目标:用拟录取名单分数的前30%来要求自己

大目标就是你打算总分考多少分,如果要考到这个分数,各科分别要考多少分。公共课因为是国家统一命题,所以比较好评估。容易估分偏差的是自主命题专业课,因为每个学校的试卷难度和打分松紧度都不同。
提醒一下,近期是各招生单位复试和调剂的时间段,各大招生单位正在组织复试,这个时间段的信息也是最丰富的,你能在学校官网上找到最新的复试章程、调剂公告、复试名单,以及后续的拟录取名单。很多名单在公示期结束之后就会删除,所以一定要对你的目标院校有敏感度,该保存的都保存下来。
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对我们定考研大目标很有帮助,因为在复试名单中,学校一般都会公布过线考生的各科成绩,通过这个成绩,你就可以看出该学校一志愿生源的整体水平专业课的打分情况
比如这是我找的某Top高校新传专业的复试名单,假设这就是你的一志愿学校,那么政治目标你要定在70+,英语目标75+,专业课1目标115+,专业课2目标115+,通过名单定出来的目标都是很具备现实可能性的,对于专业课的分数评估也会比较科学。因为你的确是按照一志愿的情况定的,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后续也会少了很多的担心。


(2)阶段目标:deadline之前必须完成

我会大概定一个简单的进度管理,相当于给每块任务赋予deadline,但不会去做非常详细的规划,因为如果你的目标定的非常细,后续灵活性就会很弱。因为我们确实无法评估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所以阶段目标就是一个督促自己的红线,即:到了这个时间,阶段性学习任务必须要完成。
比如我当时定的英语阶段性目标,就非常简单,让我很清楚的知道暑假前我要完成什么。因为考虑到6月是期末考试的月份,所以只给自己安排了一套真题。这就是阶段目标,至于用什么时间完成都没关系,只要在每个deadline之前做完对应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目标。


(3 )每日目标:按部就班完成小事

每日目标就是每天的学习任务,前一天晚上或者早上在任务本上面写下今天要大概做什么事情。其实我们可以把事情分类,你每天的任务可以分成4种类型:

  •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马上做。
  • 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只要没有第一种情况同时存在,立刻做。
  •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看情况做不做,如果确实你判断不重要可以拒绝。
  •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不要做。
其实我们的考研,现在阶段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等到10月份再复习就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如果你现在已经开始复习,那很好,把任务分摊给每天,会大大降低你的学习负担(虽然有时学习负担还是很大)。想要学习变得有规律,可追溯,就要把每天的任务简单的写下来,从任务的重要性开始写起,只有完成前两项时,采取考虑要不要做后两种任务类型。
定每日目标时,我的心得是两个「不要」:

  • 不要漏记
  • 不要贪多
让每天的任务在纸面上展示出来,完成一项打✅,日积月累你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可以减少对自己的怀疑,避免产生“好像我这一天啥也没做完”的挫败心理。同时,请排列学习任务的优先级,先做完重要的任务,将诸如查找资料之类的琐碎、耗时较久的任务集中在一起完成,避免小任务碎片化大时间。
每日任务记录:


考研乍听起来很美好,那是因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考上后的场景。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377万,可能只有80万能够上岸,大部分人都是炮灰。没有一个学校是能给我们100%的把握,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学校,都要承担或大或小的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且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承受住风险带来的压力。
到了考研后期,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生出一种疲惫感,如果你有很强的信念感,它会带你走过焦虑和迷茫,给你信心和力量。信念感从哪里来?我认为信念感的源泉就是现在想好你为什么要选择考研,我考研是因为我面前只有这一条道路,我已无路可退。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更好的机会尝试自己想尝试的事情,我只有坚持。
2、管理好你的备考策略——充分利用二八法则,增强投入产出比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们发现没?在同样的备考时间下,付出同等时间和精力的人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二八原则告诉我们:80%的成果都是由20%的努力产生的。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环节,就可以以更少的投入,收获更大的回报。
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更需要关注的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也就是找到那最有效率的20%,在最少的时间内达到想要的效果,这就是你的复习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到那最关键的20%呢?我的答案是:研究考试真题、科学做专业课笔记、利用相关性进行知识的横纵拓展,接下来一一给大家讲。
(1)提分最关键的20%:研究考试真题

比如你定的目标是考研英语70分,对于提高分数来说,最关键的20%是:

  • 5500考研单词
  • 长难句分析能力
  • 近20年考研真题分析(最重要)
  • 考研作文专项训练(后期进行)
另外的80%可能是:

  • 读真题以外的英文材料
  • 背超纲单词
  • 用大量的时间细扣语法
再比如我复习专业课,要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以我的时间根本看不完。但我很幸运的找到了20%提高分数的核心步骤——分析专业课真题,发现分值较高的论述题每年都会考老师的论文,我发现导师出题无非就是依据的是自己的论文,或是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来出题。
所以我后期重点看论文,除了读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也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因为我知道,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这就是我找到的专业课提分的20%的秘诀。
(2)省时最关键的20%:科学做专业课笔记

不瞒你说,我一开始做专业课笔记时,其实就是在抄书,我懵懵懂懂的抄了2个月的书之后,背起来可真是艰难。后来我反反复复做了3遍才形成最终版本的笔记,这个笔记我一直用到考前。最后一个月不再给自己加新的背诵量(PS:其实也没什么好增加的)。
我当时坚信:无论初试考到什么题目,我都能从我这本笔记中调用知识,哪怕它们不是在一个专题中的,我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将这些材料揉碎重组形成答案,事实证明我这种方法给我减少了记忆负担的同时,也让我的两门专业课都在120+以上。
(3)省力最关键的20%:利用知识相关性进行横纵拓展,形成知识树

学习并不是整理盒子,学习更像是织一张大网,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在学习新知识时,尽量将他们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就是知识的拓展阶段。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拓展有两种主要方式: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展。
「纵向拓展」包括了解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当前的结论是什么?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一定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你会对这个知识理解的更深刻,深度拓展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也是最花时间的方法。
「横向拓展」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学习一个知识理论时,你要思考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
所以我希望各位在备考中,一定要学会做“聪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关键的20%,避免无效努力。
而在数学、理工科专业课等专业复习时,一定要打好基础,不要追求“偏难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后期再进行针对性的拔高。
3、管理好你的复习进度——提高专注度,培养超强执行力

考研复习时长大概6-12个月的时间,有的同学甚至更长,刚开始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我们会假设自己永远处于高效率的鸡血状态,容易高估自身可以完成的任务。但备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拖延、休息等因素,所以一开始你分配任务时可以稍少一些,也要给自己留下缓冲的时间,后期再进行优化。复习进度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计划来完成,我这里重点讲一下制定计划的原则
(1)计划到周,作为你的指路灯塔:

很多学弟学妹钟情于每日学习计划,但是你每天都花时间制定计划吗?你确定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导致你无法完成当日计划吗?你确定昨日没完成的任务今天还会补上吗?你确定补上后今天的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吗?你确定坚持几天后还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吗?
所以建议大家制定周计划就行了,只要每周的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即可。原则上是5天的任务,2天的机动时间,每周列一个本周学习任务清单。除非这一周内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否则你就有责任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完成计划能让自己获得成就感,有了信心,考研就进入正向循环。
(2)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

制定好周计划之后,你需要把本周任务分配到每天,准备专门的任务笔记本写下来。给这些任务标记时间段,到了时间立即进行下一项任务,不管上一项有没有完成。
这样的好处有2个,一是可以形成学习的紧迫感,避免拖延;二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清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量,未来可以更科学的评估、制定任务量。
计划表中每做完一项任务,就在后面画个 √ ,当你本子上的√ 越来越多,你离你的一志愿学校就会越来越近。如果某一天你太累了想放弃,不妨拿出来看看,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努力,一定要走完全程。
(3)学习时间其实不用带手机:

我考研阶段形成了学习时间不看手机的习惯,所以经常会发生一种这样的情况:辅导员下午2点发信息通知班里所有同学开会,谁不来写检讨、扣分,然而我看到这条信息时已经是夜里10点了(微笑)。但后面我依然我行我素,继续不带手机,这对我培养专注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也希望你们采用。
一旦上了网,你的思维就处于被控制的跳跃状态,可能你现在看的是【考研】,下一秒可能就跳转到【男朋友怎么不爱我了】的链接上去,记住同学们!学习时间避免接娱乐信息,这样你的大脑要花费大量的能量去切换系统。
三、稳定心态,一鼓作气

1、管理期望:

6级高分飞过,英语阅读照样可能错很多;本科成绩很好,看到真题还是没有思路;别人说这个方法很好用,但你试验后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考研期间这些令你失望的事情都会发生,在我复习英语的时候,4篇阅读错误稳定在8个左右,由此我是在绷不住了,就回家休息了一个周(当然在家的时间我也是学习的),等到回来的时候,突然英语能稳定在4个了。所以记住,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坚持下去等到发生质变的节点就赢了。
2、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最好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同样的习惯,比如你每天早上记忆力是最好的,那么可以把需要背诵的科目放在早上。我跟你说我背了很多篇英语真题阅读,很多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你们其实不知道,我是用早上在洗手间蹲着的时间完成的,那效率是真的无敌( 偷笑,拜托别脑补)。
所以,找出属于你的每天【特殊时间段】,有助于强化你的习惯。
3、增加自身能量储备:

考研期间一定要做好能量管理,我有几个建议:

  • 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让白天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休息。
  • 每周保证2-3次运动,目的是提高免疫力,充实精力。
  • 饮食要均衡,食物可以保证血糖平衡,而研究表明血糖含量与你的意志力呈正相关性。
  • 记住多喝水,最快丧失能量的方法就是缺水。
  • 每周选择半天时间进行休息,作为本周奖励和盼头。
4、绝不纠结

学习某一块知识具有挫败感,再坚持10分钟还是做不下去,我就不会再做了。可能很多同学会难以理解,毕竟我们接受到的思想观念都是【遇到困难绝不放弃】这种,但是在卡住时依然执着于攻克难题,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意志力。
如果在执行某个学习任务时,遇到很强的挫败感,我会立刻将注意力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去。自我感觉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其一、考研不是百米冲刺,它是一次马拉松。保护好热情让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比多学习一个知识点更加重要。一旦学习中出现了挫败感,或者在某一方面停滞不前,可以先试着转移注意力,先去做一下难度较小的部分,等状态比较好时,优先攻克有难度的部分。
其二、人在学习时,大脑会有两种模式,一种叫做「专注模式」,一种叫做「发散模式」。学习新知识启动的是专注模式,但学习某块知识进入瓶颈时,再用专注模式效果就会降低。这时候你可以去做一点别的事情,让大脑自动进入“发散模式”,发散模式会让大脑在后台自动处理之前的信息,等过会你再回来看让你产生挫败感的部分,可能会豁然开朗。这就好比真正走上考场,如果前面遇到不会的题,赶快跳过先做下一道,等其他的做完再后头看这道,可能就解出来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
5、帮助“知识入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这样的体验:偶尔做梦竟然能够梦到白天某道难题的解法,或者晚上怎么背都背不过的知识点,睡一觉醒来好像记住了。
睡眠是学习和记忆最好的助推器,因为在睡眠状态时我们的大脑也会回顾知识点。如果晚上睡觉前看某些知识点,你梦到它们的概率就会大一些
另外,晚上临睡前和清晨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两个时间段。我当时把一些记忆型的知识都挪到这两个时段进行复习。其实这也符合加拿大学者莫克多提出的「U形记忆法」
即一天中的开始和结束是记忆效果最好的两个时间段,而中间的记忆效果一般,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所以告诉考研中的我两个启示:
1、将背诵形知识放在早晨/临睡前记忆。比如说你早晨记忆,临睡前回顾。or临睡前记忆,早晨回顾效果都会很好。
2、背诵时不要只按照单词书的顺序或者课本的顺序,你每天都试着打乱顺序背,这样就能保证每一块的知识都有机会基于「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不然处于中间的知识就容易被遗忘。


另外一定要保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让精力充沛的大脑学习1小时,强过疲劳的大脑学习3小时,我们追求的不是时间的堆积,而是效率。
6、拒绝拖延

考研中最怕的就是两个字:拖延。“我就再看一会儿手机”,却不知不觉过去了1小时;“今天好累,明天再背单词”,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拖延是一包包小剂量的毒药,平时看不出什么,长此以往就会积习难改。
要想对抗拖延,我们首先要知道拖延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我们拖延的都是让我们感到恐惧和不舒服的事情,拖延类似于一种“上瘾”的感觉,它更像是逃避现实的温暖港湾,让我们体验到暂时的舒适。而调动大脑的意志力却要耗费大量的神经资源,特别当我们想象做这件事可能遇到的困难时,不自觉的就会刺激大脑中的痛苦神经。
但是有研究表明,当我们真正去做令自己恐惧的事情时,恐惧就消失了。就比如我觉得英语好难,看都看不懂太痛苦了!但真正去做真题时,其实就是翻译、理解、反复记忆的一个过程。看不懂就看解析和翻译嘛,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标记反复记忆,其实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意志力,但是大脑对抗恐惧本身,却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等我们真正去做事情时,意志力已经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你感受到恐惧和痛苦时,别被它骗了,先去做!现在还没有完成择校很焦虑,那就现在那上拿出纸笔+电脑,查询院校数据;现在还没开始背单词,那今天就先从第一单元开始,不要贪多,只要你开始做了,就是最好的开端!
四、2022年考研各科规划

1、每日时间规划

暑假时,我自己租房备考1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自制力一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觉得时间感消失,经常上午10点才去图书馆,晚上也不敢回去太晚,所以越来越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9月份我辞掉了房子,搬回学校的宿舍,一切进入正轨。
大三暑假结束,大四上学期开学后,我们就没有课了,所以时间都可以用在备考上面,我当时的时间安排是:
7:00am-7:30am 起床、洗漱
定7:00的闹钟,闹钟响一定起来,渐渐的形成了生物钟。然后用半小时的时间洗漱、整理,喝杯温开水。
7:30am-8:00am 吃饭、去图书馆
早饭一定要吃!我一般就跟室友一起买杯豆浆,2个包子。然后我俩在路上吃,吃完就走到图书馆了,后面我俩训练到吃完最后一口的那一刻,正好是走到图书馆侧面垃圾箱的时间,很自然的投递垃圾然后进馆。为了保证各自的效率,我俩不在一个桌子复习,但是每晚回宿舍就喊一声,十分默契。
8:00am-9:00am 读英语文章/背单词
我每天都会精翻一篇文章,然后就在第二天复习,可能是熟读记忆里面的单词,甚至是背诵。一般我一个小时就能背一篇。
9:00am-11:30am 专业课时间
这两个半小时会整理笔记,或者是看专业课的书。提前做好每周规划,完成分配到每天的任务。
11:30am-12:30am 午饭时间
一个人去食堂吃午饭,因为我们学校比较大,所以路上也要走10几分钟的样子,我在路上会听专业课的音频。
12:30pm-13:30pm 午休时间
趴在桌子上休息一小时左右,可能到不了一小时吧,估计睡个20-30分钟足够,但是还要做一些杂事,比如接水、洗手间等,所以留出盈余时间。
13:30pm-15:00pm 英语时间
因为正式考研时,英语也是在下午嘛,所以我每天下午的开场就是英语。一般会采用周一下午2小时时间,进行除作文外的整套模拟,然后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就是精翻这套试卷的内容,一天1篇阅读配翻译、完形、新题型中任意一个。
15:00pm-17:00pm 专业课时间
此时继续学习专业课。
17:00pm-18:00pm 政治学习时间
看政治强化或者看书巩固知识。
18:00pm-19:00pm 晚饭、散步时间
晚饭后回去操场走一走。
19:00pm-20:00pm 政治做题时间
刷题、订正答案。
20:00pm-22:00pm 专业课时间
最后两个小时还是给专业课。
总结下来后期的学习时间为:

上午3.5H+下午4.5H+晚上3H=11H/天

有时候晚上睡前还会在手机上面训练写专业课真题,或者复习一下政治的错题。我当时发了很多写题的朋友圈,仅自己可见,时间都是22点-24点期间的。


考试前两个月,我满脑子都是如果某个题考到了,应该如何组织答案,从哪些角度切入?可以用哪些案例来支撑?虽然现在看来答的一般,但是每晚睡前自己拿着手机躺在床上敲出这么多字,也训练了答题的思路,也充分利用了睡前的时间。
这个是我们图书馆每周日清理,然后周一我们都会早起占座。早起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哦,₍ᐢ⸝⸝› ̫ ‹⸝⸝ᐢ₎甚至有些人他都不睡的呀,太卷了!为了占座就在图书馆楼前地上睡....其实我们图书馆位置可多了,但24小时自习室只有一个,这通宵排队占的就是24小时的....


能决定你考研结果的,不是环境,不是别人,只有自己的决心和努力,另外还有一些你没办法提前预知的因素,比如今年招生名额的变化、报考同一学校专业考生的实力、今年题目风格是否适合你等等。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此时制定目标,请按照拟录取名单中此专业前30%的分数制定,用一个高标准来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2、考研英语规划

大道至简,你需要准备的英语材料:

  • 任意一本单词书
  • 下载一个背单词APP,如墨墨、不背单词、扇贝等。
  • 历年真题:英语一(2002-2021)、英语二(2011-2021)
(1)英语整体时间规划

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4-7月一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大概3-4小时,主要花在两方面:背单词+精翻阅读真题。前期是要在英语上多花些时间的,因为到了暑假,你要开始背诵专业课,并且考研政治也要开始学习,所以前期先把英语基础补上来,可以为政治和专业课背诵节省时间。
考研时我的英语目标为75+,最终考了80过一点,查到成绩时非常惊喜。在英语复习中,我的路很坎坷。一直到10月份错误率还是很高。阅读20个题目,每次都会错7-8个。10月中旬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回家休息了1周,英语一碰都没碰(已经对它失望了,花费时间这么多,却看不见进步)。
一周后我觉得再这么下去考研要凉了,所以就返回学校。我记得很清楚,回去的那天晚上,我拿出一套真题模拟来做,心里真的很怕因为一周都没看英语了。做完后对答案阅读部分居然才错了4个,后来就一直稳定在错2-3个左右了(体会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飞跃时刻)。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下图附上我当时的考研英语全年计划(按照2022年的情况,适当进行了调整)。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我的英语复习主线就是:单词—真题—作文。当时分析了自己所剩的复习时间不多,所以核心经历都怼到了历年真题上面。
一些复习手段都是为了:做对真题,提升真题的正确率。有了这个时间线,接下来我会手把手教你每个部分怎么做。


(2)单词篇:地毯式复习

我的英语复习是从单词开始的,背单词一直持续到暑假。一开始我是跟着单词书的配套视频开始背,听课花费了不少时间。现在4月份了,如果要看视频课,建议大家可以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把单词课倍速看完,第一遍不求记牢,留有印象即可。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单词课听不听都可以,或者只听一下词根词缀大串讲就可以。
单词书一般有20-30个单元,假设我们的目标是一天背一个单元,这样20-30天就可以背完第一轮,还是比较轻松的。记住大部分只要做到会辨认即可,拼写其次我的单词背诵方法

  • 大纲词汇每个意思都识记。
  • 重点核心词,超纲词不背,低频词留有印象即可。
  • 反复复习,按照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每天重复。
  • 复习时不占用大块时间,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
  • 单词肯定会遗忘,所以要不断重复,而不是怀疑自己。
我当时是按照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自己做了一个单词表。也就是以1个月为维度,每天学习一个新单元,分别在1、2、4、7天进行重复,刺激大脑记忆区域。我把我的单词背诵管理表附上,你可以参考,利用这个来管理背单词的节奏。



当时用的单词记忆管理表,需要打印版可留言。

单词表使用方法:

  • 每天第一列写对应日期,连续30天不间断。
  • 学习新内容:每天一个单元。
  • 重复旧内容:从第二天开始,复习旧单元。
  • 表格每一列是今天要完成的学习内容。
  • 完成学习后,要在表格上面打✅
提醒一下常见背单词的误区

  • 只背常见意思,不知道单词的其他含义。
  • 不重视单词的词根词缀,孤立的背单词。
  • 不重视单词的发音,通过背诵字母背单词。
  • 时常间断,间隔太久,一切都要重新来。
提醒一句,只要开始背单词,就要每天坚持下去,保持背诵感觉尽量不要间断。我在单词书上背单词就持续到暑假阶段,后来在真题中不断强化记忆,到10月份的时候,又入手一本适合随身携带的小单词书,每天放在包里,有机会就拿出来看看,一直持续到考前,当然你也可以用背单词的APP。
考研英语学会基本的做题技巧之后,最终拼的还是单词牢固程度,读不懂文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单词没记住。最后要做到:看到单词立马反映出它的意思,比如看到abuse,立马反应出「滥用、虐待、辱骂」这几个含义。只要你记牢了大纲单词,你就解决了70%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不断重复,重复是记忆的母亲。无论是单词APP还是我前面的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本质上就是两个字:重复!
另外,有些不论记多少遍都模糊的“顽固单词”,专门找一个本子汇总起来,重点攻克,每天早上、晚上各看一遍,不要让他们在单词书里成为“混子“。
(3)真题篇:榨干每一篇真题的价值

考研英语最宝藏的资料就是「历年真题」,没有任何一本复习材料能比真题更重要。历年真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和作文。阅读搞好了,可以反哺完形、翻译、新题型。
我从5月就开始做真题,前期是用1997年英语一的真题做为复习材料,只做阅读的部分,但是现在1997年——2000年的真题很难买到,所以大家就入手2001-2021的真题就好了。在做真题之前,我是听了一些老师的试听课程,都不长,耗费了零零碎碎的时间,其实就是先对英语复习有个初步的了解,他们会讲一些做题的技巧,先找找感觉,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后期还是靠自己死磕真题。
做真题时给大家一点小Tips

  • 反复训练:真题不是做完就弃了,一定要反复做。
  • 需要达成的效果:做完进行精读,要做到


  • 文章里的每个单词都认识
  • 文章中每个句子都知道意思
  • 分析长难句,心里知道句子是如何构成的
有同学问我要不要每句手译,我当时没有用手译本,觉得对我来说比较浪费时间。我当时就是在真题上面标记单词意思or画句子结构,如下图,虽然你看这张图片会很乱,但对我来讲却很清晰。文章翻译也是在心中翻译即可,真不用把文章的汉语意思誊写在纸面上,那就成了形式主义。


我会大概定一个简单的进度管理,相当于给每块任务赋予deadline,但不会去做非常详细的规划,因为如果你的目标定的非常细,后续灵活性就会很弱。因为我们确实无法评估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所以阶段目标就是一个督促自己的红线,即:到了这个时间,阶段性学习任务必须要完成。


比如我当时定的英语阶段性目标,就非常简单,让我很清楚的知道暑假前我要完成什么。因为考虑到6月是期末考试的月份,所以只给自己安排了一套真题。这就是阶段目标,至于用什么时间完成都没关系,只要在每个deadline之前做完对应的任务就是合理的目标。
最后说一下我做题的步骤:

  • 先看文后的5道题目,读题干。题干中出现3次及以上的“实词“,大概率就是主题词。比如下图中,robot在题干中就出现了3次,说明这篇文章主题就是讲机器人的。
  • 做完之后需要精翻,需要做到4点。
第一,把记忆模糊的单词标记上意思
第二,把读不懂的长难句搞清楚句子成分
第三,画出题号对应的原文
第四,弄清楚选项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
这样下来几套真题,你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4)作文篇: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

我在作文上面走过弯路,山路十八弯那种。最重要的感受是:英语作文不要幻想通过体力劳动拿分!
10月份入手一本《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强调作文的复习方法是背诵,也就是你要熟练背诵20篇左右大小作文,以达到掌握作文写作方法的效果。在复习作文前期,我也是按照这种方法做的,但是背了7、8篇之后,练习写作时还是不会写,脑子里面想的都是这个题目与我背的那篇作文比较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背的这些作文没有一个可以复用的框架。即便把这20篇作文记在脑子里面,但是如果遇到不一样的题目,还是不太会写。
所以当时我想的是,作文还是要梳理出自己的写作逻辑和框架,也就是作文写作的行文思路。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段落之间有哪些可以用万能句,用哪些万能句,都要梳理出来。我当时是看了《9步搞定英语高分作文》,把作文框架总结出来之后,我就开始扩充作文语料库,语料库主题分为梦想、环保、勤奋、创新、亲情、合作等英语大作文常考主题,在后面的备考中遇到好句子,就归类到相应的语料库并背诵熟练。
总体来说,考研英语大作文可以分成3种类型:正面话题、中立话题、负面话题。不管是什么话题,都可以按照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三个步骤来写。

  • 开头段:话题引起+图画描述+图画总结
  • 中间段:具体意义+阐释意义+意义强调
  • 结尾段:归纳评论+建议措施+憧憬未来


形成自己的作文框架和语料库之后,要多练习几篇作文,直至把自己的框架运用到如火纯青,这样不管遇到什么考试主题,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12月底初试,第一天的下午考英语,我先写的作文,就用的我的框架和语料库中的句子,很快就写出来了。因为你可以按照每个部分的内容来填充你的语料,有些步骤都是固定的,需要你自己写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样作文就比较容易写了,比背范文要快得多。



英语作文笔记

以上就是我的英语备考情况。


准备考研的同学,可以借助免费的课程来系统梳理考研流程和整体规划,这样你能够节省很多自己查信息的时间。除了看我写给大家的一些文章之外,还可以听一下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训练营哦,对理解考研比较有帮助,可以进去领取。考研过程中要做一个会借力的聪明孩子,学别人证明过有效的方法!争取一战上岸!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edu-card" data-edu-card-id="1566103672148144128">3、考研政治篇

考研政治考5大部分,分别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和时政。如果考研政治目标是80+,那么选择题最好拿到40+,由于是史纲、毛中特和思修每年考察的重点与时政强相关,所以这就决定了考研政治不用过早复习,暑假7、8月份开始时间完全足够。
考研政治算是我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门科目。说实话真的进了考场之后,选择题还是有几道题目比较蒙,导致政治最后一道分析题没答完。其实怪我自己,因为在考前,我居然没有完整写过一道政治主观题,都是简单列一下答题要点,所以没答完全是我犯了机会主义错误。但是成绩出来后,成绩还不错,应该选择题做的比较好。(选择题为王啊!)
宏观来看,考研政治复习的节奏可以分为三步,分别是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1、时间安排:7月-8月
2、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打基础,做完《1000题》,此阶段无需涉及分析题,1000题中的分析题可以忽略。
3、资料选择:简简单单,就用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
4、复习方法
①精讲精练看重点章,在看的时候,仔细看重点章(马原2345,毛中特1.6.7.8.9.10.11,史纲4.5.6.7章),非重点章可以快速看看。
②马原部分要仔细看,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因为马原有特别多需要理解的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近几年也考的很细致,所以考点一定不要漏。
③特别难的章节,看肖秀荣老师的配套视频,自己能看懂的话无需看视频,因为看视频也比较浪费时间,但马原建议看视频。
④看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配套1000题,如果题目做错了,再回到《精讲精练》中找到题目出处,判断自己题目是因为粗心做错还是因为对某段知识没有理解透彻,一定要总结错因!!!
需要注意,《1000题》比真题要容易,所以这本书的作用就是在基础阶段作为检测题目使用。每一道错题中的选项,在后续的分析阶段都要「挂靠知识点」,例如下图这样。


(2)第二阶段:知识强化

1、时间安排:9月-10月
2、阶段目标: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此阶段还是重点训练选择题,任务是看强化课程、复习《1000题》中的错题、做《风中劲草》题目,背诵《风中劲草》或者《知识点提要》(选一本)重点知识,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图(框架和时间线类的知识,《知识点提要》会有很好的总结)。
3、资料选择
①肖秀荣《精讲精练》、《知识点提要》
②杨杰《风中劲草思想政治理论》及配套练习题
4、网课选择:徐涛强化班、腿姐强化班
5、复习重点
①看强化课程(选一个老师就可以了,我觉得不错的是徐涛老师和腿姐),同样看一部分做对应题目,总结错题及对应知识点并进行背诵。
②形成知识框架,切忌只学内容,不做题目;只背知识,不会运用;有些胖友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背诵,但做题时还是没办法快速准备的从大脑中提取对应内容。
③继续刷选择题,政治要想考到80分以上,那么一定要保证选择题拿到40分以上(满分50)。还有另外50分是分析题,这部分拿多少分,除了自己付出的努力之外,还与你考的地区判卷严不严有关。
④整理重点笔记,在强化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盘活,熟练运用。比如史纲和毛中特中有很多文章,我们就可以全部汇总起来做一个梳理,类似于这样,记忆起来就非常清晰,其他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也是一样总结,总结起来就是:把同类知识、有逻辑性的知识总结起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这个笔记我全部整理完,会给大家发出来参考

此外,马原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论、史纲时间轴、重要著作汇总、重要会议时间及内容,各种第一、根本、最重要、决定、核心等容易混淆的帽子,这个笔记整理工作在强化阶段就要进行,可以参考肖秀荣老师《知识点提要》,如下图,里面整理的也很清晰了。


(3)第三阶段:冲刺提升

1、时间安排:11月-12月
2、阶段目标
①重点总结选择题干扰项特征,选择题错题回顾一遍,回顾时要挂靠知识点;
②练习分析题,重点做《肖秀荣8套卷》和《肖秀荣4套卷》、《考点预测》
③整套练习真题,严格把控时间;
④背诵重点分析题知识,马原原理和方法论要背熟。
⑤时政总结+背诵。
3、资料选择:《肖秀荣讲真题》、《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
4、复习方法
①强化阶段的书不建议用来背诵(太多了)这个阶段要背诵精简版笔记。包括马原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论、史纲时间轴、重要著作汇总、重要会议时间及内容,各种第一、根本、最重要、决定、核心等容易混淆的帽子,这个笔记整理工作在强化阶段就要进行,没整理的话还是看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冲刺阶段就要背背背了。
②《肖秀荣8套卷》、《肖秀荣4套卷》。这两个是押题法宝啊,时间比较紧张的话,肖8做重点看选择题,肖4选择题和分析题都要看,两套卷的分析题最好都背。在做的一遍题目的时候,分析题一定不要直接看答案,特别是马原,一定要试着自己去根据材料判断用那条原理
③整套练习真题,严格把控时间。这个太重要了,要严格把控答题时间,并且在考前训练几次,不然很容易答不完。(我就是吃了这个苦头)
④总结选择题做题技巧,能够判断常见干扰项特征。分析真题你会发现,政治中的干扰项会重复出现。如果错误率高,就一定要分析是哪方面的原因,常见的两种:记忆性错误和理解性错误,前一种要加深记忆,后一种还要回到书本中,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干扰项记得自己总结一下(看大家需要,如果有胖友需要来帮忙总结下)。
⑤考前阶段时政也要提上日程了。这个推荐腿姐的冲刺课程,里面会有时政的整理。
4、考研数学篇

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关于考研数学复习有一位厦大(考数学一)的学长写的很不错,大家可以参考,最好的一点是他以15天为维度,把现在到考前的规划都给梳理了。
在阅读之前,我稍微介绍一下数学一、二、三的区别。以下介绍选自 @请叫我帅哥的考研数学学习规划帖,原文链接如下。
2022考研数学该怎么复习?

  • 数一:使用数学一的主要是工学门类下20个一级学科,还有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难度上来说,数一难度大、知识点多,多适用于对数学要求很高的专业。
  • 数二: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考数二,主要是工学门类下的5个一级学科,考试范围上没有概率统计。
  • 数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大概率考数三,难度也挺大的,而且经管类录取分数比较高,导致对数学要求也比较高。
5、考研专业课篇

首先说明一下,由于我的目标学校的专业课是自主命题,所以我是自学的。在整个专业课的备考过程中,经历后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类:
1、报考专业基础教材。
学校有指定参考书看指定参考书,学校不制定参考书,可以优先搜集经验帖,整理出自己的书单。经验帖看多了之后,发现参考书大家推荐的有很多都是重复的。无论报考什么专业,基础教材都是很重要的入门材料。
2、目标院校及同类院校老师的论文。
我当时是先去学校官网看师资力量,看相应介绍记下老师的名字,然后在中国知网搜索老师的名字,下载近1-3年的论文,然后都打印出来,我记得看了好多篇论文,这对我回答论述题特别有帮助,而且论文看多了之后,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会解析问题的能力,也渐渐懂得答案之间如何起承转合。
3、中国大学Mooc上面的课程
虽然有朋友认为Mooc没什么用,但对我还是帮助很大的(因为我找到了比较适合考研场景的课程)。mooc好的地方在于它跟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上面能找到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精品课程,而且是Free的。
当时我就找了南大新传院的几个课程来听,涉及到新闻制作、数字营销传播等,这些课程是目标院校的导师讲的,所以可以用来开拓专业课思路。因为每节课程都不长,倍速看也花不了太多时间,我都是利用晚间来看的,看的过程中简单做下笔记。
而且最好的是,你能听到学院每个老师的课程,了解老师的风格,在拟录取之后,选择导师时,你也可以提一下看了他的课程哦,老师会很惊喜!!小技巧!!


4、目标院校及其他同类院校的历年真题。真题当然是要以一志愿学校的为准,但我也会看其他同类院校的真题在考什么,并且做一些答题的训练。幸运的是,我当时看了南大学硕的真题,在我考试时,其中专硕的一道题目,跟上一年学硕的一道题目很相似,当时喜不自胜,因为我自己写过学硕的题目,答案也都记得,很轻松就写上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真题,不仅能够指示那里是考试重点,也可能遇到跟我一样幸运的事情,考研一定要比别人多做一点。
5、喜马拉雅上的音频
这个APP可以找一些专业课相关的音频来听,或者你自己录制需要背诵的音频,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回忆啊。
喜马拉雅在线听课比较友好,可以解放双眼。比如我可以在喜马拉雅上面查找一志愿老师的名字,看上面有没有相关的讲座。同时还有带背考研单词的音频,我也曾找到过不少学生上传上去的讲座音频,睡前可以听一下。


接下来详细讲一下「专业课的复习重点」以及「什么样的考卷可以得高分」,一些具体的细节,在本文之外,也会一一跟大家分享,可以关注我 @林月半哦。
(1)考研专业课复习重点


  • ​大量阅读论文(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论文)
看完基础书后,专业课复习重点是你所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专业课考试命题人大多为该学院代表性学者,在一个老师的出题过程中,他题目的来源大概率来自于近两年写的论文,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知识的由来大部分来源于他最近关注的事物,在一个老师出题的过程中,它能想到的就是他最近的几篇论文。
如果你把知网上查到的学科带头人论文开始倒推,你就会发现真题和这些论文的关联性。所以论文非常重要,导师出题无非就是依据的是自己的论文,或是学院其他学科带头人的论文来出题。(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其他专业应该也有借鉴)
论文一定要大量的看,读报考学校代表性学者的论文,另外也要重点关注学科的热点事件,比如知名期刊上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出现在显赫的期刊上,尤其是专栏的期刊就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考到的概率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 认真研究真题
拿到历年真题一定要充分利用!相信我,这是最好的专业课风向标,把握好真题并用它来指导实践,保证你的专业课不会低于110分。暑假之前,我将一些专业基础书籍看完之后,就开始研究近五年的真题。主要关注的点是:
1. 哪些知识是反复出现?它来源于哪本书?(哪些知识出现的概率大,哪些知识点在重复考?)
2. 从简答/论述题目的内容来分析它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学界热点、业界热点来揣摩学校的出题偏好。
3. 历年真题中,有没有考过本校老师的论文观点或议题?来大体推测今年可能的出题者。
4. 了解概率大的出题者的经历,包括研究领域、历年论文、师从关系,也要将他老师的论文读完并进行总结。

  • 构建完整的知识树
专业课备考大忌就是只是碎片化,所以你要做的是梳理思想流派,画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的角度,来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框架。你要知道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这些学者有什么样的观点,在往年的考卷中,哪位代表性学者考的的次数最多,主要考的是他那个观点?知识点和人怎么结合,这是考研当中最实用的一种专业课的技巧。不断的从人到知识,从知识到人,反复用这种方法来构建你的思想体系。
以传播学为例,你必须熟悉著名的传播学者,重构自身对传播学的理解:第一种要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始祖、演变有一种全局的观念,比如各种理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流派的派系中生长出来的;第二种要掌握中外各位有名的传播学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学术贡献,否则你的知识只有碎片化。比如说四大奠基人,和肖、麦克卢汉、詹姆斯·W·凯瑞、舒德森是什么关系?他们的师承系谱是什么?你能报出多少个外国学者的名字?你分别觉得她们属于那种不同的流派?他们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说不出来,专业课考的不好就不要怪别人。知识只有从人的身上去记录,你才能记录出来。否则你就算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你仍然记不住这些知识点到底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运用它是合适的。反过来,如果你从人的角度去记忆,就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视角,豁然开朗。
(2) 什么样的考卷能拿高分?

1、框架比细节更重要
专回答专业课(特别是论述题),需要谋篇布局,在回答之前做好整体的设计,有了顶层设计,才能做好基础的建设。你的答案打算从那几个层面去分析现象、阐述观点?多个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你想说明什么论点?要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逻辑的核心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天生具有发散性。有逻辑的表达,就是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再组织语言对题目加以论证、呈现。缺少这种沉淀、编排的过程,所有素材、观念就是一盘散沙,“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在答题时一定要有框架意识。
2、降低老师的阅卷成本
说到文章的逻辑,必须明确一件事:表达,是将我们头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当它被发送出去以后,别人怎么解读,就由不得我们了。因此,在编辑发送信息之前,要充分考虑如何降低沟通成本。
答题结构上,比较好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3~7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3~7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让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思考框架。
3、刻意练习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是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
你需要别竞争者花更多的时间, “量变质变”、“1万小时定理”等无需多谈,当别人在专心刷douyin的时候,请你安安静静地在角落复习。如果你觉得吊儿郎当的复习效果也挺好,那只能说你择校很失败。
另外,不是刻意去做难题,而是刻意去做老师想要的学生,通过分析老师的出题风格和侧重点,了解他希望你知道的理论,掌握他看重的知识点,不单单是为了初试,而且还能让老师认为:噢,这小孩对我研究的内容还挺熟悉,就选他做我的研究生吧。
希望各位在专业课复习上都走向一条正确的快车道,避免“无效努力”的踩坑,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说的差不多了,你的专业课复习进行到哪里了呢?哦对了,下面这篇文章,关于考研专业课如何高效背诵,是我给看到这篇文章的姐妹们配套使用的,兄弟们也可使用:
考研专业课,如何进行高效复习和背诵?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后续还会追更更多的学习方法。
我们学校的考研氛围非常浓厚,学校也非常鼓励学生考研。每年5、6月都会在各个学院门前张贴考研光荣榜。邀请名校的学术大牛来做讲座、以及让考上研的学长学姐回来做考研分享会也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我就是因为一次考研分享会,潜意识里种下了考研的种子,后来不断生根、发芽。原来我还可以考研,原来我还有机会去向往的学校念书,代价就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只要努力学习、拼命学习就好,仅仅是想到这里,就令我无比振奋。
考研时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面有一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当看到好多人从一所庄严的大楼中走出来,落魄的男主角抬起头,说一句:
I still remember that moment,
They all looked so damn happy to me.
Why couldn't I look like that?


希望你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也可以抬起头说:此刻,我像他们一样幸福。
mam520 发表于 2023-8-27 06:49:56|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逆袭两个字是最扎眼的。
这么说吧,早几年二本三本考上985是常见现象,非常普通。
这几年,考上的少了,那也是各种外部环境影响的,现在考上的也不是逆袭。
早那么几年上十年,考研还没那么火热的时候,高校间都存在一种现象:清北最好的本科生出国了,毕业走了,然后就有了很多其他学校的本科生来读研究生。而985最好的学生要么出国,要么去了清北,要么去了比自己好一些的学校或者科研院所,本校留下的人不够,就会招很多低一个或者几个层次的学生来读本科生。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985冷门专业,招不满。可怜兮兮。
这个时候,985学校的研究生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来自二本三本的生源。211更是如此。双非一本同样如此。基本上这时候,一本以上高校都公认,最好的生源就是本校的学生,其余的都是低几个层次的学校上来的。
所以,大环境如此,二本三本考个985代表什么呢?代表他/她们就是二本三本里面最好的那部分生源。次一点的去了211,再次去双非一本,再次留校读研(如果有硕士点的话),实在不行的就出去找工作了。这都算逆袭的话?怕不是重新定义了逆袭!?
好了,事随时移,高校们都认识到了,最好的生源就是自己本校的。那么为了提高对本校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吸引力,怎么办?提高保研率!985高校还特别提高了针对本校的保研率!以至于有些985学校某些专业的保研率能达到恐怖的50%。这时候不愁生源了,往日都巴望着二本三本的学生们填窟窿的985高校们,也多年媳妇熬成婆,对二本三本的学生挑挑拣拣,爱理不理了。过了六级没?有科研经历不?拿过奖学金没?看得懂论文不?各种挑剔。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 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考虑到这几年大环境上,就业越来越难,各种企业门槛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读研。进一步加剧了二本三本学生考研985的难度。我说一个不具名数据:上海某知名化学科研院所,当年共录取79人,保研77人。硬考上的难度,大家自己想吧。
但即使如此,算不算逆袭呢?窃以为依旧不算。
大学里面属于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别人二本三本学生利用四年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最终考上985研究生是他们实力和努力的体现。难道别人努力四年还不如985里面打了四年lol王者彩虹七号守望等等的学渣吗?这算什么逆袭?不要看不起人好吧!
我现在任教的一所双非一本,即使是现在每年保研出去的,也基本都是保研去了985院校。还都是大家熟悉的前几名的985。今年我院里刚有个学生保送了北大。前年也有一个北大。
但是这些保送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基本都是大一下或者大二就开始进实验室学习。到大三暑假之前基本都会有1篇一作(自己写的)论文,以及几篇二三作的论文(帮研究生打下手混的)。同时,这些学生还能常年保持加权总成绩全年级前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要说努力也没有结果。因为不努力,一定没有机会!
这个社会还不会亏待一个真的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学生!
tccrock 发表于 2023-8-27 06:50:04|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                     
                      ——————《了不起的盖茨比》
       题主还是思想太简单,高考早就不是单纯的智力和毅力的较量了,教育条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国教育资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对那些一线城市孩子来说,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学校有着全国最先进的培养模式,他们的老师都是某某985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他们有无数的补习班供他们补齐学习短板。而对于那些贫困县的孩子来说呢,可能他们连幼儿园都没上过,好不容易进入小学了,学校管理缺一塌糊涂小学老师是初中,中专毕业,高中的老师也没有几个硕士,博士更没有了,没有那么多的补习班兴趣班,他们好多回家还要干家务农活什么的,有太多的事情分散着他们的精力,却没有足够的助力帮他们提升自己,更别说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初中就辍学去了职业学校的。一个孩子生于这样的环境,考个二本已经尽了最大力气了,真不单单是智商和努力程度不够的问题。
       而考研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考研还是自学,没有那么多东西给你助攻,全国就那几个名师,大家用的辅导资料也几乎是一样的,这种情况才是真正拼智力和意志力,一些之前被耽误的学生这时候就水平就上来了。
       人都是往上走的,别人上过二本三本就一定一辈子不如人么,劝题主看人还是不要太标签化。
o0runner 发表于 2023-8-27 06:50:27|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有一个咨询,民办三本,四六级没过,挂过四科,让我推荐一个专业和院校,根据他的性格爱好和基础以及就业倾向,推荐了不考数学的应用心理和新闻传播两个方向,结果院校要求985和江浙沪地区。
还不能打击孩子,只能通过历年考研的大数据告诉他目标不现实。
的确有二本三本的考到985,本身是小概率事件不说,而且上岸的基本都是该院系该专业成绩排名的前几名。
知乎看多了或者live听多了,你就会觉得,幸存者偏差的前三个字,就是你的名字,这其实是传播学的功劳,大家都会对小概率事件印象深刻。十个211考研上985的都没有一个3本考上985的信息传播的广,传播的爆炸。但是那些3本到985的答案不会告诉你他的真实基础、运气成分、人脉关系等其他因素。甚至为了吸引眼球,故意说自己多么差,然后通过努力逆袭。
二本三本,如果你真的进入大学后改头换面一心学习,成绩院系前三,基础非常好,不是不能推荐没有本科歧视的985,但是如果本身大学也没怎么学习,仅仅通过一年半载的冲刺去考985,那基本和买彩票差不多。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校梦,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要脚踏实地,合理的评估自己进行院校匹配。



<hr/>我没想到回答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会有那么多人不满,
让我去这个学校看看,那个学校参观的。
也有回复说他就是三本,全院一半人考上985的。
这些回复很无语。
我有说过三本不能上985了么?
我说的是如果大学期间没怎么学习,成绩较差,只想通过一年半载冲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光复习外语就要花费多少精力?
本科211上个985也要努力的复习一年吧?
何况三本,然后大学期间成绩较差的同学?

我并不是说三本就不能考985了,有我本人也推荐过一些三本基础非常好的同学去考985,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了同学的各科基础、目标专业、心态以及学习状态之后才去推荐。
题目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二三本的学生能逆袭985,我回答的意思是这是个伪命题,逆袭的并不多。只是一少部分逆袭的同学,他们的信息会更吸引眼球,曝光量比较高,大家更容易记住而误认为是普遍现象,这是传播学的原理。
考研的大数据在那里,985研究生的二三本生源本身就很少(其中大部分还是学费很高的非全专硕)。现在985大学都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都在加大推免力度,本身统考的名额就一直在缩。
我不是在泼冷水,只是希望大家能更宏观更客观的看问题,考研要会给自己和定价,给学校定价,做到知己知彼。我觉得我的回答也不至于动摇3本学霸的信心。
表达需要勇气,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那不叫表达,是正确的废话。
<hr/>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