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山海经》是一本失落的天书?书中记载的会不会是异世界?

[复制链接]
laji 发表于 2023-8-27 02:20: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山海经》是一本失落的天书?书中记载的会不会是异世界?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zhuixun11 发表于 2023-8-27 02:20: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是地理书历史书,谁也不会写一本巨大的流水账。山经有很明确的距离,只要搞清楚步测距离再投影到地图距离范围,通过山水、矿产、古迹、地理名称甲骨文含义基本都可以对照出来。
山经总图


西次首经测距图(沿着秦岭山脉)


北次三经测距图(沿太行山脉)


中次一十一经测距图,和古黄河、古汉水、古济水、古视水位置


然后在对照山经位置解析海经,可以得到海经解析。
海外四经总图(洪水来临后不久的勘察,围绕最早最核心的西安渭南昆仑之丘、伊洛河流域洛阳、山西运城稷泽粮食产区三个核心地区,沿海有众多小国尚未并入九州)


海内四经总图(大禹治水之后,可能是禹称帝后所组织勘察,借助大洪水吞并了大量早期国成为州)


大荒经为商初效仿夏的勘察


例如海内南经


海内北经


整体解析结果跟距离换算、山水名称位置、山水形态、矿产、地理名称甲骨文含义比对、古文献古文字含义比对等完全对应,跟目前考古发现的遗迹位置和历史进程几乎全部吻合。
比如山经考察线路出发点明显就在洛阳西山上,因为躲避大洪水。
炎黄集团早期核心昆仑之丘也是昆仑之虚就在渭南西安,与考古证据完全吻合。
安阳市殷墟是原来九黎部落战争前线堡垒,所以遗迹有城墙,蚩尤来犯,黄帝跨过河南河北分界的漳河迎击,所以叫“冀州之野”。冀自古就是河北。
目前有山海经解析有世界说、外星说、山东说、潮州说等很多,但都没有完整严谨根据距离对照的全部勘察线路点位对比解析和考古、地理等全面证据验证,仅凭借某些点位或少量特征相似不行,类似地点太多了。
山海经解析实际上也是古人测距方法、观测方法、比对方法的规则解析,只有用统一规则全面解析出山经海经60-70%以上点位关联吻合才可能是对的。如果连所有山经点位都无法完整解析和逻辑自洽,只是算是泛泛而谈的猜测而已。
而且动植物不能作为依据,气候曾经发生过巨大变化。看上面的图就知道,山经的方向是歪的,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地球在五千多年前因撞击产生了轴偏,全球纬度都发生了大幅变化。之后地球又曾经发生过剧烈的板块漂移运动,也曾经发生全球四期超级干旱和全球性火山爆发,对应了大洪水和夏商周因河流枯竭灭亡。这些证据可以从全球地理、气候、古文献等对照得出。
比如建木代表古蜀国,建木是椰子树,今天四川已经没有了。四川盆地在洪水时被称为弱水,大量很浅的水淹没,鳄鱼泛滥,今天也没有了。大象在山海经中最北到陕西汉中,犀牛偏南方地区,今天也没了。所以不能拿动植物作比较。
而且没有神兽,山海经中光怪离奇的描述其实都是人物穿着和动植物突出特征描述,如果让你用极少的文字描述原始部落,你也会造出神兽。而且当时还是迷信社会,神文化特性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历史。
山海经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物理、历法、数学计算、地图测量、考古、古文字等大量证据综合比对论证,不能仅仅凭借部分相似性论证。
不仅是古中国,通过历法换算,还可严谨解析苏美尔王表年代,苏美尔建国在公园前3125年,符合苏美尔城市考古碳检测年代。苏美尔阿努纳奇比黄帝还小,所有历史人物年龄合理化,根本不存在外星人和超长寿命。
通过物理解析论证了全球超级大海啸在公元前3049年的原理和灾害程度,导致全球包含亚特兰蒂斯、仰韶、红山、崧泽、古叙利亚等大量早期文化断代灭亡。
历法解析规则还严谨换算了旧约创世纪及圣经年表,亚当出生于公元前2236年,诺亚600ner遭遇大洪水恰好也是公元前2015年,准确对应。科学解释了《旧约.创世纪》人物寿命从147-969岁的不合理问题,真实年龄为21.1-66.1岁,生育年龄除诺亚40岁外,都在15-20岁之间合理,且人物寿命有明显三个变化阶段也符合地球灾害和社会情况
何为科学?没有严谨性地球科学与数学等规则和真实考古证据的综合论证能是科学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我的空间看山海经和全球人类历史和地球物理的解析摘要,都是通过物理数学逻辑等大量计算的严谨解析过程。
农夫三拳 发表于 2023-8-27 02:21: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你看一本书,《山海经的世界:妖怪万物与星空》
这是一本能帮你更深入看明白奇书《山海经》的宝典,它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刘宗迪博士编写而成,当年他的导师听说他要研究《山海经》时曾说过,这本书能作一辈子,彼时的他不以为然,只想着一本四五万字的书怎么可能作一辈子。
可如今,他研究《山海经》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越研究就发现问题越多,此时的他不禁感叹导师的先见之明,这一本《山海经》,可能一辈子都作不完。
作者常年研究山海经,有很多影视相关或主题公园游乐场等相关人士会邀请他进行一些指导,可他常常会感觉无从下手,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读懂过山海经,或者可以说,大部分人根本就读不懂。
《山海经》究竟是什么?是怪物志?妖怪谱?还是虚无缥缈的神话?亦或是网络上充斥的段子,这是一本另类的食谱?
解读的方式有很多,而这本书会告诉你,这些其实都是浮于表面的皮囊而已,它真正的核心,其实就是一本真实的地理图。
首先看目录,这个目录不得不说真的很吸引我。


我们都知道,以我的眼光看他人,那必然会带有主观性,那么同样,以今人的目光观看古人的世界,也会失了客观。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本古人的典籍,就必然要用古人的眼睛去看,以他们的世界观来解读,就像解码一样,去还原那些书中的怪异。
想要获得古人的眼睛,就不能只从片面角度来看,本书引经据典,除了中国传统典籍,还有一些西方经典拿来印证,更客观具体的进行分析看待。
并且我很喜欢这里贴出原文用以论证的客观精神。


书中奇诡的生物看似种类繁多,其实以植物来说只分为两种,一种是草一种是木,而动物也只分为四种,分别是鸟、兽、鱼、蛇。
听起来很简单,但你要记住草非草,木非木,鸟非鸟,兽非兽,鱼非鱼,蛇非蛇,这不是白马非马的诡辩,而是要说明该如何去看懂那些奇异的描写。


这里就引用了一段《圣经·创世纪》中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就可以看出古希伯来人对于动物的分类方式和《山海经》如出一辙,都是以飞、走、游、爬以及生活的空间作为分类依据。
现在如果说书中那些动物如今依然存在,你也许亲眼见过甚至吃过,你相信吗?
《南山经》记载了一种叫鯥的怪物,可谓奇形怪状,原文记载: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胁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明明是条鱼,却住在山上,身形像牛,还长着蛇的尾巴,鸟的翅膀,胁下还长羽毛,整个一四不像,冬天死了夏天还能活过来,你说有这种怪物存在吗?
还真有,而且一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穿山甲。


怎么会是穿山甲呢?
其实描写的很清楚,其状如牛不是说像牛那么大,而是身形像牛,穿山甲头小身子大背部隆起,和牛的体态有相似之处,尾巴修长故曰蛇尾,周身生鳞故称为鱼,鳞片重叠如鸟翼故曰有翼,鳞片间有硬毛,身体两侧尤其多故曰胁下生羽,穿山甲冬眠,而且会装死,故谓之冬死而夏生,完全能对得上。


至于食之无肿疾,是因为古人认为穿山甲擅长打洞,那么也就可以靠他打通身体的经脉,这一点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所体现。
我也曾着迷于山海经中描述的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但是我一直不明白古人怎么会有如此奇思妙想,创能造出众多的怪奇生物,难道这些生物曾经存在过现在都灭绝了吗?可即便如此也该会留下蛛丝马迹吧?
直到看到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不是古人想象力就那么丰富,正相反是他们想象力不够丰富,或者说是文字本身的表达能力太过匮乏,所以只能用这种类比大家常见的动物来描述一种没见过的东西。
而我们后人又难以理解这样看待东西的方式,所以才造成了怪物频发,比如一首而十身的茈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这是什么呢?章鱼。再比如其状如肺四目六足的珠蟞鱼是什么呢?其实是中华鲎。
这些东西我们见过,可我们不习惯这种描写方式,所以就把它想得越来越奇特,越来越夸张,怪物就这么形成了。
别说上古时期的古人,在1784年,巴黎圣洛朗展会上,一位英国人描写过一种动物:
它长着豹子的脑袋,狮子般的利齿和长长的胡须,头部下方是一对鳍状短肢,肢端的蹼掌像鹅掌,长着有力的爪子,身子像一只大狗后面却长着个鱼尾,两边各有一鳍,类似狗的后足,像前鳍一样末端有爪,皮肤光滑无鳞像鳝鱼,与其说有斑点不如说混着黑色。
你猜这是什么?是海豹,如今我们都知道海豹什么模样,可当时就得这么写,不然就没法理解。


1784年尚且如此,何况上古时期的《山海经》呢?
这还只是怪物的表象,还有很多反常的描写比如见则大旱见则大水的那些妖怪,其实背后都有其解释,还有神仙都住在哪呢?现在都认为古人认为神仙就住在天上,其实不是,《山海经》描写的神不住在天上,而是在山上。
他们为什么住在山上呢?因为我们需要他们住在山上,神都是人造的,就这么简单。
你看《山海经》的时候能看到很多的描写,但这本书能让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写。
其实读懂了这本书,并不只适用于《山海经》本身,因为这本书并不是给你描述出古人的世界,而是给你一双古人的眼睛,让你能学习到如何去看那些古籍。
于我来说,这一点太重要了,我一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那一定是片面的,通过读书,我能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一看世界,那些世界是很奇妙的,和我看到的并不相同。
而通过这本书,我又进入到另一个层次,以今人的眼睛观今,以古人的眼睛访古,同时我又有今人的思维与便捷的查找方式去论证分析,可称其乐无穷。
而且我隐隐触摸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那是我从未设想过的层次,如果能以天空的眼睛看天空,大地的眼睛看大地,以万物的眼睛看万物,那可能就算得上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层次了。
我一直认为人当有一癖好,无癖好者不可交,因其无至性,在创作中更是如此,没有那点至情至性创作不出来好东西,前文中我也提到过,刘宗迪博士一直研究《山海经》,这就是他的癖好。
也许正因如此,当他看到那么多人看不懂《山海经》时,才会创作出这么一本能帮人看明白《山海经》的宝典,也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我强烈推荐你也看一看,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思考方式。
hellos 发表于 2023-8-27 02:21: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讲的不是现实中有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神民,这些神国子民半人半兽或百千百怪,你现实中找的出来?轩辕国,轩辕国子民,轩辕氏,现实有?会飞上天界混身有鳞的氐人现实有?不死民有不死国,苗民国旁边的蛇身三首神君延维,
幽都国之上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黑狐,这里有大玄国与有玄丘的子民,而这幽都有大幽国,大幽国有赤胫之民,幽都国之上多黑色动物,这里的守君是大地之神“后土”,后土是共工的子女,后又指“王”,后土身边有个长角的三眼虎首神“土伯”,
幽都还有钉灵之国,钉灵国这里面的子民膝盖开始到下是长有毛与马的蹄,他们非常得善走。
由以上几个列子可知山海经世界观里面是有神国子民与神国的国王组成:
可见“一者守山川之灵,一则守社稷。”《国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
tdmazi 发表于 2023-8-27 02:22:0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可能是记录异世界
因为《山海经》中某些描述在殷墟卜辞的甲骨文中找到了对应,虽然目前对应的很少,但至少告诉我们《山海经》中的某些描述通过考古是能够被证明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王亥
王亥是商契的第六世孙,在殷墟甲骨卜辞没有被挖出来之前,他在《楚辞·天问》中被称作“该”;在《世本》中被称作“核”;在《史记》中被称作“振”,在这些汉代先秦书籍里唯独《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被称为“王亥”。后来在晋代,《竹书纪年》出土,《竹书纪年》中他被称作王子亥或“侯子亥”,并且《竹书纪年》与《山海经》均记载王亥去有易做生意,有易动了贪心,杀王亥,吞其财产,并将之分尸。
近代殷墟发掘,发现“王亥”在甲骨卜辞中被称为“高且(祖)亥”、“王亥”、“高且(祖)王亥”。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中说:“卜辞作王亥,正与《山海经》同。”
除此之外,我在另一个回答里,也有一个和“王亥”类似的例子:
想问一下“戜”字的出处?我们现在考古挖到了很多上古文化的遗迹,因为缺少文字而无法证明它们与古书记载的联系,我有时想他们也许就是《山海经》中的那一个个国度,只不过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没留下只言片语罢了。
其实如果我们按照《山海经》→《地理志》→《水经》→《水经注》读下来,会发现它们的文体是有相似之处的。《水经注》更是大篇幅引用《山海经》。其实只要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与常识,静下心来读完《山海经》就不难发现它在其所处的时代是一门很严谨的地理著作,《山经》中植物的“草”“木”分类,动物的“鸟”“兽”“鱼”分类,《海经》中对人文地理的描述,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猎人阿祥 发表于 2023-8-27 02:22:2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古拙拗口艰涩难懂所以读起来如同天书。
而且天生拥有一种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特质,虽然全书充斥鬼怪神灵看上去荒诞不经,但在那迷一般的字里行间却总是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真实感。
正是因为人们难辩真伪无法解释,所以总是怀疑它所描述的内容不是我们这个世界。
但其实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个更合理且更浪漫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我有一个猜想,也许造成山海经与现实之间一切差异的根源就是一一“气”。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