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笔记——夏商周

[复制链接]
xhpzjcom 发表于 2023-8-27 02:13:20|来自:北京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从春秋和战国的区别讲到秦的崛起
    春秋的时候周礼还在,大家名义上还是奉周天子为王的,其他的只是诸侯。但是诸侯也要争霸,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但是春秋时期打仗,基本上都是贵族在打,平民和奴隶,只是排在后面,做一些辅助工作,双方交战,点到为止。
    后来到战国,1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眼里,2是原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卿大夫,有的已经篡权了,比如三家分晋,比如田氏代齐。同时伴随着 “士”这个阶层的兴起,很多出身贫寒以及没落的贵族,通过学习(包括孔子的私塾)然后到列国去推销自己,不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儿。 这个时候兴起的那些强国(7雄),相互厮杀很疯狂,一点点礼数都不讲了。同时,平民入伍,部队甚至扩充到100万人以上。 同时各国为了图强,君主更是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当然,春秋时候的霸主想成就基业,也需要不拘一格的用人。比如齐桓公任用管仲,本来就是一箭之仇的人),比如楚国用吴起,吴起在楚国变法,非常强硬, 推行郡县制,权利收归楚国中央,那些卿大夫,若没有军工,三代以后取消爵位,不让你世袭了。 比如商鞅在秦国变法,推行伍拾制和连坐制,打仗的时候按照斩首敌人的数量论军工,加官进爵。 这些变法极大地提升了这些诸侯国的实力,但是这些法家,在所依赖的君主死后,都没有得到善终,毕竟得罪人太多了。 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吴起在楚悼王死后被乱箭射死。
这个时候,还出现了纵横家,比如张仪、苏秦;张仪为秦所用,成功促成了 楚和齐的绝交(具体做法是: 跟楚国说,你和齐国绝交,然后我就往后退600里,这土地给你,然后楚国和齐绝交,然后楚国给张仪要这600里,张仪矢口否认,说我之前说的是6里,然后楚国愤怒,然后打秦,秦早就准备好各个击破了,就打败了楚军。 张仪他们是最早的口才达人,也是最早的外交家。但他这种招数,我觉得挺不要脸的,哈哈,感觉是下三滥的招。所以说,有的时候口才好可能更容易成为流氓)。 然后呢,这秦的另外一个强劲对手齐国,被苏秦给害了。 苏秦其实是燕国的间谍,怂恿齐国攻打了宋国(苏知道宋国国君人缘很好,就是故意这样),然后其他所有国家联军(当然秦更是最积极的)一起对付齐,把齐打败了,齐这时才知道苏秦是个间谍,车裂了苏秦(苏秦曰: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呢,秦国最后其实还剩一个对手,就是赵国。 秦打赵,廉颇为将,坚守3年,结果国军听信谗言,把将军换成了赵括,这就有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然后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坑杀40万赵军。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秦国叫板了。 秦统一中国此后已经是势在必得了。
2.  夏商周所谓三代,三代以前的尧舜禹,是大同社会; 夏商周,是小康社会; 周朝的战国时代,已经非常乱了,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实主要是想恢复西周的礼制。  夏和商其实算是邦国联盟,我觉得类似于美利坚;周呢,相当于用宗法制和分封制 迅速占领和统治了整个中国。然后呢,得到分封的诸侯,尤其是异姓侯,在几辈人之后,血缘关系淡泊了,就各自为战了。 另外就是,从历史中你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下面的level其实是可以更迭上面的level的。 比如春秋和战国之间的转折点事件,就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这些卿大夫,居然革了王侯的命,取而代之! 也就是,当那些邦国王侯蔑视周天子的时候,也打开了礼崩乐坏的潘多拉盒子,所谓世风日下,原来实力才是王道,有了实力可以取而代之... 所以这些有实力的卿大夫也逐渐取代了他们的王侯。 这一波发达起来的人,那更不讲什么仁义礼智信了,那就只有一个目标,发展壮大自己,所以求贤若渴,士这个阶层也就逐渐起来了。同时,在从春秋到战国转变的过程中,逐渐消灭了奴隶制。情况是这样,战国以前,依旧是奴隶制,土地为贵族私有,所有的奴隶都是为王侯和卿大夫干活的,王侯想发展中央集权制,卿大夫也想壮大自己力量,也需要人口,那么数量庞大的奴隶,成了被争夺的对象,以至于行情一路走高,直至逐渐恢复了自由,有了自己的土地,只要纳粮和响应征兵,就OK了,同时去部队还可以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得益于战国时期各国的发愤图强,就客观上取消了奴隶制。 所以,回到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发展才是深度的礼和美,你遇到一个志向远大一心提升自己的人,他大概率没那么多坏心眼;你到了一家生机勃勃力争上游的公司,管理层大概率对员工不会差。
3. 成霸业都要有贤臣辅助。 比如周公至于周武王周成王;比如管仲至于齐桓公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